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數據學考大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文綜試題-高中歷史_第1頁
四川省大數據學考大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文綜試題-高中歷史_第2頁
四川省大數據學考大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文綜試題-高中歷史_第3頁
四川省大數據學考大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文綜試題-高中歷史_第4頁
四川省大數據學考大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文綜試題-高中歷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大數據學考大聯盟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文科綜合歷史試題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2頁??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周武王能聽到百姓們的心聲,及時得到施政的反饋進行調整,采詩官起了巨大的作用。到春秋時期,采詩官采擷到的詩歌已多達三千余首,孔子整理出305篇,是為“詩三百”,成為后人研究歷史的載體。由此可見,《詩經》()A.系孔子所作史書 B.集風雅頌于一體 C.見證了民本傳統 D.借助了仁政思想【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特點題。時空范圍是西周?!昂笕搜芯繗v史的載體”說明具有一定的寫實性;“百姓們的心聲”反映民意,故詩歌的搜集、整理和引起的反饋,蘊含著民本色彩,《詩經》的采詩上溯到西周初,能體現傳統,C項正確;“所作”不對,應該是“所編”,孔子述而不作;“史書”不對,《詩經》是詩歌總集,屬文學作品,排除A英;材料所強調的“百姓們的心聲”算“風”的內容,材料對“雅頌”沒有直接體現,排除B項;“仁政思想”發端于戰國時期的孟子,時間不對,排除D項。故選C項。2.華梅《中國服裝史》提到,魏晉南北朝北方服飾褲褶裲襠(如下圖),南方服飾長瘦飄逸。假如沒有魏晉南北朝的多樣性,單從“獨尊儒術”的漢代傳承下來,是難以出現大唐服飾的雍容而開放的。這反映了()A.漢唐服飾審美的一脈相承 B.唐朝服飾風格的雍容而開放C.民族交融滲透于社會生活 D.經濟繁榮促成了服飾多樣性【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魏晉到唐(中國)。褲褶和裲襠都是起源于少數民族的服裝,對唐代雍容而開放的服裝文化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影響漢族的服飾文化得益于民族交融,服飾又是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體現民族交融滲透于社會生活,C項正確;據材料“單從……漢代傳承下來,是難以出現大唐服飾的雍容而開放的”并結合所學可知,唐代服飾審美并非僅僅承襲了漢代的漢服風格,還受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服飾審美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主旨是魏晉南北朝服飾影響唐朝服飾,而非重點講唐朝服飾的特點。材料圖片內容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北方服飾,而非唐朝時期的服飾,排除B項;材料體現民族交融而非經濟繁榮影響服飾,排除D項。故選C項。3.黃河含沙量高達40%以上,黃河泛濫之患與河沙肥沃之福相伴,由國家組織修建或維護大規模的防洪系統和小規模、家庭擁有的灌溉系統的結合,塑造了古代中國獨具特色的政治經濟模式。據此可知,古代中國()A.政治經濟結構有其合理性 B.國家組織能力強大C.自然環境決定了制度選擇 D.治理黃河成效顯著【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古代中國。黃河含沙量大,容易發生泛濫,因此需要中央集權的國家承擔防洪治水的任務。同時小農家庭通過挖掘水井等方式滿足自家農田的灌溉需求,為小農經濟的穩定提供了條件。可見古代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以及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模式的產生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有其合理性,A項正確;“國家組織修建或維護大規模防洪系統”說明國家組織能力強大,但只是材料的一個方面,材料還提及“小規模、家庭擁有的灌溉系統”,排除B項;自然環境影響而非決定了制度選擇,排除C項;材料主旨不是在講“治理黃河”,落腳點在“塑造了古代中國獨具特色的政治經濟模式”,也即黃河治理與中國政治經濟模式的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4.1567年,福建巡撫涂澤民上書“請開市舶,易私販為公販”得到明穆宗批準,民間私人海外貿易獲得了合法地位,不少東南沿海百姓開始前往東南亞,長期從事商業、手工業、農業,一定程度改變了當地的原始面貌。材料反映了()A.儒家文化圈的初步形成 B.朝貢貿易的擴大C.華人勤勞智慧延伸海外 D.移民南洋的開啟【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材料講到“前往東南亞,長期從事商業、手工業、農業”,可知華人移民海外后,帶著勤勞智慧去到海外,將中國的生產方式帶到了移民地,繼續從事農業、手工業、商業,說明華人勤勞智慧延伸海外,C項正確;至少在漢唐時期儒家文化圈就已經形成,排除A項;材料講的是“民間私人海外貿易”,不是政府的朝貢貿易,在1433年鄭和下西洋結束后,民間貿易很難促進朝貢貿易的發展,排除B項;移民南洋可以上溯到漢唐時期,排除D項。故選C項。5.晚清政府面對“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較大規模地開啟了邊疆治理內地化的進程:先是以新疆建省應對沙俄入侵西北的妄舉;后以臺灣建省應對日本襲擾寶島的舉動;再以東北建省應對日本、沙俄對旅順大連的強租;最后,以東沙島、西沙島主權宣示應對日、法等國對海疆的覬覦。據此可知,晚清()A.改變了地方行政制度 B.邊疆治理海防與塞防并舉C.省制維護了國家主權 D.國防近代化取得明顯進展【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材料中“先是以新疆建省應對沙俄入侵西北的妄舉”涉及塞防,“后以臺灣建省應對日本襲擾寶島的舉動;再以東北建省應對日本、對旅順大連的強租,最后,以東沙島、西沙島主權宣示應對日、法等國對海疆的覬覦”涉及海防,所以材料反映的是邊疆治理海防與塞防并舉,B項正確;省制在清朝早已有之,在邊疆設省并非對中國地方行政制度的改變,僅僅是已有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應用,東沙島、西沙島主權宣示不涉及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項;“維護了”是完成時態,事實上晚清半殖民地化不斷加深,并未能成功維護國家主權,排除C項;國防近代化主要體現在軍隊硬軟件建設上,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6.1904年湖南、湖北、廣東三省紳民在商部鼓勵商辦鐵路政策的激勵下,以中美粵漢鐵路借款合同損害中國權利太多太大為由,要求廢除合同,收回自辦。此要求一度得到清政府的支持,卻遭到美方的強烈反對。材料反映了()A.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壯大 B.清政府的軟弱無能C.中外矛盾斗爭愈益尖銳 D.辛亥革命的必然性【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04年(中國和美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壯大,正是由于力量增強,才有投資鐵路奪回利權的努力,這既有愛國主義精神的感召,也有經濟利益的驅動,A項正確;材料顯示“此要求一度得到清政府的支持”,事實上1905年張之洞奉旨督辦,收回了粵漢路權,排除B項;從材料中我們看到圍繞粵漢鐵路,民族資產階級、清政府、美國多方勢力參與斗爭,但“中外斗爭愈益尖銳”不符合20世紀初的階段特征,《辛丑條約》后,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匯流,此時斗爭側重于中國人民反對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統治,更多的是階級斗爭,而不是民族斗爭,排除C項;材料事件與保路運動有間接關系,但保路運動只是辛亥革命的導火線,不能說明辛亥革命爆發的必然性,排除D項。故選A項。7.20世紀20年代后期,毛澤東等人所做的多篇調查報告顯示贛南、閩西土地集中程度比全國很多省份要低,包括很多北方省份,但贛南閩西卻成了土地革命中心地區。據此推論,土地革命()A.與土地集中造成的階級矛盾關系不大 B.群眾基礎比階級矛盾更重要C.與地理特點和群眾基礎等諸因素相關 D.區位的選擇與調查報告脫節【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20年代后期(中國)。地主富農土地集中,階級矛盾激化是促成土地革命的重要因素,但土地革命的爆發還跟當地的地理位置、群眾基礎、國民黨統治力量強弱等相關,是多種因素促成的結果。贛南、閩西土地集中程度較低,卻依然成為土地革命中心地區,是因為它們在土地革命爆發的其它因素上較有優勢,C項正確。土地主要集中于地主、富農手中,土地越集中,貧農、雇農越少地、無地,越難以維生,越容易爆發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土地集中造成的階級矛盾關系是土地革命的必要條件,排除A項。土地革命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能說明群眾基礎比階級矛盾更重要,排除B項。“毛澤東等人所做的多篇調查報告”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本身并沒有問題,它們顯示的土地集中程度贛南、閩西比其他地區低,但土地集中程度并不低,他們的報告依然為土地革命的路線選擇提供了有力的參考,排除D項。故選C項。8.表反映出()時間事件1977年10月中央黨校開學,華國鋒提出要認真組織力量研究黨史,葉劍英要求在研究中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從實際出發。1978年5月《實踐是檢驗真理》在《理論動態》發表后,《光明日報》、《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全文轉載,各省市自治區報紙陸續轉載。1978年8—11月各省市自治區負責人和軍區負責人先后表態,公開講話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A.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重新確立 B.全黨達成思想共識C.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獲新發展 D.思想解放全面展開【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771978年的中國。依據材料概況可知:題干信息體現的是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在全國的展開,從題干中“聯系實際,從實際出發”“實踐是檢驗真理等信息,可以看到該討論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A項正確;雖上自中央領導,下至各自治區省市縣都表態支持關于實踐的大討論,但稱形成全黨共識為時尚早,排除B項;材料涉及時段所能對應的馬克思主義新發展成果應該是鄧小平理論,但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到十五大時,在1977—1978年稱獲新發展,為時尚早,排除C項;思想解放的全面展開,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排除D項。故選A項。9.克里斯提尼將阿提卡土地按村社(demos)劃分為三十份,其中十份在城市周邊,十份在海濱地區,十份在內陸地區,將之命名為三一區,通過抽簽給每個部落分三個三一區,以使每個部落在各個地區都占一份。如圖,這樣設計旨在()A.促使部落均衡發展 B.削弱氏族血緣關系C.打破雅典地形阻隔 D.加強地方治安維護【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雅典)。克里斯提尼改革按地域而不再是按血緣來劃分、分配“三一區”,以地域部落代替原來的學院菠蘿,目的在于進一步“削弱氏族血緣關系”,B項正確;按地域劃分的“三一區”有城市周邊、海濱、內陸,客觀上有促進部落均衡發展的一面,但用地域取代血緣的劃分標準,主觀目的不在于此,排除A項;實行“三一區”的目的應該是政治考量,而非地理上的打破阻隔,而且“打破雅典地形阻隔”還帶有雅典與其他城邦之間,尤其是與海外的地理阻隔的含義,排除C項;按地域劃分、分配“三一區”反映的是削弱氏族血緣的影響,與“地方治安維護”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0.18世紀中葉,富蘭克林在一場雷雨中放風箏,證明閃電是一道電流,并由此發明了避雷針。于是,一直以來認為閃電是憤怒的雷神之錘,用來懲罰罪人的認知土崩瓦解。這說明()A.實證是科學進步的必要手段 B.科學進步戰勝了神學思想C.電氣時代理論創新力量強大 D.科技進步推動著思想解放【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題。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世紀的歐美。依據材料概況可知:閃電的科學認識否定了“雷神之錘”的神學認知,推動了思想解放,D項正確;有的科學進步是基于推論甚至是假象而非實證,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提出,“必要”一詞有誤,排除A項;閃電的科學認識只是讓“雷神之錘”的神學認知“土崩瓦解”了,不能說明戰勝了整個神學思想,排除B項;18世紀中葉,不能說是“電氣時代”,排除C項。故選D項。11.商人、征服者、各教先知是最早跳出“我們”和“他們”這種二元區分的人,他們分別追求讓全球變成一個大市場,將世界納入一個大帝國,讓人們認同一個真理。將這三大追求合而為一的是()A.早期殖民時的西班牙 B.十九世紀中期的英國C.一戰時的德國 D.二戰前的美國【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是正向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英國)。根據材料“十九世紀中期的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是當時世界市場的主導者;英國是日不落帝國,世界霸主,大肆進行資本主義對外擴張;英國在對外擴張時,攜帶了不少傳教士,將西方基督教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B項正確?!霸缙谥趁駮r的西班牙”首先不符合“讓全球變成一個大市場”,排除A項?!耙粦饡r的德國”在世界市場上的占比遠達不到“讓全球變成一個大市場”的程度,排除C項?!岸鹎暗拿绹苯洕线€不能主導全球大市場,政治上還不是新的世界霸主,排除D項。故選B項。12.下圖是1930—1992年美國某項經濟指標示意圖。圖示的經濟指標是()——數據來自(美)赫伯特·斯坦《美國總統經濟史》A.經濟增長率 B.失業人口占勞動力總數的比重C.通貨膨脹率 D.聯邦政府債務在GDP中的占比【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0—1992年(美國)。圖示數據是“聯邦政府債務占比”,1940—1950數據的百分比大,是因為二戰的消耗、開支大的影響,70年代滯脹危機后,政府雖減少干預,但80年代里根政府大搞“星球大戰計劃”,美蘇軍備競賽激烈,90年代知識經濟,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科技迫切需要國家加大投入,故政府財政支出依然很大,債務負擔重,D項正確;經濟增長率最高的不過是百分之十幾,圖示數據如果是經濟增長率的話,1945年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100%以上,高得離譜,顯然不對,排除A項;“失業人口占勞動力總數的比重”實際就是失業率,失業率也不可能達到100%以上,排除B項;80年代里根經濟是高通脹,90年代克林頓政府依靠高新技術的推動,采取宏觀調控、微觀自主的政策,呈現低通脹,低失業,高增長的局面,圖示80—90年代數據還在增長,不符美國通脹率曲線的實情,排除C項。故選D項。二、非選擇題。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一)必考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利堅民族”這個概念自始至終都沒有被美國政府所認可,在美國社會也不被廣泛使用,“國家、聯邦、人民”才是其常用語。中文語境中的“美利堅民族”可謂一種“民族想象”,概念可以追溯到一百來年前,孫中山讓其在中文世界變得人所共知。孫中山認為美利堅民族是融合了不同人種和人群的單一民族,值得多民族的中國借鑒。共產黨人受馬列主義民族觀影響,認為美利堅民族構成是多元的,倡導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南京國民政府將民族主義、美利堅民族等符號加入教材課本中,一些支持國民黨的知識分子也提倡學習美國建立單一民族國家。一些左翼知識分子,則支持共產黨的看法。國共雙方的民族說都旨在凝聚國民,實現中國獨立,但從效果來看,共產黨的主張迅速獲得了國內少數民族的支持。——摘編自勵軒《想象的符號:中文語境中的美利堅民族及其演變》材料二中國的民族概念到底是舶來品還是本土產生,學術界看法不一。無論是梁啟超、孫中山,還是斯大林,均無法準確描述中國多元一體的民族格局。20世紀80年代,中國民族學界對斯大林的民族定義展開全面反思和修訂,尤其是費孝通提出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為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定義提供了嶄新思路。隨著源于西方的族群概念的傳入和使用,20世紀90年代中國學術界民族概念的中國化探索更加深入。2005年第三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對“民族”一詞進行了新界定,進一步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幾院琢x等《現代“民族”概念的中國本土化及其“多元一體”特征》(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與美國的自我民族認知相比,近代中國社會精英對美國“民族想象”的不同之處,并分析近代中國社會精英形成對美國“民族想象”的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促成現代“民族”概念中國本土化的因素。【答案】(1)不同之處:①在美國不受重視的“美利堅民族”概念在中國流傳了一百余年;②國民黨人及部分知識分子認為美利堅民族是一個單一民族;③共產黨人和一些左翼文人認為美利堅民族構成是多元的。原因:①借鑒美國成功崛起的民族因素;②實現中國獨立,需要凝聚民族力量;③中國社會精英對美國的有限認知;④中國社會精英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⑤古代中國處理民族問題的經驗教訓。(2)因素:①中國對民族問題認知的歷史積淀;②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③吸取其他國家、民族的經驗和教訓;④中國的綜合國力增強(經濟實力增強,民族認同增強,文化自信增強);⑤黨和政府的重視;⑥費孝通等重要學者的不懈探索?!窘馕觥俊拘?詳解】本題是背景類、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美國)。本題第一問中“與美國的自我民族認知相比”,說明美國的自我民族認知情況只是參照系,可以不在答案中呈現,落腳點應在近代中國社會精英對美國‘民族想象’的特點上。問題要求“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因此要用好材料信息,從材料一的第一、二句話中可以比較得出“在美國不受重視的‘美利堅民族’概念在中國流傳了一百余年”這一答案要點。從第三句和第五句,可以概括出“國民黨人及部分知識分子認為美利堅民族是一個單一民族”這一答案要點。從第四句和第六句,可以概括出“共產黨人和一些左翼文人認為美利堅民族構成是多元的”這一答案要點。第二問是分析原因類的問題,要透過材料分析材料信息背后的信息,同時要注意緊扣問題的答案邏輯層次分解。審題時抓住“分析近代中國社會精英形成對美國‘民族想象’的原因”這個問題,要緊扣對美國“民族想象”,在邏輯上分析為:為什么是對美國進行民族想象——分析出向美國學習的取向,即借鑒美國成功崛起的民族因素;為什么是想象而不是真實的認知——分析出中國社會精英對美國的有限認知?!敖袊鐣⑿纬伞睆慕臅r間角度,分析出“實現中國獨立,需要凝聚民族力量”從中國社會精英的主體角度,分析出“中國社會精英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古代中國處理民族問題的經驗教訓”?!拘?詳解】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現代(中國)。本題要求“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所以材料一、二的信息要結合使用?!按俪涩F代‘民族’概念中國本土化的因素”應該是多方面的:從歷史思維來看,應該包括歷史原因、現實原因;“本土化”具有空間成分,盡量思考國際原因和國內原因。材料一提到對美國的民族想象,這體現了國際因素。材料一中近代處于對美國民族想象的水平,而材料二上升到現代“民族”概念的中國本土化的高度,這與現代中國綜合國力增強有關。材料一、二都涉及若干主體力量,比如孫中山、國民黨、共產黨、左派文人等,落實到現代,應該強調黨和政府的重視。材料一“共產黨人受馬列主義民族觀影響”、材料二“中國民族學界對斯大林的民族定義展開全面反思和修訂”給了我們從“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角度思考的啟示?!艾F代‘民族’概念的中國本土化”這一具體問題與材料二提到的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直接相關,重要學者的貢獻這一角度必不可少。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由杭州歌劇舞劇院承擔的文藝演出《最憶是杭州》在2016年G20杭州峰會上大放異彩,而后不斷到海外演出,他們借文藝的舞臺,讓中國文化“走出去”,“傳下去”,越來越強地向世界展示著中國影響力,這就是一種“文化自信”。作為文明古國,中國古代就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取得大量舉世矚目的成就,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道路上留下了無數的堅實腳印。結合史實闡釋一則或一組古代中國的“文化自信”。(要求:選題關聯中外交流,觀點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謹)【答案】觀點:四大發明西傳體現古代中國的文化自信闡釋: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這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生活體驗中創造出來的。唐朝造紙術西傳,宋元時期,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陸續傳入西方。火藥和火器的采用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造紙術、印刷術則對文藝復興運動、宗教改革等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并進一步對人類文化的普及和世界科學文化成果的傳播、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綜上所述:四大發明西傳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對西方的近代化乃至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有力地展示古代中國的文化自信。其它觀點:唐長安城成為國際大都會體現古代中國的文化自信;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文化自信的載體;中國古代精美的陶瓷制品大量遠銷海外;唐代政治文明深刻影響日本的大化改新等?!窘馕觥俊驹斀狻勘绢}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本題是開放性試題,設問要求結合史實闡釋一則或一組古代中國的“文化自信”,設問只是做了時間段(古代中國)和核心概念方向(“文化自信”)的要求,開放性很高。要注意設問的要求中的選題關聯中外交流。解答本題時,要用好“作為文明古國,中國古代就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取得大量舉世矚目的成就,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道路上留下了無數的堅實腳印”這句話的啟發意義??梢越Y合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體現中國文化自信??蛇M行闡述如下: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這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生活體驗中創造出來的。唐朝造紙術西傳,宋元時期,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陸續傳入西方?;鹚幒突鹌鞯牟捎么輾Я藲W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造紙術、印刷術則對文藝復興運動、宗教改革等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并進一步對人類文化的普及和世界科學文化成果的傳播、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最后進行總結:四大發明西傳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對西方的近代化乃至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有力地展示古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本題開放性程度較高,也可以從其他角度說明中國的文化自信,如唐長安城成為國際大都會體現古代中國的文化自信;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文化自信的載體;中國古代精美的陶瓷制品大量遠銷海外;唐代政治文明深刻影響日本的大化改新等。(二)選考題。請考生從3道歷史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鴉片戰爭中,清政府仍秉持傳統宗藩外交理念,以理藩院、四譯館等非專門外交機構管理外交事務,出現了諸多尷尬。兩次鴉片戰爭戰敗讓朝野上下開始重新認識西方,甚至有人主動與西方外交“接軌”。因傳統規制被打破,以前看似簡單的外交事務變得日益繁雜。在列強的要求下,1861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設立。中國在主動兼被動、學習與斗爭中,邁出了外交近代化的重要一步。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被迫簽訂,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有能力的司員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徑,翻譯官可升本部主事,保證了外語人才可長久地服務于外交事務,并在外交上形成了一整套的制度和規范?!木幾岳顣暋锻砬逋饨黄呤辍返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晚清外交近代化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晚清外交近代化的意義。【答案】(1)原因:傳統中國外交機構和外交理念的缺陷;外來侵略迫使中國外交轉變;處理日益繁雜的外交事務的要求;逐步認識到利用西方近代外交規制的意義。(2)意義:有利于提升外交人員的素質,穩定外交隊伍;有利于建立中國的近代制度和規范;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中國的外交利益;一定程度上順應了時代潮流:促進了中外交流?!窘馕觥俊?5題詳解】本題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為晚清(中國)。根據材料“鴉片戰爭中,清政府仍秉持傳統宗藩外交理念,以理藩院、四譯館等非專門外交機構管理外交事務,出現了諸多尷尬”可知傳統中國外交機構和外交理念的缺陷。根據材料“兩次鴉片戰爭戰敗讓朝野上下開始重新認識西方”“在列強的要求下”可知外來侵略迫使中國外交轉變;根據材料“因傳統規制被打破,以前看似簡單的外交事務變得日益繁雜”可知處理日益繁雜的外交事務的要求;根據材料“1861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設立。中國在主動兼被動、學習與斗爭中,邁出了外交近代化的重要一步”可知逐步認識到利用西方近代外交規制的意義?!?6題詳解】本題為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為晚清(中國)。根據材料“有能力的司員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徑,翻譯官可升本部主事,保證了外語人才可長久地服務于外交事務”可知有利于提升外交人員的素質,穩定外交隊伍;根據材料“在外交上形成了一整套的制度和規范”可知有利于建立中國的近代制度和規范;根據材料“中國在主動兼被動、學習與斗爭中,邁出了外交近代化的重要一步”可知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中國的外交利益和一定程度上順應了時代潮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促進了中外交流。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美國對朝鮮戰爭一再誤判。初期,仁川登陸,越過三八線,麥克阿瑟北伐捷報頻傳,但杜魯門擔心蘇中兩國的介入,遂與麥克阿瑟見面。麥克阿瑟認為蘇中錯過了最佳干涉時機,其時美軍已不怕干涉;中國能投送的兵力有限,且會因美軍制空而傷亡慘重;北京的連續警告,是外交訛詐;俄國人唯一可能的聯合干涉是對中國地面部隊實行空中支援,但會誤炸到中國人。美中央情報局分析,因參戰的損失大于好處,中國大概不會參戰。在中國既已出兵時,美國原意靠盟友派兵,而美國提供軍火,結果事與愿違。后期,美軍代價慘重,戰爭不能再打下去,經過“停一打一?!钡亩啻握勁?,被迫停戰。——摘編自解力夫《朝鮮戰爭》(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對朝鮮戰爭一再誤判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在精神層面的歷史意義?!敬鸢浮浚?)原因:①美國對入朝作戰的非正義性認識不足;②對美軍實力和盟國支持力度的過于自信;③對中國方面的決心、戰力、精神認識不足(對中國政府、軍隊、人民的參戰決心、作戰戰力、戰斗精神認識不足);④前線將領和情報機構的誤判;⑤對氣候地理等考慮不夠充分。(2)意義:①創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若具體羅列抗美援朝精神的五大內涵: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忠誠精神、國際主義精神,任答2點可);②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③對新中國精神文明建設影響深遠。【解析】【詳解】(1)原因:本題為原因類材料解析題,時空范圍是二戰后初期。要求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因此要利用材料分析材料背后更多的信息。答案第一點“美國對入朝作戰的非正義性認識不足”,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考查學生的價值判斷,考查家國情懷,旨在立德樹人。從材料“麥克阿瑟認為蘇中錯過了最佳干涉時機,其時美軍已不怕干涉”、“美國原意靠盟友派兵,而美國提供軍火”,可以看到對美軍實力和盟國支持力度的過于自信。從材料“中國能投送的兵力有限,且會因美軍制空而傷亡慘重;北京的連續警告,是外交訛詐”、“美軍代價慘重,戰爭不能再打下去,經過‘?!颉!亩啻握勁校黄韧稹笨梢钥吹綄χ袊矫娴臎Q心、戰力、精神認識不足。從材料中“與麥克阿瑟見面。麥克阿瑟認為……”、“美中央情報局分析……”可以看到前線將領和情報機構的誤判。答案中“對氣候地理等考慮不夠充分”這一點,則有賴學生的所學知識。(2)意義:本題為影響類材料解析題,時空范圍是二戰后初期。材料中美國的一再誤判,從側面反映了志愿軍取勝的困難,可以概括出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