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綠色農業現代化種植技術推廣應用TOC\o"1-2"\h\u15108第1章綠色農業概述 4150771.1綠色農業的定義與特點 410951.1.1生態平衡:綠色農業強調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遵循自然規律,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減少農業生產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4205401.1.2資源可持續利用:綠色農業倡導合理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4108781.1.3環境保護:綠色農業注重減少化肥、農藥等化學投入品的使用,降低農業面源污染,保護土壤、水資源和大氣環境。 4322641.1.4高效生產:綠色農業采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實現農業生產的高效、優質。 4180211.1.5產品質量安全:綠色農業嚴格把控生產環節,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綠色、安全食品的需求。 498711.2綠色農業發展的意義與趨勢 550591.2.1意義 5140181.2.2趨勢 54833第2章現代化種植技術理念 5246762.1現代化種植技術發展概況 5324242.2綠色農業現代化種植技術核心觀念 5189762.2.1生態平衡觀念 612472.2.2資源高效利用觀念 634222.2.3智能化管理觀念 6228102.2.4生物技術應用觀念 6225072.2.5轉型升級觀念 616471第3章土壤管理與優化 6306333.1土壤質量評價與監測 6251863.1.1土壤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622663.1.2土壤質量評價方法 7223883.1.3土壤監測技術 79783.2土壤改良與保護技術 7234633.2.1有機物料施用技術 733353.2.2土壤調理劑應用技術 779943.2.3土壤侵蝕防治技術 7171163.3土壤生物多樣性保護 786293.3.1保護性耕作技術 7242243.3.2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 7141883.3.3土壤生物多樣性監測與評估 827280第4章綠色施肥技術 851174.1有機肥料施用技術 873914.1.1有機肥料的選擇 8188614.1.2有機肥料施用方法 8102604.1.3有機肥料施用效果評價 8278684.2精準施肥技術 849244.2.1土壤養分檢測技術 8173814.2.2作物需肥規律研究 81914.2.3施肥決策支持系統 8284484.3生物肥料的研究與應用 9166094.3.1生物肥料的種類與特點 945824.3.2生物肥料的作用機制 9136124.3.3生物肥料的研發與應用 93272第5章病蟲害綠色防控 9297905.1病蟲害監測與預報技術 967365.1.1監測技術 9231815.1.1.1田間調查與觀察 9274035.1.1.2昆蟲性信息素誘捕技術 9203825.1.1.3光電誘殺技術 96895.1.1.4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技術 977465.1.2預報技術 9265245.1.2.1氣象因素預報 9184575.1.2.2病蟲害發生規律分析 9324975.1.2.3模型預測與決策支持系統 9265395.2生物防治技術 98135.2.1天敵生物防治 9305405.2.1.1天敵昆蟲的繁殖與釋放 9122705.2.1.2病原微生物的篩選與應用 9195145.2.1.3捕食性天敵的引進與保護 9218105.2.2生物農藥應用 9203265.2.2.1微生物農藥 9218595.2.2.2植物源農藥 1025085.2.2.3動物源農藥 10278795.2.3防蟲抗病品種選育 1021175.2.3.1抗蟲基因的發掘與應用 10222865.2.3.2抗病基因的發掘與應用 10315455.2.3.3品種抗性評價與篩選 10173005.3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技術 10226885.3.1物理防治技術 10268985.3.1.1防蟲網覆蓋 10151455.3.1.2熱處理與冷處理 1092315.3.1.3誘殺技術 10203585.3.1.4電磁波與聲波防治 10203785.3.2化學防治技術 10269225.3.2.1低毒高效農藥篩選與應用 10111395.3.2.2農藥減量使用技術 10250955.3.2.3農藥抗性治理 1014715.3.2.4農藥精準施用技術 1017664第6章農田水利與節水灌溉 10182896.1農田水利規劃與設計 103056.1.1概述 10193726.1.2農田水利規劃原則 1051806.1.3農田水利規劃設計內容 11217486.1.4農田水利規劃設計方法 11195186.2節水灌溉技術 11245756.2.1概述 1115536.2.2噴灌技術 11177376.2.3微灌技術 11130676.2.4覆膜灌溉技術 11267396.2.5自動灌溉技術 1224026.3水資源高效利用與保護 12275346.3.1概述 1273726.3.2水資源合理配置 12199006.3.3降水高效利用 12187196.3.4農業節水技術集成與應用 12224746.3.5水資源保護措施 1226367第7章農作物品種選育與改良 1237637.1綠色農作物品種選育技術 12171067.1.1品種選育原則 12253907.1.2傳統選育方法 13206387.1.3現代生物技術方法 13201477.2生物技術在品種改良中的應用 13111257.2.1分子標記輔助育種 13208917.2.2基因工程育種 1396257.2.3轉基因技術 1390277.3品種適應性評價與推廣 1357677.3.1評價指標 13113647.3.2評價方法 13160037.3.3推廣策略 1325845第8章生態農業模式與應用 1349598.1生態農業模式概述 13149328.2種養結合模式 14103798.2.1林下經濟模式 1419348.2.2稻田養魚模式 14135038.2.3果園養雞模式 14145798.3產業鏈循環農業模式 1424798.3.1農作物秸稈利用模式 14157188.3.2農產品深加工模式 14139968.3.3休閑農業模式 1415109第9章農業機械化與智能化 1554209.1農業機械化技術 15271549.1.1現代化農業機械裝備 15139499.1.2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 15205649.2農業智能化技術 1592739.2.1智能化農業設備 15103059.2.2農業智能化技術應用 15125959.3農業信息化與大數據應用 15232159.3.1農業信息化技術 15181649.3.2農業大數據應用 1526340第10章綠色農業政策與推廣體系建設 161536810.1綠色農業政策分析 161336310.1.1政策背景與目標 162498910.1.2政策內容與措施 162497810.1.3政策實施效果評價 161108310.2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培訓與推廣 16276110.2.1技術培訓體系建設 161075410.2.2技術推廣模式創新 163076210.2.3農民參與意愿與行為 16701810.3綠色農業產業體系建設與優化 16536010.3.1產業鏈構建與優化 16645810.3.2產業組織模式創新 161068210.3.3政策支持與產業發展 17第1章綠色農業概述1.1綠色農業的定義與特點綠色農業是一種以生態平衡、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基礎,注重環境保護、高效生產、產品質量安全,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其主要特點如下:1.1.1生態平衡:綠色農業強調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遵循自然規律,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減少農業生產對環境的負面影響。1.1.2資源可持續利用:綠色農業倡導合理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1.1.3環境保護:綠色農業注重減少化肥、農藥等化學投入品的使用,降低農業面源污染,保護土壤、水資源和大氣環境。1.1.4高效生產:綠色農業采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實現農業生產的高效、優質。1.1.5產品質量安全:綠色農業嚴格把控生產環節,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綠色、安全食品的需求。1.2綠色農業發展的意義與趨勢1.2.1意義(1)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綠色農業有助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2)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農業注重農產品生產過程的質量管理,有利于提升農產品品質,保障消費者健康。(3)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綠色農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有助于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4)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綠色農業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1.2.2趨勢(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國家在政策層面將加大對綠色農業的支持力度,推動綠色農業發展。(2)技術創新與應用:綠色農業將依托現代農業技術,不斷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3)市場前景廣闊:消費者對綠色、安全食品的需求不斷增長,綠色農業市場前景廣闊。(4)農業產業化發展:綠色農業將推動農業產業化,實現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的有機結合,提升農業競爭力。(5)國際合作與交流:綠色農業發展將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我國綠色農業的國際地位。第2章現代化種植技術理念2.1現代化種植技術發展概況全球農業的快速發展,現代化種植技術在提高產量、改善品質、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方面發揮著的作用。我國在緊緊圍繞農業現代化建設目標,不斷加大對現代化種植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力度。目前現代化種植技術主要包括精細化管理、智能化控制、生物技術應用、資源循環利用等方面,為綠色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2.2綠色農業現代化種植技術核心觀念2.2.1生態平衡觀念綠色農業現代化種植技術強調生態平衡,提倡在種植過程中遵循自然規律,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這要求我們在種植過程中,注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減少化學農藥、化肥的使用,降低對土壤、水體、空氣的污染。2.2.2資源高效利用觀念綠色農業現代化種植技術倡導資源高效利用,通過科技創新和優化管理,提高水、肥、光、熱等資源的利用效率。具體措施包括:采用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利用生物肥料、有機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發展設施農業,提高光熱資源利用率。2.2.3智能化管理觀念綠色農業現代化種植技術強調智能化管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對農業生產進行實時監測、精準調控,實現高效生產。這包括智能監測系統、智能控制系統、智能決策系統等,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2.2.4生物技術應用觀念綠色農業現代化種植技術注重生物技術的應用,通過基因編輯、組織培養、分子育種等手段,培育具有抗病、抗蟲、抗旱、高產、優質等特性的新品種。同時利用微生物技術、生物農藥等,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2.2.5轉型升級觀念綠色農業現代化種植技術強調農業轉型升級,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生產方式轉變、產業鏈延伸等途徑,提高農業附加值,促進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包括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創意農業等新型業態,實現農業多元化發展。通過以上五個方面的核心觀念,綠色農業現代化種植技術將為我國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助力農業現代化進程。第3章土壤管理與優化3.1土壤質量評價與監測土壤是綠色農業發展的基礎,對土壤質量進行科學評價和有效監測是保證現代化種植技術順利應用的關鍵。本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土壤質量評價與監測進行闡述。3.1.1土壤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土壤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有助于全面了解土壤質量狀況。該體系應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多方面的指標,如土壤質地、pH值、有機質含量、養分元素含量、微生物多樣性等。3.1.2土壤質量評價方法結合評價指標體系,本節介紹了幾種常用的土壤質量評價方法,包括土壤質量指數法、模糊綜合評價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以期為綠色農業現代化種植技術提供理論依據。3.1.3土壤監測技術土壤監測是了解土壤質量變化趨勢的重要手段。本節主要介紹了土壤樣品的采集、處理和保存方法,以及現代土壤監測技術,如光譜分析技術、無人機遙感技術、激光誘導擊穿光譜技術等。3.2土壤改良與保護技術為了提高土壤質量,本節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了土壤改良與保護技術。3.2.1有機物料施用技術有機物料施用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的重要途徑。本節闡述了有機肥料、生物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等有機物料施用技術。3.2.2土壤調理劑應用技術土壤調理劑可改善土壤物理性質,提高土壤肥力。本節介紹了土壤調理劑的種類、作用機理及使用方法。3.2.3土壤侵蝕防治技術針對我國不同地區的土壤侵蝕特點,本節提出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土壤侵蝕防治技術,如梯田、水土保持林、草地建植等。3.3土壤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壤生物多樣性是維持土壤功能的關鍵因素。本節從以下方面探討土壤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3.3.1保護性耕作技術保護性耕作是一種減少土壤擾動、保持土壤生物活性的耕作方式。本節介紹了免耕、少耕、深松等保護性耕作技術。3.3.2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本節闡述了通過種植多樣性作物、增加輪作方式、引入有益微生物等手段,提高土壤生物多樣性的技術措施。3.3.3土壤生物多樣性監測與評估為了更好地保護土壤生物多樣性,本節提出了土壤生物多樣性監測與評估的方法,包括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土壤動物群落結構和功能等指標的監測。第4章綠色施肥技術4.1有機肥料施用技術4.1.1有機肥料的選擇在綠色農業現代化種植技術中,有機肥料的選擇。應優先選擇來源于農業廢棄物、動物糞便等經過充分發酵處理的有機肥料。此類肥料富含有機質、多種營養元素及微生物,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結構。4.1.2有機肥料施用方法有機肥料的施用方法包括底肥、追肥和葉面噴施等。施用時需注意與作物生長周期的匹配,保證肥料在作物生長過程中發揮最佳效果。同時要控制施肥量,避免過量施用導致的環境污染。4.1.3有機肥料施用效果評價對有機肥料施用效果進行評價,主要包括土壤肥力指標、作物產量和品質等方面。通過對比分析,可以優化施肥方案,提高肥料利用率。4.2精準施肥技術4.2.1土壤養分檢測技術精準施肥的前提是對土壤養分進行準確檢測。常用的土壤養分檢測技術包括土壤樣品化學分析、土壤養分速測儀等。通過了解土壤養分狀況,為施肥提供科學依據。4.2.2作物需肥規律研究針對不同作物的需肥規律進行研究,明確作物生長過程中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求量,為精準施肥提供參考。4.2.3施肥決策支持系統基于土壤養分檢測和作物需肥規律研究,開發施肥決策支持系統。該系統可根據土壤養分狀況、作物生長周期等信息,自動施肥建議,指導農民科學施肥。4.3生物肥料的研究與應用4.3.1生物肥料的種類與特點生物肥料主要包括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機肥料和復合生物肥料等。生物肥料具有提高土壤肥力、促進作物生長、減輕環境污染等優點。4.3.2生物肥料的作用機制生物肥料通過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改善土壤環境,促進養分循環和轉化,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時生物肥料還可增強作物的抗逆性,減少病蟲害發生。4.3.3生物肥料的研發與應用針對不同作物和土壤條件,開展生物肥料的研發與應用。通過篩選高效微生物菌株、優化發酵工藝等措施,提高生物肥料的效果。在實際應用中,結合綠色施肥技術,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第5章病蟲害綠色防控5.1病蟲害監測與預報技術5.1.1監測技術5.1.1.1田間調查與觀察5.1.1.2昆蟲性信息素誘捕技術5.1.1.3光電誘殺技術5.1.1.4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技術5.1.2預報技術5.1.2.1氣象因素預報5.1.2.2病蟲害發生規律分析5.1.2.3模型預測與決策支持系統5.2生物防治技術5.2.1天敵生物防治5.2.1.1天敵昆蟲的繁殖與釋放5.2.1.2病原微生物的篩選與應用5.2.1.3捕食性天敵的引進與保護5.2.2生物農藥應用5.2.2.1微生物農藥5.2.2.2植物源農藥5.2.2.3動物源農藥5.2.3防蟲抗病品種選育5.2.3.1抗蟲基因的發掘與應用5.2.3.2抗病基因的發掘與應用5.2.3.3品種抗性評價與篩選5.3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技術5.3.1物理防治技術5.3.1.1防蟲網覆蓋5.3.1.2熱處理與冷處理5.3.1.3誘殺技術5.3.1.4電磁波與聲波防治5.3.2化學防治技術5.3.2.1低毒高效農藥篩選與應用5.3.2.2農藥減量使用技術5.3.2.3農藥抗性治理5.3.2.4農藥精準施用技術第6章農田水利與節水灌溉6.1農田水利規劃與設計6.1.1概述農田水利規劃與設計是綠色農業現代化種植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障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節主要介紹農田水利規劃與設計的基本原則、內容和方法。6.1.2農田水利規劃原則農田水利規劃應遵循以下原則:(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2)統籌兼顧,綜合利用;(3)保障灌溉,注重排水;(4)節約用水,提高效益;(5)保護環境,促進生態平衡。6.1.3農田水利規劃設計內容農田水利規劃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灌溉水源規劃;(2)灌溉面積規劃;(3)灌排系統設計;(4)農田水利設施設計;(5)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組織設計。6.1.4農田水利規劃設計方法農田水利規劃設計方法包括:(1)資料收集與分析;(2)現場踏勘與測量;(3)水文計算與水資源評價;(4)灌溉制度設計;(5)農田水利設施設計;(6)經濟效益分析。6.2節水灌溉技術6.2.1概述節水灌溉技術是綠色農業現代化種植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節主要介紹幾種常見的節水灌溉技術。6.2.2噴灌技術噴灌技術是一種利用噴頭將水均勻噴灑在作物表面的灌溉方法。其主要優點是節水、節能、適應性強,有利于提高作物產量和改善土壤結構。6.2.3微灌技術微灌技術是一種將水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灌溉方法,包括滴灌、微噴灌等。微灌技術具有節水、節肥、減少病蟲害等優點,有利于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6.2.4覆膜灌溉技術覆膜灌溉技術是一種在作物種植區域覆蓋地膜,通過膜上灌溉的方法。該技術具有節水、保水、提高地溫等優點,適用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6.2.5自動灌溉技術自動灌溉技術是利用計算機、傳感器等設備實現灌溉過程的自動化控制。該技術具有節水、省工、提高灌溉均勻度等優點,有利于實現精細農業。6.3水資源高效利用與保護6.3.1概述水資源高效利用與保護是綠色農業現代化種植技術的重要任務,對于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節主要介紹水資源高效利用與保護的方法和措施。6.3.2水資源合理配置水資源合理配置應根據區域水資源條件、農業生產需求及生態環境要求,合理分配和調度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6.3.3降水高效利用降水高效利用包括收集和利用雨水、提高降水入滲率等措施,旨在減少灌溉用水需求,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6.3.4農業節水技術集成與應用農業節水技術集成與應用是將多種節水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套適用于特定區域的農業節水技術體系,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6.3.5水資源保護措施水資源保護措施包括:(1)加強水源地保護;(2)控制農業面源污染;(3)提高農田排水水質;(4)加強水利工程設施維護與管理。通過以上措施,為綠色農業現代化種植技術提供水資源保障。第7章農作物品種選育與改良7.1綠色農作物品種選育技術7.1.1品種選育原則遵循綠色農業發展理念,注重農作物生長過程的環保性、資源節約性及生態平衡。重視品種的抗病性、抗逆性、適應性及產量、品質等性狀的綜合提升。7.1.2傳統選育方法采用系統選育、雜交育種、誘變育種等方法,結合綠色農業需求,進行品種篩選和改良。7.1.3現代生物技術方法利用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基因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提高品種選育的精準性和效率。7.2生物技術在品種改良中的應用7.2.1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利用分子標記技術,對目標性狀基因進行追蹤和篩選,提高育種效率。7.2.2基因工程育種通過基因克隆、轉化等技術,將具有抗病、抗蟲、耐旱等優良性狀的基因導入農作物,實現品種改良。7.2.3轉基因技術研究和開發具有環保、抗逆、營養改良等特性的轉基因農作物品種。7.3品種適應性評價與推廣7.3.1評價指標結合綠色農業發展需求,建立包括產量、品質、抗性、生態適應性和環保性等綜合評價指標。7.3.2評價方法通過品種比較試驗、區域適應性試驗、生產性試驗等多種方式,對品種的適應性進行評價。7.3.3推廣策略根據品種評價結果,制定針對性的推廣計劃,結合農業技術培訓、示范推廣、政策扶持等措施,促進綠色農作物品種的廣泛應用。注意:本章內容僅提供目錄框架,具體內容需根據研究深度和實際情況進行補充和調整。第8章生態農業模式與應用8.1生態農業模式概述生態農業模式是一種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將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的新型農業模式。它強調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性。本節將從生態農業模式的基本原理、類型及特點等方面進行概述。8.2種養結合模式種養結合模式是生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種植業與養殖業的有機結合,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和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模式:8.2.1林下經濟模式林下經濟模式是指利用林地下空間發展養殖、種植等產業,實現林、牧、漁等多種經營相結合的一種生態農業模式。該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促進農業多樣化經營。8.2.2稻田養魚模式稻田養魚模式是將水稻種植與魚類養殖相結合的一種生態農業模式。魚類在稻田中活動,有助于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減少病蟲害,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8.2.3果園養雞模式果園養雞模式是將果樹種植與雞養殖相結合,雞在果園內覓食、活動,有助于減少病蟲害,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8.3產業鏈循環農業模式產業鏈循環農業模式是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有機結合,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和產業協同發展的一種生態農業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模式:8.3.1農作物秸稈利用模式農作物秸稈利用模式是指將秸稈作為飼料、肥料、能源等資源進行利用,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8.3.2農產品深加工模式農產品深加工模式是對農產品進行精細化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8.3.3休閑農業模式休閑農業模式是將農業生產與旅游、文化、教育等產業相結合,實現農業多功能發展,提高農業綜合效益。通過以上生態農業模式的應用,有助于推動綠色農業現代化種植技術的推廣,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第9章農業機械化與智能化9.1農業機械化技術9.1.1現代化農業機械裝備本節主要介紹目前廣泛應用于綠色農業現代化種植的農業機械裝備,包括耕作機械、播種機械、植保機械、收獲機械等,分析各類機械裝備的技術特點及其在提高農業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炸藥生產自動化設備應用考核試卷
- 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護理新進展
- 二年級數學口算題
- 2-3邏輯運算的電路實現-開關特性
- 九江理工職業學院《中藥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七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第一次在線考試含解析
- 四川大學附中2025年高三綜合題(三)歷史試題(文史類)試題含解析
- 遼寧財貿學院《工程建設監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道路損毀及搶修搶建分級
- 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振華校2024-2025學年初三化學試題第一次統練(一模)試題含解析
- 《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課程講稿課件61
- 醫院門診登記本
- 如愿二聲部合唱簡譜文檔
- GB/T 1531-2020銅及銅合金毛細管
- GB/T 12785-2002潛水電泵試驗方法
- 機械制圖國家標準
- 汽車吊起重吊裝方案-
- 陰囊疾病超聲診斷課件
- 信息資產及分級管理程序
- 信用修復授權委托書
- 危大工程驗收記錄表(腳手架工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