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 青銅器與甲骨文 同步練習_第1頁
第5課 青銅器與甲骨文 同步練習_第2頁
第5課 青銅器與甲骨文 同步練習_第3頁
第5課 青銅器與甲骨文 同步練習_第4頁
第5課 青銅器與甲骨文 同步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一、基礎鞏固1.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說:“中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之一,有一部分應該歸功于他們的文字。”我國最早出現的文字是()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隸書2.陜西出土的一件青銅器上鑄有“武王伐紂”的銘文。由此可以判斷,它最有可能鑄造于下列哪一時期()A.黃帝時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3.西周時期,周王對墓葬品有嚴格的規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確規定為“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它反映的本質問題是()A.西周社會腐敗現象嚴重 B.西周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C.反映了權力的大小和嚴格的等級界限D.西周青銅鑄造業落后4.下列對下圖實物表述不正確的是()A.多為占卜記錄 B.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C.反映了夏朝的歷史 D.河南安陽大量出土5.文物是鮮活的歷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證商朝青銅器生產工藝高超的是()A.人面魚紋盆 B.司母戊鼎C.毛公鼎 D.兵馬俑6.“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到“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反映了春秋時期最顯著的政治特點是()A.分封諸侯眾多,離心離德 B.周王室中興,王權加強C.霸主尊王攘夷,輔助弱小 D.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7.《尚書?多士》中說“先人有冊有典”。這個說法依據甲骨文,甲骨文“冊”字,作繩索穿繞竹木簡之形,而“典”字作雙手捧冊之形。請你判斷,這里所說的“先人”所處朝代最早應是()A.原始社會后期 B.商朝時期 C.西周晚期 D.春秋時期8.下列關于青銅器的說法正確的是()①原始社會后期出現了青銅器 ②商朝以后,青銅器主要用于戰爭③四羊方尊是世界上已知的最重青銅器 ④鑄造青銅器采用“泥范鑄造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造型雄偉,紋飾古樸。下列青銅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國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A. B. C. D.10.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下圖所示文物的發現,可證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始于()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戰國11.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日前提出了“中國文化符號調查報告”的階段性成果,在270項候選中國文化符號中,漢字(漢語)排名第一.請說出與漢字一脈相承的最早的文字是()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隸書12.下圖是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建筑“東方之冠”,據說它的創意來源于中國古代青銅器皿文化。請問,出土于我國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銅器典型風格的是()A.司母戊鼎 B.青銅立人 C.青銅神樹 D.四羊方尊13.小張在閱讀課外書籍時,看到書中這樣寫道:“在商朝,貴族征討其他國家勝利后往往舉行祭祀,向祖先報捷?!比绻炞C它的真實性,最有說服力的文字資料是()A.《史記》 B.金文 C.甲骨文資料 D.銘文14.下面關于甲骨文的敘述正確的有()①商朝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②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③甲骨文內容是研究商朝歷史的重要資料④甲骨文開始于夏朝,興盛于商朝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15.“文字是一種文化的載體,文字的出現是社會進入文明階段的重要標志之一。沒有文字,就無法全面了解過去的文化和文明?!敝腥A文明源遠流長,在下列各項中屬于我國最早文字的是()A. B. C. D.二、拓展提升16.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宛如匯納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片片甲骨文,一件件巧奪天工的文明瑰寶閃爍其間。(一片甲骨驚天下)材料一(1)材料一中圖一的這片龜甲出自哪個朝代?在當時它主要用來做什么的?觀察圖二中的三個甲骨文,把它們與三個字(休、人、山)對應起來。(2)你怎樣理解“一片甲骨驚天下”?(青銅文明震世界)材料二(3)圖三是商朝的哪一青銅器?它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從外觀上看,它有什么特點?(4)圖四是商朝青銅器的制作流程(想象圖)。結合材料,談談你對商代燦爛的青銅文明有何感想。(活學活用拓思維)材料三(西周)青銅酒器逐漸減少,出現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5)據材料三說明西周青銅器制造有何新的特點,呈現這種特點的原因是什么?

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解析版)1.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商代的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漢字。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小篆是由大篆省略改變而來的一種字體,產生于戰國后期的秦國,通行于秦代和西漢前期。隸書由篆書發展而來,隸書起源于戰國。所以答案選A2.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古代西周政權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800多個部落在牧野擊敗了商朝軍隊。商紂王自焚,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朝,歷史上叫做西周。故陜西出土的一件青銅器上鑄有“武王伐紂”的銘文最有可能鑄造于西周。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選D。3.C【解析】西周的社會等級制度是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隸,材料中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說明不同等級之間有著嚴格的界限,因此C正確。西周社會腐敗現象嚴重在材料中沒有體現,用鼎是“禮”的體現,與腐敗無關。因此A錯誤。B材料中沒有體現,材料沒有反應地區之間經濟力量對比,因此B錯誤。商朝制造業就十分發達了,因此D既與材料無關,也史實錯誤。綜上,故選C。4.C【解析】學知識可知,商朝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北稱作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是在河南安陽大量出土,反映了商朝的歷史和社會生活。故ABD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C表述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選C。5.B【解析】根據題干的“商朝青銅器”關鍵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ACD都不是商朝時期的青銅器,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B。6.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春秋時期,一些較大的諸侯國,為爭奪土地、人口,不斷進行兼并戰爭,這反映了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的政治特點。D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D。7.B【解析】依據題意“這個說法依據甲骨文”,結合課本所學,甲骨文是中國商朝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B符合題意;甲骨文出現商朝,ACD不合題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CD不合題意,選擇答案B。8.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原始社會后期出現了青銅器,①符合題意;鑄造青銅器采用“泥范鑄造法”,④符合題意;商朝以后,青銅器主要用于祭祀,②不符合題意;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知的最重青銅器,③不符合題意。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9.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圖片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目前我國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是司母戊鼎,也就是圖A圖片所示,故選A。10.A【解析】根據題干信息“甲骨文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朝人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這種文字已經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們稱其為甲骨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因此只有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11.A【解析】文,是刻或寫在龜甲及牛骨上的文字。這些文字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已知最早的文字,與今天的漢字有淵源關系,A正確,故本題選A。12.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青銅文化是中國先進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商朝的青銅器制造規模大,技藝精湛,品種多,其中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青銅器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造型奇特,1938年出土于湖南寧鄉縣,是青銅器中的精品,河南出土的司母戊鼎代表著商朝青銅器的典型風格,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13.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最有說服力的文字資料是甲骨文,因為甲骨文記錄和反映的是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14.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記錄占卜的文字被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稱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對于我們研究商朝歷史有重要作用,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①②③正確。甲骨文開始于商朝,西周時期出現了銘文,所以④錯誤。故選A。15.C【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清末發現的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記載商朝的政治、經濟、祭祀等活動。甲骨文是一戰比較成熟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C是甲骨文,符合題意;ABD不屬于屬于我國最早文字,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16.(1)商朝。占卜。A—山;B—人;C—休。(2)甲骨文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它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漢字和它有一脈相承的關系。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3)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特點:它造型雄偉,紋飾古樸,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藝術價值,是目前我國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是商王權力的象征。(4)青銅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聰明才智,折射出商朝當時強盛的國力,象征著那個時代燦爛輝煌的青銅文明。(5)特點:酒器減少,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增多,實用性增強。原因:西周奴隸制進一步發展,奴隸制經濟進一步繁榮,手工業發展迅速,技藝高超等?!窘馕觥浚?)第一小問,根據材料所學可知,圖一為商朝時期的甲骨文的書寫載體,龜甲或者獸骨;第二小問,根據所學可知,甲骨文記錄的多為占卜活動;第三小問,根據所學可知,甲骨文使用六種造字方法,圖二中的第一個字就是象形字,A對應的文字是“山”,B和C是會意字,B對應的是“人”,C對應都是“休”。(2)根據所學可知,甲骨上發現的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我國文字的形成和發展有深遠影響;同時記錄的內容是研究商朝歷史有重要史料。也有利地證明了,目前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3)第一小問,根據圖片可知,此件青銅器是商朝時期的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第二小問,根據所學可知該鼎造型雄偉,紋飾古樸,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藝術價值,是目前我國已發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