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王安石變法(時間∶10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北宋建立后,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以集中軍權為首,這是因為()A.鞏固統治,恢復封建統治秩序B.先易后難,經濟問題處理起來比較復雜C.趙匡胤是后周統兵大將 D.北方游牧民族威脅中原2.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關系不正確的是()A.行政權改革——機構重疊——財政困難B.財政權改革——機構臃腫——財政困難C.軍權改革——兵將不識——戰斗力削弱D.軍權改革——藩鎮消失——外部威脅消失3.在民間流傳的《楊家將》中,經常出現一旦邊關發生戰事,宋朝就選拔將帥帶兵出征的現象,這實際上反映了宋朝()A.“荒年募兵”制的實行 B.“更戍法”的實行C.將帥指揮受制太多 D.貢舉制的實行4.某同學在學習11世紀初期的北宋史時畫了一幅漫畫,漫畫中的“我們”是指()A.遼 B.西夏 C.金 D.元5.北宋詩人孫舜卿曾這樣描述“游嬉于廛市間,以鬻巧繡畫為業,衣服舉措不類軍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說“衛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給糧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臨的哪一社會問題()A.冗官 B.冗兵 C.積貧 D.積弱6.“宋開國時,設官分職,尚有定數,其后薦辟之廣,恩蔭之濫,雜流之猥,祠祿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紀極。”范仲淹為此進行改革,主要是針對()A.冗官問題 B.冗費問題C.冗兵問題 D.邊患問題7.慶歷新政時,范仲淹要求嚴格“恩蔭”制。宋代實施的“恩蔭”制()①是科舉考試的重要科目②是官僚階層特權的體現③是導致北宋冗官、冗費的重要原因④削弱了北宋政權的統治基礎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8.宋神宗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其目的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A.克服統治危機 B.提高軍隊戰斗力C.改善人民生活 D.增加政府的收入9.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貸盤剝,又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是()A.青苗法 B.募役法C.方田均稅法 D.農田水利法10.在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中,引起隱匿田畝、逃避賦稅之人最激烈反對的是()A.均輸法 B.市易法C.方田均稅法 D.青苗法11.王安石變法中,意圖“舉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釋天下之農歸于畎畝”的是()A.青苗法 B.農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稅法 D.募役法12.王安石變法中,既有利于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又使國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A.青苗法 B.農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13.王安石變法中為解決皇族、王室和中央政府的物資需求和供應問題而實行的措施是()A.方田均稅法B.市易法C.免役法D.均輸法14.在王安石的理財新法中,青苗法和募役法引起的爭議最大,主要是因為()A.嚴重損害了大官僚、大地主、高利貸者的利益B.對農民的剝削過重C.方便了不法官員從中牟利 D.政府財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證15.王安石頒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主要解決的問題是()A.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 B.限制大地主的利益C.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D.鞏固加強中央集權16.王安石變法中“市易法”規定:由政府撥出巨款設“市易務”,平價收購不易脫售的貨物,等到市場缺貨時再賣出。商販可向“市易務”交納抵押品或成批賒購貨物,半年出息一分。對“市易法”的看法正確的有()①這是利用封建權力干預經濟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縱市場③它能穩定物價和調節市場④政府能增加國庫收入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7.右圖所示是宋朝的神臂弓,王安石變法中負責生產和管理這一事務的是()A.戶部 B.鹽鐵部C.度支部 D.軍器監18.王安石變法對太學進行整頓,對教科書進行重新編纂,其內容主要是()A.道家經典 B.儒家經典C.佛家經典 D.法家經典19.右圖人物對王安石變法的態度是()司馬光A.支持B.反對C.默認D.不管不問20.對“三不足”精神理解全面的是()A.認為天象與變法毫無關系,不必害怕B.認為人們有各種議論是正常的,不能聽信流言蜚語C.傳統的習慣和法制中不合時宜的部分需進行改革D.體現出王安石面對錯綜復雜的形勢,銳意改革,堅持變法的精神和敢于斗爭的勇氣21.北宋司馬光向神宗皇帝進《彈奏王安石表》中說:“臣之于王安石,猶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時。”這主要是因為變法()A.對科舉制和學校制度進行了改革B.用人不當,出現了危害百姓的現象C.改革失敗,未使北宋擺脫危機D.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22.王安石的新法中,不僅對當時、而且對后代農業發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A.農田水利法B.方田均稅法C.青苗法D.均輸法23.王安石變法中的青苗法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缺陷有()①地方官強制農民借貸②遭到大地主的強烈反對③利息偏高,農民負擔沉重④觸及了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24.北宋王安石變法中實現了寓兵于農、兵農合一的現象,與這一現象出現相關的措施是()A.更戍法B.將兵法C.保甲法D.保馬法25.下列關于王安石變法的敘述,正確的是()①王安石變法的目的是富國強兵②王安石變法的性質與商鞅變法的性質相同③王安石變法調整了封建國家、地主和農民的關系④變法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宋太祖的集權⑤為中下級官員提供了一個發揮才干的機會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非選擇題(26題18分,27題18分,28題14分,共50分)26.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著名的改革家,其變法在歷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我的業師梁啟超先生說,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國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過改革家,如在齊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論到有見識,徹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點、人民疾苦,有辦法解決他的問題,有毅力貫徹他的計劃,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國只有王安石。——黎東方《我對歷史的看法》材料二(1)材料一中王安石變法前“政治缺點”與“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現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人物觀點迥異與變法密切相關。試分析變法與雙方觀點的關系。(6分)(3)王安石與太皇太后的對立屬于什么矛盾?怎樣看待他們目的的異同。(6分)2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幣,夏國增賜,養兵西陲,費累百萬。——《宋史》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張改造者數千百事,……其議論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稱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則農時不奪,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則貨賄通流,而國用饒矣。——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貧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及其得志,專以此為事,設青苗法,以奪富民之利。民無貧富,兩稅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緣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蘇轍《欒城三集》材料四(司馬光)請更張新法,曰:“……王安石不達政體,專用私見,變亂舊章,誤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業,閭里怨嗟。……斂免役錢,寬富而困貧,以養浮浪之人,使農民失業,窮愁無告。”——《續資治通鑒長編》請回答:(1)北宋“積貧”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還有重要一項是什么?(2分)(2)王安石變法針對“積貧”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還有哪兩“事”?依據材料二,概括王安石變法取得的成效。(4分)(3)依據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廢除的原因。(6分)(4)有關王安石變法的評價,目前史學界主要有兩種意見。一是肯定說,認為王安石變法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說,認為王安石變法是一場脫離實際的變法運動。請選擇其中一種意見,發表評述。(6分)28.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變法的內容類別目的措施理財富國青苗法、免役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均輸法、市易法整軍強兵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設軍器監取士選才改革科舉制、改革官制、整頓太學材料二介甫文章節義過人處甚多,但性不曉事而喜進非,致忠直疏遠,讒佞輻輳,敗壞百度,以至于此。——司馬光《司馬溫公集》請回答:(1)王安石變法的許多措施既有成功之處,又埋伏著失敗的禍患。從材料二中選擇兩項符合上述結論的措施,并說明理由。(8分)(2)如果通過歷史隧道與王安石對話,請你結合對材料三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議,助其變法成功。(6分)【答案解析】第四單元王安石變法1.A[北宋建立以后,面臨的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導致的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為鞏固統治,恢復封建統治秩序,首先必須集中軍權。]2.D[D項沒有認識到外部少數民族的威脅并沒消失,北宋統治者屈服于少數民族政權,以“歲幣”求“和平”。]3.B4.A[11世紀初,宋遼締結澶淵之盟,宋接受了屈辱條件。]5.D[材料意指北宋軍隊紀律渙散、腐朽。B項主要指數量巨大,與材料意思不符;A、C兩項在材料中亦無體現;D項是指軍隊戰斗力低下,在與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中經常戰敗,故選D項。]6.A[范仲淹認為,積貧積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因此,慶歷新政主要針對腐敗的官僚制度。]7.C[“恩蔭”制是科舉之外入仕的一種途徑,中高級文武官員的子弟、親屬及門客享受此特權。通過“恩蔭”,北宋政權培植了一大批官僚地主,擴大了其統治基礎。因此,①④的敘述不正確。]8.A[宋神宗和王安石都代表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9.A[在變法以前,對農民進行高利貸盤剝的主要是大地主,而青苗法規定由政府向農民借貸,從而限制了高利貸盤剝。正確答案為A項。]10.C[關鍵在于理解改革措施的內容。方田均稅法是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實每戶占有土地數量,然后按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賦稅,所以會引起材料中這類人的反對。]11.D[可以結合對題干中“釋天下之農歸于畎畝”這一關鍵語句的理解來解答本題。很顯然這是一項有利于保證農時的法令。]12.D[A、B、C主要是關于農業的措施,D是維護市場的措施。]13.D14.A[青苗法,即由政府拿出一定數量的錢或糧食在每年青黃不接時以低息借貸給農民,利息率要比當時高利貸的利息率低,遭到高利貸者的反對。募役法,即政府根據預算所需費用,按照貧富等第來征收免役錢,這嚴重損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15.A[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都屬于王安石富國之法的內容,而富國之法推行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針對的是北宋財政困難的問題。]16.D[北宋政府在東京設立市易務,出錢購買滯銷貨物,這體現了封建政權對經濟的干預,限制或打擊了大商人利用囤積居奇對市場的操縱,起到了穩定市場和增加政府收入的目的,同時增加國庫收入。因此,①②③④都符合題意。]17.D[軍器監負責監督制造兵器,提高武器質量。]18.B19.B20.D[本題考查對“三不足”精神的全面理解。A、B、C都只是一個側面的認識,D最全面。]21.D22.A[王安石變法中,由于農田水利法的實施,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保證了農業灌溉,對防洪、抗災也有很重要作用,直到今天,有的水利工程仍被利用。]23.D[青苗法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危害百姓的現象,①③是青苗法的缺陷,②④是青苗法對大地主的影響。]24.C25.C[商鞅變法的性質是改變舊的生產關系,王安石變法與之不同。]26.(1)政治缺點:龐大的官僚機構和軍費開支,造成“三冗”現象。人民疾苦:土地兼并、高利貸、沉重賦役的盤剝,造成人民生活困苦,成為流民。(2)宋神宗支持變法,變法得以實施。以太皇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反對變法,變法最終失敗。(3)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不同目的:王安石是為了化解危機,富國強兵。太皇太后是為了維護官僚地主的眼前利益。相同目的:都為了維護封建統治。27.(1)冗官。(2)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農民得以安心生產(保證生產時間);政府財政收入大為增加。(3)主要原因:損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們的反對。其他原因:新法在執行時存在著危害百姓的現象;變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撓。(4)持肯定意見:王安石變法增加了國家收入,減輕了農民負擔,對于改變北宋“積貧”狀況起到一定作用。持否定意見:王安石變法既損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百姓的利益,其變法的理念與措施脫離了當時實際。解析第(1)問依據教材知識可知,造成北宋“積貧”的原因是:冗兵、冗費、冗官的三冗問題,而材料一中“增幣”“養兵西陲”“費累百萬”的有效信息,反映了北宋的冗兵、冗費問題,所以答案就是冗官。第(2)問和第(3)問應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農田水利法和方田均稅法取得成效及被廢除的原因。第(4)問具有開放性,支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學校教師聘用協議范例
- 客車包車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貸款定金合同范例
- 糖尿病足護理診斷
- 電氣行業個人年終總結
- 消毒供應中心行業標準解讀
- 皮膚護膚知識培訓課件
- 婦產科的護理禮儀與溝通
-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治療
- 護理臨床指檢操作規范
-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數學練習題及答案
- 醫療設備科的管理制度
- 《腦出血的外科治療》課件
- 2025年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含教學計劃)
- 《客至》《賓至》課件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職業生涯規劃-體驗式學習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4年秋華僑大學
- 電商設計電子課件
- 口腔科2024年工作計劃
- 成人大專工商管理畢業論文范文
- 220KV變電站電氣設計(220KV變電站電氣施工組織設計)完整版
- DLT596-2021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