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歸園田居(其一)》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高中語文++《歸園田居(其一)》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高中語文++《歸園田居(其一)》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高中語文++《歸園田居(其一)》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高中語文++《歸園田居(其一)》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目標1、品味詩歌的語言特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2、把握作者的情感,理清詩歌思路結構。3、賞析詩歌藝術特色,提高鑒賞詩歌能力。4、通過本文的學習,體察陶淵明的真情,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新課導入我們都知道《桃花源記》,它的作者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東晉詩人陶淵明。他筆下的桃花源,景色優美,土地肥沃,風俗淳樸,沒有壓迫,沒有戰亂,和諧安寧,成為后世人們神往的精神家園。而他自己,也因為棄官歸隱而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隱逸詩人。那么,他為什么選擇歸隱呢?他歸隱之后的生活如何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詩歌《歸園田居(其一)》來尋找答案吧!作者介紹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職,因不滿當時社會現實,去職歸隱。長于詩文辭賦,多田園詩。語言質樸自然,極為精練,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著有《陶淵明集》。背景介紹陶淵明少有壯志,但因時局動蕩、仕途險惡以及官場政治腐敗,門閥制度森嚴,而對現實極度不滿。他在彭澤縣令時,在任八十余日,便聲稱不愿“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辭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的生活,終老田園。《歸園田居》寫于詩人辭去彭澤縣令后,共五首,課文選的第一首。田園詩田園詩指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多以農村景物和農民、牧人、漁夫等勞動為題材。在中國文學史上,陶淵明第一個以田園景色和田園生活為題材進行大量的詩歌創作。他的田園詩為中國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巧妙的將情、景、理三者結合起來描述農村風光和田園生活,詩歌風格清新、自然,描寫細膩,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在他筆下,田園、勞動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審美意義。他開創的詩歌傳統,被后代許多詩人繼承和發揚。如唐代的王維、孟浩然、韋應物等人,都是他的這一傳統的繼承者。初讀詩歌,抓住詩眼初讀詩歌,抓住詩眼1、題目《歸園田居》很簡單的四個字,卻包含了重要的信息。這里面有一個字是這首詩的詩眼,是哪個字?“歸”字2、圍繞這個字,這首詩寫了哪些內容?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走進詩歌,品味鑒賞1.從何而歸:從何而歸?反映出作者什么態度?2.為何而歸:為何而歸?對“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如何理解?3.歸向何處:歸向何處?找出相關句子,作以簡要賞析。4.歸去如何:找出體現作者歸去后情感去向的詞句;明確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精讀研討1、從何而來問:1、“塵網”“樊籠”指什么?反映出作者什么態度?比喻——官場生活情感——厭惡悔恨誤落、久在:對進入官場的悔恨之深三十年:夸大,表示時間之長,痛苦之深精讀研討2、為何而歸俗--做官求祿之流俗性一熱愛自然之本性問:如何理解“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羈鳥”是籠中的鳥;“池魚”是池塘中的魚特點:失去自由。說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園的心情,對自由的向往。精讀研討2、為何而歸問: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既然要“守拙”,那為何還要出仕?誤落塵網中”,真的是誤落塵網中嗎?(1)貴族后商,理當繼承先賢(2)儒家學子,義當修齊治平(3)一家之主,情當求祿養家“常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少年壯且厲,撫劍獨行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陶淵明也曾經意氣風發、斗志昂揚,面對殘酷黑暗的現實卻也只能歸隱回避。精讀研討五次做官第一次:393年(29歲),任江州酒。“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去”。(不久解歸)第二次:400年(35-36歲),在桓玄手下當幕僚。做官一年多,母親去世,歸家居喪。其間,先后以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為借口,兩次回潯陽老家探親。第三次:404年(40歲),居喪期滿,任鎮軍將軍劉裕參軍。六月做官,次年三月辭職。第四次:405年(41歲),任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宜參軍,劉敬宣派他持辭職表出使京城。陶淵明完成使命之后,“參軍”一職自然解除。第五次:405年,陶淵明因“公田之利,足以為酒”,再次做官任江西彭澤縣令80多天后不辭而別,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2、為何而歸精讀研討3、歸向何處問:詩人選取了哪些意象來構建這幅田園圖景的?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這些都是農村生活中常見的景象,詩人在意象的選擇上并沒有追求新奇。精讀研討3、歸向何處問:仔細品讀描寫田園圖景的八句,思考美在哪里?恬靜,幽雅,空闊而簡陋,一片寧靜、一片和諧、一派朦朧,這美似仙境的田園讓詩人棄官歸隱,流連忘返。精讀研討3、歸向何處問:仔細品讀描寫田園圖景的八句,思考美在哪里?“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四句寫近景,從自己的住宅寫起。你看,住宅周圍有十余畝土地,八九間草屋,地方雖不大,房屋雖不多,但畢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國。榆樹柳樹的陰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屋子前邊,環境是多么幽雅美麗!這里襯托出心滿意足的欣慰情緒。精讀研討3、歸向何處問:仔細品讀描寫田園圖景的八句,思考美在哪里?“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寫遠景,遠望村莊輪廓模糊,炊煙裊裊,一切都是安詳的、舒緩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寫遠聞,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更顯出鄉村的寧靜、和平。“雞鳴桑樹顛”寫近聞,沒有混亂,雞才能在桑顛得意鳴叫。精讀研討3、歸向何處問:仔細品讀描寫田園圖景的八句,思考美在哪里?總之,這八句詩,捕捉住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捕畫出了優美畫面,有遠有近,有聲有色,有淡有濃,有活潑有生機,有樸拙自然的趣味。而這一切又與詩人在官場上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里詩人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地傾軋、爭斗、混亂、險惡,表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的心境。精讀研討3、歸向何處精讀研討3、歸向何處補充:白描,工筆白描:原來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它的特征是用簡練的墨色來勾勒畫面,塑造形象,不重色彩和渲染。這種繪畫手法運用到文章的描寫上,就是不用濃麗的形容詞和繁復的修飾語,也不精雕細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寫對象的特征,用準確有力的筆觸,簡練的語言,寥寥數筆就寫出生動的形象來,表現出自己對事物的感受。魯迅把這種手法概括成十二個字,即“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精讀研討3、歸向何處補充:白描,工筆工筆:國畫的一種畫法,用筆工整,注重細節的描繪,層層渲染。在文學創作上,即細節描寫注重對描寫對象進行精細刻畫,使讀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精讀研討4、歸去如何問:歸去后陶淵明的感受如何?“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詩人由內而外描寫自己的居所。在這樣一個靜謐的環境中,自己的住室也是清靜的沒有繁雜瑣事的擾亂。這里一方面描寫自己的居室,另一方面也是在描寫自己的心境。離開了污濁的官場,擺脫了俗事的應酬,詩人的心境是恬淡的,自由的,灑脫的。詩人的靈魂有一種找到精神家園的安寧感。正因為如此,詩人才由衷的感嘆:“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最后兩句是全詩的主旨,詩人終于跳出了官場的樊籠,開始田園生活,守住自己的本性。結構梳理寫作特點1、白描手法的運用。詩人幾乎完全采用白描手法,以方宅、草屋、榆柳、村落、炊煙、狗吠、雞鳴等農村最平常的景象,勾畫出一幅恬靜、平和、質樸的田園風光圖。2、以田園之景寫胸中之意。詩人筆下的田園是與濁流縱橫的官場相對立的理想天地,尋常的農家景象無不是迷人的詩情畫意。詩人在用白描手法描繪田園風光的同時,也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地人生理想、人格情操。3、層次清晰,畫面感強。本詩顯現的畫面很有層次。近處,宅院、林木,親近可感;遠處,村落、炊煙,給人悠長的遐思。一遠一近,使畫面具有縱深感。課堂小結在這首詩歌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潔身自好、甘于清貧,向往田園、淡泊名利的詩人形象,表達了他對誤入官場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