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階段形成性評價(第一至第三單元)(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2024·濰坊高二檢測)龍山時代晚期至二里頭文化時期,晉南、江漢、海岱、環嵩山地區的獸面或神人面均有闊臉、臣形目和蒜頭鼻等主體特征。這反映了當時()A.階級分化日益明顯B.形成區域文化認同C.已經出現公共權力D.早期國家逐步發展【解析】選B。據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不同地區的獸面或神人面具有相似的特征,說明當時形成了區域文化認同,故選B。材料沒有階級分化的信息,排除A;材料未體現出現公共權力,排除C;獸面或神人面不能證明早期國家逐步發展,排除D。【補償訓練】(2024·昆明高二檢測)某學者認為:“那是一個創造的時代,思想巨人一個又一個出現,爭相著述,互相辯駁,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思想井噴。”這個時代現象歷史上稱為()A.罷黜百家 B.三教并行 C.焚書坑儒 D.百家爭鳴【解析】選D。百家爭鳴是指春秋戰國時期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家流派之間爭芳斗艷的局面,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思想解放運動,故選D。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尊崇儒術”的思想主張,排除A;三教并行是唐朝統治者奉行的政策,排除B;秦始皇實施了“焚書坑儒”的文化專制政策,排除C。2.《易傳》強調人的主觀奮斗精神。這反映了中華文化()A.崇尚天人合一 B.倡導自強不息C.追求家國情懷 D.推崇天下為公【解析】選B。據材料“《易傳》強調人的主觀奮斗精神”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易傳》強調人在自然界的地位與主觀奮斗精神,B正確;天人合一,是將天、地、人視為一個整體,認為人類應該尊重自然規律,順應自然,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系,排除A;材料中沒有關于追求家國情懷的相關論述,排除C;《禮記》中推崇“天下為公”,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D。【補償訓練】孔子是個地地道道的理想主義者,他帶著“仁”“禮”的信念,執著地往返在理想與碰壁之間。孔子執著于“仁”“禮”,旨在()A.捍衛封建統治 B.維護社會秩序C.服務爭霸戰爭 D.推行禮樂教化【解析】選B。面對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王室衰微的現狀,孔子主張“仁”和“禮”,試圖維護社會秩序,故選B。孔子代表的是沒落奴隸主貴族的利益,排除A;孔子主張建立和諧的社會秩序,非服務爭霸戰爭,排除C;材料與推行禮樂教化無關,排除D。3.(2024·成都高二檢測)下圖為敦煌莫高窟一組初唐時期的壁畫,內容來自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但已被佛教信徒改編成漢武帝因獲兩尊不知名號的匈奴祭天金像,而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詢問金像佛號的場景。由此可見,該壁畫()A.還原了歷史真相B.表現了文人旨趣C.折射了文化交融D.再現了西域風情【解析】選C。據材料可知張騫出使西域的壁畫被改編為漢武帝出于對兩尊不知名號的匈奴祭天金像的好奇,讓張騫出使西域,折射出佛教傳入中國后的文化交融,故選C。壁畫內容是佛教信徒改編的,不能體現出歷史真相,排除A;材料不能體現文人旨趣,排除B;通過壁畫可以看出西域的風情但與壁畫故事無關,排除D。【補償訓練】(2024·洛陽高二檢測)重慶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為主,刻于宋代的“父母恩重經變圖”共10組雕像,包括懷孕、臨產、喂奶等畫面,并刻偈語:“三千條律令,不孝罪為先,天網無逃外,常應悔在前。”這反映出當時()A.佛教主動適應社會現實B.儒學吸收佛教思想C.政局動蕩加速佛教傳播D.儒學獨尊地位動搖【解析】選A。據材料可知,石刻以佛教造像為主,但內容上又宣傳的是父母恩,體現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過程中融入了中國傳統思想中的孝以適應社會現實,故選A。材料體現了佛教對儒學思想的吸收,排除B;C敘述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不能反映出儒學獨尊地位動搖,排除D。4.井真成是唐玄宗開元年間由日本來唐的遣唐使,開元二十二年36歲時“終于官弟(第)”,逝世于中國。唐玄宗命贈他為“尚衣奉御”,喪葬事務由官方負責。這反映了()A.中日之間的友好交往B.唐代官員的喪葬禮儀C.遣唐使者的使命所在D.貞觀盛世的兼容并包【解析】選A。日本遣唐使見證了中日之間的友好往來,故選A。材料未涉及唐代官員的喪葬禮儀,排除B;材料未涉及遣唐使的使命,排除C;材料時間是開元年間,排除D。5.(2024·安慶高二檢測)古絲綢之路跨越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黃河和長江流域。下列選項屬于古絲綢之路跨越的“兩河流域”文明成就的是()A.阿拉伯數字 B.象形文字 C.萬里長城 D.楔形文字【解析】選D。“兩河流域”文明成就有楔形文字,故選D。古印度人發明阿拉伯數字,由阿拉伯人傳到西方,排除A;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明成就,排除B;萬里長城是中國文明成就,排除C。6.“哈里發統治時期不僅移都巴格達,而且還在城里成立一個學府,專門翻譯希臘文、敘利亞文、波斯文和梵文的哲學、文學和其他科學著作。”這反映的是()A.埃及帝國 B.波斯帝國 C.阿拉伯帝國 D.亞歷山大帝國【解析】選C。從題干材料“哈里發”“移都巴格達”“專門翻譯希臘文、敘利亞文、波斯文和梵文的哲學、文學和其他科學著作”可知描述的是阿拉伯帝國,故選C,排除A、B、D。7.(2024·寶雞高二檢測)文學是西方文化的載體,其源頭可追溯到古代世界,其中對西方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的是()A.《天方夜譚》《荷馬史詩》B.《圣經》《荷馬史詩》C.《古蘭經》《荷馬史詩》D.《圣經》《古蘭經》【解析】選B。《荷馬史詩》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圣經》是基督教經典,對西方文化產生重大影響,故選B。《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排除A;《古蘭經》是伊斯蘭教的經典,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8.中世紀的西歐,基督教會擁有各種特權,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思想等各個方面對群眾施加影響。這反映了()A.教會控制中古西歐社會一切權力B.基督教導致西歐政治的黑暗腐朽C.基督教會在中古西歐有特殊地位D.宗教戒律嚴重束縛了人性的發展【解析】選C。據材料可知基督教擁有各種特權,全方位影響社會生活,反映了基督教會在中古西歐占有特殊地位,故選C。教會控制一切權力的說法太絕對,排除A;材料沒有強調基督教導致西歐政治黑暗腐朽,排除B;D與題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補償訓練】13—14世紀后,基督教徒不光將繪畫作為描述宗教教義的工具,同時也利用繪畫的審美功能來感動普通民眾。這表明歐洲繪畫()A.擺脫傳統宗教思想影響B.具有世俗化發展的趨向C.不拘泥對現實刻板描摹D.注重了精神意境的表達【解析】選B。13-14世紀后,歐洲繪畫開始具有審美功能,而且影響范圍擴大到普通民眾,這體現了繪畫的世俗化發展,故選B。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依然受宗教思想影響,排除A;C與題干材料主旨無關,排除;注重精神意境的表達是中國傳統繪畫的特點之一,排除D。9.佛教提出“四種姓者,皆悉平等”,認為婆羅門教宣揚的神創四種姓是對人民的欺詐。孔雀王朝時期,佛教發展迅速,婆羅門教式微,佛教得到了剎帝利、吠舍種姓階層和底層人民的支持。由此可知,當時印度()A.神學思想走向衰落 B.佛教統治地位確立C.社會平等逐漸實現 D.種姓制度遭到沖擊【解析】選D。根據材料可知,佛教反對種姓制度,隨著佛教在印度的影響擴大,種姓制度遭到沖擊,故選D。神學思想并沒有衰落,排除A;佛教并沒有在古印度確立統治地位,排除B;社會平等逐漸實現,與古印度的史實不符,排除C。【補償訓練】種姓制度是印度教中的一個社會體系(如圖)。它反映出()A.古代的神權統治仍然存在B.封建君主專制的腐朽性C.等級制度濃厚的宗教色彩D.教會勢力干預世俗權力【解析】選C。據材料可知,印度種姓制度源于印度教,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種姓制度下的各等級世代相襲。因此,它反映出等級制度濃厚的宗教色彩,故選C。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沒有強調封建君主專制的腐朽性,排除B;中世紀的歐洲,教會勢力干預世俗權力,排除D。10.(2024·徐州高二檢測)印加帝國將克丘亞語作為官方語言在印加帝國全境推廣,修建了印加大道,建立了信使制度,并在各地建造太陽神廟。帝國采取這些措施是為了()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強經濟聯系C.擴大統治區域 D.鞏固帝國統一【解析】選D。據材料可知,印加帝國通過推廣語言,修建道路,建立信使制度和建造太陽神廟,來強化對地方的控制,進而維護統治,鞏固統一,故選D。材料并未提及行政方面的措施,排除A;加強經濟聯系是客觀上起到的作用,排除B;材料中的措施是為了鞏固帝國統一,并不是為了擴大統治區域,排除C。11.盡管在亞歐,蘇美爾人、巴比倫人、亞述和其他民族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抵御印歐人的入侵,但某些印歐族群也一度在這些地區建立了帝國。印歐人的遷徙()A.得益于強大的軍事優勢B.導致歐亞大陸文明衰落C.傳播了先進的印歐文明D.確立歐洲文化優勢地位【解析】選A。印歐人憑借馬拉戰車等武力上的優勢,征服遷入地區的居民,建立了帝國,故選A。印歐人的遷徙對亞歐大陸區域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并未使其衰落,排除B;材料中并未提到印歐人傳播先進文明,排除C;近代以后歐洲文化的優勢地位才確立,排除D。【補償訓練】人口遷移是普遍的社會現象,下列關于人口遷移表述正確的是()A.世界人口遷移開始于新航路開辟B.中國北民南遷造成北方經濟停滯C.奴隸貿易導致非洲喪失大量人口D.歐洲移民北美引發美國獨立戰爭【解析】選C。在西方殖民擴張中,奴隸貿易導致非洲喪失大量人口,故選C。新航路開辟前已經有人口遷移,排除A;北民南遷并不會導致北方經濟停滯,排除B;美國獨立戰爭與歐洲移民沒有必然的聯系,排除D。12.氈房是草原民族的民居,俗稱蒙古包,一般為圓形,以木條為骨架,外面覆蓋毛氈以抵御寒冷,它是一種方便組裝的住宅。這反映出草原民居的特點是()A.適應游牧生活的需要B.體現等級制度的觀念C.因地制宜形成多種樣式D.深受農耕文化的影響【解析】選A。根據材料“以木條為骨架,外面覆蓋毛氈以抵御寒冷,它是一種方便組裝的住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蒙古包是游牧民族用于游牧搬遷抵御北方高原寒冷氣候的住宅,其適應了游牧遷徙的需要,A正確;建筑突出等級制度,這與農耕文化密切相關,排除B;材料與因地制宜無關,排除C;農耕文化體現的是定居生活,非游牧生活,排除D。13.下表反映了16—20世紀全球人口遷移情況。據此判斷,表中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時間1500—1850年1850—1945年主要移出地歐洲、非洲歐洲、亞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人口遷移數量至1850年,黑奴約為1500萬,為白人移民數量的4—5倍1846—1924年,歐洲移出約4800萬人A.探索開辟新航路 B.資本主義的發展C.全球物種的交流 D.世界格局的變動【解析】選B。此時期人口遷移主要是因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故選B。此時已經開辟了新航路,排除A;材料沒有全球物種交流的相關信息,排除C;D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14.非裔加拿大文學自20世紀60年代起步以來,規模不斷擴大,不僅頻繁獲獎,而且被收入《劍橋加拿大文學史》和《勞特利奇加拿大文學史》等權威學術著作中。這反映了當代加拿大()A.英語主體地位被削弱B.文化多樣性有所發展C.對外文化交流較頻繁D.族群結構趨于多元化【解析】選B。根據材料可知,非裔加拿大文學在21世紀得到了當地主流文化和學術界的認可,這豐富了加拿大文化的多樣性,故選B。材料并未提及非裔加拿大文學是否采用英文書寫,排除A;題干材料與當代加拿大對外文化交流和族群結構變化無關,排除C、D。【拓展延伸】文化多元化的利與弊(1)利:①文化多元化能促進人們的思想開放,促進社會的創造和創新。②有利于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③有利于增加人口的流動性,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動。④有利于提高社會包容度。⑤有利于帶動社會、文化、道德水平的提升。⑥有利于實現社會真正的平等。(2)弊:不同文化之間有時會出現誤解,發生沖突。15.(2024·南陽高二檢測)二戰后,赴印度游學的浙江學者周祥光到印度中央政府出版署任職,翻譯并編輯多種中文書刊,后又長期擔任阿拉哈巴德大學漢學系教授。周祥光的這些經歷()A.促進了中華文化的傳播B.推動了中印邦交正常化C.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D.助推印度擺脫殖民統治【解析】選A。材料體現的是二戰后,中國籍學者周祥光到印度中央政府出版署任職,并翻譯中文書刊,后又擔任阿拉哈巴德大學漢學系教授,對于傳播中華文化發揮重要作用,故選A。B、C、D對周祥光經歷的作用有所夸大,排除。【補償訓練】北洋水師的致遠等艦曾于1890年前往南洋巡視,途徑新加坡進行訪問時,當地華人商民為之歡欣鼓舞,認為中國海軍軍威無比。此后,新加坡華人每逢冬季來臨便開始熱議本年北洋水師是否再來訪問。這一現象說明了()A.洋務運動達到自強目的B.清政府注重維護宗藩關系C.新加坡華人的民族認同D.華人深受荷蘭殖民者壓迫【解析】選C。據材料可知,新加坡華人認為中國海軍軍威無比,每逢冬季來臨便開始熱議本年北洋水師是否再來訪問,體現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說明了新加坡華人的民族認同,故選C。材料描述的是新加坡華人的民族認同,而非洋務運動的目的實現,排除A;新加坡與清政府不是宗藩關系,排除B;材料描述的是民族認同,沒有描述華人受壓迫的信息,排除D。16.職業移民在美國移民總數中,1965年以前不到20%,之后達到了1/4到1/3。這一變化反映當時()A.美國擺脫了“滯脹”B.美國科技不斷進步C.美蘇冷戰重心轉移 D.歐洲復興計劃受挫【解析】選B。赴美移民中職業移民的比例提升,與美國科技進步、新興產業的發展有關,故選B。材料所述移民現象與“滯脹”關系不大,排除A;材料所述移民現象與美蘇冷戰關系不大,排除C;材料無法體現歐洲復興計劃受挫,排除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大題,共52分)17.(12分)(2024·福州高二檢測)漢代史書刻畫了眾多孝子形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舜父瞽(gǔ)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后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后母與弟,日以篤謹(恭敬謹慎),匪有解(懈怠)。舜年二十以孝聞。三十而帝堯問可用者,四岳咸薦虞舜,曰可。……于是堯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堯老,使舜攝行天子政,巡狩。舜得舉用事二十年,而堯使攝政。攝政八年而堯崩。三年喪畢,讓丹朱,天下歸舜。——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非難、批評)于其父母昆(兄長)弟之言。”——《論語》閔子騫三年之喪畢,見于孔子,孔子與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切切而悲。作而曰:“先生制禮,不敢過也。”孔子曰:“君子也。”——[漢]劉向《說苑·修文》從史料實證的角度,對材料中“孝子”的記述作出鑒別。答案:關于舜的記述:舜是傳說中的人物,其“孝”的事跡源于傳說(當時沒有文字記載),記述中的“天子”“攝政”等說法,與原始社會的狀況不符。因而史料價值相對較低。關于閔子騫的記述:閔子騫是孔子的學生,其時已有文字記載,且與漢代間隔時間較短,因而可信度較高。二者作為文獻史料,都需要與其他史料相互佐證。【解析】本題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材料中涉及兩位“孝子”,即舜和閔子騫,需分開鑒別。關于舜的記述,據材料“堯老,使舜攝行天子政,巡狩”并結合所學進行分析。關于閔子騫的記述,據材料“見于孔子,孔子與之琴”并結合所學進行分析。最后總結,結合史料類型及其史料價值進行分析。18.(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從秦漢至晚清二千多年間,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各有大致不變的方面,但就總的趨勢而言,這些方面又并非沒有變化。例如,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維持不變,但土地私有日益發展,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這些變化是平和的、漸進的和累積的,從變化迅速的現時代或短時段的眼光看,社會不免呈“停滯”或“緩進”之象,但它的內部實在又醞釀并產生了相當的變化。——改編自何懷宏《選舉社會及其終結》結合所學知識,就中國古代歷史某一方面的“變與不變”加以闡述。(要求:自擬標題,史論結合,論證充分,邏輯嚴密,闡述時不能抄寫材料所舉事例。)答案示例論題:中國古代主流思想的“變與不變”。闡述:自西漢以來,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古代的主流思想。在漫長的兩千多年當中,儒家思想經歷了不斷的發展變化,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和其歷史地位,直到晚清仍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中國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變”。首先體現在歷史地位上,自漢武帝以來,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古代的統治思想,但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因政權更迭的頻繁使得儒家的綱常禮教深受沖擊。直至隋唐五代十國時期,儒學的歷史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沖擊。其次從思想內容的發展來看,儒家思想不斷吸收其他思想文化。西漢時期,董仲舒的新儒學增加了神話色彩,提出“天人感應”學說。儒學與佛教和道教三教合流,宋代形成理學,儒學形成完整的思想體系,并上升到哲學的高度。明清時期,李贄、王夫之、黃宗羲等人,對儒學批判繼承。李贄反對“三綱五常”,提倡“男女平等”。黃宗羲等人提出反對君主專制,將傳統的民本思想向民主思想轉變。由此可見,無論是儒學的歷史地位還是其思想內容,在漫長的歷史當中都發生著變化。中國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不變”。儒學自漢代以來始終處于主導地位。漢武帝時期確立了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明朝時期將程朱理學確立為統治思想,直至晚清始終處于統治地位。儒學的基本內涵和道德素養始終不變。孔子創立儒學所提倡的思想核心“仁”和政治上的“民本”思想貫穿始終。儒家所提倡的道德修養,如“舍生取義”、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不斷傳承。這些思想也是中國古代主流思想的精華所在,傳統文化的精髓不變。綜上所述,中國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在漫長的兩千年歷史中經歷了“變與不變”。儒家思想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但其歷史地位和思想精髓沒有發生根本改變。隨著時代的發展,儒家思想曾起到抑制思想發展的作用,但其在維護政治穩定和傳承并塑造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等方面,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19.(12分)表1為1790-1860年美國人口統計表,表2為1790-1860年美國城市人口增長表,表3為1820-1860年移入美國人數示意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表1年份白種人有色種人總計179031720067572083929214180043064461002037530848318105862073137780872398811820786679717716569638453183010537378232864212866020184014195805287364817069453185019553068363880823191876186026922537444183031364367表2年份城市數城市人口百分比8000人以上8000至20000人20000至75000人75000至250000人250000人或以上1790642--3.31800615--4.0181011632-4.9182013742-4.91830261943-6.71840442811418.518508556216212.5186014196357316.1表3——以上材料均摘編自[美]福克訥《美國經濟史》(1)概括指出1790-1860年間美國人口發展呈現的趨勢并說明其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6分)答案:(1)趨勢:總人口迅速增長、城市人口比例不斷增加、外來移民不斷涌入。問題:種族之間、南北兩種經濟制度之間矛盾加劇。【解析】第(1)題第一問趨勢,根據表1信息美國人口從1790年的3929214人上升至1860年的31364367人進行分析;根據表2的信息城市人口的百分比從1790年的3.3%上升至1860年的16.1%進行分析;根據表3的信息進行分析。第二問問題,根據表1信息可知,有色種人的數量不斷增加,結合所學知識從種族矛盾角度分析;根據表3信息可知,外來移民不斷涌入,結合所學知識從經濟制度矛盾角度分析。(2)1843-1853年是美國移民激增的年代。如果你是一位當時從歐洲大陸移入美國的移民,請你對移民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說明。(6分)答案:(2)歐洲大陸經濟危機、社會動蕩、封建秩序束縛人性等;美國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迅速、就業機會多、生活相對安定。【解析】第(2)題結合19世紀上半期美國和歐洲的政治、經濟狀況分析。20.(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羅馬征服希臘之后,希臘的文藝和科學作品傳入羅馬。但是,羅馬人不像希臘人那樣喜歡思辨、富于創造性,而是比較注重實用。羅馬農學的成就非常突出,既總結了意大利的農業經驗,又吸收了希臘和迦太基的成就。醫學家蓋倫的著述頗豐,在西方長期被奉為經典。皇帝和貴族競相興建宏偉建筑和公共設施,以顯示皇權的威嚴浩大和帝國的繁榮強盛。羅馬的建筑采用希臘的營造法,對后世建筑藝術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除此之外,羅馬在哲學、文學、史學、法學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摘編自崔連仲《世界通史》材料二中古早期的動亂在毀壞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嚴重破壞文化。這時的教育和文化知識為人數不多的教士所壟斷。教會學校教授的內容是源自古典文化的“七藝”,但教會并不熱衷于在學理上和精神上理解古典文化,學術活動集中在為讀通《圣經》而進行的煩瑣考證上。當時的哲學和神學是二位一體,完全脫離實際經驗,被稱為“經院哲學”,許多哲學家沉迷在煉金術和星象學之中。建筑方面盛行哥特式教堂建筑物,高聳入云的教堂尖塔和透過彩色玻璃從高處射進教堂內部的陽光象征著教徒期望接近上帝并最終進入天堂的愿望。——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史編(下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羅馬的文化發展的特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件】+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課件高二上學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冊
- 遼寧省沈陽市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5月月考物理試題(A卷)含解析
- 不安全行為矯正培訓課件
-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學專業英語與文獻檢索》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長春吉大附中力旺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英語試題2月月考試題含答案
- 通化師范學院《廣告與軟文營銷》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中外書籍形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下學班會課件
-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第一中學2025年高考原創信息試卷化學試題(四)含解析
- 山西省長治市沁縣2024-2025學年數學三下期末統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建筑施工大型機械設備安全使用與管理培訓
- 技術轉讓合同備忘錄協議備忘錄(2024年版)
- 注冊會計師財務成本管理章節練習題三
- 第十一單元課題1化學與人體健康-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2024)下冊
- 6S管理制度(可參考)-6s管理制度
- 《子宮內膜異位》課件
- 文旅場所安全培訓課件
- 《商標侵權案例分析》課件
- 腦梗死的護理查房
- 導游講解的常用技巧教案
- 產后抑郁癥講課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