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課 阿房宮賦 教學課件_第1頁
第16課 阿房宮賦 教學課件_第2頁
第16課 阿房宮賦 教學課件_第3頁
第16課 阿房宮賦 教學課件_第4頁
第16課 阿房宮賦 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第八單元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第16課阿房宮賦01課前預習基礎梳理02課堂探究讀文品析03課后提升積累借鑒04課下練兵鞏固運用[明確]

1.數詞用作動詞,統一2.名詞作狀語,從北邊表順承的連詞名詞作狀語,向西通達3.縈繞4.名詞作狀語,像鳥嘴啄物5.離開名詞作動詞,走下6.名詞作動詞,乘輦車7.名詞作狀語,在早上,在夜晚名詞作動詞,唱歌,彈弦8.古今異義詞,古義指明亮的星光;今義指有名的演員、運動員等9.紛亂的樣子指古代女子環形的髻10.名詞作動詞,滅族11.假使愛護12.傳遞,順著次序傳下去做13.能夠14.意動用法,以……為哀,以……為鑒【資料助讀】一、走近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晚唐杰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進士,授弘文館校郎。后在地方軍府任幕僚多年。開成四年(839)回到長安,歷任左補闕,膳部、司勛員外郎。唐武宗會昌二年(842)以后,相繼出任黃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長安城南的樊川別墅,后世因稱他為“杜樊川”。代表作《阿房宮賦》,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二、探尋背景唐敬宗寶歷元年(825),這時的中原,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吐蕃、南詔、回鶻等紛紛進犯,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民不聊生。唐王朝已是大廈將傾,搖搖欲墜。當時的皇帝——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嗜好游獵,追求聲色犬馬。為了一己的享受,他窮奢極欲,大興土木,生活放縱,不理朝政。杜牧針對這種形勢,極力主張內平藩鎮,加強統一;外御強敵,鞏固國防。為了實現這些理想,他希望當時的統治者勵精圖治,富民強兵,而事實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杜牧既憤慨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啟》中明白地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三、相關知識1.賦

在古典文學中,詩、詞、歌、賦并稱。賦,文體名。它是由先秦詩歌派生出的一種文體,“賦”的名稱據說起源于戰國時趙人荀卿的《賦篇》。《文心雕龍·詮賦》對賦的內容和形貌做了介紹。它說“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賦的內容是體物寫志,是通過摹寫事物來達到抒發情志的目的,而在藝術上注重鋪陳,語言上使用華美的辭藻。此外,賦很講究聲韻美。它借助長短錯落的句子、靈活多變的韻腳以及排比、對偶的調式,形成了一種自由而又嚴謹、流動而又凝滯的文體,既適合于散文式的鋪陳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詩意。最早的賦出現在先秦諸子散文中,被稱為“短賦”。以屈原的作品為代表的“騷體”實際上是詩與賦之間的過渡,又被稱為“騷賦”。到了漢代,賦的體制便正式確立,被稱為“辭賦”。漢賦規模宏大,以鋪敘事物見長,繼承了楚辭形式上的特點而更多采用了散文的手法。魏晉以后,賦日益向駢文方向發展,被叫作“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向律體,謂之“律賦”。宋代多以散文方法作賦,別創一格,稱之為“文賦”。賦在形式上介于韻文、散文之間,內容多為宮苑游獵,篇末作一些諷喻,被稱為“勸百而諷一”。著名的賦有東漢張衡的《二京賦》、三國時王粲的《登樓賦》、西晉左思的《三都賦》、唐杜牧的《阿房宮賦》、宋蘇軾的兩篇《赤壁賦》等。2.關于阿房宮(1)傳說中的整體情況根據歷史記載,阿房宮東西寬三里,南北長五里,可容納十五萬人居住。里面道路縱橫交錯,宮殿屋宇林立。其前殿東西長五百步,南北寬五十丈,高達十數丈,可以容納萬人。而這只是阿房宮的主體建筑。以此為中心與咸陽相連接,周圍三百里內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離宮、別館、祠堂、廟宇,星羅棋布。各個建筑之間有寬闊平整的道路或閣道相連接,直通到終南山下。(2)傳說中的修建情況修阿房宮用的全是珍貴木料和質地優良的石料,參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萬人之多。這些材料從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荊地(湖北)遠道運來。那時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馬馱,其艱巨非同一般。當時有運石工人編的歌謠唱道:“千男呼喲萬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斷流。”(3)傳說中的覆滅情況阿房宮建成數年后,楚霸王項羽入關推翻秦朝暴政,聽說愛妾虞姬被擒,一時惱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燒掉阿房宮,大火燒了整整三個月,方圓百里盡成灰燼。如同美女般風華絕代的阿房宮就這樣結束了它來去匆匆而又凝聚著無數血淚和情愁的生命。[明確]建造時間(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建筑規模(覆壓三百余里……而氣候不齊。)宮廷生活(妃嬪媵嬙……有不見者,三十六年。)財寶收藏(燕趙之收藏……亦不甚惜。)被焚毀的原因(嗟乎!一人之心……日益驕固。)焚毀(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明確]五步一座高樓,十步一個臺閣;走廊縈繞曲折,檐牙高聳,如鳥仰首啄物;(阿房宮的宮殿)隨地勢而建,宮室結構參差錯落,精致工巧。(省略句)2.名句默寫。(1)《阿房宮賦》中在歷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宮的修建,有籠蓋全篇、暗示主題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阿房宮賦》中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言阿房宮占地之廣,狀其樓閣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比喻手法描寫樓閣之間通道壯麗之美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確]

(1)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2)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3)復道行空,不霽何虹[明確]

燕、趙、韓、魏、齊、楚六國的金玉珍寶,(是經過)多少代、多少年,從百姓那里劫掠來,積累起來像山一般高。一旦(國家滅亡)不能再占有,就運送到阿房宮。(秦始皇卻)把寶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把黃金看作土塊,把珍珠看作石子,拋擲滿地,秦統治者看到這些寶物,也不很愛惜。(省略句)4.名句默寫。(1)《阿房宮賦》中用“________________”兩個對偶句描寫了秦人對從六國剽掠而來的珍寶不知珍惜,生活極度奢侈。(2)《阿房宮賦》中用互文的手法寫六國寶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確]

(1)鼎鐺玉石,金塊珠礫(2)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明確]

(1)嘈雜的管弦之聲,比集市上眾人的話語多。(狀語后置句)(2)戍邊的士兵(陳涉、吳廣)一聲吶喊,函谷關就被攻破。(被動句)(3)使秦國滅族的是秦國自己,并不是天下的人。(判斷句)(4)秦國人來不及哀嘆自己的滅亡,然而后人為他們哀嘆;后人為他們哀嘆卻不把他們的滅亡作為借鑒,也就使更后來的人又為這些人哀嘆了。(賓語前置句)6.名句默寫。(1)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借秦的滅亡警醒當朝者不吸取教訓就會重蹈覆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對秦奢侈靡費而不知憐惜發出的憤激質問。(3)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論述六國和秦朝滅亡的原因時說,如果六國當年能善待百姓,那么“___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國之人,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怎么會滅亡呢?[明確]

(1)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2)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3)足以拒秦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明確]極寫紛奢。鋪陳為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有深度。[課堂總結]——理清脈絡[素材積累]——積土成山[文本挖掘]杜牧《阿房宮賦》揭示出:秦國,如此的強悍,如此的輝煌,可也為奢靡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這一教訓告訴人們,應儉守天下,愛民如子。[運用范例]古人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可見奢侈之風不可開,開則貪欲日盛,難以制止。古人又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崇尚節儉可使心靈清明,如此可修己身,可使家國長盛不衰。厚重的歷史向我們展示的不僅有自豪的文明,亦有慘痛的教訓。酒池肉林的生活,消磨了紂王進取的心,蒙蔽了他的雙眼,殷商五百多年基業終毀于奢侈淫逸的紂王之手。秦皇大興土木,阿房宮高大起來,百姓的怨憤也高漲起來。陳涉振臂一呼,動搖了秦王朝的根基;項羽一把火,焚盡了秦帝國的繁華。千古一帝雖已長眠地下,但不知靈魂安息否?后人哀之自當鑒之。如不鑒之,重蹈前人覆轍又為后人所哀。這反復哀嘆的背后,是歷史的教訓不夠慘痛,還是人性的貪婪難以消除?歷史的悲哀并不能使人絕望,我們依稀可見那瀟灑的背影,崇尚節儉的魂靈。他們的光芒,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民族那綿延不絕的生命力量。墨子尚勤尚儉,以身示范,摩頂放踵,博濟眾生;諸葛亮貴為丞相,墓葬崇尚節儉,也曾誡子孫“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海瑞青史留名,不僅因為他的剛直無畏,也因他的勤廉節儉。那些令人景仰的人物往往具有一種簡單樸素的作風。南陽諸葛敝廬更顯臥龍的超凡脫俗;西蜀子云舊亭更顯揚雄的氣質高雅。一張琴,一竹簾,一陋室,一卷書,展現的是周敦頤出水芙蓉的清雅。有些人物質富足了,情趣降低了;住宅高大了,人格下降了;食物豐盛了,精神枯槁了。節儉的風尚,除去累贅,讓生命之樹變得舒朗挺拔,讓靈魂的翅膀更加輕盈有力。這樣的生命引來了清爽的風,靈魂觸及了清明的天。世間永恒的不是富貴繁華,也不是貧賤卑下,唯有清風長吟,朗月長明,碧水長流,群山長青。節儉樸素的生活陶冶出清潔的心。這心似清風朗月,如碧水青山。[考點鏈接]——精準定位文言文翻譯“五字訣”翻譯文言文句子時先找到題目的命題點和實詞、虛詞、句式等得分點,接下來就是翻譯的過程。先直譯,確保字字落實,直譯不暢再意譯。翻譯時注意合理運用“五字訣”。一、保留法所謂“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某些詞語,如現代漢語中仍然常用的成語和習慣用語,以及表時間、地點、人物、官職、書名等的專有名詞。以下幾種情況可以使用保留法:1.古今意思相同的詞可以保留不譯。例如:“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可譯為“因此君子有終生無法忘記的憂心之事,卻沒有短暫的憂心之事”。2.專有名詞可以保留不譯,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年號、國號、職務、典章制度和度量衡單位等。例如:“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可譯為“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讓人對項羽說”。3.成語可以保留不譯。例如:“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可譯為“如此勞苦功高,卻沒有封侯的獎賞”。二、刪削法所謂“刪”,就是略去不譯。文言句中有些詞,如句首語氣詞“蓋”“夫”,音節助詞“之”,用于特殊場合的連詞“而”等,現代漢語中沒有相應的詞與之對譯,而刪去之后又不影響句子的準確、通順,便可刪略不譯。文言實詞中有些重文和互文,有時也可略去不譯,有的則可以合并譯出。例如:“登軾而望之”,其中“而”連接兩個動作,在時間方面前后相承,不必勉強譯為“而且”。又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其中的“因利乘便”互文,可以合譯為“(秦人)趁著十分有利的形勢”。再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仿佛”“若”只譯其中的一個即可。“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之”為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晝夜勤作息”,“作息”為偏義復詞,其中的“息”無實義,不譯。三、替換法所謂“換”,就是用現代漢語中的詞語替換文言詞語。在翻譯文言語句時,替換法的運用有以下幾種常見類型:(1)有些文言詞語現在已經不用了,應換成現代詞語;有些單音節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能獨立使用,應以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替換。例如:“吾嘗終日而思矣”可譯為“我曾經整天地思考”,其中“思”就用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思考”替換了。(2)通假字要換成本字,譯成本字的意思。例如:“距關,毋內諸侯”可譯為“把守住函谷關,不讓諸侯進來”,其中的“距”就譯成了本字“拒”,意思是“把守”。(3)古今異義詞、同形異義詞和偏義復詞要換成相應的現代詞語。例如:“沛公居山東時”可譯為“沛公居住在崤山以東時”,“山東”是古今異義詞,翻譯時就譯成了“崤山以東”。(4)活用的詞語、固定結構要換成相應的現代詞語。例如:“吾從而師之”可譯為“我跟從他以他為師”,“師”為名詞的意動用法,翻譯為“以……為師”。(5)判斷句、被動句中的標志性詞語要對應譯出。例如:“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為判斷句,應譯為“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啊”。四、增補法所謂“增補”,就是補充上省略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