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與污染物處理作業指導書_第1頁
環境監測與污染物處理作業指導書_第2頁
環境監測與污染物處理作業指導書_第3頁
環境監測與污染物處理作業指導書_第4頁
環境監測與污染物處理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境監測與污染物處理作業指導書TOC\o"1-2"\h\u6336第1章環境監測概述 3269521.1環境監測的定義與目的 3153051.2環境監測的分類與組成 3218661.3環境監測標準與法規 431942第2章環境監測方法與技術 4294182.1環境監測方法 4125502.1.1采樣方法 496062.1.2分析方法 4190022.2環境監測技術 5269942.2.1自動監測技術 5266242.2.2遙感監測技術 528512.3環境監測儀器與設備 5273932.3.1大氣監測儀器與設備 5160042.3.2水質監測儀器與設備 5158322.3.3土壤監測儀器與設備 563212.3.4噪聲監測儀器與設備 627227第3章水質監測 6186043.1水質監測基本概念 615333.2水質監測項目與指標 637583.3水質監測方法與案例分析 657263.3.1水質監測方法 6120283.3.2案例分析 722342第4章空氣質量監測 7175154.1空氣質量監測基本概念 7219234.2空氣質量監測項目與指標 7143264.2.1監測項目 7120944.2.2監測指標 836024.3空氣質量監測方法與案例分析 813434.3.1監測方法 8326844.3.2案例分析 824511第5章土壤污染監測 9173845.1土壤污染監測基本概念 9294285.2土壤污染監測項目與指標 9228215.3土壤污染監測方法與案例分析 9314265.3.1土壤污染監測方法 9201765.3.2案例分析 1018345第6章噪聲與振動監測 10243236.1噪聲與振動監測基本概念 10124056.1.1噪聲定義與分類 10240816.1.2振動定義與分類 10302326.1.3噪聲與振動的危害 11305636.2噪聲與振動監測項目與指標 11213906.2.1噪聲監測項目與指標 11108406.2.2振動監測項目與指標 114556.3噪聲與振動監測方法與案例分析 11202296.3.1現場監測 11306876.3.2模擬試驗 11271376.3.3數值模擬 1212857第7章輻射監測 1240137.1輻射監測基本概念 12243637.2輻射監測項目與指標 12231867.2.1監測項目 1216377.2.2監測指標 12219607.3輻射監測方法與設備 12102977.3.1輻射監測方法 129047.3.2輻射監測設備 1331847第8章污染物處理技術 13105798.1物理處理技術 13297348.1.1過濾技術 1357198.1.2沉淀技術 133748.1.3離心分離技術 13322498.1.4蒸發與結晶技術 13302078.2化學處理技術 1340128.2.1中和反應 1377028.2.2氧化與還原技術 13323798.2.3吸附技術 1383368.2.4絮凝與沉淀技術 13322458.3生物處理技術 14129428.3.1活性污泥法 14100698.3.2生物膜法 14262308.3.3厭氧處理技術 1443878.3.4好氧處理技術 14224298.3.5人工濕地技術 1429855第9章污染物處理工程實踐 14165089.1水處理工程實踐 14224469.1.1污水處理技術概述 14141859.1.2污水預處理工藝 14100339.1.3生物處理技術 14281969.1.4深度處理技術 14196749.1.5污泥處理與處置 15293689.2空氣凈化工程實踐 15258669.2.1空氣凈化技術概述 1593479.2.2袋式除塵技術 1572269.2.3濕式除塵技術 15262109.2.4等離子體凈化技術 15145799.2.5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技術 1580189.3土壤修復工程實踐 15159869.3.1土壤修復技術概述 15258639.3.2物理修復技術 15136639.3.3化學修復技術 15184999.3.4生物修復技術 15213129.3.5復合修復技術 1614589第10章環境監測與污染物處理發展趨勢 161602210.1環境監測新技術與發展趨勢 162676910.1.1無線傳感技術與大數據分析 162374210.1.2遙感技術與無人機應用 1665210.1.3生物監測技術 161640210.1.4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技術 16636310.2污染物處理新技術與發展趨勢 161635310.2.1生物降解技術 161801410.2.2膜分離技術 162077710.2.3光催化技術 162539410.2.4低溫等離子體技術 161184610.3環境監測與污染物處理的協同發展策略 171643310.3.1環境監測與污染物處理的深度融合 17330910.3.2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 171931310.3.3政策法規與標準體系建設 172385410.3.4國際合作與交流 17第1章環境監測概述1.1環境監測的定義與目的環境監測是指通過對環境中各種污染物質進行系統的采樣、分析、評價和預測,以掌握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為環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學依據的活動。環境監測的主要目的是保證環境質量符合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標準,維護生態平衡,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1.2環境監測的分類與組成環境監測可分為以下幾類:(1)按照監測對象不同,分為大氣環境監測、水環境監測、土壤環境監測、噪聲與振動監測、輻射監測等。(2)按照監測目的不同,分為例行監測、預警監測、應急監測、專項監測等。(3)按照監測時間尺度不同,分為短期監測、中期監測和長期監測。環境監測主要由以下幾個組成部分構成:(1)監測網絡:包括各類監測站點、自動監測站、移動監測設備等。(2)監測方法:包括采樣、分析、數據處理等各個環節的技術方法。(3)監測設施:包括采樣設備、分析儀器、數據處理設備等。(4)監測人員:負責環境監測各項任務的執行、數據分析和報告編制的專業技術人員。1.3環境監測標準與法規環境監測標準是衡量環境質量、污染物排放和環境監測方法等方面的技術規范。我國環境監測標準主要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這些標準為環境監測提供了統一的技術要求和評價準則。環境監測法規是指國家對環境監測活動進行管理和規范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環境保護法》、《環境監測管理辦法》等。這些法規明確了環境監測的職責、權利和義務,保證了環境監測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公正性。我國還制定了一系列與環境監測相關的政策和規劃,如《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等,為環境監測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導。第2章環境監測方法與技術2.1環境監測方法2.1.1采樣方法本節主要介紹環境監測中常用的采樣方法,包括大氣、水質、土壤和噪聲等環境介質的采樣技術,具體包括以下內容:(1)大氣采樣方法:包括定點采樣、走航采樣、被動采樣等;(2)水質采樣方法:包括表層水采樣、地下水采樣、底泥采樣等;(3)土壤采樣方法:包括表層土壤采樣、深層土壤采樣、剖面土壤采樣等;(4)噪聲監測方法:包括固定監測點法、移動監測法、在線監測法等。2.1.2分析方法本節主要介紹環境監測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內容:(1)化學分析:包括原子吸收光譜法、原子熒光光譜法、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等;(2)生物分析:包括PCR技術、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3)物理分析方法:包括顆粒物分析、放射性分析等。2.2環境監測技術2.2.1自動監測技術本節主要介紹自動監測技術的原理、特點及其應用,包括以下內容:(1)大氣自動監測技術:如空氣質量監測站、移動式空氣質量監測車等;(2)水質自動監測技術:如水質自動監測站、在線水質監測儀等;(3)土壤自動監測技術:如土壤環境監測站、土壤污染監測儀等。2.2.2遙感監測技術本節主要介紹遙感監測技術的原理、分類及其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包括以下內容:(1)光學遙感監測:如衛星遙感、航空遙感等;(2)微波遙感監測:如合成孔徑雷達(SAR)等;(3)熱紅外遙感監測:如熱紅外相機等。2.3環境監測儀器與設備2.3.1大氣監測儀器與設備本節主要介紹大氣監測中常用的儀器與設備,包括以下內容:(1)顆粒物監測儀:如PM2.5監測儀、PM10監測儀等;(2)氣態污染物監測儀:如SO2監測儀、NOx監測儀等;(3)揮發性有機物監測儀:如GCMS、PID檢測器等。2.3.2水質監測儀器與設備本節主要介紹水質監測中常用的儀器與設備,包括以下內容:(1)水質參數監測儀:如pH計、電導率儀等;(2)污染物監測儀:如COD監測儀、BOD監測儀等;(3)生物毒性監測儀:如魚類毒性監測儀、微生物毒性監測儀等。2.3.3土壤監測儀器與設備本節主要介紹土壤監測中常用的儀器與設備,包括以下內容:(1)土壤成分分析儀:如土壤pH計、土壤電導率儀等;(2)土壤污染物監測儀:如土壤重金屬分析儀、有機污染物檢測儀等;(3)土壤物理性質測試設備:如土壤水分儀、土壤緊實度儀等。2.3.4噪聲監測儀器與設備本節主要介紹噪聲監測中常用的儀器與設備,包括以下內容:(1)聲級計:如積分聲級計、實時聲級計等;(2)噪聲監測站:如城市環境噪聲監測站、交通噪聲監測站等;(3)噪聲源識別設備:如聲源定位儀、聲成像儀等。第3章水質監測3.1水質監測基本概念水質監測是指對水體中各種水質參數進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評價水體質量、掌握水質變化趨勢、保障水資源合理利用及水環境安全的過程。水質監測涉及地表水、地下水、飲用水、污水等多個方面。通過對水質進行監測,可以為水資源保護、污染防治和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3.2水質監測項目與指標水質監測項目與指標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物理指標:水溫、色度、濁度、臭和味等。(2)化學指標:pH、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電導率、氧化還原電位等。(3)生物指標: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藻類和浮游動物等。(4)有機污染物指標:揮發性有機物、半揮發性有機物、多環芳烴、有機氯農藥等。(5)無機污染物指標:重金屬、氰化物、氟化物、硫酸鹽等。(6)營養鹽指標:總氮、總磷、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等。(7)放射性指標:放射性總α、放射性總β等。3.3水質監測方法與案例分析3.3.1水質監測方法水質監測方法主要包括現場快速監測和實驗室分析兩種方式。(1)現場快速監測:采用便攜式儀器或快速檢測方法,對水質參數進行實時監測,如pH計、濁度計、電導率儀等。(2)實驗室分析:將水樣采集后送回實驗室,采用化學分析、儀器分析等方法進行詳細分析,如高效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原子吸收光譜法等。3.3.2案例分析案例1:某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監測項目:水溫、色度、濁度、pH、總氮、總磷、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揮發性有機物等。監測方法:采用現場快速監測與實驗室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對各項指標進行監測。案例2:某河流域水污染調查監測項目: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總氮、總磷、重金屬等。監測方法:采用實驗室分析方法,對水樣進行詳細分析。案例3:某地下水污染監測監測項目:pH、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重金屬等。監測方法:采用地下水監測井,定期采集水樣進行實驗室分析。通過以上案例分析,可以了解水質監測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以及針對不同水質問題的監測方法和指標選擇。第4章空氣質量監測4.1空氣質量監測基本概念空氣質量監測是指對大氣環境中各項污染物濃度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測、分析和評價的過程。通過對空氣質量進行監測,可以掌握空氣質量狀況,評估環境空氣質量是否符合相關標準,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科學依據。4.2空氣質量監測項目與指標4.2.1監測項目空氣質量監測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顆粒物:包括PM10(可吸入顆粒物)、PM2.5(細顆粒物)等;(2)二氧化硫(SO2);(3)氮氧化物(NOx),包括NO和NO2;(4)一氧化碳(CO);(5)碳氫化合物(HC),主要包括非甲烷總烴、苯、甲苯、二甲苯等;(6)臭氧(O3);(7)其他污染物:如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等。4.2.2監測指標空氣質量監測指標主要包括以下幾項:(1)污染物濃度:指單位體積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質量;(2)污染物負荷:指一定時間內,某污染物的排放量與相應空氣質量標準的比值;(3)空氣質量指數(AQI):用于評價空氣質量狀況,包括首要污染物、空氣質量級別和空氣質量狀況;(4)日均值、小時均值:指在一天或一小時內的污染物平均濃度。4.3空氣質量監測方法與案例分析4.3.1監測方法空氣質量監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手工監測:現場采樣,實驗室分析;(2)自動監測:采用自動監測設備,實時在線監測;(3)移動監測:利用移動監測設備,對特定區域進行監測;(4)遙感監測:通過衛星、飛機等遙感設備,獲取大范圍區域的空氣質量數據。4.3.2案例分析案例1:某城市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該城市建立了完善的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覆蓋了市區及各個縣區。監測項目包括PM2.5、PM10、SO2、NO2、CO、O3等。通過自動監測設備,實時發布空氣質量數據,為決策和公眾提供參考。案例2:某化工園區空氣質量手工監測針對化工園區可能存在的空氣污染問題,環保部門定期開展空氣質量手工監測。監測項目包括非甲烷總烴、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機污染物。通過實驗室分析,掌握園區空氣質量狀況,為園區環境保護提供依據。案例3:某區域空氣質量遙感監測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對某區域進行空氣質量監測。通過遙感圖像分析,獲取區域空氣質量分布情況,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科學支持。案例4:某城市空氣質量移動監測環保部門采用移動監測設備,對城市交通干道、工業集中區等特定區域進行空氣質量監測。通過移動監測,及時發覺污染源,為精準治污提供數據支持。第5章土壤污染監測5.1土壤污染監測基本概念土壤污染監測是指對土壤環境中污染物的種類、含量、分布和變化趨勢進行系統調查、監測和分析的過程。其目的是評估土壤污染狀況,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學依據。土壤污染監測涉及多種學科,包括環境科學、土壤學、地理學等。5.2土壤污染監測項目與指標土壤污染監測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無機污染物:重金屬(如汞、鎘、鉛、鉻等)、鹽分、放射性元素等;(2)有機污染物:有機農藥、多環芳烴、多氯聯苯、石油烴等;(3)生物污染物:病原菌、寄生蟲、病毒等。土壤污染監測指標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土壤環境質量指標:反映土壤污染程度,如土壤重金屬含量、有機污染物含量等;(2)土壤污染風險評價指標:預測土壤污染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風險,如生態風險指數、健康風險指數等;(3)土壤環境容量指標:反映土壤環境容納污染物的能力,如土壤吸附容量、降解能力等。5.3土壤污染監測方法與案例分析5.3.1土壤污染監測方法土壤污染監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現場調查法:通過現場踏勘、采樣、現場測試等方式,了解土壤污染狀況;(2)實驗室分析法:對土壤樣品進行化學、物理、生物等分析,獲取土壤污染物的種類、含量等信息;(3)遙感監測法:利用遙感技術,獲取土壤污染的宏觀分布特征;(4)模型預測法:通過構建土壤污染傳輸、轉化、累積等模型,預測土壤污染發展趨勢。5.3.2案例分析案例1:某化工企業周邊土壤污染監測監測項目:重金屬(汞、鎘、鉛、鉻)、有機污染物(多環芳烴、有機氯農藥);監測方法:現場調查、實驗室分析、生態風險評價;監測結果:發覺企業周邊土壤中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含量超標,存在生態風險。案例2:某農田土壤鹽分污染監測監測項目:土壤鹽分;監測方法:現場調查、實驗室分析、土壤鹽漬化評價;監測結果:發覺農田土壤鹽分含量較高,影響農作物生長,需采取改良措施。案例3:某城市土壤放射性污染監測監測項目:放射性元素(銫137、鈾238);監測方法:現場調查、實驗室分析、放射性污染評價;監測結果:發覺城市土壤中放射性元素含量較高,對人體健康存在潛在風險。案例4:某污染場地土壤生物污染監測監測項目:病原菌、寄生蟲;監測方法:現場調查、實驗室分析、健康風險評價;監測結果:發覺污染場地土壤中病原菌和寄生蟲含量超標,需進行治理和修復。第6章噪聲與振動監測6.1噪聲與振動監測基本概念噪聲與振動是環境監測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類健康和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本節將介紹噪聲與振動的定義、來源及其對環境和人體的影響。6.1.1噪聲定義與分類噪聲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對人類生活、工作和學習等活動產生干擾的聲音。根據噪聲來源,可分為交通噪聲、工業噪聲、建筑施工噪聲和社會生活噪聲等。6.1.2振動定義與分類振動是指物體圍繞某一平衡位置做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往復運動。根據振動來源,可分為機械振動、地震振動、交通振動等。6.1.3噪聲與振動的危害噪聲與振動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主要包括聽力損害、心理影響、生理影響和生活質量下降等方面。6.2噪聲與振動監測項目與指標噪聲與振動監測項目與指標是對噪聲與振動污染進行定量評價的重要依據。本節將介紹常用的監測項目和指標。6.2.1噪聲監測項目與指標噪聲監測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等效連續A聲級(Leq):用于評價噪聲的總體水平。(2)最大A聲級(Lmax):用于評價噪聲的峰值。(3)聲壓級(SPL):用于評價噪聲的強度。(4)噪聲頻譜:用于分析噪聲的頻率特性。6.2.2振動監測項目與指標振動監測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振動加速度:用于評價振動的強度。(2)振動速度:用于評價振動的速度特性。(3)振動位移:用于評價振動的位移特性。(4)振動頻譜:用于分析振動的頻率特性。6.3噪聲與振動監測方法與案例分析噪聲與振動監測方法主要包括現場監測、模擬試驗和數值模擬等。以下將結合實際案例,介紹這些方法的應用。6.3.1現場監測現場監測是通過布設監測設備,對實際環境中的噪聲與振動進行實時測量。案例分析:在某城市軌道交通沿線進行噪聲與振動監測,布設監測點,采用聲級計和振動傳感器進行測量,獲取噪聲與振動的實時數據。6.3.2模擬試驗模擬試驗是在實驗室條件下,對噪聲與振動污染進行模擬和測試。案例分析:在某汽車制造企業,通過模擬試驗室對車輛發動機的噪聲與振動進行測試,分析不同工況下的噪聲與振動特性。6.3.3數值模擬數值模擬是通過計算機仿真技術,模擬噪聲與振動的傳播過程。案例分析:在某建筑工地,采用數值模擬方法分析施工噪聲與振動的傳播規律,為防治措施提供理論依據。通過以上方法的應用,可以為噪聲與振動污染的監測、評價和控制提供科學依據。第7章輻射監測7.1輻射監測基本概念輻射監測是指對環境中放射性物質及其輻射水平的監測活動。本章主要涉及放射性污染物的輻射監測,旨在保證環境輻射安全,保護人民群眾健康。輻射監測基本概念包括輻射類型、輻射劑量、輻射防護等。7.2輻射監測項目與指標7.2.1監測項目(1)空氣輻射監測;(2)水體輻射監測;(3)土壤輻射監測;(4)生物輻射監測;(5)電磁輻射監測。7.2.2監測指標(1)放射性核素濃度;(2)輻射劑量率;(3)累積劑量;(4)電磁場強度。7.3輻射監測方法與設備7.3.1輻射監測方法(1)現場監測:包括空氣、水體、土壤、生物等樣品的采集與檢測;(2)實驗室監測:對采集的樣品進行放射性核素分析、輻射劑量率測定等;(3)遙感監測:利用衛星、無人機等遙感技術獲取輻射分布信息。7.3.2輻射監測設備(1)空氣輻射監測設備:如便攜式γ譜儀、高純鍺探測器等;(2)水體輻射監測設備:如放射性水質分析儀、α/β計數器等;(3)土壤輻射監測設備:如土壤放射性測量儀、γ譜儀等;(4)生物輻射監測設備:如生物樣品放射性分析儀、生物劑量計等;(5)電磁輻射監測設備:如工頻電磁場檢測儀、射頻電磁場檢測儀等。第8章污染物處理技術8.1物理處理技術8.1.1過濾技術本節主要介紹過濾技術的基本原理、設備類型及其在污染物處理中的應用。8.1.2沉淀技術本節闡述沉淀技術的工作原理、常用設備以及在不同污染物處理場景中的操作要點。8.1.3離心分離技術介紹離心分離技術的原理、設備種類及其在污染物處理中的應用。8.1.4蒸發與結晶技術本節主要討論蒸發與結晶技術在污染物處理中的應用,以及操作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8.2化學處理技術8.2.1中和反應本節介紹中和反應的原理、影響因素以及在污染物處理中的應用。8.2.2氧化與還原技術闡述氧化與還原技術在污染物處理中的作用,以及常見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種類及使用方法。8.2.3吸附技術本節主要討論吸附技術的原理、吸附劑的種類以及吸附技術在污染物處理中的應用。8.2.4絮凝與沉淀技術介紹絮凝與沉淀技術的基本原理、絮凝劑種類及其在污染物處理中的應用。8.3生物處理技術8.3.1活性污泥法本節闡述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工藝流程、操作要點以及其在污染物處理中的應用。8.3.2生物膜法介紹生物膜法的原理、生物膜反應器的種類以及生物膜法在污染物處理中的應用。8.3.3厭氧處理技術本節主要討論厭氧處理技術的原理、設備類型及其在污染物處理中的應用。8.3.4好氧處理技術闡述好氧處理技術的基本原理、工藝流程、操作要點以及其在污染物處理中的應用。8.3.5人工濕地技術本節介紹人工濕地技術的原理、設計要點以及人工濕地在污染物處理中的應用。第9章污染物處理工程實踐9.1水處理工程實踐9.1.1污水處理技術概述在水處理工程實踐中,針對不同類型的污水,采用相應處理技術以保證出水水質達到規定標準。本節主要介紹常見的污水處理技術及其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9.1.2污水預處理工藝介紹污水預處理工藝,包括格柵、調節池、初沉池等,以降低污染物濃度,為后續處理工藝創造良好條件。9.1.3生物處理技術闡述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生物處理技術原理,以及在實際工程中的運行操作和維護管理。9.1.4深度處理技術介紹活性炭吸附、膜生物反應器(MBR)等深度處理技術,以提高出水水質,滿足回用或排放要求。9.1.5污泥處理與處置分析污泥處理技術,如濃縮、消化、脫水等,以及污泥處置方法,保證污泥處理達到環保要求。9.2空氣凈化工程實踐9.2.1空氣凈化技術概述介紹常見的空氣凈化技術,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以及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9.2.2袋式除塵技術闡述袋式除塵器的工作原理、選型設計及運行維護要點,以提高除塵效率。9.2.3濕式除塵技術介紹濕式除塵器的工作原理、設備選型及應用場合,分析其優缺點。9.2.4等離子體凈化技術探討等離子體凈化技術原理、設備特點以及在空氣凈化工程中的應用。9.2.5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技術分析常見的VOCs治理技術,如吸附、吸收、冷凝等,以及在實際工程中的組合應用。9.3土壤修復工程實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