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時間是什么?時間是物質存在的客觀形式,無處不在,與每個人密切相關,但它看不到、觸不著。記錄時間的工具《時間的腳印》
陶世龍,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縣,1949年開始寫作普及地質礦物知識的文章,之后,陸續(xù)發(fā)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數(shù)百篇,部分結集《揭開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畫像》和《時間的腳印》出版。被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評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作者簡介:
本文選自《時間的腳印》(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科普作家陶世龍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地質系,參加工作后長期與地質學科打交道,在國家推動科學普及和科學大眾化的倡導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寫作,尤其是針對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較多。這篇科普文章以記錄時間的方式為切入點,向我們介紹了有關巖石的豐富而有趣的科學知識。寫作背景給下列加點字注音腐蝕()渾濁()山麓()粗糙()龜裂()刨刮()楔形()消逝()溝壑()沙礫()孔隙()傾斜()覆蓋()琥珀()犀牛()帷幕()shízhuólùcāojūnbàoxiēshìhèlìxìqīngfùpòxīwéi詞語解釋預習檢查【蹤跡】【山麓】【海枯石爛】【膠結】【龜裂】【帷幕】【腐蝕】行動所留的痕跡。山腳。多用于誓言,反襯意志堅定,永遠不變。糨糊、膠等半流體干燥后變硬黏結在一起。裂開許多縫子。掛在較大的屋子里或舞臺上的遮擋用的幕。通過化學作用,使物體消損破壞,如鐵生銹,氫氧化鈉破壞肌肉和植物纖維。《時間伯伯》這首小詩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緊扣題目。通讀全文,梳理文章的說明層次。明確:全文共31個自然段,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4)引出話題:概括說明巖石可以記錄時間。第二部分(5—29)具體說明巖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又分為兩層:第一層(5—21)巖石的厚度和順序可以記錄時間。第二層(22—29)巖石保存了歷史的痕跡。第三部分(30—31)讀懂巖石記錄的意義。朗讀課文整體感知通讀全文,說說標題“時間的腳印”的含義。明確:本文標題便很新奇,把“巖石”比作是“時間的腳印”。時間在不斷流逝、不斷前進,但卻看不見摸不著,把時間比作腳印,形象地說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巖石中都潛藏著時間的蹤影,以引起讀者的探究欲望和閱讀興趣。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巖石的運動規(guī)律是怎樣的?被破壞被搬運、被堆積重新生成巖石精讀文本2.根據(jù)課文內容概述石爛到新生的過程。巖石小石子沙礫、泥土新巖石沉淀重壓膠結3.人們是怎樣根據(jù)巖石來判斷時間的?巖層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排列順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地殼運動:平臥的巖層變得歪斜甚至直立。可從巖層厚度、排列順序、地殼運動等方面思考。4.巖石是怎樣保存歷史痕跡的?巖石結構——反映地殼的活動石頭顏色——反映遠古的氣候生物化石——反映歷史的發(fā)展可從巖石結構、石頭顏色、生物化石等方面去考慮。5.巖石保存了哪些歷史的痕跡?地殼的活動;氣候的變化;古代生物的狀況;地球歷史的發(fā)展過程;自然界轉瞬即逝的活動。三葉蟲化石——“寒武紀”——海洋寬廣大樹木化石——“石炭紀”——溫暖潮濕長毛獸化石——“第四紀”——氣候寒冷根據(jù)不同類型的化石去思考。6.人類是怎樣根據(jù)巖石來認識地球的發(fā)展歷史的?不僅可以增加知識,而且非常有助于找尋地下的寶藏,為人類造福。7.讀懂巖石記錄有什么重大意義?細讀課文,品析語言
1.文中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賞析。列數(shù)字。用概數(shù)準確地說明了形成1米厚的巖石需要的時間,使讀者對巖石的形成速度有個大致的概念。說明方法例:根據(jù)計算,大約3000到10000年的時間,可以形成1米厚的巖石。
思考:“大約”一詞能否去掉?為什么?2.空氣和水中的酸類,腐蝕了巖石中的一部分物質。水流和風還不斷地沖刷、吹拂著它。特別是刮風沙的時候,就像砂輪在有力地轉動,巖石被磨損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頭。明確:打比方,把刮風沙的狀態(tài)比作砂輪的轉動,生動形象地說明風沙對巖石的破壞作用。品讀課文品味語言3.當然我們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蘭新鐵路的時候,一個山頭在幾分鐘內就被炸掉了,這相對地質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明確:舉例子,列舉蘭新鐵路建筑時幾分鐘就炸掉一個山頭的事例,具體有力地說明人對巖石的破壞作用。品讀課文品味語言為了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文的語言也力求生動、形象。本文就多處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請你找出文中的描寫生動的句子,并用“我喜歡
句(段),是因為
”的句式說話。品讀課文品味語言(1)越是笨重的石塊越跑不遠,越是輕小的沙礫越能旅行到遙遠的地方。明確: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寫出笨重的石塊想跑也跑不動,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礫卻能隨心所欲的走向很遠的地方,生動、形象的語言,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品讀課文品味語言(2)不要認為巖石是堅固不壞的。它無時無刻不經(jīng)受著從各方面來的“攻擊”:炎熱的陽光烘烤著它,嚴寒的霜雪冷凍著它,風吹著它,雨打著它……明確:運用了擬人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將“炎熱的陽光”“嚴寒的霜雪”以及風雨等對巖石的破壞說成是“攻擊”,仿佛是有意識的行為。這樣就強化了它們與巖石的敵對性。形象地說明了巖石“無時無刻不經(jīng)受著磨難”。品讀課文品味語言(3)狂風吹來了,洪水沖來了,冰河爬來了,碎石、沙礫、泥土被它們帶著,開始了旅行。明確:三個并列短語構成排比句,生動地描繪了“狂風”“洪水”“冰河”等幾種自然力的氣勢。“沖來了”“爬來了”也是一種擬人化的表述,增強了“狂風”“洪水”“冰河”的動感和目的性,表現(xiàn)了它們勢不可擋的威力。品讀課文品味語言(4)巖石在最初生成的時候,像書頁一樣平臥著,一層層地疊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明確:用“躺”字形容巖層的生成狀態(tài),化動為靜。準確而又形象地說明了巖石新生的過程。品讀課文品味語言這種寫法,一是拉近了對象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讀來親切有味;二是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和表現(xiàn)力,使得所寫的內容給讀者留下更鮮明強烈的印象。2.本文的擬人寫法,與《大雁歸來》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本文的擬人寫法,主要是使語言生動活潑;《大雁歸來》的擬人化寫法,除生動形象外,還寓有深厚的情感。搶答1.文章主要介紹巖石記錄時間的奇特功能,為什么開頭要引用高士其的小詩?問題探究把時間擬人化,既照應了題目,又開啟下文,引出說明對象;形象地暗示了時間每走過一個時代都會留下痕跡,增強文章的說服力;由生活時間引入地質時間,更切合讀者生活實際,增強文章可讀性,吸引讀者。搶答2.課文在說明巖石可以記錄時間后,接著寫了一段介紹北京故宮“銅壺滴漏”的內容,這是否偏離了文章的主題?示例一:沒有偏離。從作者的思路看,這一段是插說,由前面談到巖石能記錄時間,自然聯(lián)想到“銅壺滴漏”的計時方法,然后下一段,再從比較的角度提出問題,說明“巖石是怎樣記下時間的”。所以不能說這一段偏離了主旨。示例二:偏離了主題。上文談到人們已經(jīng)想出了許多辦法記錄時間,發(fā)明了鐘表、日歷等,關于北京故宮銅壺滴漏的敘述也可以放在這里說,不必在后面提及。如果不要這一段,直接接下一段“巖石是怎樣記下時間的呢”,在行文上也很自然緊湊。搶答引用詩歌故事;文筆活潑生動;多用比喻擬人;語言通俗易懂;表達條分縷析。小結
本文運用準確、嚴密的說明語言,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巖石能夠記錄時間的原因、記錄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項目管理價值鏈分析題目及答案
- 理解項目管理質量標準的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會計報表編制技巧試題及答案
- 理財師的自我提升方法試題及答案
- 鶴壁玻璃平開門施工方案
- 2024年項目管理師專用試題及答案
- 探討證券從業(yè)資格證考試的知識要求試題及答案
- 理解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的語言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專業(yè)人士考試知識圖譜試題及答案
- 綠化內井蓋施工方案設計
- 電梯結構及原理圖解
- 英語口譯基礎教程UnitIntroduction課件
- 不孕癥診療流程課件
- 初中生物人教七年級上冊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第一節(jié) 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 導學案
- 甘肅省煙花爆竹經(jīng)營許可實施標準細則
- 【精品課件】藥用高分子材料學
- 要素式起訴狀(離婚糾紛)
- 急性腎盂腎炎護理查房
- 登臨詩鑒賞(課堂PPT)
-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薄層砌筑
- 靜電噴涂工藝參數(sh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