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詩歌五首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賞析:《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由于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與《登幽州臺歌》是同時之作,其內容可資參證。《薊丘覽古》七首,對戰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歷史事跡,表示無限欽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臺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本篇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容易出現的錯別字:悠悠(幽幽)愴(倉)【問題探究】(1)“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中“古人”、“來者”具體指代的各是什么人?參考:“古人”“來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樣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明君。“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賢明君主;“來者”是指后世那些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2)“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慨?參考:兩個“不見”相互映照,表達出詩人對賢明君主的欽敬仰慕之情,也表露出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政治抱負不能實現的感傷。(3)“念天地之悠悠”,你是怎樣理解“悠悠”一詞的?參考:“悠悠”一詞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把個人放置到無邊宇宙的背景中,使人顯得渺小,從而產生一種蒼茫孤獨之感。(4)“獨”字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詩人為何“獨愴然而涕下”?參考:“獨”字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凄涼的心境。“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像燕昭王那樣的古代賢君已不復見,后來的賢君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身不逢時;當登臺遠眺時,面對茫茫宇宙,只感天長地久,而個人在其中是多么的渺小啊,不禁感到孤單寂寞凄涼,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5)《登幽州臺歌》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參考:作者孤獨地站在幽州臺上,仰首責問蒼天。大地茫茫,空闊寂寥,沒有一個知音,內心滿懷悲憤于是流下了眼淚。(6)從這首詩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陳子昂?用幾句話描繪一下你感受到的詩人的形象。參考:我看到了一個沉思的陳子昂;我看到了一個因為不能實現人生價值而愴然涕下的陳子昂;我看到了一個有著積極的人生追求,渴望實現自身價值的陳子昂……(7)這首詩在遣詞造句上沒什么特殊之處,千百年來卻一直不減它動人的力量。試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藝術表現上的特色。參考:①這首詩傳達出時空的綿長無盡,以及個人置身其中的孤獨感,喚起的是人類共有的那種在廣袤時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處且何去何從的茫然感。
②它在藝術表現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體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來打動人。【詩歌主旨】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天地的落寞情懷。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孤獨和悲憤。基礎檢測1.《登幽州臺歌》的作者是,字,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朝代)文學家。在文學上,其詩思想充實,語言剛健質樸,對唐代詩歌影響巨大,他是唐詩革新的先驅者。張九齡、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從中受到啟迪。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有《》傳世。2.借助課下注釋或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1)前:(2)古人:(3)來者:(4)念:(5)悠悠:(6)愴然:(7)涕:理解型默寫:1、《登幽州臺歌》中描繪了詩人孤寂與苦悶心情的詩句是:,。2、屈原《遠游》中有詩云:“惟天地之無窮,哀人生之生勤。”《登幽州臺歌》中與此意思相似的詩句是:,。3、陳子昂在《登幽州臺歌》中寫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詩句是:,。課內詩歌鑒賞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21.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這首短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奈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B.“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文人。C.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詩人面前仿佛出現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圖景。D.全詩句式長短不齊,音節抑揚變化,具有韻律美。22.此詩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請賞析詩中的“獨”字。(二)古詩閱讀,完成各題。如果陳子昂有微信朋友圈,他在登幽州臺后發布了一條新動態,請觀察圖片,完成下列任務。35.下列詩人中,最有可能看到他朋友圈這條動態信息的是()A.曹操 B.王灣 C.陸游 D.龔自珍選擇題5.選出下列對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賞析有誤的一項(
)A.前兩句“古人”和“來者”的對比,表明時間流逝,一去不返,表現出詩人壯志難酬,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惆悵和孤寂。B.“念天地之悠悠”中“念”字表達了詩人囊括宇宙古今,寬廣無垠的精神境界,“悠悠”一詞與下句“獨”字互為映照,增強了反襯效果。C.“獨愴然而涕下”把個人放到廣袤無限的宇宙空間中,使詩人慷慨悲壯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畫面的主位上,頓時神韻飛動。D.詩人登樓遠眺、憑今吊古,含蓄地表達了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的孤寂郁悶之情。6.下面對《登幽州臺歌》一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詩人登上幽州臺,俯仰古今,豪邁與樂觀的情感躍然紙上。B.前兩句通過“前”“后”“古人”“來者”的對比,表明時間流逝,一去不返。C.天地之“悠悠”與詩人之“獨”影互為映照,襯托出詩人的“渺小”。D.全詩語句長短不齊,音節抑揚變化,語言蒼勁奔放,意境雄渾,極富感染力。7.下列對《登幽州臺歌》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幽州臺,即薊北樓,又名薊北樓、燕臺,是戰國時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筑。從詩題看,這是一首古體詩。B.聯系詩人的境遇和心情,可將“古人”理解為禮賢下士的明君,“來者”是指自己這樣有抱負、有才能的文人。C.“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涕”就是眼淚。D.前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歲月漫長;第三句寫天高地迥;第四句描繪苦悶情緒;全詩籠罩一股悲壯蒼涼的氣氛。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賞析:本詩以飽滿的熱情形象地描繪了這座名山雄偉壯觀的氣勢,抒發了作者青年時期的豪情和遠大抱負。前六句實寫泰山之景。開頭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設問統領下文。第二句的“齊魯青未了”生動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綿延、高大。“青”字是寫青翠的山色,“未了”是表現山勢坐落之廣大,青翠之色一望無際。這是遠望之景。三、四兩句是近望之勢。“造化鐘神秀”是說泰山秀美無比,仿佛大自然將一切神奇秀麗都聚集在這里了,一個“鐘”字生動有力。“陰陽割昏曉”,突出泰山的高聳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與昏暗的兩個天地。“割”字形象貼切,給參天矗立的山姿賦予了生命力。五、六兩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靜轉動。“蕩胸生曾云”描寫山腰云霧層層繚繞,使胸懷滌蕩,騰云而起,用層云襯托出山高。“決眥入歸鳥”,是瞪大了眼睛望著一只只飛回山林中的小鳥,表現出了山腹之深。一個“入”字用得微妙傳神,好像一只只小鳥從遠處徐徐而來,又徐徐而去,足見山腹是何等深遠了。最后兩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產生了登頂的愿望。“會當凌絕頂”中的“凌”字,表現了作者登頂的決心和豪邁的壯志。“一覽眾山小”,寫詩人想象中登上絕頂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顯得低小,以此襯托出泰山的高大。這首詩的題目是“望岳”,全篇緊緊抓住“望”字寫景,寫景中又處處烘托著一個“高”字。從而把泰山的萬千景色、高大的氣勢渲染得纖毫畢現,令人如親臨其境。故此《望岳》一詩,成為歷代描寫泰山的佳篇,被人們傳誦不絕。容易出現的錯別字:曾(層)眥凌(臨)(一)(4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2.《望岳》作者是唐朝的_______,“岱宗”是指“五岳之首”的_______。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蘊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二)閱讀下文,完成910題(4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9.“造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0.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詩人由遠及近,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象。B.“割昏曉”一句凸顯大自然賦予山南山北不同風光的神奇魅力。C.“決眥入歸鳥”寫詩人在清晨的濃霧下,張大眼看歸巢的群鳥。D.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意欲登上泰山之巔,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三)閱讀詩歌,回答問題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2.本詩中“陰陽”的意思是_________。3.最能體現詩人希望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的詩句是()A.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B.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C.蕩胸生曾云,決趾入歸鳥。D.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四)閱讀下面的詩,完成1011題(4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10、詩中“會當凌絕頂”一句中,“會當”的意思是,“凌”的意思是。(2分)11、下列對詩歌理解有誤的一項是()(2分)A.泰山別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B.首句以設問的方式體現了詩人乍見泰山時的驚嘆。C.末句描寫詩人登上山頂后所看到的景象,極富哲理。D.全詩由遠望到近望、細望,表達了詩人對泰山的熱愛。(五)閱讀《望岳》,完成問題。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1)對《望岳》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詩人由實望泰山而產生登臨意愿,于是想象登臨泰山絕頂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詩的第二句,作者沒有用筆墨去勾畫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寫泰山占地多么廣大,以距離廣遠襯托山勢高俊,用筆不凡。C.第三句話中的“造化”是運氣、福氣的意思,這句是說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實為泰山的運氣。D.全是格調高亢,尤其是七、八兩句,表現了詩人勇攀高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讀來催人奮進。(2)名句恒久遠,千古永流傳。請談談你對千古傳誦的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理解。登飛來峰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賞析: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夸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一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請想想飛來峰那高聳云天的氣勢吧!寶塔雖高,卻不是高不可上。轉眼間,詩人已登上塔頂,世界萬物,盡收眼底,那游蕩的云片再也擋不住視線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乍聽起來,是在談論觀賞風光的體會;可一尋味,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嗎?對詩人,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對讀者,這是引人向上的啟示。容易出現的錯別字:自(只)身(生)(一)(10分)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2.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人名),。3.下列對上述詩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甲詩是一首登高詩,乙文是一篇富含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B.甲詩通過山上尋塔經歷表現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C.乙文層次清晰,主要圍繞石獸的搜尋工作展開其行文結構。D.甲詩和乙文通過寫景或敘事,意在向世人揭示深刻的哲理。5.作者不怕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自己的眼睛,是因為他______________(二)【甲】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乙】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2.【甲】詩作者是______(人名),【乙】詩中“鐘”的意思是______。3.下列對兩首詩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兩首詩都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進取精神。B.兩首詩都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來表現景物。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均可表現“哲理的詩化,詩化的哲理”。D.“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抒發了詩人登上泰山后俯視群山的豪邁氣概。游山西村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賞析:這是一首記游抒情詩,是陸游的名篇之一。首聯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臘酒,指臘月所釀的酒。豚,是小豬,這里指豬肉。足雞豚,指菜肴豐足。說農家酒味雖薄,待客情意卻十分深厚。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贊賞。頷聯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來廣為傳誦。“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暢絢麗、開朗明快的詩句,仿佛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于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其喜形于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當然這種境界前人也有描摹,這兩句卻格外委婉別致。人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山回路轉、撲朔迷離,出路難尋。于是頓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鍥而不舍,繼續前行,忽然間眼前出現一線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開朗,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這就是此聯給人們的啟發,也是宋詩特有的理趣。人們讀后會感到,在人生某種境遇中,與詩句所寫有著驚人的契合之處,因而更覺親切。這里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陰道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于是這兩句詩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范圍,而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頸聯則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村風俗畫卷。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所要表達的熱愛傳統文化的深情。“社”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個戊日。農家祭社祈年,滿懷對豐收的期待。陸游在這里更以“衣冠簡樸古風存”,贊美著這個古老的鄉土風俗,顯示出他對吾土吾民之愛。前三聯寫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詩人似乎意猶未足,故而筆鋒一轉:尾聯“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無時”,即隨時。詩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時明月高懸,整個大地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給春社過后的村莊染上了一層靜謐的色彩,別有一番情趣。于是這兩句詩從胸中自然流出:但愿從今以后,能不時拄杖乘月,輕叩柴扉,與老農親切絮語,此情此景,不亦樂乎?一個熱愛家鄉、與農民親密無間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詩人被投降派彈劾罷歸故里,心中當然憤憤不平。對照詐偽的官場,詩人于家鄉淳樸的生活之中產生無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詩人雖貌似閑適,卻未能忘情國事。秉國者目光短淺,無深謀長策,然而詩人并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會否極泰來。這種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兩相交涉,產生了傳誦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聯。陸游七律最工。這首七律結構嚴謹,主線突出,全詩八句無一“游”字,而處處切“游”字,游興十足,游意不盡;又層次分明。尤其中間兩聯,對仗工整,善寫難狀之景,如珠落玉盤,圓潤流轉,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一)(4分)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2.本詞作者是宋朝__________,詞中“閑乘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請概括詩人游山西村時的所見所聞。(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78題。(4分)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7.這首詩的作者是(朝代)的(2分)8.下列對這首詩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全詩無一“游”字而處處顯游,游興十足,游意不盡。B.首句“莫笑”二字,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贊賞。C.頷聯既寫出山西村曲折多變的景色,又道出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D.頸聯從村民的服飾,言行和習俗的描寫中,表現了村民勤勞勇敢的品質。己亥雜詩(其五)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賞析:“浩蕩離愁白日斜”,“浩蕩”,廣大無邊。“白日斜”,夕陽西斜。龔自珍報國無門,終于辭官回歸杭州故里,心情是十分苦悶的。詩中用“浩蕩”來形容離愁,說明愁緒之深。這個“愁”不是個人私怨,而是對國事的憂慮,愛國之心顯而易見。“浩蕩離愁”又用夕陽西斜來烘托,更為愁緒抹上一重濃濃的色彩。“吟鞭東指即天涯”一句是說甩響馬鞭,奔向遙遠的地方。才離京城何來“天涯”呢?這是作者的心態所致。因為這次離京意味著告別朝廷,遠離仕途,不再回來了,所以作者產生了有如天涯漂泊的心緒。“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紅”,落花。“紅”,比喻理想與信念。“落紅”,是作者自比脫離官場。這兩句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寫“落花”,花雖落但仍然依戀故枝,心系故枝,并且要化成泥土滋養故枝,實際上是借以表露詩人的情懷。詩人雖然像一朵落花辭別故枝一樣地離別了京師,但他并不是無情的,他的心依然留在京城,留在朝廷,依然要把自己的一切獻給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龔自珍對當時社會現實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的,明知前途困難重重,他仍執著地“化作春泥更護花”,這種對理想的堅定追求,高度的愛國熱忱,崇高的獻身精神令人感佩不已。容易出現的錯別字:涯(崖)作(做)(一)古詩文鑒賞【甲】己亥雜詩(其五)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乙】愛蓮說(節選)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2.【甲】詩中的“落紅”是_________的意思。【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人名)。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菊之愛,陶后鮮有聞。4.下列選項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詩前兩句抒情敘事,只是抒發了作者離開京城的憂傷之情。B.【乙】文的標題“愛蓮說”的意思是“說一說自己喜愛蓮花的原因”。C.【甲】詩后兩句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成為傳世名句。D.【乙】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了內心正直,不拉攏勾結的品質。5.【甲】詩和【乙】文的作者都以花明志,你會以什么花來明自己的什么志呢?課堂練習(一)《登幽州臺歌》練習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1.詩人俯仰古今,傾吐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滿腔憂憤之情的詩句是:
,
。2.登樓眺望,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情緒的詩句是
,
。3.本詩與屈原《遠游》中:“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意境相近的詩句是:
,
。4.此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望岳》練習1.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作。全詩緊扣題目中的字展開,熱情贊美了泰山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2分)2.“陰陽割昏曉”一句寫出了泰山的特點;3.“造化鐘神秀”一句描寫了泰山的
的特點。(2分)4.“齊魯青未了”一句表現了泰山的
。
“決眥入歸鳥”一句蘊涵了
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什么?(2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三)《登飛來峰》練習1.這首詩中,“浮云”一詞的寓意是什么?(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詩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體形象中。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閱讀《游山西村》完成下面的練習。1.寫農家樸實好客的句子:
。孟浩然《過故人莊》熱情好客的句子:
。2.不僅反映詩人對前途所抱希望,也說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性詩句:
,
。描繪南宋農村風俗畫的句子:
。3.陸游的《游山西村》:歷經“山重水復”讓人懷疑無路可走,卻又意外地呈現出光明前景(或:表現感到困惑時,突然見到希望)可引用本詩中的詩句是:
。這兩句是這首詩的詩眼,富有哲理。4.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首詩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被黜官退居山鄉所寫,詩中贊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動人情景。B.頷聯寫出山西村優美的環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點,后成為充滿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C.頸聯寫鄉俗民事,從村民的服飾、言行和習俗的描寫中,展現村民勤勞儉樸的品質以及宣揚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習。作者于贊美中含蓄地表達批判之意。D.全詩寫景、敘事、抒情有機結合,充滿生活氣息,語言自然質樸,意境清新。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歷來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說說現在有什么含義?答:
6.你是怎樣理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答:
(五)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12題。(3分)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1.這首詩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人名)。(1分)2.這首詩加線句子是怎樣寫“離愁”的?(2分)答:作業一、閱讀下面的詩,完成12題(4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1.詩中“陰陽”的意思分別是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護師類之護師(初級)題庫檢測試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中國工商銀行山西晉城支行春季校招筆試題帶答案
- 2024年中國工商銀行遼寧阜新支行春季校招筆試題帶答案
- 2024年中國工商銀行廣西南寧支行春季校招筆試題帶答案
- 2024年中國工商銀行北京順義區支行春季校招筆試題帶答案
- 靶向治療藥物研發進展-全面剖析
- 2025農業智能設備共享合同
- 2025標準別墅裝修合同書范本
- 大學課件高等數學8
- 房產抵押合同書
- GB/T 3810.4-2016陶瓷磚試驗方法第4部分:斷裂模數和破壞強度的測定
- GB/T 17213.4-2005工業過程控制閥第4部分:檢驗和例行試驗
-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課件
- 中職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課件
- 施工班組考核表
- 法理學-(第五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學教程課件(最新)
- GB∕T 34876-2017 真空技術 真空計 與標準真空計直接比較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
- 2022年鄭州信息科技職業學院職業適應性測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國際五一勞動節頒獎榮譽晚會動態PPT模板
- 全院CRRT護理技能培訓理論考核試題及答案
- 后勤不“后”與“時”俱進——信息技術促幼兒園保育員專業化發展的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