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激勵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實證探究(論文)10000字】_第1頁
【高管激勵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實證探究(論文)10000字】_第2頁
【高管激勵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實證探究(論文)10000字】_第3頁
【高管激勵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實證探究(論文)10000字】_第4頁
【高管激勵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實證探究(論文)100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4PAGE1高管激勵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實證研究摘要:本文以我國1657家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2017-2019年的平衡面板數據為研究樣本,從高管薪酬激勵、高管股權激勵等視角探討了高管激勵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實證研究結果顯示,高管薪酬激勵對企業創新投入存在顯著正向促進作用,也就是說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對高管的薪酬激勵力度越大,企業在創新方面的投入也會更高;高管股權激勵與企業創新投入之間存在倒“U”的非線性關系,高管持股比例維持在一定區間范圍內,對企業創新研發投入水平存在正向促進作用,但是過高的高管持股比例反而會對企業研發投入產生遏制作用,阻礙企業創新活動的開展。因此,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當重視高管激勵在企業內部治理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構建并完善合理且有效的高管激勵機制,將高管人員的持股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切實提高對企業自主創新的重視程度,從而推動企業創新活動的有效開展。關鍵詞:高管激勵;創新投入;制造業;影響目錄TOC\o"1-3"\h\u31995摘要 I5831一、引言 16352二、文獻回顧 13598(一)高管薪酬激勵與企業創新投入 125334(二)高管股權激勵與企業創新投入 24678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222123(一)薪酬激勵與創新投入 216177(二)股權激勵與創新投入 38947四、研究設計 39309(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317725(二)變量定義 4127261.被解釋變量:創新投入 49432.解釋變量:高管激勵 4311113.控制變量 432482(三)模型構建 531645五、實證結果分析 623225(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62667(二)相關性分析 728023(三)回歸結果分析 88795(四)穩健性檢驗 103140六、研究結論與建議 113259(一)研究結論 112292(二)相關建議 11130191.構建完善合理且有效的高管激勵機制 11212792.重視股權激勵,合理控制高管持股比例 12274843.加強企業對創新投入的重視程度 1232444參考文獻 13一、引言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從微觀層面來看,企業是創新主體,推動著國家創新能力的提升。但是,創新活動的開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主觀選擇的制約,并且回報期長收益不穩定,風險較高。除此以外,現代企業中委托代理問題嚴重,高管更多的會考慮個人的利益而非企業的長遠利益,此外由于創新活動周期長、收益不穩定的特點,對風險厭惡程度高的高管可能會削弱在創新項目上的投入,導致企業的創新效率降低。由于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負責企業的戰略決策,把控著企業戰略計劃的具體實施的全過程,因而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的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創新水平的高低和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對企業的高管人員進行合理且有效的激勵,不僅可以節約代理成本,緩解高管與股東之間存在的代理問題,還可以引導高管進行企業的創新活動,從而實現企業創新能力的有效提升,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搜集整合了滬深兩市1657家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數據,從薪酬激勵和股權激勵兩個視角出發,研究高管激勵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二、文獻回顧(一)高管薪酬激勵與企業創新投入目前對于高管薪酬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的研究,國內學者尚未形成統一的結論,研究結果有所分歧。目前多數學者的研究結果是高管薪酬激勵對企業的創新投入研發具有正向促進作用,但是也有少數學者認為高管薪酬激勵與企業研發投入不存在顯著相關性。李春濤(2010)實證檢驗了所有權制度和CEO薪酬激勵這兩個因素分別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通過對企業的CEO進行薪酬激勵可以有助于推動企業創新活動的開展;相較于國企,同樣的激勵,對于民營企業的作用更顯著。在此基礎上,王燕妮(2011)將行業性質納入考量,實證檢驗發現在不同行業中,高管激勵對企業創新投入的作用效果有效性有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制造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對創新研發的重視程度會高于其他行業的企業,高管激勵對與企業創新投入的正向促進也更加顯著。當然,也有學者持不同觀點,姜濤(2012)選取電子、信息、醫藥這三個行業作為研究樣本,以企業的股權性質為分組依據,將全樣本劃分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分組回歸結果顯示,在國有控股企業中,高管薪酬激勵與企業創新投入呈倒"U"型關系,而在非國有控股企業中二者之間并不存在顯著關系,究其原因,主要是薪酬決定機制的差異,國有控股企業高管的薪酬并不完全取決于經營業績。此外,也有學者認為,設置較高的高管薪酬差距也是一種高管薪酬激勵的方法。傅頎,賈秋國,徐靜(2020)通過實證檢驗發現高管薪酬差距水平與企業創新水平呈同方向變動。當然,不同的學者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郎香香(2021)通過實證研究發現,高管薪酬差距水平與企業創新投入呈現出顯著負相關關系,主要是由于社會公平理論發揮著主導作用。(二)高管股權激勵與企業創新投入關于股權激勵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研究,國內學者尚未得出一致的結論。黃園,陳昆玉(2012)認為,高管股權激勵趙世芳(2020)也得出相似的結論,認為高管股權激勵對企業創新投入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企業創新投入水平隨著高管股權激勵的增加而成一定比例的提高。并且,發現股票流動性會對高管激勵與企業創新投入之間的關系產生負向的調節作用。此外,還有一部分學者認為高管持股與企業研發投入之間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王文華(2014)以高新技術企業為研究對象,實證檢驗高管持股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究竟是利益趨同效應還是管理防御效應在發揮作用。研究結果表明,高管持股與企業創新投入倒"U"型關系,當高管持股比例穩定在一定范圍內時,利益趨同效應在其中發揮積極作用,高管持股比例的增加對企業創新投入水平的提高會產生顯著的促進作用,但是伴隨著高管持股比例的增加,達到某個臨界點時,便會產生管理防御效應,高管持股比例的增加不再促進企業創新投入水平的提高,而是對企業的創新投入水平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支持這一觀點的實證研究還有:陳曉輝,王貞潔(2014)實證檢驗發現,在民營制造業上市公司中,高管持股激勵與企業創新研發投入的關系也呈顯著的倒"U"型曲線關系;梁畢明,齊聰俐(2019)的實證研究也證實了這一觀點,并且將外部機制即市場競爭納入研究范疇,實證檢驗了在不同市場競爭強度下,高管激勵對企業創新投入的異質性影響。研究發現,當樣本公司所處行業的市場競爭激烈時,高管薪酬激勵對企業創新投入的正向作用被加強,降低了高管的短期自利行為,而高管股權激勵的倒U型特征則被減弱;當市場競爭程度較低時,則正好相反。并且,高管激勵與企業競爭強度還存在著替代效應。具體來說,在沒有外界環境壓力的情況下,企業高管更愿意采取保守的經營策略,不采取任何行動,但是,如果此時對高管實施股權激勵,高管人員參與企業創新研發項目、增加創新投入的積極性也會有所提高。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一)薪酬激勵與創新投入企業的創新研發活動具有成本高、風險大且投資回報周期較長的特點。根據公司治理理論,相對于公司股東而言,高管對風險的厭惡程度更高。究其原因是公司高管的利益與企業的經營狀況息息相關,而股東可以通過持股等手段從而降低風險。薪酬激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高管因進行長期創新研發活動而放棄短期高收益項目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減少高管的短視行為。因此,對企業高管進行必要合理的薪酬激勵可以有效提高高管進行創新活動的積極性,也就是說,給予高管的薪酬越高,高管參與研發投入的積極性越高。王燕妮(2011)和梁畢明,齊聰俐(2019)等人的研究結果證實了這一觀點,結果表明高管薪酬激勵對企業創新研發投入具有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據此,我們可以提出假設一:假設一:高管薪酬激勵與企業創新投入正相關。(二)股權激勵與創新投入由于現代企業兩權分離制度的影響,企業創新投入的決策權通常由企業的高管所支配。但是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和對風險的厭惡,高管往往會規避企業研發投入這種投資回收期長、成本高且風險大的投資活動。基于利益趨同理論,對高管實施高管持股激勵可以有效緩解高管與股東之間的代理問題,使得高管與股東的利益趨于一致,進而有效引導高管進行創新研發活動,提高企業的創新投入。然而,只有當高管持比例在一定區間范圍內時,利益趨同效應發揮主要作用,股權激勵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創新投入具有正向影響。隨著高管持股比例的增加,當高管持股比例達到一定范圍后,高管權力增加,資本市場監管威脅減弱,外界壓力減少,甚至為了謀取私利而犧牲股東利益,從而導致“管理防御效應”產生,此時高管股權激勵開始對企業創新投入產生負向影響,即企業的創新投入與高管持股比例反向變動。陳曉輝,王貞潔(2014)以深滬兩市的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也證實了這一觀點。據此,我們可以提出假設二:假設二:高管股權激勵與企業創新投入呈倒“U”型關系。四、研究設計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本文主要原因在于相比于其他行業,制造業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快,對產品研發創新的依賴性較高,制造業企業對企業創新投入的重視程度更高,因此選取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也更具有代表性,也更容易收集相關數據。本文選取2017-2019年滬深兩市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為初始研究樣本,并根據如下原則對樣本進行篩選:(1)剔除ST、PT和*ST的公司;(2)剔除企業研發投入及其它信息缺失的公司。最終得到1657家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數據信息,4971個樣本觀測值。除此以外,為避免異常值、極端值對檢驗結果的影響,還對所有連續變量在1%的水平上做了縮尾調整。本文研究數據均來源于國泰安金融數據庫(CSMAR)。變量定義1.被解釋變量:創新投入目前已有文獻中,學者主要選擇兩種指標來衡量企業的創新投入。王燕妮(2011)、姜濤,王懷明(2012)等人選取研發投入/營業收入作為衡量企業創新投入的指標,陳曉輝,王貞潔(2014)、趙世芳(2020)等人采用研發投入/總資產為衡量企業創新的指標。本文基于以往學者的相關研究研究,選取研發投入/營業收入并乘以100,作為衡量企業創新研發投入強度的指標,用RD表示。2.解釋變量:高管激勵本文的解釋變量是高管激勵,將其細分為高管薪酬激勵和高管股權激勵這兩種。其中,本文參考梁畢明等人(2019)的研究采用LN(董監高前三名薪酬總和)作為高管薪酬激勵的衡量指標,用MPA表示;參考王文華(2014)的研究采用高管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數量/企業總股數)作為衡量高管股權激勵的指標,用MSH表示。3.控制變量借鑒王文華(2014)和翁辰,馬良澤(2021)等人的研究,本文將公司規模(SIZE)、資產負債率(LEV)、股權性質(STATE)、股權集中度(TOP1)、盈利能力(ROA)、成長性(GROWTH)作為控制變量。(1)公司規模。在過往學者的研究中,有關公司規模與企業創新投入之間的關系,尚未形成統一的結論,但多數學者都認為創新投入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會受到公司規模大小的影響。為控制公司規模這一因素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本文采選取LN(公司總資產)作為衡量公司規模的指標,用SIZE表示。(2)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能夠反映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強弱。一般來說,資產負債率維持在40%-60%區間內,是比較合理適度的范圍。過高的資產負債率,往往可以反映出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較弱。同時,這也意味著企業將承擔更多的負債,所面臨的財務風險也更高。資產負債率較高的企業往往會因為資金短缺而被迫減少在研發創新項目上面的投入。本文采用企業年末負債總額/年末總資產作為衡量資產負債率的指標,用LEV表示。(3)股權性質。由于企業股權性質的異質性,在不同所有權性質的企業間,高管薪酬合約與創新活動的開展都可能存在差異。本文將國有企業取1,其他取0,用STATE表示。(4)股權集中度。本文選擇用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作為衡量企業股權集中度的指標,用TOP1表示。(5)盈利能力。總資產凈利潤率是衡量一個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來說,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一般具有穩定且充足的現金流,也會更傾向于積極開展企業自主創新活動,提高在企業創新項目方面的資金投入水平。本文選取凈利潤/總資產余額作為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用ROA表示。(6)成長性。營業收入增長率是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成果與成長性的有效反映。成長性高的企業往往具備較強的籌資能力,有助于企業的創新活動的平穩運行。本文選擇營業收入的年度增長率作為成長性的衡量指標,并用GROWTH表示。表3-1變量定義及說明表變量類型變量名稱變量符號變量定義被解釋變量研發投入強度RD(企業研發投入/營業收入)*100解釋變量高管薪酬激勵MPA董監高前三名薪酬總額取自然對數高管持股比例MSH高管持股數量/總股數控制變量公司規模SIZE期末總資產取自然對數資產負債率LEV負債總額/資產總額股權性質STATE國有企業取1,其他取0股權集中度TOP1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盈利能力ROA凈利潤/總資產余額

成長性GROWTH營業收入的年度增長率模型構建采用下列模型分別檢驗高管薪酬激勵、股權激勵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模型1:高管薪酬激勵與企業創新投入的關系檢驗。RD=α0+α1MPA+α2SIZE+α3LEV+α4STATE+α5TOP1+α6GROWTH+α7ROA+?模型2:高管股權激勵與企業創新投入的關系檢驗。RD=α0+α1MSH+α2MSH2+α3SIZE+α4LEV+α5STATE+α6TOP1+α7GROWTH+α8ROA+?其中α0為常數項,αi(i=1,2,3,4,5,6,7,8)是模型回歸系數,?為隨機干擾項。為檢驗高管股權激勵與企業創新投入之間是否存在非線性檢驗,在模型2中引入MSH2。五、實證結果分析描述性統計分析描述性分析統計可以有效反映研究樣本的總體情況和綜合特征。本文對樣本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主要包括均值、標準差、最小值和最大值這四個指標。為了消除異常值、極端值對檢驗結果的影響,本文對部分連續變量在1%的水平上進行了縮尾處理(Winsorize),具體結果如表4-1所示:表4-1樣本變量描述性統計分析VARIABLESNMeanSdMinMaxRD4,9714.7313.5140.090019.62MPA4,97114.620.62413.2516.39MSH4,9710.1000.15800.642SIZE4,97122.111.14320.0825.59LEV4,9710.3820.1760.06310.786STATE4,9710.2360.42501TOP14,97133.1213.269.87069ROA4,9710.04470.0611-0.2500.208GROWTH4,9710.2270.487-0.6012.947從表4-1可以看出:(1)在研發投入強度方面,我國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強度的均值為4.731%,標準差為3.514%。國際公認,研發投入強度(研發投入/營業收入)達到2%時,企業能夠維持生存。研發投入強度達到5%,也就是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5%時,企業才真正具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力。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強度均值已達到國際公認的維持生存線(2%),并且很接近5%,也就是說滬深A股制造業的研發強度較高。此外,企業創新投入強度的最小值為0.09%,最大值為19.62%,最小值與最大值的差距較大,可見不同企業之間的創新投入強度存在較大的差距。(2)在高管薪酬激勵方面,董監高前三名薪酬總額的自然對數的均值為14.62,標準差0.624,最小值為13.25,最大值為16.39,這表明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勵水平適中,且差距較小,分布較為集中。(3)在高管股權激勵方面,高管持股比例的均值為10%,說明高管人員持股比例并不高;標準差為15.8%,表明股權激勵的實施情況參差不齊;最小值為0,可見部分企業尚未對高管實施股權激勵,并沒有意識到高管股權激勵在現代企業公司治理與創新活動中的重要性。(4)在公司規模方面,總資產的自然對數均值為22.11,標準差為1.143,說明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中小規模企業,公司規模差距不大。(5)在資本結構方面,研究樣本的資產負債率均值為0.382,表明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整體上的資產負債率普遍較低。同時,樣本資產負債率的最大值為0.786,超過了資產負債率的適度范圍(40%-60%),表明部分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較高。這一部分的企業通常具有較為沉重的債務,一旦資金短缺,企業將面臨嚴重的財務風險,企業運營的穩定性也會有所降低。最小值為0.0631,遠遠低于40%,表明這一的部分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并沒有充分利用財務杠桿的作用。此外,較大的資產負債率差距,也表現出了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在資本結構方面差異大。(6)在股權集中度方面,均值為33.1%,高于30%,從整體來看,研究樣本的股權較為集中。最大值為69%,最小僅為9.870%,股權集中度差距較大。(7)在盈利能力方面,總資產凈利潤的均值為0.0447,表明整體盈利能力尚且處于低水平狀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還有廣闊的空間可以用來提升企業的盈利水平。(8)在成長性方面,營業收入增長率均值為0.227,表明我國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整體成長情況較好,發展前景良好。從最大值和最小值來看,成長性最好的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率高達2.947,最差的企業僅為-0.601,營業收入不增反降,表明樣本個體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相關性分析為避免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在進行多元回歸分析之前,需要對樣本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通過相關性分析也可以初步判斷變量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具體結果如表4-2所示:表4-2變量相關性檢驗RDMPAMSHSIZELEVSTATETOP1ROAGROWTHRD1MPA0.025*1MSH0.182***-0.128***1SIZE-0.222***0.453***-0.314***1LEV-0.200***0.147***-0.182***0.540***1STATE-0.138***0.056***-0.330***0.354***0.227***1TOP1-0.095***00.036**0.050***-0.028*0.086***1ROA-0.061***0.155***0.115***-0.0170-0.339***-0.074***0.168***1GROWTH0128***-0.088***0.025*-0.043***0.02200.043***-0.00700-0.035**1注:*、**、***分別表示在10%、5%和1%水平上顯著。從表4-2可以看出:高管薪酬激勵與創新投入在10%的水平上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企業的創新投入水平會隨著高管薪酬的增加而提高,假設一得到了初步驗證。高管持股比例與創新投入雖然在1%的水平上存在正相關關系,但是為了檢驗二者之間是否存在非線性關系,我們仍需要進一步檢驗分析。同時,表4-2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結果顯示,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均小于0.6,各個變量之間均不存在嚴重相關性,且主要變量之間存在顯著關系,為進行下一步的多元回歸分析提供了基礎。回歸結果分析表4-3回歸結果模型一(RD)模型二(RD)MPA0.943***(10.88)MSH7.121***(7.03)MSH2-8.632***(-4.40)SIZE-0.564***(-9.75)-0.171***(-3.19)LEV-3.264***(-9.47)-3.623***(-10.50)STATE-0.461***(-3.85)-0.232*(-1.85)TOP1-0.016***(-4.55)-0.015***(-3.82)ROA-7.721***(-9.03)-7.189***(-8.44)GROWTH0.976***(10.08)0.883***(9.12)Constant5.434***(4.17)10.144***(8.97)Observations4,9714,971Ftest00r2-a0.1150.112F93.6379.24注:*、**、***分別表示在10%、5%和1%水平上顯著,()內為t值。從表4-3可以看出,修正后的R2均大于0.1,說明模型一、模型二的擬合度比較好,F統計值分別為93.63、79.24,F檢驗均為0,說明模型解釋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之間關系的能力較強,并且模型通過了在1%的水平上的顯著性檢驗。模型一檢驗了薪酬激勵與創新投入之間的線性關系。回歸結果顯示,薪酬激勵的模型回歸系數為0.943,t值為10.88,表明薪酬激勵對創新投入有著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具體來說,企業的創新投入水平也會隨著高管薪酬的增加而呈一定的線性比例增加。假設一得到了驗證。模型二通過加入MSH2這一平方項,實證檢驗了高管股權激勵與企業創新投入之間的非線性關系。表4-3模型二回歸結果顯示,高管持股比例一次項的模型回歸系、-數為7.121,t值為7.03,高管持比例的二次項系數為-8.632,呈現出負值,t值為4.40,且均通過了在1%水平上的顯著性檢驗。這表明持股比例與創新投入存在著一種倒“U”型的非線性關系。這說明當高管持股比例穩定在一定范圍內時,高管持股比例的增加對研發投入水平的提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此時,企業的高管不會因為短視行為而放棄參與企業的長期創新活動,相反更愿意開展企業的自主創新活動,提高企業在創新項目上的資金投入;當高管持股比例超過極值點之后,高管個人權力過高,此時利益趨同效應在高管激勵與企業創新投入中發揮的正向作用不再發揮主要作用。并且隨著高管權力的增加,高管在企業經營決策過程所掌握實際權力也不斷提高。高管掌握著絕對的決策權,企業內外部的監管力度下降,高管為自己牟取私利的難度也會有所下降,此時管理防御效應產生,并且開始抵消利益趨同效應所產生的積極作用。高管不再將公司的利益置于首位,投資決策活動更多地考慮個人財富價值的實現,對開展企業創新活動的積極性降低。此時,高管持股的比例增加會導致企業研發投入的遞減。假設二得到了驗證,從模型一、二的回歸結果中,還可以發現公司規模與創新投入模型回歸系數分別為-5.64、-0.171,并且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這表明企業創新投入強度的高低與公司規模大小呈現出顯著的反向變動關系。原因可能是小規模的公司為取得或者維持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更依賴于通過對產品進行更新換代來適應外部競爭市場的變化,需要通過不斷地推出新產品來鞏固或者取得在行業中的市場競爭地位。相比于發展勢態良好,經營狀況穩定的大規模公司而言,小規模公司雖然營業收入不高,但是用于創新投入的比重會更高。創新投入與資產負債率的模型回歸系數分別為-3.624、-3.263,t值分別是-9.47、-10.50,表明資產負債率對企業創新投入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效果。在資產負債率較高的情況下,企業的資金更多的會用于償還企業的債務,那么用于企業創新項目上的資金也有限。創新投入強度與股權集中度呈現出顯著的反向變動的關系。主要是由于股權集中度過高,則很容易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加之企業創新活動是長期投資項目,短時間內難以實現企業的財富價值,且具備一定的失敗風險。一旦失敗,持股比例最高的大股東的個人利益將會受到極大程度的影響。因此,大股東對企業創新活動這種風險高、回報期長的項目也會有所規避。盈利能力與企業創新投入在1%的水平上,存在反向關系。高盈利企業可能會更傾向于投資短期內可以穩定實現利潤獲取且風險更低的其他項目,而不再將企業的創新活動作為投資的重點。創新投入與企業的成長性的模型回歸系數分別為0.976、0.883,并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企業的創新投入強度與成長性呈顯著的正方向變動。成長性水平高的企業,更重視新產品的研發創新,研發投入力度更大。穩健性檢驗本文參考徐寧,徐向藝(2013)、裴雪利(2019)的做法,采用研發投入/公司總資產*100(RDS)來替換被解釋變量(研發投入金額/營業收入*100),對本文的研究樣本進行穩定性檢驗,以確保實證檢驗結果的穩健性。模型回歸結果如表4-4所示:表4-4穩健性檢驗回歸結果模型一(RDS)模型二(RDS)MPA0.726***(16.69)MSH1.971***(3.80)MSH2-1.736*(-1.73)SIZE-0.455***(-15.68)-0.203***(-7.38)LEV0.986***(5.70)0.764***(4.32)STATE-0.086(-1.43)-0.067(-1.05)TOP1-0.004**(-2.09)-0.005**(-2.49)ROA3.170***(7.39)3.900***(8.94)GROWTH0.070(1.44)0.009(0.18)Constant1.617**(2.47)6.617***(11.43)Observations4,9714,971R-squared0.0920.050Ftest00r2_a0.09030.0484F71.4932.57注:*、**、***分別表示在10%、5%和1%水平上顯著,()內為t值。穩健性檢驗回歸結果顯示,高管薪酬激勵仍與研發投入呈顯著正相關關系,高管股權激勵與企業研發投入仍存在顯著倒“U”型關系。也就是說,本文的實證結果通過了穩健性檢驗,結果具有可靠性。六、研究結論與建議(一)研究結論根據前文研究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研究結論:(1)高管薪酬激勵對企業的創新投入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效果。(2)高管股權激勵與企業創新呈倒“U”型的非線性關系,也就是說,高管持股比例增加至一定極值點之后,管理防御效應產生,并開始抵消利益趨同效應產生的積極作用,此時高管持股比例的增加不僅不能促進企業的創新投入,反而會抑制企業的創新活動。除此以外,本文還發現股權集中度高的企業,在創新項目上的投入并不會更高。盈利水平高、企業經營狀況較好的企業,高管反而可能更傾向于其他盈利項目而減少對創新項目的投入。(二)相關建議基于以上的研究結論,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1.構建完善合理且有效的高管激勵機制在優化高管薪酬體系、均衡高管持股比例的基礎上,將高管薪酬激勵與高管股權激勵相結合并進行合理配置。同時,應該將行業特征、企業戰略規劃、企業規模等多個宏觀層面的因素納入考量,并依據各個企業的實際情況,對企業的薪酬激勵與股權激勵的方案進行有針對性的制定,合理配置薪酬激勵與股權激勵的權重。2.重視股權激勵,合理控制高管持股比例應當加快推進股權激勵在制造業企業中的實施,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將高管的持股比例控制在恰當的范圍內,避免過高的持股比例對企業創新投所產生的管理防御效應。從而可以減少高管因為過度重視個人利益而產生的短視行為,也能充分發揮利益趨同效應在企業創新活動中的積極作用。此外,較高的股權集中度可能會影響高管股權激勵實施的效果。因此,在制定實施高管股權激勵方案時還應當考慮到股權過度集中的影響,提高股權的分散性。3.加強企業對創新投入的重視程度目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制造業又是一個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行業,創新對制造業企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創新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維持穩定地位、搶占市場份額的強大推動力,促進企業從傳統的制造企業轉向創造型企業,進而推動整個制造業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但是根據前文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可知我國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在研發投入強度上的差距較大,部分企業尚未意識到創新對于制造業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性。企業可以具體量化高管在創新方面所做出的績效,將創新績效納入高管長期考核的一部分。從而,使得企業的創新績效與高管的個人利益緊密聯系,讓高管人員切實意識到企業的創新發展與自身利益的高度統一。搭建完善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基地,制定合理有效的創新人才引進政策,組建企業獨有的研發團隊,建立專業化、高質量的創新研發中心,為企業創新活動的開展提供充足的物質支持,構建良好的創新平臺與氛圍。參考文獻[1]KiniO,WilliamsR.Tournamentincentives,firmrisk,andcorporatepolicie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12,103(2):350-376.[2]LernerJ,WulfJ.InnovationandIncentives:EvidencefromCorporateR&D[J].The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200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