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重點文言知識補充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1頁
《蘭亭集序》重點文言知識補充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2頁
《蘭亭集序》重點文言知識補充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蘭亭集序》重點文言知識補充一、重點字詞1、崇chóng①〈形容詞〉高。《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滕王閣序》:“儼驂驂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②〈形容詞〉崇高。《屈原列傳》:“明道德之廣崇,治知己之條貫。”③〈動詞〉推崇,推重。韓愈《進學解》:“拔去兇邪,登崇良。”④〈動詞〉充滿。柳宗元《送薛存義之任序》:“崇酒于觴。”⑤〈動詞〉增長。《左傳·成公十八年》:“今將崇諸侯之奸。”2、次cì①〈動詞〉臨時駐扎和住宿。《殽之戰》:“秦伯素服郊次。”《陳涉世家》:“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赤壁之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②〈動詞〉按順序排列,次序。《荊軻刺秦王》:“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陳涉世家》:“陳勝吳廣皆次當行。”③〈動詞〉在排列上次一等。《〈論語〉十則》:“多見而識廣,知之次也。”《謀攻》:“凡用兵之法……全軍為上,破軍次之。”④〈動詞〉及,到。《劉東堂言》:“有指摘其詩文一字者,銜之次骨,或至相毆。”⑤〈量詞〉次,回。表示動作的次數。《游黃山記》:“歷險數次。”《失街亭》:“某引兵沖殺十余次。”⑥〈名詞〉旁邊。《蘭亭集序》:“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3、一yī①〈數詞〉。《狼》:“一屠晚歸。”②〈連詞〉一邊;一面。《蘭亭集序》:“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③〈形容詞〉同一;一樣。《蘭亭集序》:“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察今》:“古今一也。”④〈動詞〉看作一樣。《蘭亭集序》:“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⑤〈動詞〉統一。《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⑥〈動詞〉專一。《勸學》:“用心一也。”⑦〈副詞〉全;一概。《岳陽樓記》:“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⑧〈副詞〉一旦。《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⑨〈副詞〉才;剛剛。《赤壁之戰》:“初一交戰,操軍不利。”⑩〈副詞〉初次。《曹劌論戰》:“一鼓作氣。”4、幽yōu①〈形容詞〉深沉。《屈原列傳》:“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②〈形容詞〉昏暗。《涉江》:“下幽晦以多雨。”③〈形容詞〉隱晦。《琵琶行》:“別有幽愁暗恨生。”④〈形容詞〉僻靜。《涉江》:“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⑤〈形容詞〉清幽。《黃岡竹樓記》:“幽闃遼夐,不可具狀。”⑥〈形容詞〉幽深。《蘭亭集序》:“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⑦〈動詞〉監禁。《蘇武傳》:“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5、趣qù①〈名詞〉意向;旨趣。嵇康《琴賦》:“覽其旨趣。”②〈名詞〉樂趣;情趣。《歸去來兮辭》:“園日涉以成趣。”qū〈動詞〉通“趨”。趨向;奔赴。《蘭亭集序》:“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cù①〈動詞〉通“促”。催促;督促。《陳涉世家》:“趣趙兵亟入關。”②〈動詞〉通“促”,急忙;趕緊。《海瑞傳》:“趣執之,無使得遁。”5、殊shū①〈動詞〉斷;絕。《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塞其前,斷其后之木弗殊。”②〈動詞〉死。《史記·淮南王劉安傳》:“太子即自剄,不殊。”③〈形容詞〉特別;特殊。《出師表》:“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陛下也。”④〈形容詞〉不同;差異。《蘭亭集序》:“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志一也。”《過秦論》:“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⑤〈副詞〉很;非常。《廉頗藺相如列傳》:“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太平廣記》:“中有白衣者,容色殊麗。”6、喻yù①〈動詞〉明白。《蘭亭集序》:“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②〈動詞〉比喻。《寡人之于國也》:“王好戰,請以戰喻。”③〈動詞〉表達。《淮南子·修務》:“故作書以喻意。”二、文言文中表示“全”、“都”、“一概”的詞有:舉、具、皆、畢、咸、悉、盡、都、全、齊、通等。1、舉:舉家錦衣玉食。(司馬光《訓儉示康》)舉世皆濁,而我獨清。(屈原《屈原列傳》)2、俱:野徑云俱黑。(杜甫《春夜喜雨》)吾與汝俱少年(韓愈《祭十二郎文》)3、皆:環村居者皆獵戶。(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屈原《離騷》)4、畢:群賢畢至。(王羲之《蘭亭集序》)5、咸:少長咸集。(王羲之《蘭亭集序》)6、悉: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陶淵明《桃花源記》)7、盡: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王勃《滕王閣序》)8、都: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揚州慢》)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山坡羊.潼關懷古》)9、全: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中國說》)10、齊:而民不齊出于南畝。(《史記·平淮書》)11、通:通計一舟,為人五。(《核舟記》)三、文言文中的“所”字結構1.名詞:“所”假借為“處”,處所,地方例:僻遠悠閑之所.——《呂氏春秋·謹聽》2.名詞:著落,結果例如:勤而無所,必有悖心.——《左傳·僖公三十二年》3.與后面的動詞結合,構成名詞性結構例如: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4.與“為”呼應,構成“為…所…”句式,表示被動.例如:其后楚目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