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噪聲控制技術作業指導書TOC\o"1-2"\h\u3763第1章噪聲控制基礎理論 358681.1聲學基本概念 4124501.1.1聲波 4309291.1.2聲壓級 469191.1.3聲強級 4215141.1.4聲音的頻譜 4231011.2噪聲來源與特性 4172461.2.1噪聲來源 498561.2.2噪聲特性 4113861.3噪聲控制原理與方法 4111691.3.1噪聲控制原理 4238981.3.2噪聲控制方法 521332第2章噪聲測量與評估 5178942.1噪聲測量儀器與設備 5201882.1.1聲級計 5141862.1.2麥克風 5171822.1.3分析儀 584042.1.4數據記錄儀 5211032.2噪聲測量方法 6137872.2.1簡易測量法 6229252.2.2長時間測量法 683252.2.3頻譜分析測量法 686122.2.4聲源定位測量法 660462.3噪聲評估指標 659772.3.1等效聲級(Leq) 6189732.3.2聲壓級(SPL) 6223062.3.3聲級差(LD) 6201132.3.4噪聲指數(NI) 685722.3.5噪聲劑量值(NDO) 732517第3章吸聲材料與結構 776153.1吸聲材料分類與特性 7115213.1.1吸聲材料定義 7185903.1.2多孔吸聲材料 7139663.1.3共振吸聲材料 750133.1.4復合吸聲材料 731803.1.5吸聲材料特性 794253.2吸聲結構設計 7314473.2.1吸聲結構設計原則 7254323.2.2吸聲結構類型 7208753.2.3吸聲結構設計方法 765263.3吸聲功能測試與評價 8115043.3.1吸聲功能測試方法 820233.3.2吸聲功能評價方法 8290713.3.3吸聲功能測試與評價標準 821919第4章隔聲技術 8215674.1隔聲基本原理 8281924.1.1聲波傳播機理 8237244.1.2隔聲功能評價指標 892634.2隔聲構件設計 8320354.2.1單層隔聲結構設計 8268734.2.2雙層隔聲結構設計 9291404.2.3微穿孔板隔聲結構設計 984154.3隔聲功能評估與優化 9273524.3.1隔聲功能測試方法 9112124.3.2隔聲功能優化策略 9245174.3.3隔聲設計案例分析 99483第5章消聲技術 983475.1消聲原理與方法 9161155.1.1消聲原理 959575.1.2消聲方法 92365.2消聲器件設計與應用 915505.2.1消聲器件設計 988535.2.2消聲器件應用 10129725.3消聲功能測試與調整 10217755.3.1消聲功能測試 10109735.3.2消聲功能調整 105055第6章聲屏障設計與應用 10303726.1聲屏障分類與構造 1081986.1.1聲屏障分類 10280666.1.2聲屏障構造 10101676.2聲屏障設計原則與要求 11205256.2.1設計原則 11215976.2.2設計要求 1125666.3聲屏障效果評估 11126856.3.1評估方法 11296686.3.2評估指標 1127686.3.3評估結果 1121033第7章噪聲預測與模擬 1297147.1噪聲預測模型 126447.1.1基本原理 1294027.1.2聲線模型 12290057.1.3幾何聲學模型 12221897.1.4波動聲學模型 12293937.1.5統計聲學模型 1214227.2噪聲模擬軟件及應用 12297087.2.1噪聲模擬軟件概述 12245487.2.2噪聲模擬軟件的選用 12133297.2.3噪聲模擬軟件的應用 13305567.3噪聲預測與模擬案例分析 1364567.3.1案例一:城市道路噪聲預測 13119967.3.2案例二:機場周邊噪聲模擬 132467.3.3案例三:工廠噪聲預測與模擬 13907第8章城市噪聲控制策略 13151818.1城市噪聲污染現狀與特點 1358758.1.1噪聲污染現狀 13304468.1.2噪聲污染特點 13192348.2城市噪聲控制規劃與設計 14192728.2.1噪聲控制規劃 1423048.2.2噪聲控制設計 14143508.3城市噪聲控制措施及效果評估 14189968.3.1噪聲控制措施 14281618.3.2效果評估 142892第9章工業噪聲控制技術 1448689.1工業噪聲來源與特性 14122929.1.1噪聲來源 159559.1.2噪聲特性 15294069.2工業噪聲控制方法與措施 15264459.2.1噪聲控制方法 156209.2.2噪聲控制措施 15199629.3工業噪聲控制工程實踐 15168929.3.1工程案例 1565689.3.2效果評估 164224第10章噪聲控制法規與標準 161013310.1國內外噪聲控制法規體系 162046210.1.1國內噪聲控制法規 161146610.1.2國外噪聲控制法規 163083010.2噪聲控制標準制定與實施 1677910.2.1噪聲控制標準的制定原則 16768510.2.2噪聲控制標準的制定過程 162107510.2.3噪聲控制標準的實施與監督 171757710.3噪聲控制法規與標準應用案例 17898610.3.1工業企業噪聲控制案例 173222010.3.2城市區域噪聲控制案例 17204910.3.3建筑施工噪聲控制案例 172567010.3.4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控制案例 17第1章噪聲控制基礎理論1.1聲學基本概念1.1.1聲波聲波是一種機械波,由物質的振動引起,通過介質(如空氣、水、固體等)傳播。聲波具有頻率、波長、振幅和速度等基本特性。1.1.2聲壓級聲壓級是描述聲波壓力大小的物理量,通常用分貝(dB)表示。聲壓級是聲學測量和噪聲評估中的基本參數。1.1.3聲強級聲強級是描述聲波能量傳遞速率的物理量,也用分貝(dB)表示。聲強級與聲壓級具有直接關系,可用于分析噪聲的傳播和衰減。1.1.4聲音的頻譜聲音的頻譜表示聲音在不同頻率下的能量分布。頻譜分析有助于了解噪聲的特性和來源,為噪聲控制提供依據。1.2噪聲來源與特性1.2.1噪聲來源噪聲來源可分為以下幾類:(1)交通噪聲:如汽車、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的運行產生的噪聲;(2)工業噪聲:工廠生產過程中機械設備運行產生的噪聲;(3)建筑施工噪聲:建筑工地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噪聲;(4)社會生活噪聲:如公共場所、娛樂場所等人類活動產生的噪聲;(5)自然環境噪聲:如風、雷、雨等自然現象產生的噪聲。1.2.2噪聲特性噪聲特性包括:(1)頻率特性:不同來源的噪聲具有不同的頻率分布;(2)時間特性:噪聲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如突發噪聲、連續噪聲等;(3)空間特性:噪聲在空間傳播過程中的衰減、反射、折射等現象;(4)強度特性:噪聲的聲壓級、聲強級等參數。1.3噪聲控制原理與方法1.3.1噪聲控制原理噪聲控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聲源控制:通過降低聲源產生的噪聲,從根本上減少噪聲污染;(2)傳播途徑控制:通過改變噪聲傳播途徑,降低噪聲對目標區域的影響;(3)接受者保護:通過保護噪聲接受者,減輕噪聲對人體的影響;(4)綜合控制:結合多種控制方法,實現噪聲污染的有效治理。1.3.2噪聲控制方法噪聲控制方法包括:(1)吸聲:利用吸聲材料或結構,降低聲波在傳播過程中的能量;(2)隔聲:采用隔聲結構,阻止聲波傳播;(3)消聲:通過消聲器等設備,減少聲源產生的噪聲;(4)減振:降低振動源的振動,從而減少噪聲的產生;(5)聲屏障:設置聲屏障,改變噪聲傳播途徑;(6)規劃與管理:合理規劃城市布局,加強噪聲污染防治的行政管理。第2章噪聲測量與評估2.1噪聲測量儀器與設備本節主要介紹進行噪聲測量所需使用的儀器與設備。噪聲測量儀器與設備的選用對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及可靠性具有直接影響。2.1.1聲級計聲級計是噪聲測量的基本設備,用于測量聲音的聲壓級。聲級計應具備線性頻率響應、高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2.1.2麥克風麥克風作為聲級計的傳感器,其功能對測量結果具有重要影響。應選擇適合噪聲測量的麥克風,保證其頻率響應平坦、靈敏度穩定。2.1.3分析儀噪聲分析儀用于對噪聲信號進行頻譜分析,以獲取噪聲的頻率分布特性。分析儀應具有較高的頻率分辨率和精度。2.1.4數據記錄儀數據記錄儀用于實時記錄噪聲測量數據,便于后續分析。記錄儀應具備足夠的數據存儲容量和良好的數據傳輸接口。2.2噪聲測量方法噪聲測量方法的選擇取決于測量目的、場景和測量對象。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噪聲測量方法。2.2.1簡易測量法簡易測量法適用于快速評估噪聲水平。使用聲級計在測量點進行短時間(通常為1分鐘)的測量,記錄等效聲級(Leq)。2.2.2長時間測量法長時間測量法用于獲取噪聲的長時間變化特征。使用聲級計在測量點進行較長時間(通常為數小時至數天)的連續測量,獲取噪聲時間序列數據。2.2.3頻譜分析測量法頻譜分析測量法用于獲取噪聲的頻譜特性。使用分析儀對噪聲信號進行頻譜分析,獲取各個頻率成分的聲壓級。2.2.4聲源定位測量法聲源定位測量法用于確定噪聲源的位置。采用麥克風陣列和聲源定位算法,對噪聲源進行定位和識別。2.3噪聲評估指標噪聲評估指標是衡量噪聲水平和噪聲控制效果的重要參數。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噪聲評估指標。2.3.1等效聲級(Leq)等效聲級是一種用于描述噪聲水平的時間平均指標,表示在某一時間段內,聲能量的平均值。2.3.2聲壓級(SPL)聲壓級是描述噪聲強度的物理量,通常以分貝(dB)為單位表示。聲壓級越高,噪聲越強。2.3.3聲級差(LD)聲級差是指兩個不同位置或時間的聲壓級之差,用于評估噪聲的空間分布特性。2.3.4噪聲指數(NI)噪聲指數是衡量噪聲干擾程度的指標,通常用于通信系統中的噪聲評估。2.3.5噪聲劑量值(NDO)噪聲劑量值表示在一定時間內,個體暴露于噪聲環境中所接收的噪聲能量。用于評估噪聲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第3章吸聲材料與結構3.1吸聲材料分類與特性3.1.1吸聲材料定義吸聲材料是指能有效地吸收聲波能量,減少反射和傳播的各類材料。根據吸聲機理,吸聲材料可分為多孔吸聲材料、共振吸聲材料、復合吸聲材料等。3.1.2多孔吸聲材料多孔吸聲材料具有大量微小孔隙,聲波在孔隙中發生摩擦和熱傳導,使聲能轉化為熱能,達到吸聲效果。此類材料主要包括纖維類、泡沫類、顆粒類等。3.1.3共振吸聲材料共振吸聲材料利用聲波的共振原理,通過材料自身的結構特性,使聲波在材料內部形成諧振,從而消耗聲能。此類材料主要有薄板類、微穿孔板類等。3.1.4復合吸聲材料復合吸聲材料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吸聲材料組合在一起,發揮各自優勢,提高吸聲功能。例如,將多孔材料和共振材料結合,可提高吸聲帶寬和吸聲效率。3.1.5吸聲材料特性吸聲材料的特性主要包括吸聲系數、吸聲頻帶、吸聲量、密度、防火功能等。不同類型的吸聲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需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吸聲材料。3.2吸聲結構設計3.2.1吸聲結構設計原則吸聲結構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適應聲場特性、滿足吸聲要求、考慮環境因素、保證結構安全、經濟合理。3.2.2吸聲結構類型根據吸聲材料的應用形式,吸聲結構可分為以下幾類:獨立式、嵌入式、懸掛式、復合式等。3.2.3吸聲結構設計方法(1)確定吸聲目標:根據噪聲控制需求,確定所需吸聲量、吸聲頻帶等。(2)選擇吸聲材料:根據吸聲目標,選擇合適的吸聲材料。(3)設計吸聲結構:結合現場條件,設計吸聲結構形式和尺寸。(4)優化吸聲功能:通過調整吸聲結構參數,提高吸聲效果。3.3吸聲功能測試與評價3.3.1吸聲功能測試方法(1)駐波管法:適用于小樣品或薄板的吸聲系數測試。(2)射頻法:適用于大面積、大厚度吸聲材料的吸聲系數測試。(3)聲阻抗法:適用于吸聲材料的聲阻抗特性測試。(4)聲學阻抗管法:適用于吸聲材料的聲學阻抗特性測試。3.3.2吸聲功能評價方法(1)吸聲系數:反映吸聲材料對聲波的吸收能力。(2)吸聲量:表示吸聲材料在特定頻率下的吸聲效果。(3)吸聲頻帶:描述吸聲材料在不同頻率范圍內的吸聲功能。(4)聲學阻抗:評價吸聲材料對聲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3.3.3吸聲功能測試與評價標準參照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對吸聲材料的吸聲功能進行測試和評價。常見的標準有GB/T1962002《聲學多孔性吸聲材料吸聲系數的測量》、GB/T167311997《建筑吸聲材料吸聲功能分級》等。第4章隔聲技術4.1隔聲基本原理4.1.1聲波傳播機理隔聲技術的核心在于阻止聲波的傳播。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遵循波動方程,通過介質的壓縮與稀疏傳遞能量。本節將闡述聲波在空氣與固體介質中的傳播機理,以及聲波在界面處的反射、折射和透射現象。4.1.2隔聲功能評價指標隔聲功能評價指標主要包括隔聲量、透聲系數和聲級降低等。本節將對這些評價指標進行詳細解釋,并介紹它們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4.2隔聲構件設計4.2.1單層隔聲結構設計單層隔聲結構是隔聲技術的基礎,主要包括隔聲板、隔聲墻等。本節將介紹單層隔聲結構的設計原則,包括材料選擇、結構厚度、密度等因素。4.2.2雙層隔聲結構設計雙層隔聲結構通過在兩層之間形成空氣層,提高隔聲功能。本節將探討雙層隔聲結構的設計要點,如空氣層厚度、材料組合以及連接方式等。4.2.3微穿孔板隔聲結構設計微穿孔板隔聲結構具有較好的中高頻隔聲功能。本節將闡述微穿孔板的設計方法,包括孔徑、孔距、板厚等參數的確定。4.3隔聲功能評估與優化4.3.1隔聲功能測試方法隔聲功能測試是評估隔聲效果的關鍵環節。本節將介紹常用的隔聲功能測試方法,包括實驗室測試和現場測試,以及測試數據的處理與分析。4.3.2隔聲功能優化策略針對現有隔聲結構的不足,本節將提出隔聲功能優化策略,包括結構改進、材料優化、聲學處理等方面。通過綜合運用這些策略,以實現更好的隔聲效果。4.3.3隔聲設計案例分析本節將結合實際工程案例,分析隔聲設計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問題,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和借鑒。案例涉及不同類型的隔聲結構,如住宅、廠房、道路等。第5章消聲技術5.1消聲原理與方法5.1.1消聲原理本章節主要介紹噪聲控制中的消聲技術原理,包括聲波傳播、反射、吸收和散射等基本概念。消聲技術主要通過降低噪聲源頭的聲能量輸出,或在聲波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以達到降低噪聲污染的目的。5.1.2消聲方法本節闡述常見的消聲方法,包括聲源控制、傳播途徑控制和受聲體保護等。具體方法包括:隔聲、吸聲、消聲、減振、降噪等。5.2消聲器件設計與應用5.2.1消聲器件設計本節主要介紹消聲器件的設計方法,包括消聲器的結構設計、材料選擇、聲學功能計算等。重點討論消聲器件在不同頻率、不同工況下的適用性及優化方法。5.2.2消聲器件應用本節闡述消聲器件在噪聲控制工程中的應用,包括工業設備、交通運輸、建筑聲環境等領域。通過實際案例分析,介紹消聲器件在各類噪聲控制場景中的選用和配置。5.3消聲功能測試與調整5.3.1消聲功能測試本節介紹消聲功能測試的方法和設備,包括聲學實驗室測試、現場測試等。重點闡述測試標準、測試流程、數據采集與處理等。5.3.2消聲功能調整本節主要討論消聲功能調整的方法,包括對消聲器件的結構、材料、安裝位置等方面的優化。通過調整,提高消聲器件在實際應用中的降噪效果,以滿足不同場景的噪聲控制需求。注意:本章節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應用時需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為保證消聲技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請遵循相關法規、規范和行業標準。第6章聲屏障設計與應用6.1聲屏障分類與構造6.1.1聲屏障分類聲屏障根據材質、結構形式、用途及設置位置等方面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1)金屬聲屏障:以金屬板材、型材為主要構成材料;(2)混凝土聲屏障:以混凝土為主要構成材料;(3)組合式聲屏障:由多種材料組合而成,如金屬、混凝土、木材等;(4)透明聲屏障:采用透明材料如玻璃、亞克力等;(5)綠化聲屏障:以植物為主要構成元素,具有較好的景觀效果。6.1.2聲屏障構造聲屏障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1)屏障主體:承擔主要隔聲作用的部分;(2)基礎:支撐屏障主體的結構部分;(3)連接件:用于連接屏障主體與基礎的部分;(4)吸聲材料:填充在屏障內部,提高隔聲效果;(5)裝飾層:位于屏障表面,起到美化作用。6.2聲屏障設計原則與要求6.2.1設計原則(1)安全性:保證聲屏障在使用過程中穩定可靠,防止意外;(2)隔聲效果:根據噪聲源特性和受聲點需求,合理選擇材料與結構形式,達到良好的隔聲效果;(3)經濟性:在滿足隔聲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4)美觀性:結合周邊環境,設計出與景觀協調的聲屏障;(5)可維護性:便于日常維護和保養,延長聲屏障的使用壽命。6.2.2設計要求(1)根據噪聲源特性和受聲點需求,進行聲學計算,確定聲屏障的隔聲量;(2)合理選擇屏障材料,保證其具有良好的隔聲功能和耐久性;(3)考慮聲屏障的設置位置和高度,使其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最小;(4)聲屏障結構設計應滿足相關規范要求,保證其安全可靠;(5)聲屏障設計應考慮施工工藝和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6.3聲屏障效果評估6.3.1評估方法(1)現場測量法:通過實際測量聲屏障的隔聲量,評估其效果;(2)計算分析法:根據聲學理論,結合聲屏障的構造參數,進行隔聲效果計算;(3)模擬分析法:利用計算機模擬技術,模擬聲屏障的隔聲效果。6.3.2評估指標(1)隔聲量:聲屏障對噪聲的降低程度,通常以分貝(dB)表示;(2)聲級降低:聲屏障設置前后,受聲點聲級的變化;(3)聲場分布:聲屏障對周圍聲場分布的影響。6.3.3評估結果根據評估方法與指標,分析聲屏障的實際效果,為后續聲屏障的設計與應用提供參考。第7章噪聲預測與模擬7.1噪聲預測模型7.1.1基本原理噪聲預測模型主要通過聲學理論和數學模型對噪聲傳播、反射、衍射和吸收等過程進行模擬。本節將介紹幾種常用的噪聲預測模型,包括聲線模型、幾何聲學模型、波動聲學模型和統計聲學模型。7.1.2聲線模型聲線模型是基于聲線的傳播路徑對噪聲進行預測的方法。它適用于描述聲波在開闊空間中的傳播,如戶外噪聲預測。聲線模型主要包括直線聲線模型、彎曲聲線模型和反射聲線模型。7.1.3幾何聲學模型幾何聲學模型考慮聲波在建筑物、地形等障礙物上的反射、衍射和散射現象,適用于復雜環境下的噪聲預測。本節將介紹鏡像法、射線跟蹤法和聲學邊界元法等幾何聲學模型。7.1.4波動聲學模型波動聲學模型基于波動方程描述聲波在空間中的傳播,具有較高的計算精度。本節將介紹有限元法、邊界元法和有限差分法等波動聲學模型。7.1.5統計聲學模型統計聲學模型通過概率密度函數描述聲場特性,適用于分析隨機噪聲過程。本節將介紹能量密度法、聲壓級法和聲源識別法等統計聲學模型。7.2噪聲模擬軟件及應用7.2.1噪聲模擬軟件概述噪聲模擬軟件是基于上述噪聲預測模型開發的專業工具,用于輔助工程師進行噪聲預測與評估。本節將介紹幾款常用的噪聲模擬軟件,如SoundPLAN、Cadna/A、EcoNoise等。7.2.2噪聲模擬軟件的選用選用噪聲模擬軟件時,需考慮項目需求、計算精度、操作便捷性和成本等因素。本節將從這幾個方面分析各款軟件的優缺點,為用戶選擇合適的軟件提供參考。7.2.3噪聲模擬軟件的應用本節將通過具體案例,介紹噪聲模擬軟件在實際項目中的應用,包括數據輸入、模型構建、計算分析和結果輸出等步驟。7.3噪聲預測與模擬案例分析7.3.1案例一:城市道路噪聲預測以某城市道路為例,利用聲線模型和幾何聲學模型進行噪聲預測,分析不同因素對噪聲傳播的影響,為噪聲治理提供依據。7.3.2案例二:機場周邊噪聲模擬針對機場周邊區域的噪聲問題,采用有限元法和邊界元法進行噪聲模擬,評估不同降噪措施的效果,為機場噪聲治理提供技術支持。7.3.3案例三:工廠噪聲預測與模擬結合工廠布局和聲源特性,運用統計聲學模型和聲學邊界元法進行噪聲預測與模擬,為優化工廠布局和采取降噪措施提供參考。通過以上案例分析,本章節為噪聲預測與模擬技術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鑒。第8章城市噪聲控制策略8.1城市噪聲污染現狀與特點8.1.1噪聲污染現狀城市作為經濟、文化、政治的中心,其快速發展帶來了日益嚴重的噪聲污染問題。我國城市噪聲污染主要表現在交通噪聲、工業噪聲、建筑施工噪聲和社會生活噪聲等方面。城市化進程加快,機動車數量劇增,交通噪聲成為城市噪聲污染的主要來源。8.1.2噪聲污染特點城市噪聲污染具有以下特點:(1)污染源復雜多樣,涉及多個領域和部門;(2)污染范圍廣泛,影響城市居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各個方面;(3)污染程度嚴重,部分區域噪聲水平超過國家限值;(4)時間分布不均,夜間噪聲污染問題尤為突出。8.2城市噪聲控制規劃與設計8.2.1噪聲控制規劃城市噪聲控制規劃應遵循以下原則:(1)系統性與層次性原則,充分考慮城市整體發展和區域特點;(2)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原則,從源頭上減少噪聲污染;(3)分區分類管理原則,針對不同區域和污染源制定相應措施;(4)科學性與可行性原則,保證規劃的實施效果。8.2.2噪聲控制設計城市噪聲控制設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噪聲源控制設計,如采用低噪聲設備、隔音降噪措施等;(2)傳播途徑控制設計,如設置隔音屏障、優化道路布局等;(3)受體保護設計,如住宅區、學校、醫院等敏感區域的噪聲防護;(4)智能化監測與調控設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噪聲管理效能。8.3城市噪聲控制措施及效果評估8.3.1噪聲控制措施城市噪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1)法律法規建設,完善噪聲污染防治法律法規體系;(2)行政管理,加強噪聲污染源監管,提高執法力度;(3)技術手段,推廣低噪聲技術和產品,提高噪聲污染治理水平;(4)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引導綠色生活方式。8.3.2效果評估城市噪聲控制效果評估應關注以下方面:(1)噪聲污染源控制效果,如污染源排放量、噪聲級降低等;(2)傳播途徑改善效果,如隔音屏障設置、道路降噪等;(3)受體保護效果,如敏感區域噪聲級達標情況、居民滿意度等;(4)政策法規、管理措施和技術手段的執行情況及效果。第9章工業噪聲控制技術9.1工業噪聲來源與特性9.1.1噪聲來源工業噪聲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1)機械設備運行產生的噪聲;(2)流體動力過程引起的噪聲;(3)電磁輻射產生的噪聲;(4)工業生產過程中物料碰撞、摩擦等產生的噪聲。9.1.2噪聲特性工業噪聲具有以下特性:(1)噪聲頻率范圍寬,從低頻到高頻均有涉及;(2)噪聲級較高,對周圍環境和人體健康影響較大;(3)噪聲具有周期性和隨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骨干教師工作總結(5篇)
- 2025大一學年自我總結范文(17篇)
- 2025團隊精神演講稿(19篇)
- 清明節安全教育課件
- 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十幾減5、4、3、2表格教案及反思
- 清收培訓課件
- 2025年信息工作計劃范文(17篇)
- 有效發揮科普視頻的教學作用
- 初中八年級美術教學計劃(17篇)
- 學前班教師工作計劃范文(8篇)
- B江水利樞紐工程畢業設計計算書
- HG+20231-2014化學工業建設項目試車規范
- 2024海南中考化學二輪重點專題突破 專題三 流程圖題(課件)
-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健康教育
- 道德與法治賽課一等獎:《勿忘國恥》教學課件(五下)
- 2024年全國初中數學競賽試題含答案
- 任務花式噴泉PLC控制任務課件
- 手術室轉運工人培訓
- MOOC 電子線路分析基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15j403-1樓梯欄桿標準
- CATIA CAA二次開發開發教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