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1配套PT課件 第1章 第3節 地球的歷史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1配套PT課件 第1章 第3節 地球的歷史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1配套PT課件 第1章 第3節 地球的歷史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1配套PT課件 第1章 第3節 地球的歷史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1配套PT課件 第1章 第3節 地球的歷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節地球的歷史運用地質年代表等資料,簡要描述地球的演化過程。KECHENGBIAOZHUN課程標準1.了解地層和化石的概念,掌握其規律。2.了解地質年代表。3.熟悉地球的演化歷史,掌握不同地質年代的生物特征。XUEXIMUBIAO學習目標NEIRONGSUOYIN內容索引梳理教材夯實基礎探究重點提升素養隨堂演練知識落實01梳理教材夯實基礎SHULIJIAOCAI

HANGSHIJICHU一、化石和地質年代表1.地球的歷史:約

億年,研究

是認識地球歷史的主要途徑。2.地層與化石(1)地層:地層是具有

的層狀巖石。沉積巖的地層特點:具有明顯的______

,常含有

。(2)化石:在沉積巖的形成過程中,有些生物的

會在沉積物中保存下來,形成化石。(3)地層與化石的關系:同一時代的地層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層含有越

、越簡單生物的化石。(4)研究意義:通過研究地層和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

歷史和

環境。46地層時間順序層理構化石造遺體遺跡低級生命古地理3.地質年代表:地球演化呈現明顯的

,科學家把漫長的地球歷史按照

等時間單位,進行了系統性的編年,這就是地質年代表。填寫下表:階段性宙代紀古生中生新生12地層中的化石是指沉積物中的生物遺體。各類地層中都含有化石。PANDUAN判斷二、地球的演化歷程1.前寒武紀(1)地質年代:自地球誕生到距今5.41億年,包括冥古宙、

和元古宙,約占地球歷史的90%。(2)演變歷程

①海陸格局:海洋和陸地慢慢形成。②生物演化:③地質礦產:前寒武紀是重要的成礦時期,大量的鐵、金、鎳、鉻等礦藏出現在這一時期的地層中。太古宙2.古生代(1)地質年代①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②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2)演變歷程①海陸格局:多次變遷,形成

。②生物演化:聯合古陸海洋無脊椎蕨類③地質礦產:晚古生代

植物繁盛,森林茂密,也是地質歷史上重要的

期。(3)古生代末期,發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

事件,幾乎95%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蕨類成煤物種滅絕3.中生代(1)地質年代:三疊紀、

、白堊紀。(2)演變歷程①海陸格局:板塊運動劇烈,

晚期聯合古陸開始解體,各大陸向現在的位置漂移。②生物演化:③地質礦產:中生代裸子植物極度興盛,也是主要的

期。侏羅紀裸子三疊紀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成煤4.新生代(1)地質年代:古近紀、新近紀和

。(2)演變歷程①海陸格局:聯合古陸最終解體,形成現代海陸分布格局;地殼運動劇烈,形成了現代地勢起伏的基本面貌。②生物演化:③氣候變化:第四紀時期,全球出現數次

交替變化,目前地球處于

期。第四紀人類被子冷暖溫暖12地球大氣層中氧氣的出現與生物發展密切相關。含有三葉蟲化石的地層多形成于中生代。PANDUAN判斷3煤炭中有時候會發現含有被子植物的化石。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均發生了物種大滅絕事件,成為這兩個時代結束的標志。在海陸演化過程中,不同時代的主要內力作用不同,前寒武紀多巖漿活動;古生代和新生代地殼運動劇烈,而在中生代則是板塊運動劇烈。4502探究重點提升素養TANJIUZHONGDIAN

TISHENGSUYANG探究點一地層的判讀探究導引地質歷史上各種地質事件的結果和影響,都可在地層和巖石中留下一定的痕跡,因此,追溯地層和巖石的各種特征及其空間關系,就可了解地殼的發展歷史。

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原始產出的地層具有下老上新的規律;有侵入地層的總是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據此判斷右圖中巖層A、B、C、D的新老關系。答案

按照從老到新的順序依次為B→A→C→D。2.同一時代的地層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層含有越低級、越簡單生物的化石。而不同時期地殼運動在垂直方向上表現為抬升或下沉,地殼抬升過程中地表往往伴隨著侵蝕作用,地殼下沉過程中地表往往伴隨著沉積作用。讀“A、B兩地地層對比圖”,思考以下問題。(1)A、B兩地是否具有同一時代的地層?并將同時代的地層用虛線連起來。答案

具有。(2)試根據上述材料分析B地缺少化石4所在地層的可能原因。答案

可能一:化石4所在地層形成時期,B地為山地,地勢高,未發生沉積。可能二:化石4所在地層形成之后,B地地殼抬升,化石4所在地層被侵蝕掉。方法技巧巖層新老關系的判斷方法(1)沉積巖是受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規律是巖層年齡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巖層年齡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侵入的巖層晚于被侵入的巖層。(3)受巖漿活動高溫高壓的影響而變質的巖層,晚于相鄰的巖層。

跟蹤訓練如圖為“某地地層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下列巖層中,最晚形成的是A.②

B.③

C.④

D.⑤解析

⑤是巖漿活動時在高溫高壓作用下變質形成的巖層,因為巖漿活動穿透了②③④⑥巖層,所以①比②③④⑥都晚,⑤是在①活動中形成的,所以D正確。√解析

圖中巖層②③④⑥呈現出層理構造,應該是沉積巖,①是噴出巖,⑤是變質巖,化石只能在沉積巖中存在,選B。2.下列巖層可能發現生物化石的是A.①②

B.③④C.⑤⑥

D.①⑥√探究點二地球的演化歷程將以下選項分別填入“主要地質年代特征示意圖”中的文字空白處,以完成關于不同地質年代的地球環境和生命現象的描述。①藍藻②無脊椎動物③蕨類④氧氣⑤聯合古陸⑥爬行動物⑦兩棲動物⑧哺乳動物探究導引答案圖右側從上到下依次為:①②⑦③⑥⑧,圖左側從上到下依次為:④⑤。核心歸納地球環境的演化1.海陸的演變(1)地球形成,原始海洋出現,形成最初的海洋、陸地分布狀況。(2)古生代,地殼運動劇烈,形成一塊聯合古陸。(3)中生代,板塊運動劇烈,聯合古陸解體,各大陸漂移。(4)新生代,形成現代海陸分布格局。地殼運動劇烈,形成了現代地勢起伏的基本面貌。2.大氣層的演變(1)原始大氣: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氣。(2)現代大氣: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3)演變原因: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因此地球上生命的出現和演化與大氣中氧氣的增多密不可分。3.生物的演化科學家對全球各地的地層和古生物化石進行了對比研究,發現地球生物演化呈現明顯的階段性。生物的演化呈現出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向復雜進化的特征。如下為部分地質年代表:宙代紀距今時間(百萬年)主要生物進化動物植物其他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紀2.6人類出現被子植物高度繁盛人類出現是生物發展史上的重大飛躍新近紀23哺乳動物快速發展古近紀66中生代白堊紀145爬行動物尤其是恐龍盛行;中后期爬行動物進化出鳥類;小型哺乳動物出現裸子植物極度興盛末期,物種大滅絕侏羅紀201三疊紀252顯生宙古生代二疊紀299晚古生代脊椎動物發展:早期魚類大量繁衍;中期兩棲類形成;晚期爬行類形成晚古生代蕨類植物繁盛;晚期,裸子植物出現末期,物種大滅絕石炭紀359泥盆紀419志留紀444早古生代早期,海洋無脊椎動物空前發展后期,開始出現低等植物

奧陶紀485寒武紀541元古宙前寒武紀2500藍藻大爆發,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細胞生物太古宙4000出現了藍藻等原核生物冥古宙4600只有一些有機質,沒有生命跡象4.主要成礦期(1)前寒武紀,重要的金屬礦產成礦期。(2)晚古生代,重要的成煤期。(3)中生代,主要的成煤期。

跟蹤訓練2017年6月12日,吉林延吉龍山白堊紀地層發掘出6種恐龍骨骼和一具完整的鱷類骨骼古生物化石。據此完成3~4題。3.白堊紀屬于A.古生代早期

B.古生代晚期C.中生代早期

D.中生代晚期解析

中生代主要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白堊紀屬于中生代晚期,故選D。√解析

恐龍繁盛的地質年代為侏羅紀和白堊紀,此時裸子植物極度興盛,故選C。4.恐龍繁盛的地質年代,興盛的植物是A.孢子植物

B.被子植物C.裸子植物

D.藻類植物√03隨堂演練知識落實SUITANGYANLIAN

ZHISHILUOSHI(2019·陜西省黃陵中學期末)2015年初,美國科學家宣布最新發現了3億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動物祖先的化石,命名為Eocaseamartinis,科學家認為這一類食肉動物最終進化成為現代的哺乳動物。下圖為“科學家依據化石復原的這一古老生物示意圖”。據此回答1~2題。1.對材料中的信息判斷合理的是A.生物的進化與環境無關B.生物進化是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C.圖示時期地球上出現了哺乳動物D.生物不僅可以適應環境,也能主動改造環境12345√解析

生物的進化與環境有關,A錯。生物進化是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B對。圖示時期地球上出現的是食肉動物的祖先,沒有出現哺乳動物,C錯。生物進化論認為適者生存,生物可以適應環境,但不能主動改造環境,只有人類能主動改造環境,D錯。123452.圖示時期滅絕的代表性生物是A.恐龍

B.爬行類C.被子植物

D.三葉蟲解析

圖示時期是古生代末期,滅絕的代表性生物是海生無脊椎動物三葉蟲,D對。恐龍是在中生代末期滅絕的,A錯。爬行類活躍在中生代,沒有滅絕,B錯。被子植物出現在中生代后期,C錯。12453√亞洲象是生活在濕熱地區的群居動物,其分布與一定的氣候條件相適應。讀“歷史時期亞洲象分布北界的變化示意圖”,完成3~4題。3.自3000年前至清代,亞洲象分布的最北界A.不斷北移

B.不斷南移C.先北移后南移

D.先南移后北移√解析

讀圖可知,3000年前至清代,亞洲象分布北界按照甲、乙、丙、丁的順序排列。在此過程中,亞洲象分布北界先南移(3000年前至明代),后北移(明代至清代),故選D項。124534.關于圖示四個歷史時期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A.3000年前全球海平面較低B.宋代時期熱帶、亞熱帶向北擴大C.明代時期全球冰蓋面積較大D.清代時期全球氣候變冷解析

由題中信息可知,亞洲象生活于濕熱地區,通過其分布范圍可推斷出濕熱氣候的范圍。讀圖可知,明代濕熱氣候范圍北界南移,即氣候變冷明顯,全球冰蓋面積較大,故C項正確。12453√124535.科學家在地層中發現未被破壞的沉積巖層的次序,如圖所示,圖中Ⅱ層中有物種A化石,Ⅰ層中有物種B化石。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2453(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