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光華學校2024-2025八年級上學期10月份月考物理卷_第1頁
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光華學校2024-2025八年級上學期10月份月考物理卷_第2頁
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光華學校2024-2025八年級上學期10月份月考物理卷_第3頁
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光華學校2024-2025八年級上學期10月份月考物理卷_第4頁
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光華學校2024-2025八年級上學期10月份月考物理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光華學校八年級(上)月考物理試卷(10月份)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28分)1.(2分)下列詩句中描寫的不是機械運動的是()A.飛流直下三千尺 B.霜葉紅于二月花 C.一行白鷺上青天 D.孤帆一片日邊來2.(2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著陸。當嫦娥四號從空中下降時,所選參照物是()A.嫦娥四號 B.月球表面 C.嫦娥四號上的照相機 D.嫦娥四號上的計算機3.(2分)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誤差的產生與測量的儀器有關 B.改進測量方法可以提高測量的精確度 C.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將能完全避免誤差 D.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是減小誤差的有效方法之一4.(2分)如圖所示,將發聲的音叉與面頰接觸,有“麻”的感覺。此事實說明()A.發聲的物體在振動 B.氣體能夠傳播聲音 C.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 D.聲音能夠傳遞信息5.(2分)下列文明行為和管理措施中,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的是()A.中、高考期間禁止廣場舞活動 B.街道旁裝噪聲檢測儀 C.在學校周圍設置禁止鳴笛路段 D.在學校周圍植樹6.(2分)果果同學讀八年級了,下列是她記錄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數據,其中不符合實際的是()A.小明跑100m需要時間約17s B.她的課桌的高度大約是78cm C.周一升旗儀式,國歌奏唱一遍的時間大約是46s D.她能夠聽見頻率為10Hz的聲音7.(2分)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聲音傳遞信息的是()A.根據發動機的聲音我們判斷它是遠離還是靠近我們 B.學生聽到體育課上體育老師的指令 C.醫生通過聽診器給病人診斷疾病 D.利用超聲波清洗臟了的眼鏡8.(2分)塤(xūn)是我國古代用陶土燒制的一種吹奏樂器。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有六孔,亦稱“陶塤”,如圖所示。在吹塤過程中,其目的是為了改變其發聲的()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聲速9.(2分)一短跑運動員在5s內跑完了50m,汽車行駛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A.汽車、羚羊、運動員 B.運動員、汽車、羚羊 C.運動員、羚羊、汽車 D.羚羊、汽車、運動員10.(2分)下列圖象能描述勻速直線運動的是()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11.(2分)甲、乙兩車在某一平直公路上,從同一地點同時向東運動,它們的s﹣t圖象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甲、乙兩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B.甲車的速度大于乙車的速度 C.若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往東運動 D.經過8s,甲、乙兩車相距0.8m12.(2分)國慶節期間,小明隨父母去爬山,一座高山,走了好久還走不到,大約還有多遠呢?小明想到可以利用回聲來測量距離,聽一下回聲,用手機上的秒表記下兩聲之間的時間間隔為1.5s,那么他到山崖的距離大約是()A.510m B.255m C.340m D.1020m13.(2分)如圖所示聲波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最慢 B.乙聲音的響度最大 C.乙、丙兩種聲音的音調相同 D.丙、丁聲音的音色相同14.(2分)小馬從A地到B地,前一半路程的速度為5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為3m/s()A.4m/s B.3.75m/s C.4.25m/s D.3.5m/s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2分)15.(2分)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秒是的基本單位。16.(3分)一名學生在測量過程中忘了寫單位,請給他補完整;(1)課桌的高度是80;(2)一個中學生的身高為16.5;(3)物理書本的長度為26。17.(1分)我國高鐵技術領先世界水平,已成為“中國名片”,某復興號列車行駛的速度為324km/hm/s。18.(2分)音樂會,觀眾可以根據樂器發出聲音的(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種樂器;琴師調節琴弦的松緊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19.(2分)如圖所示是中國傳統撥弦樂器“箜篌”,又稱坎篌或箜篌,其琴弦一般系在敞開的框架上。用手指撥彈通過琴弦的會發出優美的聲音,撥動不同的琴弦,發出聲音的不同。20.(2分)如圖所示,物體的長度為cm,秒表讀數為s。三、實驗題(每空2分,共28分)21.(16分)在學習聲學時,實驗小組做了如下實驗:(1)如圖①所示,用豎直懸掛的乒乓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乒乓球被彈起產生的;此實驗中乒乓球的作用是,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2)如果將②實驗裝置搬上月球,則小球(選填“會”或“不會”)彈起;(3)如圖③所示,把玻璃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聽到正在響鈴的鬧鐘聲音逐漸變小在真空中傳播,在這種情況下,你是怎樣得出這一結論的?。A.通過日常生活經驗得出的B.用實驗直接證實的C.通過理論推導出來的D.建立在實驗基礎上加科學推理得出的(4)圖④中小明的耳朵貼緊桌面時聽到小東輕輕敲擊桌面產生的聲音,這是因為可以傳聲;(5)如圖⑤所示,將點燃的蠟燭放在揚聲器的前方,可以看到燭焰隨著音樂的節奏晃動。22.(12分)某組同學在研究小車沿斜面運動時的速度變化,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把小車放在斜面的頂端(1)該實驗的原理是(2)在實驗過程中,斜面應該保持(選填“較大”或“較小”)的坡度,這是為了便于測量。(3)在實驗中除了要用刻度尺測出S1、S2、S3外,還需要測量器材是。(4)小車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做(選填“勻速直線運動”或“變速直線運動”)(5)在實驗中,假設小車通過的全程的速度v1,上段路程的速度v2,下半段路程的速度v3,則v1,v2,v3的大小關系是。四、簡答題(1+2+1,共4分)23.(4分)小林用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五次測量的值分別為8.23cm、8.25cm、8.24cm、8.24cm、8.84cm。(1)請說出其中錯誤的數據?(2)根據四次正確測量結果,此物體的長度是多少?(3)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五、計算題(9+7+12,共28分)24.(9分)某運動員在一次100m比賽中,前5s跑了40m,之后又以12m/s的速度跑到終點(1)這個運動員在前5s內的平均速度;(2)全程的平均速度。25.(7分)“十一“期間,小明一家開車來正定旅游接近正定時看到路邊標志牌如圖所示,此后小車用1min勻速通過一段長為600m的路段(1)小車通過該路段的速度;(2)請根據計算結果說明小車在該路段是否超速行駛26.(12分)汽車在出廠前要進行測試,某次測試中,先讓汽車在模擬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駛4000m聲=340m/s)求:(1)該汽車在模擬山路上行駛的時間;(2)汽車在整個測試過程中的平均速度;(3)汽車在公路上勻速行駛過程中向前面遠處的大山鳴笛,4s聽到回聲,求鳴笛時離大山有多遠?2024-2025學年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光華學校八年級(上)月考物理試卷(10月份)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28分)1.(2分)下列詩句中描寫的不是機械運動的是()A.飛流直下三千尺 B.霜葉紅于二月花 C.一行白鷺上青天 D.孤帆一片日邊來【答案】B【解答】解:A.瀑布飛流直下,屬于機械運動;B.霜葉紅是生命運動,故B正確;C.白鷺上青天,是機械運動。D.孤帆一片日邊來,屬于機械運動。故選:B。2.(2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著陸。當嫦娥四號從空中下降時,所選參照物是()A.嫦娥四號 B.月球表面 C.嫦娥四號上的照相機 D.嫦娥四號上的計算機【答案】B【解答】解:當嫦娥四號從空中下降時,以嫦娥四號、嫦娥四號上的計算機為參照物,是靜止的;以月球表面為參照物,嫦娥四號對于月球表面之間的位置不斷發生變化,所以說嫦娥四號是運動的。故選:B。3.(2分)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誤差的產生與測量的儀器有關 B.改進測量方法可以提高測量的精確度 C.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將能完全避免誤差 D.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是減小誤差的有效方法之一【答案】C【解答】解:A、誤差的產生是與測量的人和測量的儀器的精密程度有關;BD、改進測量方法,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減小誤差;C、誤差只能減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故C錯誤。故選:C。4.(2分)如圖所示,將發聲的音叉與面頰接觸,有“麻”的感覺。此事實說明()A.發聲的物體在振動 B.氣體能夠傳播聲音 C.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 D.聲音能夠傳遞信息【答案】A【解答】解:將發聲的音叉與面頰接觸,因為發聲的音叉在振動,故此事實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BCD錯誤。故選:A。5.(2分)下列文明行為和管理措施中,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的是()A.中、高考期間禁止廣場舞活動 B.街道旁裝噪聲檢測儀 C.在學校周圍設置禁止鳴笛路段 D.在學校周圍植樹【答案】D【解答】解:A、中、高考期間禁止廣場舞活動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B、街道旁裝噪聲檢測儀只有檢測噪聲分貝值的大小,故B錯誤;C、在學校周圍設置禁止鳴笛路段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D、在學校周圍植樹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選:D。6.(2分)果果同學讀八年級了,下列是她記錄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數據,其中不符合實際的是()A.小明跑100m需要時間約17s B.她的課桌的高度大約是78cm C.周一升旗儀式,國歌奏唱一遍的時間大約是46s D.她能夠聽見頻率為10Hz的聲音【答案】D【解答】解:A、男子百米世界紀錄略小于10s,一般在16s左右;B、課桌的高度大約是78cm;C、奏唱一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時間大約是46s;D、一般同學都能夠聽見頻率范圍為20~20000Hz。故選:D。7.(2分)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聲音傳遞信息的是()A.根據發動機的聲音我們判斷它是遠離還是靠近我們 B.學生聽到體育課上體育老師的指令 C.醫生通過聽診器給病人診斷疾病 D.利用超聲波清洗臟了的眼鏡【答案】D【解答】解:A、根據發動機的聲音我們判斷它是遠離還是靠近我們,故A正確;B、學生聽到體育課上體育老師的指令,故B正確;C、醫生通過聽診器給病人診斷疾病,故C正確;D、利用超聲波清洗臟了的眼鏡,故D錯誤。故選:D。8.(2分)塤(xūn)是我國古代用陶土燒制的一種吹奏樂器。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有六孔,亦稱“陶塤”,如圖所示。在吹塤過程中,其目的是為了改變其發聲的()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聲速【答案】A【解答】解:在吹塤過程中,按住不同的小孔,從而使振動的頻率不同,故BCD錯誤。故選:A。9.(2分)一短跑運動員在5s內跑完了50m,汽車行駛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A.汽車、羚羊、運動員 B.運動員、汽車、羚羊 C.運動員、羚羊、汽車 D.羚羊、汽車、運動員【答案】B【解答】解:運動員的速度:v運動員===10m/s;汽車的速度:v汽車=54km/h=54×=15m/s;羚羊的速度:v羚羊=20m/s;因此速度從小到大的順序是:運動員、汽車,故B符合題意;故選:B。10.(2分)下列圖象能描述勻速直線運動的是()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答案】B【解答】解:甲圖中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沒有發生改變,所以速度為零;丙圖中的圖線的斜率代表的速度,斜率沒有發生改變且不為零,是勻速直線運動;乙圖中的圖線表示速度的大小,由于速度隨著時間的變化沒有發生改變,是勻速直線運動;丁圖中的圖線代表速度的大小,因為速度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增大。故選:B。11.(2分)甲、乙兩車在某一平直公路上,從同一地點同時向東運動,它們的s﹣t圖象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甲、乙兩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B.甲車的速度大于乙車的速度 C.若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往東運動 D.經過8s,甲、乙兩車相距0.8m【答案】C【解答】解:A.由s﹣t圖象可知,甲,所以甲,故A正確;B.由s﹣t圖象可知,甲運動了0.4m,則甲車的速度和乙車的速度分別為:;甲>v乙,故B正確;C.因為v甲>v乙,甲、乙從同一地點同時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兩物體的相對位置不斷變化,乙向西運動;D.由s﹣t圖象可知,甲運動了1.6m,因為甲,所以此時甲,故D正確。故選:C。12.(2分)國慶節期間,小明隨父母去爬山,一座高山,走了好久還走不到,大約還有多遠呢?小明想到可以利用回聲來測量距離,聽一下回聲,用手機上的秒表記下兩聲之間的時間間隔為1.5s,那么他到山崖的距離大約是()A.510m B.255m C.340m D.1020m【答案】B【解答】解:由v=可知;小明到山崖的距離:L=s=。故選:B。13.(2分)如圖所示聲波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最慢 B.乙聲音的響度最大 C.乙、丙兩種聲音的音調相同 D.丙、丁聲音的音色相同【答案】C【解答】解:A、聲音的傳播速度與音調、音色無關、介質相同時,故A錯誤;B、從圖中可以看出,響度最小;C、從圖中可以看出,即乙丙的振動頻率相同,故C正確;C、從圖中可以看出,丙,音色不同。故選:C。14.(2分)小馬從A地到B地,前一半路程的速度為5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為3m/s()A.4m/s B.3.75m/s C.4.25m/s D.3.5m/s【答案】B【解答】解:設從A地到B地的總路程為2s;前一半路程所需的時間為:;后一半路程所需的時間為:;全程所需的總時間等于前一半路程所需的時間加上后一半路程所需的時間,即:全程的平均速度v等于總路程2s除以總時間t,即:。故選:B。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2分)15.(2分)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秒是時間的基本單位。【答案】米;時間。【解答】解: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是s。故答案為:米;時間。16.(3分)一名學生在測量過程中忘了寫單位,請給他補完整;(1)課桌的高度是80cm;(2)一個中學生的身高為16.5dm;(3)物理書本的長度為26cm。【答案】(1)cm;(2)dm;(3)cm。【解答】解:(1)中學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課桌的高度大約是中學生身高的一半;(2)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學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3)中學生伸開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離大約20cm,在26cm左右。故答案為:(1)cm;(2)dm。17.(1分)我國高鐵技術領先世界水平,已成為“中國名片”,某復興號列車行駛的速度為324km/h90m/s。【答案】90。【解答】解:故答案為:90。18.(2分)音樂會,觀眾可以根據樂器發出聲音的音色(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種樂器;琴師調節琴弦的松緊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調(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解答】解:由于不同樂器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觀眾可以通過樂器發出聲音的音色來分辨出是哪種樂器;琴師調節琴弦的松緊,琴弦的振動頻率不同。故答案為:音色;音調。19.(2分)如圖所示是中國傳統撥弦樂器“箜篌”,又稱坎篌或箜篌,其琴弦一般系在敞開的框架上。用手指撥彈通過琴弦的振動會發出優美的聲音,撥動不同的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答案】振動;音調【解答】解: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彈奏箜篌。由圖可知,從左到右琴弦越來越短,所產生樂音的音調逐漸變高。故答案為:振動;音調。20.(2分)如圖所示,物體的長度為2.40cm,秒表讀數為307.5s。【答案】2.40;307.5。【解答】解:(1)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4cm=1mm;物體左側與2.00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2.40cm﹣2.00cm=2.40cm;(2)在秒表的中間表盤上,8min中間有兩個小格,指針在“5”和“6”之間,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6min,1s之間有10個小格,指針在7.8s處。故答案為:2.40;307.5。三、實驗題(每空2分,共28分)21.(16分)在學習聲學時,實驗小組做了如下實驗:(1)如圖①所示,用豎直懸掛的乒乓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乒乓球被彈起振動產生的;此實驗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實驗現象,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2)如果將②實驗裝置搬上月球,則小球不會(選填“會”或“不會”)彈起;(3)如圖③所示,把玻璃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聽到正在響鈴的鬧鐘聲音逐漸變小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在這種情況下,你是怎樣得出這一結論的?D。A.通過日常生活經驗得出的B.用實驗直接證實的C.通過理論推導出來的D.建立在實驗基礎上加科學推理得出的(4)圖④中小明的耳朵貼緊桌面時聽到小東輕輕敲擊桌面產生的聲音,這是因為固體可以傳聲;(5)如圖⑤所示,將點燃的蠟燭放在揚聲器的前方,可以看到燭焰隨著音樂的節奏晃動能量。【答案】(1)振動;放大實驗現象;轉換法;(2)不會;(3)不能;D;(4)固體;(5)能量。【解答】解:(1)乒乓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因此通過觀察乒乓球的彈開情況即可知道音叉的振動情況,這種實驗方法是轉換法;(2)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而月球上沒有大氣,則再次敲打右邊的音叉;(3)逐漸抽出罩內的空氣,聽到鬧鐘聲音逐漸減小,這個現象說明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因此該實驗結論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加科學的推理得出的;(4)圖④中小明的耳朵貼緊泉面時聽到小東輕輕敲擊桌面產生的聲音,這是因為固體可以傳聲;(5)將點燃的蠟燭放在揚聲器的前方,可以看到燭焰隨著音樂的節奏晃動。故答案為:(1)振動;放大實驗現象;(2)不會;D;(4)固體。22.(12分)某組同學在研究小車沿斜面運動時的速度變化,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把小車放在斜面的頂端(1)該實驗的原理是v=(2)在實驗過程中,斜面應該保持較小(選填“較大”或“較小”)的坡度,這是為了便于測量時間。(3)在實驗中除了要用刻度尺測出S1、S2、S3外,還需要測量器材是秒表。(4)小車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做變速直線運動(選填“勻速直線運動”或“變速直線運動”)(5)在實驗中,假設小車通過的全程的速度v1,上段路程的速度v2,下半段路程的速度v3,則v1,v2,v3的大小關系是v3>v1>v2。【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解答】解:(1)本實驗測量平均速度采用的是一種間接測量法,通過測量小車通過的路程和所用的時間,然后根據速度公式計算平均速度,所以這個實驗的原理是v=;(2)斜面坡度越大,小車沿斜面向下加速運動越快,計時會越困難,是為了便于測量小車運動所用的時間;(3)據原理可知,此實驗中需要測量長度和時間;(4)據圖可知,每一段小車的運動速度是不同的。(5)由于小車的運動速度越來越大,所以上段路程的速度v2是最小的,小車通過的全程的速度v1是居中的,下半段路程的速度v7是最快的,則v1,v2,v6的大小關系是v3>v1>v2;故答案為:(1)v=;(2)較小;;(3)秒表;;(5)v3>v1>v5。四、簡答題(1+2+1,共4分)23.(4分)小林用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五次測量的值分別為8.23cm、8.25cm、8.24cm、8.24cm、8.84cm。(1)請說出其中錯誤的數據?(2)根據四次正確測量結果,此物體的長度是多少?(3)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答案】(1)8.84cm是錯誤的數據;(2)根據四次正確測量結果,此物體的長度是8.24cm;(3)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解答】解::(1)從五個測量結果看,8.84cm的數據是錯誤的記錄。(2)為了減小誤差,應該求四次測量的平均值L==8.24cm(3)8.24cm=82.7mm,由此可以看出。答:(1)8.84cm是錯誤的數據;(2)根據四次正確測量結果,此物體的長度是8.24cm;(3)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3mm。五、計算題(9+7+12,共28分)24.(9分)某運動員在一次100m比賽中,前5s跑了40m,之后又以12m/s的速度跑到終點(1)這個運動員在前5s內的平均速度;(2)全程的平均速度。【答案】(1)這個運動員在前5s內的平均速度是8m/s;(2)全程的平均速度為10m/s。【解答】解:(1)根據可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