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分拆上市探究的相關理論及國內外文獻綜述9700字】_第1頁
【企業分拆上市探究的相關理論及國內外文獻綜述9700字】_第2頁
【企業分拆上市探究的相關理論及國內外文獻綜述9700字】_第3頁
【企業分拆上市探究的相關理論及國內外文獻綜述9700字】_第4頁
【企業分拆上市探究的相關理論及國內外文獻綜述97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企業分拆上市研究的相關理論及國內外文獻綜述目錄TOC\o"1-2"\h\u2623企業分拆上市研究的相關理論及國內外文獻綜述 1193101.1相關概念界定 2304301.1.1分拆上市 2121001.1.2分拆上市過程 332482圖1.1A股上市公司分拆境內上市流程圖 327338信息來源:根據上交所、深交所公開資料整理 318531.1.3企業價值創造 3171.2理論基礎 479361.1.1信息不對稱理論 425921.1.2管理層激勵理論 511271.1.3核心化戰略理論 5267041.1.4融資策略理論 6295121.3文獻綜述 6249511.3.1分拆上市動因的相關研究 641161.3.2分拆上市價值創造效應的相關研究 9259641.3.3文獻評述 117115參考文獻 121.1相關概念界定1.1.1分拆上市根據《上市公司分拆規則(試行)》的定義:分拆上市指上市公司對某些業務或資產進行重組分離,通過直接和間接控制子公司的形式,推動子公司在國內外證券市場上公開發行股票,進行上市的行為。狹義的分拆上市專指上市公司分拆控股子公司,獨立進行IPO。廣義的分拆上市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上市公司拆分子公司,另外還包括非上市公司對某些資產或者業務的分拆進行上市的行為。本文對分拆上市采取狹義的“分拆上市”定義,即分拆上市是原來多元化經營的上市公司,把旗下的相對獨立、與其他業務沒有密切關聯交易的子公司,拆分至另外一個資本市場板塊上市的一種模式,如A股上市企業拆分到港股等。1.1.2分拆上市過程分拆過程包括分拆預案發布前和發布后兩個階段:(1)分拆預案的發布,表明上市公司認為公司各項條件滿足《分拆規定》,審計風險在兩個階段皆有存在。在分拆預案發布前,為了滿足《分拆規定》中對持股比例的要求,上市公司與子公司的股東大會和董事會通常會進行股權轉讓、增資擴股、資產處置等操作,在此期間內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上市公司年報審計;(2)在分拆預案發布后,會計師事務所需要按照《分拆規定》對上市公司的分拆預案內容進行核查,并出具核查意見,在此期間內同時審計上市公司的年報,由于我國公司A股IPO的流程分為多個階段,流程較長,時間一般在半年以上,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的分拆預案進行專項核查后,子公司向上市委提交申報稿,如果上市公司在子公司提交申報稿以后有新的年報產生,需要使用新的年報數據核查公司整體情況是否符合《分拆規定》。(3)子公司經過受理、審核、注冊、發行環節之后,正是上市進行交易。具體流程如下:圖1.1A股上市公司分拆境內上市流程圖信息來源:根據上交所、深交所公開資料整理1.1.3企業價值創造企業價值指的是企業對所擁有的無形和有形資產進行有效整合、創造,從而被市場所認可而形成的價值。企業融合自身的戰略、管理結構的合理構成,然后將其內外資源進行有效配置,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而提升企業價值。企業的價值創造就是企業的研究,開發,生產、為創造產品或者提供服務而進行的系列操作,市場增加值、權益增加值與盈利增加值均為價值創造之具體表現,投資資本回報率和資本成本、增長率與可持續增長率對于企業價值的創造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而且這些財務指標大小通常是企業融資效應、經營效率和治理效率的確定,另外上市公司還有股市信息(股價升降)。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作用于市場反應(股市信息變化),管理層(公司)治理,業務集中經營(核心化戰略),融資等四個方面來分析分拆上市公司的價值創造效應。1.2理論基礎1.1.1信息不對稱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是指人們在市場經濟中獲得的信息是不一樣的,對信息掌握不太充分的人會陷入相對劣勢的局面,而掌握了更多信息的人可以通過透露所擁有的信息給掌握信息不多的人員來獲取利益。在某種程度上,資本市場傳遞出來的信號可以反映出一些信息,幫助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影響。在市場上,由于不同人群對于信息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這就導致了在做決策時,所基于的事實依據不同,很難在公平的基礎上達成交易一致,從而使得某一方對交易產生顧慮,進而會導致市場效率低下,嚴重的還會產生市場失靈。VikramNanda是第一位將信息不對稱理論引入分拆上市中來的,在1991年的研究中指出,由于管理層和市場潛在的投資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公司的實際價值和市場整體對其作出的評估可能存在巨大的偏差。當企業的管理者根據其所掌握的內部消息判斷,公司的價值被市場所嚴重低估的時候,可能會采取分拆上市的形式來減少這種信息上的不對稱以提高公司股價。分拆上市后,子公司的經營狀況會通過資本市場完整地體現出來,投資者會根據子公司的具體表現對子公司重新進行評估,從而子公司價值被低估的錯誤判斷可以得到修正,股價上升,進而作用于母公司,為母公司帶來良好效益。在大型的多元化經營企業中,由于其業務紛繁多變,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使得普通投資者甚至是專業投資者都難以對其實際價值形成準確的預估,從而導致了企業的真實價值被低估的風險。而在子公司被分拆成為上市公司后,更為詳盡的信息披露可以迅速拉近投資者和管理層之間的信息差,同時由于業務更為集中方便投資者理解其運營模式,可以幫助公眾形成對公司真實價值的準確預期,降低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不利影響。1.1.2管理層激勵理論上個世紀Schipper,Smith首次提出了分拆上市和管理層激勵問題,認為對于管理層的股權激勵,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代理問題,從而對公司的業績表現及股票價格產生積極影響,子公司通過股票激勵,可允許對子公司實行直接激勵政策,將激發管理者的心去管理企業,從而達到自身利益的增長。也就是管理層激勵假說所提出的,分拆上市能夠使企業治理結構發生變化,杜絕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間代理關系,為了激發管理層創造企業價值的積極性。在大型集團企業中,由于不同級別的管理者對于公司經營的話語權存在較大差異,同等水平的股權激勵對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管理者而言,效果大不相同。這種差異如上所說,是由于母公司管理者對企業經營擁有最終決策權,其決策行為對公司的業績表現影響程度更大,并預期能夠從公司股價提升中獲得更高的收益,從而在管理者和企業所有者之間創造一種激勵相容的狀態;而子公司管理者在集團經營層面上難以發表意見,即使其工作成果卓越,也僅限于子公司的范疇以內,往往極難撼動公司的整體的價值,其股權激勵效果也就顯得比較有限。因此當子公司被分拆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主體時,子公司的管理層就獲得了相應的決策權,其積極的經營行為更能夠通過公司的業績提升傳導到自身的利益,因而也就更樂于賣力工作為公司創造價值。1.1.3核心化戰略理論核心化戰略又名歸核化戰略,歸核化戰略理論認為,在企業多元化過程中遇到發展瓶頸時,應當根據其各個業務板塊和企業核心資源的相關程度對內部資源配置進行優化,剝離非核心業務,將企業業務集中到其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中去的一種戰略。核心化戰略理論是Commen與Jarrel于1995年共同提出,在他們看來,多元化經營是一種商業,各操作板塊運營不一樣,所處發展階段亦各不相同,受母公司管理資源限制,每個板塊都無法很好地利用企業資源,由此遏制了企業的成長,而分拆上市則能幫助公司解決這類難題。一方面分拆上市有助于子公司脫離母公司,母公司在分拆上市后,能夠擁有更大的能量去發展主營業務。另一方面是分拆上市后的,子公司具有獨立治理結構,可根據自身發展情況擬訂方案,母公司業務板塊的縮減,也能提高自身管理效率,企業有一個與自己相一致的治理結構,對企業長遠發展有利。將歸核化戰略理論應用到分拆上市研究上,指的就是當多元化經營的上市公司,其內部不同業務之間的協同作用開始下降甚至對企業整體經營造成不利影響的時候,就說明企業這時的多元化經營模式與其戰略目標的契合程度不高,需要通過剝離與其核心戰略相關性不高的部分業務,而將資源更多地集中于其核心業務之上,以實現公司的經營戰略,提高公司的管理效果,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業績表現。同樣的對于被拆子公司而言,在獲得獨立的經營地為之后,有利于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自主地根據自身實際需要對資源進行調配,從而是實現其戰略目標。1.1.4融資策略理論融資是企業籌措資金的一種行為與活動,融資策略是企業根據自身生產經營狀況、資金擁有量和今后業務發展,采用合理的融資方式,向投資者和債權人進行籌資,保證資金供應而采取的一種理財行為。融資策略理論認為,企業選擇分拆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業的能力有限,無法足額獲取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在通常情況下,企業管理層的薪資水平與其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呈正相關關系,而對業務進行分拆則會導致公司整體資產規模縮小,因此除非萬不得已,管理層一般不會將分拆上市這類收縮型重組手段作為融資手段。正如Allen和McConnell于1998年所指出的那樣,既然上市企業的高管普遍存在管理龐大商業帝國的偏好,那么在通常情況下就不會作出將資產拆分出公司的決策,因此分拆上市是母公司遭遇資金困境而迫切需要進行資金融通的顯著信號。換句話說,分拆上市是上市公司融資途徑受限而被迫做出的替代性選擇,企業的管理者是迫于形勢而放棄對子公司的完全控制權。但如果公司正處于高速擴張階段,為了投資項目或者償還債務,管理層也有可能將分拆上市作為一種重要的融資手段。1.3文獻綜述目前學術界關于分拆上市有兩種取向,第一,分拆上市動機,但分拆上市對企業業績產生了什么影響,也就是價值效應研究問題。1.3.1分拆上市動因的相關研究目前學術界關于分拆上市概念的看法不一,Schipper和Smith(1986)最早對分拆上市做出定義——分拆上市是企業將其全資子公司進行獨立上市的行為。AnandM.(2002)將分拆上市解釋為企業通過IPO的方式向公眾股東出售子公司的部分所有權。通過IPO將子公司所有權轉讓出去,構成分拆上市。在我國,鐘炳賢(2020)把分拆上市主體局限于上市公司,認為在拆分子公司的同時,從資本市場剝離出一部分資產或者業務用于IPO,也就構成了分拆上市。關于分拆上市的動因,國內外學者有不同的看法,主要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四種假設上:(1)基于信息不對稱假設的研究AnandM.Vijh(1999)提出分拆上市的信息不對稱理論,認為是由信息不對稱所致,投資者難以完整地把握企業信息,以至于投資者無法精確地評估企業價值,若因這種信息不對稱,使企業市場價值小于實際價值,管理層則可透過分拆上市的公告,傳遞企業價值低估之訊號。王選(2022)發現,信息不對稱是導致企業選擇分拆上市的原因之一,在信息不對稱問題上,由于投資者和管理者對于公司內部運營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同,投資者很難準確地對公司做出正確評價。吳月丹(2022)以中國鐵建分拆鐵建裝備在港上市的案例為研究對象,對于中國鐵建選擇分拆子公司進行上市的原因進行探究,發現鐵建裝備企業價值被低估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投資者無法全面地掌握其全面的信息。(2)基于融資假設的研究從融資的角度來看,造成企業選擇分拆子公司上市原因往往是因為母公司的融資能力有限,所獲取的資金無法滿足自身業務的發展,子公司的融資渠道只能從母公司來獲取,而企業又需要足夠的資金來維持運營,因此選擇分拆上市來提升融資能力,緩解資金受限的壓力。Stulz(1995),Lang.Poulsen(1995)以及McConnell和Allen(1998)三人提出了融資策略假說,該假說揭示了企業選擇分拆上市是為了滿足資金融資需求的原因。認為既然上市企業的高管普遍存在管理龐大的商業帝國的偏好,那么在通常情況下就不會作出將資產拆分出公司的決策,因此分拆上市是母公司遭遇資金困境而迫切需要進行資金融動的顯著信號。換句話說,分拆上市是上市公司融資途徑受限而被迫做出的替代性選擇,企業的管理者是被迫放棄對子公司的完全控制權。肖愛晶,耿輝建(2019)通過案例研究發現分拆上市之后母公司可以通過售出子公司部分股權的方法來獲取大量的資金,以促進企業的長遠戰略發展。何璐伶(2019)研究發現,母公司可以通過分拆子公司上市,從外部籌集資金,完善企業資本結構。朱馨玉(2019)以海王生物分拆上市為例,發現融資需求為公司實施分拆上市提供了重要動力。傅俊伊(2022)以聯想集團分拆上市為例,研究發現,聯想集團的股權結構比較復雜,主營業務相似,以致企業的資金受到限制,融資動機強烈,以分拆上市的方式,能夠緩解自身融資受限問題,滿足其融資需要,為了維持企業運行。陳伯明(2018)在康恩貝和佐力藥業分析案例研究中,采用事件研究法,對案例公司在發布分拆上市公告前后的股價反應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母公司康恩貝公司在分拆上市公告發布前后的一段時間內,事件超額收益率為負,子公司佐力藥業在上市之后,母公司超額收益率明顯上升,有利于提升母公司的短期市場價值。(3)基于管理層激勵假設的研究從管理的角度來看,分拆上市幫助子公司建立了完整的治理結構,還可以建立新的激勵機制,將管理層與股東的利益聯系起來。Allen(1998)提出的管理者激勵假說認為分拆上市使得股東與公司管理層的利益在同一戰線,幫助提升公司管理者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公司的管理效率。Holmstrom和Tirole(1993)認為,通過股票價格來評價管理者的經營業績,可以調動管理層的積極性,企業的股價通常體現著多元化經營企業的總體市場價值,卻沒辦法對于各個業務或者各個子公司管理層的表現有一個直觀的反饋,所以公司股價對子公司管理層來起不到激勵作用,并以分拆上市的方式讓子公司直接進入資本市場,通過資本市場所反映出來的公司股票價值,直接代表子公司管理者的經營效果,能啟發子公司管理層更用心地管理企業。李復琛(2017)指出,企業資產越大,企業高管控制資產,私人利益越大,同時,也形成公司管理層想掌握更多的資產,也就是如此,對股東財富增長不利。張玉環(2022)發現金山軟件選擇分拆上市的原因一個原因是為了激勵管理層。李孟菲和張國勝(2017)發現同仁堂選擇二次分拆上市的動因也是為了對子公司的管理層進行激勵,進而解決公司股東與公司的管理者之間存在的委托代理問題。(4)基于核心化戰略假設的研究從公司的業務發展、戰略布局的角度來說,分拆上市可以幫助公司提升企業的專營化水平,合理分配資源,實現公司的戰略布局。核心化戰略假說認為分拆上市可以幫助企業實現自身業務的專業化經營戰略。Comment和Jarrell(1995)對美國的一些選擇分拆上市的公司作為案例進行研究,發現某種程度上公司的業務的集中程度可以反映出來企業的股價高低。企業選擇分拆上市以后的業務會和母公司的業務成為相互獨立的板塊,母子公司可以充分地發展自己的核心業務作為主營業務,實現母子公司的核心化戰略布局。分拆上市使得上市公司實現了更為精密的業務專業化和集中化,與之對應的,公司股東的財富也得到大幅增加。劉曉松(2017)認為,企業選擇分拆上市子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幫助母公司的資產實現價值增值,因為子公司通過分拆上市提升專業化經營水平進而改善經營績效,取得良好收益,母公司擁有子公司的控制權,在子公司的作用下母公司的經營績效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Hulburt(2018)提出分拆上市可以作為一種公司提高運營的手段,因為分拆上市可以推動母子公司專注于自身的主營業務,滿足企業的專業化經營。季蕓(2017)通過研究發現進行分拆上市可以使母公司子公司的業務相互獨立,從而降低集團業務之間的負協同效應。(5)綜合動因研究李萍(2022)的研究表明分拆上市的動因大致可以分為七類,包括上市公司聚焦核心業務、拓寬融資渠道、上市公司展示優質資產進行市值管理、將子公司的股票或者期權作為激勵管理層的工具、提升內部資產效率、上市公司出售子公司上市后升值的股權獲利和將子公司的控制權通過分拆轉給可以創造更多價值的買方,而林旭東等(2015)則將分拆的動因歸結于分拆可以為股東和管理者創造價值。楊瑩(2022)從市場反應和財務分析角度研究了同方股份的案例,認為分拆提高了同方股份的市值,同時滿足了母子公司的融資需求,金琳(2022)研究國企分拆國民技術的動因,總結為融資和聚焦核心業務的需求,并且進行市值管理和管理層激勵。1.3.2分拆上市價值創造效應的相關研究關于分拆上市的價值創造效應,通過對前人文獻進行梳理,發現學者多從長期績效與短期績效兩方面分析分拆上市價值創造效應。短期績效則主要是從公司在分拆上市公告日前和公告日后的市場反應進行分析,長期績效就是按照分拆上市前和分拆上市后財務狀況方面,通過特定指標的變動等來分析價值創造效應。(1)短期績效價值效應的研究多數學者通過事件研究法發現分拆上市能為子公司帶來積極的市場反應,獲得較高的累積超額收益率(Schipper&Smith,1986;Slovin,2017;Mcconnell,2018;李青原等,2004;林旭東,2015)。Smith(1986)對1963至1984年期間,美國市場上的76筆分拆上市樣本進行研究,研究發現,分拆上市公告公布對母公司股價存在正效應,76家上市公司平均股價累計超額收益1.83%。基于此,Slovin提出,Sushaka和Ferraro(2017)研究了在同一期間內分拆上市子公司的競爭對手企業,發現競爭對手股價異常收益率是-1.1%。Hand和Skantz(2018)對分拆上市的正效益質疑,其實證結果發現,分拆上市公告日后5天,股價累計異常收益率顯得為負值。而在Prezas,Tarimcilar和Vasudevan(2016)將樣本擴充至1986-2015年期間,證實了在公告日之后短期內,公司股價確實存在正的超額收益。Allen和Mcconnell(2018)在對1978至2017年的188個樣本進行研究后發現,發現公告日后3天內母公司平均超額收益率為6.63%;有60個樣本的資金用于項目投資,其平均超額收益率為-0.01%。這說明了資本市場的短視性,即更為看重短期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及分紅能力,而對于企業長期性的戰略性舉措的反應存在不確定性。Schipper(2013)對76家實施分拆上市的企業進行研究,發現通常母公司的股票價格在發布分拆上市公告之后帶來積極的市場反應,對公司的股價有提升的作用,獲得了平均1.83%的超額累積收益率。但是Hand&Skantz(2018)對一些的案例研究發現分拆上市的信息公告不是總會給母公司帶來好的市場反應,由于優質資產的剝離給資本市場傳遞出不好的信號,導致母公司的股價呈現出下滑的趨勢。(2)長期績效價值創造效應的研究部分學者認為分拆上市幫助解決企業融資能力不足、對管理層實現激勵以及聚焦主營業務進而提升作用于母子公司的企業價值(Nixon,2019,朱琳,劉鐘敏,2021,)。Vijh(1999)對分拆上市后公司的長期業績進行了大樣本分析,研究發現,分拆上市三年子公司股價業績并不低于市場基準收益。Madura(2012)研究發現,在一個更長遠的范圍里,母子公司績效都呈下滑態勢,因此長期經營效應則需要考慮到多方面且擁有太多未知風險,其效應擁有不確定性,企業需要具體進行分析,做好計劃,根據動因與實際效應的差異進一步分析未達預期原因,為企業后續發展和改善才能真正提出解決方案。Nixon(2019)發現,拆分上市的子公司的資產超過母公司的其余部分時為,公告期超額收益較高,達到4.92%;而當它比母公司的剩余資產小的時候,它的業績只有1.19%。這表明,未分拆資產和分拆資產占比與資本市場反應顯著相關。LewisH.K.Tam(2020)發現公司分拆可以對部門管理人員形成激勵,有可能激勵其提高管理生產效率,林旭東等(2015)的研究指出上市公司在分拆后的效益和業績相比分拆前有一定的提高,分拆子公司上市有可能給上市公司的效益和業績帶來好處,但是也有可能給上市公司的股東帶來風險,管理層和大股東對于分拆上市具有較高的話語權,如何在分拆上市過程中保護中小股東權益,需要監管層面和公司層面共同關注。魏聰、鮑在山(2021)研究分拆上市案例中價值效應,選擇每股收益,流動比率等、存貨周轉率共9項指標,綜合評價上市公司財務績效,并研究分拆上市結束后企業的內部治理,指出必須使公司治理機制合理化,建立和完善公司監管、內控與信息披露機制等,充分展示分拆上市的好處。朱琳,劉鐘敏(2021)將分拆上市的價值創造效應概括為三點,一是出于投資者重視,使企業能受到外部監督,能增強企業信息透明度,重新估價企業市場價值。二是分拆上市能使母子公司集中精力升級主營業務,提高母子公司績效。三是分拆上市能增強母子公司獨立性,增強融資能力,完善企業資本結構等。所以分拆上市能夠給公司帶來價值,提高企業自身價值。1.3.3文獻評述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分拆上市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主要是關于分拆上市這一理念的進程,分拆上市動機、分拆上市帶來的經濟后果(價值創造效應)。至于分拆上市,其動機主要來自信息不對稱和企業融資等方面、管理層激勵,核心化的策略等多個視角展開研究。分拆上市的價值創造影響研究,主要側重于運用事件研究法實證分析短期股價超額收益率,借助財務指標的長期績效,有關研究對本研究有很多指導作用。雖然國內外學者對分拆上市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在研究中也面臨一些不足:首先沒有將分拆上市的動因與價值創造效應緊密結合起來,多數學者只研究兩者中的一個,少量學者研究兩者,但是沒有將動因分析和價值創造效應緊密結合起來,只是按照事件發生的順序,時間的先后,先研究分拆上市前的原因,然后研究分拆上市后的價值效應,并未深入探討兩者之間的聯系,沒有將分拆上市動因與價值創造效應結合起來進行互相印證,導致兩者的割裂。其次一些研究著重于分拆上市單一經濟后果的分析,要么集中于短期效應,對短期股價收益率進行分析,要么集中于長期效應,借助財務指標對長期績效進行分析,但很少將短期效應和長期效應結合,拉開跨度對價值創造效應進行系統性的跟蹤調查研究。最后是相關案例的分析不夠充分,我國分拆上市起步較晚,實施分拆上市的企業也不多,學者們在研究時缺乏具體的案例和數據,少數案例基于同仁堂等幾個早期案例,對近幾年來的經典案例研究不足,案例情況的不同,分拆上市的動因和路徑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也不同。面臨著這些不足,本文對微創醫療分拆心脈醫療上市這個經典案例進行研究,從股市/市場信息、融資渠道、管理層治理、(長期)經營業務等四個方面對微創醫療分拆心脈醫療的動因和價值創造效應進行分析,希望可以豐富相關研究,為其他類似企業提供借鑒。參考文獻鐘炳賢.新能源企業分拆上市動因及價值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20(11):65-67.鄧建平,曾婧容,饒妙.房地產企業分拆上市的資本邏輯——以碧桂園為例[J].財會月刊,2020(19):156-160.吳月丹.分拆上市的價值創造效應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21.肖愛晶,耿輝建.企業分拆上市的動因及績效研究[J].財會通訊,2019(11):52-56.何璐伶.中國鐵建分拆上市路徑選擇及市場反應研究[J].商業會計,2019(06):23-28.朱馨玉.企業整體上市的動因和財務效應研究——以哈藥集團整體上市為例[J].市場論壇,2019(03):31-34.傅俊伊.W企業分拆上市的稅務風險及對策研究[D].廣東工業大學,2021.陳伯明.分拆上市——國內外不同概念分析和效應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18):53-54.李復琛.分拆上市對企業價值的創造[J].對外經貿,2017(10):137-138.張玉環.金山辦公分拆上市的動因及績效研究[D].貴州財經大學,2021.楊瑩.微創醫療分拆上市動因及效果研究[D].蘭州財經大學,2021.金琳.國企分拆上市提升資產價值[J].上海國資,2022(04):32-35.李萍.金山辦公分拆上市的動因及績效分析[J].投資與創業,2022,33(07):74-76.樓青仙.分拆上市動機及對盈利能力的影響研究[J].經濟師,2022(03):89-91.徐宗宇,孫敏,劉耀淞,楊捷.分拆上市對企業集團價值的影響[J].華東經濟管理,2022,36(03):106-118.柯維威.醫藥企業境內分拆上市研究——以G企業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03):102-104.張映芹,趙怡.房地產企業分拆物業上市效應研究——以融創中國拆分融創服務為例[J].投資與創業,2021,32(22):1-3.鐘智宇,梁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