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三單元走向整體的世界第7課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三單元走向整體的世界第7課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三單元走向整體的世界第7課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三單元走向整體的世界第7課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三單元走向整體的世界第7課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7課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化新課程標準1.了解新航路開拓所引發的全球性流淌;理解人類相識世界的視野和實力的變更,以及新航路開拓對世界各區域文明的不同影響2.理解大航海時代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節點時空坐標必備學問·自主學習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1.人口遷移:(1)概況:歐洲人大批來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為奴隸販賣到美洲,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削減。(2)影響。①各大洲出現了族群混合現象。②促進了世界動植物的大溝通。2.物種交換:(1)概況:物種交換是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途徑,下列物種由歐洲傳入美洲的有:①③⑥。源于美洲的物種有:②④⑤。(填寫正確序號)①馬、牛、豬、羊、雞②南瓜和可可③小麥、燕麥、大麥、裸麥 ④甘薯和花生⑤馬鈴薯、玉米和番茄 ⑥橄欖和葡萄(2)影響:人口和動物的全球流淌導致了各種疾病的傳播。3.疾病傳播:(1)概況:歐洲人將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體帶到美洲和大洋洲。(2)影響。①傳染病造成的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會的解體。②是歐洲人能夠在美洲快速建立殖民統治的重要緣由之一。二、商品的世界性流淌1.海路貿易地位的上升:(1)緣由:全球海路的開拓。(2)概況:印度洋貿易、大西洋貿易、太平洋貿易齊頭并進。2.貿易方式的多樣:(1)印度洋貿易:歐洲商人在與阿拉伯商人的競爭中占優。(2)大西洋貿易——“三角貿易”。①緣由:新航路的開拓;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勞動力嚴峻缺乏。②歷程:(請正確連線)(3)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貿易擴張。國家限制商貿路途開展商貿對中國影響葡萄牙形成以澳門為主要中轉站的海上貿易網絡,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①把中國的生絲、瓷器等貨物經澳門運往印度果阿,再轉運到歐洲各國進行貿易,獲得大量白銀②以澳門為據點,參加獲利巨大的中日之間的絲銀貿易①日本與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進一步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②一個圍繞白銀輸入中國的貿易網絡漸漸形成西班牙橫跨太平洋的貿易,主要在其兩大殖民地菲律賓和墨西哥之間進行“馬尼拉大帆船”運載中國生產的生絲、絲綢、棉布和瓷器等產品到墨西哥交換白銀,再將這些白銀運回馬尼拉三、早期殖民擴張1.背景:新航路的開拓拉開了歐洲海外擴張的序幕。2.表現:(1)葡萄牙:將巴西變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馬六甲和中國澳門等地建立殖民據點和商站。(2)西班牙:以美洲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廣袤地區,以及亞洲的菲律賓漸漸淪為其殖民地。(3)荷、英、法: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個殖民地。3.影響:對殖民地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對歐洲殖民國家(1)商業革命。①表現:商品種類與流通量成倍增長;股份公司與證券交易所出現;貿易中心漸漸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②影響:歐洲的商業格局發生了重大變更,英國、法國、荷蘭等新的商業強國崛起(2)價格革命。①表現:大量貴金屬流入歐洲,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投機活躍②影響:依靠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領主經濟地位下降,商業資產階級實力上升,資本主義加速發展,封建制度瀕于解體(3)社會變革:從殖民掠奪、商業貿易和奴隸貿易中獲得的財寶最終轉化為資本,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人類社會起先進入大變革的時代·【圖解識記】新航路開拓后物種溝通與疾病傳播·【情境思索】1500-1800年美洲人口結構發生變更,歐洲人、印歐混血人、非洲人、非歐混血人數量不斷增加,并最終超過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思索:美洲人口結構出現這一變更的緣由有哪些?(歷史說明)提示:新航路的開拓,歐洲對美洲的殖民,非洲黑人被販賣到美洲,傳染病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圖文探究】(教材二次開發)思索:馬尼拉大帆船貿易有何影響?提示:加強了亞洲和美洲的聯系;西班牙獲得巨額收益;白銀大量流入中國。·【情境思索】新航路開拓使得海洋這個大陸之間的自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個民族、各種文明之間彼此隔絕的狀態被打破,橫跨大洋的貿易往來使世界市場初露端倪,互通有無商品流通和日益常見的人員交往促進了文化溝通和發展。思索:上述材料反映新航路開拓帶來了什么影響?(歷史說明)提示:全球聯系的增加。·【易錯點撥】西、葡是封建國家,它們雖然掠奪大量財寶,但沒有將其轉化為資本,而是用于享受。與之相反,英、法等國通過與其貿易,大量財寶流入轉化為資本,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動力。·【圖解識記】·【情境思索】1500-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類歷史上一個較關鍵的時期。正是在這一時期里,地理大發覺揭示了新大陸的存在,從而預示了世界歷史的全球性階段的來臨。也正是在這一時期里,歐洲人憑借他們在海外活動中的領導實力,上升到世界首位。這些世紀中發展起來的某些全球性的相互關系自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更加緊密起來。——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思索:材料揭示了殖民擴張的影響如何?(史料實證)提示:新航路開拓后,歐洲殖民者較早地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并憑借其海上優勢,最終成為新興的世界大國。他們的殖民擴張行為,促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具規模。關鍵實力·素養探究主題一新航路開拓的影響◆五大視角相識新航路開拓的影響“世界市場聯系之路”引起“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為世界市場的形成供應了聯結通道“文明溝通之路”打破了各個文明區域間孤立、分散、隔絕的狀態,推動了人類文明的交融“思想震撼之路”證明白“地圓說”的正確性,沖擊了神學理論,開闊了人們的眼界“殖民掠奪之路”作為資本原始積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擴張與掠奪登上歷史舞臺“社會轉型之路”新航路開拓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特殊提示】新航路的開拓,加強了歐洲同亞洲、非洲以及“新發覺”的美洲等地的聯系,漸漸結束了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歐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歐洲、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了干脆的商業聯系,他們通過新航路,販賣世界各地的商品,貿易范圍空前擴大。地區性的貿易起先向世界性的貿易擴展。◆新航路開拓對中國的影響1.美洲的外來高產農作物傳入,變更中國的飲食結構和經濟結構。2.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對中國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起到肯定的促進作用。3.西方傳教士來華和科技傳入中國,起先了西學東漸的歷程。4.西歐起先對華進行殖民侵略,中國實施閉關鎖國政策,漸漸落后于世界潮流。【新教材命題】(教材二次開發)其次目中提到“‘馬尼拉大帆船’,運載大量中國生產的生絲、絲綢、棉布和瓷器等產品到墨西哥交換白銀,再將這些白銀運回馬尼拉”,這反映了()A.白銀流入促進了中國資本的原始積累B.對外貿易增加使中國小農經濟起先解體C.中國商品滿意西、葡兩國的市場需求D.西、葡已成為明朝政府最大的貿易伙伴【解析】選C。白銀流入并未投入工商業生產領域,中國資本缺乏原始積累,故A錯誤;鴉片斗爭后中國小農經濟起先解體,故B錯誤;材料反映了中國商品滿意西、葡兩國的市場需求,故巨額白銀不斷流入中國,故C正確;材料并不能說明西、葡已成為明朝政府最大的貿易伙伴,故D錯誤。明清時期(鴉片斗爭前)的中國,農耕文明進一步發展,在手工制造業、農業方面仍舊發達,而且中國自然經濟對外部商品的需求不大,所以出現了白銀大量流入中國的現象。1.獲得信息:新航路開拓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情境】新航路的開拓,歐洲的飲食生活發生變更……歐洲人第一次接觸咖啡時,稱這種迷人的飲料為“阿拉伯酒”。1615年,咖啡由埃塞俄比亞傳到威尼斯,1643年傳入巴黎,1650年傳入英國,1686年傳入荷蘭。1689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訂購7.5萬-8萬磅咖啡,1695年增加到30萬-40——摘編自朱基福《新航路開拓:歐洲飲食文化的新篇章》發覺問題:咖啡傳入歐洲的數量有什么變更趨勢?說明白什么問題?(學業質量水平2)提示:商品流通量成倍增長。說明新航路開拓后,世界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大。2.論證觀點:新航路開拓推動了整體世界的形成【情境】弗蘭克為此指出:“在1500年前后,世界歷史發生了一次顯明的‘斷裂’,其緣由不僅在于1492年和1498年……主要在于由此起先了資本主義在歐洲的發展及其從歐洲向外界的傳播。”……地理大發覺一方面……拓展了人類活動的空間,為經濟全球化打下了空間基礎;另一方面,地理大發覺刺激了人類向海外開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閉關自守的歷史傳統。——關立新《經濟全球化歷史進程、現實特征及探討基礎》發覺問題:弗蘭克認為1500年前后世界歷史發生“斷裂”,這一觀點的有力證據是什么?(學業質量水平2)提示:由史料可以看出新航路的開拓、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的殖民擴張客觀上促進了整體世界的形成。即世界由分散走向聯系統一,海外擴張打破了閉關自守狀態,開啟了經濟全球化,世界市場雛形形成。主題二早期殖民擴張◆早期殖民擴張的特點共同特點(1)以掠奪財寶為主要目的,以海外貿易、海盜式掠奪、欺詐性貿易和販賣黑人奴隸為主要方式,是一種公開的、野蠻的強盜行徑(2)殖民國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歐國家為主,主要占據非洲、美洲等地區各國特色葡萄牙以侵占軍事據點、建立商站為主,同時利用武力壟斷商路、暴力掠奪和巧取豪奪來獲得財寶西班牙占據殖民地全境,干脆掠奪財寶,并在當地建立農業大莊園,以供應歐洲市場荷蘭以政府為后盾,通過發展遠洋貿易進行貿易壟斷;組建大型商業公司英國政府激勵海盜式掠奪,發動一系列商業斗爭,以確立貿易優勢和搶占殖民地【特殊提示】英國為爭奪殖民霸權和海上霸權,發動了一系列斗爭,先后戰勝了西班牙、荷蘭和法國,到18世紀中期,駕馭了海上霸權和殖民霸權。而其廣袤的殖民地又為其工業革命的發生奠定了基礎。◆早期殖民擴張的影響1.對世界市場:殖民擴張和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得到拓展,越來越多的國家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促進了世界的一體化。2.對殖民國家: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寶,轉化為資本,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3.對殖民地:殖民主義是災難和禍害,造成了亞、非、拉美地區的落后;殖民擴張客觀上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有利于殖民地的發展進步。4.對國際關系:由于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定引起殖民爭霸斗爭。【新教材命題】(教材二次開發)第三目中提到“歐洲從殖民掠奪、商業貿易和奴隸貿易中獲得的財寶最終轉化為資本,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這一提法不適用于下列哪個國家()A.英國 B.法國 C.荷蘭 D.西班牙【解析】選D。西班牙雖然掠奪了大量財寶,但沒有將其轉化為資本,而是用于享受,與之相反,英、法等國通過與其貿易,大量財寶流入轉化為資本,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動力。1.獲得信息:價格革命促進了歐洲的社會轉型【情境】16世紀歐洲各國流通的貴金屬重量增加了3倍……到16世紀末,西班牙的物價比16世紀初平均上漲了4.2倍,法國物價指數比16世紀初高2.2倍。——蕭國亮、隋福民《世界經濟史》發覺問題:據史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物價上漲對歐洲社會轉型產生的影響。(學業質量水平2)提示:導致封建地主勢力衰落,新興資產階級力氣壯大;推動了歐洲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變。2.論證觀點:早期殖民擴張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情境】……美洲金銀產地的發覺,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安葬于礦井,對東印度起先進行的折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記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這些田園詩式的過程是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發覺問題:為什么說“這一切標記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學業質量水平3)提示:西歐各國因此獲得原始積累;資本主義得到進一步發展。課堂檢測·素養達標1.(2024·營口高一檢測)哥倫布其次次航行美洲的目的是建立商業殖民區,建立礦業、農業和商業基地。為此,他把舊大陸的大量工具和種子源源不斷運進新大陸。同時將新大陸的玉米、花生等運回舊大陸。材料旨在說明新航路的開拓()A.引發了“價格革命”B.促進了物種的溝通C.有利于殖民地發展D.目的在于掠奪財寶【解析】選B。把新大陸的玉米、花生等運回舊大陸,把舊大陸的種子運往新大陸,可以看出新航路的開拓促進了物種的溝通,故B正確。2.有學者說:“在公元1800年以前的兩個半世紀里,中國最終從歐洲和日本獲得了大約60000噸白銀,也許占全世界有記錄的白銀產量的一半。”這么巨量的白銀輸入……不但變更了以往的物物貿易方式,而且變更了傳統的以奢侈品為主、以滿意封建統治者須要為目的的貿易格局。材料旨在說明新航路的開拓()A.變更了傳統農業生產結構B.促進了工商業經濟的快速發展C.推動了白銀貨幣化的發展D.導致中國對外交往走向了封閉【解析】選B。據材料“不但變更了以往的物物貿易方式,而且變更了傳統的以奢侈品為主、以滿意封建統治者須要為目的的貿易格局”,可知白銀的大量流入促進中國私營手工業的發展,引發資本主義萌芽,白銀大量流入,從而導致貨幣經濟占據主導,進一步促進了商品經濟發展,故選B。3.《中世紀晚期歐洲經濟社會史》寫道:“1500年以后,(歐洲)民眾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實業階級卻發了大財,正像經濟危機時代的暴發之徒常常所做的那樣。”這主要是由于()A.價格革命的發生 B.東方商品的輸入C.黑死病的暴發 D.地主階級的剝削【解析】選A。1500年以后,在新航路開拓的影響下,歐洲從非洲和美洲掠奪大量黃金和白銀,導致歐洲物價上漲,被稱為“價格革命”,影響了民眾的生活水平,卻帶來了資產階級的興起,故A正確。【補償訓練】中世紀晚期到18世紀之間,歐洲人均肉類消費量是下降的。如,用谷物衡量德意志工人的工資購買力,在1500年到1650年間下降了大約50%。該現象的出現是因為()A.世界貿易中心的轉移B.受到“商業革命”的影響C.各地經濟聯系的加強D.受到“價格革命”的影響【解析】選D。據材料可知中世紀晚期到18世紀之間,歐洲人均肉類消費量下降,德意志工人工資購買力下降,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開拓引起價格革命,即歐洲金銀貶值,物價上漲,故選D。4.(2024·濟寧高一檢測)一位歐洲學者有這樣的經驗:他誕生時,多數世人還認定地球是一個扁平的陸塊;到他求學時,周遭已經有很多人信任地球是圓的,各地還流傳很多有關遠方新穎 事物的傳聞。出現這種情景的時期應當在()A.2世紀 B.8世紀C.16世紀 D.19世紀【解析】選C。依據材料“到他求學時,周遭已經有很多人信任地球是圓的,各地還流傳很多有關遠方新穎 事物的傳聞”可知,當時歐洲“地圓說”廣泛流行,這主要和15、16世紀的新航路開拓有關,尤其是麥哲倫船隊完成環球航行,證明白“地圓說”的正確性,因此C符合題意。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由于貿易,傳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快速地被打上歐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礦業和種植農業的發展使對不嫻熟勞動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們最初企圖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們一般難以管理。這個問題在16世紀時由于非洲黑人的輸入而得到解決。——《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幾乎每個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他們中拿不出一大捆貨物者就拿出一小箱……幾乎每個階級對幾內亞的買賣都愛好深厚。在利物浦,賺取百分之百的利潤并不希奇。——《資本主義和奴隸制度》(1)依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奴隸貿易興起的緣由和主要動力。(2)依據材料,你認為奴隸貿易和歐洲資本主義的早期發展之間存在什么關系?【解析】第(1)題,“緣由”主要從美洲殖民地的須要方面回答,“動力”要從獲得高額利潤方面考慮。第(2)題,要從奴隸貿易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方面組織答案。答案:(1)緣由:美洲殖民地采礦業、種植業和農業發展的須要。動力:獲得高額利潤。(2)奴隸貿易是歐洲對外貿易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課時素養評價七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化(30分鐘·100分)(選擇題每小題6分,非選擇題40分,共100分)1.16世紀30年頭,意大利的威尼斯起先引進玉米,在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玉米的種植已普及整個意大利半島。玉米在意大利的種植得益于()A.迪亞士的探險 B.世界市場的形成C.哥倫布的遠航 D.“瓷路”的拓展【解析】選C。依據所學學問可知,玉米原產于美洲,自從哥倫布發覺美洲以來,玉米才被引進到歐洲,才會出現題干中“在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玉米的種植已普及整個意大利半島”的現象,故選C。2.(2024·棗莊高一檢測)16世紀以來,人口的遷徙也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僅美洲和大洋洲就約有1億人死于歐洲人所帶來的天花、麻疹和白喉。這一現象的出現()A.加速美洲原有社會結構解體B.助力世界殖民體系快速創建C.導致世界人口分布趨于平衡D.抑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擴張【解析】選A。依據所學學問可知,16世紀(新航路開拓)以來,人口遷徙(殖民活動)導致了疾病傳播,使美洲、大洋洲大量土著居民喪生,便利了歐洲人的殖民活動,加速美洲原有社會結構解體,A正確。3.美國學者艾爾弗雷德·克羅斯比在《哥倫布大交換》中指出:“(歐洲人)不但自己大發其財,同時一手塑造了整個新世界的風貌與歷史……看不見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倫布航行引發的生物大交換,是由肉眼可見的生命形式組成,從南瓜到野水牛均是。”由此可見,哥倫布大交換()A.歐洲具有主導性 B.范圍具有區域性C.結果僅利于歐洲 D.內容僅限于物種【解析】選A。依據材料,歐洲人一方面大發其財,另一方面塑造新世界風貌,可知歐洲具有主導性,故選A。4.1524年,西班牙的科爾特斯在以600人折服了人口達1500萬的美洲阿茲特克帝國后,進行了大肆掠奪。1532年,西班牙的皮薩羅率領180人折服了擁有600萬人口的美洲印加帝國,俘虜了印加王,并勒索了大量黃金。這說明西班牙殖民者()A.并不從事貿易 B.搶奪大量財寶C.剿滅土著居民 D.販賣人口為奴【解析】選B。材料中未涉及貿易,A錯誤;B與材料中“進行了大肆掠奪”“勒索了大量黃金”相符,B正確;材料中“進行了大肆掠奪”“俘虜了印加王”不等于剿滅土著居民,C錯誤;材料中沒有涉及販賣人口為奴,故D錯誤。5.1565年起先,西班牙人把亞洲,尤其是中國的生絲等從馬尼拉運往美洲換取金銀,形成繁盛的“絲-銀”對流,這被稱為“馬尼拉大帆船貿易”,產生這一現象的歷史背景是()A.海上絲綢之路興起 B.新航路開拓C.黑奴貿易起先 D.中國進入近代【解析】選B。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人溝通菲律賓馬尼拉和美洲之間的貿易聯系,出現這一現象的背景是新航路開拓,世界起先聯系為一個整體,故選B。6.威尼斯在14—15世紀處于全盛時期,是地中海貿易中心之一。但從16世紀起先,其貿易中心地位漸漸丟失,漸漸成為漂亮的旅游勝地。造成這一變更的主要因素是()A.價格革命的影響 B.商業革命的影響C.商業危機的影響 D.氣候變更的影響【解析】選B。商業革命促使貿易中心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遠離大西洋沿岸,其貿易中心地位漸漸丟失,故B正確。7.17世紀,隨著美洲種植園經濟和金銀礦的開發,歐洲國家確立了“非洲服務于美洲”的總政策。材料中所說的“總政策”體現為()A.向美洲傾銷廉價商品B.引進非洲農作物品種C.販賣黑人奴隸到美洲D.向美洲供應生產設備【解析】選C。17世紀,非洲沒有廉價的商品流向美洲,故A錯誤;材料沒有引進非洲農作物的內容,故B錯誤;“非洲服務于美洲”即把非洲的黑人勞動力販賣到美洲,故C正確;非洲落后,沒有先進的生產設備,故D錯誤。【補償訓練】在歐洲列強的殖民擴張中,對非洲人民造成最為嚴峻損害的是()A.金銀掠奪 B.商品輸出C.黑奴貿易 D.香料貿易【解析】選C。材料強調“對非洲人民造成最為嚴峻損害”,黑奴貿易,也稱“三角貿易”,它使非洲損失了1億多人口,造成非洲傳統文明衰落、社會經濟倒退,還孳生出對黑人的種族卑視,選擇C符合題意。8.(2024·煙臺高一檢測)全球海路的開拓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貿易中的重要性,西班牙經營的橫跨太平洋的貿易,主要在兩殖民地之間進行,這兩殖民地是()A.巴西和澳門 B.菲律賓和墨西哥C.日本和印度 D.馬尼拉和馬六甲【解析】選B。西班牙經營的橫跨太平洋的貿易,主要在其兩大殖民地菲律賓和墨西哥之間進行,故B正確;巴西和澳門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解除A;印度、馬六甲也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解除C和D。故選B。9.新航路開拓后,世界各民族的歷史漸漸融合為一部統一的人類歷史。這種“融合”和“統一”實現的主要途徑是()A.西方的殖民擴張 B.人員溝通的頻繁C.東西文明的交匯 D.科技獨創的推廣【解析】選A。殖民擴張是世界各民族歷史漸漸融合的主要途徑,故A正確。10.隨著新航路開拓,世界海道大通,使得殖民地的財寶,尤其是美洲的黃金、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西歐。這一狀況()A.引發貿易中心發生轉移B.導致了西歐物價上漲C.促使世界市場雛形出現D.使資本主義萌芽產生【解析】選B。依據材料“尤其是美洲的黃金、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西歐”可知為新航路開拓后的價格革命,導致了西歐物價上漲,故選B。【深化點撥】“價格革命”的影響11.(4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葡萄牙、西班牙兩國的冒險遠航、殖民征討和對殖民地的統治,都由封建王室干脆限制。在移民隊伍的組成上,商人、貴族、教士三位一體。在殖民地,由國王任命封建貴族充任各殖民地的總督和都督,執掌軍事、民政和司法大權。在土地制度方面,全部占據的土地被宣布為王室全部,由國王分封給殖民者和教會。在工商業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義”(重商主義的早期形式)政策,運用奴隸開采銀礦,掠奪大量金銀財寶。——摘編自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義侵略史》材料二近代歐洲始終在尋求向外進行商業擴張的機會。16世紀,世界全部地區的主要貿易路途已經開通,歐洲各國劃分了不同的貿易路途。17世紀,世界貿易的變更更為快速。在1600年,亞洲貿易的3/4幾乎都在陸上進行,其貿易路途主要是通過中東到達地中海。但是到17世紀末,由于荷蘭與英國的興起,海上貿易取代了陸上貿易,歐洲和亞洲的貿易就轉到了海上。商業優勢很快從地中海轉移到北歐,全球范圍的商品市場已經初步形成。(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述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擴張的特點。(20分)(2)依據材料二,指出16—17世紀國際貿易的變更。(20分)【解析】第(1)題由材料一“葡萄牙、西班牙……對殖民地的統治,都由封建王室干脆限制”可得對殖民地的統治以王室為主導,有深厚的封建和半封建色調;由材料一“運用奴隸開采銀礦,掠奪大量金銀財寶”并結合所學可知,葡西兩國掠奪的財寶沒有轉化為生產力,導致兩國不久后走向衰落。第(2)題依據材料二“但是到17世紀末,由于荷蘭與英國的興起,海上貿易取代了陸上貿易”可得出主要貿易路途由陸上轉移到海上;依據材料二“歐洲和亞洲的貿易就轉到了海上。商業優勢很快從地中海轉移到北歐”可得出貿易中心由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依據材料二“商業優勢很快從地中海轉移到北歐,全球范圍的商品市場已經初步形成”可得出貿易范圍由地區性貿易變為世界性貿易(或全球范圍的商品市場已經初步形成);貿易發展更為快速。答案:(1)特點:在王室主導下對殖民地實行干脆限制,帶有深厚的封建和半封建色調;掠奪的財寶未轉化為資本,導致兩國不久走向衰落。(2)變更:主要貿易路途由陸上轉移到海上;貿易中心由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貿易范圍由地區性貿易變為世界性貿易(或全球范圍的商品市場已經初步形成);貿易發展更為快速。(15分鐘·40分)(選擇題每小題5分,非選擇題30分,共40分)12.新航路開拓后,西班牙、葡萄牙成為世界一流強國,但它們的地位隨后卻被荷蘭取代,17世紀被稱為“荷蘭世紀”,但荷蘭的地位后來被英國取代,這說明()A.經濟體制是衡量國家是否先進的基本依據B.軍事實力是國家國際地位的根本C.英國的經濟代表了世界經濟整體發展趨勢D.國家的綜合實力確定其國際地位【解析】選D。由材料“西班牙、葡萄牙成為世界一流強國,但它們的地位隨后卻被荷蘭取代”“但荷蘭的地位后來被英國取代”可知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稱霸世界,相繼成為世界一流強國,其確定因素在于國家的綜合實力,故選D。13.由于哥倫布發覺新大陸這一事務,政治哲學家或政治思想家通過“出海航行”,去找尋生疏的、未知的新世界,去折服“新大陸”,甚至是去折服自然,使人類成為自然的主子。這旨在說明新航路開拓()A.造成殖民擴張與掠奪B.引發歐洲“價格革命”C.促進自然科學的探討D.推動歐洲的思想解放【解析】選D。材料中“哲學家”“思想家”,去找尋、去折服體現了新航路開拓推動了歐洲的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