【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實證探究(論文)15000字】_第1頁
【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實證探究(論文)15000字】_第2頁
【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實證探究(論文)15000字】_第3頁
【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實證探究(論文)15000字】_第4頁
【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實證探究(論文)150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摘要在傳統的工業化道路中,由于過度集中于經濟的發展速度上,常常忽略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環境的保護,產生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然而當今各國工業化發展的現狀表明,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生產力是相輔相成的,追求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就必然不能忽視環境的保護。而商業銀行作為金融市場中十分活躍的一個主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引導實體經濟的發展和轉型升級。通過施行“綠色信貸”的政策,商業銀行可以將資金有目的從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轉移到達到環保要求的環保產業上,從而有力的引導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在當前銀行業全球性競爭日益激烈,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盈利能力不強的問題凸顯。發展“綠色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在困局中開拓新局,提升自己盈利能力,實現自身收入結構升級的一個重要機遇。本文首先歸納了綠色信貸相關理論;其次探討了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的影響構成上,接著分析了綠色信貸通過怎樣的方式與機制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產生影響;進一步分析了我國綠色信貸的發展現狀,以及在經濟金融運行中所面臨的阻礙和所產生的隱患。在此基礎上,構建實證模型并對其進行檢驗;最后基于實證分析結論,從四個方面提出了針對性建議。關鍵詞:綠色信貸;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研究在中國經濟發展由粗放式經營轉變到高質量發展的現狀下。綠色生產的重要性和效果也日益突出。綠色信貸是以金融促進經濟綠色生產的重要手段。推行綠色信貸政策不僅對于支持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商業銀行本身也是一次在新時代發展轉型的重要機會。本文試圖探明綠色信貸對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所造成的影響,在得出分析結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綠色信貸實踐,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議。緒論本章主要說明選題的背景,研究本課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給出一定的個人在組織文章上的思路,和實際寫作時運用的可使文章更嚴謹的方法。(一)選題背景與意義1.選題背景粗放型經濟是歷史上一段時期各工業國家普遍采取過的一種經濟發展方式。然而這種方式耗能大、效率低,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很大。雖然能在短期內實現經濟的高速增長,但在長期內沒有辦法持續發展。犧牲生態環境來發展生產力,是拆東墻補西墻的短視行為。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對支持和引導經濟的發展有不可忽視的作用。2007年,有關于降低信貸風險和落實環保政策法規的文件陸續發布,為綠色信貸在我國的出現拉開了帷幕。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等五家大型國有銀行率先支持綠色信貸政策,為其他商業銀行開展綠色信貸業務做出了表率,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到2021年,我國綠色金融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政策傾斜。中央財經委員會提出要“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央行工作會認為完善綠色金融政策的框架,建立高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是2021年央行開展工作的一個重點任務。銀保監會也表示,將積極支持綠色信貸和綠色信托等綠色金融工具的發展。2.研究意義截至2020年末,包括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在內的國內二十多家主要銀行累計的綠色信貸余額已經突破了11萬億元大關數據來源于銀保監會2021年發布的數據。。但是,這個數字相比于2020年2020末各金融機構達到的,172.75萬億元的人民幣信貸余額數據來源于銀保監會2021年發布的數據。數據來源于人民銀行發布的《2020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國內綠色信貸相較于國外發達國家,起步較晚,專業人才不足,綠色信貸理論知識的科研領域還沒有充分的被探索。綠色信貸之所以對商業銀行來說是一次需要重點把握的機遇,一方面是為了順應當前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形勢。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商業銀行作為特殊“企業”的社會責任。同時,在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傳統銀行業務走向衰落,銀行盈利能力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發展綠色信貸業務,無疑對商業銀行的轉型升級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二)文獻綜述1.國外文獻綜述國外專家對于綠色信貸的研究,尤其重視商業銀行推行綠色信貸政策對環境產生的影響,認為承擔起一定的生態保護的責任,是企業正常經營活動中一項不可推卸的義務。BertScholtens(2007)認為持續的推行綠色信貸政策能在長期內給銀行帶來良好的聲譽效應,由此帶來的收益足以彌補前期推行綠色信貸政策所產生的成本LammertjanDam,BertScholtens.EnvironmentalregulationandMNEslocation:DoesCSRmatter?[J].EcologicalEconomics,2007,67(1).;E.J.Cilliers等2011年提出,綠色信貸工具為促進城市綠地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有效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發展的協同效應,強調環境問題在未來規劃過程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16]E.J.Cilliers,E.Diemont,D.J.Stobbelaar,W.Timmermans.Sustainablegreenurbanplanning:theGreenCreditTool[J].JournalofPlaceManagementandDevelopment,2010,3(1).;FarhadTaghizadeh-Hesary(2019)等提出,建立綠色信貸擔保計劃,可以將原先由綠色能源供應溢出效應產生的一部分稅收返還給投資者。既能夠降低綠色金融的風險,又可以提高綠色能源項目的回報率[17]FarhadTaghizadeh-Hesary,NaoyukiYoshino.Thewaytoinduceprivateparticipationingreenfinanceandinvestment[J].FinanceResearchLetters,2019,31.LammertjanDam,BertScholtens.EnvironmentalregulationandMNEslocation:DoesCSRmatter?[J].EcologicalEconomics,2007,67(1).[16]E.J.Cilliers,E.Diemont,D.J.Stobbelaar,W.Timmermans.Sustainablegreenurbanplanning:theGreenCreditTool[J].JournalofPlaceManagementandDevelopment,2010,3(1).[17]FarhadTaghizadeh-Hesary,NaoyukiYoshino.Thewaytoinduceprivateparticipationingreenfinanceandinvestment[J].FinanceResearchLetters,2019,31.NadaA.Nabeeh,MohamedAbdel-Basset,GawaherSoliman.Amodelforevaluatinggreencreditratinganditsimpactonsustainabilityperformance[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21,280(Pt1).2.國內文獻綜述國內對綠色信貸的研究主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什么發展綠色信貸在我國是必要的且重要的,注重考察綠色信貸在實踐中所產生的效果,并對我國綠色信貸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針對性建議。這些研究涵蓋綠色信貸的各個方面,注重實用性,對我國綠色信貸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趙奇(2013)針對國內綠色信貸立法上存在的缺陷,提出了統一立法標準,建立獎懲機制的意見趙奇.綠色信貸制度法律問題初探[D].復旦大學,2013.;郭曉芳(2014)表示,綠色信貸政策在我國初期發展面臨的困難,是由多方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企業主動申請綠色信貸的意愿低、銀行在執行綠色信貸政策的力度不夠、政府的法規政策不夠完善等因素郭曉芳.我國綠色信貸推進機制研究[D].趙奇.綠色信貸制度法律問題初探[D].復旦大學,2013.郭曉芳.我國綠色信貸推進機制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中國人民銀行達州市中心支行課題組.我國綠色信貸發展問題研究[J].西南金融,2017(02):20-28.孫光林,王穎,李慶海.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影響[J].金融論壇,2017,22(10):31-40.王建瓊,董可.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基于中國商業銀行的實證分析[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19,16(04):52-60.宋涇溧.綠色信貸規模與商業銀行競爭力的關系探究——基于四大行數據的實證分析[J].商展經濟,2021(03):47-49.3.文獻評述國外雖無具體的有關綠色信貸政策的研究,但其提出的社會責任理論、環境風險管理理論的內核與綠色信貸是相似的。國外研究強調企業應承擔起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深入探究綠色信貸對城市環境建設帶來的影響。相比而言,國內文獻主要研究的綠色信貸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具體問題。研究者普遍指出了綠色信貸在中國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僅在理論上眼光獨到,剖析透徹,更注重收集國內商業銀行的數據進行多個維度的實證研究。但是,由于我國綠色信貸政策開展較晚,關于綠色信貸的很多領域還沒有被完全探索,需要更多的數據積累和實證分析,進一步豐富綠色信貸的理論框架。(三)研究思路和方法1.研究思路第一部分闡述綠色信貸理論的運行機制。再分析其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所可能帶來的影響。從理論方面,對研究課題進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第二部分,結合中國實際,分析綠色信貸在中國發展的現狀和所面臨的問題。揭示在中國研究和發展綠色信貸政策的重要性。同時,也為后續分析提供針對性的研究目標。第三部分,進行實證分析。評估國內各個銀行發展綠色信貸的規模和深度。選取其中指標較好的12家銀行江蘇銀行、寧波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華夏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江蘇銀行、寧波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華夏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第四部分,合理的評估實證分析中所得到的各項數據和最終結果,針對綠色信貸在中國實踐出現的四個顯著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圖1研究思路圖2.研究方法(1)文獻研究法。廣泛的在網上、圖書館觀看并研究跟綠色信貸與商業銀行有關的文獻,注重閱讀過程中的自我思考,整理出重要的觀點,構建起對商業銀行和綠色信貸的一般看法。(2)實證分析法。經過對各家商業銀行2011-2019數據的有效處理,再經歷一些列的檢驗,確定本次研究中分析效果最好的模型進行實證研究。在檢驗數據平穩性的基礎上得出研究結論。(四)研究創新點與展望綠色信貸政策效果的研究的一個難題是收集足夠的有效數據很困難。開展綠色信貸業務的銀行總數不夠多,且很多商業銀行綠色信貸信息披露不全。因此實證分析中所得到的數據往往是不全面的,殘缺的,會對實證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在36家推行過綠色信貸政策的商業銀行中。選擇了綠色信貸比率披露最透明的12家的銀行。為研究的有效性提供了較為可靠的數據保障。綠色信貸的推行在國內有一個必然的趨勢,綠色信貸的研究熱度越來越高,對實踐指導的意義也越來越大。隨著政策法規的進一步完善和各家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業務的穩健發展,相信對綠色信貸的研究也會到達一個新的高度。二、綠色信貸與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理論概述本部分主要是對綠色信貸發展的原因和運行的機制進行簡明扼要的闡述,并在分析可能影響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因素之后,對發展綠色信貸與商業銀行經營活動之間的關系作出合理推測。(一)綠色信貸的理論基礎綠色信貸(GreenCredit),本質是合理的平衡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實現對企業進行環保審查,對環境違法的企業實行懲罰性的貸款款政策,支持和引導企業的環保轉型。最終形成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所帶來的良好經濟和生態效益又反過來為金融業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1.企業社會責任理論企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盈利來保證自己的永續經營,但是社會責任理論認為企業不是獨立存在的,是與周圍環境密切相關的。因此企業社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不能只考慮到自己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效益,也要承擔起一定的對公眾、社會和環境的責任。2007年正式啟動的全球協議中,提到了企業在生態保護上不可推卸的責任。協議指出,企業應當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并積極開發和推廣環境無害化的技術。推行綠色信貸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從社會責任理論上出發的。我國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每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并且報告中有關社會和環境的內容逐年上升,說明我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不斷增強,見圖2和圖3。圖22002年-2019年公布社會責任報告企業數量注:2009-2019年的數據是完整的,2020年的數據截止到10月31日。數據來源:由數據收集機構編寫的《中國社會企業責任報告研究(2020)》圖32017-2020年社會責任報告中提到環境和社會的比率數據來源:由數據收集機構編寫的《中國社會企業責任報告研究(2020)》2.環境風險管理環境風險是企業生產經營中經常會遇到的一種風險。是由人類不合理的成產經營活動和環境共同作用所可能帶來的損失。環境風險管理揭示了“綠色信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過綠色信貸,引導企業安全生產、環保生產,降低可能產生的環境風險,從而提升企業經營的穩定性,加大企業可持續經營的可能性。企業所面臨的環境風險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由于生產環境惡劣、保護措施不到位。員工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威脅,這會導致實際生產中的效率降低,并且公司還要支付受影響員工的醫療費用和補償費用;因為企業生產經營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違背現行的環保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受到政府及有關組織的財政處罰和行政制裁。3.赤道原則赤道原則是廣泛的運用于國際金融行業的一個行業慣例。它的主要核心是如何處理金融業與環境和社會之間的關系,致力于國際融資過程中環境和社會風險的降低。接受赤道原則的金融機構都必須遵循赤道原則的規定。如果借款人的行為達不到赤道原則所要求的環境和社會標準,赤道銀行會對借款人進行警告和實行懲罰性措施。赤道原則對商業銀行來說,體現了銀行的社會責任,形成良好的聲譽。對于借款公司,引導他們重新對生產經營中的環境風險進行評估,逐漸向環保生產、綠色生產的環境友好型企業轉型。對于整個社會環境,有利于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和引導作用,形成綠色信貸、綠色生產的氛圍,推動可持續經濟的發展。當今世界,越來越多國家的金融機構選擇采用赤道原則,采用赤道原則的金融機構的數量,從發布之初的35所增加到現在的116所。其中歐洲、亞洲和北美洲的采用赤道原則的金融機構數量占總數的80%。值得一提的是,隨著2020年重慶農商銀行宣布采取赤道原則,中國現存赤道銀行的數量已達到4家。圖42021年116所赤道銀行洲際分布情況數據來源:EPAssociationMember&Reporting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因素的理論分析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受內源和外源兩個方向因素的影響。內部影響因素是指商銀行自身所能控制和改變的,如資產結構、經營管理能力這些可因素和指標。而外部因素指的是文化氛圍、國家法規政策、宏觀經濟形勢這些商業銀行本身無法控制的因素。本章簡要介紹部分可能影響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因素,并分析其作用機制,為第三部分確立實證模型的解釋變量做先一步的準備。內部影響因素(1)資本充足率(CAR)資本充足率對商業銀行的經營活動十分重要。一方面,保持一定的充足的資本率是國家政策和金融業法規的強制要求,商業銀行必須服從。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保有較高的資本,能有效的應對在信貸業務中可能面對的流動性風險沖擊和違約風險沖擊。因此,資本充足率往往與銀行資產收益率正相關。(2)資產規模(LTA)通常來講,商業銀行的規模擴大,構建夠高效完善的分工和運行機制,會降低每筆業務所需的平均成本。但如果商業銀行過度重視擴張資產規模,忽略資產質量,就會出現經營效率降低,出現盈利能力下降的情況。(3)綠色信貸余額占比(GLR)綠色信貸指的是綠色信貸余額占總的貸款余額的比例。這也是本文重點研究的指標。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是通過降低不良貸款率(NPL)和提高中間業務占比(NIR)這兩方面來實現的。對于不良貸款率來說。因為綠色信貸的發有著嚴格的評估和審批過程,且我國綠色金融資產整體信譽較好,綠色信貸違約案例鮮有發生。所以綠色信貸余額占比增加時,有利降低不良貸款率,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銀行信貸業務產生的信用風險。同時,綠色信貸為增加了相關的中間業務,有利于改善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創造新的盈利點。2.外部影響因素(1)經濟形勢宏觀經濟形勢影響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當經濟繁榮時,商業銀行的業務量會增加。一是隨居民收入增加,商業銀行的存款也會隨之增加。二是市場中出現大量的可供投資的生產性項目,銀行進行貸款業務時有更多選擇,可以提高貸款的規模和質量。(2)金融法規金融是現代經濟中最受監管的部分,受到各方的監督和嚴格的政策約束。當金融管制放松時,商業銀行經營的自由度提高,能夠發展更廣泛的表外業務,提供更豐富的產品服務。從而創造更多的盈利點,優化收入結構,提高盈利能力。反之,當金融監管加強時。商業銀行不僅在擴展新業務上困難重重,同時原有的被評估為高風險的業務也有可能被限制或叫停,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下降。(3)貨幣政策商業銀行的經營活動不是完全自由的,很大程度上受到貨幣當局的監督和管理。例如當央行實行緊縮貨幣政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時候,就限制了商業銀行創造貨幣供給的能力,就會導致商業銀行擁有的現金變少,業務擴張受阻,盈利能力下降。(三)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效應綠色信貸通過多個方面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產生影響。其最終的作用,是多種影響的合力。1.短期成本效應綠色信貸政策在國內推行較晚,大多數商業銀行缺乏綠色信貸相關的人才、經驗及配套設施,導致起步困難,需要投入高昂的初期成本以及承受一定的試錯成本。商業銀行在推行綠色信貸政策之初,需要投入的成本主要來自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需要投入資金培養懂得綠色信貸相關政策、熟悉綠色信貸操作流程的專業人才;而是需要投入資金開發新的綠色信貸產品服務并搭建配套的服務設施;三是需要主動放棄舒適區,針對綠色信貸政策開辟新的客戶群體。以上都會導致銀行短期成本的增加,使銀行短期內盈利增長緩慢。2.降低信貸風險效應商業銀行在開展信貸業務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不良貸款,這導致銀行在合約到期日無法收回全部資金所造成的損失。在銀行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不良貸款率越低,信用風險越小,銀行盈利能力越好。而綠色信貸相比于流向傳統“兩高一剩”產業的貸款,因為審查標準更為嚴格,具有更為良好的資產信譽和更低的違約風險。因此,提升綠色信貸占比,能降低商業銀行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的信貸風險。3.中間業務盈利效應當前金融機構競爭激烈,銀行在傳統存貸業務上的優勢已不明顯。因此,開發中間業務,優化商業銀行收入結構,對銀行盈利具有重要意義。推行綠色信貸政策能為商業銀行開拓以下中間業務:接受客戶有關綠色信貸政策的咨詢,給出相關建議,收取咨詢費;受客戶委托代為辦理綠色信貸相關服務,收取手續費;開發新的綠色信貸相關產品,擴大盈利空間,增加就業崗位。4.聲譽效應良好的聲譽是銀行的無形資產。響應國家政策,推行綠色信貸政策,有以下三方面的好處:便于爭取國家政策上的優惠支持;有利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培養客戶好感度,增加客戶黏性;便于與國際接軌,為日后與國際銀行、國際組織的合作打下良好基礎。圖5綠色信貸在推行過程中面臨的拉力和阻力三、我國綠色信貸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本部分主要通過查閱資料和構建綠色信貸數據相關的圖表,來對綠色信貸在我國發展的情況和所面對的困難進行簡明扼要的闡述。(一)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發展現狀1.綠色信貸規模不斷擴大根據《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20)》的數據統計,我國的綠色信貸規模。歷年來呈現出波動上升的趨勢。如圖6所示,近幾年來,綠色信貸越來越成為金融業中建設的一個重點,到2020年,綠色信貸余額達到11萬億元,并迫近12萬億元大關,我國成為世界上現存綠色信貸規模最大的國家。由圖7可以看出,我國的綠色信貸主要流向交通運輸、倉儲、電力、熱力等行業,對于減少生產中的碳排放,支持可持續經濟的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圖62019-2020各季度綠色信貸余額(單位:萬億元)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圖7綠色信貸余額結構分布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綠色信貸制度趨于完善從表1可以看出,自綠色信貸政策推行至今,綠色金融頂層政策體系不斷細化完善,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等政府機構陸續提出了有關綠色信貸各方面發展的規定和標準。包括但不限于對綠色金融服務的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對綠色信貸推行的指導性文件以及對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激勵約束上做出新的規定。政策制度的不斷完善,有利于確立綠色信貸行業規范,維護綠色信貸市場秩序,為綠色信貸政策在中國的推行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表1近十年中國綠色信貸政策匯總實施時間政策名稱核心內容2012.2《綠色信貸指引》要求金融機構以發展綠色信貸作為調整自身信貸結構中的重點。2014.6《綠色信貸實施情況關鍵性評價指標》制定綠色信貸評價指標的統一標準。2015.9《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規定貸款人、商業銀行和政策機構在綠色信貸政策施行過程中應履行的責任和應遵守的制度規范。2016.8《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再次強調發展綠色信貸政策的重要性,要求銀行業形成獨立的綠色信貸評估體系。2018.7《綠色信貸業績評價的通知》對一年之內開展幾次綠色信貸評估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并對評估標準進行細化分來,評估由定量和定性兩種指標共同決定。2019.3《綠色產業指導目錄》明確了當代中國經濟生產中綠色產業的細化分類。2020.10《中共中央十四五規劃》強調綠色金融在推進重點環保產業發展上的作用。2021.1《商業銀行績效評價方法》綠色信貸余額比率成為考核銀行業績的一個重要指標。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國家機構的政策公示2.綠色信貸產品日益豐富從表2可以看出,我國綠色信貸產品結合本國經濟實踐,不斷創新。既有傳統的綠色融資租賃,也結合了質押融資這一手段所誕生的排污權質押融資這些創新產品。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產品種類的豐富,更廣泛的滿足了企業對綠色信貸的需求,有利于綠色信貸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例如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綠色信貸產品包括能效融資、碳金融、可再生能源融資等多個門類,吸引了多渠道、多形式的資金參與綠色信貸工作。表2十二家銀行綠色信貸產品銀行綠色信貸產品寧波銀行針對小企業開展不用抵押、不用擔保的綠色信貸;工商銀行在能效貸款、碳保理等綠色金融產品上做出獨特的創新;華夏銀行排污權抵押貸款融資;合同能源管理融資;農業銀行油茶貸;美麗鄉村貸;興業銀行推動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綠色消費信貸;發行低碳信用卡;中信銀行將金融科技運用到綠色信貸的建設中;中國銀行中國首單綠色ABN;平安銀行針對60多個不同的行業和領域單獨制定風險評估政策;招商銀行對信貸客戶進行“四色分類”;浦發銀行國際碳保理融資;排污質押券融資;建設銀行光伏生態農業貸款;江蘇銀行能效貸款;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項目貸款資料來源:各商業銀行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二)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發展的問題及挑戰1.政策溝通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政策溝通平臺。信息在政策機構、商業銀行和企業之間傳遞的速度很慢。企業缺乏高效的獲取信息的渠道,只能由商業銀行本身去給予信貸建議。而商業銀行本身也難以從相關部門獲取具有高度時效性和針對性的政策建議。這就導致了政策頒布和政策施行的脫節,阻礙了綠色信貸政策的推廣。2.信息披露效果差國家環保總局獲取信息需要地方機構的支持。然而許多地方政府出于保護主義,常常不能提供全面的、準確的信息,無法實現信息共享。這就導致商業銀行很難制定出針對性很強行業一般準則,并為實踐中的評估和審核帶來重重困難,嚴重影響了綠色信貸政策推行的效果。3.激勵機制不健全綠色信貸在我國起步晚,初期投資成本大,回收周期長,風險相對高。而商業銀行本身是一種特殊的企業,以盈利為目的。因為在前期推行綠色信貸政策困難重重,許多商業銀行欠缺發展綠色信貸業務的積極性。出于節約成本和控制風險的考慮,對綠色信貸的規模的控制較為保守,并偏好于借鑒已經廣泛使用的傳統綠色信貸產品。這影響綠色信貸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也不利于綠色信貸產品的多樣化。4.專業性人才缺失因為綠色信貸在我國尚屬于新興事物,國內沒有形成體系化的對綠色信貸人才的專業培養。因此,很多綠色信貸從業人員對于國家的環保法規綠色信貸政策并不了解,欠缺綠色信貸實際操作的相關經驗,導致在綠色信貸推行的過程中增加了人員成本,降低了綠色信貸推行的效率。四、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的實證分析本章從計量經濟學角度,選取十二家國內銀行為樣本,構建面板數據模型進行實證分析。(一)數據來源本文數據選取十二家開展綠色信貸業務較好的商業銀行,數據分別來源于銀行社會責任報告、年度報告、國家統計局及中國金融年鑒等,因為綠色信貸政策在我國實行較晚,在2011年以前許多銀行缺失這一方面的數據。因此,主要選取了2011-2019年的數據,運用STATA進行實證分析。(二)變量選取1.解釋變量根據以往文獻的研究,一般來講,凈資產收益率(ROA)對研究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指標。ROA反映銀行的管理層利用資產進行盈利的能力,ROA數值越高,反映商業銀行管理經營的效率越高,盈利能力就越強。2.被解釋變量研究課題希望探究推行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盈利性的影響,所以選取的是綠色信貸比率(GLR),綠色信貸比率越高,銀行發展綠色信貸的規模就越大,開展綠色信貸業務的效果也就越好。3.控制變量在研究中需要控制其他變量,本文結合經典文獻分析,選取了以下幾個變量:(1)不良貸款率(NPL)。不良貸款不同于風險評級正常的貸款,通常會給銀行帶來不同程度的由資金無法收回所產生的損失,不良貸款率通常與銀行盈利能力負相關。(2)資本充足率(CAR)。一家商業銀行必須保留一定的資本以應對可能發生的流動性風險。通常來講。資本充足率越高,銀行運行的穩定性越好。但是資本充足率過高,會導致銀行所有者資產收益率的下降。(3)外部經濟環境(RGDP)。表示經濟增長的速度。通常銀行業盈利能力與經濟形勢同向變動。實踐中,有些銀行會選擇在經濟繁榮時計提逆周期資本緩沖,以減少經濟形勢變動對銀行所產生的影響,(4)資產規模(LTA)。指銀行的總資產,銀行資產規模的擴大,有可能帶來平均營運成本的下降,也有可能導致管理費用的增加。(三)數據分析1.描述性統計整理所得到的數據,對表1進行描述性統計。大多數商業銀行的凈資產收益率(ROA)的圍繞平均值1.07%波動,但可以看出,ROA標準差不大,僅為0.2%,說明不同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差別不明顯;綠色信貸比率(GLR)的平均值為5.63%,標準差為5.56%,極差很大。開展綠色信貸業務最多的興業銀行的GLR能達到29.37%,而最少的寧波銀行的GLR僅為0.37%。說明綠色信貸業務在不同的商業銀行之間發展的很不平衡;不良貸款率(NPL)的平均值為1.28%,標準差為0.43%,說明我國商業銀行總體的的壞賬損失較小,且銀行間區別不大;本文所選取的12家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CAR)普遍高于10%,說明我國銀行有較強的風險抵御能力;我國2011-2019年經濟增長率平均值為7.36%,標準差為0.96%。說明我國的經濟一直以一個較好的速度穩定增長。表3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變量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標準差ROA1.07%1.47%0.71%0.20%GLR5.63%29.37%0.37%5.56%NPL1.28%2.39%0.38%0.43%CAR13.00%17.52%9.88%1.64%RGDP7.36%9.60%6.10%0.96%LTA85577.3125301094.362604.9880931.612732.相關性分析要研究上述變量之間的關系,首先要判斷變量是否具有相關性。如表2,使用STATA軟件進行相關性分析,顯而易見,不良貸款率與經濟增長率相關系數為-0.6685。故可能存在變量間的多重共線性使得模型估計失誤,所以接下來分別以RGDP和CAR為因變量對模型數據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表4變量的相關性分析ROAGLRNPLCARRGDPLTAROA1GLR0.07441NPL-0.48270.2661CAR0.25490.11810.19731RGDP0.4869-0.2651-0.6685-0.34041LTA0.22920.550.42170.4866-0.26321表5多重共線性檢驗(以CAR為因變量)VariableVIF1/VIFNPL2.060.486187RGDP1.850.539202LTA1.640.609139GLR1.470.678785表6多重共線性檢驗(以RGDP為因變量)VariableVIF1/VIFLTA2.120.470612GLR1.50.666619CAR1.370.731089NPL1.220.820535根據計量經濟學的理論,在STATA中進行的VIF檢驗可以用來判斷多重共線性是否在數據之間存在。VIF的數值越大,數據中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可能更小。分別以RGDP和CAR為因變量進行檢驗,得到的變量之間的VIF見表5和表6,在第一次檢驗中VIF的最大值為2..06。第二次檢驗中,GLR、NPL和CAR的VIF最大值為2.12,因此可以顯著地說明變量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四)模型構建本文使用了國內二家銀行2011-2019年數據,數據本身是截面數據和時間序列數據,為方便研究,首先將其整理為面板數據。不同的模型對于不同的數據分析各有優劣,因此具體選取哪一種模型研究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需要在實證分析中檢驗判斷。1.固定效應模型ROA其中,下標i和t分別代表第i個個體、第t年數據,αi是截距,β1是解釋變量的系數,μitx'it=(2.變系數模型ROA下標it代表第i個個體在第t年數據,β1是截距項。βi是解釋變量的系數,β2、β3、β4(五)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1.面板單位根檢驗本文利用STATA采取levin,Lin&Chu檢驗和Im-Pesaran-Shin檢驗進行面板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9:表7面板單位根檢驗levin,Lin&Chut*Im-Pesaran-Shin是否通過檢驗ROA-6.8739***3.5967不通過D_ROA-18.2066***-2.4706***通過GLR-12.5698***-0.7981不通過D_GLR-9.8167***-3.2458***通過NPL-18.3825***0.0129不通過D_NPL-11.9757***-2.3823***通過CAR-7.0015***-1.1923不通過D_CAR-11.1594***-3.5721***通過RGDP2.1047-4.7525***不通過D_RGDP-3.0867***-1.8746**通過LTA-1.5680**0.8918不通過D_LTA-23.3300***-2.9134***通過注:D_前綴表示由于有些數據無法通過檢驗,所以提取了它們的一階查分重新進行檢驗,***和**分別表示在1%以及5%顯著性水平下通過檢驗。觀察表5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凈資產收益率和綠色信貸比率以及經濟增長率等比率,即使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也無法通過面板單位根的檢驗。雖然它們的一階差分都通過了檢驗,但為了確保數據的平穩性,接下來進行協整檢驗。2.面板協整檢驗在STATA中利用Pedroni檢驗進行面板協整檢驗。在圖6中可以看出,在ModifiedPhillips-Perron、Phillips-Perron和AugmentedDickey-Fuller這三種檢驗中,對應的T值和P值都通過了測試,所以我們選用的12家商業銀行2011-2019年的面板數據是協整的。表8協整檢驗Statisticp-valueModifiedPhillips-Perront5.72990Phillips-Perront-7.83450AugmentedDickey-Fullert-6.782803.面板數據模型確定及結果分析(1)面板數據模型的確定在STATA中對數據進行初步的整理后,先進行面板固定效應模型的分析。表9STATA固定效應模型數據面板VariabeCoefficientt-StatisticProbGLR-0.0354888-1.250.216NPL-0.0965603-2.760.007CAR-0.1840693-1.680.097RGDP-0.4048636-2.560.012LTA-0.3370625-5.340.000_cons-2.888325-3.690.000R-squaredwithin0.7021R-squaredbetween0.3372F-statistic16.37Prob(F-statistic)0.0000sigma_u0.51744263sigma_e0.07849233可以在表9中看到,除了GLR之外,回歸結果全部是顯著的。并且可以看到下方F檢驗P值為0,可以拒絕“不存在個體的固定效應的”原假設,即在此次模型建立的過程中固定效應模型比OLS混合回歸模型更好。為進一步判斷,面板數據的隨機效應模型和面板數據固定效應模型哪一個更適合本次課題的研究,最終我們進行豪斯曼檢驗。根據表10中所展示的豪斯曼檢驗的結果,p值為0,所以我們可以強烈的拒絕“Xit表10豪斯曼檢驗TestSummaryChi-Sq.StatisticProb.Cross-sectionrandom76.850.0000(2)固定效應面板數據模型經過之前的操作,我們排除了變量之間的多重共線性。雖然變量一開始無法通過面板單位根檢驗,但它們的一階差分都通過了檢驗,說明數據平穩,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偽回歸結果的出現。而在之后的一些列檢驗分析中,確定了固定效應模型對分析研究課題更加有效。因此選取其作為本次研究分析的模型。回歸結果如下:表11是為STATA回歸所顯示的結果:組內R2表11STATA固定效應模型關鍵數值ROACoefficientt-StatisticProbGLR-0.0354888-1.250.216NPL-0.0965603-2.760.007CAR-0.1840693-1.680.097RGDP-0.4048636-2.560.012LTA-0.3370625-5.340.000_cons-2.888325-3.690.000R-squaredwithin0.7021R-squaredbetween0.3372(2)面板數據變系數模型為了進一步探究開展綠色信貸對這12家銀行分別產生的影響,我們在STATA中構建變系數模型。表12變系數模型回歸結果VariableCoef.Std.Errort-StatisticProb.顯著與否平安銀行-GLR-0.00194980.0979357-0.020.984不顯著寧波銀行-GLR-0.23455070.11156-2.10.036顯著負影響浦發銀行-GLR0.11791990.10369451.140.255不顯著華夏銀行-GLR0.18939740.02420867.820.000顯著正影響招商銀行-GLR-0.06169090.0738777-0.840.404不顯著江蘇銀行-GLR0.10486760.03297233.180.001顯著正影響興業銀行-GLR-0.09481440.100217-0.950.344不顯著農業銀行-GLR-0.06576910.0859347-0.770.444不顯著工商銀行-GLR0.14146120.06435392.20.028顯著正影響建設銀行-GLR0.08370160.03245862.580.010顯著正影響中國銀行-GLR-0.30926930.0365103-8.470.000顯著負影響中信銀行-GLR0.00372580.03864810.10.923不顯著F-statistic75.73Prob(F-statistic)0.00000從表12可以看出,變系數回歸模型回歸結果中F值是75.73,為0,整個模型較為顯著。接下來對選取的12家銀行的數據結果進行整體的和單獨的解讀。原假設為“綠色信貸比率對于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沒有顯著影響”,當P值小于0.05時,即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我們可以拒絕原假設,認為綠色信貸比率會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產生顯著影響。以華夏銀行為例,其GLR的相關系數為0.1893974,t值為7.82,p值為0,說明開展綠色信貸業務對華夏銀行的盈利能力具有顯著的正影響。綠色信貸比率每提升100%,華夏銀行凈資產收益率提升18.9%。在全部的12家商業銀行中,結果不顯著的有6家,它們是平安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信銀行;結果顯著負影響的有2家,它們是寧波銀行和中國銀行;結果是顯著正影響的有4家,它們是華夏銀行、江蘇銀行、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總體而言,綠色信貸政策對一半的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不顯著,對三分之一的銀行具有顯著正影響,對極小部分的商業銀行具有顯著負影響。表13銀行數據分析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資產規模顯著性寧波銀行0.83%14%7470.653333顯著負影響興業銀行1.16%12%50447.29111不顯著招商銀行1.20%13%52032.43778不顯著中國銀行1.25%14%169005.8789顯著負影響江蘇銀行1.27%12%12907.21444顯著正影響工商銀行1.28%15%225322.06顯著正影響平安銀行1.30%11%25566.25889不顯著建設銀行1.30%15%187176.1478顯著正影響中信銀行1.32%12%47837.78667不顯著浦發銀行1.38%12%48934.26667不顯著華夏銀行1.38%12%20938.01222顯著正影響農業銀行1.69%13%179289.7422不顯著注:銀行按照不良貸款率降序排列根據表13,發現各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的差異,會影響綠色信貸政策施行的效果。因為綠色信貸影響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依賴于增加綠色信貸規模,提高整體資產質量,來降低違約風險的。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較高時,綠色信貸的違約風險遠低于原有信貸的違約風險,因此增加綠色信貸比率能夠較為有效的提高資產質量,更容易出現正向影響。但是對于寧波銀行、興業銀行等4家原先不良貸款率已經很低、資產違約風險很小的商業銀行,施行綠色信貸政策并不能有效降低不良貸款率,所以綠色信貸政策影響不顯著。五、結論及政策建議(一)結論為了控制污染,推動可持續發展戰略,綠色信貸是未來我國很長時間都要堅持的一項重要政策。發展綠色信貸,不僅能帶來良好的生態效益,而且也是新時代商業銀行轉型的一個重要契機。本文收集了國內12家發展綠色信貸業務較好的商業銀行的數據,在對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之后,選用固定效應面板數據模型和變系數模型來研究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在控制其他變量的基礎上,得出提高綠色信貸比率在短期內對提高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提高沒有顯著影響的結論。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不顯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就是發展綠色信貸業務,前期成本高于前期收益,這也是我國許多商業銀行發展綠色信貸業務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在前期成本上:發展綠色信貸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配置設施和培養人才;綠色信貸所投資的項目通常期限較久,通常在三到五年以上,資金回收周期長,流動性差;綠色信貸帶來了額外的評估、審批和監督成本。在前期收益上:政府推行綠色信貸政策,約束多于激勵,商業銀行難以得到政策優惠和財政補貼;開展綠色信貸帶來的聲譽效應在短期內影響并不顯著;在降低信貸風險效應上,對于原先資產質量較好的銀行,影響并不明顯。推行綠色信貸政策,推動金融業與可持續經濟的融合,是當代商業銀行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方向,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項重要國策。針對商業銀行開展綠色信貸政策盈利難的問題,現從以下四個維度提出可行性建議。(二)政策建議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在完善綠色信貸頂層建筑的基礎上,細化綠色信貸政策實行的標準,形成統一的評估標準和市場規范。針對不同地區綠色信貸實踐中產生的不同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政策。形成完善的監管和約束體制,確保政策的有效傳達和實施。同時,政府和有關機構,不僅要當好政策的提出者,更要當好政策的推行者。主動承擔起綠色信貸推行過程中審批、評估的一部分責任,幫助商業銀行降低開發綠色信貸的前期成本。2.構建信息溝通平臺利用“互聯網+綠色信貸”,為政策制定機構、商業銀行和客戶提供一個公開的信息交流的渠道。使政策信息公開透明,提高信息在三方間傳遞的效率。充分發揮信息時代數字金融的優勢,參考國際經驗和中國實踐:有效識別出“光伏貸”、“農林貸”這種環保效益和收入效益較好的綠色信貸產品,并在信息平臺上推廣;動態監督各地區和各銀行開發綠色信貸政策的規模和深度,及時甄別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和隱患;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廣泛征集貸款需求的基礎上,快速匹配銀行和客戶,降低開展貸款業務的中間成本。最終使信息溝通平臺成為一個集政策發布、信息交接、經驗分享、解決困難于一身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平臺,有效幫助商業銀行降低發展綠色信貸的成本。3.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當前政府推行的綠色信貸政策主要偏向于約束和懲罰,商業銀行開展綠色信貸在生態效益上做出的貢獻,并沒有在經濟指標上得到相應的補償,導致商業銀行主動開拓綠色信貸業務的積極性不高。為了解決此問題,相關部門應當實行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風險補償等全方位的支持措施。合理的評估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業務的所產生的生態效益和帶來的成本缺口,對于經濟效益不高,但生態收益良好的項目,要及時予以稅收上的優惠和不同程度的財政補貼。同時,也要加緊限制流向傳統“兩高一剩”產業的“問題貸款”,控制此種貸款的數量和規模,實行懲罰性的利率,逼迫資金流向環境友好型產業。通過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使商業銀行能控制發展綠色信貸帶來的額外成本,從起步試驗的階段平穩的過渡到上升期,幫助商業銀行實現資產結構和收入結構上的轉型升級。4.培育綠色信貸人才人才是發展綠色信貸政策中最為積極活躍的因素,為綠色信貸提供素質過硬的人才隊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商業銀行投入專項資金培育綠色信貸人才,對綠色金融從業人員進行專門的理論培訓和實操指導;引進國外先進經驗,加強與國際銀行的信息分享和人才交流;聘請高校教授和國家智庫的專業人員提供政策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