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現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20課西學東漸學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現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20課西學東漸學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現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20課西學東漸學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現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20課西學東漸學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現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20課西學東漸學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20課西學東漸課標闡釋時空構建1.開眼看世界:知道“開眼看世界”的歷史背景、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觀點、歷史意義2.體用之爭(1)識記洋務派的思想主見(2)洋務派與頑固派論戰的主要內容及影響(3)駕馭早期維新派思想立場的變更、代表人物及社會影響3.維新思潮(1)駕馭維新思想興起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見(2)駕馭維新派與頑固勢力、洋務派論戰的內容及影響授課提示:對應學生用書第59頁一、開眼看世界1.背景(1)鴉片斗爭前后,①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沖擊日益加劇。(2)中國與西方世界的聯系擴大。(3)為了解西方,抵擋外侮,一批先進中國人起先以新的眼光諦視世界。2.代表人物及其實踐(1)林則徐:設立譯館,組織人員翻譯外文報刊和《各國律例》,編譯②《四洲志》,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他依據《四洲志》的編譯稿,編寫成《海國圖志》一書,提出③“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見。3.評價:“開眼看世界”的思想發展成一股社會思潮。從今,為抵擋外侮、謀求民族與國家獨立自強而探究、學習西方,漸漸成為中國近代的思想主流。二、體用之爭1.背景:內憂外患使清王朝統治危機加深;西學的廣泛傳播沖擊著中國傳統文化。2.洋務派與頑固派(1)洋務派:繼承和發展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倡行①“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文化主見。(2)頑固派:反對“西學為用”“師事夷人”,主見原封不動地維持既有的②政治文化格局。(3)頑固派與洋務派在很多問題上都曾發生過激烈的斗爭。3.評價:洋務運動時期的中西體用之爭,大體上局限于要不要學習西方③物質文化的層面,但沖擊了傳統“夷夏之辨”的保守觀念,為西學在中國的傳播創建了良好的④輿論環境。4.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最初持“中體西用”的思想觀點,是⑤洋務派和洋務運動的支持者。三、維新思潮1.產生緣由(1)中法斗爭后,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提出改良政治、實行君主立憲制度的要求。(2)民族危機的加深以及①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形成。2.代表人物(1)康有為a.主要著作:《新學偽經考》②《孔子改制考》。b.目的:借用經學的外衣否定君主專制統治,為維新變法供應理論依據。c.思想特點:把西學中的有關政治學說與③儒家經史相融合。(2)梁啟超a.代表作:④《變法通議》。b.主要思想:主動宣揚⑤民權思想,用進化論闡述君主立憲取代君主專制的必定性。(3)譚嗣同a.主要著作:《仁學》。b.主要思想:以資產階級自由、同等的觀念,批判專制君權、⑥宗法等級制度及綱常禮教,提倡男女同等。(4)嚴復a.主要著作:《天演論》。b.主要思想:借用⑦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理闡明變法維新的重要性。c.地位:是系統地將近代西方文化介紹到中國來的第一人。3.論戰(1)雙方:資產階級維新派與封建頑固勢力、洋務派。(2)內容:要不要⑧維新變法;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制度;要不要廢“八股”、提倡西學、改革教化制度等方面。(3)實質:是資本主義思想同封建主義思想的正面交鋒。(4)影響:這場論戰使維新思想傳播開來,形成一次影響深遠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中國文化的發綻開拓了一條新的道路。eq\a\vs4\al(微小點撥)[深度點撥]1.林則徐、魏源的思想我們要全面看待:一方面,他們的思想體現了時代的變更和方向,另一方面,他們的思想并不深化,而且是為封建統治服務的,也沒有付諸于實踐。2.“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提出,明確了向西方學習的詳細內容、方法和目的,引導人們關注世界形勢,標記著先進的中國人“開眼看世界”,起先向西方學習,對當時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啟蒙作用。[教材互補]洋務派確定封建制度,強調以封建綱常倫理作為國家安家立命的根本,同時主見采納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統治。(人教版)[深度點撥]地主階級反抗派和洋務派雖都屬于地主階級派別,但兩者的側重點不同,前者主見“師夷長技以制夷”,即反抗外來侵略;而洋務派則主見“師夷長技以自強”,即維護清朝統治,鎮壓人民抗拒斗爭,也含有抵擋外侮的意圖。[思維點撥]1.“中體西用”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縮略語。這一思想的核心是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為立國之根本,以西方的近代技術作為鞏固根本的好用手段。“中體西用”是洋務派關于中西文化關系的核心命題,也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2.洋務派在繼承反抗派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中體西用”,開展了洋務運動,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重點精講]怎樣評價康有為的“移花接木”法?提示:康有為在探討和宣揚維新派改革理論時,把西學中的有關政治學說與儒家經史相結合,即“移花接木”。其根源在于中國民族工業發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力氣弱小;同時也反映了封建頑固勢力特別強大,及康有為變法理論的保守性和局限性。但另一方面也削減了維新變法理論傳播的阻力。[易錯提示]1.維新派與洋務派在學習西方問題上不盡相同,主要差別在于是否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差別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2.早期維新思想與康梁維新思想的區分早期維新派的思想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也沒有付諸行動;康梁維新派不僅提出了改革的詳細方案,形成了較完整的理論體系,而且綻開了救亡圖存的政治運動。授課提示:對應學生用書第60頁探究主題一開明地主階級的先進思想史料一清朝高校士徐桐對有人把美國翻譯成“美利堅”特別惱火,說我們中國什么都是美的,美國還有什么可“美”的?我們中國什么事情都順當,美國還有什么可“利”的?我們帝國軍隊的兵器無所不堅,美國還有什么可“堅”的?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認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國,史所未聞,籍所未有,荒誕不經,無過于此!”探究點1史料一反映了清朝統治者是怎樣相識清王朝和世界的?對此,你是如何評價的?提示:認為清王朝是“天朝上國”,對外部世界的時代變更一竅不通。這是虛驕自大,閉目塞聽的愚昧思想;閉關自守,影響了與世界的聯系和溝通,導致了中國落后于世界。探究點2林則徐與一般的封建士大夫有何不同?提示:不同:開了中國近代由愛國而探討、學習西方的先河。史料二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國圖志·序》探究點3《海國圖志》一書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提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探究點4這一思想有何“新”特點?有什么影響?提示:特點:①敢于沖破傳統封建思想的束縛,拋棄陳腐觀念,承認西方思想和科學技術的先進性,“開眼看世界”,引導人們關注世界形勢。②首開“向西方學習”之風氣,尋求強國御侮之道,對后世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③該思想的核心是向西方學習,但主要停留在軍事技術層面,而且沒有完全付諸于實踐。影響:①標記著先進的中國人開眼看世界,起先向西方學習,這是對傳統自大心態的挑戰。②引導人們關注世界形勢,對當時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啟迪作用,從而開啟了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史料三清高校士倭仁說:“天下之大,不患無才。如以天文、算學必需講習,博采旁求,必有精其術者,何必夷人?何必師事夷人……正氣為之不伸,邪氛因而彌熾。數年之后,不盡趨中國之眾咸歸于夷不止。”——《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卷47探究點5概括史料三中倭仁的觀點,歸納其所持觀點的理由。提示:觀點:不主見學習西方。理由:①中國有人才;②學習西方會丟失獨立。史料四李鴻章說:“中國士夫沉醉于章句小楷之積習,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細心,以致所用非所學,所學非所用。無事則嗤外國之利器為奇技淫巧,以為不必學。有事則驚外國之利器為變怪奇妙,以為不能學。不知洋人視火器為身心性命之學者已數百年。”——《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卷25探究點6與史料三相比,史料四中李鴻章的觀點有何變更?提示:變更:主見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全面相識“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1.“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即“中體西用”思想,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立國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鞏固根本的切實手段,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其實質是在不觸動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達到強化封建制度、鞏固封建統治的目的。2.“中體西用”思想繼承了林則徐、魏源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見,并結合中國社會的實際使之更趨系統化、綱領化,但是其把西學的“用”嫁接到中學的“體”上,嚴峻減弱了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也干脆確定了在此思想指導下進行的洋務運動30多年“欲自強而不強”的悲劇性結局。3.19世紀末,“中體西用”思想與觸及封建制度“體”“本”的更具現代意義的維新思想產生了不行避開的沖突,最終被維新思想所取代,這是歷史發展的必定結果。但是它所起到的承上啟下和推動中國現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殺的。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現重大變更:由校勘古籍轉向探討本朝掌故,尋求經世之道;隨著邊患加劇,著意邊疆地理探討;伴隨西方殖民者東來,重視探討外國史地,譯介西方書刊。這種變更主要反映了人們()A.關注社會現實及世界形勢B.變更了傳統治史方法C.轉向對本朝邊疆史地探討D.擺脫了文字獄的枷鎖[命題意圖]本題命題意圖是落實考生時空觀念和歷史說明的核心素養要求。考查考生獲得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學問的實力。本題考點定位:鴉片斗爭前后人們思想的變更。[得分思路]材料中“尋求經世之道”反映了人們關注社會現實,“重視探討外國史地,譯介西方書刊”反映了人們關注世界形勢,故A項正確;B、C兩項屬于表面現象,均可解除;D項表述不符合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解除。[答案]A探究主題二資產階級的維新思想史料一“西人立國……育才于學堂,論政于議院……此其體也……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無論竭蹶趨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權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設議院。”——鄭觀應《盛世危言》探究點1上述史料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據史料分析他產生這種思想的緣由。提示:思想:早期維新派在政治上主見實行君主立憲制。緣由:他相識到洋務派的不足:只學習西方的技術,而不學習西方的制度。史料二是故欲開民智,非講西學不行;欲講實學,非另立選舉之法,別開用人之途,而廢八股試帖、策論諸制科不行。——嚴復《原強》探究點2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嚴復為什么提倡“開民智”。提示:緣由:嚴復認為民眾愚昧,須要教化。史料三自時務學堂、南學會等既開后,湖南民智驟開,士氣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愛國相砥礪,以救亡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梁啟超探究點3依據史料三,歸納梁啟超宣揚其政治主見的方式并探究其影響。提示:方式:辦學會、建學堂、創報刊、寫文章等。影響:促進了思想啟蒙;激發了愛國熱忱;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發展。康梁維新思想的特點、形成緣由及評價1.特點: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傳統的儒家思想結合起來。2.形成緣由(1)客觀緣由:當時中國資本主義經濟薄弱,資產階級力氣特別弱小,為了削減變法阻力,康有為借助孔子的權威來宣揚變法,也不失為一種策略。(2)主觀緣由:民族資產階級上層學問分子自身相識的局限性。(3)歷史緣由: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主流思想,采納儒家外衣的方式更有利于傳播維新思想。3.評價(1)進步性:康梁維新思想的進步性在于變法圖存和發展資本主義的主見反映了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獨立富強的社會主題,反映了正在發展中的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當時一些愛國者的心聲,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的封建主義思想,動搖了封建頑固勢力反對維新變法的理論基礎,在社會上引起了劇烈的反響,有力地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展。(2)局限性:康梁維新思想的局限性在于反對封建制度的同時又從維護封建制度的傳統思想中找依據,沒有完全拋棄傳統的儒家理論,體現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懦弱性,這就必定導致維新變法運動走向失敗。用表格法全面了解維新變法思想產生緣由①19世紀末,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加深②清朝專制統治日益腐朽③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特點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宣揚維新思想評價進步性這種思想主見以變法自強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擺脫民族危機,具有愛國意義;維新派主見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反映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和趨勢,具有進步意義局限性由于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氣弱小,康梁將維新思想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宣揚維新變法,以削減變法阻力,這事實上反映了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懦弱性和妥協性英國科學家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及其他》認為不能將自然的進化論與人類社會的倫理學混為一談。但嚴復將該書翻譯成《天演論》時,“挖空心事”地將二者聯系起來,提出自然界進化規律同樣適用于人類社會。嚴復意在()A.訂正生物進化論的錯誤B.為反清革命供應理論依據C.傳播“中體西用”思想D.促進國人救亡意識的覺醒[命題意圖]本題命題意圖是落實考生時空觀念和歷史說明的核心素養要求,考查考生獲得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學問的實力。本題考點定位:維新思想——嚴復的社會進化論思想。[得分思路]19世紀末民族危機空前嚴峻,材料嚴復“挖空心事”將自然的進化論與人類社會的倫理學聯系起來,目的是推動國人的思想解放,故A項錯誤;嚴復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人物,沒有提倡反清革命,故B項錯誤;嚴復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人物,與洋務派“中體西用”思想無關,故C項錯誤;嚴復“挖空心事”的目的是宣揚社會進化論思想,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思想促進國人救亡意識的覺醒,故D項正確。[答案]D[隨堂訓練]對應學生用書第62頁題組1近代開明地主的先進思想1.《海國圖志》一書系統地介紹了西方各國的政治制度,介紹并傳播了西方先進技術,在當時的干脆作用是()A.沖破了閉關鎖國的狀態 B.引導人們了解外部世界C.介紹了西方的先進技術 D.探究出強國御侮之路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魏源寫書的現實意義。《海國圖志》一書介紹西方,使人們學習西方,了解西方。答案:B2.國學大師王國維曾用一句話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學風:“清初之學大,乾嘉之學精,而道咸(指道光、咸豐)以來之學新。”文中的“新”主要是指()A.批判君主專制制度 B.針砭社會時弊C.留意經典考據 D.學習西方文化解析:道光、咸豐年間,即鴉片斗爭后,中國掀起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潮,這是中國歷史上的新現象。答案:D3.“九州縮地憑揮翰,四海披圖當泛槎(木筏)”。這是近代詩人張維屏對一部著述的贊揚。這部著述是()A.《海國圖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