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2_第1頁
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2_第2頁
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2_第3頁
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2_第4頁
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杭州二中2023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一年級語文試題B卷命題:歐陽家友邱明峰校對,黃犁歡邵桂瑾李炯趙利安鄭捷本試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一、現代文閱讀(共27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4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我國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關鍵是如何把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其中的瓶頸是難以把文化資源轉化為生產要素和文化資本。21世紀以來,文化的生產方式發生了極大轉變,社會化大生產和文化生產力的概念成為主導詞。方式轉變的背后是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更新,以及文化和科技跨界融合的文化生產力提升,這是文化現代化的必然趨勢。當前,國家積極倡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數字化是不可繞過的有效路徑,這也是在文化領域和文化建設上能夠抓住信息革命的一次重要機遇,對于建設文化強國是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體現,其意義自不必待言。“文化數字化戰略”中的某些關鍵詞,如“數據超市”“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是實現文化資源轉化為生產要素、提高文化生產力的要害。信息文明條件下,文化資源轉化為生產要素、進入社會化大生產的產業化環節中,文化數字化是一條便捷的有效路徑,是文化藝術生產力快速提高的必然之舉,這一點已為國際經驗所證實。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之后,我們應該名正言順地甚至大張旗鼓地提出文化是生產力、文化創意是生產力的口號。事實上,有了現代化邏輯骨架的文化是真正的生產力,有著現代文明理念和價值追求的文化才是生產力的思想觀點逐漸成為一種共識。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文化經濟學、創意經濟學、文化產業經濟學才是自在自為的完善的現代學科概念,才能真正為文化自信夯實經濟基礎、為文化強國建設提供精神思想的支撐。文化數字化不僅僅是器物層面的革新和技術應用,還要“由器而道”、以技促道訴求一種新思維和原初視野。也就是說,文化數字化不僅在于使文化發展強身健體、形成新時代中華文化的健壯骨骼,更在于推動契合時代特點的文化觀念創新和文化形態的整體躍升。文化數字化戰略兼顧供給側與需求側,打通資源端、生產端、消費端和云端,從而構建起一套由國家主導的文化大數據體系,在文化體系重塑中新被舊所融、舊因新而活,實現彼此所蘊含價值的極大化、“再發現”乃至聚合效應,以文化活力的激發和文化創新意識的增強形成建設文化強國的堅實力量。可見,在文化數字化所形構的原初視野中,文化數據因關聯而煥發出整體性的文化力量,從根本上提高了文化生產力水平,從而為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建設文化強國賦能。(摘編自范玉剛《以“文化數字化戰略”夯實文化強國建設的根基》)材料二:隨著數字媒體和移動互聯技術的普及,以網絡文化為代表的新型文化形態迅速崛起,以鮮明的數字化、虛擬性、開放平等性、方便快捷和多元性等特征滲入到社會各個領域,其呈現的新價值取向、新風尚,吸引了人們大量的關注,同時也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活力。以中國戲曲為例,讓數字技術深度介入戲劇舞臺空間的建構,數字燈光、數字影像、數字投映、數字音響投入使用,與演員一道共同完成一部戲劇,為傳統戲劇注入了創新活力。古典舞劇《水月洛神》演出中,流水的動態影像投影到紗幕上,在燈光的配合下,與舞臺上穿梭在紗幕中的人物表演形成疊透關系,營造了夢幻的戲劇意蘊。除此之外,可通過智能空間實現虛實并行的數字劇場表演和“在場性”遠程觀演,并將人工智能引入舞臺表演領域,讓“數字人”走上舞臺扮演角色。數字戲劇演出中,不同劇場的舞臺空間實現有機整合,形成不同演員在不同舞臺聯袂演出的新模式。虛擬場景和真實舞美有機融合,數字虛擬演員可以與真人演員同臺交互演出。觀眾可以遠程觀演,并與演員遠程互動,實現“在場性”觀演方式的創新。同時,借助互聯網,以直播的形式連接舞臺和屏幕前的觀眾,實現了相關劇目的“線下線上”融合、演出演播并舉的“雙演融合”新模式。比如,京劇《龍鳳呈祥》有三大升級亮點:一是持續創新戲曲演藝“5G+4K”線上演播模式,融入云包廂、云吶喊、云打賞等多種實時交互模式,為國家京劇院帶來首個數智人學生尤子希;二是打造京劇場景化社交消費新模式,推出首屆“云上戲迷節”;三是開拓京劇文化海內外“融媒傳播”新格局,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如今,數字媒體技術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普及、傳播共享與傳承創新搭建了多元化網絡平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AI以及AR、VR為代表的XR數字技術的介入,以更多元的傳播方式,更加廣泛地滲入到了大眾的現實生活中。不過,必須平衡好數字賦能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審美呈現之間的關系,把握數字技術介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程度,推動數字技術更好地服務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使其能夠切實充分彰顯風采和魅力。在二者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需要著重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研究其當代美學價值,挖掘其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推動力。更重要的是,必須處理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守正”與“創新”之間的辯證關系,方能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摘編自何震《數字技術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化數字化是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有效路徑,有助于突破文化資源轉化的瓶頸。B.文化數字化不僅可以讓文化發展保持健康和活力,還可以推動文化觀念的更新和文化形態的整體躍升。C.文化數字化的重要抓手是構建文化大數據體系,技與道由此得以實現融合,供給側與需求側得以打通。D.文化數字化使戲曲等傳統文化打破傳統舞臺邊界,突破舊有的觀演關系,煥發出傳承和傳播的新活力。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加快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實質上就是靠思維方式的創新,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B.文化和科學技術一樣是生產力已成為世界共識,文化數字化和文化經濟學等為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思想支撐和經濟基礎。C.科技與藝術的深度融合推動傳統文化從演出內容到形式的變革創新,融會中需注重技術的運用與傳統文化審美的相得益彰。D.舞劇《水月洛神》讓數字技術介入舞臺,呈現數字藝術效果,讓表演在智能空間中虛實并行,給觀眾帶來文化場景新體驗。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文化是生產力”觀點的一項是()A.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數字人在錢塘江上踏浪來到主會場上空,和現場火炬手共同完成了創意點火,成為社交平臺熱議的焦點。B.從與“李白”隔空對詩,到“長安十二時辰”的沉浸體驗,不斷創新的立化場景、文創產品讓西安成為網紅城市,激活城市經濟。C.越劇《新龍門客校》將整個劇場布置成一間布滿機關暗道的客棧,演員與觀眾多次互動,滿足了觀眾沉浸式觀劇的體驗需求。D.杭州市成立人工智能產業聯盟,協同開展算法模型創新攻關,帶動杭州人工智能產業跨越式發展,推動數字經濟“二次攀登”。4.請結合兩材料談談下面的文化現象產生的原因。近年來,傳統文化熱潮持續升溫,從藝術與數字技術相融合而廣受好評的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到古典美學和現代元素相結合而一票難求的民族舞劇《紅樓夢》,從用動畫點燃“唐詩熱”的國漫電影《長安三萬里》,到在社交媒體平臺傳播并引發國學熱潮的文化類綜藝節目《典籍里的中國》,傳統文化展現出強大的時代魅力。(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4小題,1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昨日如初(節選)樊建軍他極不安分,滿世界亂跑。如果有只記錄儀把他走過的線路記錄下來,得到的是一團亂麻,像蠶吐絲織繭,又像女人纏毛線。此刻,他卻像只孤鳥呆立,笨拙地轉動腦袋,左瞅瞅,右望望。對岸有個男孩在放風箏,牽線、仰頭、奔跑,四肢舒展,頭發飛揚。風箏飛起來,越過柳樹壁,往高處躥。他說,我的風箏呢?他左顧右盼,而后一只手彎曲著擎過頭頂,蹣跚地跑起來,一邊歡呼,“我的風箏飛了起來,飛得像男孩的一樣高”。他舉著,像舉著風箏的線轆。他的頭頂只有幾朵殘絮般的云,可他確信風箏飛上了天。響了,響聲巨大。他正快樂著,什么也聽不見。女孩慢跑著經過他身邊時說:“爺爺,您的響了。”她邊跑邊回頭盯著,看是否需要幫助。他拿出,諾基亞老人機。摁了一下,鈴聲消失。又響了起來,聲音更宏大。“你們總是這樣,當我玩得高興的時候就要把我喊回去,好像不這樣干,就不能證明你們是爸媽,我就不聽你們的。”鈴聲歇了,又再起,反復幾回。他像個任性的孩子,自言自語。“你們從來不考慮我的感受,不讓我同這個玩,不讓我同那個玩。”他在埋怨,在控訴。一大堆事,都是令他心碎的往事,多少年過去都無法釋懷的事。“你們去鬧社火,去看戲,都不帶我去。”“想去船上看看,不讓,去游泳,更不讓。去摘果子,你們差點沒用竹竿把我捅下來。”“就我一個人啊,你們都去哪兒了?”遠處的燈火次第亮了起來,公園里暮色氤氳,越加濃釅。他一個人站在湖邊,像只落單的小動物。他已經認不出那些上下翻飛的白鷺,只會抬起手指著它們,想說什么,又說不出來。那些白鷺讓他依稀記得自己架著梯子去掏屋檐下的麻雀窩,卻被父親扽了下來。能到白鷺公園純屬誤走誤撞。他走出小區,很快迷失了方向,高樓大廈都長著同一副面孔。他在水泥叢林間像蚯蚓似的鉆來鉆去,不知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往哪里去。人這一生,惟有偶然,偶然中的偶然,才是正確的旅程。他能夠來到這里,是偶然的疊加。公園就那么幾棵楓楊樹,在他眼里是一片森林,他圍繞著那幾棵樹轉來轉去,怎么也走不出來。當他轉暈轉累,那個人及時出現。來者相貌同自己相像,但他卻認不出。他用渾濁的眼球盯著來人問:“你是誰?”來人閃過一線驚愕,但微笑著,用溫和地回答:“我是您兒子啊。”“你不是我兒子。”他的臉陰沉了。“您好好看看?”他狐疑地看著這張似乎熟悉的臉,沉默。而后鄭重地問:“你叫什么名字?”“銀河,李銀河呀。”他略顯驚訝,他記得兒子的確叫銀河,可是他不敢相信這個自稱李銀河的人就是他兒子。他還存有一些狡黠和詭計,便變換種方式來考驗:“你爸爸叫什么名字?你說。”“李德厚,我爸叫李德厚。”他用迷惘的眼神瞅著:“李德厚是誰?”“爸爸,李德厚是您,您就是李德厚呀”李銀河和顏悅色地對他說。“我叫李德厚?”“對!”“我叫李德厚,李銀河是李德厚的兒子。”他自言自語,瞥了兒子一眼:“你不是我兒子,我兒子的身架沒有這么高大。”李銀河搖了搖頭,苦笑了一下,以讓人不易察覺的緩慢速度將身體縮下去,背勾了,腰也塌了,整個人矮了半截。“你瞧瞧,我的個子其實沒有那么高,剛剛夠到您的肩膀呢。”這變矮的人不得不仰起臉同他說話。他看看眼前矮矮墩墩的中年男人,又側過臉看看楓楊樹,拿不定主意。楓楊樹一聲不吭,不給他任何暗示。好久,才認真地問:“你小時候經歷討哪些有趣的事?”“有年冬天結冰了,我故意說想吃泥鰍,您赤著腳,挽起褲子到水田里,用鋤頭敲開冰面,挖回來小半桶泥鰍。”他搖搖頭。“有一回您睡午覺,我用墨汁把您的臉涂了漆黑。您就那樣跑出去上工,結果被人笑話大半年。”他竟然笑了:“我記得的。”“有年秋天,家里收獲幾個大南瓜,我偷偷用刀切開口子,掏出南瓜子,照原樣將切口封好,等您發現時,南瓜肚子里早已爛成了一缽粥。”他又搖了搖頭。“有一次,我捉了條黃鱔,放到您的被子里,您去睡覺時以為進了蛇,嚇得從床上跌下來。”他呵呵笑了,說:“我就知道是你的惡作劇。”李銀河半商量半催促地說:“爸,天色不早了,咱們回吧。”他磨磨蹭蹭。李銀河走近他兩步,去挽他的胳膊。他后退了一步,“慢著,你把袖子捋起來。”李銀河依言卷起袖子,一只蝴蝶紋青趴在胳膊上。小時候被炭火燙傷后留下疤痕,前些年才紋了只蝴蝶遮掩。老人冷笑了一聲:“你不是我兒子!”……因為三天兩頭迷路,兒媳在他的外衣上縫一塊寫著姓名和的白布條。總有好心人撥打那個:“李銀河嗎?我看見一個穿藏青色夾克衫的老人,在香樟樹下繞來繞去?”“喂,李銀河嗎?好日子超市門前有個頭發花白、穿黑色羽絨服的老人,轉悠好久了!”再后來,父親徹底忘記了他們是誰。他變得惜字如金,用沉默在他們之間豎起了高墻,他在墻那邊折騰個不停,直到把自己活活累垮。最終,老人安分了,無聲無息地躺在一只小盒子里,被固定在公墓區的某個角落。李銀河什么時候去看他,他都老老實實待在那里,只是看不見他的身影和笑容。即便叩響那扇反射著陽光的黑色大理石門,也無人應答。往后,李銀河極少能接到陌生人的了。在漫長而沉靜的時光中,李銀河的內心好像磨蝕了一角,咝咝漏著風。父親的身影和相貌漸趨模糊,越來越淡,好像劇終后的屏幕,一片寡白。他快記不起父親的模樣了。他悚然一驚,像溺水的人抓住漂浮物似的抓起,其實并沒有響。(選自《星火》2024年第1期,有刪改)5.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篇說老人的行走路線紛亂得像“蠶絲”毛線”,形象生動地寫出老人行跡的混亂無序,也暗示家屬尋找老人的艱難。B.受男孩青春活力的感染,老人也“老夫聊發小年狂”,雖步履蹣跚,卻也快樂地放飛起手中的風箏,并沉醉于其中。C.作者在敘事中夾雜關于偶然議論,既強調老人能到白鷺公園源于多個偶然因素,也表達對人生不確定性的感悟。D.小說對景物的描寫不多,卻有助于表現人物內心,如描寫公園暮色可表現老人迷路時面對夜幕降臨的孤單與無助。6.下列對文中語言描寫的鑒賞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語言描寫有助于豐富小說內容,如老人的控訴和他向兒子的提問,展現他模糊甚至混亂的記憶,也引發讀者思考老人行為如無知孩童的原因。B.李銀河對一件件童年趣事的回憶,既寫出他少年時的頑皮可愛,更表現父親給予兒子的深沉的愛,為這篇原本沉重的小說添上了溫暖的色彩。C.在“總有人撥打”“有言”和“極少能接到陌生人的”的“無語”中,李銀河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也體會到失去父親的落寞。D.言為心聲,作者借人物之言傳人物之心,文中每處語言描寫都通過人物間的對話,折射其內心或苦惱或快樂或困惑等多樣的情感體驗與狀態。7.試分析標題“昨日如初”的含義。8.有人說,苦難像沉重的磨盤將人碾碎,但它也給了承受者一筆巨額的財富。請結合小說,談談你對此的理解。二、古代詩文閱讀(43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7小題,26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梁惠王上》)文本二;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異哉!孟軻,鄒人也。受業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B.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C.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D.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迂遠而闊于事情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諸侯對自己的謙稱,和“敢以煩執事”中的“執事”用法不同。B.“寡人之民不加多”中的“加”是“更”的意思,和“加之以師旅”中的“加”意思不同。C.“非我也,兵也”中的“兵”是“士兵”的意思,與“藉寇兵而赍盜糧”中的“兵”意思相同,與“六國破滅,非兵不利”中的“兵”意思不同。D.“唐虞”即堯、舜,“三代”即指夏、商、周。“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中的“三王”指夏禹、商湯和周武王。11.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的一項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居則曰:不吾知也C.良問曰:“大王來何操?” D.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1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不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A.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B.視為止,行為遲C.行李之往來 D.刺客不行,良將猶在13.下列對文本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孟子認為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與鄰國統治者的治國不盡心是“五十步”與“百步”的關系,兩者沒有本質的區別。B.孟子所說的施行“王道”就是“不違農時”“數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時入山林”,是使民生有保障,能夠解決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等問題。C.太史公認同孔子的“一味根據自己的利益行事,會招致很多怨恨”的觀點,并認為天子和庶人好利的弊病沒有不同。D.文本一圍繞“民不加多”的話題,巧妙設喻,說理透徹,氣勢磅礴,結構嚴謹,層次井然,環環相扣,使全文連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15.孟子施行仁政的主張最終沒有被采納,原因是什么?請簡要概括。(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宋)張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漢有歸舟。西風千里,送我今夜岳陽樓。日落君山云氣,春到沅湘草木,遠思渺難收。徙倚欄干久,缺月掛簾鉤。雄三楚,吞七澤,隘九州。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欲吊沉累①無所,但有漁兒樵子,哀此寫離憂。回首叫虞舜②,杜若③滿芳洲。【注】①沉累:屈原沉湘,亦曰“湘累”。這里指屈原、②虞舜:虞是傳說中遠古部落名,即有虞氏,舜為其領袖,故稱虞舜,為古代傳說中的圣君。③杜若:一種芳草。16.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詞開篇從詞人自身遭際落筆,“西風”兩句承接上句,用擬人手法寫自己經過江上的長途飄蕩,終于來到游覽勝地岳陽樓。B.日暮下的君山,云氣繚繞,沅湘邊的草木,春來蔥蘢,月兒皎潔明亮,懸掛徘徊于簾幕之間,詞人倚欄而立,久久凝神遠眺。C.詞人欲祭奠屈原而不知其處所,山水間所見唯漁人樵夫;回首呼喚虞舜卻只見芳草開遍河洲之野。末句以景結情,余韻悠長。D.上片側重寫登高所見之景,下片運用典故,側重抒發懷古傷今之情,這種寫法在王安石的詞《桂枝香·金陵懷古》中亦有體現。17.作者登樓眺望,“遠思渺難收”,結合詞句簡要分析全詞表達了哪些情思。(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8分)18.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宮賦》中,“________,________”兩句將反問與對比融為一體,批判秦大肆揮霍六國百姓點滴積累起來的財富。(2)蘇洵《六國論》中認為六國用土地賂秦的行為,如同“________”,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因為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但“________”。(3)《侍坐》章中,子路慷慨述志:自己可以在三年時間里,將一個夾在大國之間并且處于“________,________”的外患內憂中的國家治理好。(4)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明月與銀河一同映入水中,使天地間“________”,詞人借這一片皎潔的月色,表明自己“________”的光明磊落的心志。三、語言文字運用(15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早在20世紀70年代,葉梅就顯示出她的文學才華。1979年小說處女作《香池》發表后,陸續有《花燈,像她那雙眼睛》《撒憂的龍船河》《五月飛蛾》《最后的土司》等作品問世。她的小說感染力強,牽動人心,真可謂是①。葉梅的創作題材豐富,體裁多樣,從虛構到非虛構,她總在不斷地嘗試跨界。在葉梅看來,生活是最好的教科書,而她正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好奇的人,她樂意嘗試不同的職業,也很樂意向各行各業的人學習,這些嘗試給了葉梅②的創造力和生命力。所以,評論家李建軍說,葉梅是一個“有根”的作家。多年來,她的寫作大都以自己的出生地三峽為根基,然而在③時代前,葉梅覺得一個作家不僅要有根,也應該不斷回答時代的課題,真實記錄中國社會在迅猛的時代發展過程中的新事物、新氣象。19.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0.下列句子中的“就”與文中加點的“就”,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歷史本身就是審判官,而無產階級就是執刑者。((在《<人民報>創刊紀念會上的演說》)B.由于剩余價值的發現,這里就豁然開朗了……(《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C.并且他以為他母親早就死了的。(《雷雨》)D.他看見你這樣用功,就不會疑心你為什么一個人在這兒了。(《哈姆萊特》)21.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畫波浪線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中世紀的德國曾有過一種叫做“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B.“生存還是毀滅”這段著名獨白,集中揭示了哈姆萊特的內心沖突。C.我們要結合文中對庖丁解牛過程的描寫,理解其高超技藝之中蘊含的“道”。D.要理解這些登場人物之間的關系,讓他們始終處在互動之中,從而讓戲“活”起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6分)2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