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滄州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學期二模試題歷史_第1頁
河北省滄州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學期二模試題歷史_第2頁
河北省滄州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學期二模試題歷史_第3頁
河北省滄州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學期二模試題歷史_第4頁
河北省滄州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學期二模試題歷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河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歷史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高考范圍。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墨子批評儒者“立命緩貧”,認為“命”的觀念是“昔者暴王作之,窮人術(述)之”,他提出了“有命則富而可貧,無命則貧而可富”的反命題,宣揚人的“強而強必貴,不強必賤”“強必富,不強必貧”。據此可知,墨子()A.批判了儒家的封建等級觀念 B.揭示天命觀對生產力的制約C.否定了貴族執政的經濟基礎 D.強調個體主觀能動的重要性2.北朝部族在建立政權后趨向重事功、重吏績,如北魏太武帝“親考內外,大明黜陟”、孝文帝時“州居茂異,郡貢孝廉,對揚王庭,每年逾眾”,到了北朝后期社會上“儒生寒宦”亦能入仕。這些情況()A.為增強官僚政治活力創造條件 B.表明北方民族已完全實現了漢化C.有效地鞏固了儒學的正統地位 D.說明民族沖突中蘊含著文化認同3.唐代宗即位之初規定乾元重寶、重棱乾元錢和開元通寶以同等價格流通,“其后民間乾元、重棱二錢(相比于開元通寶實際價值更高)鑄為器,不復出矣”,大歷七年(772年),禁鑄銅器;唐德宗貞元年間,“諸州府公私諸色鑄造銅器雜物等。伏以國家錢少,損失多門”,政府下令除銅鏡外,“一切禁斷”。導致這些政策出臺的重要原因是()A.唐朝政府財政已入不敷出 B.鑄幣原料嚴重短缺C.官私手工業存在技術差距 D.銅錢流通范圍有限4.下面是宋代宰相任期時間表(任期一律以實足年數計算)。這一狀況()任期時間北宋人數南宋人數合計20年以上0人1人1人15年以上0人2人2人10年以上6人0人6人5年以上19人5人24人1年以上37人38人75人不及1年10人17人27人合計72人63人135人A.旨在防范事權的過度分散 B.有效提升了國家的治理效能C.折射出封建君主專制加強 D.印證中央權力運行方式調整5.明清時期,江南即有“女工勤者,其家必興;女工游惰,其家必落”之諺,如時人陳確之妻“晝夜力作”,以至“漸以絲布之余買田,積至數十余畝”;吳江、崇德等地,“仰給惟蠶息是賴,故蠶月最重,凡借貸契券必期蠶畢相償”。材料表明當時江南地區()A部分農戶收入仰賴家庭副業 B.傳統家庭結構發生變動C.封建地主剝削程度有所減輕 D.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多樣6.如表所示為20世紀70年代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的爭論。對該爭論解讀正確的是()人物主張李鴻章、薛福成等“自古邊塞之防,所備不過一隅,所患不過一國。今則西人于數萬里重洋之外,飆至中華……為豆古所未有,恃其詐力,要挾多端”“況新疆不復,于肢體之元氣無傷;海疆不復,則心腹之大患愈棘”李宗義、丁寶楨等“夫外患莫大于俄夷,莫急于東北”“但修我陸戰之備,不必爭利海中也”左宗棠、郭嵩燾等“竊維時事之宜籌,謨謀之宜定者,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并重”A.諸方列強對華控制力存強弱 B.傳統觀點與近代外交思想并存C.湘系和淮系官僚集團開始崛起 D.邊疆危機強化了清廷憂患意識7.如圖所示為《新青年》不同類型譯文占各卷譯文總字數的比重情況。這實質上說明()A.制度變革呈現循序漸進特點 B.近代救亡圖存道路的深入探索C.新文化運動已然背離了初衷 D.馬克思主義已為社會普遍接受8.在20世紀30年代省制談論中,時人稱:“數年來,軍閥私斗,以平漢、津浦、北寧之規模為最大。蓋交通既便,而又省區過大,適足以為軍閥擴大地盤之好資助……川漢路由川路公司自行主持,三十年來,無絲毫成績。……毋寧謂縮小省區,而后全國各處之交通,始可有希望也。”據此可知,時人認識到()A.軍閥混戰局面影響國內經濟發展 B.集權統治是鐵路建設的保障C.攫取路權是列強擴大侵華的工具 D.區域之間經濟聯系日益密切9.1950年第一次全國民政會議明確提出“把水災變成水利”,1953年第二次民政會議進一步指出“水利、交通、農林等部門在災區興辦各項工程時,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的原則下,應組織有勞動力的災民參加”。這些主張()A.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B.有助于強化計劃經濟發展模式C.源于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 D.將經濟建設與社會救濟相結合10.如圖反映了1994~2000年中國農民人均負擔稅費額及其占農民收入的比重情況。這可用于說明()A.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惠及農村發展 B.農產品的流通改革走向深化C.城鄉之間區域經濟差距逐漸縮小 D.國民經濟結構失衡明顯改善11.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把學習“政治技藝”看作一種偉業,他認為“人天生關注自己和忽視他人……(但如此)即便他們沒有偷竊和犯罪,也會受到指責”,如此城邦毀壞了,一切也就毀壞了。他強調城邦的存續得益于()A.良好的城邦道德風尚 B.有效的城邦制度規范C.積極參政的公民群體 D.發達的政治素養教育12.13世紀,西歐很多騎士領主轉變成了富有商業頭腦的“經濟人”,騎士領主和總管總是要密切關注羊毛的價格,并為他們母牛的產奶量或多或收成好壞而高談闊論。這些現象反映出西歐()A封建莊園制已瀕臨崩潰 B.農業資本主義蓬勃發展C.社會經濟轉型趨勢顯現 D.市場發展源于階層分化13.18世紀起,歐洲不再將天主教與新教均勢作為國際關系的出發點,如1701年《大同盟條約》只強調若“法蘭西與西班牙聯合為一帝國,便馬上變得驚人強大,可以很容易地征服全歐洲……終會壓制歐洲的自由,破壞正常的貿易”。這一轉變說明()A.國家主權原則已然具備確立條件 B.歐洲均勢深受世俗利益影響C.國際法加深了對全球整體性認知 D.列強進入瓜分世界的新階段14.如圖是一幅1898年的西班牙漫畫,漫畫右面是穿著星條旗的“援助者”,左面是乞丐形象的古巴。該漫畫揭示了()A.拉美政治獨立進程倒退 B.世界殖民霸主的迭代C.國際局勢已被重新劃定 D.美國門羅主義的實質15.1919年初,布爾什維克承認村社自治,遵守村社的傳統和規矩,基層蘇維埃常響應農民要求,同意在村社大會或鄉民大會上選舉產生貧農委員會,征糧委員會由村莊各階層的代表組成,不僅僅限于當局確認的“貧農”,從而平息了廣大農民的反抗。這反映出蘇俄()A.政治對現實的妥協 B.農業集體化的基礎薄弱C.民主革命的曲折性 D.新經濟政策的影響有限16.如表是1930~1969年美國國民經濟發展等相關情況的統計。對此的合理解釋是()年份全國人口年均增長(%)農業總產值均增長(%)農業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農業勞動力年均下降(%)1930~19390.71.61.880.71940~19491.31.96.002.41950~19591.71.87.35281960~19691.31.96.9245A.勞動力的減少意味著農業逐步走向衰落 B.現代農業的集約化程度降低C.農業技術是推動勞動力轉移的重要因素 D.非農產業對經濟影響力增強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第17題12分,第18題12分,第19題12分,第20題16分,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725~750年間某法律文書的摘錄:立約人某地某某人信賴某地某某大人之權威。眾所周知,我一無所有,衣食難以為繼,因此懇求您憐憫周恤,蒙您仁慈恩準,使我得以信賴您的保護。您應按我所盡之力,依照我所提供之勞役和勞債,助我保有食物、衣服。……茲經雙方協定,如我們之中有人違反協議,將向另一方賠償金錢(錢數待定),并且協議繼續有效?!幾浴痉ā康履崞潯ぜ觼啝枴稓W洲史》等(1)材料反映了(時期)西歐的(法律類型)。(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段材料的研究價值。(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該時期的法律建設。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北京政府時期關于《商會法》的爭論商會是近代中國最早得到法律承認、由商人精英組成和領導的新式社團。1913年1月,以“聯合商界,振興實業”為宗旨的中華全國商會聯合會正式成立。1914年,“因奉天商會聯合會干預稅務條陳,總統府擬取消聯合會,并嚴格監督各商會”,頒布《商會法》。于是全國各地商會群起反抗。政府指出,《商會法》“既經公布,根本業已變動,凡從前部準章程不在法律所規定者,當然一律無效”。而商會人員認為若“無全國商會聯合會,則各省商人只知故步自封……難言利源廣辟”,《申報》發表評論文章說:“又當商戰劇烈之時,欲謀商務之振興,實業之發達,非有全國商界集合團體為之聯絡研究進行”。根據規定,行政各級官廳對于農工商會往來公文一律用“令”“批”,這實質上是將商會貶為行政官廳的屬員,是各級行政官廳“微員職皆得令之……事權薄弱,商民勢必被豪官猾吏魚肉摧崩”。《商會法》對清末成立的各省商務總會只字未提,只承認本政府管理后成立的合法商會,并裁撤各省在清末抵制美國貨、收回利權等斗爭中作出過突出貢獻的商務分會。經過多番斗爭,大總統批示同意允許其進行自我改組,在爭論中,有的商會強調“商情變化,與普通行政不同”,要求仍沿襲清末的舊例,“地方官廳對于商會有保護之責,無干涉之權”。還有的商會則揭露說,《商會法》規定“商會無一事不須秉承地方長官,層遞周轉,前清專制尚且祛除此種抑壓,民國共和竟有此變本加厲政體”。經過多番交涉以及袁世凱欲得到商界支持,這場斗爭最后以商會的勝利而告終?!幾灾煊ⅰ掇D型時期的社會與國家:以近代中國商會為主體的歷史透視》(1)北京政府時期關于《商會法》爭論的焦點有哪些?(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這場爭論的爆發并由商會取得最終勝利的原因。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上面是20世紀50年代的宣傳畫作品:到農村去,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宣傳畫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觀察上面一幅宣傳畫,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撰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5年9月,杜魯門政府發布兩項公告,明確宣示了美國對鄰接其海岸的大陸架的管轄權以及鄰近美國的公海區域建立漁業保護,直接向傳統公海捕魚自由原則發起挑戰。南美洲國家率先跟隨美國的政策軌跡,此后歐洲國家也紛紛通過各種方式拓展海洋管轄權。美英兩國于1951年在華盛頓舉行雙邊會談,就范圍廣闊的國際海洋問題交換了看法。英國強調將致力于維護海洋航行自由原則和3海里領海規則。面對源于《杜魯門公告》的諸多海洋爭議,美國無法單獨解決,不得不轉而依托聯合國這一多邊平臺。1955年海洋漁業資源保護的國際公約正式訂立,聯合國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國際會議的成果實質性地增強了美國在漁業資源問題上的影響力,減輕了以漁業資源保護為由主張公海管轄權的訴求,從而間接提升美國在領海以及海洋管轄權問題上的談判地位。1958年,聯合國第一次海洋法會議在日內瓦舉行,87個國家的代表出席會議,領海以及基于漁業目的的毗連區問題成為貫穿并影響會議進程的焦點,相關國家簽署《領海及毗連區公約》《公海公約》《漁業及公海生物資源養護公約》和《大陸架公約》。——摘編自舒建中李婷婷《美國與戰后國際海洋制度的緣起(1945~1958)》(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二戰后初期國際海洋制度的特征及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二戰后國際海洋制度發展的影響。2024屆河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歷史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高考范圍。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墨子批評儒者“立命緩貧”,認為“命”的觀念是“昔者暴王作之,窮人術(述)之”,他提出了“有命則富而可貧,無命則貧而可富”的反命題,宣揚人的“強而強必貴,不強必賤”“強必富,不強必貧”。據此可知,墨子()A.批判了儒家的封建等級觀念 B.揭示天命觀對生產力的制約C.否定了貴族執政的經濟基礎 D.強調個體主觀能動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墨子對儒家倡導的天命觀進行了批判,認為“命”是上層階級的統治工具,而貧富與否與天命無關,“無命”者通過個人的努力能夠達到“強而有為”,D項正確。墨子批判的是儒家“天命觀”,與封建等級制度無關,排除A項;墨子割裂了天命與財富的關系,而非強調天命對財富及生產力發展的制約作用,排除B項;春秋戰國時期貴族執政的經濟基礎是井田制,材料未涉及井田制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故選D項。2.北朝部族在建立政權后趨向重事功、重吏績,如北魏太武帝“親考內外,大明黜陟”、孝文帝時“州居茂異,郡貢孝廉,對揚王庭,每年逾眾”,到了北朝后期社會上“儒生寒宦”亦能入仕。這些情況()A.為增強官僚政治活力創造條件 B.表明北方民族已完全實現了漢化C.有效地鞏固了儒學的正統地位 D.說明民族沖突中蘊含著文化認同【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州居茂異,郡貢孝廉,對揚王庭,每年逾眾”“‘儒生寒宦’亦能入仕”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朝時期察舉制得到推廣,有別于同一時期南朝門閥對官吏選拔的把控,北朝社會中寒門亦可經國家程序入仕,這利于增強中央對地方及社會的控制,削弱貴族行政力量,增強官僚政治活力,A項正確?!耙淹耆珜崿F了漢化”材料無法體現,排除B項;“有效地”說法過于絕對,且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受到佛、道等影響,出現衰微局面,排除C項;材料沒有反映出南北朝間的民族沖突,排除D項。故選A項。3.唐代宗即位之初規定乾元重寶、重棱乾元錢和開元通寶以同等價格流通,“其后民間乾元、重棱二錢(相比于開元通寶實際價值更高)鑄為器,不復出矣”,大歷七年(772年),禁鑄銅器;唐德宗貞元年間,“諸州府公私諸色鑄造銅器雜物等。伏以國家錢少,損失多門”,政府下令除銅鏡外,“一切禁斷”。導致這些政策出臺的重要原因是()A.唐朝政府財政已入不敷出 B.鑄幣原料嚴重短缺C.官私手工業存在技術差距 D.銅錢流通范圍有限【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乾元、重棱二錢(相比于開元通寶實際價值更高)鑄為器……禁鑄銅器”反映出雖然三種銅錢為同等價值的貨幣,但從鑄幣材料上看乾元、重棱二錢鑄造成本更高,即含銅量大,因此被民間用來私鑄銅器,“伏以國家錢少,損失多門”反映出民間銷毀銅錢鑄造銅器問題嚴重,迫使國家禁止私造銅器,這表明鑄幣材料嚴重短缺導致政府制定禁止民間鑄造銅器的政策,B項正確。材料信息不涉及國家財政的入不敷出,且材料強調民間銷毀銅錢導致錢荒,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出官營手工業和私營手工業在制作工藝上存在差距,排除C項;唐代銅錢在全國流通,使用范圍廣泛,排除D項。故選B項。4.下面是宋代宰相任期時間表(任期一律以實足年數計算)。這一狀況()任期時間北宋人數南宋人數合計20年以上0人1人1人15年以上0人2人2人10年以上6人0人6人5年以上19人5人24人1年以上37人38人75人不及1年10人17人27人合計72人63人135人A.旨在防范事權的過度分散 B.有效提升了國家的治理效能C.折射出封建君主專制加強 D.印證中央權力運行方式調整【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宋代宰相的任期相對較短,多集中在一年至五年左右,這有助于防止宰相長期執政從而威脅皇權,君主通過適時地調整宰相人選,從而進一步把控朝政,加強君主專制,C項正確。這一狀況旨在防止相權向某一方勢力集中,排除A項;這一舉措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出中央權力結構的變動,排除D項。故選C項。5.明清時期,江南即有“女工勤者,其家必興;女工游惰,其家必落”之諺,如時人陳確之妻“晝夜力作”,以至“漸以絲布之余買田,積至數十余畝”;吳江、崇德等地,“仰給惟蠶息是賴,故蠶月最重,凡借貸契券必期蠶畢相償”。材料表明當時江南地區()A.部分農戶收入仰賴家庭副業 B.傳統家庭結構發生變動C.封建地主剝削程度有所減輕 D.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多樣【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根據材料“漸以絲布之余買田,積至數十余畝”“仰給惟蠶息是賴……凡借貸契券必期蠶畢相償”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江南地區的家庭手工業生產收入已經成為購買田產、償還借貸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收入中家庭農副業占據重要地位,A項正確。家庭副業的地位上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婦女的經濟地位,但“家庭結構”尚未發生變動,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剝削程度減輕,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出租佃、雇傭等多種經營方式,排除D項。故選A項。6.如表所示為20世紀70年代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的爭論。對該爭論解讀正確的是()人物主張李鴻章、薛福成等“自古邊塞之防,所備不過一隅,所患不過一國。今則西人于數萬里重洋之外,飆至中華……為豆古所未有,恃其詐力,要挾多端”“況新疆不復,于肢體之元氣無傷;海疆不復,則心腹之大患愈棘”李宗義、丁寶楨等“夫外患莫大于俄夷,莫急于東北”“但修我陸戰之備,不必爭利海中也”左宗棠、郭嵩燾等“竊維時事之宜籌,謨謀之宜定者,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并重”A.諸方列強對華控制力存在強弱 B.傳統觀點與近代外交思想并存C.湘系和淮系官僚集團開始崛起 D.邊疆危機強化了清廷憂患意識【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時空是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題干展示了清政府內部對國家戰略防御重點的一場大討論,呈現出“重海防”“重塞防”“海塞并重”三種不同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面對日本在東南沿海制造的危機,海防顯得尤為重要,而此時俄國又以“代為駐守”為借口,強占伊犁不肯歸還。因此,“爭論”發生之際,清廷海疆與陸疆的防御都亟待加強,海疆與陸疆危機客觀上強化了清政府的憂患意識,D項正確;海防與塞防之爭反映的是清政府內部對國家防御重點的抉擇,并未反映出列強對華控制力的強弱,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出傳統宗藩理念與近代外交思想對國家防御體系的影響,排除B項;太平天國運動推動了湘淮系官僚集團的崛起,排除C項。故選D項。7.如圖所示為《新青年》不同類型譯文占各卷譯文總字數的比重情況。這實質上說明()A.制度變革呈現循序漸進特點 B.近代救亡圖存道路的深入探索C.新文化運動已然背離了初衷 D.馬克思主義已為社會普遍接受【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1915年后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新青年》譯文類別包括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其前后期最顯著的變化是文藝類占比顯著下降,而政治類所占比重從最初的不足20%上升至80%以上,這實際上反映出新文化運動由注重思想啟蒙到政治改造的轉變,譯文的轉變折射出救亡道路的深入探索,B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循序漸進”的特點,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材料反映出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深化,而非背離思想啟蒙的初衷,排除C項;材料反映不出“普遍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結論,表述不準確,排除D項。故選B項。8.在20世紀30年代省制談論中,時人稱:“數年來,軍閥私斗,以平漢、津浦、北寧之規模最大。蓋交通既便,而又省區過大,適足以為軍閥擴大地盤之好資助……川漢路由川路公司自行主持,三十年來,無絲毫成績?!銓幹^縮小省區,而后全國各處之交通,始可有希望也?!睋丝芍瑫r人認識到()A.軍閥混戰局面影響國內經濟發展 B.集權統治是鐵路建設的保障C.攫取路權是列強擴大侵華的工具 D.區域之間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時人認識到從削弱地方對鐵路控制能力出發,認為只有先縮小省區,減少來自地方的阻力,方能加速鐵路建設,B項正確。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在東北通電東北易幟,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全國完成形式上的統一、北洋軍閥混戰局面結束,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出列強對中國鐵路路權的侵占,排除C項;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區間迫切需要修建鐵路加強聯系,無法得出“日益密切”,排除D項。故選B項。9.1950年第一次全國民政會議明確提出“把水災變成水利”,1953年第二次民政會議進一步指出“水利、交通、農林等部門在災區興辦各項工程時,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的原則下,應組織有勞動力的災民參加”。這些主張()A.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B.有助于強化計劃經濟發展模式C.源于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 D.將經濟建設與社會救濟相結合【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影響題、原因題,時空是新中國初期。根據材料“把水災變成水利”“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的原則下,應組織有勞動力的災民參加”可知,黨和國家將以工代賑作為一項積極的社會救助舉措,在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或發展生產的同時使救護對象參與到基礎設施的建設或者生產中,D項正確;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排除A項;1956年我國計劃經濟體制正式確立,排除B項;“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0.如圖反映了1994~2000年中國農民人均負擔稅費額及其占農民收入的比重情況。這可用于說明()A.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惠及農村發展 B.農產品的流通改革走向深化C.城鄉之間區域經濟差距逐漸縮小 D.國民經濟結構失衡明顯改善【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94~2000年(中國)。表格材料中農民人均負擔稅費額呈現出上升趨勢,而負擔稅費額占農民收入的比重呈現出下降趨勢,說明農民收入增加,這是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結果,A項正確。材料只涉及農民的農業稅費和收入情況,無法體現出農產品銷售情況,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出城市居民與農村農民人均收入的對比相關數據,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農工業比重變化,排除D項。故選A項。11.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把學習“政治技藝”看作一種偉業,他認為“人天生關注自己和忽視他人……(但如此)即便他們沒有偷竊和犯罪,也會受到指責”,如此城邦毀壞了,一切也就毀壞了。他強調城邦的存續得益于()A.良好的城邦道德風尚 B.有效的城邦制度規范C.積極參政的公民群體 D.發達的政治素養教育【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希臘時期(西方)。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德謨克認為公民要學習政治技藝,要積極關注城邦事務,這一言論說明了積極參政的公民群體是城邦得以延續的關鍵,C項正確;通過德謨克的言論可知,公民的美德指的是其對于城邦事務的關注,而非城邦的道德風尚,排除A項;德謨克的言論中并未涉及雅典城邦公共事務決策的程序,所以無法得出制度的規范,排除B項;德謨克的言論中未提及城邦教育,這與發達的教育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2.13世紀,西歐很多騎士領主轉變成了富有商業頭腦的“經濟人”,騎士領主和總管總是要密切關注羊毛的價格,并為他們母牛的產奶量或多或收成好壞而高談闊論。這些現象反映出西歐()A.封建莊園制已瀕臨崩潰 B.農業資本主義蓬勃發展C.社會經濟轉型趨勢顯現 D.市場發展源于階層分化【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3世紀(西歐)。根據材料“富有商業頭腦的‘經濟人’”“總是要密切關注羊毛的價格”“或多或收成好壞而高談闊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的西歐領主莊園生產商品化比重大大增加,不再滿足自給自足的生產經營模式,而是面向銷售市場、尋求商業利潤,社會呈現出由農業社會向商業社會轉型的傾向,C項正確。西歐封建莊園崩潰時間是14~15世紀,排除A項;13世紀時資本主義萌芽尚未產生,“蓬勃發展”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材料體現出原先的封建領主開始趨向從事商品性生產與經營,而這一現象源于商品經濟發展,排除D項。故選C項。13.18世紀起,歐洲不再將天主教與新教均勢作為國際關系的出發點,如1701年《大同盟條約》只強調若“法蘭西與西班牙聯合為一帝國,便馬上變得驚人強大,可以很容易地征服全歐洲……終會壓制歐洲的自由,破壞正常的貿易”。這一轉變說明()A.國家主權原則已然具備確立條件 B.歐洲均勢深受世俗利益影響C.國際法加深了對全球整體性認知 D.列強進入瓜分世界的新階段【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世紀起(歐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開創了國際會議和通過談判達成協議的形式解決國際爭端、結束國際戰爭的先例,而當時歐洲宗教仍是影響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維護宗教均勢依然是外交政策考慮的重要因素,而“只強調若‘法蘭西與西班牙聯合為一帝國……破壞正常的貿易’”反映出18世紀初歐洲國家間相互牽制、維護均勢更加注重國家安全、經濟利益等塵世利益,而非天主教與新教間的均衡等宗教利益,B項正確?!锻固胤ダ麃喓图s》確立了國家主權的原則,“已然具備確立條件”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只體現了對歐洲國家間利益協調的變化,而非對全球整體的認知,排除C項;19世紀末列強進入瓜分世界的帝國主義階段,排除D項。故選B項。14.如圖是一幅1898年的西班牙漫畫,漫畫右面是穿著星條旗的“援助者”,左面是乞丐形象的古巴。該漫畫揭示了()A.拉美政治獨立進程倒退 B.世界殖民霸主的迭代C.國際局勢已被重新劃定 D.美國門羅主義實質【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98年(歐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打著門羅主義的旗號,發動美西戰爭占領古巴,從所謂的“援助者”搖身一變成為統治者,漫畫中對古巴形象的丑化表明新老殖民主義實為一丘之貉,D項正確。該漫畫只涉及古巴,且A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正式標志歐洲霸權開始削弱和瓦解,一戰之后,對國際局勢重新劃定,排除B、C項。故選D項。15.1919年初,布爾什維克承認村社自治,遵守村社的傳統和規矩,基層蘇維埃常響應農民要求,同意在村社大會或鄉民大會上選舉產生貧農委員會,征糧委員會由村莊各階層的代表組成,不僅僅限于當局確認的“貧農”,從而平息了廣大農民的反抗。這反映出蘇俄()A.政治對現實的妥協 B.農業集體化的基礎薄弱C.民主革命的曲折性 D.新經濟政策的影響有限【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1919年的俄國。根據材料“征糧委員會由村莊各階層的代表組成,不僅僅限于當局確認的‘貧農’,從而平息了廣大農民的反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內戰時期,布爾什維克為了獲得內戰的勝利,實行余糧收集制,而當時布爾什維克在農村基層的力量相對薄弱,承認村社自治一定程度上利于動員村社力量,為內戰提供物質支援,A項正確;20世紀30年代蘇聯農業集體化開始,排除B項;1917年3月12日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取得勝利,排除C項;1921年新經濟政策開始實施,排除D項。故選A項。16.如表是1930~1969年美國國民經濟發展等相關情況的統計。對此的合理解釋是()年份全國人口年均增長(%)農業總產值均增長(%)農業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農業勞動力年均下降(%)1930~19390.71.61.880.71940~19491.31.96.00241950~19591.71.87.352.81960~19691.31.96.924.5A.勞動力的減少意味著農業逐步走向衰落 B.現代農業的集約化程度降低C.農業技術是推動勞動力轉移的重要因素 D.非農產業對經濟影響力增強【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0~1969年美國。根據材料可知,1930~1969年間美國農業勞動力總體呈下降趨勢,而農業總產值和農業勞動生產率呈現出上升趨勢,這表明農業生產中機械化可以節約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農民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力進行耕作和照管農作物,進而推動了農業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C項正確。材料中反映出的勞動力減少恰恰反映出農業的現代化、技術化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排除A項;20世紀以來美國農業機械以大型為主,農業集約化程度提高,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出農業與非農對經濟影響力的對比情況,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第17題12分,第18題12分,第19題12分,第20題16分,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725~750年間某法律文書的摘錄:立約人某地某某人信賴某地某某大人之權威。眾所周知,我一無所有,衣食難以為繼,因此懇求您憐憫周恤,蒙您仁慈恩準,使我得以信賴您的保護。您應按我所盡之力,依照我所提供之勞役和勞債,助我保有食物、衣服。……茲經雙方協定,如我們之中有人違反協議,將向另一方賠償金錢(錢數待定),并且協議繼續有效。——摘編自【法】德尼茲·加亞爾《歐洲史》等(1)材料反映了(時期)西歐的(法律類型)。(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段材料的研究價值。(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該時期的法律建設。【答案】(1)中世紀;日耳曼法。(2)價值:體現了封建領主對仆從的人身控制,可以用于研究中世紀領主經濟和封建人身依附關系等封建法律關系及中世紀時契約意識的形成。(3)評析:日耳曼法具有典型的蠻族色彩;在加強封建人身依附關系的同時,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殘酷的奴隸制,蘊含了進步的封建因素;反映了封建政治制度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中世紀的西歐。由材料“725~750年間某法律文書的摘錄”“……茲經雙方協定,如我們之中有人違反協議,將向另一方賠償金錢(錢數待定),并且協議繼續有效”及所學可得出反映了中世紀西歐的日耳曼法。日耳曼法是日耳曼人入侵西羅馬帝國建立早期封建王國后所頒布的法律的總稱?!拘?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中世紀西歐。由材料“眾所周知,我一無所有,衣食難以為繼,因此懇求您憐憫周恤,蒙您仁慈恩準,使我得以信賴您的保護。您應按我所盡之力,依照我所提供之勞役和勞債,助我保有食物、衣服?!澖涬p方協定,如我們之中有人違反協議,將向另一方賠償金錢(錢數待定),并且協議繼續有效”及所學西歐莊園經濟的內容可知,材料體現了封建領主對仆從的人身控制,可以用于研究中世紀領主經濟和封建人身依附關系等封建法律關系及中世紀時契約意識的形成?!拘?詳解】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中世紀的西歐。由材料“眾所周知,我一無所有,衣食難以為繼,因此懇求您憐憫周恤,蒙您仁慈恩準,使我得以信賴您的保護。您應按我所盡之力,依照我所提供之勞役和勞債,助我保有食物、衣服?!奔八鶎W可得出日耳曼法在加強封建人身依附關系的同時,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殘酷的奴隸制,蘊含了進步的封建因素;由材料“茲經雙方協定,如我們之中有人違反協議,將向另一方賠償金錢(錢數待定),并且協議繼續有效”及所學可得出日耳曼法反映了封建政治制度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結合所學可得出日耳曼法具有典型的蠻族色彩。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北京政府時期關于《商會法》的爭論商會是近代中國最早得到法律承認、由商人精英組成和領導的新式社團。1913年1月,以“聯合商界,振興實業”為宗旨的中華全國商會聯合會正式成立。1914年,“因奉天商會聯合會干預稅務條陳,總統府擬取消聯合會,并嚴格監督各商會”,頒布《商會法》。于是全國各地商會群起反抗。政府指出,《商會法》“既經公布,根本業已變動,凡從前部準章程不在法律所規定者,當然一律無效”。而商會人員認為若“無全國商會聯合會,則各省商人只知故步自封……難言利源廣辟”,《申報》發表評論文章說:“又當商戰劇烈之時,欲謀商務之振興,實業之發達,非有全國商界集合團體為之聯絡研究進行”。根據規定,行政各級官廳對于農工商會往來公文一律用“令”“批”,這實質上是將商會貶為行政官廳的屬員,是各級行政官廳“微員職皆得令之……事權薄弱,商民勢必被豪官猾吏魚肉摧崩”。《商會法》對清末成立的各省商務總會只字未提,只承認本政府管理后成立的合法商會,并裁撤各省在清末抵制美國貨、收回利權等斗爭中作出過突出貢獻的商務分會。經過多番斗爭,大總統批示同意允許其進行自我改組,在爭論中,有的商會強調“商情變化,與普通行政不同”,要求仍沿襲清末的舊例,“地方官廳對于商會有保護之責,無干涉之權”。還有的商會則揭露說,《商會法》規定“商會無一事不須秉承地方長官,層遞周轉,前清專制尚且祛除此種抑壓,民國共和竟有此變本加厲政體”。經過多番交涉以及袁世凱欲得到商界支持,這場斗爭最后以商會的勝利而告終?!幾灾煊ⅰ掇D型時期的社會與國家:以近代中國商會為主體的歷史透視》(1)北京政府時期關于《商會法》爭論的焦點有哪些?(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這場爭論的爆發并由商會取得最終勝利的原因?!敬鸢浮浚?)焦點:全國商聯會是否擁有合法地位;政府與商會公文程式的問題(是否隸屬于政府管轄);商會改組問題。(2)原因:一戰為民族工商業發展贏得了發展契機;資產階級工商業群體實力的壯大;專制思想與民主觀念沖突激烈;實業救國思潮影響力日甚;商人的近代民主、獨立意識增強;社會及媒體的極大關注;清末新政對振興商業、獎勵實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袁世凱圖謀重建專制統治的需要。(任答三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民國時期(中國)。焦點:根據材料“《商會法》‘既經公布,根本業已變動,凡從前部準章程不在法律所規定者,當然一律無效’。而商會人員認為若‘無全國商會聯合會,則各省商人只知故步自封……難言利源廣辟’”可得出全國商聯會是否擁有合法地位;根據材料“根據規定,行政各級官廳對于農工商會往來公文一律用‘令’‘批’,這實質上是將商會貶為行政官廳的屬員,是各級行政官廳‘微員職皆得令之……事權薄弱,商民勢必被豪官猾吏魚肉摧崩’”可得出政府與商會公文程式的問題(是否隸屬于政府管轄);根據材料“《商會法》對清末成立的各省商務總會只字未提,只承認本政府管理后成立的合法商會,并裁撤各省在清末抵制美國貨、收回利權等斗爭中作出過突出貢獻的商務分會。經過多番斗爭,大總統批示同意允許其進行自我改組”可得出商會改組問題。小問2詳解】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民國時期(中國)。原因:根據“1913年1月,以‘聯合商界,振興實業’為宗旨的中華全國商會聯合會正式成立?!笨傻贸鲆粦馂槊褡骞ど虡I發展贏得了發展契機;資產階級工商業群體實力的壯大;根據材料“1914年,‘因奉天商會聯合會干預稅務條陳,總統府擬取消聯合會,并嚴格監督各商會’,頒布《商會法》。于是全國各地商會群起反抗?!笨傻贸鰧V扑枷肱c民主觀念沖突激烈;實業救國思潮影響力日甚;商人的近代民主、獨立意識增強;根據材料“《申報》發表評論文章說:‘又當商戰劇烈之時,欲謀商務之振興,實業之發達,非有全國商界集合團體為之聯絡研究進行’。”可得出社會及媒體的極大關注;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出清末新政對振興商業、獎勵實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根據材料“經過多番交涉以及袁世凱欲得到商界支持”可得出袁世凱圖謀重建專制統治的需要。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上面是20世紀50年代的宣傳畫作品:到農村去,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宣傳畫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觀察上面一幅宣傳畫,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撰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答案】示例:新中國充滿建設活力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實行“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并進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廣大知識分子積極投身新中國的建設事業。農業改造的方式是走集體化道路,參加農業合作社,在農村出現使用拖拉機進行耕地的現象。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推動了農業的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建立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推動著農村經濟建設。新中國成立后,人們的精神風貌有了很大的改善,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于國家建設中,特別是婦女地位的提高,女性在社會主義生產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幅宣傳畫突出體現了人民的心聲和希望,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積極投身于祖國建設事業的狀況,具有強大的感染力。(“示例”僅供參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解析】【詳解】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短文撰寫類。時空是現代的中國。首先,閱讀材料,擬定主題。根據材料“20世紀50年代的宣傳畫作品:到農村去,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主題是新中國充滿建設活力。其次,根據材料信息,結合中國現代史的相關知識進行證明,根據材料“20世紀50年代的宣傳畫作品:到農村去,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實行“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并進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廣大知識分子積極投身新中國的建設事業。農業改造的方式是走集體化道路,參加農業合作社,在農村出現使用拖拉機進行耕地的現象;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推動了農業的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建立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推動著農村經濟建設;觀察材料圖畫“到農村去,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可知,當時農民的精神狀態較為積極與奮進,再結合中國現代史的相關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人們的精神風貌有了很大的改善,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于國家建設中,特別是婦女地位的提高,女性在社會主義生產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最后,總結歸納,升華中心。這幅宣傳畫突出體現了人民的心聲和希望,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積極投身于祖國建設事業的狀況,具有強大的感染力。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5年9月,杜魯門政府發布兩項公告,明確宣示了美國對鄰接其海岸的大陸架的管轄權以及鄰近美國的公海區域建立漁業保護,直接向傳統公海捕魚自由原則發起挑戰。南美洲國家率先跟隨美國的政策軌跡,此后歐洲國家也紛紛通過各種方式拓展海洋管轄權。美英兩國于1951年在華盛頓舉行雙邊會談,就范圍廣闊的國際海洋問題交換了看法。英國強調將致力于維護海洋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