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農綠色發展技術指南TOC\o"1-2"\h\u7871第1章綠色農業發展概述 3102701.1農業綠色發展背景 3257401.2綠色農業的概念與特征 392281.3我國綠色農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419425第2章農業資源利用與保護技術 549512.1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 5272052.1.1土地整理與改良技術 5243112.1.2耕地保護技術 5205132.1.3鹽堿地治理技術 571272.2水資源利用與保護 5297682.2.1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技術 5114372.2.2雨水收集與利用技術 584522.2.3河湖水系連通技術 58632.3農業生物資源利用與保護 557232.3.1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 517052.3.2農業微生物資源利用技術 5296072.3.3生態農業技術 515102.3.4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 619123第3章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技術 6133473.1農田生態環境保護 643453.1.1生態農業模式 6115073.1.2農田土壤保護 619863.1.3農田生物多樣性保護 6226723.2森林與草地資源保護 6148883.2.1森林資源保護 6292593.2.2草地資源保護 6267043.3濕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6193043.3.1濕地保護 7126333.3.2生物多樣性保護 730156第4章農業節能減排技術 766054.1農業節能減排概述 774674.2農業生產節能減排技術 7150044.2.1精準施肥技術 7190974.2.2旱作節水技術 712544.2.3農業機械化節能技術 7280704.2.4農業生物技術 7105274.3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 880554.3.1秸稈還田技術 8256864.3.2秸稈生物質能源技術 8305794.3.3農膜回收利用技術 8196184.3.4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技術 8180394.3.5農業廢棄物飼料化利用技術 815871第5章綠色種植技術 8298875.1綠色作物栽培技術 8212905.1.1作物品種選擇 8245345.1.2種子處理 8292415.1.3播種技術 8167195.1.4間作套種 8294345.2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9112975.2.1農業防治 9218665.2.2生物防治 9240055.2.3物理防治 9288635.2.4化學防治 9188445.3土壤肥力提升與綠色施肥技術 920075.3.1有機肥施用 9143685.3.2綠色施肥技術 9220275.3.3精準施肥 9248055.3.4土壤調理 932697第6章綠色養殖技術 9239396.1綠色畜牧業發展概述 9276526.1.1發展現狀 1012376.1.2存在問題 10311246.1.3發展趨勢 10310316.2綠色飼料生產與加工技術 10200626.2.1飼料原料的篩選 10188556.2.2飼料配方設計 10170926.2.3飼料加工工藝 11176506.3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技術 11108866.3.1干燥技術 11223646.3.2堆肥技術 1146966.3.3沼氣發酵技術 11200586.3.4生物有機肥生產技術 1132544第7章農產品加工與儲運技術 11315817.1綠色農產品加工技術 11256367.1.1無害化加工技術 11137657.1.2低溫加工技術 11285967.1.3保質期延長技術 12320997.2農產品儲運保鮮技術 1225787.2.1采收后處理技術 12190117.2.2低溫儲運技術 121647.2.3氣調儲運技術 12152527.3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追溯技術 12265537.3.1質量檢測技術 1299507.3.2標準化生產技術 12203227.3.3追溯技術 12209757.3.4智能監控技術 123121第8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技術 12136008.1休閑農業發展概述 1268798.1.1發展現狀 13207138.1.2存在問題 1377178.1.3發展趨勢 13145508.2休閑農業規劃與設計 13123598.2.1規劃原則 13182648.2.2規劃內容 13200098.2.3設計要點 14187088.3鄉村旅游產品開發與營銷 1440758.3.1產品開發 1491058.3.2營銷策略 1417230第9章農業信息化與智能化技術 14231619.1農業信息化技術概述 14241919.2農業物聯網技術 15122379.3農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 1513812第10章農業綠色發展戰略與政策 161605210.1農業綠色發展的國際經驗 163034110.1.1發達國家的農業綠色發展經驗 161173010.1.2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綠色發展經驗 161148810.2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政策體系 161568710.2.1政策文件概述 161178510.2.2政策措施 172196710.3農業綠色發展的路徑與展望 17423910.3.1農業綠色發展的路徑 171063510.3.2農業綠色發展的展望 17第1章綠色農業發展概述1.1農業綠色發展背景全球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農業發展模式已無法滿足人們對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的雙重需求。我國農業面臨著資源約束、環境污染、生態退化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實現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我國提出了農業綠色發展理念,將其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1.2綠色農業的概念與特征綠色農業是指在保護生態環境、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改進生產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手段,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新型農業發展模式。綠色農業具有以下特征:(1)生態環境保護:綠色農業強調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的破壞,保護農業生態環境。(2)資源高效利用:綠色農業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合理配置和利用水、土、氣等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3)產品質量安全:綠色農業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滿足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需求。(4)產業融合發展:綠色農業推動農業與第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1.3我國綠色農業發展現狀與趨勢我國綠色農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對綠色農業的支持力度,推動綠色農業發展。(2)綠色農業技術體系不斷完善:我國在綠色農業技術研發與應用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色農業技術。(3)綠色農業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綠色農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市場份額逐年提高。(4)綠色農業品牌建設初見成效:各地積極打造綠色農業品牌,提升綠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未來,我國綠色農業發展趨勢如下:(1)技術創新驅動:綠色農業發展將更加依賴于科技創新,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2)產業鏈優化升級:綠色農業產業鏈將不斷優化,推動農業產業向高端、綠色、智能化方向發展。(3)市場導向:綠色農業發展將更加注重市場需求,提升綠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4)政策引導與激勵機制:將繼續完善政策體系,引導和激勵綠色農業發展,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第2章農業資源利用與保護技術2.1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2.1.1土地整理與改良技術針對我國農業土地資源現狀,重點推廣土地整理與改良技術。包括:梯田建設、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減少水土流失。2.1.2耕地保護技術加強耕地保護,實施耕地質量提升工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技術,提高土壤肥力,保障糧食安全。2.1.3鹽堿地治理技術針對鹽堿地分布較廣的地區,采用生物治理、物理治理和化學治理相結合的技術,提高鹽堿地利用率。2.2水資源利用與保護2.2.1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技術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農田灌溉效率,降低水資源浪費。2.2.2雨水收集與利用技術充分利用雨水資源,推廣雨水收集、蓄存和利用技術,提高農業用水效率。2.2.3河湖水系連通技術加強河湖水系連通,優化水資源配置,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生態環境。2.3農業生物資源利用與保護2.3.1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加強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利用,開展品種選育和改良,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2.3.2農業微生物資源利用技術研究農業微生物資源的多樣性,開發微生物肥料、生物農藥等產品,提高農業生產效益。2.3.3生態農業技術推廣生態農業技術,如秸稈還田、綠肥種植、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提高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功能。2.3.4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對農業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如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便發酵等,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第3章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技術3.1農田生態環境保護3.1.1生態農業模式農田生態環境保護應以生態農業模式為基礎,推廣作物多樣化、輪作和間作等耕作制度,提高農田生態系統穩定性。3.1.2農田土壤保護(1)加強土壤肥力監測與管理,合理施用有機肥、綠肥和生物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2)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減少化肥施用量,降低農業面源污染;(3)實施保護性耕作,減少土壤侵蝕。3.1.3農田生物多樣性保護(1)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減少化學農藥使用,保護農田生物多樣性;(2)保護和利用本地優勢農作物品種,提高農田基因多樣性。3.2森林與草地資源保護3.2.1森林資源保護(1)加強森林資源監測,制定合理的森林經營方案,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利用;(2)開展植樹造林和退耕還林工程,提高森林覆蓋率;(3)加強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減少森林資源損失。3.2.2草地資源保護(1)合理利用草地資源,防止過度放牧,提高草地生產力;(2)實施草地生態恢復工程,治理退化草地,保護草地生態環境;(3)開展草地資源監測,及時掌握草地動態變化。3.3濕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3.3.1濕地保護(1)加強濕地資源調查與監測,明確濕地保護目標;(2)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提高濕地生態功能;(3)加強濕地保護區建設,規范濕地資源利用。3.3.2生物多樣性保護(1)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明確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2)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建設,保護珍稀瀕危物種;(3)實施生物多樣性恢復工程,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第4章農業節能減排技術4.1農業節能減排概述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其節能減排工作對于推動我國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農業節能減排主要涉及減少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減輕環境污染,包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廣節能技術及設備、加強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面。本章主要介紹農業節能減排的相關技術,以期為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提供技術支持。4.2農業生產節能減排技術4.2.1精準施肥技術精準施肥技術是根據作物生長需求、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合理確定施肥時期、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化肥施用量,降低農業面源污染。4.2.2旱作節水技術旱作節水技術包括保水劑應用、土壤深松、地膜覆蓋、秸稈還田等,通過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減少農業灌溉用水,降低能源消耗。4.2.3農業機械化節能技術推廣高效、節能的農業機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如選用節能型農業機械,優化機械作業參數,提高機械利用率。4.2.4農業生物技術利用生物技術培育抗逆性強的作物品種,提高作物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降低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4.3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4.3.1秸稈還田技術將作物秸稈直接或加工處理后還田,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減少化肥施用量。4.3.2秸稈生物質能源技術利用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生產生物質燃料,如生物質顆粒、生物油等,替代化石能源,降低能源消耗。4.3.3農膜回收利用技術推廣可降解農膜或加強農膜回收利用,減少農膜殘留導致的土壤污染。4.3.4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技術通過厭氧發酵、好氧堆肥等技術,將畜禽糞便轉化為有機肥料,減少化肥使用,降低環境污染。4.3.5農業廢棄物飼料化利用技術將農業廢棄物如秸稈、餅粕等加工成飼料,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飼料糧消耗。通過以上農業節能減排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有助于提高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的水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第5章綠色種植技術5.1綠色作物栽培技術5.1.1作物品種選擇在選擇作物品種時,應根據當地氣候、土壤等條件,優先選擇抗病、抗蟲、適應性強的優質品種,以提高作物自身防御能力,減少農藥使用。5.1.2種子處理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可選用熱水燙種、化學消毒等方法,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5.1.3播種技術合理確定播種時間、密度和深度,保證作物生長健康,減少病蟲害發生。5.1.4間作套種采用間作、套種等種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減少病蟲害的發生。5.2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5.2.1農業防治通過選用抗病蟲害品種、調整播種期、合理施肥、清除病殘體等措施,降低病蟲害的發生。5.2.2生物防治利用天敵、微生物、植物源農藥等生物制劑,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減輕對環境的污染。5.2.3物理防治采用色板、燈光、性誘劑等物理方法,誘殺病蟲害,減少農藥使用。5.2.4化學防治在必要時,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嚴格按照農藥使用標準進行防治。5.3土壤肥力提升與綠色施肥技術5.3.1有機肥施用增加有機肥施用量,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保水、保肥能力。5.3.2綠色施肥技術合理搭配氮、磷、鉀等大量元素肥料,補充中微量元素肥料,減少化肥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5.3.3精準施肥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和作物需肥規律,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現精準施肥,減少肥料浪費。5.3.4土壤調理采用土壤調理劑、微生物肥料等,改善土壤環境,提高土壤肥力,促進作物生長。第6章綠色養殖技術6.1綠色畜牧業發展概述綠色畜牧業是指在養殖生產過程中,遵循生態學原理,采用綠色、環保、可持續的發展方式,實現畜牧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綠色畜牧業注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保障動物福利,生產出安全、優質、高效的畜產品。本節將從我國綠色畜牧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概述。6.1.1發展現狀我國綠色畜牧業取得了顯著成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逐步取代傳統散養模式,養殖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取得積極進展。同時綠色畜產品市場不斷擴大,消費者對綠色畜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6.1.2存在問題盡管我國綠色畜牧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綠色養殖技術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飼料生產與加工技術、廢棄物處理技術等方面;二是綠色畜牧業政策體系尚不完善,監管力度需進一步加強;三是綠色畜產品品牌建設滯后,市場競爭力不足。6.1.3發展趨勢未來,我國綠色畜牧業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一是綠色養殖技術不斷創新,提高養殖效益和產品質量;二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推動綠色畜牧業快速發展;三是綠色畜產品市場逐步擴大,品牌建設取得突破;四是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實現畜牧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6.2綠色飼料生產與加工技術綠色飼料是綠色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畜產品的質量和安全。綠色飼料生產與加工技術主要包括飼料原料的篩選、飼料配方設計、飼料加工工藝等方面。6.2.1飼料原料的篩選選擇綠色飼料原料,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優先選用無污染、營養價值高的原料;二是合理利用農作物副產品、廢棄物等資源;三是禁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飼料添加劑和藥物。6.2.2飼料配方設計飼料配方設計應充分考慮動物的生長發育需求、飼料資源狀況、環保要求等因素。合理搭配蛋白質、能量、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保證飼料的營養均衡,提高飼料利用率。6.2.3飼料加工工藝采用先進的飼料加工工藝,提高飼料產品質量。主要包括:一是優化粉碎工藝,提高飼料粉碎細度;二是改進調質工藝,提高飼料熟化度;三是采用高效冷卻工藝,保證飼料品質。6.3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技術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是綠色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農業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技術主要包括以下方面:6.3.1干燥技術采用干燥技術處理畜禽糞便,降低水分含量,便于運輸和利用。干燥技術包括自然晾曬、機械干燥等。6.3.2堆肥技術堆肥技術是將畜禽糞便與農作物秸稈、有機廢棄物等混合,通過微生物分解,轉化為有機肥料。堆肥技術包括條垛式堆肥、槽式堆肥、塔式堆肥等。6.3.3沼氣發酵技術沼氣發酵技術是將畜禽糞便進行厭氧發酵,產生沼氣、沼液和沼渣。沼氣可作為能源利用,沼液和沼渣可作為肥料施入農田。6.3.4生物有機肥生產技術生物有機肥生產技術是將畜禽糞便與其他有機物料混合,添加微生物菌劑,通過發酵、造粒等工藝,生產出具有改良土壤、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的生物有機肥。通過以上綠色養殖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國畜牧業的綠色發展水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第7章農產品加工與儲運技術7.1綠色農產品加工技術7.1.1無害化加工技術綠色農產品加工應采用無害化技術,保證加工過程中不產生有害物質,保障產品安全。主要包括物理加工技術、酶解加工技術及冷加工技術等。7.1.2低溫加工技術低溫加工技術可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能耗,減少營養成分的損失。主要包括低溫干燥、冷凍干燥、真空冷凍干燥等。7.1.3保質期延長技術采用生物保鮮、物理保鮮和化學保鮮等方法,延長綠色農產品的保質期,減少食品添加劑的使用。7.2農產品儲運保鮮技術7.2.1采收后處理技術采收后的農產品應及時進行預冷、分級、包裝等處理,以降低生理活動,延緩衰老。7.2.2低溫儲運技術通過采用低溫冷藏、冷運等方式,降低農產品在儲運過程中的呼吸作用,保持新鮮度。7.2.3氣調儲運技術通過調整儲運環境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抑制農產品的新陳代謝,延長儲運期限。7.3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追溯技術7.3.1質量檢測技術利用現代分析檢測技術,對農產品中的有害物質、微生物等進行檢測,保證產品質量安全。7.3.2標準化生產技術建立和完善農產品生產標準體系,規范生產過程,提高產品質量。7.3.3追溯技術采用條形碼、RFID等信息技術,實現農產品從生產、加工到銷售的全程追溯,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度。7.3.4智能監控技術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手段,實時監測農產品加工與儲運過程中的關鍵指標,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第8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技術8.1休閑農業發展概述休閑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的一種新型經營形態,依托農業生產、農村自然風光、民俗文化等資源,將農業生產與旅游觀光、休閑娛樂、教育體驗等功能相結合,以滿足城鄉居民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我國休閑農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不僅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還帶動了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本節將從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趨勢等方面對休閑農業進行概述。8.1.1發展現狀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休閑農業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各地紛紛將休閑農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推動休閑農業快速發展。目前我國休閑農業已呈現出多樣化、區域化、品牌化的發展態勢。8.1.2存在問題盡管我國休閑農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但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地區設施建設滯后,服務質量不高;二是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特色和競爭力;三是產業鏈條不完善,產業融合發展程度較低;四是政策支持和監管力度不足,影響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8.1.3發展趨勢未來,我國休閑農業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一是產業融合,推進休閑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等產業深度融合;二是品牌化發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閑農業品牌;三是差異化發展,依托各地資源優勢,開發多樣化、個性化的休閑農業產品;四是綠色環保,注重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8.2休閑農業規劃與設計休閑農業規劃與設計是休閑農業發展的重要環節,關系到項目建設的成功與否。本節將從規劃原則、規劃內容、設計要點等方面進行闡述。8.2.1規劃原則(1)尊重自然,保護生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突出地方特色,體現地域文化;(3)科學布局,合理利用資源,提高綜合效益;(4)以人為本,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5)可持續發展,注重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8.2.2規劃內容(1)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休閑農業的發展方向、目標、重點和布局;(2)項目策劃:根據市場需求,策劃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休閑農業項目;(3)空間布局:合理規劃功能區,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有機結合;(4)設施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高接待能力;(5)生態環境保護:制定生態保護措施,保證休閑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8.2.3設計要點(1)體現地方特色,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和文化元素;(2)創新設計,注重體驗性和互動性,提高游客參與度;(3)結合農業生產,展示農業景觀和農耕文化;(4)優化景觀布局,打造優美的休閑環境;(5)注重安全與舒適,提高游客滿意度。8.3鄉村旅游產品開發與營銷鄉村旅游產品是吸引游客的核心,本節將從產品開發、營銷策略等方面進行探討。8.3.1產品開發(1)挖掘特色資源,開發差異化產品;(2)結合當地農業生產,開發農業體驗項目;(3)整合文化資源,打造鄉村旅游品牌;(4)豐富產品類型,滿足不同游客需求;(5)創新產品設計,提高產品附加值。8.3.2營銷策略(1)建立多元化的營銷渠道,提高市場知名度;(2)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營銷方式,擴大宣傳力度;(3)舉辦特色活動,提升品牌形象;(4)加強區域合作,實現資源共享;(5)提高服務質量,增強游客口碑傳播效應。第9章農業信息化與智能化技術9.1農業信息化技術概述農業信息化技術是指運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全過程進行信息采集、處理、傳輸、應用和反饋的一系列技術。農業信息化技術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產品流通、提升農業管理水平、增強農業競爭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9.2農業物聯網技術農業物聯網技術是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管理和服務的各個環節,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精準化和高效化。主要技術內容包括:(1)感知技術:利用傳感器、攝像頭等設備對農業生產環境、動植物生長狀態、設備運行狀態等進行實時監測。(2)傳輸技術:通過有線或無線通信網絡,將感知層收集的數據傳輸至處理層。(3)數據處理技術: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挖掘,為農業生產提供決策支持。(4)控制技術:根據數據處理結果,對農業生產設備進行自動控制,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自動化。9.3農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農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在農業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可以為農業生產、管理和決策提供智能化支持。(1)農業大數據技術:通過收集、整合、分析農業生產的各類數據,挖掘數據中的有價值信息,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指導。主要包括數據采集、存儲、處理、分析和可視化等技術。(2)人工智能技術:運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模式識別等算法,實現對農業生產的智能預測、決策和優化。具體應用包括:智能診斷:通過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對農作物病蟲害、動物疫病等進行快速診斷。智能決策:利用歷史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為農業生產提供種植結構優化、施肥方案調整等決策支持。智能控制:結合農業物聯網技術,實現農業生產設備的自動控制,提高生產效率。通過農業信息化與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促進農業現代化進程。第10章農業綠色發展戰略與政策10.1農業綠色發展的國際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塑料薄膜的耐蒸煮性能研究考核試卷
- 紡織品生產過程中的節能與減排考核試卷
- 海洋氣象學發展與研究技術探討進展考核試卷
- 物流配送模式與創新考核試卷
- 電氣設備營銷策略創新考核試卷
- 火花點火發動機的原理及應用考核試卷
- 特色戶外健身路徑規劃與設備實施考核試卷
- 冀中職業學院《動物生物化學教學實習》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跨文化交流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設計(3)》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流納污能力計算
- 液壓與氣壓傳動完整版課件
- 鉆井液防塌機理與措施-第六組
- 勞動合同范本(1)1
- 停車場應急預案
- 研究生在讀證明.docx
- 觀音庵收費站關于計重設備的管理和使用細則
- 卡農曲譜canon-in-D-鋼琴小提琴合奏-五線譜(共6頁)
- IATF16949:2016中文完整
- 2020年度希望之星英語大賽小低組看圖說話(圖文五篇
- 場營銷學試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