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工程環保設計作業指導書_第1頁
環境工程環保設計作業指導書_第2頁
環境工程環保設計作業指導書_第3頁
環境工程環保設計作業指導書_第4頁
環境工程環保設計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境工程環保設計作業指導書TOC\o"1-2"\h\u4778第1章緒論 3117701.1環境工程與環保設計概述 4137761.2環保設計的目的與意義 4124651.3環保設計的基本原則與方法 427090第2章環境工程設計與評價方法 5241442.1環境工程設計流程 524712.1.1前期調研 5296602.1.2方案制定 572942.1.3方案評估 5105022.1.4設計深化 5316392.1.5設計評審 5146092.2環境影響評價方法 5184452.2.1環境影響識別 5204952.2.2環境影響預測 6142342.2.3環境影響評價 6263562.2.4環境保護措施 6145642.3環保設計方案比選 6115962.3.1技術可行性 6130162.3.2經濟效益 6219142.3.3環境效益 6182.3.4社會效益 64202.3.5可持續發展 63693第3章水污染控制工程設計 6138883.1水質分析與評價 631203.1.1水樣采集 6149353.1.2水質分析方法 759963.1.3水質評價 790213.2水處理技術與方法 7188273.2.1物理處理技術 783353.2.2化學處理技術 720843.2.3生物處理技術 7277013.2.4集成處理技術 734623.3污水處理工程設計與實例 7100413.3.1工程設計原則 7283223.3.2工藝流程設計 7293283.3.3主要構筑物設計 7207933.3.4實例分析 819218第4章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設計 8236714.1大氣質量分析與評價 8107944.1.1分析方法 8326064.1.2評價內容 8145974.2大氣污染控制技術與方法 8173394.2.1控制技術 846844.2.2控制方法 8228944.3除塵脫硫工程設計與實例 8119564.3.1除塵工程設計 895534.3.2脫硫工程設計 8150684.3.3實例分析 914343第5章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工程設計 9187735.1固體廢物分類與特性 9298055.1.1固體廢物分類 9107045.1.2固體廢物特性 9108975.2固體廢物處理技術與方法 9140155.2.1壓縮與粉碎技術 9213325.2.2焚燒技術 9135445.2.3堆肥技術 10148815.2.4生物處理技術 10319405.2.5污泥處理技術 1034275.2.6危險廢物處理技術 1091175.3填埋場設計與實例 10214055.3.1填埋場設計原則 10191385.3.2填埋場設計內容 10292675.3.3實例 1011605第6章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設計 1074586.1噪聲與振動評價方法 1024216.1.1噪聲評價 10303956.1.2振動評價 11102006.2噪聲與振動控制技術 11150106.2.1噪聲控制技術 1174396.2.2振動控制技術 11158306.3噪聲治理工程設計與實例 11312396.3.1工程設計原則 11178746.3.2實例分析 123467第7章生態修復工程設計 12288077.1生態修復概述 1299327.2污染土壤修復技術 12320677.2.1污染土壤診斷 1223667.2.2修復技術選擇 1214347.2.3修復方案設計 1311017.3水體生態修復技術 13283667.3.1水體污染診斷 13301277.3.2修復技術選擇 13243977.3.3修復方案設計 13295417.4生態修復工程實例 138502第8章環保設施運行與管理 146808.1環保設施運行維護 14251038.1.1運行維護目的 14110928.1.2運行維護內容 142658.1.3運行維護要求 14295818.2環保設施監測與檢測 14267598.2.1監測與檢測目的 14280858.2.2監測與檢測內容 1453198.2.3監測與檢測要求 1448458.3環保設施運行管理案例 14145528.3.1案例一:某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 15140018.3.2案例二:某火力發電廠脫硫設施運行管理 15154308.3.3案例三:某鋼鐵企業除塵設施運行管理 151111第9章環保設計經濟性與效益分析 15243569.1環保設計經濟性分析 15157319.1.1投資估算 15325979.1.2成本分析 15267359.1.3經濟效益評價 1544319.2環保設計效益評價 16227479.2.1環境效益評價 16121929.2.2社會效益評價 1618569.2.3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的平衡 1659.3環保項目投資與融資 1672879.3.1投資決策分析 16250449.3.2融資渠道與方式 16299089.3.3融資風險分析 16145909.3.4融資成本控制 16168159.3.5政策支持與補貼 16515第10章環保設計發展趨勢與展望 162560210.1環保設計新技術與發展方向 173238410.1.1新型環保材料研發與應用 171260710.1.2清潔能源技術進展 17186510.1.3污染防治技術革新 17704810.2環保設計政策與法規 171437410.2.1我國環保設計政策概述 171661910.2.2國際環保設計法規與標準 17273610.2.3環保設計政策與法規的完善 171673010.3環保設計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與展望 172480110.3.1環保設計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173108510.3.2環保設計在產業發展中的應用 171774510.3.3環保設計未來發展趨勢與展望 17第1章緒論1.1環境工程與環保設計概述環境工程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旨在運用科學、工程和技術手段解決環境問題,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保障人類健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環境工程涉及水污染控制、大氣污染控制、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土壤修復等多個領域。而環保設計則是環境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注于在工程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環境保護要求,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1.2環保設計的目的與意義環保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降低人類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再生,促進可持續發展。環保設計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2)節能減排,降低環境污染。(3)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4)提升產品或項目的市場競爭力,滿足政策法規要求。(5)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提升企業形象。1.3環保設計的基本原則與方法環保設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預防為主,治理結合。在設計階段充分考慮環境保護要求,避免或減少環境污染的產生。(2)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優先采用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技術和材料,提高資源利用效率。(3)系統集成,優化設計。采用系統工程方法,實現各組成部分的有機集成,優化整體設計。(4)以人為本,安全健康。保障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關注職業健康安全。環保設計方法主要包括:(1)環境評估。對項目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評估,明確環保目標。(2)方案比選。根據環保目標和要求,提出多個設計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3)關鍵技術選擇。結合項目特點,選擇適合的環保技術和設備。(4)環境監測與管理。建立環境監測體系,實施全過程環境管理。(5)持續改進。根據環境變化和實際運行情況,不斷優化設計方案,提高環保效果。第2章環境工程設計與評價方法2.1環境工程設計流程環境工程設計是針對環境污染問題,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治理方案。環境工程設計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階段:2.1.1前期調研(1)收集項目相關資料,包括政策法規、環境質量標準、污染源情況等;(2)現場踏勘,了解項目所在地的環境現狀;(3)與相關部門、企業及利益相關者進行溝通,明確設計目標。2.1.2方案制定(1)根據前期調研結果,確定設計范圍和目標;(2)分析污染源及污染物的性質,選擇合適的治理技術;(3)制定初步設計方案,包括工藝流程、設備選型、布局等。2.1.3方案評估(1)對初步設計方案進行技術經濟分析;(2)評估方案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3)根據評估結果,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2.1.4設計深化(1)細化設計方案,包括設備參數、施工圖等;(2)制定施工組織設計、環保措施及應急預案;(3)編制設計說明書和設計圖紙。2.1.5設計評審組織專家對設計方案進行評審,保證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2環境影響評價方法環境影響評價是對建設項目實施前、實施過程中及實施后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預測、評價和監控的一種技術活動。環境影響評價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2.2.1環境影響識別識別項目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包括正面和負面影響。2.2.2環境影響預測運用數學模型、物理模型等方法,預測項目在不同階段對環境的影響程度。2.2.3環境影響評價(1)分析項目對環境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2)評價項目對環境影響的程度和范圍;(3)提出減輕或消除不良環境影響的有效措施。2.2.4環境保護措施根據環境影響評價結果,制定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2.3環保設計方案比選在環境工程設計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污染問題,需對多個設計方案進行比選。比選原則如下:2.3.1技術可行性分析各設計方案的技術可行性,選擇成熟、可靠的技術路線。2.3.2經濟效益評估各設計方案的投資成本、運行成本及經濟效益,選擇經濟合理的設計方案。2.3.3環境效益評價各設計方案對環境的改善程度,優先選擇環境效益顯著的設計方案。2.3.4社會效益考慮設計方案對社會的影響,包括就業、民生、區域發展等方面。2.3.5可持續發展選擇符合國家政策導向、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設計方案。通過以上原則,綜合比選,確定最優環保設計方案。第3章水污染控制工程設計3.1水質分析與評價3.1.1水樣采集針對水污染控制工程,首先進行水樣采集。根據污染源分布、水文地質條件等因素,合理布設采樣點,保證所采集水樣具有代表性。3.1.2水質分析方法采用國家標準和行業規定的水質分析方法,對水樣進行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的檢測,包括但不限于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總氮、總磷等指標。3.1.3水質評價根據檢測結果,結合國家和地方水質標準,對水質進行評價。針對不同污染指標,分析污染程度、污染源及潛在危害,為后續水處理工藝選擇提供依據。3.2水處理技術與方法3.2.1物理處理技術物理處理技術主要包括沉淀、過濾、吸附等,用于去除水中的懸浮物、膠體和部分溶解性污染物。3.2.2化學處理技術化學處理技術包括混凝、氧化還原、離子交換等,用于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重金屬離子和有機污染物。3.2.3生物處理技術生物處理技術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適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氮、磷等營養物質。3.2.4集成處理技術根據水質特點和污染程度,將物理、化學和生物處理技術進行組合,實現高效、經濟的水污染控制。3.3污水處理工程設計與實例3.3.1工程設計原則遵循節能減排、經濟實用、安全可靠、易于操作維護的原則,進行污水處理工程設計。3.3.2工藝流程設計根據水質分析結果和污染控制目標,選擇合適的處理工藝,設計合理的工藝流程。3.3.3主要構筑物設計針對污水處理工程中的主要構筑物,如調節池、反應池、沉淀池、生物處理設施等,進行詳細設計。3.3.4實例分析結合具體工程案例,闡述水污染控制工程設計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運行效果和經濟效益,以供參考。第4章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設計4.1大氣質量分析與評價4.1.1分析方法(1)收集國內外大氣污染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及政策;(2)對項目所在區域的大氣質量監測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3)運用大氣質量評價方法,如指數評價法、綜合指數評價法等,對大氣質量進行評價。4.1.2評價內容(1)評價項目所在區域大氣污染物的濃度分布特征;(2)評價項目所在區域大氣質量現狀及其對周邊環境的影響;(3)分析項目排放的主要大氣污染物對區域大氣質量的影響。4.2大氣污染控制技術與方法4.2.1控制技術(1)概述常用的大氣污染控制技術,如除塵、脫硫、脫硝等;(2)分析各類技術的適用范圍、優缺點及經濟效益;(3)介紹新技術、新工藝在大氣污染控制領域的應用。4.2.2控制方法(1)根據項目排放的主要大氣污染物,選擇合適的控制方法;(2)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制定綜合污染控制方案;(3)評估控制方案的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和環境效益。4.3除塵脫硫工程設計與實例4.3.1除塵工程設計(1)根據項目排放的粉塵特性,選擇合適的除塵設備;(2)計算除塵設備的處理風量、過濾面積等關鍵參數;(3)設計除塵系統的工藝流程、設備選型及布局。4.3.2脫硫工程設計(1)根據項目排放的二氧化硫特性,選擇合適的脫硫工藝;(2)計算脫硫塔的尺寸、脫硫劑消耗量等關鍵參數;(3)設計脫硫系統的工藝流程、設備選型及布局。4.3.3實例分析(1)介紹某一具體項目的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設計與實施情況;(2)分析該項目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的技術經濟指標;(3)總結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為類似項目提供借鑒。第5章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工程設計5.1固體廢物分類與特性5.1.1固體廢物分類固體廢物按照其來源、性質、危害程度等因素,可分為以下幾類:(1)城市生活垃圾;(2)工業固體廢物;(3)農業固體廢物;(4)醫療廢物;(5)危險廢物;(6)建筑垃圾;(7)電子廢物。5.1.2固體廢物特性固體廢物的特性包括物理特性、化學特性、生物特性等。具體如下:(1)物理特性:如密度、粒度、形狀、顏色等;(2)化學特性:如有機物含量、重金屬含量、酸堿度等;(3)生物特性:如生物降解性、病原體含量等。5.2固體廢物處理技術與方法5.2.1壓縮與粉碎技術通過壓縮與粉碎技術,可以降低固體廢物的體積,便于運輸和處置。5.2.2焚燒技術焚燒技術可以減少固體廢物的體積和重量,同時實現能源回收和有害物質的無害化。5.2.3堆肥技術堆肥技術將有機固體廢物進行好氧或厭氧分解,轉化為有機肥料。5.2.4生物處理技術利用微生物對固體廢物中的有機物進行分解,實現廢物資源化。5.2.5污泥處理技術針對污泥的特性,采用濃縮、調理、脫水等方法,實現污泥減量和資源化。5.2.6危險廢物處理技術采用穩定化、固化、化學處理等方法,降低危險廢物的毒性和腐蝕性。5.3填埋場設計與實例5.3.1填埋場設計原則(1)安全環保:保證填埋場對周邊環境不產生污染;(2)經濟合理:考慮投資和運行成本,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3)技術先進:采用國內外先進技術,提高填埋場處理效果。5.3.2填埋場設計內容(1)選址與規劃:根據地理位置、地質條件等因素,合理選址并進行規劃;(2)防滲系統設計:包括底部防滲層、側面防滲層和頂部覆蓋層;(3)排水系統設計:設置合理的排水設施,防止雨水和地下水浸泡廢物;(4)氣體收集與處理系統設計:收集填埋場產生的氣體,進行處理和利用;(5)監控系統設計:對填埋場周邊環境及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控。5.3.3實例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設計如下:(1)選址:位于城市郊區,地質條件較好,交通便利;(2)防滲系統: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作為防滲材料;(3)排水系統:設置雨水收集池和排水管網;(4)氣體收集與處理系統:采用火炬燃燒和發電等方式利用填埋氣;(5)監控系統:安裝環境監測設備,實時監控填埋場運行狀況。第6章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設計6.1噪聲與振動評價方法6.1.1噪聲評價噪聲評價是對環境噪聲水平及其對人體健康、生活質量影響程度的量化分析。本節主要介紹以下噪聲評價方法:(1)等效連續A聲級(Leq):用于描述一定時間內噪聲能量的平均大小。(2)噪聲污染級(Lnp):綜合考慮噪聲的頻率特性、持續時間等因素,用于評價噪聲對居民生活質量的影響。(3)噪聲預測模型:根據噪聲源特性、傳播途徑和受體位置,預測噪聲在環境中的分布。6.1.2振動評價振動評價是對環境中振動水平及其對建筑物、設備、人體健康等方面的影響進行量化分析。本節主要介紹以下振動評價方法:(1)均方根值(RMS):用于描述振動信號的能量大小。(2)頻率分析:對振動信號進行頻譜分析,了解其頻率分布特性。(3)振動傳遞率:描述振動從源頭傳遞到受體的效率。6.2噪聲與振動控制技術6.2.1噪聲控制技術噪聲控制技術包括以下幾種:(1)聲源控制:通過改進設備結構、降低噪聲源排放等方法,減少噪聲的產生。(2)傳播途徑控制:采用隔聲、吸聲、消聲等措施,降低噪聲在傳播過程中的能量。(3)受體保護:針對特定受體,采取個人防護、建筑隔音等措施,減輕噪聲對受體的影響。6.2.2振動控制技術振動控制技術包括以下幾種:(1)減振:通過采用減振材料、減振器等設備,降低振動能量。(2)隔振:在振動源與受體之間設置隔振層,阻止振動傳播。(3)阻尼處理:在振動系統中引入阻尼,消耗振動能量,降低振動水平。6.3噪聲治理工程設計與實例6.3.1工程設計原則(1)針對性強:根據噪聲源特性、傳播途徑和受體需求,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2)技術可靠:采用成熟、可靠的噪聲控制技術,保證治理效果。(3)經濟合理:在滿足治理要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工程投資和運行成本。6.3.2實例分析以下為某城市軌道交通噪聲治理工程實例:(1)工程背景:該城市軌道交通沿線居民投訴噪聲擾民。(2)治理目標:降低軌道交通噪聲對沿線居民的干擾,使噪聲水平滿足相關標準要求。(3)治理措施:針對聲源:優化車輛設計,降低輪軌噪聲;采用減振軌道,降低軌道振動;針對傳播途徑:設置聲屏障、隔聲窗等設施,減少噪聲傳播;針對受體:為沿線居民提供隔聲耳塞、改善居住環境等。通過以上治理措施,該工程取得了良好的噪聲控制效果,沿線居民噪聲干擾得到有效緩解。第7章生態修復工程設計7.1生態修復概述生態修復旨在恢復受損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提高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和自我維持能力。本章主要介紹生態修復的基本理論、原則和方法,以及生態修復工程設計的具體步驟和關鍵環節。7.2污染土壤修復技術7.2.1污染土壤診斷對污染土壤進行詳細的調查和診斷,明確污染物的種類、濃度、分布和遷移規律,為后續修復方案的設計提供依據。7.2.2修復技術選擇根據污染土壤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修復技術,包括物理修復、化學修復和生物修復等。以下列舉幾種常見的污染土壤修復技術:(1)物理修復:主要包括土壤置換、隔離、覆蓋等方法。(2)化學修復:通過添加化學物質,改變土壤環境,促使污染物降解或轉化為無害物質。(3)生物修復: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體的代謝作用,降解或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7.2.3修復方案設計根據選定的修復技術,設計具體的修復方案,包括修復工藝、施工方法、監測計劃等。7.3水體生態修復技術7.3.1水體污染診斷對受污染水體進行詳細調查,明確污染源、污染物種類、濃度和分布,為后續修復方案提供依據。7.3.2修復技術選擇根據水體污染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水體生態修復技術,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修復等。以下列舉幾種常見的水體生態修復技術:(1)物理修復:主要包括底泥疏浚、水體隔離、人工濕地等方法。(2)化學修復:通過添加化學物質,促使水體中的污染物降解或轉化為無害物質。(3)生物修復:利用微生物、植物、動物等生物體的代謝作用,降解或轉化水體中的污染物。7.3.3修復方案設計根據選定的修復技術,設計具體的水體生態修復方案,包括修復工藝、施工方法、監測計劃等。7.4生態修復工程實例以下列舉幾個生態修復工程的實例,以供參考:(1)某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項目:采用植物修復技術,通過種植對重金屬具有富集作用的植物,降低土壤中重金屬含量。(2)某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程:采用人工濕地技術,構建生態系統,提高水體自凈能力,消除黑臭現象。(3)某礦區生態修復項目:采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綜合修復技術,恢復礦區生態環境,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第8章環保設施運行與管理8.1環保設施運行維護8.1.1運行維護目的環保設施運行維護旨在保證設施設備長期穩定、高效運行,降低環境污染,滿足國家和地方環保要求。8.1.2運行維護內容(1)日常檢查:對環保設施進行定期檢查,保證設備正常運行;(2)設備保養:對關鍵設備進行定期保養,延長設備使用壽命;(3)故障處理:對設施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故障進行及時排查、維修,保證設施正常運行;(4)設備更新改造:根據技術進步和環保要求,對設備進行更新改造。8.1.3運行維護要求(1)建立健全運行維護制度,明確責任;(2)配備專業運行維護人員,提高運行維護水平;(3)做好運行維護記錄,為設備管理提供依據。8.2環保設施監測與檢測8.2.1監測與檢測目的對環保設施進行監測與檢測,旨在掌握設施運行狀況,評估環保效果,為運行管理提供依據。8.2.2監測與檢測內容(1)設施運行參數監測:監測設施運行關鍵參數,如流量、壓力、溫度等;(2)污染物排放監測:監測污染物排放濃度、排放量等,保證排放符合國家標準;(3)設備功能檢測:對設備功能進行定期檢測,保證設備運行在最佳狀態。8.2.3監測與檢測要求(1)配置合適的監測與檢測設備,提高監測與檢測精度;(2)制定監測與檢測計劃,保證監測與檢測工作有序進行;(3)對監測與檢測數據進行分析,為運行管理提供依據。8.3環保設施運行管理案例8.3.1案例一:某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1)運行維護:建立健全運行維護制度,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保養、維修;(2)監測與檢測:定期對污水處理效果進行監測,保證出水水質達到國家標準;(3)運行管理效果:通過科學運行管理,該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穩定,得到當地和企業的一致好評。8.3.2案例二:某火力發電廠脫硫設施運行管理(1)運行維護:制定詳細的運行維護計劃,保證脫硫設施正常運行;(2)監測與檢測:對脫硫設施進行定期監測,掌握脫硫效果,調整運行參數;(3)運行管理效果:通過有效運行管理,該火力發電廠實現了二氧化硫排放濃度低于國家標準,取得了良好的環保效益。8.3.3案例三:某鋼鐵企業除塵設施運行管理(1)運行維護:加強除塵設施的日常檢查和保養,提高設備運行效率;(2)監測與檢測:定期對粉塵排放進行監測,保證排放符合國家標準;(3)運行管理效果:通過運行管理,該企業實現了粉塵排放濃度大幅降低,改善了周邊環境質量。第9章環保設計經濟性與效益分析9.1環保設計經濟性分析9.1.1投資估算在環保設計過程中,首先應對項目投資進行估算。投資估算包括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直接投資主要包括設備購置、工程建設和人員培訓等費用;間接投資主要包括項目管理、技術服務和后期維護等費用。9.1.2成本分析成本分析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部分。固定成本主要包括設備折舊、管理費用和人員工資等;變動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能源消耗和廢物處理等。通過對成本分析,可評估環保設計的經濟性。9.1.3經濟效益評價經濟效益評價主要從投資回收期、凈現值和內部收益率等方面進行。通過對這些指標的分析,評估環保設計項目的經濟效益。9.2環保設計效益評價9.2.1環境效益評價環境效益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污染物減排、生態保護和資源節約。通過對這些方面的評價,可了解環保設計對環境的改善程度。9.2.2社會效益評價社會效益評價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