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規范DB41-T 805-2022_第1頁
黃瓜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規范DB41-T 805-2022_第2頁
黃瓜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規范DB41-T 805-2022_第3頁
黃瓜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規范DB41-T 805-2022_第4頁
黃瓜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規范DB41-T 805-202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

CCSB16

41

河南省地方標準

DB41/T805—2022

代替DB41/T805—2013

黃瓜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規范

2022-09-16發布2022-12-14實施

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41/T805—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發生條件及防治適期..................................................................1

5綜合防治措施........................................................................4

附錄A(資料性)黃瓜農藥安全使用方法(化學農藥).......................................7

附錄B(資料性)黃瓜農藥安全使用方法(生物農藥).......................................9

I

DB41/T805—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一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

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41/T805—2013《黃瓜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規范》,與DB41/T805—2013相比,

除結構性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a)更改了“防治指標”定義(見3.2,2013版3.1);

b)增加了主要病害中猝倒病適宜發生溫度(見4.1.1,2013年版的4.1.1);刪除了病毒病(見2013

年版的4.1.10);增加了細菌性流膠病(見4.1.21);調整了部分病害順序(見4.1,2013年版

的4.1);

c)更改了“主要害蟲”中黃薊馬、美洲斑潛蠅、煙粉虱的名稱,并增加了蟲害防治指標(見4.2.1、

4.2.2、4.2.3,2013年版的4.2.1、4.2.2、4.2.3);增加了主要蟲害葉螨類(見4.2.5);

d)更改了“防治原則”(見5.1,2013年版的5.1);

e)更改了“預測預報”表述內容(見5.2.1,2013年版的5.2.1);

f)將“種子處理”更改為“溫湯浸種”,并更改了相關內容(見5.2.2.2,2013年版的5.2.2.2);

將“嫁接防病”更改為“嫁接換根”,并更改部分表述(見5.2.2.3,2013年版的5.2.2.6);將

“耕作改制”更改為“輪作倒茬”,并刪除后半部分(見5.2.2.4,2013年版的5.2.2.4);將“肥

水管理”更改為“水肥一體化”,并更改了內容(見5.2.2.5,2013年版的5.2.2.5);增加了“清

潔田園”(見5.2.2.6);

g)將“人工引移、釋放天敵”更改為“釋放天敵”,并更改內容(見5.2.3.1,2013年版的5.2.3.1);

更改了“生物藥劑”表述(見5.2.3.2,2013年版的5.2.3.2);

h)將“日光消毒”更改為“土壤高溫處理”,并更改了有關內容(見5.2.4.1,2013年版的5.2.4.1);

將“環境控制”更改為“通風降濕”,并將有關內容更改后納入“生態防治”(見5.2.4.3,2013

年版的5.2.2.3);

i)將“人工誘殺”更改為“色板誘殺”,并更改了有關內容(見5.2.5.1,2013年版的5.2.5.1);

刪除了“銀灰膜驅蚜”(見2013年版的5.2.5.2);增加了“殺蟲燈誘殺”(見5.2.5.2);將“設

施保護”更改為“防蟲網覆蓋”(見5.2.5.3,2013年版的5.2.5.3);

j)刪除了“土壤消毒”(見2013年版的5.2.6.1);將“育苗器具消毒”分為“育苗基質消毒”和

“育苗穴盤消毒”(見5.2.6.1、5.2.6.2,2013年版的5.2.6.2);更改了“種子處理”有關內

容(見5.2.6.3,2013年版的5.2.6.3);刪除了“適時防治”“農藥種類選擇”“農藥使用準則”

(見2013年版的5.2.6.5、5.2.6.6、5.2.6.7);增加了“生長期防治”(見5.2.6.5);

k)刪除了附錄(規范性)黃瓜農藥安全使用方法、附錄(規范性)黃瓜生產禁止使用農藥(見2013

年版的附錄A、附錄B);

l)更改了附錄(資料性)黃瓜主要病蟲害防治藥劑(見附錄A、B,2013年版的附錄C)。

本文件由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濟源市園藝工作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崔樸周、薛夢寧、曹賢、胡俊芳、趙潔、孫紅霞、翟清云、趙興華、翟慶

慧、李東鋒、靳俊英、郭五軍、張龍、翟軍委、張建平、宋新閣、顏衛東、郭利娟、王獻忠、史紅娜、

何麗、黃紅寧、曹艷會。

本文件所替代文件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2013年首次發布DB/T805-2013;

——本次為第一次修訂。

II

DB41/T805—2022

黃瓜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黃瓜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術語和定義、發生條件及防治適期、綜合防治措施。

本文件適用于河南省轄區內的黃瓜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GB/T1671.5瓜菜作物種子第1部分:瓜類

GB/T23416蔬菜病蟲害安全防治技術規范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

NY/T525有機肥料

NY/T1276農藥安全使用規范總則

NY/T1868肥料合理使用準則有機肥料

DB/T1147黃瓜穴盤嫁接育苗技術規程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防治適期

在防治某種病、蟲、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過程中能夠達到最佳防治效果的適宜時期。

3.2

防治指標

某種作物在某一蟲害或病害危害下,需要人為干預,不使種植者的利益受到損失時害蟲的種群密度

或病害的發病率等數值。

4發生條件及防治適期

4.1主要病害

4.1.1猝倒病

苗床溫度10℃、濕度大的情況下易發生,播前苗床或種子處理,預防發生。

4.1.2立枯病

1

DB41/T805—2022

苗床溫度20℃~25℃,濕度大環境下易發生,主要發生在育苗的中后期及定植后前期,應在初現

病株時開始防治。

4.1.3棒孢葉斑病

溫度在25℃~28℃,相對濕度大于85%的棚室易發病,生長后期發病重。以預防為主。

4.1.4霜霉病

日平均氣溫16℃時,病害開始發生,溫度20℃~24℃,相對濕度80%以上易流行;多雨、多霧、

多露的情況下,病害極易流行。以預防為主。

4.1.5白粉病

溫度20℃~25℃,相對濕度85%以上,通風不暢、高濕、結露,病害發生嚴重。以預防為主。

4.1.6蔓枯病

露地栽培溫度20℃~25℃,相對濕度85%以上發病較重;保護地栽培通風不良,種植密度過大,

光照不足,空氣濕度大發病重。以預防為主。

4.1.7炭疽病

溫度10℃~30℃,相對濕度80%~90%均可發病,24℃左右發病最重;氮肥過多、大水漫灌、通風

不良或植株衰弱,發病重。以預防為主。

4.1.8黑星病

溫度在9℃~30℃,相對濕度85%以上均可發病。溫度17℃,相對濕度90%以上發病重;以預防為

主。

4.1.9枯萎病

土壤溫度20℃~23℃,土壤濕度90%以上極易發??;連作、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土壤過分干旱或

質地黏重的酸性土、根系受傷發病重。以預防為主。

4.1.10細菌性角斑病

溫度4℃~39℃均可發生,相對濕度70%以上發病重。以預防為主。

4.1.11疫病

發病最適宜溫度為28℃~30℃,相對濕度在95%以上易發病;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重茬連作、高

溫高濕發病重。以預防為主。

4.1.12灰霉病

溫度15℃~20℃,相對濕度94%以上,光照不足,通風不良,發病重。以預防為主。

4.1.13綿腐病

高溫、潮濕宜發??;土質黏重、種植過密、管理粗放、有損傷等發病重。結瓜期預防發生。

4.1.14鐮刀菌根腐病

2

DB41/T805—2022

高溫高濕宜發病。重茬地、低洼地、黏土地發病重。以預防為主。

4.1.15白絹病

發病適溫30℃,高溫、時雨時晴利于病害的傳播。重茬地、酸性土或砂土地發病重。以預防為主。

4.1.16黑斑病

結果期遇高溫高濕環境,宜發?。粷菜?、雨后病情加重。以預防為主。

4.1.17菌核病

溫度5℃~30℃、相對濕度85%以上,均可發病。溫度在20℃左右,相對濕度在98%以上發病嚴重。

以預防為主。

4.1.18褐斑病

溫度在20℃~30℃,相對濕度90%以上,晝夜溫差大、光照不足、有結露,發病重;植株衰弱,偏

施氮肥,微量元素硼缺乏時發病重。以預防為主。

4.1.19斑點病

溫暖、多雨天氣易發病,連作、通風不良、濕度大,發病重。以預防為主。

4.1.20根結線蟲病

設施栽培常年發生,露地栽培6~9月為發病盛期,結瓜期最易感??;重茬地塊,砂質土壤,發病嚴

重。上茬發生及時防治。

4.1.21細菌性流膠病

溫度在22℃~30℃,晝夜溫差大,棚內中午溫度過高,晚上溫度低、濕度大,易發病。以預防為

主。

4.2主要蟲害

4.2.1薊馬

溫度在15℃~32℃條件下均可發生,夏秋兩季干旱條件下發生嚴重。平均成蟲3頭/株~5頭/株時

開始防治。

4.2.2斑潛蠅

設施栽培常年發生。露地栽培4~10月均可發生為害。一般每百株20頭時開始防治。

4.2.3粉虱

設施栽培常年發生。露地栽培7~8月間蟲口密度較大,8~9月間為害嚴重。點片發生,每株有成蟲

2~3頭時,開始防治。

4.2.4瓜蚜

溫度16℃~20℃,相對濕度低于75%條件下均可為害。設施栽培常年為害。露地栽培6~7月中下

旬蟲口密度最大,為害重。平均5頭/株~7頭/株時開始防治。

3

DB41/T805—2022

4.2.5葉螨類

溫度25℃~28℃,相對濕度在30%~40%條件下有利于發生。平均幼蟲3頭/株~5頭/株時開始防治。

5綜合防治措施

5.1防治原則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在加強預測預報的基礎上,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生態調

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措施,合理使用化學農藥等綜合防治措施。

5.2防治措施

5.2.1預測預報

根據病原菌和害蟲基數、病蟲害發生條件,結合氣象預報,分析、推斷發生程度,以確定發生時期

和防治適期。

5.2.2農業防治

5.2.2.1品種選擇

根據當地病蟲害發生情況,因地制宜選擇高抗、多抗品種。種子質量應符合GB16715.1的要求。

5.2.2.2溫湯浸種

包衣種子直接播種,未包衣種子可按照以下方法進行處理:

陽光曬種2d,溫湯浸種:將種子放入55℃溫水中不斷攪拌30min,水溫降低到30℃再浸種3h~

4h。

5.2.2.3嫁接換根

對枯萎病發生嚴重的地塊,應采用嫁接苗,嫁接技術符合DB41/T1147標準。

5.2.2.4輪作倒茬

實行嚴格的輪作制度,與非葫蘆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

5.2.2.5水肥一體化

優先采用水肥一體化、膜下暗灌、滴灌技術。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施肥應符合NY/T496和NY/T1868

的規定。

底施有機肥。每畝底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000kg,施后深翻30cm。自制有機肥應充分腐熟,腐熟

度符合NY/T525標準。

5.2.2.6清潔田園

前茬收獲后要及時清除殘留根系、枯枝落葉和雜草等。

5.2.3生物防治

5.2.3.1釋放天敵

4

DB41/T805—2022

定植后7d~10d,監測發現害蟲即可釋放天敵。設施條件下,利用異色瓢蟲防治瓜蚜,每畝釋放500~

1000頭(粒)異色瓢蟲(卵),間隔10d~15d釋放一次,連續釋放2次。利用煙盲蝽防治粉虱,每畝釋

放煙盲蝽250~500頭,間隔10d~15d釋放一次,連續釋放2次。利用小花蝽防治薊馬和瓜蚜,每畝釋放

小花蝽250~500頭,間隔10d~15d釋放一次,連續釋放2次。

5.2.3.2生物藥劑

采用微生物代謝產物,微生物活體、植物源等生物藥劑防治黃瓜病蟲害。生產上常用苦參堿、魚藤

酮、藜蘆堿、木霉菌、哈茨木霉菌等。

5.2.4生態防治

5.2.4.1土壤高溫處理

土傳病害嚴重的設施栽培地塊,可在夏季高溫季節利用陽光進行高溫處理,清潔田園后,每畝撒施

有機肥4t,石灰氮每畝50kg~80kg,及時深翻25cm以上,起壟,灌水,鋪地膜,悶棚升溫,使地面溫

度達到60℃以上,持續15d~20d,之后進行充分通風,并進行發芽試驗,定植前3d~5d,補充有益

生物菌劑。

5.2.4.2高溫悶棚

霜霉病發生嚴重時,采收成熟的瓜條,去掉植株下部病老葉,選擇晴天上午灌水后閉棚,冠層氣溫

達到45℃,持續2h,緩慢通風,降至正常溫度管理范圍。

5.2.4.3通風降濕

加大晝夜溫差,控制好溫度和空氣濕度,適宜的肥水,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通過放風和輔助加

溫,調節不同生育時期的適宜溫度,避免低溫和高溫障礙。

5.2.5物理防治

5.2.5.1色板誘殺

誘殺瓜蚜、粉虱、斑潛蠅,每畝懸掛40張20cm×25cm黃色粘蟲板。誘殺薊馬,每畝懸掛40張20cm

×25cm藍色粘蟲板。色板應懸掛在高于植株頂部15cm~20cm處。當板上粘蟲面積達到板表面的60%以

上及時更換。

5.2.5.2殺蟲燈誘殺

采用頻陣式殺蟲燈誘殺,露地每10~15畝一套,面積10~15畝以下的設施,每設施一套,10~15

畝以上的設施按照面積增加數量;生長前期放置在離地1.5m高度,生長后期要放置在高于作物頂部

10cm~20cm處,每天開燈時間以晚上9點到第二天早晨4點為宜。

5.2.5.3防蟲網覆蓋

在通風口和門窗處,設置60目防蟲網。

5.2.6化學防治

5.2.6.1育苗基質消毒

每立方基質用50%多菌靈和50%福美雙混合劑(1:1混合)60g~80g混合均勻,進行消毒。

5

DB41/T805—2022

5.2.6.2育苗穴盤消毒

重復使用的穴盤清洗之后,用高錳酸鉀1000倍液浸泡20min消毒。

5.2.6.3種子處理

72.2%霜霉威鹽酸鹽,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

10min~20min,預防猝倒病;或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min,預防病毒??;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800倍液浸種1h,預防枯萎病。

5.2.6.4設施消毒

定植前對設施內進行消毒。將設施密閉,用硫磺熏蒸(每畝10~12個硫磺罐);用5%百菌清粉塵劑

每畝1kg,或用45%百菌清煙霧劑每畝250g熏蒸;或用75%百菌清500倍液對設施內墻體、地面、棚膜等

處均勻噴霧,密閉消毒1晝夜。

5.2.6.5生長期防治

加強監測,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天氣預報有適合病蟲害發生的氣象條件出現時,及時預防;發生

初期及時用藥。按照GB/T8321(所有部分)、GB/T23416、NY/T1276規定選擇農藥品種,交替使用化學

藥劑,避免產生抗藥性。黃瓜主要病蟲害防治藥劑及使用方法見附錄A、附錄B。黃瓜生產禁止使用農藥

參照《禁限用農藥名錄》。

6

DB41/T805—2022

A

A

附錄A

(資料性)

黃瓜主要病蟲防治藥劑(化學農藥)

黃瓜主要病蟲害防治藥劑(化學農藥)見表A.1。

表A.1黃瓜主要病蟲害防治藥劑(化學農藥)

有效成分含量每畝用量或

防治對象農藥名稱劑型使用方法安全間隔期d

%稀釋倍數

代森錳鋅70可濕性粉劑600~800倍噴霧15

嘧菌酯25懸浮劑45mL~60mL噴霧3

氟吡菌胺·烯酰嗎啉40懸浮劑30mL~45mL噴霧2

霜霉病

甲霜靈·錳鋅58可濕性粉劑150g~188g噴霧1

氫氧化銅77可濕性粉劑500倍噴霧3

霜脲氰錳鋅72可濕性粉劑600~800倍噴霧7

霜霉威鹽酸鹽722水劑5mL/m2~8mL/m2苗床澆灌-

乙酸銅20可濕性粉劑1000g~1500g灌根-

猝倒病

敵磺·福美雙10可濕性粉劑1670g~2000g拌毒土-

甲霜·福美雙38可濕性粉劑2g/m2~3g/m2苗床澆灑-

嘧菌酯25懸浮劑2000倍噴霧3

蔓枯病

苯甲·咪鮮胺30懸浮劑60mL~80mL噴霧5

烯?!徇?0可濕性粉劑30g~40g噴霧2

烯?!み吝蝓?5水分散粒劑75g~125g噴霧3

疫病

唑醚·代森聯60水分散粒劑60g~100g噴霧2

霜霉威鹽酸鹽72.2水劑60g~100g噴霧7

嘧菌酯25懸浮劑10g~20g噴霧3

乙霉威26水分散劑96g~144g噴霧3

嘧胺·乙霉威26水分散粒劑100g~150g噴霧3

灰霉病

腐霉利50可濕性粉劑1500倍噴霧1

嘧霉胺40懸浮劑800~1200倍噴霧3

過氧乙酸21水劑140mL~233mL噴霧3

嘧菌酯250g/L懸浮劑60mL~90mL噴霧1

黑星病氟硅唑40乳油10mL~12.5mL噴霧7

腈菌·福美雙20可濕性粉劑98g~130g噴霧4

7

DB41/T805—2022

表A.1黃瓜主要病蟲害防治藥劑(化學農藥)(續)

有效成分含量每畝用量或

防治對象農藥名稱劑型使用方法安全間隔期

%稀釋倍數

甲基硫菌靈50懸浮劑60g~80g噴霧2

枯萎病

甲霜·噁霉靈3水劑500~700倍灌根3

病毒病毒氟磷20懸浮劑80mL~100mL噴霧3

?!じd\80可濕性粉劑125g~150g噴霧14

戊唑·嘧菌酯30懸浮劑30mL~40mL噴霧5

炭疽病

甲硫·丙森鋅70可濕性粉劑75g~100g噴霧3

腐霉利50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噴霧14

氟菌·肟菌酯43懸浮劑15mL~250mL噴霧3

靶斑病苯甲·嘧菌酯30懸浮劑40mL~80mL噴霧3

唑醚·丙森鋅70可濕性粉劑50g~60g噴霧3

呋蟲胺20可溶粒劑20g~40g噴霧3

薊馬啶蟲脒10可濕性粉劑7.5mL~10mL噴霧7

氟啶·吡蚜酮40水分散粒劑16g~20g噴霧3

呋蟲胺20可溶粒劑30g~50g噴霧3

白粉虱噻蟲嗪25水分散粒劑10g~12.5g噴霧5

敵敵畏15煙劑390g~450g點燃放煙7

斑潛蠅滅蠅胺80可濕性粉劑13g~18g噴霧3

吡蟲啉10可濕性粉劑10g~15g噴霧7

蚜蟲啶蟲脒3乳油40g~50g噴霧4

敵敵畏22煙劑273g~400g點燃放煙7

8

DB41/T805—2022

附錄B

(資料性)

黃瓜主要病蟲害防治藥劑(生物農藥)

黃瓜主要病蟲害防治藥劑(生物農藥)見表B.1。

表B.1黃瓜主要病蟲害防治藥劑(生物農藥)

有效成分含量每畝用量或

防治對象農藥名稱劑型使用方法安全間隔期d

%稀釋倍數

苦參堿0.3乳油120mL~180mL噴霧3

地衣芽孢桿菌80億水劑130mL~260mL噴霧3

霜霉病

幾丁聚糖0.5水劑133g~167g噴霧7

乙蒜素20乳油70g~87.5g噴霧5

木霉菌2億孢子可濕性粉劑185g~250g噴霧7

解淀粉芽孢桿菌10億懸浮劑350mL~500mL噴霧7

灰霉病

白藜蘆醇0.2可溶液劑80g~120g噴霧7

多抗霉素10可濕性粉劑120g~140g噴霧7

幾丁聚糖0.5水劑133g~167g噴霧7

白粉病枯草芽孢桿菌0.2可濕性粉劑300mL~600mL噴霧5

寧南霉素10可溶粉劑50g~75g噴霧1

春雷霉素2水劑500倍噴霧4

中生菌素3可溶液劑80mL~110mL噴霧3

細菌性角斑解淀粉芽孢桿菌10億懸浮劑350mL~500mL噴霧7

病乙蒜素41乳油60mL~75mL噴霧3

四霉素0.3水劑50mL~65mL噴霧1

氨基寡糖素·喹啉銅35懸浮劑50mL~70mL噴霧7

阿維菌素0.5顆粒劑3000g~5000g溝施、穴施-

根結線蟲病

氨基寡糖素35可溶性粉劑300mL~400mL噴霧7

枯萎病春雷霉素2可濕性粉劑700g~900g灌根-

斑潛蠅多殺菌素25水分散粒劑11g~14g噴霧1

苦參堿1.5可溶液劑30mL~40mL噴霧10

蚜蟲

金龜子綠僵菌80億孢子/mL可分散油懸浮劑40mL~60mL噴霧-

耳霉菌200萬CFU懸浮劑150mL~230mL噴霧7

粉虱

藜蘆胺0.5可溶液劑70mL~80mL噴霧7

9

DB41/T805—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發生條件及防治適期..................................................................1

5綜合防治措施........................................................................4

附錄A(資料性)黃瓜農藥安全使用方法(化學農藥).......................................7

附錄B(資料性)黃瓜農藥安全使用方法(生物農藥).......................................9

I

DB41/T805—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一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

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41/T805—2013《黃瓜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規范》,與DB41/T805—2013相比,

除結構性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a)更改了“防治指標”定義(見3.2,2013版3.1);

b)增加了主要病害中猝倒病適宜發生溫度(見4.1.1,2013年版的4.1.1);刪除了病毒?。ㄒ?013

年版的4.1.10);增加了細菌性流膠病(見4.1.21);調整了部分病害順序(見4.1,2013年版

的4.1);

c)更改了“主要害蟲”中黃薊馬、美洲斑潛蠅、煙粉虱的名稱,并增加了蟲害防治指標(見4.2.1、

4.2.2、4.2.3,2013年版的4.2.1、4.2.2、4.2.3);增加了主要蟲害葉螨類(見4.2.5);

d)更改了“防治原則”(見5.1,2013年版的5.1);

e)更改了“預測預報”表述內容(見5.2.1,2013年版的5.2.1);

f)將“種子處理”更改為“溫湯浸種”,并更改了相關內容(見5.2.2.2,2013年版的5.2.2.2);

將“嫁接防病”更改為“嫁接換根”,并更改部分表述(見5.2.2.3,2013年版的5.2.2.6);將

“耕作改制”更改為“輪作倒茬”,并刪除后半部分(見5.2.2.4,2013年版的5.2.2.4);將“肥

水管理”更改為“水肥一體化”,并更改了內容(見5.2.2.5,2013年版的5.2.2.5);增加了“清

潔田園”(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