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肺間質疾病概述-及指南_第1頁
【轉貼】肺間質疾病概述-及指南_第2頁
【轉貼】肺間質疾病概述-及指南_第3頁
【轉貼】肺間質疾病概述-及指南_第4頁
【轉貼】肺間質疾病概述-及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轉貼】肺間質疾病概述及指南間質性肺疾病概述間質性肺疾病(interstitia11ungdisease,ILD)是許多病因不同的肺間質疾病的共同結局,以彌漫性肺實質、肺泡炎和間質纖維化為病理基本改變,以活動性呼吸困難、x線胸片彌漫陰影、限制性通氣障礙、彌散功能〔DLCO〕降低和低氧血癥為臨床表現的不同類疾病群構成的臨床病理實體的總稱。ILD可呈急性、亞急性及慢性經過。急性期以損傷或炎癥病變為主,慢性期以纖維化病變為主。近年來,肺間質纖維化發病率有增高趨勢,傳統的糖皮質激素和細胞毒藥物療效不能令人滿意。據統計,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確診后經過現有治療,5年生存率低于50%,10年生存率僅約30%。一、肺間質的概念肺實質指各級支氣管和肺泡結構。肺間質是指肺泡間及終末氣道上皮以外的支持組織,包括血管及淋巴管組織。正常的肺間質主要包括兩種成分:細胞及細胞外基質。(一)細胞成分在肺間質內體積比方面,約75%是細胞成分,其中約30%~40%是間葉細胞;其余是炎癥細胞及免疫活性細胞。間葉細胞包括:成纖維細胞、平滑肌細胞及血管周細胞等。成纖維細胞至少包括三種細胞:難以歸類的間質細胞、成纖維細胞及肌纖維母細胞。炎癥及免疫細胞包括:單核巨噬細胞(約占90%)和淋巴細胞(約占10%)以及很少量的肥大細胞等。淋巴細胞中主要是T淋巴細胞(約占淋巴細胞的3/4),少量(約7%~8%)是B細胞,其余為非T非B無效應的細胞(nullcells,約占20‰),這些炎癥細胞,特別是單核巨噬細胞可以產生許多化學介質或細胞因子,在肺的炎癥病變的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二)細胞外基質(ECM)分為兩類主要成分,即細胞外基質及結締組織纖維成分。后者主要是膠原纖維(約占70%),其次是彈性纖維;前者主要是基底膜,其他一些糖蛋白、層連蛋白、纖維連接蛋白以及其他基質蛋白或糖蛋白等。在組織學上,相鄰肺泡之間的空隙稱間質腔,腔內有毛細血管及淋巴管分布。肺毛細血管壁表面有內皮細抱,其下為基底膜,內皮細胞之間的連接較為疏松,毗連處有寬窄不均的空隙,平均為4~5nm,最寬處可達20nm,液體和下些蛋白質顆粒可由此通過,進人間質腔內。毛細血管在間質腔內緊貼肺泡壁,其間一側為間質薄層腔,保證血液和氣體有高的換氣效率;另一側為厚層腔,用于間質液貯存和血管—間質腔—肺泡之間的液體移動的調節。在間質腔內分布的淋巴終末端,可到達肺泡周圍肺毛細血管網絡空隙,吸引間質腔內的水分和蛋白質,維持間質腔的儲水量,防止間質以至肺泡水腫。ILD的主要病變已非解剖學的肺間質,還要包括肺泡上皮細抱、血管內皮細胞等肺實質。其病變部位也不僅限于肺泡壁,也可以波及細支氣管。二、發病機制ILD確切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不同病種的肺間質纖維化改變都從肺泡炎開始,在發展和修復過程中導致肺纖維化的傾向有其共同之處。間質性肺纖維化肺泡炎可按肺泡內炎癥和免疫效應細胞的比例不同分為兩種類型:①巨噬細胞-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型,可稱為中性粒細跑型肺泡炎。中性粒細胞增多,巨噬細胞稍減少,但仍占多數。屬本型的有特發性肺纖維化、家族性肺纖維化、膠原血管性疾病伴肺間質纖維化、石棉肺和組織細胞增多癥x等。②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型,即稱淋巴細胞型肺泡炎。淋巴細胞增多,巨噬細胞稍減少。如肺結節病、過敏性肺炎和鈹中毒等。肺泡炎癥和免疫細胞分泌介質,在引起肺間質纖維化的發病上起重要作用。活化的肺泡巨噬細抱釋放的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多種蛋白酶、肺泡巨噬細胞源性生長因子、IL-1、IL-8及粘附因子等;活化T淋巴分泌單核細胞趨化因子、巨噬細胞抑制移行因子、IL-2;中性粒細胞分泌膠原酶、彈性蛋白酶及引起肺組織損傷的氧自由基。肺實質細胞受某種致病因素的直接作用,或通過炎癥和免疫細胞系統的間接作用而發生急性肺泡炎。在肺泡炎階段,如去除致病因素、或接受治療,其病變可以逆轉;當急性肺泡炎轉為慢性,中性粒細胞分泌膠原酶和彈性蛋白酶,破壞I型膠原和肺泡壁,影響病變的可逆性。如病變進行性加重間質內膠原紊亂,鏡檢可見大量纖維組織增生,肺泡隔破壞,形成囊性纖維化,破壞的肺泡壁不可復原;病變再進一發展為肺泡結構完全損害,形成廣泛的囊性纖維化改變。三、分類(一)ILD按發病的緩急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二)按病因明確與否分為兩大類:1、病因已明確的間質性肺病1)吸入無機粉塵二氧化硅、石棉、滑石、鈹、煤、鋁、錫、鐵2)吸入有機粉塵霉草塵、蔗塵、蘑菇肺、飼鴿者病3)放射線損傷4)微生物感染病毒、細菌、真菌、卡氏肺孢子蟲病5)藥物及毒物細胞毒化療藥物、百枯草肺6)癌性淋巴管炎7)肺水腫2、病因未明確間質性肺病10急性間質性肺炎2)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又名隱源性致纖維化肺泡炎、特發性間質性肺炎)3)脫屑性間質性肺炎4)膠原血管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多發性肌炎-皮肌炎、干燥綜合征5)結節病6)組織細胞增多癥X7)肺出血-腎炎綜合征8)特發性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癥9)Wegener肉芽腫10)慢性嗜酸粒細胞肺炎11)肺泡蛋白沉積癥12)遺傳性肺纖維化13)結節性硬化癥14)神經纖維瘤15)肺血管床間質性肺病16)原發性肺動脈高壓17)淀粉樣變18)閉塞性細支氣管炎并機化勝肺炎19)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三)按其主要的病理改變分為:1、肉芽腫性間質性肺疾病如結節病、外源性過敏性肉芽腫性肺泡炎。2、非炎癥性非腫瘤性疾病如慢性間質性肺水腫、肺泡蛋白沉著癥、原發性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癥、尿毒癥等。3、非特異性炎癥如普通型間質性肺炎、閉塞性細支氣管炎并機化性肺炎(BOOP)、外源性刺激性煙霧、液體以及其他毒性刺激性慢性間質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特發性肺纖維化及腫血管炎等。4、無機粉塵吸入性職業病。5、增生及腫瘤性病變如原發性細支氣管肺泡癌誘發肺間質病變、彌漫性霍奇金淋巴瘤。6、肺間質纖維化及蜂窩肺(末期肺)四、診斷要點:(—)臨床表現1,發病年齡多在中年以上,男:女≈2:1,兒童罕見。2。起病隱襲,主要表現為干咳、進行性呼吸困難,活動后明顯。3。本病少有肺外器官受累,但可出現全身癥狀,如疲倦、關節痛及體重下降等,發熱少見。4,50%左右的患者出現杵狀指(趾),多數患者雙肺下部可聞及velcro羅音。5。晚期出現發紺,偶可發生肺動脈高壓、肺心病和右心功能不全等。(二)X線胸片(高千伏攝片)1,常表現為網狀或網狀結節影伴肺容積減小。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直徑多在3~15mm大小的多發性囊狀透光影(蜂窩肺)。2。病變分布:多為雙側彌漫性,相對對稱,單側分布少見。病變多分布于基底部、周邊部或胸膜下區。3。少數患者出現癥狀時,x線胸片可無異常改變。(三)HRCT1。HRCT掃描有助于評估肺周邊部、膈肌部、縱隔和支氣管-血管束周圍的異常改變,對IPF的診斷有重要價值。2,可見次小葉細微結構改變,如線狀、網狀、磨玻璃狀陰影。3。病變多見于中下肺野周邊部,常表現為網狀和蜂窩肺,亦可見新月型影、胸膜下線狀影和極少量磨玻璃影。多數患者上述影像混合存在。在纖維化嚴重區域常有牽引性支氣管和細支氣管擴張,和(或)胸膜下蜂窩肺樣改變。(四)肺功能檢查1,典型肺功能改變為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表現為肺總量(TLC)、功能殘氣量(FRC)和殘氣量(Rv)下降。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置(FEVl/FVC)正常或增加。2.單次呼吸法一氧化碳彌散(DLC0)降低,即在通氣功能和肺容積正常時,DLC0也可降低。3。通氣/血流比例失調,Pao2、PaC02下降,肺泡—動脈血氧分壓差[P(A-a)02]增大。(五)BALF檢查1。BALF檢測的意義在于縮小ILD診斷范圍即排除其它肺疾病(如腫瘤、感染、嗜酸粒細胞肺炎、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結節病和肺泡蛋白沉積癥等)。但對診斷IPF價值有限。2,IPF患者的BALF中中性粒細胞(PMN)數增加,占細胞總數5%以上,晚期部分患者同時出現嗜酸粒細胞增加。(六)血液檢查1。IPF的血液檢查結果缺乏特異性。2,可見紅細胞沉降率增快,丙種球蛋白、乳酸脫氫酶(LDH)水平升高。3,出現某些抗體陽性或滴度增高,如抗核抗體(ANA)和類風濕因子(RF)等可呈弱陽性反應。(七)組織病理學改變1.開胸/胸腔鏡肺活檢的組織病理學呈UIP改變。2。病變分布不均勻,以下肺為重,胸膜下、周邊部小葉間隔周圍的纖維化常見。3,低倍顯微鏡下呈“輕重不一,新老并存”的特點,即病變時相不均一,在廣泛纖維化和蜂窩肺組織中常混雜炎性細胞浸潤和肺泡間隔增厚等早期病變或正常肺組織。4.肺纖維化區主要由致密膠原組織和增殖的成纖維細胞構成。成纖維細胞局灶性增殖構成所謂的“成纖維細胞灶”。蜂窩肺部分由囊性纖維氣腔構成,常常內襯以細支氣管上皮。另外,在纖維化和蜂窩肺部位可見平滑肌細胞增生。5.排除其它已知原因的ILD和其它類型的IIP。五、診斷標準診斷IPF標準可分為有外科(開胸/胸腔鏡)肺活檢資料和無外科肺活檢資料。(一)有外科肺活檢資料1。肺組織病理學表現為UIP特點。2。除外其它已知病因所致的間質性肺疾病,如藥物、環境因素和風濕性疾病等所致的肺纖維化。3。肺功能異常,表現為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和(或)氣體交換障礙。4。胸片和HRCT可見典型的異常影像。(二)無外科肺活檢資料(臨床診斷)缺乏肺活檢資料原則上不能確診IPF,但如患者免疫功能正常,且符合以下所有的主要診斷條件和至少3/4的次要診斷條件,可臨床診斷IPF。1。主要診斷條件:(1)除外已知原因的ILD,如某些藥物毒性作用、職業環境接觸史和風濕性疾病等;(2)肺功能表現異常,包括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vC減少,而FEV1/FVC正常或增加)和(或)氣體交換障礙[靜態/運動時P(A ̄a)02增加或DLC0降低];(3)胸部HRCT表現為雙肺網狀改變,晚期出現蜂窩肺,可伴有極少量磨玻璃影;(4)經支氣管肺活檢(TBLB)或BALF檢查不支持其它疾病的診斷。2,次要診斷條件:(1)年齡>50歲;(2)隱匿起病或無明確原因進行性呼吸困難;(3)病程≥3個月;(4)雙肺聽診可聞及吸氣性velcro羅音。六、鑒別診斷IPF除了與其它原因引起的ILD相鑒別外,還需要與其它類型的IIP相鑒別,IPF占所有IIP的60%以上,NSIP次之,而DIP/RBILD和AIP相對少見。把UIP與其它類型IIP區別開來至關重要,因其治療和預后有很大區別。(—)DIP/RBILD1。DIP:男性多發,絕大多數為吸煙者。起病隱襲、干咳,進行性呼吸困難。半數患者有杵狀指(趾)。實驗室檢查無特殊,肺功能呈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彌散功能降低,但不如IPF/UIP顯著。影像學上早期出現雙肺磨玻璃樣改變,后期也出現線狀、網狀、結節狀間質影像。與UP不同的是DIP通常不出現蜂窩樣改變。RBILD:臨床表現同DIP。杵狀指(趾)相對少見。影像學上2/3患者HRCT出現網狀—結節影,未見磨玻璃影。2。DIP顯著的病理學改變是肺泡腔內肺泡巨噬細胞(AM)均勻分布,見散在多核巨細胞。與此相伴的是輕、中度肺泡間隔增厚,伴少量炎性細胞浸潤,無明顯的纖維化和成纖維細胞灶。在低倍鏡下病變均勻分布,時相一致,與UP分布多樣性形成鮮明對比。當AM聚積以細支氣管周圍氣腔為主,而遠端氣腔不受累時,這一病理便稱為RBILD。3。多數糖皮質激素治療反應良好。(二)AIP1。AIP原因不明,起病急劇,臨床表現為咳嗽、嚴重呼吸困難,繼之很快進人呼吸衰竭。多數病例發病前有“感冒”樣癥狀,半數以上患者有發熱。肺部影像學檢查表現為雙側彌漫性網狀、細結節及磨玻璃樣陰影。急驟進展可融合成斑片乃至實變影。2,病理表現為彌漫性肺泡損傷(DAD)機化期改變。3.AIP預后不良,死亡率極高,生存期很短,多在1~2個月內死亡。(三)NSIP1。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男性多于女性,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氣短,少數患者有發熱。2。影像學上表現為雙側間質性浸潤影,雙肺斑片磨玻璃陰影是本病CT特征性所見。3,病理改變為肺泡壁明顯增厚,呈不同程度妁炎癥和纖維化,病變時相一致,但缺乏UIP、DIP或AIP的特異性改變。肺泡結構破壞較輕,肺泡間隔內由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混合構成的慢性炎癥細胞浸潤是NsIP的特點。4。本病對糖皮質激素反應好,預后良好。七、治療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和完善,對介導炎癥以及其后的纖維化過程中復雜的細胞因子網絡和它們的作用機制有了初步認識。針對眾多細胞因子中一個或幾關鍵成份的作用加以干預,成為近年來探討肺間質疾病治療新途徑的重要內容。(一)目前治療狀況肺纖維化的治療主要是糖皮質激素和(或)細胞毒藥物,前者通常作為首選藥物,因其能夠抑制炎癥及免疫過程,在肺泡炎期可能奏效,使臨床癥狀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廣泛間質纖維化期則難有改觀。據臨床觀察,僅約少于30%的患者激素治療有效。細胞毒藥物的副作用較大因而應用受到了限制。從臨床指標上看,現有的治療并沒有使患者的肺功能和生存率有明顯改善。(二)秋水仙堿本藥一直被認為是治療肺纖維化的有效藥物之一,但副作用較大。在大鼠肺纖化模型中,秋水仙堿可使多種酶的改變回到正常水平,包括膠原酶、賴氨酸氧化酶和脯氨酸羥化酶,從而使膠原合成趨于正常,膠原I和膠原Ⅲ的比例也接近正常。有人總結了23例肺纖維化患者應用秋水仙堿的結果,從臨床表現和肺功能來看,22%的患者有了改善,39%的患者病情穩定無進展,23例患者中有18例是用過糖皮質激素治療仍進行性惡化者,因此,療效還是令人滿意的。秋水仙堿的劑量為0.6g/d,耐受性良好,可長期服用。(三)細胞因子抑制劑目前關于肺纖維化治療的研究大多是針對肺泡巨噬細胞(Alveolarmacrophage,AM)分泌的細胞因子,這不僅僅是因為AM是細胞因子網絡的中心點,還因為它是肺部對外來刺激的第一個應答細胞,而且是肺內合成與分泌功能最為旺盛的細胞。1、白介素-1(IL-l)抑制劑單核巨噬細胞是IL-l的主要產生細胞,在肺纖維化的發病過程中,IL-1既可介導肺泡炎期的損傷,又可促進間質損傷修復乃至過度修復引起間質纖維化。在纖維化動物模型和IPF患者的AM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均可檢測出升高的IL-1。IL-l通過自身的直接作用或誘導靶細胞產生細胞因子并表達相應的受體,在肺纖維化發病中起著重要的凋節作用。它還能上調粘附分子的分泌使白細胞進人肺間質,并能促進肺成纖維細胞(LFb)產生膠原和氨基多糖。IL-l的活性取決于它的濃度和抑制物的濃度,一種天然存在的抑制物是IL-1受體拮抗劑(IL-Lra),它也是由單核巨噬細胞和上皮細胞產生的。它與IL-1?有著26%~30%的相同氨基酸序列。與IL-1α有19%的相同序列,可競爭性地與IL-l受體結合從而阻斷IL-1的活性。IL-l與IL-1ra的比率在IPF患者AM培養上清液中增高。這為外源性的IL-1ra治療肺纖維化提供了理論依據。2、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抑制劑巨噬細胞和肥大細胞是肺中TNF-α的主要來源,許多因素可引起產生增多。在肺纖維化的動物模型中,AM可增加TNF-α的合成和釋放,IPF患者肺中TNF-αmRNA也明顯升高。現在普遍認為TNF-α與IL-1起協同作用,激活中性粒細胞,介導肺泡炎期的炎癥反應。TNF-α還能刺激LFb的增殖,對膠原合成有一定促進作用。在小鼠肺纖維化模型中,TNF-α抗體幾乎完全阻斷了羥脯氨酸的增加,防止了光鏡下所見的彌漫性肺泡損傷。重組的人的可溶性TNF-α受體也有一定療效,甚至對已形成的纖維化也能改善。3、轉化生長因子-?(TGF-?)抑制劑在多種纖維增生性疾病中,TGF-?表現出共同的促纖維化作用。肺臟是富含TGF-β的器官之一,主要來源于AM、上皮細胞和成纖維細胞。IPF患者中,AM有較高的TGF-?mRNA表達,并且TGF-?產生的部位和肺中異常細胞外間質的沉積部位一致。在動物模型的研究中,也取得了相似的結果。TGF-β在肺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對細胞外基質多方面的作用,它能刺激各種細胞外基質(ECM)成份的合成和沉積,并且作用于多個環節,包括上調基質成份的轉錄、翻譯、翻譯后等步驟,促進基質蛋白及受體的產生,減少基質降解酶,增加降解酶抑制劑的合成。TGF-?還是一個強大的細胞增殖調節劑,通過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可促進LFb增殖。TGF-?有明顯的自我誘導作用。外源性TGF-β可誘導培養的細胞分泌TGF-β,稱為自泌作用,新合成的TGF-β繼續發揮上述作用。最近,通過阻斷TGF-β的作用來治療纖維化疾病引起了人們的興趣,目前已進行了TGF-β抗體或抗血清的有關實驗觀察。Denis在用滅活的卡介苗制備小鼠肺纖維化模型時,同時腹腔內注射TGF-βl的抗血清。結果發現IL-1?和TNF-α的水平明顯降低,肺內羥脯氨酸的水平也明顯減低,從而證實了TGF-β是免疫所致肺泡炎和纖維化的重要因子,通過抑制其生物活性可對肺纖維化起到治療作用。目前還沒有關于內源性TGF-β拮抗劑(RA)的報道,α2-巨球蛋白是TGF-β的結合蛋白但不引起它的活性,可作為TGF-β的負性調節因子。修飾素與TGF-β有著高親合力,已在腎纖維化的研究中用來拮抗TGF-β的作用,還能打斷其自身分泌調節,是一種有前途的治療方法。(四)抗氧化劑在肺纖維化中,毒性氧產物生成增多。活化的AM是其主要來源,其釋放超過正常時的7~13倍,肺內的抗氧化酶系統可能在此時對肺有一定的保護,博萊霉素所致的肺損傷機制包括了毒性氧產物的作用,高氧可加重博萊霉素所致的肺纖維化,并進一步損傷肺上皮細胞,延緩修復。谷胱甘肽是細胞內重要的抗氧化劑,在肺上皮細胞襯液(ELF)中濃度比血漿高100倍,但IPF患者中則明顯減低。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是一種還原劑,IPF患者口服、靜脈注射N-acetylcystelne能使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和ELF中谷胱甘肽明顯增高。新近報道IPF患者霧化吸人谷胱甘肽可暫時提高它在ELF中的含量,同時減少AM釋放的超氧陰離子。在倉鼠肺纖維化模型中,皮下注射尼克酸(macln)可減少膠原聚集。(五)抗粘附分于抗體肺中的白細胞通過分泌致纖維化因子而參與了肺纖維化的發生和發展,而巨噬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的趨化和活化受許多表面蛋白質如粘附分子的調節。1PF時表達CDll/CD18的AM數目增多,CD11/CD18家族作為白細胞整合素參與了許多免疫炎癥反應,它們在肺纖維化的發病機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抗CD11單克隆抗體治療的小鼠肺纖維化模型中,發現膠原沉積減輕,纖維性肺泡炎和淋巴細胞浸潤及血小板微栓塞也明顯減輕,其機制可能是通過改變白細胞的移行或活化狀態而減輕細胞介導的炎癥反應,減少膠原的過多產生。即使在正常小鼠,抗CD11抗體也能減少間質淋巴細胞數量及膠原含量,提示這是治療肺纖維化的一條新途徑。(六)γ干擾素(IFN-γ)被認為是一種抗纖維的細胞因子,它能夠減少成纖維細胞的膠原合成,延緩傷口愈合。在體外實驗中可明顯抑制肺纖維化患者的LFb的增殖和膠原合成。研究表明IFN-γ降低I型膠原mRNA水平,與膠原合成減少是平行的。在大鼠肺纖維化模型中,IFN-γ可明顯抑制纖維化的進展。(七)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是近年來研究較多的一類藥物,培養的LFb中加人卡托普利后增殖率降低,并且在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刺激生長的LFb中更加顯著,但同是ACEI的Lisinopril卻無此作用,因此推測卡托普利的抗纖維化作用是因為它有一個巰基。(八)肺移植是肺纖維化終末期的患者的治疔方法之一,近年來免疫抑制劑的研究進展為器官移植創造了條件,但其高額的費和和供體來源的困難限制了其應用。(九)基因治療滲透到許多領域,隨著對肺纖維化發病機制了解的增多,在mRNA水平甚至DNA水平控制某些細胞因子產生的設想已經誕生。體內實驗成功與否取決于怎樣將適量的反義探針導人并在一定的時期內抑制細胞因子的產生。有關肺囊性纖維化的基因治療已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臨床研究,經氣管給人腺病毒載體可獲得目的基因的表達。從理論上講,治療肺纖維化不需要永久地修正某些基因,只需在特定的時期內運用反義技術抑制發病過程中某些細胞因子的產生。在肺纖維化病程中,有些致纖維化因子如TNF-α和TGF-β增高的峰時相相對較短,是反義技術的合適目標。總之,新的治療探索是與細胞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進展緊密相連的,隨著研究的深人和技術的完善有可能為肺纖維化的治療提供廣闊的前景。IPF的藥物一、推薦的藥物和劑量迄今,對肺纖維化尚沒有一種令人滿意的治療方法。臨床較常用的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細胞毒藥物和抗纖維化制劑。上述藥物可以單獨或聯合應用,其使用劑量和療程應視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推薦治療方案為:糖皮質激素聯合環磷酰胺或硫唑嘌呤,具體方法如下(供參考)。1.糖皮質激素:潑尼松或其它等效劑置的糖皮質激素,每天0.5mg/kg(理想體重,以下同)口服4周;然后每天0.25mg/kg,口服8周;繼之減量至每天0.125mg/kg或0.25mg/kg隔天1次口服。2.環磷酰胺:按每天2mg/kg給藥。開始劑置可為每天25~50mg口服,每7~14天增加25mg,直至最大量150mg/d。3.硫唑嘌呤:按每天2~3mg/kg給藥。開始劑量為25~50mg/d,之后每7~14天增加25mg,直至最大量150mg/d。二、療程與療效判定1。療程:(1)一般治療3個月后觀察療效,如果患者耐受好,未出現并發癥和副作用,可繼續治療至少6個月以上。(2)已治療6個月以上者,若病情惡化,應停止治療或改用、合用其它藥物;若病情穩定或改善,應維持原有治療。一般多主張聯合用藥。(3)已治療12個月以上者若病情惡化,應停止治療或改用、合用其它藥物治療;若病情穩定或改善,也應維持原有治療。(4)治療滿18個月以上的患者,繼續治療應個體化。2。療效判定:(1)反應良好或改善:①癥狀減輕,活動能力增強。②x線胸片或HRCT異常影像減少。③肺功能表現TLC、vC、DLC0、Pa02較長時間保持穩定。以下數據供參考:TLC或vC增加≥10%,或至少增加≥200ml;DLC0增加≥15%。或至少增加3ml?minˉl?mmHgˉl;SaO2增加>4%;心肺運動試驗中Pao2增加≥4mmHg(具有2項或2項以上者認為肺生理功能改善)。(2)反應差或治療失敗:①癥狀加重,特別是呼吸困難和咳嗽。②Ⅹ線胸片或HRCT上異常影像增多,特別是出現了蜂窩肺或肺動脈高壓跡象。③肺功能惡化。以下數據供參考:TLC或vC下降≥10%或下降≥200ml;DLC0下降≥15%或至少下降≥3ml?minˉl?mmHgˉl;Sa02下降≥4%,或運動試驗中P(A ̄a〉02增加≥4mmHg(具有2項或2項以上者認為肺功能惡化)。三、療效尚不能肯定,正處于研究觀察階段的藥物1,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清除體內氧自由基,作為抗氧化劑用于肺纖維化治療。NAC推薦大劑量(1.8g/d)口服。2。Y干擾素、甲苯吡啶酮、前列腺素E2以及轉化生長因子等細胞因子拮抗劑,對膠原合成有抑制作用。3。紅霉素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功能,對肺纖維化治療作用是通過抑制PMN功能來實現的。主張小劑量(0.25g/d)長期口服。4。秋水仙堿:可抑制膠原合成和調節細胞外基質,起到抗纖維化作用。口服劑量0.6mg/d耐受性良好。但也有研究表明,秋水仙堿不能改善肺纖維化的預后。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彌漫性間質性肺疾病(ILD)是以彌漫性肺泡單位慢性炎癥和間質纖維化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大組疾病,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其常見類型。多年來,對IPF概念的理解一直存在著差異。隨著高分辨CT(HRCT)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檢測等實驗室技術的臨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