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16T 68.4-2024“心安城市”建設指標體系 第4部分:人居_第1頁
DB3716T 68.4-2024“心安城市”建設指標體系 第4部分:人居_第2頁
DB3716T 68.4-2024“心安城市”建設指標體系 第4部分:人居_第3頁
DB3716T 68.4-2024“心安城市”建設指標體系 第4部分:人居_第4頁
DB3716T 68.4-2024“心安城市”建設指標體系 第4部分:人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3CCSA003716IndicatorsystemforXin'anCityconstructionPart4:Humansett2024-03-20發布IDB3716/T68.4—2024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建設目標和要求 4.1建設目標 4.2建設要求 25生態環境建設 25.1環境質量 25.2污染防治 26生活環境建設 26.1公共服務 26.2環境衛生 36.3公園綠地 37人文環境建設 37.1精神文明 37.2文體活動 37.3文化保護與傳承 47.4公共教育 48社會保障建設 48.1基本保障 48.2社會救助 48.3社會福利 59評價指標 59.1指標體系 59.2指標內涵與計算方法 6 DB3716/T68.4—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DB3716/T68.4《“心安城市”建設指標體系第4部分:人居》與DB3716/T68.1《“心安城市”建設指標體系第1部分:總則》、DB3716/T68.2《“心安城市”建設指標體系第2部分:平安》、DB3716/T68.3《“心安城市”建設指標體系第3部分:就業》、DB3716/T68.5《“心安城市”建設指標體系第5部分:健康》、DB3716/T68.6《“心安城市”建設指標體系第6部分:安心》共同構成支撐心安城市建設的系列指南標準。本文件是DB3716/T68《“心安城市”建設指標體系》的第4部分。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濱州市人民政府提出并組織實施。本文件起草單位:濱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濱州市教育局、濱州市生態環境局、濱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濱州市農業農村局、濱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濱州市民政局、濱州市殘疾人聯合會、濱州市檢驗檢測中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張永慶、劉曉、魏俊文、李軍帥、宋洪光、付林、溫明明、王學強、易婷婷。DB3716/T68.4—2024編制本文件旨在指導“心安城市”建設,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本文件圍繞“心安城市”建設中關于“安居”工程建設的主要任務,提出了建設要素和評價指標體系,旨在從生態環境、生活環境、人文環境、社會保障等維度為“心安城市”建設提供指引和借鑒。1DB3716/T68.4—2024“心安城市”建設指標體系第4部分:人居本文件規定了“心安城市”建設指標體系中人居建設的目標、要求、內容和指標體系。本文件適用于“心安城市”建設中人居部分的建設與打造。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309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7海水水質標準GB3838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T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18596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T20647.3社區服務指南第3部分:文化、教育、體育服務GB/T29315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防范要求GB/T51328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標準建標109農村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心安城市xin'ancity品質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是社會和諧和睦、就業創業互促共進、環境優美宜居、人民幸福安康、精神自信自強的現代化品質城市。市民擁有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共享城市建設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主要包括“安身、安業、安居、安康、安心”等要素。人居humansettlement反映城市在生態修復、空間重構、文化鍛造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建設水平。4建設目標和要求4.1建設目標2DB3716/T68.4—2024優化生態環境、生活環境、人文環境,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切實增強城鄉居民的歸屬感、幸福感。4.2建設要求人居建設宜參照“心安城市”建設規劃文件,包括生態環境建設、生活環境建設、人文環境建設和社會保障建設等方面。5生態環境建設5.1環境質量5.1.1大氣、土壤環境質量需要分別達到GB3095,GB15618中與當地環境功能區相對應的要求。5.1.2轄域內主要河流、湖泊、水庫等地表水體水質,沿海區域的近岸海域海水水質需要分別達到GB3838、GB3097中與當地環境功能區相對應的要求,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60%,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75%。5.1.3宜對轄區山體、森林、濕地、水體、植被等自然資源進行生態保育,保持原生態自然環境。5.2污染防治5.2.1農業污染防治5.2.1.1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宜采用農業、物理、生物、化學等綜合防治措施,按照GB/T8321的要求合理用藥。5.2.1.2畜禽養殖場(小區)污染物排放需要符合GB18596的要求,畜禽糞污染綜合利用率≥90%;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率≥90%%;水產養殖廢水應達標排放。5.2.1.3農業固體廢物污染控制和資源綜合利用宜按相關要求進行;農藥廢棄塑料薄膜、育秧盤等農業生產廢棄物及時處理;農膜回收率≥80%;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90%。5.2.2工業污染防治宜降低企業污染物排放負荷,從源頭減少污染物排放。轄域內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噪聲、固體廢物等污染物達標排放,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率達100%,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實現100%,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80%,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93%。6生活環境建設6.1公共服務6.1.1便民服務6.1.1.1宜建有具備綜合服務功能的便民服務機構,提供代辦、計劃生育、信訪接待等服務,每一事項應編制服務指南,推行標準化服務。6.1.1.2道路交通系統規劃設計宜遵循安全便捷、尺度適宜、公交優先、步行友好的基本原則,宜符合GB/T51328的要求,擴大定制公交服務范圍,500米公交站點覆蓋率≥95%。開通就醫、助學、通商等特色定制公交服務,提高人民群眾出行品質。6.1.1.3宜按照生產生活需求,建設商貿服務網點,鼓勵推行電子商務。3DB3716/T68.4—20246.1.2醫療衛生6.1.2.1宜建立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有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醫療機構。轄區內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宜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基本標準,推薦標準占比≥50%。6.1.2.2宜建立統一、規范的居民健康檔案,提供計劃免疫、傳染病防治及兒童、孕產婦、老年人保健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6.1.3物業服務6.1.3.1宜推動物業服務企業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努力為業主創造良好、舒適、安全生活空間。6.1.3.2宜建立規范、統一的物業服務信息公開公示制度。6.2環境衛生6.2.1生活垃圾處理6.2.1.1宜建立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80%。6.2.1.2宜合理配置垃圾收集點、建筑垃圾堆放點、垃圾箱、垃圾清運工具等,并保持干凈整潔、不破損、不外溢。6.2.1.3宜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垃圾應及時清運,防止二次污染,社區城市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覆蓋率≥95%。6.2.2生活污水處理宜建設完善的城市供水、排水管網和防洪排澇設施,建立健全運營管理機制,城市管網水檢驗項目合格率達到100%,公共供水用水普及率≥90%,污水處理率≥90%,城市污水處理污泥達標處置率達100%。6.3公園綠地6.3.1宜按照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和要求加強各類綠地建設,推廣林蔭路,推廣屋頂、墻體、橋體、廊架、邊坡等立體綠化,在保護原有藍綠空間基礎上,橫向、縱向拓展綠色生態空間。城區綠化覆蓋率≥40%,城區綠地率≥35%,道路完好率≥95%,林蔭路推廣率≥85%。6.3.2宜建設公園化社區,鼓勵屋頂綠化、墻體綠化和家庭陽臺綠化美化,適應一老一小的日常生活需求,加強社區共享綠地建設,提高綠地綜合使用效率,為居民休閑游憩、互動交流等創造共享空間。7人文環境建設7.1精神文明7.1.1宜組織開展愛國主義、精神文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法治、形勢政策等宣傳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7.1.2宜以村居、社區文明創建為載體,遏制不良習俗,形成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7.1.3宜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倡導公平正義、崇善向上、勤勞致富、鄰里和睦、尊老愛幼、誠信友善等文明風尚。7.2文體活動7.2.1宜定期組織開展民俗文化活動、文藝演出、講座展覽、電影放映、體育比賽等群眾性文體活動,4DB3716/T68.4—2024社區文化和體育服務宜遵循GB/T20647.3的相關要求,推進“書香濱州”建設,倡導全民閱讀。7.2.2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公共博物館(非文物建筑及遺址類)、公共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基本服務項目健全,公共文化設施的開放時間,不少于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最低時限。7.2.3遵循《全民健身條例》《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等有關規定,提供科學健身指導、群眾健身活動和比賽、科學健身知識等服務,免費提供公園、綠地等公共場所全民健身器材,社區體育器材覆蓋率≥95%。7.3文化保護與傳承7.3.1宜系統梳理和評估本土文化資源,提煉本地地標性、特質性文化及其表達元素、符號等,構建心安城市特色文化體系,形成心安城市文化品牌。7.3.2宜對文物古跡、歷史街區、傳統建筑等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分類保護,按照歷史文物、歷史建筑、文化遺址等分類制定保護規劃,劃定其保護范圍,宜根據實際需要劃定環境協調區和開發共享范圍,實施分級保護,保護其原真性、完好性。7.3.3宜以劇場、博物館、民俗館等為載體,展示和宣傳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民眾參與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再創造利用活動。7.3.4完善優化博物館體系,加強市、縣、鄉博物館建設,實現縣級博物館全覆蓋。7.4公共教育7.4.1.1轄區內幼兒園和中小學建設需要符合教育部門布點規劃要求。幼兒園、中小學學校建設需要分別符合GB/T29315、建標109的要求,并符合國家衛生標準與安全標準,構建托幼一體化服務體系。7.4.1.2普及學前教育、九年義務教育和中等教育。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5%;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7%;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7%。7.4.1.3宜根據城市規模、人口特征、社會經濟基礎、區位特性等,合理規劃布局滿足不同人群需求的教育設施。特殊學校建設需要符合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相關要求。7.4.1.4鼓勵通過宣傳欄、廣播等渠道加強公民普法、科普宣傳教育,探索完善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教育體系。7.4.1.5轄區內20萬人口以上的縣(區)特殊教育學校覆蓋度達100%,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在縣域內就近接受專業化的特殊教育,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安置率達100%。8社會保障建設8.1基本保障8.1.1居民普遍享有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鼓勵建設養老機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農村幸福院等,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達標率達100%。8.1.2家庭經濟困難且生活難以自理的失能半失能65歲及以上居民基本養老服務補貼覆蓋率≥50%。農村五保供養目標人群覆蓋率達100%,集中供養能力≥50%。8.1.3居民享有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5%,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95%。8.2社會救助5DB3716/T68.4—20248.2.1遵循《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相關規定,為低保對象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對獲得最低生活保障金后生活仍有困難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和重病患者,采取必要措施給予生活保障。8.2.2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且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成年人,提供基本生活條件;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照料;提供疾病治療;以減免費用或補貼方式提供遺體接運、暫存、火化、骨灰寄存等基本殯葬服務,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60%。8.3社會福利8.3.1遵循《國務院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及地方相關標準,為困境兒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基本醫療保障、教育保障,落實撫養監護責任;為殘疾的困境兒童提供康復救助等福利服務。8.3.2為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能力綜合評估,做好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與健康狀況評估的銜接;為8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9評價指標9.1指標體系本指標體系包含兩級指標,其中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35個,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表1人居建設評價指標體系1%2年細顆粒物(PM)平均濃度3%4%5%6%7%8%9%1%2%3%4%5%66DB3716/T68.4—20247%1家2%3%4%5家6項7%8%9%1%2%3%4%5%6個7名8%9%%9.2指標內涵與計算方法9.2.1空氣質量達到優良天數的比例指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及好于二級標準天數比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按公式(1)計算: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及好于二級標準天數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100%全年監測天數數據可通過生態環境部門獲取。9.2.2年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或等于2.5μm的顆粒物,在一個日歷年內各日平均濃度的算術平均值。年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按公式(2)計算:7DB3716/T68.4—2024數據可通過生態環境部門獲取。9.2.3國控地表水斷面優良水體比例指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的國控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斷面數與斷面總數的比例。國控地表水斷面優良水體比例按公式(3)計算: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的國控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斷面數國控地表水斷面優良水體比例=×100%斷面總數數據可通過生態環境部門獲取。9.2.4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水水質標準》對海水水質的分類,報告期內近岸海域水質達到一類和二類的面積占近岸海域面積的比例。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按公式(4)計算:近岸海域海水水質達到一類和二類的海域面積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100%近岸海域面積數據可通過生態環境部門獲取。9.2.5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指在一定的計量時間(年)內,生產過程中使用的重復利用水量與總用水量之比。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按公式(5)計算:重復利用水量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100%生產中取用的新水量+重復利用水量數據可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獲取。9.2.6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指城市污水處理廠年度生活污水處理量與污水排放總量的比值。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按公式(6)計算:城市污水處理廠年度生活污水處理量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100%污水排放總量8DB3716/T68.4—2024數據可通過城鄉水務部門獲取。9.2.7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指各縣涉及的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監測中,符合Ⅰ~Ⅲ類水質的監測次數占全年監測總次數的比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按公式(7)計算: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數據可通過生態環境部門獲取。9.2.8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指依據《土壤法》落實了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措施的地塊數與用途變更為“一住兩公”的地塊總數的比率。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按公式(8)計算:依據《土壤法》落實了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措施的地塊數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用途變更為“一住兩公”的地塊總數數據可通過生態環境部門獲取。9.2.9森林覆蓋率指森林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比率。森林覆蓋率按公式(9)計算:森林覆蓋率=×100%數據可通過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獲取。9.2.10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覆蓋率指在15分鐘步行范圍內,配備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的社區數量占社區總數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覆蓋率按公式(10)計算: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覆蓋率=15分鐘便民蓋的社區數量×100%數據可通過商務部門獲取。9DB3716/T68.4—20249.2.11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指報告期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與生活垃圾產生量比率。在統計上,由于生活垃圾產生量不易取得,可用清運量代替。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按公式(11)計算: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生量×100%數據可通過城管部門獲取。9.2.12城市道路完好率指建成區內路面完好的道路面積與城市道路總面積的比率。其中,道路路面完好是指路面沒有破損,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足夠的強度,并滿足平整、抗滑和排水等要求。城市道路完好率按公式(12)計算:城市道路完好率=路積×100%數據可通過城管部門獲取。9.2.13林蔭路推廣率指城市建成區內達到林蔭路標準的步行道、自行車道長度占步行道、自行車道總長度的百分比。其中,林蔭路指綠化覆蓋率達到90%以上的人行道、自行車道。林蔭路推廣率按公式(13)計算:建成區內達到林蔭路標準的步行道自行車道長度林蔭路推廣率=、×100%建成區內步行道、建成區內達到林蔭路標準的步行道自行車道長度數據可通過城管部門獲取。9.2.14建成區綠地率指在城市建成區內,各類綠地的總和與建成區總用地面積之間的比例。建成區綠地率按公式(14)計算:建成區綠地率=×100%數據可通過城管部門獲取。9.2.1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指城市非農業人口每人擁有的公共綠地面積。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按公式(15)計算:DB3716/T68.4—202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數據可通過城管部門獲取。9.2.16城市防護綠地實施率指城市建成區內已建成的防護綠地面積占城市建成區內防護綠地規劃總面積的百分比。城市防護綠地實施率按公式(16)計算:城市建成區內已建成的防護綠地面積城市防護綠地實施率=×100%城市建成區內防護綠地規劃總面積數據可通過城管部門獲取。9.2.17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增量指行政轄區內當年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數量,與上一年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數量相比的增長數量。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增量按公式(17)計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增量=當年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數量?上一年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數量數據可通過宣傳部門獲取。9.2.18農家書屋覆蓋率指農家書屋數占行政村數量的比率。農家書屋覆蓋率按公式(18)計算:農家書屋覆蓋率=×100%數據可通過文化和旅游部門獲取。9.2.19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免費開放率指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免費開放數占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數量的比率。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免費開放率按公式(19)計算:數據可通過文化和旅游部門獲取。DB3716/T68.4—20249.2.20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覆蓋率指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數占鄉鎮(街道)數量的比率。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覆蓋率按公式(20)計算:數據可通過文化和旅游部門獲取。9.2.21縣級博物館數量指行政轄區內縣級博物館數量的總數。開放場館數據可通過文化和旅游部門獲取。9.2.22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指行政轄區內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的總和。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由文化和旅游部確定并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數據可通過文化和旅游部門獲取。9.2.23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指九年義務教育期間學校入學人數與畢業人數的百分比。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按公式(21)計算:數據可通過教育部門獲取。9.2.24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安置率指殘疾兒童在國家義務教育階段得到合理安置和接受教育的比例。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安置率按公式(22)計算:義務教育階段得到合理安置和接受教育的殘疾兒童數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安置率=×100%殘疾兒童總數數據可通過教育部門獲取。9.2.25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指高中階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職業高中、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成人中等專業學校、成人高中)在校學生總數與高中學齡人口數的百分比。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按公式(23)計算:DB3716/T68.4—2024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高中生數×100%數據可通過教育部門獲取。9.2.26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指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占國家政策規定應參保范圍人員總數的比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按公式(24)計算: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國數×100%數據可通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牽頭,其他相關部門配合獲取。9.2.27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蓋率指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數量的比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蓋率按公式(25)計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蓋率=享受居民最的人口數量×100%………………(25)數據可通過民政部門獲取。9.2.28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指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人數占失能特困人員總數的比例。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按公式(26)計算: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失能人數×100%數據可通過民政部門獲取。9.2.29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指為殘疾人提供的康復服務的數量和比例。其中,基本康復服務主要包括康復評估、康復醫療、康復訓練、康復輔助器具適配、支持性服務等。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按公式(27)計算:得到基本康復服務的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數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100%有康復需求的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數DB3716/T68.4—2024數據可通過殘聯部門獲取。9.2.30殘疾人基本型輔助器具適配率指得到康復輔助器具適配服務的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數,與有康復輔助器具適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