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同步講義(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之《無衣》 (教師版)_第1頁
高二語文同步講義(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之《無衣》 (教師版)_第2頁
高二語文同步講義(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之《無衣》 (教師版)_第3頁
高二語文同步講義(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之《無衣》 (教師版)_第4頁
高二語文同步講義(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之《無衣》 (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詞誦讀之《無衣》目標導航目標導航課程標準課標解讀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4、文化傳承與理解1、了解《詩經》有關的基礎知識;2.反復誦讀,感知詩歌的內容和情感;3.掌握本詩的章法結構特點,體會詩歌藝術特色和詩詞之中的情感。4.聯系當下,感受詩歌精神的血脈相承。知識精講知識精講知識點01【即學即練1】詩歌開頭運用了何種修辭方法?有何作用?“豈曰無衣”改為“我有衣兮”好不好?為什么?【答案】一問:設問。二問:表現了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對敵的英雄氣概,能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三問:不好。“豈曰無衣”似自責,似反問,洋溢著不可遏制的憤怒與憤慨。而且反映了時局的危急,修改后只剩下“關心”一層意思。【解析】一問:明確設問是自問自答,需要與反問、一問一答區別開來。二問:“與子......同”代表了團結一致;“仇”代表同仇敵愾;我們又能從團結一致和同仇敵愾這兩個方面看出英雄氣概和愛國熱情。把這些內容用動賓短語“表現了......激發了......”動賓短語整合成句即可。三問:首先從語氣上的區別,反問語氣和陳述語氣的區別。其次從感情上區別:憤怒與憤慨只有反問語氣才能表達,陳述語氣達不到這個效果。最后從表現的詩歌內容上的區別:反問語氣表現了戰爭的背景,陳述語氣改變了這個背景。分析任何問題都要常識從不同角度分析和比較,這樣才能對問題有比較深入和全面的認識。知識點02【即學即練2】“王于興師”在文中有何作用?它與“問答”有無邏輯事理關系?文章把它置后有何作用?【答案】交代事件發生的直接原因,邏輯上有前后關系,文章把它置后補充交代,先“議”后“敘”,目的有二:(1)避免平鋪直敘,增強文勢;(2)激發愛國熱情,突出為國而戰的斗爭精神。【解析】知識點03【即學即練3】全詩結構形式上有何特點?為什么這么寫?“與子同仇”“與子偕作”“與子偕行”三句之間是什么關系?請做具體分析。【答案】(一問)重章疊句,反復詠唱,一唱三嘆。(二問)作用①渲染戰斗的緊張氣氛;②強烈表現戰士們同仇敵愾、為國征戰、英勇抗敵的英雄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三問)重章疊句的關系:遞進關系。首章結句“與子同仇”是情緒方面的。說的是我們有共同的敵人。這是發出號召,統一思想。第二章結句“與子偕作”是說“我與你一同行動起來”。這才是行動的開始。第三章結句“與子偕行”,表明詩中的戰士們將奔赴前線共同殺敵了。這三個結構相同的句子只是幾個字的變化,就展現出了詩歌行文的思路,便于情節的展開,使情感層層推進,形成了一種參差美。【解析】(一)這是《詩經》寫作上的重要特色。重章復沓或稱重章疊句的表現和形態:①.表現:章與章句式對應,詩句大同小異,只在各章對應的位置換幾個字。②.形態:《詩經》善用這種手法,從詩意的表達看,有兩種不同的形態,即重章之易辭申意和重章之循序漸進。作用:①便于記憶和詠唱②渲染氣氛③增加了詩的節奏性和音樂感④回旋反復,可充分的抒發情懷每一章句數、字數相等,但結構的相同并不意味簡單的、機械的重復,而是不斷遞進,有所發展的。重章之間是循序漸進的關系。便于一步步展開豐富戰斗的場面。每一層次分析具體的內容和戰斗場面,雖然知識幾個字的變化,但內容和情感是一層層推進的。分點作答,能比較貼切地分析三個句子之間的關系。知識點04文化常識辨析【即學即練4】詩中“衣”的有幾種理解?【答案】“袍”:秦國士兵御寒所穿的是袍,較一般人所穿的袍稍短,白天穿在身上,到了夜晚則可以當被子來用。“澤”:同“襗”,貼身穿的衣服。《釋名》:“汗衣,近身受汗之衣也。《詩》謂之澤。作之用布六尺,裁足覆胸背。汗衣滋液,故謂之澤”“裳”:“裙,下裳”。古代男女皆著裳。軍人的戰裳常常以皮革做衣料,即所謂“甲裳”。能力拓展能力拓展考法01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識的能力《無衣》選自十五《國風》中的秦風,屬于秦國民歌。東周初,因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開始列為諸侯,改建都于雍(今陜西鳳翔),自此逐漸強大起來。統治區大致包括今陜西(省)中部和甘肅(省)東南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敗黑暗,統治集團內訌,造成國弱兵殘。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機勾結西戎犬戎攻入國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淪落,于是平王舉室東遷。勇武善戰的秦地人民,眼看淪陷的國土將要遭到敵人的蹂躪,便紛紛響應秦襄王興師御敵的號召,保家衛國,參軍參戰,一鼓作氣擊退了侵擾的賊兵。《無衣》便是在此歷史背景下所產生的,是一首秦國人民慷慨從軍、抗擊西戎入侵的軍中歌謠。本詩標題“無衣”的意思是說當時軍情緊急,征衣一時難以齊備。1.走進《詩經》《詩經》是我國古典詩歌現實主義的源頭。《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手法包含“賦、比、興”。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風又稱“國風”。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頌》詩又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此外,不得不提到《詩經》中運用的三種主要表現手法:賦、比、興,它們是中國古代根據《詩經》的創作經驗歸納出來的詩歌表現手法。賦就是鋪陳直敘,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賦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鋪排系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比就是比喻,在《詩經》中用得最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或情感,借一個事物作類比。一般來說,用來作比的事物總比被比的本體事物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而為人們所知,便于人們聯想和想象。形象生動,鮮明,突出事物的特征。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從特征上講,有直接起興、興中含比兩種情況。激發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詩經》以四言為主;多重章疊唱,又稱復沓結構。《詩經》中多用疊句、疊字、雙聲疊韻。《詩經》重章疊句的復沓結構,反復詠嘆,回環往復,增強了抒情效果,而疊字、雙聲疊韻的使用又增強了音樂美和形象美。《詩經》中的詩歌大多押韻。常見的也是我國后世最常用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個韻部,隔句押韻,韻腳在偶句的押韻方式。[情境默寫]《無衣》每章開頭都采用了問答式的句法。一句“豈曰無衣”,似自責,似反問,洋溢著不可遏制的憤怒與憤慨,仿佛在人們復仇的心靈上點上了一把火,于是無數戰士同聲響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與子同袍與子同澤與子同裳《無衣》語言富有強烈的動作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想象到戰士們在磨刀擦槍、舞戈揮戟的熱烈場面。【答案】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無衣》共三章,采用了重疊復沓的形式。首章結句“_______________”,是情緒方面的,說的是他們有共同的敵人。二章結句“____________”,是行動的開始。三章結句“_____________”,表明詩中的戰士們將奔赴前線共同殺敵了。【答案】與子同仇與子偕作與子偕行《無衣》中描寫君王要發兵了,要修理好戈矛準備戰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解析】本題考查默寫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題時必須注意語意的提醒,從理解內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記硬背。名句默寫分為兩大類,一是給出語境的理解性默寫,二是給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寫。此類試題解答時,默寫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義分不開,學生應借助字義來識別字形。注意重點字的寫法,“偕”“豈”“裳”“矛”“戟”“偕”“戈”。考法02結合實際探究問題的能力【典例】《無衣》表達的是一種敢于擔當的英雄主義氣概以及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種精神千百年來,已經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代代相承。說說你想到哪些跟《無衣》中的主人公很像的人或事?【答案】①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中華民族面臨淪入半殖民地的緊要關頭,他挺身而出,“置禍福榮辱于度外”,堅決實行禁煙,抵抗外國武裝侵略,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②抗美援朝志愿軍: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你懂七連嗎?你知道七連多少次從尸山血海中爬起來,抱著戰友殘缺的軀體,看著支離破碎的連旗。千軍萬馬在喊勝利,在喊萬歲,七連沒有聲音,它只是埋好戰友,包上傷口,跟自己說又活下來了,還得打下去。——電影《長津湖》臺詞③抗疫路上的“00后”:撐起“青春脊梁”!在防疫一線的志愿者隊伍中,有許多“00后”的身影。他們用年輕的肩膀擔起了戰疫責任,稚嫩的臉龐掩飾不住他們堅定的眼神,他們用行動證明“00后”的肩膀,靠得住!④重慶山火摩托車少年:守護我們的家!這群臉上還帶著稚氣,身體看著比摩托車還小的青年小伙子,用竹筐背著物資,沖向了重慶山火的發生地,他們大部分看著年輕瘦弱,但一個個都眼神堅毅,臉上毫無懼色,渾身上下散發著一往無前,舍我其誰的氣勢,這,就是川渝地區的好男兒!他們,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一輩!【解析】選取不同時代,具有廣闊的歷史背景,重大意義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采用先概括,后分析的層次進行分析,分析時要結合具體的事例,體現情境意識。這樣才能與《無衣》所展現的畫面一致,同時能體現英雄主義,愛國精神。分層提分分層提分題組A基礎過關練1.下列有關《詩經》常誤,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有“詩三百”之稱。B.《詩經》為我國古典文字現實主義傳統的監觴,漢代儒家將其奉為經典,列為“五經”之首;“楚辭”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先河,以《離騷》為代表,因此又稱“騷體”詩。C.《詩經》依據音樂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又稱為《國風》,藝術成就最高;《詩經》的形式以四言為主,普遍采用賦、比、興的手法,與“風”、“雅”、“頌”合稱為《詩經》六藝。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屬貴族階級;詩作以歌頌和維護其統治為基本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歷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D項,“《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錯誤。《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此詩就是三千年前這樣的一位久戍之卒,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其類歸《小雅》,卻頗似《國風》。故選D。題組B能力提升練2.下列對《無衣》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第一章是全詩的總領。為了“同仇”這個目標,所以才能“同袍”“同澤”“同裳”。B.第一、二章表達了同心協力、共同對敵的決心。反問句的使用,語氣強烈,增強了詩句的藝術感染力。C.第三章詩句式與前兩節相同,但表達的感情與上文不同,主要強調了一同出發這一愿望。D.全詩敘寫了出征前戰友相互勉勵的情形,抒發了團結友愛、共御外侮的壯志豪情。【答案】C【解析】C項,“第三章詩句式與前兩節相同,但表達的感情與上文不同,主要強調了一同出發這一愿望”錯。“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與前兩節“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表達的感情相同,都是表達同心協力,共同對敵的決心。故選C。題組C培優拔尖練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