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7頁/共17頁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五縣聯合質檢考試高二地理試卷(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題2分,26題共52分。)三明市某中學(26°N,117°E)地理研學小組在校園的操場豎立一竹竿,通過觀察竹竿影子朝向和長短的變化(見圖),圖中實線表示不同時刻竹竿的朝向和影長。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當竹竿影長最短時,北京時間約()A.11時48分 B.11時12分 C.12時48分 D.12時12分2.由此推測,該日()A.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B.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C晝短夜長D.晝長夜短3.若該研學小組連目的觀測竹竿影子朝向和長短的變化,可以印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有()①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②當地所處的氣候帶③一日內晝與夜的交替④當地所處的季節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1.D2.C3.D【解析】【1題詳解】根據題干可知,三明市的經度是117°E,北京時間為120°E的地方時,兩地的經度相差3°,時間相差約12分鐘。120°E位于三明以東,時間要早,所以當竹竿影長最短時,三明市的地方時為12時,則北京時間約為12時+12分鐘=12時12分,故排除ABC,選D。【2題詳解】讀圖可知,日出時竹竿影子朝向西北方向,說明該日三明市日出東南方向,則日落西南方向,故太陽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冬半年,該日三明市晝短夜長,C正確,D錯誤。由于無法確定日期,所以不能確定太陽直射點向北或向南的移動方向,AB錯誤。故選C。【3題詳解】觀測竹竿影子長短的變化可以反映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屬于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意義,①正確;竹竿影子朝向和長短的變化無法直接反映當地所處的氣候帶,②錯誤。一日內晝與夜的交替是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③錯誤。觀測竹竿影子朝向的變化可以反映當地所處的季節,屬于四季的變化,也是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意義,④正確。①④組合正確,故選D。【點睛】太陽視運動總結:全球除極晝極夜地區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東,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東南,日落西南。如圖為“晨昏線通過極點A后,與AC所在的經線相交于B點的示意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晝,最大的圓為赤道,大虛線圈為回歸線,小虛線圈為極圈,C為極圈上的一點,B為經線AC段的中點。完成下面小題。4.晨昏線通過極點A的日期最可能為()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5.晨昏線通過B點之時(如圖所示),一艘位于赤道上的郵輪上的游客恰好看見日落,該郵輪所處的經度位置是()A.135°W B.135°E C.45°W D.45°E【答案】4.A5.D【解析】【4題詳解】根據圖中標注的經度及遞變方向判斷,圖中自轉方向為逆時針,中心極點A為北極點。晨昏線通過極點A之日,即晨昏線與經線重合之日,應是春分日和秋分日。圖示日期北極出現極晝,材料信息表明,圖示晨昏線位置是通過極點后的位置,因此晨昏線通過極點A之后北極附近地區出現極晝現象,由此判斷晨昏線通過極點A之日最可能為春分日,春分日一般在3月21日前后,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一般分別為夏至日、秋分日和冬至日,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5題詳解】圖中顯示,B所在經線與45°W經線構成經線圈,則B點的經度為135°E,讀圖可知,晨昏線通過B點之時,B所在經線為黑夜的中央經線,地方時為0時,即135°E的地方時為0時。一艘位于赤道上的郵輪上的游客恰好看見日落,赤道上各地全年晝夜平分,日落地方時均為18時,與B點的經度和地方時進行對比計算可得,該郵輪所在的經度為45°E,位于赤道上的郵輪的緯度為0°,因此D正確,ABC錯誤。故選D。【點睛】春分日和秋分日均直射赤道,但春分日時直射點向北移動,秋分日直射點向南移動,春分日過后,北極點附近出現極晝,南極點附近出現極夜,秋分日過后,北極點附近出現極夜,南極點附近出現極晝。張老師于2017年1月1日乘坐飛機從上海(31°N,120°E)出發,飛往美國舊金山(37°N,122°W)。下圖為張老師所乘坐飛機的航班信息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上海和舊金山兩地相比()A.角速度和線速度都相同B.角速度和線速度都不同C.線速度相同,上海的角速度大于舊金山D.角速度相同,上海的線速度大于舊金山7.本次航班飛行時長約()A.9小時 B.11小時 C.13小時 D.15小時8.張老師出發時為1月1日,到達時卻為12月31日,“時光倒流”的原因是()A.該時段地球公轉速度較快 B.起飛地點與降落地點分屬不同半球C.飛行方向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 D.起飛地點與降落地點經度差異顯著【答案】6.D7.B8.D 【解析】【6題詳解】地球自轉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除極點外,全球角速度相等因此,上海和舊金山兩地角速度相同,線速度上海大于舊金山,D正確,ABC錯誤。故選D。【7題詳解】舊金山位于西八區,上海采用北京時間,北京位于東八區,北京時間比舊金山時間早16個小時。由圖示信息可知,當飛機抵達舊金山時,舊金山時間為12月31日19:20,則北京時間是1月1日11:20;飛機起飛時間是北京時間1月1日0:15,因此飛機飛行時長為11小時5分鐘,B正確,ACD錯誤。故選B。【8題詳解】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旋轉,使得晝夜半球和晨昏線也不斷自東向西移動,東邊的地點總是比西邊的地點先見到太陽,這樣就產生了東早西晚因經度而異的時間差異,上海與舊金山兩地經度差異大,兩地時間相差16小時,而飛機飛行時間約11小時,所以出現了“時光倒流”現象,D正確,時間差異與地球公轉速度無關,A錯誤;時間差與飛行方向無關,C錯誤;時間差與兩地分屬不同半球無關,B錯誤。故選D。【點睛】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東,北順南逆;2、周期:真正周期為恒星日(23時56分4秒);3、速度(1)自轉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2)角速度:除兩極點外,自轉角速度相同,都是15°/小時。讀圖,完成9~10題。9.若圖中甲地常年受盛行西風帶控制,則該地可能位于()A.大洋洲 B.南美洲C.歐洲 D.北美洲10.若圖中陸地表示亞歐大陸,則乙地()A.春季升溫快,水熱條件好B.夏季氣溫高,降水豐富C.秋季正值春小麥收獲季節D.冬季寒潮使農業減產嚴重9.B10.B[第9題,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常年受盛行西風帶控制。若甲地常年受盛行西風帶控制,其應位于40°S~60°S的大陸西岸,則該地可能位于南美洲,B正確;大洋洲在此緯度范圍內沒有大面積陸地;歐洲和北美洲位于北半球,在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受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A、C、D錯誤。第10題,若圖中陸地表示亞歐大陸,則乙地位于亞歐大陸東岸,40°N附近,是溫帶季風氣候。春季升溫快,但雨季尚未到來,降水少,A錯誤;夏季氣溫高,降水豐富,B正確;該地種植冬小麥,秋季正值冬小麥播種季節,C錯誤;深秋和初春農作物易受寒潮影響,使農業減產嚴重,D錯誤。]下圖為“北半球大陸西岸甲、乙、丙三地大氣環流年內控制時長分配示意圖”。據此回答11~12題。11.甲地氣候類型為()A.熱帶草原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C.地中海氣候 D.亞熱帶季風氣候12.下列關于乙、丙兩地自然景觀的敘述,正確的是()A.乙地冬季常有較厚積雪B.乙地夏季高溫,降水稀少C.丙地有大片熱帶雨林分布D.丙地河流流量季節變化大11.B12.B[第11題,甲地全年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應為熱帶沙漠氣候,B正確;熱帶草原氣候受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A錯誤;地中海氣候受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C錯誤;亞熱帶季風氣候受海陸熱力差異影響,D錯誤。第12題,乙地受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為地中海氣候,屬亞熱帶氣候,冬季氣溫較高,積雪較少,A錯誤;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少雨,B正確;丙地常年受西風帶控制,應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典型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沒有熱帶雨林分布,C錯誤;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全年溫和濕潤,降水分配較均勻,河流流量季節變化小,D錯誤。]江西三清山是典型的花崗巖地貌。組成該山體的花崗巖水平及垂向節理發育,山體演變初期在內力作用主導下形成峰巒,后來外營力進一步沿節理破壞,逐漸發育成峰叢、峰柱、造型石等微地貌景觀,完成下列小題。13.三清山演變過程為()A.②③④①⑤ B.③②①④⑤ C.④②③①⑤ D.④③②①⑤14.⑤階段塑造巖石形態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風力侵蝕 B.流水侵蝕 C.流水沉積 D.風化作用【答案】13.C14.B【解析】【分析】【13題詳解】花崗巖屬侵入型巖漿巖,最開始是巖漿沿地殼裂隙侵入,即是序號④,AB錯;在內力主導下,花崗巖體逐漸抬升,形成山巒,即是序號②;由于其垂直和水平節理發育,峰巒受外力風化侵蝕,沿節理破壞,逐漸形成峰叢(序號③)、峰柱(序號①)、造型石(序號⑤)。所以其形成過程是④②③①⑤,C正確,D錯。故選C。【14題詳解】三清山位于江西,氣候濕潤,風力侵蝕較弱,流水侵蝕較強,在階段⑤,流水沿水平節理侵蝕,形成各類造型石,B正確,AC錯;風化作用是巖石在溫度、水以及生物的影響下,巖石遭受破壞,產生裂隙從而形成松散沉積物的過程,不屬于⑤階段塑造巖石形態的主要外力作用,D錯。故選B。【點睛】風化作用是巖石在溫度、水以及生物的影響下,巖石遭受破壞,產生裂隙從而形成松散沉積物,侵蝕作用是在冰川、流水、風力等外力作用下,對巖石或風化產物進行破壞的作用;搬運作用是風化或侵蝕作用的產物在外力(風、流水、冰川等),從一個地方移動至另一個地方的過程;在搬運的過程中,若外力減弱或遇到障礙物,被搬運的物質發生沉積,形成堆積地貌。讀圖,回答下列小題。15.圖中表示北半球西風帶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6.此時,非洲南端好望角的氣候特征是()A.寒冷干燥 B.溫和多雨 C.高溫多雨 D.炎熱干燥【答案】15.A16.D【解析】【15題詳解】根據所學知識,據圖可知,圖中赤道附近的上升氣流為赤道低氣壓帶,北半球的西風帶位于北半球中緯度地區,故甲為北半球的盛行西風帶,乙為東北信風帶,丙為南半球西風帶,丁為南半球的極地東風帶,A正確,BCD錯誤。故選A。【16題詳解】圖中赤道低壓帶位于赤道以南,氣壓帶風帶向南移,表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非洲南端好望角在南緯30-40°,此時受位置偏南的受副熱帶高壓影響,盛行下沉氣流,炎熱干燥,D正確,ABC錯誤。故選D。【點睛】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北時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南時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總結:氣壓帶風帶位置隨太陽直射點移動而移動,直射點在哪個半球,氣壓帶風帶位置就偏向于哪個半球。下圖為南美洲智利略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7智利山地多玄武巖,形成玄武巖的物質主要來源于()A.大氣圈 B.巖石圈 C.地幔 D.地核18.下列地理現象成因與圖示山脈密切相關的是()A.圣地亞哥附近河流眾多,左岸被沖刷B.南美大陸地表徑流主要流入兩側海洋C.卡薩布蘭卡谷地成為世界葡萄酒之都D.圖示太平洋沿岸形成世界著名大漁場【答案】17.C18.B【解析】【分析】本題組以南美洲智利為背景,設置兩道試題,涉及巖石成因、山脈的影響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17題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玄武巖屬于噴出巖漿巖,巖漿巖由巖漿冷凝形成,一般認為巖漿來源于地幔中的軟流層,選項C符合題意。軟流層不位于大氣圈、巖石圈和地核,因此排除選項A、B、D。所以選C。18題詳解】圣地亞哥附近河流眾多,左岸被沖刷,這與當地降水量、所處的半球位置有關,與圖示山脈關系不大,A錯。因為圖示山脈位于南美大陸西部,海拔高,兩側地勢低,東、西兩側地表徑流由高處流向低處,分別流入大西洋和太平洋,B對。卡薩布蘭卡谷地成為世界葡萄酒之都,這主要是因為當地位于地中海氣候區,適宜葡萄種植和釀造,與圖示山脈關系不大,C錯。圖示太平洋沿岸形成世界著名大漁場,主要是因為沿岸產生上升流,與圖示山脈不相關,D錯。所以選B。讀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回答下列小題。19.圖中B、D代表的巖石分別是()A.變質巖、噴出型巖漿巖B.沉積巖、侵入型巖漿巖C.侵入型巖漿巖、沉積巖D.沉積巖、變質巖20.圖中②表示的是()A.外力作用 B.變質作用C.上升冷卻凝固作用 D.重熔再生作用【答案】19.C20.B【解析】【19題詳解】巖漿巖只能有巖漿生成,圖中地幔直接指向A,故A為巖漿;巖漿指向B、E,B、E為巖漿巖,且B為侵入型巖漿巖,E為噴出型巖漿巖;沉積物指向D,故D為沉積巖。故選C。【20題詳解】由上圖可知,圖中D為沉積巖,B為巖漿巖,都指向C,故C為變質巖,故②為變質作用。故選B。“泥火山”指泥漿和氣體同時噴出地面堆積而成的錐形丘或盆穴丘,丘的尖端部常有凹陷,并由此間斷地噴出泥漿與氣體。在新疆北天山分布著眾多“泥火山”,噴發出的黏稠泥漿溫度比當地氣溫低,略帶油氣味,不時爆裂出幾個氣泡。左圖為新疆北天山“泥火山”分布圖,右圖為“泥火山”景觀圖。據此回答下列小題。21.天山“泥火山”眾多的原因是()A.背斜和斷裂構造發育 B.冰川侵蝕強烈C.位于板塊交界處 D.流水侵蝕強烈22.“泥火山”噴出的氣體源自()A.變質巖層 B.沉積巖層 C.侵入巖層 D.噴出巖23.獨山子附近“泥火山”形成的地質過程為()A.冰川侵蝕巖層外露巖層斷裂泥漿噴出冰川堆積B.地殼擠壓地層凹陷巖層斷裂泥漿噴出流水堆積C.地殼抬升巖層斷裂地層隆起泥漿噴出冰川堆積D.地殼擠壓地層隆起巖層斷裂泥漿噴出流水堆積【答案】21A22.B23.D【解析】【21題詳解】結合材料可知“泥火山”是指泥漿和氣體同時噴出地面堆積而成的,在結合圖示可知泥火山多分布在天山和斷層附近,說明是泥漿和氣體沿著巖層的破碎斷裂地帶噴出地表而形成的,“丘的尖端部常有凹陷”符合背斜頂部巖石易破碎被侵蝕而形成的特征,A正確;讀圖可知,“泥火山"位于天山北麓,該處海拔較低,不受冰川侵蝕的影響,B錯誤;天山地區距板塊交界處較遠,C錯誤;該地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流水侵蝕作用微弱,D錯誤。故選A。【22題詳解】結合材料可知“泥火山”噴出的粘稠泥漿溫度比當地氣溫低,略帶油氣味,不時爆裂出幾個氣泡。說明泥漿中含有油氣,這只能在沉積巖層環境才能出現,B正確;其他巖層中不可能有油氣存在,ACD錯誤。故選B。【23題詳解】根據圖文材料分析,獨山子附近“泥火山”主要是沉積巖層中的粘稠泥漿從天山背斜巖層和斷裂地帶噴出地表形成的。因此其形成過程的主要地質過程是地殼擠壓,隆起形成背斜巖層,超過巖層的承壓能力后巖層斷裂,泥漿在壓力作用下就巖層背斜頂部和斷層的破裂地帶噴出,然后泥漿慢慢通過流水堆積形成的,符合其形成的地質過程為D選項,ABC錯誤。故選D。【點睛】泥火山的形成與沉積作用有關。地表下有大量的有機沉積物、水、碳氫化合物和其他氣體,受地下地殼運動的影響。效果過后,壓力重重,逐漸膨脹上升,將周圍的泥土紛紛噴吐而出。這類泥火山多形成于油氣儲量相對豐富的地區,如阿塞拜疆巴庫油田的泥火山和我國新疆獨山子、白楊溝的泥火山。下圖為某同學通過網絡獲得的某城市未來三天的天氣預報(部分)。閱讀天氣符號圖,完成下面小題。24.周一時,與該城市在某天氣系統中的位置相似的最可能是()A.甲 B.乙 C.丙 D.丁25.下面各圖與該城市三天來氣溫、氣壓變化相符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6.周三與周一相比,其天氣特征是()A.天氣晴朗,氣溫降低、氣壓升高 B.天氣晴朗,氣溫升高、氣壓降低C.出現連續性降水 D.出現大風、降溫、雨雪天氣【答案】24.A25.D26.A【解析】【24題詳解】由材料可知,該地未來三天經歷了降水、降溫的過程,可判斷是冷鋒過境。周一時該地出現,降水,則應位于冷鋒的鋒后。結合所學可知圖中甲位于冷鋒鋒后,A正確;乙位于冷鋒鋒前;丙和丁個都位于暖鋒鋒前,BCD錯誤。故選A。【25題詳解】圖中實線表示氣壓,虛線表示氣溫。甲圖中氣壓先降后升,氣溫先升后降;乙圖中氣壓降低,氣溫升高;丙圖中氣壓先升后降,氣溫先降后升;丁圖中氣壓升高,氣溫降低。由材料可知,該地未來三天經歷了降水、降溫的過程,可判斷是冷鋒過境。冷鋒過境后,氣溫降低,氣壓升高。結合選項可知,D正確,ABC錯誤。故選D。【26題詳解】讀天氣預報圖,并結合所學可知冷鋒過境后,天氣轉晴,氣溫降低,氣壓升高。A正確;由圖可知周三氣溫低、天氣晴朗,BCD錯誤。故選A。【點睛】冷鋒過境后,天氣轉晴,氣溫降低,氣壓升高。暖鋒過境后,天氣轉晴,氣溫升高,氣壓降低。二、綜合題(共48分)2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下圖為某日全國天氣預報簡圖。(1)說出該日甲、乙兩地的天氣現象。(2)試說說甲地未來幾天的天氣變化情況。(3)根據影響海南島附近的天氣系統,畫出此時海南島的風向,比較此天氣系統東、西部風力的大小并說明理由。【答案】(1)甲地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晴朗;乙地氣溫較低、氣壓較高、天氣晴朗。(2)甲地:未來幾天由天氣晴朗轉為大風、雨雪天氣,之后天氣又轉晴。(3)西部風力大、東部風力小。理由:西部比東部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解析】【分析】本題以某日全國天氣預報簡圖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天氣系統的判讀、天氣變化、風向判讀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對地理基本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落實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小問1詳解】讀圖可知,該日甲地位于冷鋒鋒前,受單一暖氣團控制,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晴朗。乙地位于暖鋒鋒前,受單一冷氣團控制,氣溫較低、氣壓較高、天氣晴朗。【小問2詳解】讀圖可知,該日甲地處于冷鋒過境前,受單一暖氣團控制,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晴朗;未來幾天冷鋒過境時,會出現大風、雨雪天氣,冷鋒過境后氣溫驟降、氣壓升高、天氣轉晴。【小問3詳解】讀圖可知,海南島東側存在一個低壓系統,海南島位于該系統的西側,故此時海南島的風向為西北風(偏北風),如圖;結合題圖可知,此天氣系統西部比東部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故西部風力大、東部風力小。2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長江在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磯河段稱為荊江,該河段河道曲折易變,蜿蜒蛇行,曾經有“十年九災”的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重點治理了“九曲回腸”的荊江,天鵝洲故道群是長江裁彎取直后廢棄的古河道。如今荊江部分河道成為名副其實的“地上河”。圖甲為荊江治理示意圖,圖乙為天鵝洲故道群示意圖。(1)說出荊江段河道曲折易變的原因。(2)彎曲河道自然裁彎取直后大多演變為湖泊,分析其原因。(3)說明荊江部分河道成為“地上河”的原因。【答案】(1)荊江段地處沖積平原,堆積物質以泥沙為主,容易被侵蝕;地勢平坦,河流以側蝕為主,形成眾多河曲;水量季節變化大,水流不暢,洪水易沖垮河曲頸部或決堤改道。(2)裁彎取直后,新河道成為主河道,彎曲河道被廢棄,彎曲河道入口處流速變慢,泥沙不斷堆積,導致其與主河道分開演變為湖泊。(3)荊江段地勢低平,水流緩慢,泥沙淤積嚴重;河床不斷抬升;為防止荊江段洪水期決口,人們筑壩束水,久而久之部分河道成為“地上河”。【解析】【分析】本大題以荊江治理為材料,涉及河流地貌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運用信息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等地理學科素養。【詳解】(1)荊江段河道曲折易變的原因,先依據流經平原→側蝕嚴重→彎曲的思路,分析荊江段“曲折”的原因;再依據河道彎曲→水流不暢→洪水沖垮河曲頸部或決口→改道的思路,分析荊江段“易變”的原因。荊江段地勢平坦,河流以側蝕為主,易形成河曲;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洪水易沖垮河曲頸部或決堤改道。(2)彎曲河道自然裁彎取直后大多演變為湖泊的原因,主要是泥沙淤積導致其與主河道分離。(3)荊江部分河道成為“地上河”的原因,應從自然和人為兩個方面說明。從自然方面看,荊江段地勢低平,泥沙淤積嚴重;從人為方面看,人們筑壩束水,防止荊江洪水期決口。【點睛】29.閱讀材料,完成下面小題。怒江大峽谷又稱“東方大峽谷”,位于云南西北部的橫斷山脈三江并流地帶(圖1),呈南北走向,是世界上最長、最神秘、最美麗險奇的大峽谷(圖2),平均深度2000米。其東南側的丹霞地貌——千龜山(圖3),主要由紅色沙礫、砂巖和泥巖組成,展現出“色若沃丹、燦若丹霞”的奇妙風采。(1)描述圖2地貌的形成過程。(2)從內外力地質作用角度,說明云南麗江丹霞地貌千龜山的形成過程。(3)地表形態和人類活動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說明在該地形影響下,區域城鎮和交通線路的分布特征。【答案】(1)流經橫斷山脈地區,地勢落差大;河流流速急;流水下蝕嚴重,形成深而窄的“V”形谷。(2)沉積物固結成巖形成沉積巖(紅色沙礫、砂巖和泥巖);地殼抬升;外力風化、侵蝕作用,形成丹霞地貌千龜山。(3)城鎮數量少;密度小;交通線路南北方向延伸;數量稀疏。【解析】【分析】本題以怒江大峽谷為材料背景,涉及峽谷地貌、丹霞地貌的形成過程、地形對城鎮選址和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等知識點,考查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和綜合思維能力。【小問1詳解】結合圖片可知,圖2屬于峽谷地貌;該地位于橫斷山區,地勢落差巨大,河流流速快,流水下蝕嚴重,容易形成窄而深的峽谷地貌。【小問2詳解】丹霞地貌的巖石主要由紅色沙礫、砂巖和泥巖組成,該類巖石形成之后,由于受內力作用隨地殼抬升出露地表;后不斷遭受外力侵蝕,風化破壞作用,最終殘留在地表的巖石形成的地貌叫丹霞地貌。【小問3詳解】結合圖1和所學知識可知,地形條件比較復雜的地區,城鎮數量分布較少,密度低;交通建設由于考慮到建設難度和建設成本問題,一般交通線沿山谷分布在地勢相對平坦地區;且分布密度也不高。30.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歷屆冬奧會舉辦地都備受世界關注,第22屆和第24屆冬奧會分別在俄羅斯索契和我國北京成功舉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在線教育平臺教學質量評估與教學管理改革研究報告
- 新能源汽車廢舊電池梯次利用項目投資回報期預測報告
- 聚氧雜環丁烷纖維單體制備考核試卷
- 珠寶首飾客戶體驗管理考核試卷
- 二零二五賣場商鋪租賃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版項目融資服務協議
- 外賣員勞務協議合同
- 二零二五版美食城場地租賃合同書
- 羽絨企業市場決策支持考核試卷
- 水產品國際貿易實務與風險管理考核試卷
- HG20202-2014 脫脂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 阿里巴巴員工紀律制度
- 2024年私人房屋裝修合同電子版(2篇)
- JT-T-808-2019道路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終端通信協議及數據格式
- 珠寶鑒賞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電梯維護保養規則(TSG T5002-2017)
- 廣西貴港市小升初數學試卷
- 《蜘蛛開店》評課
- 智慧建筑評價標準
- 《老年護理》-課程思政課程標準
- 中心靜脈深靜脈導管維護操作評分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