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2018年中考歷史試卷姓名: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題號一二總分評分一、選擇題1.下面圖片中的歷史文物上均有文字,這些文字()A.完整呈現了漢字的演變過程 B.有印證歷史史實的作用C.都體現了封建中央集權制度 D.均以隸書字體進行呈現2.將廷黻曾寫道:鴉片戰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以后還不明了失敗的理由,不力圖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倘使同治光緒年間的改革移到道光咸豐年間,我們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強調了當時中國()A.軍備落后 B.國力貧弱 C.政治腐敗 D.急需改革3.一位俄國記者記述了1900年6月2日發生在天津火車站的一幕:月光照耀著這些莽漢,照耀著他們的大刀和旗幟。一排子彈射過去,大旗倒下了,又舉了起來,接著又倒了下去。這描寫的是()A.三元里民眾抗英斗爭 B.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C.義和閉抗擊八國聯軍 D.國民革命軍的北伐4.隨著洋務運動的推進,需要解決資金、原料和運輸問題,洋務派認識到,國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強”。下列屬于洋務派將這一認識付諸實踐的是()A.開設江南制造總局 B.創建福州船政局 C.成立輪船招商局 D.修筑京張鐵路5.把科學和民主結合起來,作為衡量一切社會現象的價值原則,合之者則接受、信仰,反之者則摒棄、批判。在近代中國首先倡導這一“原則”的代表人物是()A.魏源 B.嚴復 C.孫中山 D.陳獨秀6.1921年李大釗指出,中國現在沒有一個真能表現民眾勢力的團體,若能成立一個強固精密的組織,那么中國徹底的大改革將有所附托。這段話表明李大釗的主張是()A.建立中國同盟會 B.成立無產階級政黨 C.創辦黃埔軍校 D.實現國共兩黨合作7.毛澤東曾說:因為困難的時候不動搖,長征后不到三萬人的隊伍,要比長征前三十萬人更強大。毛澤東強調的是()A.反“圍剿”積累了斗爭經驗 B.遵義會議作出了正確決策C.長征鍛煉了紅軍的基干力量 D.紅軍三大主力得以勝利會師8.下圖反映的情景表明近代中國()A.書信往來徹底結束 B.社會禮儀發生變化C.信息傳遞主要靠電話 D.出現了新興的職業9.1949年9月,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與會代表認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這里的“工作”是指()A.創建新中國 B.實現祖國統一 C.進行土地改革 D.恢復國民經濟10.在這場與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的軍事較量中,新中國領導人更堅定了加快國家建設和工業化進程的決心,隨后新中國()A.實施了“一五”計劃 B.進行了國有企業改革 C.制定了“863”計劃 D.確立了科技強軍的戰略11.流行語言是時代發展的一面鏡子。20世紀80年代以來,下海、打工、跳槽、經濟社會、出國留學等語言迅速流行起來,這反映了我國()A.文學藝術創作的繁榮 B.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C.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 D.改革開放后的社會變革12.它致力于邊境地區軍事領域的信任與合作安全,是一個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區域性合作組織,最初由中國、俄羅斯等六國組成。它是()A.亞太經合組織 B.華沙條約組織 C.世界貿易組織 D.上海合作組織13.亞當·斯密曾指出,美洲的發現和經由好望角抵達東印度的航線的開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人、最重要的兩件事。這樣評價是因為這些事件使()A.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B.西歐獲得了急需的金銀C.世界貿易中心轉至美洲 D.西歐擁有新的殖民航線14.獨立戰爭后,美洲土著的實際地位更加惡化,他們被屠殺,驅趕,并被限制遙遠、荒涼的保留地。這說明當時的美國()A.啟蒙思想影響有限 B.種族歧視十分嚴重C.法律意識有待加強 D.美利堅民族尚未形成15.1871年日本教育部成立,其中第一批預算費用就包括派遣250名留學生出國深造;同一時期,日本仿效德國模式訓練陸軍軍官,海軍則是仿效英國。這些舉措共同表明,明治時期的日本()A.重視軍事訓練 B.注重國民教育C.積極學習西方 D.提倡“文明開化”16.馬克思由生于1818年的德國,青少年時代便萌生了為全人類謀幸福的崇高理想,為此他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第一次系統地闡述此理論的文件是()A.《人民憲章》 B.《人權宣言》 C.《共產黨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7.1920年,列寧認為共產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上全國電氣化,他還邀請德國和英國的技師來俄國協助提高生產力。這些有助于()A.蘇維埃政權的建立 B.蘇俄經濟政策的調整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蘇俄社會性質的改變18.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科技的運用(坦克、潛艇和飛機)和軍隊的數量一樣,都在急速增長,戰爭結果表明,能夠在先進裝備上花費更多的一方取得了勝利。這段話強調了()A.軍隊數量決定戰爭成敗 B.科技影響戰爭結果C.團結是戰爭決勝的關鍵 D.戰爭阻礙社會發展19.1993年歐盟成立時,有12個成員國,后來經過幾次擴大,2007年成員國已達27個。這說明()A.歐盟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B.歐洲一體化進程已無阻礙C.“一超多強”的局面已經形成 D.歐洲實現用一個聲音說話20.下圖反映了當前人類面臨的問題是()A.經濟混亂 B.資源匱乏 C.環境惡化 D.貧富分化二、綜合題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中國古代戲曲起源于祈獲豐收和狩獵勝利的原始宗教歌舞。明清是中國古代戲曲的繁榮時期,這時的戲曲多為反映忠孝節義的美德故事,扎根人民生活,并形成了多樣的劇種和流派。古希臘戲劇起源于群眾性的節日歌舞和祭祀活動,有悲劇和喜劇兩種形式。悲劇主要取材于神話傳說和英雄史詩,寄寓了劇作家的政治主張;喜劇取村于日常生活,多為政治和社會諷刺劇。觀看戲劇是古希臘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1)據上述材料,比較中國古代戲曲與古希臘戲劇的相同之處。(2)請舉出你所知道的我國戲曲劇種一例。你能為戲曲文化的傳承做一件什么有意義的事情?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98年,頑固派教訓康有為說:祖宗之法是不能變的!康有為應辯道:祖宗之法是用來治理祖宗之地的,時代變了,祖宗之法非變不可!材料二:康有為求學之初,就特別留心中國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種經世之學。他到過香港、上海,看見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齊,覺得這種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淵泉。材料三:維新變法運動失敗了,但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在那個時期的新式學堂和開設西學的書院里,出過黃興、蔡鍔等民主革命的風云人物;而隨之興起的學會,為廣開民智介紹了西方的科學知識,這些知識在近代中國幾乎必然地會轉化為政治力量;維新人士還提出了“論白話為維新之本”的主張,早了胡適20年,可以說,后來的許多進步主張,在戊戌維新的時候都已露出了端倪。(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維新派為改變“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2)據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為主張變“祖宗之法”的原因。(3)據材料三,談談你如何理解維新運動在社會上的“思想啟蒙”作用。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2001年以來,“中國制造”與世界經濟的融合進一步加快。2012年,中國工業制成品出口達到1.9萬億元,比2002年增長5.6倍;機電設備類商品出口8632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6.4倍……。隨著中國出口的快速增長,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廣業競爭力大幅提升,“中國智造”“中國創造”等譽詞撲面而來,中國正在由“貼牌大國”向“品牌大國”穩步邁進。據統計,2011年我國共授權發明專利17.2萬件,其中企業的發明專利年度授權量更是迅猛增加,與此同時,我國國際專利申請量已經躍居世界第四位。(1)比較材料一中的兩幅圖片,概括指出我國工業制造領域發生的變化。(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的原因。(3)綜上所述,關于擦亮“品牌大國”的名片,你有什么好的建議?請舉出一個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品牌。2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英國交通發展簡表類別大事記公路1760-1774年,議會批準了452項公路筑路審請。至1800年,已建成1600條公路。內河航運1761年,開鑿第一條內陸運河。18世紀90年代,開鑿42條新運河,耗資650萬英鎊。鐵路至1835年,議會批準了54條鐵路修筑計劃。1845-1847年,又有576家鐵路公司被批準成立,筑路8731英里。材料二:英國的煤產量從1770年的600萬噸上升到1861年的5700萬噸;鐵產量也從1770年的5萬噸增長到1861年的380萬噸。1801-1851年,英國國民總產值增長125.6%,英國迅速成為“世界工廠”,它龐大的遠洋船隊把數不盡的工業品運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運回國。(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英國在18世紀60年代以后國內交通飛速發展的原因。(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一與材料二內容之間的聯系。(3)交通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請再舉一例并加以說明。25.請對比下面圖片反映的歷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史實正確,語句通順,表述完整,體現兩幅圖片反映內容的比較)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委奴國王”金印是漢朝與日本友好交往的見證,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題干三幅圖片和甲骨文無關,故完整呈現了漢字的演變過程的說法錯誤,故A不符合題意;
司母戊鼎能印證商朝青銅器的高超技術。“漢并天下”瓦當為紀念劉邦戰勝項羽,統一天下,建立漢朝而作,能印證西漢的建立和統一。“漢委奴國王”金印是漢朝與日本友好交往的見證。故題干三幅圖片有印證歷史史實的作用。故B符合題意;
司母戊鼎出現在商朝,那時還未創立封建中央集權制度。故C不符合題意;
司母戊鼎上的字是金文,不是隸書。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點評】解答本題用排除法比較適合,依據三幅圖片結合四個選項進行判斷,排除不符合題意的選項。2.【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的“不力圖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倘使同治光緒年間的改革移到道光咸豐年間,我們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可以看出作者在強調中國急需改革,改革能促進中國的近代化。故D符合題意;軍備落后、國力貧弱、政治腐敗都是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也是當時中國急需改革的原因,但題干材料中作者未強調。故AB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題干信息解答問題的能力,本題難度適中。3.【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的“1900年”和“大刀和旗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義和團在北京、天津等地英勇抗擊八國聯軍,題干材料反映的是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情景。故C符合題意;
三元里民眾抗英斗爭發生在1841年,故A不符合題意;
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發生在1856——1864年,故B不符合題意;
國民革命軍的北伐發生在1926——1927年,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信息“1900年6月2日發生在天津火車站的一幕”,由此推斷是義和閉抗擊八國聯軍的場面。4.【答案】C【解析】【分析】“必先求富而后能強”體現的是求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地主階級洋務派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提出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洋務派掀起了學習西方軍事技術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前期的口號是“自強”,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包括安慶內軍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總局等。故AB體現的是自強,不符合題意;
洋務運動后期以“求富”為口號,創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輪船招商局是洋務派為求富創辦的近代民用工業,故C符合題意;
修筑京張鐵路的是詹天佑,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了洋務運動的有關知識,難度適中。學生要掌握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創辦的企業、提出的口號、洋務運動的意義。5.【答案】D【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科學和民主是新文化運動的兩面大旗。魏源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故A不符合題意;
嚴復主張改革,屬于資產階級維新派,故B不符合題意;
孫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領導者,故C不符合題意;
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了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難度不大。學生還要掌握新文化運動的時間、代表人物、內容和作用。6.【答案】B【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李大釗最早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李大釗主張建立無產階級政黨。李大釗所說的“一個強固精密的組織”指的是無產階級政黨。故B符合題意;
中國同盟會是1905年建立,與題干的1921年不符。故A不符合題意;
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是1924年,與題干的李大釗不符。故C不符合題意;
實現國共兩黨合作是1924年,與題干的“成立一個強固精密的組織”不符。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點評】解答本題要抓住題干信息“1921年”,結合四個選項進行分析。學生要掌握中國共產黨于1921年成立。7.【答案】C【解析】【分析】題干的“因為困難的時候不動搖,長征后不到三萬人的隊伍,要比長征前三十萬人更強大。”表明長征勝利結束后,紅軍雖然人數少了,但經過長征鍛煉的紅軍力量更強大了。故C符合題意;
長征是戰略轉移,不是反“圍剿”。故A不符合題意;
毛澤東的話未涉及遵義會議和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故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了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學生要掌握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8.【答案】D【解析】【分析】圖中信息“清末上海電話公司的接線生”表明近代中國出現了電話,但不能表明電話成為信息傳遞的主要方式。故C不符合題意;
書信往來徹底結束的說法太絕對,故A不符合題意;
社會禮儀和電話無關,故B不符合題意;
“清末上海電話公司的接線生”和近代中國電話的傳入有關,說明中國出現了新興的職業。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題干信息解答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用排除法比較適合。9.【答案】A【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9月,在北京召開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這次會議為籌建新中國作了準備。由此可見,這里的“工作”是指創建新中國。故A符合題意;
實現祖國統一是我國一直在努力完成的任務。故B不符合題意;
進行土地改革與1949年9月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
恢復國民經濟與1949年9月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無關。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有關知識,難度不大。學生要掌握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內容和意義。10.【答案】A【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加快國家工業化建設,我國在1953——1957年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故A符合題意;
進行國有企業改革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與題干的“新中國”不符合,故B不符合題意;
1986年制定的“863”計劃是高科技的發展計劃,與題意不符。故C不符合題意;
科技強軍的戰略與題干的“新中國領導人更堅定了加快國家建設和工業化進程的決心”不符。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適中。學生還要掌握一五計劃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成就和意義。11.【答案】D【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我國的就業制度和就業觀念發生了變化,“下海、打工、跳槽”都是“鐵飯碗”被打破,就業制度和就業觀念發生了變化的表現。由此可見,題干現象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后的社會變革。故D符合題意;
文學藝術創作的繁榮和題干的“下海、打工、跳槽、經濟社會、出國留學等語言迅速流行”無直接關系,故A不符合題意;
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流行語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適中。解答本題要抓住題干信息結合選項進行分析,得出正確答案。12.【答案】D【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國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的宗旨是:加強成員國之間的互相信任與睦鄰友好;鼓勵成員國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環保和其它領域的有效合作;聯合致力于維護和保障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由此可見,D符合題意;
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的經濟合作官方論壇,與題干的“致力于邊境地區軍事領域的信任與合作安全”不符。故A不符合題意;
華沙條約組織不包括中國,故B不符合題意;
世界貿易組織是世界經濟聯合組織,故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了上海合作組織的有關知識,考查學生識記知識的能力,難度不大。13.【答案】A【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的“美洲的發現和經由好望角抵達東印度的航線的開辟”指的是新航路的開辟。新航路開辟過程中,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達·伽馬找到了通往東方的航線。新航路開辟打破了世界的隔絕狀態,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由此可見,美洲的發現和經由好望角抵達東印度的航線的開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人、最重要的兩件事。故A符合題意;
西歐獲得了急需的金銀和西歐擁有新的殖民航線不是對新航路開辟的評價。故BD不符合題意;
新航路開辟使世界貿易中心轉至大西洋沿岸,故C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了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難度適中。學生還要掌握新航路開辟的原因、航海家的路線、新航路開辟的影響。14.【答案】B【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獨立戰爭后,種族歧視十分嚴重。當時的美洲土著居民地位更加惡化,他們被屠殺,驅趕,都是種族歧視嚴重的表現。故B符合題意;美洲土著居民地位低下與啟蒙思想影響無直接關系,故A不符合題意;
題干材料體現的種族歧視嚴重,與法律意識無直接關系。故C不符合題意;
在美國獨立戰爭爆發時,美利堅民族已經形成。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題干材料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適中。解答本題用排除法比較適合,結合材料內容分析,排除不符合題意的選項。15.【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的“1871年日本教育部成立,派遣250名留學生出國深造”、“日本仿效德國模式訓練陸軍軍官,海軍則是仿效英國”可以看出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積極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制度等。故C符合題意;
重視軍事訓練與題干的“派遣250名留學生出國深造”不符,故A不符合題意;
注重國民教育與題干的“日本仿效德國模式訓練陸軍軍官,海軍則是仿效英國”不符,故B不符合題意;
提倡“文明開化”與題干的“仿效德國模式訓練陸軍軍官”不符,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了明治維新的有關知識,難度適中。學生要掌握日本明治維新的時間、內容和意義。16.【答案】C【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為國際無產階級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發表,《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故C符合題意;
《人民憲章》是英國憲章運動的綱領性文件,出現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之前,故A不符合題意;
《人權宣言》是在法國大革命中頒布的,與馬克思無關。故B不符合題意;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是林肯頒布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知識的能力,難度適中。學生要掌握《共產黨宣言》發表的時間、內容和意義。17.【答案】B【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蘇維埃政權的建立時間是1917年,故A不符合題意;
1921年,在列寧的領導下,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1920年,列寧邀請德國和英國的技師來俄國協助提高生產力,體現的是允許多種經濟并存。故B符合題意;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與新經濟政策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
蘇俄社會性質沒有發生改變,故D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了新經濟政策的有關知識,難度適中。學生還要掌握新經濟政策的內容和特點、新經濟政策實行的時間。18.【答案】B【解析】【分析】題干的“戰爭結果表明,能夠在先進裝備上花費更多的一方取得了勝利”強調科技影響戰爭結果。科技的發展,促使參戰國的裝備先進,裝備先進的一方往往贏得戰爭的勝利。由此可見,戰爭中科技的運用情況會直接影響戰爭的結果。故B符合題意;
軍隊數量決定戰爭成敗違背了題干材料的觀點,故A不符合題意;
團結是戰爭決勝的關鍵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故C不符合題意;
戰爭阻礙社會發展與題干材料無關,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讀懂材料解答問題的能力,難度適中。學生還要掌握“科技是一把雙刃劍”。19.【答案】A【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歐洲一體化進程已無阻礙的說法錯誤,當前的英國脫歐表明歐洲一體化進程受阻。故B不符合題意;
歐盟由最初的12個成員國到27個成員國,說明歐盟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故A符合題意;
“一超多強”的局面出現是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后,故C不符合題意;
歐盟成員國的增加不能證明歐洲實現了用一個聲音說話。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了歐盟的有關知識,難度適中。除了本題考查的知識點外,學生還要掌握歐盟成立的時間和意義。20.【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圖片信息“酸雨”可知圖片反映的是環境惡化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酸雨”是由于人類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燃燒后產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的氣體,在大氣中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后,和空氣中的雨水等結合降到地面成為酸雨。酸雨有很強的腐蝕性,它能腐蝕建筑物、橋梁、大理石雕像、導致樹木枯萎等。故C符合題意;經濟混亂、資源匱乏、貧富分化與酸雨無關,故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適中。學生要通過本題的考查會判斷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環境問題、霸權主義、恐怖主義等都是威脅世界安全的因素。21.【答案】(1)起源于古代祈福、祭祀活動;群眾性強;受城市、經濟發展影響;劇種豐富等。(2)京劇、豫劇、昆曲、黃梅戲等;學習、了解并大力推廣我國戲劇傳統文化。【解析】【分析】(1)據材料二的“中國古代戲曲起源于祈獲豐收和狩獵勝利的原始宗教歌舞。”和“古希臘戲劇起源于群眾性的節日歌舞和祭祀活動,有悲劇和喜劇兩種形式。”可以歸納出中國古代戲曲與古希臘戲劇的相同之處是都起源于古代祈福、祭祀活動;都具有群眾性強的特點。材料二的“明清是中國古代戲曲的繁榮時期,這時的戲曲多為反映忠孝節義的美德故事,扎根人民生活,并形成了多樣的劇種和流派。”和“喜劇取村于日常生活,多為政治和社會諷刺劇。觀看戲劇是古希臘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表明中國古代戲曲與古希臘戲劇的相同之處是都受城市、經濟發展影響;都劇種豐富。(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的戲曲劇種較多,有京劇、豫劇、昆曲、黃梅戲等;戲劇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我們要學習、了解并大力推廣我國戲劇傳統文化。【點評】本題對比考查了中國古代戲曲與古希臘戲劇的有關知識,學生要掌握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22.【答案】(1)封建君主專制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改革科舉制度,創辦京師大學堂;創辦報刊,開放言論;學習西方君主立憲制。(2)甲午戰爭戰敗,洋務運動破產;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加深;受啟蒙運動影響,維新思想廣泛傳播;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救亡圖存。(3)戊戌變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運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資產階級維新派提倡新學,主張興民權,對封封建制度進行了猛烈抨擊,促進了資產階級思想在中國的傳播。【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的“1898年,頑固派教訓康有為說:祖宗之法是不能變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頑固派所說的“祖宗之法”主要指封建君主專制。維新派為改變“祖宗之法”,實行了戊戌變法。戊戌變法的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改革科舉制度,創辦京師大學堂;創辦報刊,開放言論;學習西方君主立憲制等。
(2)據材料二的“康有為求學之初,就特別留心中國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種經世之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康有為主張變“祖宗之法”的原因有: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甲午戰敗,洋務運動破產;受法國啟蒙運動影響,維新思想廣泛傳播;洋務運動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救亡圖存。
(3)據材料三的“隨之興起的學會,為廣開民智介紹了西方的科學知識,這些知識在近代中國幾乎必然地會轉化為政治力量;后來的許多進步主張,在無序維新的時候都已露出了端倪。”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運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維新變法運動中,資產階級維新派提倡新學,主張興民權,對封封建制度進行了猛烈抨擊,促進了資產階級思想在中國的傳播,為后來的辛亥革命儲備了力量。綜合以上所述,維新運動在社會上確實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點評】本題綜合考查了戊戌變法的有關知識,難度適中。學生要掌握戊戌變法的原因、代表人物、內容、結果和影響。23.【答案】(1)從仿制外國到自主研發;工業制造水平不斷提升。(2)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金業創新力、競爭力不斷提升;“863”計劃注重發展高科技;保護專利,調動發明創造積極性。(3)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注重加強教育,鼓勵發明創新等;華為、海爾等【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圖片信息“我國仿制的噴氣式飛機”和“我國自主研制的隱身戰斗機”可以概括出我國工業制造領域發生的變化是:從仿制外國到自主研發;工業制造水平不在斷提升。
(2)據材料二的“隨著中國出口的快速增長,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廣業競爭力大幅提升。據統計,2011年我國共授權發明專利17.2萬件,其中企業的發明專利年度授權量更是迅猛增加,與此同時,我國國際專利申請量已經躍居世界第四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企業的創新力、競爭力不斷提升;1986年制定的“863”計劃注重發展高科技;中國采取措施保護專利,調動發明創造積極性。這些都是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的原因。
(3)要想擦亮“品牌大國”的名片,必須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繼續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丘市重點中學2025屆初三下學期第二次段考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建筑環境前沿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撫順德才高級中學2025年高三高考適應性月考(一)化學試題含解析
- 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大學體育-乒乓球》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模電 1.3 晶體三極管學習資料
-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標名校2025年初三下學期聯合語文試題含解析
- 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院《康復體操》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藏大學《臨床基本技能學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清華大學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質量測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豫章師范學院《室內專題設計1》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創傷急救培訓課件
- 王貴啟-玉米田雜草發生發展及除草劑優解-合肥0728
- 彤輝羅布麻茶
- 20S517 排水管道出水口
- 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講解
- 除塵系統和相關安全設施設備運行、維護及檢修、維修管理制度
- 電影音樂欣賞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華南農業大學
- 傳感器原理與應用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山東大學(威海)
- 工程熱力學 09氣體動力循環-wyz-2013
- 情緒管理課:認識情緒-心理健康教育課件
- GB/T 21459.3-2008真菌農藥可濕性粉劑產品標準編寫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