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程測量技術基礎作業指導書TOC\o"1-2"\h\u421第1章測量基本概念與測量工作程序 4197101.1測量的定義與分類 4272001.1.1定義 4242601.1.2分類 4322041.2測量工作的基本原則 4180911.2.1可靠性原則 4263941.2.2精確性原則 435451.2.3經濟性原則 5219961.2.4科學性原則 529271.2.5規范性原則 5147511.3測量工作程序 569351.3.1測量前準備 5271461.3.2測量實施 5155691.3.3測量數據處理與分析 5308601.3.4測量成果提交 54185第2章測量誤差與精度評定 5292832.1測量誤差及其來源 5288362.1.1誤差的定義 5262912.1.2誤差的來源 6225872.2誤差分布與精度評定 6220052.2.1誤差分布 6157462.2.2精度評定 675832.3精度控制與數據處理 6200132.3.1精度控制 6190092.3.2數據處理 627510第3章水準測量 7193193.1水準測量的原理 753193.2水準儀及其使用方法 782723.3水準路線布設與觀測 774173.4水準測量誤差分析及消除方法 72084第4章角度測量 898214.1角度測量原理 8253324.2經緯儀及其使用方法 810564.3角度觀測方法 814624.4角度測量誤差分析及消除方法 921458第5章距離測量與直線定位 9108325.1距離測量方法 9307395.1.1間接測量法 981965.1.2直接測量法 996495.1.3激光測距法 9185865.2直線定位與坐標測量 9324495.2.1直線定位方法 1039875.2.2坐標測量方法 10213695.3全站儀及其使用方法 10133445.3.1全站儀概述 1078905.3.2全站儀的使用方法 10173385.3.3全站儀的數據處理 10177215.4測距儀及其使用方法 10211295.4.1測距儀概述 1035495.4.2測距儀的使用方法 10102435.4.3測距儀的維護與保養 1021341第6章控制測量 1023986.1控制測量概述 1038046.2平面控制網布設 10227396.2.1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 10145366.2.2平面控制網布設方法 11142816.3高程控制網布設 1153416.3.1高程控制網布設原則 1128946.3.2高程控制網布設方法 11274276.4控制測量成果整理與檢查 11321566.4.1成果整理 11322506.4.2成果檢查 1211381第7章地形圖測繪 12198287.1地形圖基本知識 12295887.1.1地形圖比例尺 12313707.1.2地形圖坐標系 12316337.1.3地形圖投影 12289147.1.4地形圖符號和注記 12145607.2地形圖測繪方法 12298497.2.1地面測量 1291737.2.2航空攝影測量 13225527.2.3衛星遙感測量 13311977.3地形圖的應用 1329667.3.1工程設計 1364637.3.2土地利用規劃 13286647.3.3環境保護與治理 13215407.3.4城市規劃與建設 13307967.4數字地形圖與GIS技術 13155517.4.1數字地形圖 13132667.4.2數字地形圖的應用 13153027.4.3GIS技術 1427924第8章施工放樣 1429718.1施工放樣基本原理 14120058.2施工放樣方法 14178788.2.1地面放樣 14179928.2.2高程放樣 14240828.3施工控制網建立與調整 14206138.3.1施工控制網建立 14317848.3.2施工控制網調整 1579308.4施工放樣誤差分析與控制 15310408.4.1誤差來源 15180308.4.2誤差控制措施 157769第9章橋梁與隧道測量 1576549.1橋梁測量基本要求 15307859.1.1準確性:橋梁測量應具有較高的準確性,保證橋梁結構的安全和穩定。 15208249.1.2可靠性:測量方法應具備良好的可靠性,避免因測量誤差導致橋梁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15297119.1.3連續性:橋梁測量應保持一定的連續性,保證施工過程中數據的連貫性和一致性。 1637509.1.4系統性:橋梁測量應從整體出發,系統地考慮橋梁結構、地形地貌、水文地質等因素,保證測量工作的全面性。 16206339.2橋梁控制網布設與觀測 16183799.2.1控制網布設原則:橋梁控制網應遵循均勻、對稱、合理的原則,布設于橋梁軸線、主要部位和關鍵節點。 1652509.2.2控制點選點要求:控制點應選在穩定、易于觀測、便于保護的地方,同時避免受到施工影響。 1669499.2.3控制網觀測方法:采用高精度全站儀、GNSS等設備進行觀測,保證控制網的準確性。 16301639.2.4控制網數據處理:對觀測數據進行處理,計算各控制點的坐標,為橋梁施工提供精確的測量依據。 16151579.3隧道測量特點與要求 16182369.3.1測量環境:隧道測量環境復雜,光線暗、濕度大、空間狹小,對測量設備和技術提出更高要求。 16146789.3.2測量精度:隧道施工對測量精度要求較高,應采用高精度設備,保證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質量。 16246819.3.3測量連續性:隧道施工過程中,測量工作應保持連續性,及時提供準確的測量數據。 16294989.3.4測量安全性:隧道測量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施工安全,避免因測量工作導致的安全。 16251179.4隧道控制測量與施工測量 1684869.4.1隧道控制測量:通過建立隧道控制網,對隧道施工過程中的關鍵部位進行精確測量,為隧道施工提供控制依據。 16317169.4.2隧道施工測量:根據隧道控制測量結果,對隧道施工過程中的各個工序進行實時測量,保證施工質量。 16131319.4.3隧道貫通測量:在隧道施工接近尾聲時,進行貫通測量,保證隧道兩端準確對接。 16185939.4.4隧道沉降觀測:對隧道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沉降的部位進行定期觀測,及時發覺并處理問題,保證隧道安全。 1724239第10章工程測量成果整理與提交 171645210.1測量成果整理要求 173237810.1.1測量數據整理 172877410.1.2測量圖表制作 172167810.1.3測量報告編寫 173139410.2測量成果質量評價 171985210.2.1數據準確性評價 17381610.2.2圖表質量評價 171720710.2.3報告質量評價 17232410.3測量成果提交與歸檔 182747210.3.1成果提交 182164710.3.2成果歸檔 18989510.4測量成果審查與驗收標準 18353710.4.1審查標準 182744010.4.2驗收標準 18第1章測量基本概念與測量工作程序1.1測量的定義與分類1.1.1定義測量是指根據一定的法則,用數值和單位來表達物體或現象的屬性、狀態、形狀、位置等,從而對它們進行比較、分析和控制的過程。1.1.2分類測量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按照測量對象,可分為長度測量、角度測量、面積測量、體積測量、質量測量、溫度測量等;(2)按照測量方法,可分為直接測量、間接測量、組合測量、模擬測量和數字測量等;(3)按照測量精度,可分為精密測量、普通測量和粗略測量等;(4)按照測量范圍,可分為宏觀測量和微觀測量等。1.2測量工作的基本原則1.2.1可靠性原則測量結果應具有高度可靠性,保證測量數據正確、真實、有效。1.2.2精確性原則測量應達到預定的精度要求,以滿足工程設計和施工的需求。1.2.3經濟性原則在滿足測量精度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應盡量降低測量成本,提高測量效益。1.2.4科學性原則測量工作應遵循科學的方法和規律,保證測量結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1.2.5規范性原則測量工作應按照國家和行業的相關標準、規范進行,保證測量工作的規范性和統一性。1.3測量工作程序1.3.1測量前準備(1)了解工程概況,明確測量任務和目標;(2)收集相關資料,如設計圖紙、地質勘察報告等;(3)制定測量方案,包括測量方法、儀器設備、人員配置等;(4)準備測量工具和儀器,保證其功能良好;(5)組織測量人員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1.3.2測量實施(1)根據測量方案,進行現場測量;(2)嚴格按照測量操作規程進行,保證測量數據正確;(3)及時記錄測量數據,并進行初步整理;(4)對測量結果進行質量檢查,發覺問題及時糾正。1.3.3測量數據處理與分析(1)對測量數據進行整理、計算、分析,得出測量結果;(2)對測量結果進行誤差分析,確定誤差來源和范圍;(3)評估測量結果可靠性,為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依據。1.3.4測量成果提交將測量成果整理成報告或圖表,提交給相關部門和人員,以便工程設計和施工使用。第2章測量誤差與精度評定2.1測量誤差及其來源2.1.1誤差的定義測量誤差是指測量結果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在工程測量中,誤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過科學方法進行控制和減少。2.1.2誤差的來源測量誤差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1)人為因素:包括觀測者的技術水平、操作規范性和主觀判斷等;(2)儀器設備:包括儀器的精度、穩定性、磨損和校準情況等;(3)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風力等對測量結果的影響;(4)測量方法:包括測量原理、測量步驟和數據處理方法等;(5)其他因素:如電磁干擾、震動等。2.2誤差分布與精度評定2.2.1誤差分布測量誤差通常符合一定的統計分布規律,常見的誤差分布有正態分布、均勻分布和三角分布等。了解誤差分布有助于對測量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定。2.2.2精度評定精度評定主要包括以下指標:(1)絕對誤差:測量結果與真實值之間的差值;(2)相對誤差:絕對誤差與真實值的比值;(3)中誤差:反映一組測量數據精度的一個指標,是各個測量值誤差平方和的平均數的平方根;(4)極限誤差:在給定的置信水平下,測量結果可能達到的最大誤差。2.3精度控制與數據處理2.3.1精度控制為提高測量精度,應采取以下措施:(1)選擇合適的測量方法和設備;(2)提高觀測者的操作技能和責任心;(3)改善測量環境,降低環境因素對測量結果的影響;(4)加強儀器設備的維護和校準;(5)對測量數據進行合理的處理和分析。2.3.2數據處理數據處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驟:(1)數據篩選:剔除明顯錯誤的測量數據;(2)數據校正:對測量數據進行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的校正;(3)數據統計分析:計算測量數據的均值、中誤差等統計指標;(4)精度評定:根據統計指標對測量結果進行精度評定;(5)成果整理:整理測量數據,編制測量成果表。第3章水準測量3.1水準測量的原理水準測量是利用水準儀和水準尺,通過測定兩點間的高差來確定地面點的絕對高程或相對高程的一種測量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依據水準面的幾何特性,通過光學或電子設備讀取水準尺上的讀數,從而計算高差。3.2水準儀及其使用方法水準儀是進行水準測量的主要儀器,包括光學水準儀、電子水準儀等。使用水準儀進行測量時,應遵循以下步驟:(1)選擇合適的水準儀,并檢查其功能指標,保證滿足測量要求;(2)將水準儀架設在穩固的三腳架上,調整水準儀至水平狀態;(3)用望遠鏡瞄準水準尺,讀取水準尺上的讀數;(4)根據水準尺上的讀數,計算兩點間的高差;(5)根據需要,進行水準路線的測量。3.3水準路線布設與觀測水準路線的布設與觀測是水準測量的關鍵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根據測量任務和地形條件,合理布設水準路線;(2)選擇合適的水準點,保證水準點的穩定性和可靠性;(3)進行水準觀測,按照規定的方法和精度要求,獲取水準尺上的讀數;(4)根據觀測結果,計算各水準點的高程;(5)對水準路線進行閉合或附合,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3.4水準測量誤差分析及消除方法水準測量誤差主要包括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為提高測量精度,應采取以下措施:(1)選用精度高的水準儀和水準尺;(2)提高觀測水平,嚴格按照測量規范進行操作;(3)對水準儀進行定期檢校,保證其功能穩定;(4)對測量數據進行嚴密處理,消除或減小系統誤差;(5)采用往返測量、閉合測量等方法,提高測量結果的可靠性;(6)對水準路線進行合理設計,避免或減小地形、氣象等因素對測量結果的影響。注意:在水準測量過程中,應嚴格遵守測量規范,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同時對測量結果進行詳細記錄和分析,為后續工作提供可靠依據。第4章角度測量4.1角度測量原理角度測量是工程測量中的基本任務之一,它涉及到在空間中確定兩條線或兩個面之間的夾角。角度測量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圓的周角為360度,或弧度制下的2π弧度。角度的測量通常采用以下兩種方法:(1)直接測量法:通過直接讀取儀器刻度盤上的讀數來確定角度的大小。(2)間接測量法:通過測量相關的線段長度,然后利用三角函數計算得出角度。在實際測量中,角度的測量精度對整個工程測量的準確性具有重要影響。4.2經緯儀及其使用方法經緯儀是進行角度測量的一種常用儀器,適用于精密的角度測量。其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望遠鏡、水平儀、垂直度盤和讀數裝置。使用方法如下:(1)設置儀器:在測站上平穩放置經緯儀,調整腳螺旋,使圓水準氣泡居中。(2)瞄準目標:通過望遠鏡瞄準目標,調整望遠鏡的粗調和微調,使目標清晰。(3)讀取度盤:當目標準確瞄準后,讀取水平度盤和垂直度盤上的讀數。(4)計算角度:根據度盤讀數和儀器的常數,計算得到測量的角度值。4.3角度觀測方法角度觀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方向觀測法:用于測量兩個方向之間的角度,如直角、銳角或鈍角。(2)后方交會法:通過觀測已知點來計算待測點坐標的方法,適用于難以直接觀測的情況。(3)全圓觀測法:用于測量一系列的角度,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圓周。(4)三角測量法:利用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通過測量三角形的內角來計算各邊的位置。4.4角度測量誤差分析及消除方法角度測量的誤差來源主要包括:(1)儀器誤差:由儀器的制造和安裝精度引起。(2)觀測誤差:由操作者的技能和觀測條件引起。(3)環境誤差:如溫度、濕度、風力等對儀器和測量結果的影響。消除或減小誤差的方法:(1)選用高精度的儀器,并進行定期校準。(2)提高觀測技能,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測量。(3)改善觀測條件,如選擇合適的觀測時間,避開高溫、大風等惡劣天氣。(4)對觀測數據進行適當的處理和修正,以消除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注意:在實際測量過程中,應結合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方法和措施,保證角度測量的準確性。第5章距離測量與直線定位5.1距離測量方法5.1.1間接測量法介紹三角測量法、三邊測量法等間接測量距離的方法,闡述其原理及適用條件。5.1.2直接測量法闡述鋼尺量距、電子尺量距等直接測量距離的方法,分析其優缺點。5.1.3激光測距法介紹激光測距的原理、設備及其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5.2直線定位與坐標測量5.2.1直線定位方法闡述極坐標定位法、角度交會定位法、距離交會定位法等直線定位方法,并分析各自的適用場景。5.2.2坐標測量方法介紹平面直角坐標系、高斯平面坐標系等坐標系統,以及坐標測量方法。5.3全站儀及其使用方法5.3.1全站儀概述介紹全站儀的基本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特點。5.3.2全站儀的使用方法詳細闡述全站儀的架設、對中、整平、測角、測距等操作步驟,以及注意事項。5.3.3全站儀的數據處理介紹全站儀數據的采集、傳輸、處理和分析方法。5.4測距儀及其使用方法5.4.1測距儀概述介紹測距儀的分類、原理和主要功能指標。5.4.2測距儀的使用方法闡述手持式測距儀、激光測距儀等不同類型測距儀的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5.4.3測距儀的維護與保養介紹測距儀的日常維護、保養方法以及常見故障處理。第6章控制測量6.1控制測量概述控制測量是工程測量的基礎,其目的是為了在整個工程區域內建立統一的測量控制系統,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一致性和可靠性。本章主要介紹控制測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6.2平面控制網布設6.2.1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平面控制網布設應遵循以下原則:(1)保證整個工程區域內的控制點分布均勻、合理;(2)控制點應具有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3)便于施工和后續測量工作;(4)滿足工程設計和施工要求。6.2.2平面控制網布設方法(1)采用三角測量法、導線測量法、衛星定位測量法等方法進行平面控制網布設;(2)根據工程規模和精度要求,選擇合適的測量儀器和設備;(3)按照設計圖紙和測量方案,進行控制點的選點和埋石;(4)進行控制網觀測,獲取控制點的平面坐標;(5)對觀測數據進行處理,計算控制點的坐標,并進行精度評定。6.3高程控制網布設6.3.1高程控制網布設原則高程控制網布設應遵循以下原則:(1)保證整個工程區域內的控制點分布均勻、合理;(2)控制點應具有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3)與平面控制網相結合,便于后續測量工作;(4)滿足工程設計和施工要求。6.3.2高程控制網布設方法(1)采用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衛星定位測量等方法進行高程控制網布設;(2)根據工程規模和精度要求,選擇合適的水準儀、全站儀等測量儀器;(3)按照設計圖紙和測量方案,進行控制點的選點和埋石;(4)進行高程控制網觀測,獲取控制點的高程;(5)對觀測數據進行處理,計算控制點的高程,并進行精度評定。6.4控制測量成果整理與檢查6.4.1成果整理(1)將觀測數據、計算過程和結果進行整理,編寫測量報告;(2)繪制控制點分布圖、控制網圖等圖表;(3)編制控制點坐標表、高程表等相關表格。6.4.2成果檢查(1)對控制點坐標、高程進行復核,保證測量成果的準確性;(2)對控制網進行閉合差檢驗,檢查控制網的可靠性;(3)對測量報告、圖表和表格進行檢查,保證無誤。第7章地形圖測繪7.1地形圖基本知識地形圖是地圖的一種,主要反映地表的自然形態和人工設施。本章將介紹地形圖的基本知識,包括地形圖的比例尺、坐標系、投影、符號和注記等內容。7.1.1地形圖比例尺地形圖比例尺表示地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值。通常分為數值比例尺和圖形比例尺兩種。地形圖比例尺的選擇應根據工程測量的需要和精度要求來確定。7.1.2地形圖坐標系地形圖坐標系是確定地形圖上點位的數學基礎。我國常用的大地坐標系有1954年北京坐標系和1980年國家大地坐標系。在地形圖測繪過程中,應選擇合適的坐標系。7.1.3地形圖投影地形圖投影是將地球表面的三維地形轉換為平面上的二維圖形。常用的地形圖投影有高斯克呂格投影、橫軸墨卡托投影和正軸墨卡托投影等。選擇合適的投影方法對提高地形圖的精度具有重要意義。7.1.4地形圖符號和注記地形圖符號用于表示地表的各種地物和地貌。注記則是對地圖上各種地物和地貌的文字說明。熟悉地形圖符號和注記對于正確理解和應用地形圖具有重要意義。7.2地形圖測繪方法地形圖測繪方法包括地面測量、航空攝影測量和衛星遙感測量等。本節將介紹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驟。7.2.1地面測量地面測量是利用測量儀器在實地進行地形圖測繪的方法。主要包括三角測量、導線測量、水準測量和地形測量等。7.2.2航空攝影測量航空攝影測量是利用飛機或其他飛行器搭載的攝影機,從空中對地表進行拍攝,然后通過解析和處理影像,獲取地形信息的方法。7.2.3衛星遙感測量衛星遙感測量是利用衛星搭載的遙感設備,從太空中對地表進行觀測,獲取地表信息的方法。該方法具有覆蓋范圍廣、速度快、成本低等優點。7.3地形圖的應用地形圖在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城市規劃、地質勘探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本節將介紹地形圖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7.3.1工程設計地形圖是工程設計的基礎資料,可以反映工程區的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地表信息,為工程設計提供依據。7.3.2土地利用規劃地形圖可以反映地表的地貌、土壤、植被等地表特征,為土地利用規劃提供重要參考。7.3.3環境保護與治理地形圖在環境保護和治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水土保持、地質災害防治等。7.3.4城市規劃與建設地形圖是城市規劃與建設的基礎資料,可以反映城市地形、地貌、交通、基礎設施等地表信息。7.4數字地形圖與GIS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GIS)的發展,數字地形圖已成為地形圖的主要形式。本節將介紹數字地形圖及其在GIS技術中的應用。7.4.1數字地形圖數字地形圖是將地形圖上的地理信息以數字形式存儲、處理和展示的地圖。數字地形圖具有數據精度高、更新方便、易于共享等優點。7.4.2數字地形圖的應用數字地形圖在工程測量、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其應用主要包括地形分析、三維建模、土地管理、災害評估等。7.4.3GIS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是一種用于采集、存儲、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間數據的計算機系統。數字地形圖在GIS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地理空間數據的分析和應用提供了基礎。第8章施工放樣8.1施工放樣基本原理施工放樣是將設計圖紙上的工程構造物位置、尺寸及高程等,按照一定的比例關系,準確地標注到實地地面上,為工程施工提供直接的定位依據。施工放樣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相似性原理、幾何關系原理和測角測距原理。通過這些原理的應用,保證施工放樣的準確性和可靠性。8.2施工放樣方法8.2.1地面放樣地面放樣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1)極坐標法:通過已知控制點,利用全站儀測量角度和距離,計算出放樣點的平面位置。(2)交會法:通過兩個或多個已知控制點,利用全站儀測量方向角和距離,計算出放樣點的平面位置。(3)三點定位法:通過三個已知控制點,構建一個平面三角形,利用全站儀測量各邊長,計算出放樣點的平面位置。8.2.2高程放樣高程放樣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水準法:利用水準儀和水準尺,通過已知高程點,將設計高程傳遞到放樣點。(2)三角高程法:通過全站儀測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計算出放樣點的高程。(3)氣壓高程法:利用氣壓計測量大氣壓力,結合氣象數據和已知高程點,推算出放樣點的高程。8.3施工控制網建立與調整8.3.1施工控制網建立施工控制網是施工放樣的基礎,主要包括以下步驟:(1)收集設計圖紙和控制點資料,了解工程規模和施工要求。(2)選擇合適的控制點,保證控制點分布均勻、合理,便于施工放樣。(3)采用高精度測量儀器,按照國家測繪標準和規范,進行控制點測量。(4)對控制點數據進行處理,建立施工控制網。8.3.2施工控制網調整施工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控制網可能會出現偏差。為保證施工放樣的準確性,需對控制網進行調整:(1)定期檢查控制點的穩定性和準確性。(2)對控制點進行復測,發覺偏差及時糾正。(3)根據工程進度和施工需求,適時調整控制網。8.4施工放樣誤差分析與控制8.4.1誤差來源施工放樣誤差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1)測量儀器誤差:包括儀器本身的精度和操作誤差。(2)環境因素誤差:如溫度、濕度、氣壓等對測量結果的影響。(3)人為因素誤差:包括操作者技能、經驗不足等導致的誤差。(4)數據處理誤差:數據計算和處理過程中出現的誤差。8.4.2誤差控制措施(1)選用高精度、高穩定性的測量儀器,提高測量精度。(2)加強測量人員培訓,提高操作技能和責任心。(3)優化測量方法,減少環境因素影響。(4)對測量數據進行嚴格審核,提高數據處理精度。(5)建立完善的測量質量管理體系,保證施工放樣的準確性。第9章橋梁與隧道測量9.1橋梁測量基本要求9.1.1準確性:橋梁測量應具有較高的準確性,保證橋梁結構的安全和穩定。9.1.2可靠性:測量方法應具備良好的可靠性,避免因測量誤差導致橋梁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隱患。9.1.3連續性:橋梁測量應保持一定的連續性,保證施工過程中數據的連貫性和一致性。9.1.4系統性:橋梁測量應從整體出發,系統地考慮橋梁結構、地形地貌、水文地質等因素,保證測量工作的全面性。9.2橋梁控制網布設與觀測9.2.1控制網布設原則:橋梁控制網應遵循均勻、對稱、合理的原則,布設于橋梁軸線、主要部位和關鍵節點。9.2.2控制點選點要求:控制點應選在穩定、易于觀測、便于保護的地方,同時避免受到施工影響。9.2.3控制網觀測方法:采用高精度全站儀、GNSS等設備進行觀測,保證控制網的準確性。9.2.4控制網數據處理:對觀測數據進行處理,計算各控制點的坐標,為橋梁施工提供精確的測量依據。9.3隧道測量特點與要求9.3.1測量環境:隧道測量環境復雜,光線暗、濕度大、空間狹小,對測量設備和技術提出更高要求。9.3.2測量精度:隧道施工對測量精度要求較高,應采用高精度設備,保證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質量。9.3.3測量連續性:隧道施工過程中,測量工作應保持連續性,及時提供準確的測量數據。9.3.4測量安全性:隧道測量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施工安全,避免因測量工作導致的安全。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全生產培訓心得總結文本1100字(11篇)
- 中繼教學習工作計劃范文2025(6篇)
- 有關監理年度總結(16篇)
- 《課件制作與展示技巧》教案
- 2025-2026年電視的智能化趨勢
- 《四邊形的認識》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數學人教版
- 《挑戰與零售行業活力》課件
- 《活動二 一次性用品的再利用》(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蒙滬版
- 2025主管工作總結(17篇)
- 《嚴重性小汗腺汗孔瘤》課件
- 《工會會計制度》管理系統升級及使用
- 醫院患者診療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和應急工作機制制定應急預案XX醫院患者診療信息安全風險應急預案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生畢業論文——基于Web的醫院預約掛號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 老年智能手環產品需求說明書(PRD)
- T∕AOPA 0018-2021 直升機臨時起降場選址與建設規范
- 高考英語高頻688詞匯(核心版本)
- 七八年級人教古詩詞集錦
- 涪陵榨菜集團盈利能力分析工商管理專業
- 35kv配電系統繼電保護方案設計(共33頁)
- 中國收藏家協會個人會員入會申請表
- 醫院處方箋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