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31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的防治與治理荒漠化的防治與水土流失治理含解析湘教版_第1頁
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31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的防治與治理荒漠化的防治與水土流失治理含解析湘教版_第2頁
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31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的防治與治理荒漠化的防治與水土流失治理含解析湘教版_第3頁
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31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的防治與治理荒漠化的防治與水土流失治理含解析湘教版_第4頁
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31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的防治與治理荒漠化的防治與水土流失治理含解析湘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的防治與治理(荒漠化的防治與水土流失治理)(建議用時:40分鐘)一、選擇題(2024·福建廈門模擬)灌草叢沙堆發育的增長期稱為風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風影沙丘的長度、寬度、高度不同。圖1示意我國西北地區某灌木形成的風影沙丘,圖2示意該灌木植株高度與沙丘體積的相關性。據此回答1~3題。圖1圖21.該地主導風向最可能是()A.東南風B.西北風C.西南風D.東北風2.風影沙丘()A.體積與植株高度成正比B.長度與植株高度成反比C.高度受灌叢葉片大小影響大D.寬度受灌叢迎風面積影響大3.隨著風影沙丘數量的增加,當地()A.風蝕作用不斷加強 B.荒漠擴張速度加快C.風積地貌趨于穩定 D.大氣降水顯著增加1.D2.D3.C[第1題,依題意,風影沙丘是因為灌草叢阻擋使風速降低,從而在灌草叢的背風面形成的沙丘;依據圖示灌叢、沙丘位置以及指向標,可推斷主導風向為東北風。第2題,依上題分析,風影沙丘因灌草叢阻擋而成,則灌草叢迎風面積與沙丘的寬度成正相關,灌叢高度與沙丘長度成正相關,圖示沙丘體積與植株高度成正相關,但不是正比關系。第3題,隨著灌草叢增多,則對風速的減弱作用增加,風蝕作用會減弱,可以形成更多的風影沙丘,能使更多沙塵被固定下來,從而減緩荒漠擴張速度。但不能顯著增加大氣降水。]重慶某高校的“沙變土”技術是在沙子中摻入植物纖維黏合劑和水,攪拌后讓沙子具有類似土壤的功能。該項技術已在烏蘭布和沙漠東部推廣運用,試驗地中的農作物長勢喜人。下圖為該試驗地位置示意圖。讀圖,完成4~6題。4.與土壤比較,沙地缺少的功能主要是()A.固定根系 B.保水保肥C.保熱保氣 D.團粒結構5.最適合推廣該技術來發展農業生產的沙漠化地區是()A.①B.②C.③D.④6.植物根系在“沙變土”技術的應用過程中的首要作用是()A.穩定沙丘 B.減弱蒸發C.供應有機質 D.滋生微生物4.B5.B6.A[第4題,由材料可知,“沙變土”技術是在沙子中摻入植物纖維黏合劑和水,攪拌后讓沙子具有類似土壤的功能,說明在摻入植物纖維黏合劑和水之前,沙土中是不存在這些物質的,故沙地缺少保水保肥的功能。故選B。第5題,讀圖可知,圖中②位于黃河旁邊,有澆灌水源可以利用,推廣該技術既可以發展農業生產,又可以防止沙漠向東擴散。故選B。第6題,在山區、沙漠地區,植物根系可以保持水土,避開及削減土壤表層的沙化及流失,故植物根系的首要作用為穩定沙丘,A對;減弱蒸發的作用是由植物的地上部分實現的,B錯;供應有機質是植物的枯枝落葉的功能,C錯;滋生微生物不是其首要作用,D錯。故選A。](2024·德州市二模)近年來陜北黃土丘陵區主動實施封山退耕、植樹種草戰略開發決策,走出了一條在修復生態中發展經濟,在發展經濟中修復生態的良性循環之路。下圖表示陜北黃土丘陵區某流域2000年和2024年農戶土地利用結構改變狀況,據此完成7~8題。陜北黃土丘陵區某流域2000年和2024年農戶土地利用結構改變狀況7.下列有關該地農戶土地利用結構改變的說法,正確的有()A.坡度小的耕地面積增加 B.果園面積增加比例最多C.林草地面積改變不大 D.坡度大的耕地面積增加8.據圖推想,該流域農戶土地結構的改變干脆反映了當地()A.耕地質量有所好轉 B.糧食生產實力顯著提高C.農夫經濟收入提高 D.水土流失狀況已被遏制7.B8.A[第7題,耕地總面積明顯削減,坡度小的、坡度大的耕地面積都削減,A、D錯誤;果園面積增加了幾倍,增加比例最多,B正確;林草地面積增加較多,C錯誤,故選B。第8題,從圖中可以看出,坡度大于25°的耕地比例削減,耕地質量有所好轉,A正確;耕地總面積削減,糧食生產實力可能下降,B錯誤;農戶土地結構的改變不能干脆反映農夫經濟收入狀況,C錯誤;水土流失狀況可緩解,但沒有被遏制,D錯誤,故選A。](2024·福建省3月質檢)莫高窟地區盛行偏東風和偏西風,其西側鳴沙山的風沙流始終是莫高窟的最大威逼。莫高窟山崖頂部是一片平坦的荒漠,自東向西為礫質戈壁帶、沙地帶。在沙地鋪設礫石而成的人工戈壁,能有效削減沙塵在莫高窟崖頂的積累。下圖示意相同風力條件下,沙漠和戈壁風沙流輸沙率垂直結構特點。據此完成9~11題。9.當前,風沙流對莫高窟危害最大的是()A.磨蝕崖壁壁畫 B.降低窟內能見度C.降低窟內濕度 D.掩埋和堵塞洞口10.與沙漠風沙流相比,相同風力條件下的戈壁風沙流()A.輸沙量更大B.輸沙率更小C.2~4cm高度輸沙量更大D.4~6cm高度輸沙率更大11.人工戈壁措施有效削減沙塵在莫高窟山崖頂部的積累,主要的緣由是人工戈壁()A.阻礙風沙流高層沙塵運動B.降低風沙流搬運沙塵實力C.提高防沙工程的輸導作用D.促進沙地固沙植物的生長9.A10.D11.C[第9題,材料提到“莫高窟地區盛行偏東風和偏西風,西側鳴沙山的風沙流始終是莫高窟的最大威逼”,而莫高窟為崖壁石窟,窟內壁具有很高的藝術和歷史文化價值。因此,當前,風沙流對莫高窟危害最大的是磨蝕崖壁壁畫,A正確,B、C、D錯誤。第10題,讀“相同風力條件下,沙漠和戈壁風沙流輸沙率垂直結構特點”圖可知,圖中橫坐標的含義是輸沙率,相同風力條件下的戈壁風沙流和沙漠風沙流輸沙率改變不一,A、B錯誤;與沙漠風沙流相比,相同風力條件下的戈壁風沙流在2~4cm高度輸沙量更小,C錯誤;在4~6cm高度戈壁風沙流輸沙率更大,D正確。第11題,據材料“在沙地鋪設礫石而成的人工戈壁”,依據“相同風力條件下,沙漠和戈壁風沙流輸沙率垂直結構特點”圖示可知,可提高戈壁風沙流高層和4~6cm高度沙塵運動,A錯誤;人工戈壁不會降低風沙流搬運沙塵實力,B錯誤;人工戈壁可有效削減沙塵在莫高窟崖頂的積累,提高防沙工程的輸導作用,C正確;在沙地鋪設礫石而成的人工戈壁,并不能促進沙地固沙植物的生長,D錯誤。]沙漠治理是干旱區的重要課題。傳統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設置沙障(如草方格)來阻擋沙子移動。近年來,某探討團隊獨創了一種化學黏合劑,可增加沙粒間的約束力,從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紅柿等長勢喜人。讀圖,完成12~14題。12.草方格沙障可以()A.黏合沙粒 B.吸取地下水C.攔截水分 D.削減下滲13.與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術的優勢是()A.技術難度小 B.成土時間短C.環境污染小 D.資金投入少14.與東部地區相比,沙漠改造后種植西瓜的優勢是()A.土層厚 B.溫差大C.降水多 D.風力大12.C13.B14.B[第12題,由圖可知,草方格可以阻擋近地面的風,降低風速,削減水分蒸發,還能攔截水分,C對。由于草方格用的是枯草秸稈,不能黏合沙粒,也不能吸取地下水,A、B錯;設置草方格沙障會使流沙表層松動,可能會增加下滲,D錯。第13題,黏合劑能增加沙粒間的約束力,逐步使沙漠土壤化,比自然土壤的形成時間短,B對。沙漠土壤化技術,須要制造黏合劑,技術難度比設置草方格沙障大,資金投入也大,A、D錯;黏合劑為化工產品,會帶來環境污染,C錯。第14題,沙漠分布在干旱地區,晴天多,光照足夠,晝夜溫差大,利于西瓜糖分的積累,西瓜品質好,C錯、B對;沙漠土層薄,且有機質含量少,A錯;風力大會增大水分蒸發量,不利于西瓜生長,D錯。]抱坡嶺是三亞市一座山體袒露、地勢起伏較大的廢棄石灰巖礦山,自開展“城市修補、生態修復”以來,抱坡嶺成為首批山體修復試點之一,相關部門采納了削坡退臺、設置V型槽等綜合治理方法復原山體的生態環境。據此完成15~16題。15.每一級退臺都設置為外緣高、內部低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爬山難度 B.增加耕地面積C.便于匯合雨水 D.提高地面美觀度16.適合用于該山體修復的植被應具有的特點為()A.耐旱、耐貧瘠 B.耐旱、耐鹽堿C.耐澇、耐貧瘠 D.耐澇、耐鹽堿15.C16.A[第15題,留意修復的目的是使其復原植被,減輕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植被修復離不開水,該山體坡度大而不利于地表水下滲,同時石灰巖地區地表水缺乏,故修建退臺要考慮收集雨水。第16題,石灰巖在肯定條件下易形成喀斯特地貌,該地貌區地表水缺乏、土壤貧瘠,故植被要能適應干旱和土壤貧瘠的條件。]二、綜合題17.(2024·青島市6月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崩崗是指紅壤區山坡土石體在重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受破壞而倒塌及受沖刷的侵蝕現象。福建省長汀縣是我國南方典型的花崗巖侵蝕區,風化層深厚且節理發育,崩崗分布廣泛。某調研組以該縣崩崗洪積扇上種植的兩種典型草本植物巨菌草(深根系植被)和寬葉雀稗(淺根系植被)為探討對象,分析不同根系植被下土壤飽和蓄水量的差異,探討不同類型植被根系對改良土壤水分狀況的影響,為在崩崗侵蝕地防治中篩選和推廣植被種類供應依據。圖甲示意福建省長汀縣位置。圖乙示意長汀縣崩崗洪積扇上不同植被覆蓋下的土壤飽和蓄水量甲乙(1)分析長汀縣崩崗易發的主要自然緣由。(2)概括崩崗洪積扇上裸地與植被覆蓋下土壤飽和蓄水量的差異。(3)為削減地表徑流量,防治崩崗侵蝕,從以下三種種植方案中選出最佳方案,并說明理由。方案1:巨菌草單播方案2:寬葉雀稗單播方案3:巨菌草和寬葉雀稗混播[解析]第(1)題,長汀縣崩崗易發的主要自然緣由可以從地形地勢、土層和氣候等方面分析。從地形地勢來看,福建省長汀縣地處山區,地勢起伏大;從土層來看,長汀縣是我國南方典型的花崗巖侵蝕區,花崗巖風化層深厚,且節理發育;從氣候來看,福建省長汀縣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受夏季風和臺風影響,年降水量大,所以,長汀縣崩崗易發。第(2)題,讀“長汀縣崩崗洪積扇上不同植被覆蓋下的土壤飽和蓄水量”示意圖可知,與裸地相比,植被覆蓋下的土壤飽和蓄水量較大。其中,在地表以下0~20cm深的范圍,裸地與植被覆蓋下的土壤飽和蓄水量差異較大;而在地表以下20~40cm深的范圍,裸地與植被覆蓋下的土壤飽和蓄水量差異較小。第(3)題,結合“長汀縣崩崗洪積扇上不同植被覆蓋下的土壤飽和蓄水量”示意圖分析可知,在不同深度的土層,不同植物的蓄水實力不同。在0~5cm和35~40cm寬葉雀稗蓄水實力較強;在5~20cm是巨菌草蓄水實力較強;所以,巨菌草和寬葉雀稗兩種草本植物混播,可以使在0~40cm不同深度的土層都有較大土壤蓄水量,能夠更好地涵養水源,削減地表徑流,以達到防治崩崗侵蝕的目的。所以,三種種植方案中,方案三巨菌草和寬葉雀稗混播防治崩崗侵蝕的效果最佳。[答案](1)地處山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