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5屆高考歷史統考一輪復習選修四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學案含解析_第1頁
通史版2025屆高考歷史統考一輪復習選修四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學案含解析_第2頁
通史版2025屆高考歷史統考一輪復習選修四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學案含解析_第3頁
通史版2025屆高考歷史統考一輪復習選修四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學案含解析_第4頁
通史版2025屆高考歷史統考一輪復習選修四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學案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選修四中外歷史人物評說考點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家1.秦始皇(1)功績①統一全國: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中心集權國家的基本疆域。②建立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③鞏固中心集權國家的統一:經濟上,統一度量衡、貨幣,修筑以咸陽為中心的水陸交通;文化上,統一文字,以小篆作為全國通行的文字;軍事上,修筑萬里長城,增設桂林等四郡;法律上,制定嚴密、嚴酷的法律。(2)過失①濫用民力,百姓負擔沉重。②刑罰嚴酷,加速秦亡。③“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2.唐太宗(1)功績①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重視法制,頒行《唐律》,肅清吏治。②經濟:沿用均田制,完善租庸調制,經濟快速復原發展。③民族關系:冊封、會盟、和親、設置都護府等。④文教:發展隋朝科舉制,重視進士科,擴大了統治基礎。(2)評價①開啟“貞觀之治”的局面,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旺盛和發展,為“開元盛世”奠定初步基礎。②開明的民族政策,促進了邊疆各族和唐政府友好關系,使統一多民族國家邁入鼎盛時期。③開放的對外政策,使唐文化呈現開放多元的色調。3.康熙帝(1)功績①平定三藩,掃除割據勢力。②收復臺灣,臺灣重新統一于中心政府管轄之下。③抗擊沙俄,組織雅克薩之戰,迫使俄國接受并簽訂《尼布楚條約》,維護領土主權。④平定準噶爾叛亂,統一回部。⑤加強對西藏的管理。(2)評價:古代宏大的政治家,很有作為的皇帝。考點二東西方的先哲1.孔子(1)主要貢獻及思想①倫理觀:思想核心為“仁”,包含了仁愛、關懷、體諒、寬容等一切美德。②政治觀:“為政以德”、“克己復禮”。③哲學觀:中庸。主見仁、禮結合,恰到好處。④教化方面:創辦私學,“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⑤文化方面:編撰“六經”即《詩》《書》《禮》《易》《樂》《春秋》。(2)地位和影響①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傳統政治的理論基礎,也成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②孔子奠定了中國古代的教化傳統,在教化目標、教化內容、辦學形式等方面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③孔子學說成為東方文化的主干,與古希臘文化并稱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兩種文化形態。④儒學傳到西方,對西方的啟蒙思想有重要影響。2.柏拉圖(1)主要貢獻及思想①政治:反對民主,主見寡頭政治;著有《國家篇》,認為志向的國家應由護國者、衛國者和生產者組成,要各具其德、各守其位,由哲學家統治。②哲學:理念先于物質存在。理念是世界的本質,現實世界是理念的反映。③教化:創辦柏拉圖學園——阿卡德米學園。(2)地位和影響①其哲學著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之作。②其財產公有、普及教化的主見被空想社會主義者接受,影響深遠;對近代西方思想界也有深刻影響。考點三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杰出人物1.克倫威爾(1)主要事跡①早期:具有反專制王權的思想,與資產階級結盟反對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②內戰時期:組建“新模范軍”,指揮馬斯頓草原、納西比等戰役,戰勝王軍、處死查理一世,為革命建立功勛。③共和國時期:就任護國主,建立軍事獨裁;遠征愛爾蘭和蘇格蘭,頒布《航海條例》,戰勝荷蘭。(2)評價:總體來說,對共和國成立前的克倫威爾應基本確定(擊潰王軍主力,處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后期應基本否定(建立軍事獨裁統治,鎮壓民主派運動)。2.華盛頓(1)主要事跡①引領獨立:在華盛頓的領導下美國人民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民族獨立,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綻開拓了道路。②主持制憲:主持制定1787年憲法,確立美國聯邦制共和政體,給美國帶來長期穩定的政治局面。③首任總統:建立了美國第一個合眾國銀行,統一了貨幣。同時他也確立了一系列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政治、外交原則。④急流勇退:1796年華盛頓主動辭去總統職務,贏得了美國人民的誠心擁護。(2)評價①功績:在北美獨立斗爭中表現出了卓越的組織才能;堅持國家統一,反對分裂;開創了主動讓權的先例。②局限:對種植園奴隸主妥協;保留黑人奴隸制。3.拿破侖(1)生平事跡①軍事起家,土倫戰役,一戰成名。②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先后五次戰勝反法聯盟。③掃蕩封建勢力,稱霸歐洲大陸,兩次退位。(2)功過評述①拿破侖率軍多次平定王黨叛亂和戰勝反法聯軍的入侵,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掃蕩了歐洲封建勢力,將大革命的思想傳到歐洲各地,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障礙。②拿破侖編纂的《民法典》,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同等,嚴格規定私有財產的合法性,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首部民法典,對歐美各國影響重大。③拿破侖不斷發動的對外折服斗爭,使整個歐洲大陸陷入斗爭深淵,破壞了社會穩定和經濟的發展,也導致拿破侖帝國的覆滅。考點四亞洲覺醒的先驅1.孫中山(1)貢獻①提出三民主義,成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綱領和指導思想。②領導一系列武裝起義,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③中華民國建立后,孫中山發動一系列維護民主共和的運動,捍衛革命果實。④辛亥革命后,通過發動一系列革命運動,完成了從舊三民主義向新三民主義的轉變,開創了國民革命運動的新局面。(2)評價: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華民國的締造者。2.甘地(1)生平事跡①出身于虔誠的印度教家庭,形成非暴力理論,1915年成為印度國大黨領袖,建立非暴力反抗基地。②領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2)功過評述①進步性:創立并宣揚甘地主義思想,指導了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一生多次領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增加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念和自尊心。②局限性:接受非暴力手段束縛了人民的手腳,反映了資產階級的局限性;始終對英國政府抱有幻想;崇尚印度傳統文明,反對工業文明,是歷史的倒退。考點五無產階級革命家1.馬克思、恩格斯(1)理論貢獻①1844年馬克思、恩格斯合寫《神圣家族》。②1845年馬克思、恩格斯合寫《德意志意識形態》。③1848年2月發表《共產黨宣言》。④1867年出版《資本論》第一卷。⑤1871年馬克思發表《法蘭西內戰》。(2)評價:創立科學社會主義學說;主動投身革命實踐;建立無產階級革命組織;提出剩余價值理論;為無產階級革命供應科學理論指導;他們是無產階級革命導師。2.列寧(1)建黨①創立圣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②創辦《火星報》。③通過第一個以爭取無產階級專政為基本任務的黨綱。④使布爾什維克黨成為一個獨立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2)建國①二月革命后發表《四月提綱》。②領導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3)建設:“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4)評價:堅持不懈地探究俄國社會主義建設之路;創立俄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無產階級革命家;蘇維埃俄國的締造者。3.毛澤東(1)貢獻①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詳細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②在革命斗爭實踐中漸漸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勝利地探究出一條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先后發表了《論十大關系》等文章,提出了一系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方針政策。(2)評價:宏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對中國革命的貢獻遠大于他的過失,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其次位的。4.鄧小平(1)生平事跡①洶涌澎湃的革命生涯。②曲折的政治生涯。③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④“南方談話”,影響深遠。⑤提出“一國兩制”的宏大構想,實現港澳順當回來,有利于臺灣問題的和平解決。(2)評價:鄧小平是中國宏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是20世紀繼孫中山、毛澤東之后對中國歷史命運有重大影響的宏大人物。考點六杰出的科學家1.李時珍(1)成就:編訂的醫藥學巨著《本草綱目》是對中國古代醫藥學、植物學的一次大綜合,并且首創按藥物自然屬性逐級分類的綱目體系。(2)評價:李時珍是中國古代卓越的醫藥學家,被稱為“醫中之圣”。他的宏大醫學成就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贊譽,被公認為對人類最有貢獻的科學家之一。2.詹天佑(1)主要事跡①主持勘測、設計和建立了京張鐵路,它是中國人自己建成的第一條鐵路。②1913年之后,主持全國鐵路技術工作,修成粵漢鐵路部分路段。③1919年,作為中國代表出任協約國“聯合監管遠東鐵路委員會”轄下的技術部委員,為收回中國境內中東鐵路的主權奮力抗爭。(2)評價:詹天佑是我國近代杰出的鐵路工程師,被稱為“中國鐵路之父”。3.李四光(1)歷史貢獻①李四光的地質力學理論,推動了我國石油和其他礦產資源的開采。②李四光為我國找到鈾礦資源供應理論依據,推動了我國核能事業的發展。③對地震的探討,有效加強了各種地質災難的預防和預料。④李四光發覺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跡,其冰川學理論為我國大型工程建設的選址工作供應了指導,如為成昆鐵路選線、攀枝花鋼廠選址。⑤在古生物學方面,創立科化石鑒定的10條標準,有利于找尋開發煤炭資源。(2)評價:李四光是我國杰出的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始人。他以杰出的成就為中國科學工作者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在中國科學發展史上具有不行替代的位置。4.牛頓(1)科學成就①數學方面:提出聞名的二項式定理和微積分算法。②光學方面:在《關于光和色的新理論》的論文中提出光的本質是微粒的見解。③物理學方面:1687年的劃時代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確定了解決萬有引力問題的物體運動三定律,闡明白萬有引力的概念并把它應用到天文學中。④科學的探討方法:牛頓的“歸納—演繹”探討方法給后人以借鑒。(2)評價:牛頓是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經典物理學理論體系的建立者,被稱為“近代科學之父”。5.愛因斯坦(1)科學成就①1905年發表《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標記著狹義相對論的提出,主要內容包括相對性和光速不變原理。②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的基礎》,將狹義相對論擴大為廣義相對論。③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說,說明白經典物理學無法說明的光電效應及光的本質問題,推動了量子力學的發展。(2)評價①愛因斯坦是歷史上繼牛頓之后最宏大的科學家,創立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標記著物理學的重大突破,是科學發展道路上聳立起的一座新的里程碑。②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宏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具有正義感的社會活動家,時刻關切人類的進步與和平。一、評價歷史人物的一般思路評價歷史人物,要明白評價對象在歷史上做了什么,這樣才能做到“史論結合”。人物事跡的描述,可接受事跡分類法(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方面)、階段分析法(把歷史人物的活動分成不同階段,逐段評價其功過是非)、好壞分類法(把人物事跡依據主動和消極兩方面進行分類歸納)等。1.中國古代政治人物一般可從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方面歸納其主見和措施,并逐條分析其影響。分析影響時,可以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進行思索。如對康熙帝的評價:縱向看,捍衛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橫向看,對世界歷史發展的總體趨勢缺少敏感意識,依舊做著“天朝上國”的迷夢,使中國錯失發展機遇,因此對近代中國的落后挨打負有確定的責任。2.中國古代少數民族領袖主要看其政治、經濟、文化措施對本地區、本民族發展有何作用,對民族團結和民族融合有何作用,對國家的統一鞏固有何作用。3.中國近現代政治人物主要看其主見、措施和行動,對反侵略、反專制、挽救民族危亡有何作用(政治),對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有何作用(經濟),對西學的傳播有何作用(思想),對維護國家主權獨立、探究強國富國之路有何作用(外交)。4.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其政治主見、對外政策和行動,對本國、本民族歷史發展進步有何作用(政治、經濟、文化等),對本國人民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對人類社會和世界歷史的發展進步有何作用。5.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分析其影響。從時間上看,有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從空間上看,有對本地區的影響和對世界的影響。(同一類型的歷史人物存在區分,一般可以從歷史傳統、社會現實、個人素養等角度進行思索。)二、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原則1.全面性原則:堅持兩點論和一分為二的觀點,應從主動性和消極性、進步性和反動性、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等方面全面評價。2.階段論和方面論結合的原則:從縱的關系上,歷史人物有時間階段上的劃分,從不同階段上作出不同評價;在橫的關系上,歷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物是英雄與暴君集于一身,評價時應接受方面論的方法。3.發展性和長遠性原則:從整個人類歷史發展角度去評價,從是否順應歷史進步潮流、是否體現歷史發展的必定趨勢等角度去評價。4.主流性原則:要分清歷史人物的主流與支流,政治活動與個人生活方面的差別,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個人道德標準代替歷史進步的標準。5.適度性原則:評價歷史人物不能獨樹一幟,不能違反主流學術觀點,不能違反一般人的善惡標準。6.階級性原則: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階級的觀點與階級分析的方法,但反對貼階級標簽,反對苛求古人。7.實踐的原則:從是否有利于社會進步,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發展,實踐效果好壞及對社會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評價。三、歷史人物的比較1.同時代歷史人物的比較,可以從歷史人物身上找尋時代背景。比如,孔子與柏拉圖的比較,華盛頓與拿破侖的比較等。2.同類歷史人物的比較,可以從中找尋歷史的發展規律。比如,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與鄧小平的比較,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華盛頓與孫中山的比較等。3.同背景下歷史人物的比較。比如,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的統治者的比較,追求民族獨立的孫中山和甘地的比較。四、歷史人物評價過程中的幾個常見誤區1.正確處理歷史人物與人民群眾的關系要明確以下四點:首先,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建者;其次,是“時勢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時勢”;再次,要分析歷史人物的歷史作用與人民群眾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之間的聯系;最終,還要確定歷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愿。總之,對歷史人物的作用要恰當評價,不能隨意夸大。2.正確處理階級分析與個人出身的關系不能僅據個人出身來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因為單獨的個人并不總是以所屬的階級為轉移(中國近現代很多革命家的經驗即為證明)。也不能以貼階級標簽的方式代替階級分析。如對剝削階級出身的人物或其代表人物統統加以否定就是一種典型的“貼標簽”。3.正確處理主觀動機與客觀后果之間的關系既要留意主觀動機,又要看客觀后果,尤其應把客觀后果放到評判的首位。這樣處理二者的關系是歷史的困難性所要求的,動機和后果有時是一樣的,有時又是沖突的。“好”的動機有可能帶來“壞”的后果;“壞”的動機在特定條件下有可能帶來“好”的后果。如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其動機和后果就南轅北轍了。4.正確處理道德評價和歷史評價的關系不能用一些過時的或抽象的道德標準來評價歷史人物,也不能用現在的道德觀去苛求古人,而應著眼于他的歷史作用。如有人把曹操說成是“漢賊”,就是從封建正統的道德觀動身,用道德評價取代歷史評價,是錯誤的。考法一:依托教材中的原型,激發考生的應用創新實力[例1][2024·全國卷Ⅰ,47][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蘇綽(498~546),武功(今陜西扶風)人。他“博覽群書,尤善算術”,深受西魏執政者宇文泰信任,委以政事。西魏立國之初,疆域狹小,民族關系困難,經濟文化落后。為強國富民,蘇綽建議減官員、置屯田,并創“朱出墨入,及計帳、戶籍之法”,為后世財政、會計領域長期沿用。他又制定“六條詔書”,包括先治心、敦教化、盡地利、擢賢良、恤獄訟、均賦役等內容,宇文泰“甚重之,常置諸座右。又令百司習誦之。其牧守令長,非通六條及計帳者,不得居官”。通過“六條詔書”等改革,西魏勝利凝合起民心,由弱變強,為后來北周統一北方乃至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蘇綽“性儉素,不治產業……常以天下為己任,博求賢俊,共弘治道,凡所薦達,皆至大官”。在“積思勞倦”十余年后,蘇綽因病去世,宇文泰“痛惜之,哀動左右”。——據《周書》(1)依據材料,簡析蘇綽被宇文泰倚重的緣由。(8分)(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六條詔書”的歷史意義。(7分)[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將宇文泰重用蘇綽放在魏晉時期社會動蕩擔心、統治者尋求治國良才的大背景下進行對應性思索。第(1)問,可結合材料信息從蘇綽的才能、政績等方面進行分析,留意思維的多向性。第(2)問,須要結合材料中“六條詔書”的內容及所學學問,從建立行為規范、促進經濟發展、凝合起民心等方面進行分析。[答案](1)緣由:才能超群,尤善理財;政績卓著;克己奉公;舉薦人才。(8分)(2)歷史意義:為官員建立了行為規范;促進了經濟發展,推動了統一;凝合起民心,促進和推動了民族融合。(7分)考法二:通過歷史人物的言行,突出歷史人物的價值引領[例2][2024·全國卷Ⅲ,47][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張九齡(678~740),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七歲能文,進士及第后步入仕途,開元年間官至宰相,成為秦至唐在統一王朝任官級別最高的嶺南人。張九齡為政留意民生疾苦,輕刑罰,薄賦斂,扶持農桑。其為人忠誠耿介,敢于進諫,亦終因此罷相,后有人認為這是唐朝由治到亂的分水嶺。張九齡有《曲江集》傳世,其詩清爽自然,其文高雅嚴整。嶺南多被時人視為蠻荒之地,而在張九齡的筆下,卻是山明水秀,風光無限。他曾主持開大庾嶺新路,便利了嶺南與中原的交通,至今用之。張九齡“耿直溫雅,風儀甚整”,人們以其家鄉之名稱之為“曲江風度”。明末清初聞名思想家王夫之贊揚他:“當年唐室無雙士,自古南天第一人。”——據《新唐書》等(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張九齡成為盛唐名相的歷史背景。(6分)(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評價張九齡的歷史貢獻。(9分)[點撥]第(1)問,依據材料并聯系所學學問從科舉制推行、崇尚詩文的文化環境、開發南方等角度進行分析。第(2)問,須要考生整理所給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對其進行完整、精確、合理的解讀和概括,再結合時代背景對張九齡的歷史貢獻進行客觀評價。[答案](1)歷史背景:科舉制的推行和崇尚詩文的社會風氣;開明純正的政治氛圍;南方的開發和中原文化在嶺南的傳播。(6分)(2)歷史貢獻:為開元年間社會經濟的發展發揮了主動作用;樹立了賢相的典范;文學作品影響深遠;確定程度上變更了人們對嶺南的認知。(9分)考法三:結合歷史人物的高尚品質,體會濃濃的家國情懷[例3][2024·全國卷Ⅱ,47][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竺可楨(1890~1974),中國杰出的科學家和教化家。1918年,他懷抱“科學救國”志向從美國回到中國。1920年,他與柳詒徵共同主持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史地學部,培育了胡煥庸等一批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1927年籌建中心氣象探討所,后出任所長。抗戰前夕,中心氣象探討所在各省設置40多個氣象站和100多個雨量站,出版了中國氣象資料,為我國的氣象學奠定了基礎。他認為“學理之探討重于物質之享受”,于艱難環境中苦心創業。新中國成立后,竺可楨親自主持和籌建中國科學院地理探討所,領導或指導了我國地理的綜合考察、自然區劃、歷次地理學規劃等工作。依據國家須要,他又組織了西北沙漠、西南南水北調地區以及黑龍江等省、區的考察,為國家建設供應了參考數據。——據《竺可楨全集》等(1)依據材料,概括竺可楨對中國科學發展的貢獻。(8分)(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簡析竺可楨取得成就的緣由。(7分)[點撥]第(1)問,由材料中“1920年,他與柳詒徵共同主持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史地學部……氣象探討所……地理探討所”“為國家建設供應了參考數據”等信息進行概括即可。第(2)問,可從主觀緣由、客觀緣由入手進行分析,主觀緣由一般從個人品質、精神方面作答,客觀緣由一般從社會條件方面作答。[答案](1)貢獻:培育科學人才;推動中國氣象學、地理學的發展;籌建和主持多個科研機構和科學探討項目;將科學成就應用于國家建設。(8分)(2)緣由:獻身于科學的精神,愛國精神;治學嚴謹,強調科學實踐;國家的支持和建設的須要。(7分)[演練1][2024·全國卷Ⅰ][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劉源張(1925~2014),全國勞動模范,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中國質量管理之父”。20世紀50年頭,留學美國的劉源張沖破美國政府阻撓回到祖國。回國后,他投入到工業化建設中,將所學的質量管理理論方法運用到生產實踐,影響很大,被稱為“工廠大夫”。1976年后,他提倡并主動推動建立嚴格的全面質量管理制度,在其次汽車制造廠等企業所取得的閱歷,經國務院接受在全國企業推廣,產生重大影響。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國工業生產率管理理論和方法探討”項目,提出工業企業定額制定準則,在企業應用中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他提出的有關質量管理的理論曾獲獎。他參加了2012年國務院頒布的《質量發展綱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該《綱要》明確規定:“推動建設質量強國”。——摘編自方莉等《少壯常懷強國志華巔猶抱濟時心》等(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劉源張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貢獻。(8分)(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劉源張、李四光等先進人物體現的時代精神。(7分)[演練2][2024·全國卷Ⅲ][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郭子儀(697~781),華州鄭縣人(今屬陜西),“長六尺余,體貌秀杰”,通過武舉考試成為將領。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反,朝廷軍隊潰敗,玄宗奔蜀。郭子儀從朔方節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經過多年征戰,平定叛亂。后回紇受人唆使,舉兵威逼長安,郭子儀已年近七十,率數十親兵赴回紇軍中勸阻。回紇首領深受感動,與郭子儀飲酒結盟而退軍。郭子儀“臨下寬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處,必得士心”,其麾下數十人成長為文武大臣。經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儀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孫與皇室通婚。“時方握強兵,或方臨戎敵,詔命征之,未嘗不即日應召,故讒謗不能行”。后代史家贊揚他為“大雅君子,社稷純臣”,認為“自秦、漢以還,勛力之盛,無與倫比”。——據《舊唐書》等(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郭子儀的歷史功績。(6分)(2)依據材料,簡析郭子儀取得功績的緣由。(9分)[演練3][2024·全國卷Ⅱ][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司馬相如(前179~前11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