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時氨和銨鹽
第五章第二節氮及其化合物1.掌握NH3的性質。2.掌握銨鹽的性質及
的檢驗方法。3.掌握噴泉實驗的原理及拓展應用。學習目標任務一氨的性質1任務二銨鹽
的檢驗2隨堂達標演練3內容索引課時測評4任務一氨的性質新知構建1.物理性質顏色氣味狀態密度溶解性沸點_____有_______氣味氣體比空氣的_________溶于水(常溫常壓下1∶700)較低,易液化無色刺激性小極易2.化學性質【實驗探究】實驗裝置操作及現象結論①打開彈簧夾,并擠壓膠頭滴管;②燒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進入燒瓶,形成噴泉,燒瓶內液體呈紅色氨極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堿性將分別蘸有濃鹽酸和濃氨水的玻璃棒靠近,產生白煙氨與氯化氫均易揮發,反應生成白色晶體(1)氨的化學性質NH3+H2O??NH3·H2O
HCl+NH3===NH4Cl
產生白煙還原性(2)氨水的化學性質3.用途(1)氨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劑。(2)氨是氮肥工業和硝酸工業的重要原料。交流研討11mol/L的氨水中NH3·H2O的濃度是1mol/L嗎?該氨水中含氮元素的微粒有哪些?交流研討2(1)某同學做氨氣溶于水的噴泉實驗時,打開彈簧夾后將膠頭滴管內的水擠入燒瓶內,并未產生噴泉,試分析實驗失敗可能的原因。提示:①裝置氣密性不好;②收集的NH3純度較低;③燒瓶不干燥等。(2)列舉哪些氣體與吸收劑也能形成噴泉實驗。提示:氣體HClNH3CO2、Cl2、SO2、H2S、NO2NO2與O2吸收劑水或NaOH溶液水或鹽酸NaOH溶液水典例應用1.下列有關氨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氨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最低價,氨具有還原性B.氨的催化氧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4NH3+5O24NO+6H2OC.氨的催化氧化反應中,若氧氣過量,則有紅棕色氣體生成D.可以用玻璃棒蘸取濃硫酸檢驗氨的存在√氨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最低價,只能升高不能降低,因此氨具有還原性,A正確;氨的催化氧化產生的一氧化氮能與過量的氧氣反應生成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C正確;濃硫酸與氨反應沒有明顯現象,D錯誤。2.(2024·山東濟寧高一期末)下列關于氨水的敘述正確的是A.氨水顯堿性,因為氨水是一種弱堿B.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C.0.1mol·L-1氨水中物質的量濃度最大的粒子是NH3(除水外)D.1L1mol·L-1的氨水中含有的含氮微粒有NH3、NH3·H2O、NH√氨水是一種混合物,NH3·H2O是弱堿,在水中發生部分電離,使溶液顯堿性,故A錯誤;氨水中共有六種粒子,分別是H2O、NH3、NH3·H2O、NH、OH-和少量的H+,是一種混合物,液氨是純凈物,故B錯誤;溶于水的氨大部分與水反應生成NH3·H2O,所以除水外,0.1mol·L-1氨水中物質的量濃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故C錯誤。3.噴泉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其產生的原因是存在壓強差。(1)如果只提供如圖2的裝置(氣體為氨,液體為水),請說明引發噴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學用圖1所示裝置,在圓底燒瓶中盛放不同的氣體進行噴泉實驗。請幫助分析實驗后圓底燒瓶中所得溶液的濃度(假設是在標準狀況下完成實驗,且溶質不擴散)。①若用HCl氣體,則c(HCl)=__________。②若用NO2氣體,則c(HNO3)=__________。打開止水夾,用熱毛巾捂住圓底燒瓶至有氣泡從水中冒出,移去熱毛巾返回任務二銨鹽
的檢驗新知構建1.銨鹽(1)概念:
與酸根離子形成的化合物。(2)物理性質:絕大多數銨鹽是白色或無色晶體,易溶于水。(3)化學性質(4)用途:農業上常用作化肥,如硫酸銨、碳酸氫銨、硝酸銨等。2.銨鹽(NH)的檢驗(1)實驗探究實驗操作
三支試管中分別盛有少量NH4Cl溶液、NH4NO3溶液和(NH4)2SO4溶液實驗現象三支試管中均有無色氣體放出,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實驗原理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應用檢驗NH的存在和制取氨變藍典例應用1.下列關于銨鹽的敘述:①銨鹽中氮元素的化合價都是-3價;②絕大多數銨鹽易溶于水;③銨鹽與堿共熱放出氨;④銨鹽都不能與酸反應;⑤絕大多數銨鹽受熱易分解。其中正確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②③⑤√①硝酸銨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3價和+5價,錯誤;②絕大多數銨鹽易溶于水,正確;③銨鹽與堿共熱,能夠反應放出氨,正確;④碳酸銨能夠與酸反應放出二氧化碳,錯誤;⑤絕大多數銨鹽不穩定,受熱易分解,正確。2.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進行下列實驗的試管口,試紙不變成藍色的是A.加熱濃氨水B.加熱NH4HCO3固體C.加熱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D.加熱NH4Cl晶體√A、B、C項中均有NH3生成,D項中NH4Cl分解生成的NH3和HCl氣體在試管口又凝結為NH4Cl晶體。返回隨堂達標演練1.關于氨氣的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氨因為有刺激性氣味,因此不用來作制冷劑B.氨具有還原性,可以被氧化為NOC.氨極易溶于水,因此氨水比較穩定(不容易分解)D.氨溶于水顯弱堿性,因此可使石蕊試劑變為紅色√氨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劑,A錯誤;氨可發生氧化反應,如4NH3+5O2
4NO+6H2O,B正確;NH3·H2O不穩定,易分解,C錯誤;氨水可使石蕊試劑變成藍色,D錯誤。2.試管中盛有白色晶體,下列檢驗它是否是銨鹽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B.加濃氫氧化鈉溶液,加熱,將濕潤的pH試紙放在試管口C.加濃氫氧化鈉溶液,加熱,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放在試管口D.加濃氫氧化鈉溶液,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有的銨鹽(如NH4NO3)受熱分解不一定生成NH3,有的銨鹽(如氯化銨)分解生成氨和氯化氫,在試管口處溫度低,NH3和HCl會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銨,故A錯誤。反應產生的NH3遇濕潤的pH試紙,測得其pH大于7;反應產生的NH3遇濃鹽酸生成白煙;反應產生的NH3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故B、C、D正確。有的銨鹽(如NH4NO3)受熱分解不一定生成NH3,有的銨鹽(如氯化銨)分解生成氨和氯化氫,在試管口處溫度低,NH3和HCl會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銨,故A錯誤。反應產生的NH3遇濕潤的pH試紙,測得其pH大于7;反應產生的NH3遇濃鹽酸生成白煙;反應產生的NH3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故B、C、D正確。3.下列關于如圖進行的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若甲中燒瓶內是氨,要產生噴泉,則燒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酸性B.若乙中燒瓶內是二氧化碳,燒杯中是燒堿溶液,打開止水夾,用熱毛巾捂熱燒瓶片刻即可產生噴泉C.若丙裝置中X為HCl,則燒瓶內可產生白霧D.若丙裝置中通入的氣體為Cl2,則燒瓶內一定無噴泉產生√氨極易溶于水,故燒杯中可以是水,水呈中性,故A錯誤;通過趕出燒瓶中的二氧化碳而使NaOH與CO2反應,導致燒瓶內氣體壓強減小,引發噴泉,故B正確;發生反應:NH3+HCl===NH4Cl,產生的是白煙而非白霧,故C錯誤;發生反應:8NH3+3Cl2===6NH4Cl+N2,生成固體NH4Cl,氣體體積減小,壓強減小,燒瓶內可能產生噴泉,故D錯誤。4.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圖示裝置探究氨的性質。(1)①中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②中滴入濃鹽酸,現象為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變藍NH3+H2O??NH3·H2O產生白煙NH3+HCl===NH4Cl(3)將灼熱的鉑絲伸入③錐形瓶中,可觀察到鉑絲保持紅熱,有紅棕色氣體及少量白煙生成。該過程會同時發生多個反應,寫出NH3和O2催化氧化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錐形瓶中出現白煙,該物質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NH4NO3NH3和O2反應生成NO,NO和O2反應生成NO2,NO2又和H2O反應生成HNO3,HNO3遇到NH3生成NH4NO3小顆粒,故白煙成分為NH4NO3。返回課時測評題點一氨的性質1.已知NH3可用于檢驗輸送Cl2的管道是否發生泄漏,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H3+3Cl2===N2+6HCl,該反應屬于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A.該反應不屬于化合反應,A錯誤;B.該反應不屬于分解反應,B錯誤;C.該反應為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另外的單質和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C正確;D.該反應不屬于復分解反應,D錯誤。2.關于氨和氨水的敘述正確的是A.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B.氨水中滴入酚酞變紅色,是因為氨氣能電離出OH-C.在1L1mol·L-1的氨水中含NH3·H2O1molD.NH3中氮元素為-3價,具有一定的還原性,在一定條件下可被O2氧化√A錯誤,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B錯誤,氨水顯堿性的原因是NH3與水反應生成的NH3·H2O電離出OH-;C錯誤,氨水中的溶質不只是NH3·H2O,1L1mol·L-1的氨水中含NH3·H2O、NH3和NH共1mol;D正確,氨的催化氧化中,-3價氮元素表現還原性。3.如圖,利用培養皿探究氨氣的性質。實驗時向NaOH固體上滴幾滴濃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對實驗現象所做的解釋正確的是√選項實驗現象解釋A濃鹽酸附近產生白煙NH3與濃鹽酸反應產生了NH4Cl固體B濃硫酸附近無明顯現象NH3與濃硫酸不發生反應C氯化物溶液變渾濁該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干燥紅色石蕊試紙不變色,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NH3是一種可溶性堿NH3能與HCl發生化合反應,生成NH4Cl白色固體,A正確;NH3也能與H2SO4發生化合反應,生成(NH4)2SO4,B錯誤;NH3與氯化物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物沉淀,該氯化物可能是氯化鋁、氯化鎂等,C錯誤;NH3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屬于堿,NH3不屬于堿,D錯誤。題點二銨鹽的性質、NH的檢驗4.關于氯化銨的說法錯誤的是A.氯化銨溶于水放熱 B.氯化銨受熱易分解C.氯化銨是離子化合物 D.氯化銨是強電解質√A.氯化銨溶于水吸熱,故A錯誤;B.氯化銨受熱易分解生成氨氣和氯化氫,故B正確;C.氯化銨固體是由NH、Cl-構成的離子化合物,故C正確;D.氯化銨在水中完全電離,所以氯化銨是強電解質,故D正確。5.(2023·河北滄州高一期末)液氨是工業上普遍使用的一種制冷劑,其優點是單位容積制冷量大,節流損失小,泄漏易被發現,價格低廉等。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2NH3+3CuO
N2+3Cu+3H2O屬于氮的固定B.氨氣溶于水后,溶液中有4種含氮的粒子C.實驗室中NH3可以做噴泉實驗D.將分別蘸有濃氨水和濃硫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會產生白煙√A.游離態的氮轉化為化合態的氮屬于氮的固定,選項A錯誤;B.氨水中含有NH3、H2O、NH3·H2O、NH、OH-和H+,只有3種含氮的粒子,選項B錯誤;C.NH3極易溶于水,可以用水和氨氣設計噴泉實驗,選項C正確;D.濃硫酸具有難揮發性,將分別蘸有濃氨水和濃鹽酸或濃硝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才會產生白煙,選項D錯誤。6.能把Na2SO4溶液、NH4NO3溶液、KCl溶液、(NH4)2SO4溶液這四種無色溶液區分開的一種試劑是(必要時可加熱)A.Ba(OH)2溶液 B.NaOH溶液C.NaCl溶液 D.Ba(NO3)2溶液√Na2SO4溶液與Ba(OH)2溶液反應有白色沉淀產生,NH4NO3溶液、(NH4)2SO4溶液分別與Ba(OH)2溶液混合加熱,前者有氨放出,后者既有氨放出,又產生白色沉淀,由此可鑒別出Na2SO4溶液、NH4NO3溶液和(NH4)2SO4溶液,則剩余的一種為KCl溶液,A項正確。題點三噴泉實驗7.(2023·陜西武功縣高一期末)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燒瓶中充滿干燥氣體a,將滴管中的液體b擠入燒瓶內,輕輕振蕩燒瓶,然后打開彈簧夾f,燒杯中的液體b呈噴泉狀噴出,最終幾乎充滿燒瓶,則a和b分別是√選項a(干燥氣體)b(液體)ANO2水BCO2飽和NaHCO3溶液CCl2飽和NaCl溶液DNH3水A.二氧化氮與水反應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所以選用二氧化氮和水做噴泉實驗時,打開彈簧夾f,燒杯中的水呈噴泉狀噴出,但最終不可能充滿燒瓶,故A錯誤;B.二氧化碳不溶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所以打開彈簧夾f,燒杯中的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不可能呈噴泉狀噴出,故B錯誤;C.氯氣不溶于飽和氯化鈉溶液,所以打開彈簧夾f,燒杯中的飽和氯化鈉溶液不可能呈噴泉狀噴出,故C錯誤;D.氨氣極易溶于水,所以打開彈簧夾f,燒杯中的水呈噴泉狀噴出,最終幾乎充滿燒瓶,故D正確。8.(2024·山東新泰期末)在體積為1L的干燥燒瓶中,用排空氣法充入HCl氣體后,測得燒瓶中的氣體對氧氣的相對密度為1.082,以此氣體進行噴泉實驗,當噴泉停止后,進入燒瓶中的液體體積是√由題意可知,燒瓶中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2×1.082=34.624,則燒瓶中的氣體為氯化氫和空氣的混合氣體,設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為1mol,氯化氫的物質的量為amol、空氣的物質的量為bmol,由物質的量和相對分子質量可得:a+b=1和36.5a+29b=34.624,解聯立方程可得a≈0.75、b≈0.25,當噴泉停止后,進入燒瓶中的液體體積為氯化氫氣體的體積,則進入燒瓶中的液體體積為
,故選C。題點四探究氨與銨鹽的性質9.(2023·河北邯鄲高一期中)碳酸氫銨(NH4HCO3)常用作高級食品發酵劑,該物質分解會產生CO2、H2O、NH3三種氣體,某同學設計了如圖裝置檢測這三種氣體(部分裝置已略去),所選檢測試劑完全正確的是檢驗試劑選項①②③A五水硫酸銅紅色石蕊試紙澄清石灰水B無水硫酸銅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氯化鈣溶液C五水硫酸銅藍色石蕊試紙氯化鈣溶液D無水硫酸銅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澄清石灰水√水遇到無水硫酸銅變為藍色,所以要檢驗水,需要無水硫酸銅;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要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就要有澄清石灰水;氨氣是堿性氣體,氨氣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所以要同時測出這三種氣體,就要使裝置中既有無水硫酸銅、澄清石灰水,又有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10.實驗小組同學探究NH3與Cl2的反應,裝置如圖所示。常溫常壓下,將氨氣收集在薄膜保鮮袋(無彈性)中,氯氣收集在反應管中,關閉K,按圖連接好裝置;將氨氣壓入反應管,充分反應后打開K,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反應開始后,保鮮袋逐漸被吸入反應管B.反應過程中,反應管中產生白煙C.打開K后,水會倒吸入反應管D.上述反應原理可用于檢驗輸送氯氣的管道是否泄漏NH3和Cl2混合后,發生反應:8NH3+3Cl2===6NH4Cl+N2,反應管內氣體壓強減小,保鮮袋逐漸被吸入反應管,故A正確;反應過程中,反應管中生成NH4Cl固體,懸浮于氣體中,從而產生白煙,故B正確;打開K后,因反應管內氣體的壓強等于大氣壓,所以水不會倒吸入反應管,故C錯誤;利用上述反應原理,可將蘸有濃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輸送氯氣管道中懷疑漏氣的部位,從而根據有無白煙產生,判斷管道是否泄漏,故D正確。11.(2024·云南楚雄高一期末)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類型的化合物,往往結構和性質都很相似,如PH4I的結構和性質與NH4Cl相似,有關PH4I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可由PH3與HI化合生成B.將其加熱可以分解C.能跟NaOH溶液反應D.電子式為
√A.NH4Cl由NH3與HCl化合生成,則PH4I可由PH3與HI化合生成,A正確;B.NH4Cl具有熱的不穩定性,將PH4I加熱也可以分解,B正確;C.依據NH4Cl的性質,PH4I也能跟NaOH溶液反應,C正確;D.NH4Cl的電子式為
,則PH4I的電子式中,I-也應與Cl-具有類似的電子式,D錯誤。12.(2024·四川自貢高一期末)利用壓強傳感器測定氨氣的噴泉實驗中壓強變化的裝置如圖1所示(夾持儀器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取下a處膠頭滴管,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在瓶口驗滿B.打開彈簧夾b,擠壓a處膠頭滴管,使少量水進入三頸燒瓶引發噴泉C.噴泉實驗時三頸燒瓶內壓強變化曲線如圖2,C點時噴泉最劇烈D.常溫常壓下,實驗結束后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L-1√A.氨氣密度小于空氣,氨氣溶于水呈堿性,取下a處膠頭滴管,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在瓶口驗滿,若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說明氨氣已經充滿裝置,故A正確;B.氨氣極易溶于水,打開彈簧夾b,擠壓a處膠頭滴管,使少量水進入三頸燒瓶,瓶內氨氣溶于水使瓶內壓強減小,引發噴泉,故B正確;C.電腦繪制三頸燒瓶內壓強變化曲線如圖2,C點時容器內外壓強差最大,則噴泉最劇烈,故C正確;D.若為標準狀況下完成該實驗,假設溶液剛好充滿燒瓶且混合均勻,容器的容積為VL,則溶液的物質的量
mol·L-1,則常溫下應小于該值,故D錯誤。13.(1)某實驗小組設計了下列裝置進行氨的催化氧化實驗:①盛放氨水的實驗儀器的名稱為
;在加熱條件下,硬質玻璃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實驗時發現:如果缺少乙處的干燥管,將反應后的氣體直接通入燒瓶,則燒瓶中先產生白霧,隨即產生白煙,其原因是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汽車銷售保價合同協議
- 廣告運營采購合同模板
- 高項第合同履行與監督的現代化手段
- 新疆科技學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實踐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銀川市靈武市2025年數學五年級第二學期期末檢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 內蒙古能源職業學院《鋼琴作品鑒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樂山市五通橋區2025屆四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 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C語言程序設計(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漳州市龍海市2025屆五下數學期末預測試題含答案
- 吉林省榆樹一中五校2024-2025學年高考數學試題命題比賽模擬試卷(19)含解析
- 浙江國企招聘2025嘉興國際商務區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招聘13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煙花購銷合同協議
- 2024北京首師大附中初二(下)期中數學試題及答案
- 老年醫學常識試題及答案
- 危重患者安全轉運
- 2025年美麗中國第六屆全國國家版圖知識競賽測試題庫及答案(中小學組)
- 137案例黑色三分鐘生死一瞬間事故案例文字版
- 代付款協議(中英文對照版本)
- 半鋼子午胎培訓
- 消防中控考試題初級消防中控考試題題目(一)
- 數據結構課程設計馬的遍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