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結構物耐久性混凝土技術規范DB41-T 826-2013_第1頁
公路結構物耐久性混凝土技術規范DB41-T 826-2013_第2頁
公路結構物耐久性混凝土技術規范DB41-T 826-2013_第3頁
公路結構物耐久性混凝土技術規范DB41-T 826-2013_第4頁
公路結構物耐久性混凝土技術規范DB41-T 826-201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41

河南省地方標準

DB41/T826—2013

公路結構物耐久性混凝土技術規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DurableConcreteofHighwayStructures

2013-09-05發布2013-11-05實施

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DB41/T826—2013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基本規定..........................................................................3

4.1設計使用年限級別..............................................................3

4.2環境類別與作用等級............................................................3

5耐久性指標........................................................................4

6混凝土原材料......................................................................6

6.1一般規定......................................................................6

6.2水泥..........................................................................6

6.3礦物摻合料....................................................................6

6.4細集料........................................................................7

6.5粗集料........................................................................7

6.6水............................................................................8

6.7外加劑........................................................................8

7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設計............................................................8

8混凝土施工.......................................................................10

8.1一般規定.....................................................................10

8.2原材料準備...................................................................10

8.3混凝土稱量與拌制.............................................................11

8.4混凝土運輸...................................................................11

8.5混凝土澆筑...................................................................11

8.6混凝土振搗...................................................................11

8.7混凝土養護...................................................................12

8.8拆模.........................................................................13

9質量檢驗.........................................................................13

9.1一般規定.....................................................................13

9.2施工前檢驗...................................................................13

9.3施工過程檢驗.................................................................13

9.4施工后檢驗...................................................................13

I

DB41/T826—2013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定起草。

本標準由河南省交通運輸廳提出。

本標準起草單位:河南省交通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高速公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河南高

速公路駐信段改擴建工程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宋云祥、田莉、李光輝、孟慶東、李庭志、張鵬、段永燦。

本標準參加起草人:潘發晶、張光杰、張營、王勇杰、王清、李玉梅、楊靜、陳麗、王琰、孫志軍、

孫含玉、苗荀、楊玉晶、郭瑋、馮春、史鴻遠。

II

DB41/T826—2013

公路結構物耐久性混凝土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公路結構物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標、原材料技術指標、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施工

要求及質量檢驗。

本標準適用于河南省公路工程中的橋梁、涵洞及隧道等結構物耐久性混凝土,不適用于輕骨料混凝

土及其它特種混凝土。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175通用硅酸鹽水泥

GB/T176水泥化學分析方法

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8074水泥比表面測定方法

GB8076混凝土外加劑

GB/T14684建設用砂

GB/T14685建設用卵石、碎石

GB/T50080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

GB/T50082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

JC/T420水泥原料中氯離子的化學分析方法

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

JTG/TF5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

JTGF80/1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環境作用environmentalaction

溫、濕度及其變化以及二氧化碳、氧、鹽、酸等環境因素對混凝土結構的作用。

3.2

膠凝材料binder

混凝土中水泥和活性礦物摻合料的總稱。

1

DB41/T826—2013

3.3

膠凝材料用量bindercontent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活性礦物摻合料用量之和。

3.4

水膠比watertobinderratio

混凝土拌合物中用水量與膠凝材料用量的質量比。

3.5

礦物摻合料摻量percentageofmineraladmixture

混凝土中礦物摻合料用量占膠凝材料用量的質量百分比。

3.6

含氣量concreteaircontent

混凝土中氣泡體積與混凝土總體積的比值。對于采用引氣工藝的混凝土,氣泡體積包括摻入引氣劑

后形成的氣泡體積和混凝土拌合過程中挾帶的空氣體積。

3.7

堿集料反應alkali-aggregatereaction

水泥、外加劑等混凝土組成物及環境中的堿與集料中堿活性礦物在潮濕環境下緩慢發生并導致混凝

土開裂破壞的膨脹反應。

3.8

電通量passedelectriccharge

在一定條件下通過混凝土規定截面積的電荷總量,用于評價混凝土抵抗離子或水等介質向內滲透的

能力。

3.9

氯離子在混凝土中的擴散系數chloridediffusioncoefficient

描述混凝土孔隙水中氯離子從高濃度區向低濃度區擴散過程的參數,用于評價混凝土抗氯離子侵蝕

的能力。

3.10

抗凍等級resistanceclasstofreezing-thawing

用快凍法測得的最大凍融循環次數來劃分的混凝土抗凍性能等級,用于評價混凝土抵抗凍融循環破

壞的能力。

3.11

抗硫酸鹽侵蝕等級resistanceclasstosulphatephysicalattack

用抗硫酸鹽侵蝕試驗方法測得的最大干濕循環次數來劃分的混凝土抗硫酸鹽侵蝕性能等級,用于評

價混凝土抵抗化學侵蝕破壞的能力。

2

DB41/T826—2013

3.12

堿含量alkalicontent

混凝土堿含量是指混凝土中等當量氧化鈉的含量,以kg/m3計;混凝土原材料的堿含量是指原材料

中等當量氧化鈉的含量,以質量百分率計。等當量氧化鈉含量是指氧化鈉與0.658倍的氧化鉀之和。

3.13

氯離子含量chloridecontent

氯離子含量是指混凝土中各種原材料的氯離子含量之和,以其與膠凝材料用量的質量比表示。

4基本規定

4.1設計使用年限級別

4.1.1公路結構物混凝土的使用年限級別應按表1進行劃分。

表1公路結構物混凝土的使用年限級別

級別名稱適用范圍設計使用年限

特大型橋涵、隧道,立交橋樞紐,二級以上(含

一重要基礎設施工程不低于100年

二級)公路上的橋涵等

三級公路上的大型橋涵,其它等級公路上的橋

二一般基礎設施工程不低于50年

涵,其它基礎設施工程等

4.2環境類別與作用等級

4.2.1公路結構物混凝土所處環境類別可分為一般環境、凍融環境、氯化物環境及化學侵蝕環境。

4.2.2不同類別環境的作用等級應按表2、3、4所列環境條件特征進行劃分。

表2凍融環境對混凝土結構的作用等級

環境作用等級環境作用等級結構構件示例

微凍地區的無鹽環境+混凝土高度飽水微凍地區的水位變動區構件和頻繁受雨淋的構件水平表面

D1

寒冷地區的無鹽環境+混凝土中度飽水寒冷地區的水位變動區構件和頻繁受雨淋的構件豎向表面

寒冷地區的無鹽環境+混凝土高度飽水寒冷地區的水位變動區構件和頻繁受雨淋的構件水平表面

有氯鹽微凍地區的水位變動區構件和頻繁受雨淋的構件的

微凍地區的有鹽環境+混凝土高度飽水

D2水平表面

寒冷地區的有鹽環境+混凝土中度飽水有氯鹽寒冷地區受雨淋構件的豎向表面

有氯鹽寒冷地區的水位變動區構件和頻繁受雨淋的構件水

寒冷地區的有鹽環境+混凝土高度飽水

D3平表面

注1:寒冷地區和微凍地區是根據其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劃分的。微凍地區、寒冷地區最冷月的平均氣溫t分別為:-3℃

≤t≤2.5℃和-8℃<t<-3℃;

注2:中度飽水指冰凍前偶受水或受潮,混凝土內飽水程度不高;高度飽水指冰凍前長期或頻繁接觸水或濕潤土體,

混凝土內高度水飽和;

注3:無鹽或有鹽指凍結的水中是否含有鹽類,包括除冰鹽或其他鹽類。

3

DB41/T826—2013

表3氯化物環境對混凝土結構的作用等級

環境作用等級環境條件特征結構構件示例

四周浸沒于含氯化物水中地下水中構件

L1

處于水位變動區,或部分暴露于大氣、部分在地下水土中

接觸低濃度氯離子水體,且有干濕交替

的構件

受除冰鹽水溶液輕度濺射作用橋梁護欄,橋墩

L2

處于水位變動區,或部分暴露于大氣、部分在地下水土中

接觸中等濃度氯離子水體,且有干濕交替

的構件

直接接觸除冰鹽溶液橋面板,與含鹽滲漏水接觸的橋梁蓋梁、立柱

受除冰鹽水溶液重度濺射或重度鹽霧作用橋梁護欄、橋墩

L3

處于水位變動區,或部分暴露于大氣、部分在地下水土中

接觸高濃度氯離子水體,有干濕交替

的構件

注1:水中氯離子濃度(mg/L)的高低劃分為:低100~500;中等500~5000;高>5000;土中氯離子濃度(mg/kg)的高低

劃分為:低150~750;中等750~7500;高>7500。

注2:氯化物環境的作用等級與冬季除冰鹽的具體用量和頻度有關,可根據具體情況作出調整。

表4化學侵蝕環境對混凝土結構的作用等級

環境作用等級

化學侵蝕類型

H1H2H3H4

2-≥200>1000>4000>10000

環境水中SO4含量,mg/L

≤1000≤4000≤10000≤20000

硫酸鹽侵蝕

2-

土中硫酸根離子濃度SO4含≥300>1500>6000>15000

量,mg/kg≤1500≤6000≤15000≤30000

≤6.5<5.5<4.5

酸性侵蝕環境水中pH值—

≥5.5≥4.5≥4.0

環境水中侵蝕性CO2含量,≥15>40

二氧化碳侵蝕>100—

mg/L≤40≤100

環境水中侵蝕性Mg2+含量,>300>1000

鎂鹽侵蝕>3000—

mg/L≤1000≤3000

注1:對于鹽漬土地區的混凝土結構,埋入土中的混凝土遭受化學侵蝕;當環境多風干燥時,露出地表的毛細吸附

區的混凝土遭受鹽類結晶侵蝕。

注2:對于一面接觸含鹽環境水(或土)而另一面臨空且處于干燥或多風環境中的薄壁混凝土,接觸含鹽環境(或土)

的混凝土遭受化學侵蝕,臨空面的混凝土遭受鹽類結晶侵蝕。

注3:當環境中存在酸雨時,按酸性環境考慮,但相應作用等級可降一級。

4

DB41/T826—2013

5耐久性指標

5.1混凝土耐久性指標包括堿含量、氯離子含量、電通量、抗碳化性能、抗凍性能、抗氯離子滲透性

能和抗化學侵蝕性能等,應依據混凝土結構物的環境作用類別、環境作用等級及設計使用年限級別選定

相應的耐久性指標。混凝土耐久性指標的檢驗方法應按GB/T50082中的規定進行。

5.2當混凝土結構處于復合環境作用下時,混凝土應分別符合各種環境下的耐久性指標要求。

5.3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的電通量應符合表5的規定。

5.4一般環境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應符合表5和表6的規定。

5.5凍融環境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應符合表5和表7的規定。

5.6氯化物環境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應符合表5和表8的規定。

5.7化學侵蝕環境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應符合表5和表9的規定。

表5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的電通量

設計使用年限級別

評價指標混凝土強度等級

一(100年)二(50年)

<C30<1500<2000

電通量(56d),CC30~C45<1200<1500

≥C50<1000<1200

表6一般環境下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指標

設計使用年限級別

評價指標環境作用等級

一(100年)二(50年)

碳化深度,mm一般環境1015

表7凍融環境下混凝土抗凍性能指標

設計使用年限級別

評價指標環境作用等級

一(100年)二(50年)

D1≥F200≥F150

抗凍等級

D2≥F250≥F200

(56d)

D3≥F300≥F250

表8氯化物環境下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能

設計使用年限級別

評價指標環境作用等級

一(100年)二(50年)

L1≤7≤10

氯離子擴散系數(56d)DRCM

L2≤5≤8

(×10-12m2/s)

L3≤3≤4

5

DB41/T826—2013

表9化學侵蝕環境下混凝土的抗硫酸鹽侵蝕性能

設計使用年限級別

評價指標環境作用等級

一(100年)二(50年)

H1≥KS90≥KS60

H2≥KS120≥KS90

抗硫酸鹽等級

H3≥KS150≥KS120

H4≥KS150≥KS120

6混凝土原材料

6.1一般規定

6.1.1混凝土工程所用的各種原材料,應符合本標準和有關規范的規定,并應在原材料進場時對其性

能和質量進行檢驗。

6.1.2為限制混凝土中的氯離子含量,應對各種原材料的氯離子含量進行檢測,并選用氯離子含量符

合要求的原材料。

6.1.3為限制每立方混凝土中的總堿含量,應對各種原材料的堿含量進行檢測,并選用堿含量符合要

求的原材料。

6.2水泥

6.2.1水泥宜選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

6.2.2水泥的技術要求應符合GB175和表10的規定。

表10水泥的技術要求

序號項目技術要求檢驗方法

1比表面積,m2/kg300~350GB/T8074

2堿含量,%≤0.60

3熟料中的C3A含量,%≤8.0GB/T176

4游離氧化鈣,%≤1.5

5氯離子含量,%≤0.03JC/T420

6.3礦物摻合料

6.3.1配制混凝土的礦物摻合料宜選用品質穩定、來源固定的粉煤灰、磨細礦渣粉或硅灰。

6.3.2粉煤灰的技術要求應符合JTG/TF50和表11的規定。

6.3.3混凝土中宜使用S95級及以上級別的磨細礦渣粉;磨細礦渣粉應測定堿含量,磨細礦渣粉的技

術要求應符合JTG/TF50中的規定。

6

DB41/T826—2013

6.3.4硅灰應測定堿含量,硅灰的技術要求應符合JTG/TF50中的規定。

表11粉煤灰的技術要求

技術要求

序號項目檢驗方法

C50以下混凝土C50及以上混凝土

1細度(45μm方孔篩篩余),%≤20≤12

GB/T1596

2需水量比,%≤105≤95

3氯離子含量,%≤0.02JC/T420

4燒失量,%≤5.0≤3.0

GB/T176

5游離氧化鈣含量,%≤1.0

7d≥75≥80

6活性指數,%GB/T1596

28d≥85≥90

注:粉煤灰應測定堿含量,并在指標中注明測定數值。

6.4細集料

6.4.1細集料宜選用級配合理、質地均勻堅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潔凈天然中粗砂或人工砂。

6.4.2細集料的質量要求應符合JTG/TF50和表12的規定。檢驗試驗方法應按JTGE42的規定。

6.4.3混凝土宜使用非堿活性細集料,在施工前應對細集料進行堿活性檢驗,檢驗方法按GB/T14684

中的規定進行。

表12細集料的技術要求

質量指標

項目

Ⅰ類Ⅱ類Ⅲ類

天然砂含泥量(按質量計),%≤1.0≤2.5≤3.0

泥塊含量(按質量計),%0≤0.5≤0.5

云母含量(按質量計),%≤0.5

堅固性指標(按質量天然砂

≤5≤8≤10

損失),%人工砂

人工砂的石粉含量MB≤1.40≤10.0

(按質量計),%MB>1.40≤1.0≤3.0≤5.0

輕物質含量(按質量計),%≤0.5

氯化物(以氯離子質量計),%<0.01

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按SO3質量計),%≤0.5

7

DB41/T826—2013

6.5粗集料

6.5.1粗集料應優先選用級配合理、粒形良好、質地均勻堅固的潔凈碎石。

6.5.2粗集料宜采用連續級配,不宜采用單粒級或間斷級配;粗集料的堆積密度宜大于1500kg/m3,

緊裝密度的空隙率宜小于40%。

6.5.3粗集料的技術要求應符合JTG/TF50和表13的規定。檢驗試驗方法應按JTGE42的規定。

6.5.4混凝土宜使用非堿活性粗集料,在施工前應對粗集料進行堿活性檢驗,檢驗方法按GB/T14685

中的規定進行。

表13粗集料的技術要求

質量指標

項目

Ⅰ類Ⅱ類Ⅲ類

含泥量(按質量計),%<0.5<1.0<1.0

泥塊含量(按質量計),%0<0.20<0.25

針片狀顆粒總含量(按質量計),%<5<10<15

壓碎值,%<10<15<20

氯化物含量(以氯離子質量計),%<0.02

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按SO3質量計),%≤0.5

6.6水

6.6.1混凝土用水宜采用飲用水。當采用其它來源的水時,水的品質應符合JTG/TF50的要求。

6.7外加劑

6.7.1混凝土外加劑種類的選擇應根據使用目的和外加劑的特點確定。

6.7.2外加劑的摻量應根據施工條件、混凝土原材料的變化等通過試驗確定,且應進行外加劑與選用

膠凝材料的相容性試驗,不得有假凝、速凝、分層或離析現象。

6.7.3在使用減水劑時,應根據不同季節、不同施工工藝選用相應的產品,其性能指標應符合GB8076

的規定。

6.7.4在配筋混凝土中不得使用含有氯鹽的早強劑和防凍劑。

7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7.1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按JGJ55進行,其工作性能、力學性能、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應滿足

要求。

7.2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應根據混凝土所處的環境類別、作用等級和混凝土使用年限,按同時

滿足最大水膠比、最小膠凝材料用量、最大膠凝材料用量和混凝土原材料組成等確定。

7.3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混凝土最大水膠比、最小膠凝材料用量和最大膠凝材料用量參考表

14的規定。

7.4不同環境下混凝土中礦物摻合料的摻量應符合表15的要求。

8

DB41/T826—2013

7.5凍融環境下的混凝土應摻用引氣劑,混凝土最小含氣量應符合表16的規定。

7.6不同環境下混凝土中的氯離子含量應符合表17的規定。

7.7不同環境下混凝土中的堿含量應符合表18的規定。

表14混凝土配合比參數限值

混凝土強度等級最大水膠比最小膠凝材料用量,kg/m3最大膠凝材料用量,kg/m3

C250.60260

C300.55280400

C350.50300

C400.45320

450

C450.40340

C500.36360480

C550.36380500

注1:表中數據適用于最大骨料粒徑為20mm的情況,骨料粒徑較大

注2:對于強度等級達到C60的泵送混凝土,膠凝材料最大用量可增大至530kg/m3。時宜適當降低膠凝材料用量,骨

料粒徑較小時可適當增加。

表15不同環境下混凝土中的礦物摻合料摻量范圍

摻量范圍,%

環境類別礦物摻合料種類

水膠比≤0.4水膠比>0.4

粉煤灰≤30≤25

一般環境

磨細礦渣粉≤45≤35

粉煤灰≤25≤20

凍融環境

磨細礦渣粉≤35≤30

粉煤灰25~4520~40

氯化物環境

磨細礦渣粉35~5030~45

粉煤灰25~4520~40

化學侵蝕環境

磨細礦渣粉35~5030~45

以上各種環境下復合摻合料4535

注1:本表規定的礦物摻合料的摻量范圍僅限于使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的混凝土,當采用其他通用硅酸

鹽水泥時,宜將水泥混合材摻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計入礦物摻合料摻量。

注2:在一般環境、凍融環境、氯化物環境和化學侵蝕環境下,采用粉煤灰與磨細礦渣粉復合摻加,當水膠比≤0.4

時復合最大摻量為45%;當水膠比>0.4時復合最大摻量為35%,且各組份的摻量不宜超過單摻時的最大摻量。

9

DB41/T826—2013

表16混凝土中含氣量最低限值要求

混凝土中最小含氣量,%

粗骨料最大公稱粒徑,mm

D1、D2D3

40.04.55.0

25.05.05.5

20.05.56.0

表17混凝土的氯離子含量最大限值

項目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

氯離子含量,%0.100.06

表18混凝土的堿含量最大限值

3

堿含量最大限值,kg/m

設計使用年限

干燥環境潮濕環境含堿環境

100年3.03.02.5

50年3.53.03.0

注1:本表中所列限值均為使用無活性骨料情況。

注2:干燥環境是指不直接與水接觸、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長期不大于75%的環境;潮濕環境是指長期處于水下或潮

濕環境土中、干濕交替區、水位變化區以及年平均相對濕度大于75%的環境;含堿環境是指與高含鹽堿土體、

含堿工業廢水或鈉(鉀)鹽等直接接觸的環境。干燥環境或潮濕環境與含堿環境交替作用時,均按含堿環境

對待。

8混凝土施工

8.1一般規定

8.1.1混凝土施工應按照JTG/TF50和本章的規定。

8.1.2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澆筑入模前以及成型過程中嚴禁向混凝土拌物內加水。

8.1.3混凝土澆筑期間,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不宜高于30。冬期施工時,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不宜低于℃

5,且應對混凝土采取適當的保溫養護措施。℃

8.2原材料準備

8.2.1混凝土原材料進廠后,應對原材料的品種、規格、數量以及質量證書等進行驗收核查,并按規

范要求的頻率、數量抽樣檢測。經檢驗合格的原材料方可使用。對于檢驗不合格的原材料,應予以清除

出廠。

10

DB41/T826—2013

8.2.2混凝土用水泥、礦物摻合料等應采取散料倉分別存儲。袋裝粉狀材料在運輸和存放期間應用專

用庫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嚴防受潮。

8.2.3混凝土用粗集料應按要求分粒徑采購、運輸、堆放和計量。

8.2.4集料儲料場地宜進行硬化處理,細集料宜增設防雨遮蓋設施。

8.3混凝土稱量與拌制

8.3.1混凝土原材料應嚴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進行準確稱量(按質量計),混凝土原材料稱量允許

偏差應符合表19的規定。

表19混凝土原材料稱量允許偏差

膠凝材料

材料類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