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發動機與底盤技術作業指導書_第1頁
汽車發動機與底盤技術作業指導書_第2頁
汽車發動機與底盤技術作業指導書_第3頁
汽車發動機與底盤技術作業指導書_第4頁
汽車發動機與底盤技術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汽車發動機與底盤技術作業指導書TOC\o"1-2"\h\u15350第1章汽車發動機概述 4274921.1發動機發展歷程 4292101.1.1蒸汽機時代 4319781.1.2內燃機誕生 496791.1.3柴油機與汽油機的競爭 473131.1.4現代發動機技術 4152701.2發動機類型及特點 434041.2.1汽油機 584141.2.2柴油機 5197191.2.3混合動力發動機 5211501.3發動機工作原理 5101361.3.1四沖程循環 5111631.3.2燃料燃燒 5148931.3.3動力輸出 65210第2章發動機結構與部件 6130802.1氣缸體與氣缸蓋 6210492.1.1氣缸體 6146462.1.2氣缸蓋 6214572.2活塞與連桿 6325712.2.1活塞 634542.2.2連桿 6273022.3曲軸與軸承 6202342.3.1曲軸 6131112.3.2軸承 69772.4配氣機構 7181932.4.1氣門機構 763562.4.2凸輪軸與傳動機構 7248182.4.3氣門間隙調整 724725第3章發動機燃油供給系統 7269183.1燃油噴射系統 7191273.1.1概述 7161633.1.2基本組成 7137493.1.3工作原理 7145733.2燃油泵與燃油濾清器 849063.2.1燃油泵 8201483.2.1.1結構與工作原理 870403.2.1.2常見故障與維修方法 8236293.2.2燃油濾清器 8297023.2.2.1結構與工作原理 8285243.2.2.2常見故障與維修方法 86963.3噴油嘴與燃油壓力調節器 843053.3.1噴油嘴 8177233.3.1.1結構與工作原理 8101863.3.1.2常見故障與維修方法 8278773.3.2燃油壓力調節器 9211643.3.2.1結構與工作原理 9204183.3.2.2常見故障與維修方法 99268第4章發動機排放控制系統 9324954.1廢氣再循環(EGR)系統 9299464.1.1系統概述 953314.1.2EGR系統組成 9126254.1.3EGR系統工作原理 986844.2氧傳感器與三元催化轉化器 939124.2.1氧傳感器 954634.2.2三元催化轉化器 10137474.3廢氣凈化技術 1097834.3.1選擇性催化還原(SCR)技術 10256874.3.2柴油顆粒過濾器(DPF)技術 10116804.3.3蒸發排放控制系統 1028345第5章發動機潤滑系統 1073625.1潤滑油與潤滑方式 1097575.1.1潤滑油 10228725.1.2潤滑方式 10298755.2油泵與油濾清器 11232135.2.1油泵 11151175.2.2油濾清器 11296235.3潤滑油冷卻器與油壓調節器 11190165.3.1潤滑油冷卻器 11233195.3.2油壓調節器 1126776第6章發動機冷卻系統 11184256.1冷卻液與冷卻方式 11315096.1.1冷卻液 11294926.1.2冷卻方式 1217806.2水泵與散熱器 1215526.2.1水泵 1234796.2.2散熱器 1232316.3節溫器與冷卻風扇 1287326.3.1節溫器 12285666.3.2冷卻風扇 1319531第7章底盤概述 13230267.1底盤結構及功能 13112887.1.1車架:車架是底盤的主體結構,起到支撐車身、發動機、傳動系統等部件的作用,同時承受來自地面的各種載荷。 13207417.1.2底盤懸掛系統:懸掛系統負責連接車輪與車架,吸收來自地面的沖擊,減小車身震動,保證行駛舒適性及操縱穩定性。 13107717.1.3傳動系統:傳動系統主要包括發動機、變速箱、傳動軸、驅動橋等,負責將發動機產生的動力傳遞至車輪,實現車輛行駛。 13147417.1.4制動系統:制動系統負責使車輛減速或停車,保證行車安全。 1393427.1.5行駛系統:行駛系統主要包括車輪、輪胎、驅動軸等,負責實現車輛的行駛功能。 1369547.2傳動系統概述 13178847.2.1發動機:發動機是汽車的動力源,通過燃燒汽油產生動力,驅動汽車行駛。 13150597.2.2變速箱:變速箱根據駕駛員的駕駛需求,調整發動機輸出的扭矩和速度,以適應不同的行駛工況。 14228417.2.3傳動軸:傳動軸負責將變速箱輸出的動力傳遞至驅動橋。 14125037.2.4驅動橋:驅動橋將傳動軸傳遞過來的動力分配給左右車輪,實現車輛行駛。 14208627.3懸掛系統概述 14310277.3.1彈性元件:彈性元件主要包括彈簧和減振器,負責吸收來自地面的沖擊,減小車身震動。 1493537.3.2導向機構:導向機構主要包括擺臂、控制臂等,負責引導車輪的運動軌跡,保持車輛行駛穩定性。 14155777.3.3支撐機構:支撐機構主要包括穩定桿、橫向穩定桿等,起到增強懸掛系統剛度的作用,提高車輛行駛穩定性。 14245477.3.4制動系統:懸掛系統還與制動系統密切相關,懸掛系統的穩定功能對制動效果具有重要影響。 1416901第8章傳動系統技術 1492578.1離合器 14241728.1.1離合器的作用與類型 14143958.1.2離合器的工作原理 14262358.1.3離合器檢修與維護 14267278.2變速器 15157608.2.1變速器的作用與分類 15272588.2.2手動變速器 15263598.2.3自動變速器 1537158.2.4雙離合器變速器 1532718.3傳動軸與差速器 1539538.3.1傳動軸 15149818.3.2差速器 15239988.3.3差速器檢修與維護 1534948.3.4四輪驅動系統 1523658第9章懸掛系統技術 1548889.1麥弗遜式懸掛 1527699.1.1概述 155879.1.2結構與原理 16107829.1.3特點與應用 16187679.2雙叉臂式懸掛 1690679.2.1概述 16150999.2.2結構與原理 16235029.2.3特點與應用 16305279.3獨立懸掛與多連桿懸掛 17199379.3.1概述 1799949.3.2結構與原理 17155039.3.3特點與應用 1712402第10章制動與轉向系統 171257710.1制動系統 172789910.2防抱死制動系統(ABS) 171815010.3轉向系統及其部件 173153510.4助力轉向系統 18第1章汽車發動機概述1.1發動機發展歷程汽車發動機的發展歷程見證了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從最初的蒸汽機到內燃機的誕生,再到現代各種高效、環保發動機的出現,發動機技術在不斷創新中發展。1.1.1蒸汽機時代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蒸汽機作為汽車的動力源,開創了汽車發展的先河。但是蒸汽機體積龐大、效率低下,嚴重限制了汽車的發展。1.1.2內燃機誕生19世紀中葉,德國工程師尼古拉斯·奧托發明了四沖程內燃機,為汽車提供了更為高效、實用的動力來源。此后,內燃機不斷改進,逐漸取代了蒸汽機,成為汽車的主流動力。1.1.3柴油機與汽油機的競爭20世紀初,柴油機和汽油機分別發展壯大。柴油機以高扭矩、低油耗著稱,適用于大型車輛;汽油機則憑借高功率、低排放的優勢,在小型車輛領域占據主導地位。1.1.4現代發動機技術科技的進步,現代發動機在提高燃油經濟性、降低排放污染、提升動力功能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其中包括渦輪增壓、直噴技術、混合動力、電動化等技術的應用。1.2發動機類型及特點根據燃料類型和燃燒方式,汽車發動機可分為以下幾類:1.2.1汽油機汽油機以汽油為燃料,采用點燃式燃燒,具有以下特點:(1)功率密度高,適合高速運行;(2)排放污染物較少,環保功能較好;(3)燃油經濟性相對較低。1.2.2柴油機柴油機以柴油為燃料,采用壓燃式燃燒,具有以下特點:(1)扭矩大,適用于重載和低速工況;(2)燃油經濟性較好,比汽油機節省燃料;(3)排放污染物較高,但現代柴油機已通過技術改進降低排放。1.2.3混合動力發動機混合動力發動機結合了傳統內燃機和電動機的優勢,具有以下特點:(1)節能減排,降低油耗;(2)動力輸出平穩,駕駛體驗更佳;(3)可實現純電動行駛,降低城市污染。1.3發動機工作原理汽車發動機通過將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再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從而推動汽車運行。1.3.1四沖程循環發動機的工作過程遵循四沖程循環,包括進氣、壓縮、做功和排氣四個階段。(1)進氣:活塞下行,氣門開啟,空氣和燃料混合物進入氣缸;(2)壓縮:活塞上行,氣門關閉,空氣和燃料混合物被壓縮;(3)做功:點火或壓燃,燃料燃燒產生高溫高壓氣體,推動活塞下行,輸出動力;(4)排氣:活塞上行,排氣門開啟,廢氣排出氣缸。1.3.2燃料燃燒燃料在氣缸內燃燒,產生高溫高壓氣體,推動活塞運動。汽油機采用點燃式燃燒,柴油機采用壓燃式燃燒。1.3.3動力輸出發動機通過曲軸、齒輪等傳動裝置,將活塞的往復運動轉化為車輪的旋轉運動,從而推動汽車行駛。第2章發動機結構與部件2.1氣缸體與氣缸蓋2.1.1氣缸體氣缸體是發動機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是構成燃燒室,并為活塞提供運動軌道。氣缸體的材料通常為鑄鐵或鋁合金,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耐磨性。在氣缸體內,活塞在其內部上下運動,完成吸氣、壓縮、做功和排氣四個工作過程。2.1.2氣缸蓋氣缸蓋位于氣缸體的上部,主要用于封閉燃燒室,并與氣缸體共同構成燃燒室。氣缸蓋通常由鑄鐵或鋁合金制成,其上設有火花塞、噴油嘴等部件。氣缸蓋與氣缸體之間的密封功能對發動機的功能具有較大影響。2.2活塞與連桿2.2.1活塞活塞是發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將燃燒產生的氣體壓力轉化為機械能,推動曲軸旋轉。活塞通常由鋁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導熱性和輕量化特點。活塞頭部設有燃燒室,底部與連桿相連。2.2.2連桿連桿是連接活塞與曲軸的關鍵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將活塞的往復運動轉化為曲軸的旋轉運動。連桿一般由高強度鋼制成,具有良好的抗彎扭功能。連桿在工作過程中承受較大的交變載荷,因此對材料、結構和加工精度要求較高。2.3曲軸與軸承2.3.1曲軸曲軸是發動機輸出動力的關鍵部件,其作用是將活塞的往復運動轉化為旋轉運動,驅動汽車前進。曲軸通常由高強度鋼制成,具有較好的耐磨性和抗扭功能。曲軸的結構和加工精度對發動機的功能和壽命具有重要影響。2.3.2軸承軸承是支撐曲軸旋轉的關鍵部件,其主要作用是減少曲軸與軸承座之間的摩擦,降低能量損失。軸承通常采用滑動軸承或滾動軸承,具有較低的摩擦系數和良好的耐磨性。軸承的選用和潤滑對發動機的功能和壽命具有重要影響。2.4配氣機構2.4.1氣門機構氣門機構負責控制氣缸進、排氣過程,包括氣門、氣門彈簧、氣門導管等部件。氣門通常由合金鋼制成,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高溫功能。氣門機構的合理設計對發動機的進氣效率、排氣功能和燃燒效果具有重要影響。2.4.2凸輪軸與傳動機構凸輪軸是驅動氣門機構的關鍵部件,其上設有凸輪,用于控制氣門的開啟和關閉。凸輪軸與曲軸之間通過齒輪、鏈條或皮帶等傳動機構連接,保證氣門機構與發動機的工作節奏相匹配。2.4.3氣門間隙調整為保證氣門機構的正常工作,需定期檢查和調整氣門間隙。氣門間隙過大會導致氣門關閉不嚴,影響發動機功能;氣門間隙過小則可能導致氣門卡滯,甚至損壞氣門機構。通過本章學習,讀者應對發動機主要結構與部件有深入了解,為后續的學習和實踐打下基礎。第3章發動機燃油供給系統3.1燃油噴射系統3.1.1概述燃油噴射系統是汽車發動機燃油供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在發動機各個工作階段,根據發動機的負荷和轉速需求,將燃油精確地噴射到進氣道或燃燒室內,以保證發動機高效、穩定地工作。3.1.2基本組成燃油噴射系統主要包括燃油噴射器、燃油壓力傳感器、噴油控制單元、燃油分配管等部件。3.1.3工作原理燃油噴射系統通過噴油控制單元接收發動機的負荷和轉速信號,計算出合適的噴油量,并通過燃油噴射器將燃油噴入進氣道或燃燒室內。3.2燃油泵與燃油濾清器3.2.1燃油泵燃油泵的主要功能是在燃油供給系統中建立一定的燃油壓力,以保證燃油能順利地輸送到燃油噴射系統。3.2.1.1結構與工作原理燃油泵通常采用直流無刷電機驅動,由泵體、葉輪、軸承、密封件等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過電機帶動葉輪旋轉,使燃油在泵體內部產生壓力,從而實現燃油的輸送。3.2.1.2常見故障與維修方法燃油泵常見故障包括泵體磨損、葉輪損壞、電機損壞等。維修方法主要包括更換損壞部件、清洗泵體和檢查電路連接。3.2.2燃油濾清器燃油濾清器的主要作用是過濾燃油中的雜質,防止其進入燃油噴射系統,保證發動機正常工作。3.2.2.1結構與工作原理燃油濾清器通常由濾芯、殼體、密封件等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過濾芯將燃油中的雜質過濾掉,清潔的燃油進入燃油噴射系統。3.2.2.2常見故障與維修方法燃油濾清器常見故障包括濾芯堵塞、殼體損壞等。維修方法主要包括更換濾芯、檢查殼體和密封件。3.3噴油嘴與燃油壓力調節器3.3.1噴油嘴噴油嘴是燃油噴射系統中的關鍵部件,其作用是根據噴油控制單元的指令,將燃油霧化噴入進氣道或燃燒室內。3.3.1.1結構與工作原理噴油嘴由針閥、噴孔、電磁線圈等組成。其工作原理是電磁線圈接收噴油信號后,產生磁力,驅動針閥打開,燃油經噴孔霧化噴出。3.3.1.2常見故障與維修方法噴油嘴常見故障包括堵塞、泄漏、電磁線圈損壞等。維修方法主要包括清洗噴油嘴、更換損壞部件和檢查電磁線圈。3.3.2燃油壓力調節器燃油壓力調節器的作用是保持燃油噴射系統中的燃油壓力穩定,保證噴油量的準確性。3.3.2.1結構與工作原理燃油壓力調節器通常由壓力調節彈簧、壓力傳感器、調節閥等組成。其工作原理是壓力傳感器檢測燃油壓力,根據設定的壓力值調節調節閥的開度,以保持燃油壓力穩定。3.3.2.2常見故障與維修方法燃油壓力調節器常見故障包括壓力不穩定、調節閥損壞等。維修方法主要包括更換損壞部件、檢查壓力傳感器和調節彈簧。第4章發動機排放控制系統4.1廢氣再循環(EGR)系統4.1.1系統概述廢氣再循環(ExhaustGasRecirculation,EGR)系統是為了降低汽車發動機排放氮氧化物(NOx)而設計的一種技術。其主要原理是將部分廢氣引入燃燒室內,通過降低燃燒溫度和氧濃度,從而減少NOx的。4.1.2EGR系統組成EGR系統主要包括EGR閥、EGR冷卻器、EGR控制單元等部件。EGR閥負責調節廢氣的流量,EGR冷卻器用于降低廢氣溫度,提高EGR效率,EGR控制單元則負責整個系統的控制。4.1.3EGR系統工作原理當發動機運行過程中,EGR控制單元根據發動機工況和排放要求,調節EGR閥的開度,將適量的廢氣引入燃燒室內。通過降低燃燒室內氧濃度和燃燒溫度,減少NOx的。4.2氧傳感器與三元催化轉化器4.2.1氧傳感器氧傳感器(OxygenSensor,O2Sensor)是監測發動機排放系統中氧氣含量的關鍵部件。其工作原理是通過氧化鋯陶瓷傳感器元件,測量廢氣中的氧氣濃度,將信號傳遞給發動機控制單元,以便調整空燃比,實現排放優化。4.2.2三元催化轉化器三元催化轉化器(ThreewayCatalyst,TWC)是降低汽車排放污染物的重要裝置。其主要作用是將發動機排放的HC、CO和NOx在催化劑的作用下,轉化為無害的CO2、H2O和N2。三元催化轉化器通常由不銹鋼材料制成,內部填充有催化劑。4.3廢氣凈化技術4.3.1選擇性催化還原(SCR)技術選擇性催化還原(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SCR)技術是一種用于降低柴油發動機NOx排放的技術。其原理是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將尿素水溶液噴射到廢氣中,與NOx反應無害的N2和H2O。4.3.2柴油顆粒過濾器(DPF)技術柴油顆粒過濾器(DieselParticulateFilter,DPF)技術主要用于捕集和去除柴油發動機排放的顆粒物。DPF通常采用壁流式過濾器,通過物理過濾和氧化再生等方式,降低顆粒物排放。4.3.3蒸發排放控制系統蒸發排放控制系統主要用于控制汽車燃油系統中的汽油蒸氣排放。通過活性炭罐吸附汽油蒸氣,并在發動機運行過程中將蒸氣引入燃燒室內進行燃燒,以減少環境污染。第5章發動機潤滑系統5.1潤滑油與潤滑方式5.1.1潤滑油潤滑油是發動機潤滑系統中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為發動機內部運動部件提供充分的潤滑,減少磨損,降低摩擦系數,同時具有冷卻、清潔、防銹和密封作用。潤滑油根據其功能和適用范圍,可分為礦物油、半合成油和全合成油。5.1.2潤滑方式發動機潤滑系統主要采用壓力潤滑和飛濺潤滑兩種方式。壓力潤滑是指潤滑油在油泵的作用下,形成高壓油液,通過油道輸送到發動機各運動部件,實現潤滑;飛濺潤滑則是利用發動機運轉時油液飛濺,對暴露在油液中的部件進行潤滑。5.2油泵與油濾清器5.2.1油泵油泵是發動機潤滑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將油底殼的潤滑油抽吸出來,形成高壓油液,為發動機各部件提供潤滑。油泵主要有齒輪泵、轉子泵和柱塞泵等類型。5.2.2油濾清器油濾清器用于過濾潤滑油中的雜質,防止雜質進入發動機內部,降低磨損。油濾清器有全流式和旁通式兩種類型。全流式油濾清器能過濾潤滑油中的全部流量,旁通式油濾清器則僅在潤滑油流量超過一定值時才進行過濾。5.3潤滑油冷卻器與油壓調節器5.3.1潤滑油冷卻器潤滑油冷卻器主要用于降低潤滑油的溫度,保證其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工作。潤滑油冷卻器有水冷式和風冷式兩種類型。水冷式潤滑油冷卻器利用冷卻水對潤滑油進行冷卻,風冷式則利用發動機風扇產生的風冷卻潤滑油。5.3.2油壓調節器油壓調節器是發動機潤滑系統的重要部件,主要負責調節油壓,使潤滑油在發動機各運動部件之間保持恒定的壓力差。油壓調節器具有自動調節功能,當發動機負荷變化時,能自動調節潤滑油的壓力,保證潤滑效果。第6章發動機冷卻系統6.1冷卻液與冷卻方式發動機在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量,為保證發動機正常工作,必須對其進行冷卻。冷卻系統主要由冷卻液、水泵、散熱器、節溫器及冷卻風扇等部件組成。本節主要介紹冷卻液與冷卻方式。6.1.1冷卻液冷卻液是發動機冷卻系統的工作介質,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發動機產生的熱量,并將其傳遞到散熱器,以達到降低發動機溫度的目的。冷卻液應具備以下功能:(1)良好的熱傳導功能:以保證能快速吸收發動機產生的熱量;(2)適當的沸點:以防止在高溫下蒸發,導致冷卻系統壓力升高;(3)低的冰點:以防止在低溫下結冰,影響冷卻系統的正常工作;(4)良好的化學穩定性:以抵抗氧化、腐蝕等化學變化;(5)良好的潤滑功能:以減少水泵、節溫器等運動部件的磨損。6.1.2冷卻方式發動機冷卻系統主要采用兩種冷卻方式:水冷和風冷。(1)水冷:冷卻液在發動機內部循環,通過水泵將冷卻液從發動機內部抽取到散熱器,散熱器將熱量傳遞給外界空氣,冷卻后的冷卻液再次循環至發動機內部。水冷方式冷卻效果較好,被廣泛應用于各種汽車發動機。(2)風冷:利用風扇產生的氣流對發動機進行冷卻。風冷方式結構簡單,但冷卻效果相對較差,主要用于部分小型發動機。6.2水泵與散熱器水泵和散熱器是發動機冷卻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節主要介紹水泵與散熱器的工作原理及結構特點。6.2.1水泵水泵的主要作用是驅動冷卻液在冷卻系統中循環,以傳遞發動機產生的熱量。水泵通常采用離心式水泵,其工作原理如下:(1)發動機帶動水泵皮帶輪旋轉,進而驅動水泵葉輪旋轉;(2)葉輪旋轉時,冷卻液被吸入葉輪中心,并沿葉輪徑向向外加速流動;(3)加速后的冷卻液流經水泵蝸殼,進入發動機冷卻系統。6.2.2散熱器散熱器是冷卻系統中的主要散熱設備,其作用是將冷卻液傳遞來的熱量散發到外界空氣中。散熱器通常由鋁或銅制成,其結構特點如下:(1)采用多通道設計,以增加冷卻液與空氣的接觸面積;(2)散熱器芯部設有許多細小的散熱片,以增加散熱面積;(3)散熱器兩側設有進、出氣口,以利于空氣流動,提高散熱效果。6.3節溫器與冷卻風扇節溫器和冷卻風扇是發動機冷卻系統的輔助部件,對冷卻效果起到關鍵作用。本節主要介紹節溫器與冷卻風扇的工作原理及功能。6.3.1節溫器節溫器的主要作用是根據發動機溫度自動調節冷卻液流量,以實現發動機在不同工況下的最佳冷卻效果。節溫器的工作原理如下:(1)當發動機溫度較低時,節溫器關閉,冷卻液不流經散熱器,而是在發動機內部循環,以快速升高發動機溫度;(2)當發動機溫度達到設定值時,節溫器開啟,冷卻液流經散熱器,將熱量散發到外界空氣中。6.3.2冷卻風扇冷卻風扇的主要作用是在散熱器工作時,增強空氣流動,提高散熱器的散熱效率。冷卻風扇通常分為電動風扇和機械風扇兩種。(1)電動風扇:由電機驅動,可根據發動機溫度自動調節風扇轉速;(2)機械風扇:由發動機皮帶輪驅動,風扇轉速與發動機轉速成正比。冷卻風扇在散熱器工作過程中,能有效提高冷卻效果,保證發動機在高溫工況下的穩定運行。第7章底盤概述7.1底盤結構及功能底盤作為汽車的基礎結構,主要負責承載車身、發動機、傳動系統等主要部件,并保證車輛在各種路況下的穩定行駛。底盤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7.1.1車架:車架是底盤的主體結構,起到支撐車身、發動機、傳動系統等部件的作用,同時承受來自地面的各種載荷。7.1.2底盤懸掛系統:懸掛系統負責連接車輪與車架,吸收來自地面的沖擊,減小車身震動,保證行駛舒適性及操縱穩定性。7.1.3傳動系統:傳動系統主要包括發動機、變速箱、傳動軸、驅動橋等,負責將發動機產生的動力傳遞至車輪,實現車輛行駛。7.1.4制動系統:制動系統負責使車輛減速或停車,保證行車安全。7.1.5行駛系統:行駛系統主要包括車輪、輪胎、驅動軸等,負責實現車輛的行駛功能。7.2傳動系統概述傳動系統是汽車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將發動機產生的動力傳遞至車輪,以實現車輛的行駛。傳動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7.2.1發動機:發動機是汽車的動力源,通過燃燒汽油產生動力,驅動汽車行駛。7.2.2變速箱:變速箱根據駕駛員的駕駛需求,調整發動機輸出的扭矩和速度,以適應不同的行駛工況。7.2.3傳動軸:傳動軸負責將變速箱輸出的動力傳遞至驅動橋。7.2.4驅動橋:驅動橋將傳動軸傳遞過來的動力分配給左右車輪,實現車輛行駛。7.3懸掛系統概述懸掛系統是底盤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連接車輪與車架,吸收來自地面的沖擊,減小車身震動,保證行駛舒適性及操縱穩定性。懸掛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7.3.1彈性元件:彈性元件主要包括彈簧和減振器,負責吸收來自地面的沖擊,減小車身震動。7.3.2導向機構:導向機構主要包括擺臂、控制臂等,負責引導車輪的運動軌跡,保持車輛行駛穩定性。7.3.3支撐機構:支撐機構主要包括穩定桿、橫向穩定桿等,起到增強懸掛系統剛度的作用,提高車輛行駛穩定性。7.3.4制動系統:懸掛系統還與制動系統密切相關,懸掛系統的穩定功能對制動效果具有重要影響。通過以上對底盤結構及功能、傳動系統、懸掛系統的概述,本章為后續章節詳細介紹底盤各部分的技術原理和維修保養方法奠定了基礎。第8章傳動系統技術8.1離合器8.1.1離合器的作用與類型離合器作為汽車傳動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負責切斷或接合發動機與變速器之間的動力傳遞。本節將介紹離合器的作用、常見類型及其結構。8.1.2離合器的工作原理介紹離合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壓盤、從動盤、離合器軸承等部件的作用,以及離合器接合與分離的過程。8.1.3離合器檢修與維護分析離合器常見的故障原因,介紹離合器檢修方法及維護注意事項,以保證離合器正常運行。8.2變速器8.2.1變速器的作用與分類變速器是汽車傳動系統中的關鍵部件,用于調整發動機輸出的扭矩和速度。本節將介紹變速器的作用、分類及各類型變速器的優缺點。8.2.2手動變速器介紹手動變速器的工作原理、結構及操作方法,包括同步器、齒輪、軸等主要部件的作用。8.2.3自動變速器介紹自動變速器的工作原理、結構及控制策略,包括液力變矩器、行星齒輪、控制系統等主要部件。8.2.4雙離合器變速器闡述雙離合器變速器的工作原理、優點以及在我國汽車市場中的應用情況。8.3傳動軸與差速器8.3.1傳動軸介紹傳動軸的作用、結構及傳動效率,分析傳動軸常見故障及檢修方法。8.3.2差速器闡述差速器的作用、工作原理及分類,包括普通差速器、限滑差速器等。8.3.3差速器檢修與維護分析差速器常見故障原因,介紹差速器檢修方法及維護注意事項,以保證差速器的正常運行。8.3.4四輪驅動系統介紹四輪驅動系統的工作原理、分類及在汽車傳動系統中的應用,分析四輪驅動系統的優缺點。第9章懸掛系統技術9.1麥弗遜式懸掛9.1.1概述麥弗遜式懸掛是一種常見的汽車懸掛系統,由美國工程師厄爾·麥弗遜于1950年代初發明。該懸掛系統主要應用于前輪驅動車型,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成本低等優點。9.1.2結構與原理麥弗遜式懸掛主要由下擺臂、減振器、彈簧和穩定桿等部件組成。下擺臂通常采用L型或V型結構,與車輪連接,起到支撐和導向作用。減振器與彈簧一體式設計,負責吸收來自路面的沖擊,并衰減振動。穩定桿主要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