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學年第二學期高二語文學科測試卷(四)命題人:仇媛審題人:葉曉凡一、現代文閱讀(一)現代文閱讀I(共5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實施,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校內外教育相銜接的創新教育形式,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研學旅行在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方面有明顯價值。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中小學積極開展研學旅行,研學旅行也成為研究熱點。筆者對某省某市小學高段以及初、高中共31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研學旅行對學生影響的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研學旅行有著獨特的價值和明確的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但由于認識不到位,有些學生在研學旅行過程中只游不學,未達到教育目的。部分領導和教師認為研學旅行花費時間,打亂了正常的教學計劃,且容易使學生分心。還有教師認為開展研學旅行,只是為了應付相關教育部門的檢查。另有教師認為研學旅行類似于以往學校開展的春游、秋游活動,用于調節學生緊張的學習生活。對研學旅行課程的性質、意義與價值認識不到位,影響了研學旅行的有效實施。研學旅行雖已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計劃,但目前尚無教材,缺少連貫、系統的課程規劃,研學旅行有一定隨意性。調查得知,學生認為研學旅行存在如表1所示問題。表1研學旅行存在問題調查存在問題人數百分比研學課程內容不夠豐富19363.90%游與學時間分配不合理12541.40%研學課程實施方式單一5518.20%研學課程內容缺少吸引力4213.90%從目前來看,研學旅行課程實施仍然以講授為主,學生多處于被動的聽講狀態,其自主性與創造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研學旅行課程缺乏專業的指導教師。調查顯示,當前中小學的研學指導教師在數量和質量上均不能滿足開展研學旅行的需求。研學基地的教師以當地的導游為主,對學生的指導停留在表層,教育性不夠。在評價方法方面,較多采用質性評價的方法,相對來說,比較看重學生在研學旅行活動中的態度、情感和體驗,忽視學生能力的提高。由于研學旅行主題較多,評價內容需要根據不同主題進行建構,具有靈活性和針對性。對學生的能力鍛煉、知識學習、意志品質和人際交往情況等進行評價,需要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研學旅行應把教育性原則放在首位,要根據各學段研學旅行課程目標,精心選擇研學地點,開發特色課程,形成學段銜接緊密、主題鮮明的系列研學旅行課程。以主題活動方式開展研學旅行,讓學生圍繞主題進行深層次的研究,提高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的能力。(摘編自都琦蕾、焦芳芳《核心素養視域下研學旅行課程實施現狀與對策研究》)材料二: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是對研學旅行課程實施進行科學評價的前提。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指標包括準備要素、設計要素、過程要素、結果要素和反饋要素5個要素,不同的要素對應不同的維度與關鍵評估點,在評價研學旅行課程實施時,5個要素缺一不可、環環相扣、相輔相成。其中,課程評價是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的結果要素。擁有課程的結果要素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有效信息,這些信息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關于個體的評價,包括“對學生的評價”“對研學導師的評價”;二是關于課程的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是課程評價的兩大類,具有不同的決定價值,前者強調如何提高課程的決定,后者強調是否繼續使用課程的決定。如果把“課程”定義為“學生的經驗”,課程評價就是對提供給學生的教育經驗的價值判斷,主要評價這些教育經驗是否富有教育性、挑戰性和參與性,對于特定年齡階段的學生而言是否合適在有盛和安全。如果把“課程”定義為“學習的目標”,課程評價就是關注課程教育的學習效果,主要評價這些學習效果是否與目標相符,如課程中學習的概念和技能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預定的目標;學生是否能利用學習到的內容,最大效益如何;學校是否沿用該課程的方案。(摘編自郭璇瑄、史麗晶《中小學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研究》)材料三:在“研學旅行在中國”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儀式上,幾位嘉賓圍繞“研學旅行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發言。甲(某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青少年長大的過程是由自然人變成社會人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它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是實踐性、體驗性,第二是群體性。研學旅行顯著的特點是一個群體的外出的實踐、體驗,這是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個方式,一種途徑。乙(某文物部門負責人):游三孔,知天下。我們現在圍繞研學旅行全面整合資源,針對學生推出了成人禮、拜師禮、開筆禮、經典誦讀、游圣地習六藝、尋根問祖、再現古代城市管理的晨鐘暮鼓等以儒家文化體驗及國學教育為主的研學課程體系,不斷打造研學旅行“曲阜模式”。丙(某校校長):研學旅行,要把它作為課程來開發,把它當作一種沒有校門、沒有圍墻、沒有教室的更廣闊的課堂來開發,把它當作一種手段來運用,讓學生在研學中去參與、去體驗、去總結、去反思。從實際的操作層面上來講,主要是:(1)根據學生核心素養、學校辦學理念及育人目標,確立主題,使研學旅行具有教育性。(2)合理規劃,保證它的系統性。(3)強化管理,確保它的安全性。比如活動的方案及安全預案、學生的意外傷害保險、研學旅行各環節的負責人及職責,這些必須做細,確保安全。(4)自愿選擇,保證它的多樣性。(摘編自《研學旅行在中國構建新教育新生態》,《中國教育報》2016年11月16日)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不等同于學校以往開展的春游、秋游活動。B.中小學已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計劃,在積極開展研學旅行活動的同時,也有一定的隨意性。C.培養實踐能力是研學旅行的目標之一,能體現研學旅行的獨特價值,對這種看法某市的學生普遍認同。D.無論是對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的評價,還是對研學旅行課程實施的評價,必都需要有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2.根據材料內容,依次填入下面結構圖①②③處的內容,正確的一項是()A.課程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B.課程實施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C.課程實施評價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D.課程評價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A.通過調查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在研學旅行對學生影響的問題上持積極正面的看法,這有助于研學旅行的有效實施。B.學生在問卷調查中認為研學旅行存在問題,問題產生的原因與在研學旅行評價上教師較多用質性評價方法密切相關。C.要滿足當前開展研學旅行的需求,研學旅行課程的指導教師在數量上應當有所保證,在專業水平上也應當有所提升。D.如果研學旅行的主題沒有明確,學生就不能圍繞主題進行深層次研究,還會影響教育性,也會影響評價內容的建構。4.材料三的三位嘉賓發言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5.某校團委準備組織高一學生到白洋淀革命老區研學旅行,為了避免出現材料一所列的“研學旅行存在問題”,請結合材料就研學課程內容及教學方式提出你的具體建議。【答案】1.C2.D3.B4.第一問:①甲側重于研學旅行與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關系;②乙側重介紹文物部門是如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學旅行模式;③丙側重于研學旅行實際操作的注意事項。第二問:因為三位嘉賓的身份不同。5.課程內容:應符合高一學情,豐富且具有吸引力,體現地方特色和革命文化。教學方式:避免單一講授,多采用自主、合作與探究的方式,貼合高一學生的年齡特征。【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對這種看法某市的學生普遍認同”錯誤,根據圖1研學旅行對學生影響,可知問卷調查中顯示,研學旅行培養實踐能力占90.1%。學生普遍認同的是研學旅行培養實踐能力,而不是培養實踐能力是研學旅行的目標之一,能體現研學旅行的獨特價值。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①“課程評價是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的結果要素。擁有課程的結果要素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有效信息,這些信息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關于個體的評價,包括‘對學生的評價’‘對研學導師的評價’;二是關于課程的評價”可知①應為“課程評價”。②“課程評價就是關注課程教育的學習效果,主要評價這些學習效果是否與目標相符,如課程中學習的概念和技能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預定的目標;學生是否能利用學習到的內容,最大效益如何;學校是否沿用該課程的方案”“‘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是課程評價的兩大類,具有不同的決定價值,前者強調如何提高課程的決定,后者強調是否繼續使用課程的決定。”可知②評價的是學習的效果,應為“終結性評價”。③“課程評價就是對提供給學生的教育經驗的價值判斷,主要評價這些教育經驗是否富有教育性、挑戰性和參與性,對于特定年齡階段的學生而言是否合適在有盛和安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是課程評價的兩大類,具有不同的決定價值,前者強調如何提高課程的決定”可知③評價的是教育經驗,應為“形成性評價”。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和比較材料的能力。B.“問題產生的原因與在研學旅行評價上教師較多用質性評價方法密切相關”錯誤,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研學課程內容不夠豐富、游與學時間分配不合理、研學課程實施方式單一、研學課程內容缺少吸引力”“研學旅行課程實施仍然以講授為主,學生多處于被動的聽講狀態,其自主性與創造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研學旅行課程缺乏專業的指導教師”等評價方法只是其中之一。故選B。【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第一問:“青少年長大的過程是由自然人變成社會人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這是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個方式,一種途徑”研學旅行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一種方式。可概括為:甲側重于研學旅行與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關系。“游三孔,知天下”“推出了成人禮、拜師禮、開筆禮、經典誦讀、游圣地習六藝、尋根問祖、再現古代城市管理的晨鐘暮鼓等以儒家文化體驗及國學教育為主的研學課程體系,不斷打造研學旅行‘曲阜模式’”文物部門如何吸引學生,可概括為:乙側重介紹文物部門是如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學旅行模式。“研學旅行,要把它作為課程來開發,把它當作一種沒有校門、沒有圍墻、沒有教室的更廣闊的課堂來開發”“從實際的操作層面上來講”研學旅行,把它作為課程的實際的操作。可概括為:丙側重于研學旅行實際操作的注意事項。第二問:甲是某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乙是某文物部門負責人,丙是某校校長可概括為:因為三位嘉賓的身份不同。【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研學課程內容不夠豐富、游與學時間分配不合理、研學課程實施方式單一、研學課程內容缺少吸引力”結合紅色路線,課程內容以教育為主,體現地方特色和革命文化。可概括為:課程內容,應符合高一學情,豐富且具有吸引力,體現地方特色和革命文化。“研學旅行課程實施仍然以講授為主,學生多處于被動的聽講狀態,其自主性與創造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研學旅行課程缺乏專業的指導教師”避免單一講授形式,互動性要強,激發學生自主性與創造性。可概括為:教學方式,避免單一講授,多采用自主、合作與探究的方式,貼合高一學生的年齡特征。(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與子同仇范穩六十六年以后,步入耄耋之年的鄧子儒在東京地方裁判所作為證人出庭時,還能清晰地回憶得起一九四零年端午節的每一個細節,回憶得起在空襲警報凄厲的余音中,二十四條龍舟在江面上一字排開,發令槍一響,“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鄧子儒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天重慶的天氣。龍舟出發時,天空忽然晴朗起來了,太陽的光芒直射江面。也許是因為現場的氣氛太火爆了,他感到了熱。個子矮小的他把西裝外套脫下來揮舞,為江里自己的龍舟隊鼓勁。舟行二百米后,“過江龍”已經和“浪里滾”脫穎而出、不分伯仲了。鄧子儒不知不覺地也順著江邊跑,那時他感到滿江流淌的都是歡樂和激情,熱血和陽剛。天空多么蔚藍啊,對岸的南山多么青翠啊,長江多么明朗遼闊啊,山城高低錯落的房舍多么輪廓分明、親切可愛啊。在大霧彌漫的季節,霧城的人們看不清一箭以外的人和物,看不清江對岸的景色,看不清長江和嘉陵江怎么在朝天門碼頭外的江面上擁抱、嬉戲。現在,長江里的魚兒撲啦啦地躍出了水面,連江岸上斗大的鵝卵石都在跟著龍舟歡快地奔跑。許多年后鄧子儒也沒有想明白,在這樣一個碧藍如洗的天空下,在這么多歡樂的人群頭頂上,太陽為什么會跌落在人間。日本海軍航空隊的九六式轟炸機群在天空中翅膀挨著翅膀,呈一個大寫的黑色“人”字,像是一個踢門入戶闖進宴會大廳的莽漢,他瞬間就打落了太陽,也涂鴉了天空的蔚藍。地上的人們為龍舟吶喊的余音猶存,“過江龍”和“浪里滾”如同兩個手挽手的好兄弟,你往前探一下龍頭,我就朝前伸一下舟身;兩只龍舟的鼓點節奏一樣,鼓聲卻一聲蓋過一聲;槳手們劃槳濺起的浪花還懸停在空中晶瑩剔透,一條高興昏了頭的大鯉魚躍到龍舟上,還沒來得及翻身躍回水里;多年來蟄伏在長江里的水龍王被水面的喧囂驚醒,剛剛探出頭來想看看熱鬧……如雨的炸彈便傾盆而下。一直順著江邊跟著龍舟奔跑的鄧子儒看見前方有個小男孩站在一塊大石頭上,使勁揮舞著一個撈魚的尖尖,他沒有聽清小男孩在喊叫些什么,只看到紅光一閃,小男孩飛在了空中。鄧子儒被巨大的氣浪掀倒在江邊的鵝卵石灘上,眼前一陣發黑,仿佛從白天跌落到了黑夜,仿佛火辣的太陽摔碎在了人間。一架接一架的日本飛機掠過狂歡的人群,掠過那些拋到江里去的粽子,掠過舟頭迎風飄揚的旗枳,掠過一陣緊似一陣的鼓點,掠過那些引頭張望的腦袋,掠過一個詩的國度對一個詩人的紀念,……炸彈尖叫著一顆接一顆地落下,落在江面上的升起沖天的水柱,落在岸上的紅光閃耀,砂石、彈片到處飛濺。鄧子儒還沒來得及爬起來就沖江面上的龍舟高聲嘶喊:“回來!你們快回來!”他跌倒了再爬起來,爬起來跑兩步又摔倒,最后跌跌爬爬、爬爬跌跌地喊,喊,喊……直到把凡尼登西褲磨穿、膝蓋磨破。他看見有的龍舟翻沉了,有的已經看不到槳手,江面上漂浮著人頭、彩旗、鑼鼓、折斷的槳片、斷肢殘臂和斷成幾截的龍舟。他還看見有一只被炸斷的龍頭帶著一團烈火,從長江里飛升起來,龍嘴噴著憤怒的火焰,似乎想一沖上天……“回來啊!你們快回來……”鄧子儒淚流滿面,語不成聲。在一陣混亂之后,江面上的龍舟重新調整好了航線,繼續往前沖。鼓聲更加昂揚,彩旗愈發驕傲,一條條龍舟如同劃過水面的利劍,輕快鋒利,毅然決然。比賽更加精彩,岸上的人們豈肯離去?在飄拂的硝煙和到處的哀號呻吟中,人們的呼喚漸漸匯集成一聲聲吶喊:“劃呀,劃呀,快劃呀,劃給小日本看看啊!”第二輪日機來襲前,“過江龍”舟頭上揮舞錦旗的趙五哥本來應該背對龍頭,面向槳手,用手中的令旗配合舟尾的鼓手協調槳手們的劃槳節奏。但他卻反常地挺立在龍頭,面向日機飛來的方向,把繡有“過江龍”三個大字的彩旗掄圓了舞動。在他的頭頂前方,一架日機嘶吼著斜插下來,飛機的太陽徽看得越來越清晰,它的機頭直沖著趙五哥的腦門。趙五哥昂首龍頭,以旗為槍。長江為之轟鳴,兩岸青山為之擊節。爬在地上的鄧子儒不再呼喊了,他已經喊不出聲來了,只是用手掌一掌一掌地擊打著大地,“雄起啊五哥!快啊,快啊快快快啊……”天空中傳來機關槍“噠噠噠”的爆響,好似一連串的高升爆竹。子彈打在水里,長江淌血,一排排眼淚噴泉般彈跳而出;子彈打在龍舟上,木屑橫飛,龍在呻吟;子彈打在趙五哥的頭上,腦漿四射,天靈蓋如帽子一樣飛落。但那面“過江龍”的錦旗并沒有飄落,它還插立在龍頭,迎風招展。趙五哥人倒下了,它不倒,龍舟就繼續向前。盡管能劃槳的人已經不多了。“浪里滾”上也沒有幾個人了,它的鼓手只有一只胳膊了,但他還在拼命地擊鼓。鼓面上全是血啊!鼓槌一敲,血珠四濺,魚龍驚心。天空中忽然傳來一陣強大的轟鳴,我們的空軍殺過來了!一架中國空軍的蘇式伊—16戰機似春回大地的雨燕,一個燕子銜泥般的俯沖,緊緊咬住了那個天上的殺人犯。水花飛舞,彈片橫飛;天上地上,生死競技。龍舟上有人被擊倒,有人受傷,鮮血染紅了槳,染紅了舟頭的鼓,染紅了壯實的手臂,染紅了江面,但所有這一切都不重要了。龍舟一往直前,鼓聲呼應著天空中中國戰機的轟鳴,而我們的戰機不惜用機身去沖撞返身撲過來的日機。他們在天上追打、纏斗,目光卻都在大地上。地上的人們引頸張望,指指點點,冒死觀戰。他們相信,每一個走上戰場慷慨赴死的壯士,背后一定會有千萬雙眼睛,耳邊一定會有四萬萬聲吶喊———“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節選自長篇小說《重慶之眼》,2021年9月第1版,有刪改)【注】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期間,日本侵略者對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半的轟炸,本文以此為背景。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鄧子儒對晴朗的天氣印象深刻,是因為正值重慶大霧彌漫的季節,且那天有大事件發生。B.“只看到紅光一閃,小男孩飛在了空中”,作者運用夸張的手法呈現了重慶大轟炸的慘絕人寰。C.結尾引用《詩經·無衣》,增加了小說的文化意蘊,暗示了中國抗戰勝利的歷史必然,有畫龍點睛的效果。D.本文敘述了重慶大轟炸的一個斷面,既鉤沉歷史,又審視現實,使主題得以延伸,更加立體。7.關于文中賽龍舟的相關描寫,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寫龍舟出發時,運用感嘆句,使景物描寫與情緒體驗相結合,表現了鄧子儒對重慶山水的熱愛以及內心的愉悅。B.第二輪轟炸后,為了維持比賽的完整性,“江面上的龍舟重新調整好了航線,繼續往前沖”,更加突出比賽的白熱化。C.趙五哥的反常行為,說明他想通過犧牲自己吸引日機的火力,為其它龍舟逃生爭取更多的時間和機會。D.文中多次寫龍頭,含義豐富。如前探的龍頭,生動地寫出龍舟賽的緊張激烈;被炸斷的龍頭,隱喻人們對災難的恐懼。8.文章在不同情形下出現了兩次“你們快回來”,一次“快啊,快啊快快快啊”,請結合文中相關部分簡要概括鄧子儒的心理活動。9.“英雄正義”是抗戰題材小說的永恒母題。有評價說,《重慶之眼》中的英雄形象有著鮮活的生命感和人情味。請結合文本,分析其背后的藝術手法。【答案】6.B7.A8.①“你們快回來”:日機轟炸來臨,他擔心群眾的安全,害怕龍舟賽繼續下去會讓更多無辜群眾遭受轟炸的傷害,內心焦急擔憂,急切地呼喚龍舟回來,躲避轟炸。②“你們快回來”:看見龍舟上的人受難,他希望人們趕快撤離,不要再與災難對抗,想要挽救更多人的生命。③“快啊,快啊快快快啊”:他看見趙五哥為了反抗侵略者而犧牲,他內心悲憤交加,為趙五哥助威,激勵他一定要與侵略者斗爭到底。9.①運用細節描寫。如“過江龍”上趙五哥挺立龍頭、以旗為槍對抗日機,展現出英雄的血性與氣節;鄧子儒在江邊喊話、磨破褲子,體現了他對民眾安危的關切。②通過側面描寫(烘托)刻畫英雄形象。如“他們相信,每一個走上戰場慷慨赴死的壯士,背后一定會有千萬雙眼睛,耳邊一定會有四萬萬聲吶喊”寫出了人民對英雄的敬仰與愛戴。③運用場面描寫(或環境描寫)突出人物性格。如文中對重慶大轟炸的描寫,表現了人們不屈不撓的精神,突出了英雄主義主題。④將個人命運融入國家、民族命運之中,展現抗戰英雄的“鮮活”形象。【解析】【分析】【導語】《與子同仇》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生動的場景再現,展現了重慶大轟炸期間的慘烈與抗爭。文章以賽龍舟為切入點,描繪了在日軍轟炸下,重慶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通過鄧子儒的視角,讀者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人們的英勇。結尾引用《詩經·無衣》,增強了文化意蘊,升華了主題。小說不僅鉤沉歷史,還審視現實,使主題更加立體,具有深刻的歷史和現實意義。【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能力。B.“作者運用夸張的手法呈現了重慶大轟炸的慘絕人寰”錯誤,該句并未使用夸張手法,而是以簡潔的語言描述了轟炸的瞬間,傳達出轟炸的殘酷和突然。故選B。【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中重要情節的能力。B.“為了維持比賽的完整性”錯誤,由“他看見有的龍舟翻沉了,有的已經看不到槳手,江面上漂浮著人頭、彩旗、鑼鼓、折斷的槳片、斷肢殘臂和斷成幾截的龍舟”可見,并不是為了“維持比賽的完整性”,而是為了表達民眾的不屈精神。C.“說明他想通過犧牲自己吸引日機的火力,為其它龍舟逃生爭取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錯誤,由“趙五哥昂首龍頭,以旗為槍”可見,趙五哥并非有意為之,而是內心的憤怒與不屈自然生發的行為。D.“隱喻人們對災難的恐懼”錯誤,應該是表達人們的不屈與憤怒。故選A。【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概括人物心理活動的能力。由“一架接一架的日本飛機掠過狂歡的人群,……落在江面上的升起沖天的水柱,落在岸上的紅光閃耀,砂石、彈片到處飛濺”可知,當鄧子儒第一次喊出“你們快回來”時,他是在極度的恐懼與擔憂中發出的呼喚。面對突如其來的轟炸,他首先想到的是人們的安全,尤其是那些在江面上奮力劃槳的龍舟隊員。此時的鄧子儒內心充滿了焦急,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呼喊讓龍舟及時返回,避免更大的傷亡。由“他看見有的龍舟翻沉了,有的已經看不到槳手,江面上漂浮著人頭、彩旗、鑼鼓、折斷的槳片、斷肢殘臂和斷成幾截的龍舟。……似乎想一沖上天”可知,第二次“你們快回來”的呼喚,是在目睹了轟炸帶來的慘狀之后。鄧子儒目睹了無數生命的逝去,江面上漂浮的不僅僅是龍舟的碎片,更是無數家庭的破碎。此時的他不僅是出于對安全的考慮,更是一種對于生命的尊重與珍視,他希望能夠減少更多的犧牲。由“但他卻反常地挺立在龍頭,面向日機飛來的方向,……趙五哥昂首龍頭,以旗為槍”可知,“快啊,快啊快快快啊”的呼喚,則是在趙五哥英勇抵抗侵略者的時刻。鄧子儒從最初的恐懼轉變為對英雄行為的支持與敬佩。趙五哥面對敵機毫不退縮的姿態激發了鄧子儒內心的愛國情感,他的呼喚既是為趙五哥加油打氣,也是對侵略者的無聲抗議,表現了即使在絕境之中也要堅持抗爭的精神。【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藝術手法的能力。細節描寫:在描寫英雄行為時,作者注重細節刻畫,如趙五哥面對敵機毅然揮舞旗幟動作,不僅展現了他的勇敢無畏,也讓這一形象更加鮮明;如鄧子儒沿江奔跑呼喊、磨破褲子的這些具體的細節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狀態,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側面描寫:通過對圍觀群眾反應的描寫,如“他們相信,每一個走上戰場慷慨赴死的壯士,背后一定會有千萬雙眼睛,耳邊一定會有四萬萬聲吶喊”等,間接地烘托出英雄人物的偉大形象以及人民對抗戰英雄的支持和敬仰。場面描寫(環境描寫):文中對于重慶大轟炸的場景描寫極為生動,如龍舟賽的熱烈氛圍突然被日機的轟炸打破,這種強烈的對比不僅展示了戰爭的殘酷性,同時也凸顯了人們面對災難時的不屈精神。(對轟炸時的環境描寫非常生動,如“如雨的炸彈便傾盆而下”,“炸彈尖叫著一顆接一顆地落下”,這些描繪不僅增加了故事的緊張感,同時也突顯了在極端環境下人們表現出的勇氣和決心。)個人與國家、民族命運的融合:小說將個體經歷與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通過展示普通人在戰爭中的表現,反映了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共御外侮的精神面貌。這種融合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具有時代特征的同時也具有普遍意義。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1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桓公問管子曰:“治而不亂,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對曰:“明分任職,則治而不亂,明而不蔽矣。”公曰:“請問富國奈何?”管子對曰:“力地而動于時,則國必富矣。”公又問曰:“吾欲行廣仁大義,以利天下,奚為而可?”管子對曰:“誅暴禁非,存亡繼絕,而赦無罪,則仁廣而義大矣。”公曰:“請問戰勝之器?”管子對曰:“選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來天下之良工,則有戰勝之器矣。”公曰:“攻取之數何如?”管子對曰:“毀其備,散其積,奪之食,則無固城矣。”公曰:“然則取之若何?”管子對曰:“假而禮之,厚而無欺,則天下之士至矣。”公曰;“致天下之精材若何?”管子對曰:“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為數。”公曰:“來工若何?”管子對曰:“三倍,不遠千里。”桓公曰:“吾已知戰勝之器、攻取之數矣。請問行軍襲邑,舉錯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管子對曰:“用貨,察圖。”公曰:“野戰必勝若何?”管子對曰:“以奇。”桓公問治民于管子,管子對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憂之以德,勿懼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寡人睹其善也,何為其寡也?”管仲對曰:“夫寡,非有國者之患也。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該焉,何為其寡也?夫牧民不知其疾則民疾,不憂以德則民多怨,懼之以罪則民多詐,止之以力則往者不反。故圣王之牧民也,不在其多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對曰:“質信極仁嚴以有禮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請聞其說。”管仲對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懷之;嚴也者,民畏之;禮也者,民美之。語曰:澤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堅中外正,嚴也;質信以讓,禮也。”(節選自《管子·小問》)材料二: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選自《論語·為政》)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質A信B極C仁D嚴E以F有G禮H慎I此J四K者L所M以N行O之P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管子即管仲,春秋時期政治家,受鮑叔牙舉薦而輔佐齊桓公,使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B.豪杰,指才能出眾的人,與《五代史伶官傳序》“舉天下之豪杰”的“豪杰”意思相同。C.攻取之數意為攻取敵人的策略,“數”與《六國論》“勝負之數”的“數”字含義相同。D.澤命不渝中的“渝”意思是“變更、改變”,與成語“堅貞不渝”中的“渝”含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桓公問如何治而不亂,明察而不受蒙蔽,管仲認為須明確責任而后安排官職;桓公又問如何富國,管仲回答要努力耕種而順應農時。B.桓公詢問戰勝敵人的武器,管仲認為需選豪杰、聚良器、招巧匠;針對如何攻取敵人,管仲提出燒毀裝備、奪取糧食、攻占堅固城池之策。C.桓公問怎樣招致天下的精材,管仲說出高價,不要在價錢上限定數目;問如何招募工匠,管仲說給予三倍的報酬,他們就會不遠千里而來。D.桓公苦于民眾太少,管仲認為治國者若不解民生疾苦,缺乏仁德,用刑罰恐嚇,靠暴力壓制,會使民眾多怨多詐,離去的人不愿返回。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吾欲行廣仁大義,以利天下,奚為而可?(2)假而禮之,厚而無欺,則天下之士至矣。14.孔子“為政”強調“德”與“禮”,請結合材料分析其原因。【答案】10.DHL11.C12.B13.(1)我想要施行大仁大義,使天下人獲利,怎么做才可以呢?(2)嘉獎并且以禮招待他,厚待而不欺騙他,那么天下的豪杰之士就來了。14.①強調德,是因為施行仁政民眾就能減少怨恨;②強調禮,是因為禮會激發民眾贊美國君,同時還會使民眾自覺遵守規則且有差恥心。【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誠信而極仁,嚴肅而有禮,認真注意這四者,就可以實行。“質信極仁”“嚴以有禮”結構基本一致,各自斷開;“者”一般用于上句末尾,后面斷開。故在DHL處句讀。【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及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B.正確,都是“才能出眾的人”。句意:選取天下的才能出眾的人。/整個天下的才能出眾的人。C.錯誤,含義不同,分別是“策略”和“天數、命運”。句意:攻取敵人的策略。/勝敗的命運。D.正確,都是“變更、改變”。句意: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堅守節操,決不改變。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攻占堅固城池”錯,原文“毀其備,散其積,奪之食,則無固城矣”,其中“則無固城矣”意思是“就沒有什么堅固城池可守的了”,也就是能夠攻占敵人的城池了,可見“攻占堅固城池”是結果,不是策略。故選B。【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廣仁大義”,大仁大義;“利”,使動用法,使……獲利;“奚為”,怎么做。(2)“假”,通“嘉”,贊美、表彰;“禮”,名詞作動詞,以禮相待;“厚”,形容詞作動詞,厚待。【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不憂以德則民多怨”可知,強調德,是因為施行仁政民眾就能減少怨恨;由材料一“禮也者,民美之”和材料二“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可知,強調禮,是因為禮會激發民眾贊美國君,同時還會使民眾自覺遵守規則且有差恥心。參考譯文:材料一:桓公問管仲說:“怎樣才能做到治而不亂,明察是非而不受蒙蔽呢?”管仲回答說:“分清責任來安排官職,就可以做到治而不亂,明而不蔽了。”桓公說:“請問怎樣才能使國家富裕起來?”管仲回答說:“努力耕種土地而合于農時,就一定能使國家富裕了。”桓公又問說:“我想要施行大仁大義,使天下人獲利,怎么做才可以呢?”管仲回答說:“懲罰暴國,禁止惡行,使覆亡之國復存,斬絕之嗣得續,并赦免無辜的罪人,那就是大仁大義了。”桓公說:“請問關于勝敵的武器問題?”管仲回答說:“選取天下的才能出眾的人,收集天下的精材,招請天下的良工巧匠,就有勝敵的武器了。”桓公說:“攻取敵人的策略如何?”管仲回答說:“摧毀他們的設備,消散他們的積蓄,奪取他們的糧食,就沒有什么堅固城池可守的了。”桓公說:“那么如何選取豪杰之士呢?”管仲回答說:“嘉獎并且以禮招待他,厚待而不欺騙他,那么天下的豪杰之士就來了。”桓公說:“收集天下的精材怎么辦?”管仲回答說;“價值五的給六,價值九的給十,不可在價錢上限其定數。”桓公說:“招請良工巧匠怎么辦?”管仲回答說:“出三倍的工錢,他們就不遠千里而來。”桓公說:“我已經聽明白關于勝敵的武器和攻取敵人的策略了,請問出兵襲擊城邑時,舉措預知先后,不失地利,該怎么辦?”管仲回答說:“要花錢收買耳目,要了解敵國地圖。”桓公說:“怎樣才能保持野戰必勝呢?”管仲回答說:“運用奇兵。”桓公問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說:“凡治理人民,必須知其疾苦,要厚施德惠,不用刑罰恐嚇,不用強力禁制。注意這四點,就可以治理好了。”桓公說:“我知道這四條很好,但是人民少,該怎么辦呢?”管仲回答說:“人民少,并不可怕。從前天子立在中央,地方千里,只要具備上述四條,怎么怕人民少呢?治理人民,不知其疾苦則人民憎恨,不厚施德惠則人民多怨,用刑罰恐嚇則人民多行欺詐,用強力禁制則是去者不肯再回,來者也裹足不前了。所以,圣王治理人民,不在乎人口的多少。”桓公說:“好,既然如此,又該怎樣具體實行呢?”管仲回答說:“誠信而極仁,嚴肅而有禮,認真注意這四者,就可以實行。”桓公說:“請詳細加以說明。”管仲問答說:“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懷德;嚴肅,人民就敬畏;有禮,人民就贊美。常語說,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非其所欲不強加于人,就是仁;內心堅定而儀表端正,就是嚴;誠信而謙讓,就是禮。”材料二:孔子說:“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來整頓他們,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懲罰,卻沒有廉恥之心;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制去同化他們,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有歸服之心。”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小題。八月十五日看潮(其五)①蘇軾江神河伯兩醯雞,海若東來氣吐霓。②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③月下觀潮(其二)陳師道素練橫斜雪滿頭,銀潮吹浪玉山浮。猶疑海若夸河伯,豪悍須教水倒流。【注】①本詩作于神宗熙寧六年(1073)甲秋,作者時任杭州通判。②醯雞∶一種小蟲。海若:傳說中的海神。③夫差水犀手:據《國語》記載,吳王夫差有“衣水犀之甲者三千”。雅者自注:“吳越王嘗以弓弩射潮頭,與海神戰,自爾水不近城。”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蘇詩開頭“醯雞”之喻,看似突兀,其實照應了下一句的“氣吐霓”,對比鮮明。B.陳詩第二句運用擬人手法,寫出潮水洶涌翻騰,撼動岸邊山崖的情景,描寫逼真。C.從標題看,兩首詩都是以潮為描寫對象的組詩典的一首,都屬于寫景抒情的作品。D.兩首詩寫潮皆形神兼具,既刻畫了潮的外在特征,也寫出了潮所蘊含的文化內涵。16.兩詩都以“海若”指稱海潮,但用意同中有異,請對此簡要分析。【答案】15.B16.同:都突出海潮之大,賦予海潮神話形象的神奇特征。異:①蘇詩襯托人力戰勝自然的神勇,使減少潮水危害的愿望表達得更豪邁;②陳詩想象“海若”炫耀“豪悍”的場景,突出詩人對漲潮景觀的由哀贊嘆。
【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B.“運用擬人手法”錯誤。“銀潮吹浪玉山浮”句將“潮水茫茫的樣子”說成“銀潮”,是比喻的修辭。故選B【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景物形象的能力。相同之處:蘇詞“海若東來氣吐霓”,以傳說中的海神來形容汪洋浩瀚的大海濤瀾;陳詞“猶疑海若夸河伯”,也是以海神向河伯夸耀自己的壯觀來表達海浪的浩大和“豪悍”。兩首詞都突出海潮之大,賦予海潮神話形象的神奇特征。不同之處:蘇詞“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詩人感到如此威勢巨大的潮水,要把它壓低下來,使之為人民造福,是非常不易的。詩中說,倘若能得到當年夫差穿著水犀之甲的猛士,用上錢武肅王射潮的三千強弩把它射服就范,興許是個好事。蘇詩襯托人力戰勝自然的神勇,使減少潮水危害的愿望表達得更豪邁。陳詞“素練橫斜雪滿頭,銀潮吹浪玉山浮”,“素練”“雪滿頭”“銀潮”“玉山浮”用明快且氣勢磅礴的意象來形容海潮;“猶疑海若夸河伯,豪悍須教水倒流”,運用擬人手法,想象“海若”炫耀“豪悍”的場景,突出詩人對漲潮景觀的由哀贊嘆,表達了詞人對自然的熱愛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泰山記》中姚鼐經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艱難跋涉之后,見到青山之上白雪皚皚,雪光燭照南面天空的雄奇景象。(2)《赤壁賦》中寫蘇軾希望能與客共享大自然寶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流水對”是古詩中頗為常見的一種對偶形式,其上下句內容為相承關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道中迷霧冰滑
②.磴幾不可登③.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④.而吾與子之所共適⑤.欲窮千里目⑥.更上一層樓(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題易錯字:“磴”“適”“烽”“抵”“蓬”。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銅奔馬于上世紀60年代出土于甘肅,其奔跑如飛的側身形象①,被公認為中國旅游標志,成為文創產品的首選,但其形象一直比較板正、嚴肅。近日,設計師王偉推出一款銅奔馬文創新造型,該玩偶在保留文物原型特點的同時做了卡通化處理,以萌寵形象上市,深受年輕人歡迎。“年輕人更了解年輕人,對流行趨勢更能心領神會,這對啟發文創設計靈感很有幫助。”王偉說,“文創產品的點子或者創意,常常是靈光一閃,②,設計師要有敏銳的捕捉力和出色的表現力,才能不錯過寶貴的剎那。”在文創產品孕育過程中,產品經理也會介入。面對設計師們③的創意,產品經理王紅把自己比作“拽韁繩的人”。比如,用什么材質呈現?是塑料、金屬、樹脂,還是毛絨?尺寸多大?顏色如何搭配?這些細節都由產品經理把關。“靈動的文創產品,能讓原本不說話的文物走進日常生活,傳遞出古老文明的聲音。”甘肅省博物館館長賈建威表示,甘肅省博物館將圍繞以紅色文化、黃河文化等為主題,深入開掘館藏文物資源的價值內涵和文化元素,生產設計更多的文創產品,不斷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19.文中劃橫線的句子與“產品經理對產品要進行總體引導和控制,使用的材質、尺寸大小、顏色搭配這些細節都由產品經理把關”意思基本一致,為什么原句的表達更好?20.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答案】18.①.廣為人知(或:深入人心、家喻戶曉)②.稍縱即逝③.天馬行空19.①原句使用比喻手法(或“類比”),將對產品細節的把關比作“拽韁繩”,生動形象地闡明產品經理的地位和作用。②原句連用問句,具體列舉各項問題,更能激發讀者關注細節,從而對產品制作的復雜與精細有更具體深入的理解。20.甘肅省博物館將以紅色文化、黃河文化等為主題(或“圍繞紅色文化、黃河文化等主題”),深入挖掘館藏文物資源的價值內涵和文化元素,設計生產更多的文創產品,不斷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空,照應后文“公認”,是說銅奔馬奔跑如飛的側身形象是大家都知道,都熟悉的。故填“廣為人知”或“深入人心”或“家喻戶曉”。“廣為人知”意思是流傳很廣,大家都知道。“深入人心”意思是指理論、學說、政策等為人們深切了解和信服。“家喻戶曉”意思是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第二空,照應前文“靈光一閃”以及后文“敏銳的捕捉力”“不錯過寶貴的剎那”,故填“稍縱即逝”。“稍縱即逝”的意思是稍微一放松就過去了(多指時間、機會)。第三空,根據后文,產品經理王紅之所以把自己比作“拽韁繩的人”,是因為設計師們的創意往往是不同尋常,不受拘束的;再結合“拽韁繩”,此處最好填“天馬行空”。“天馬行空”多比喻詩文氣勢豪放,不受拘束。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實。還比喻才思豪放,超群不凡。【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修辭上,原句“拽韁繩的人”運用比喻(或“類比”),把對產品細節的把關比作“拽韁繩”,“拽韁繩的人”指的是產品經理,突出了產品經理的地位和作用,語言形象生動;改句“產品經理對產品要進行總體引導和控制”語言直白,缺少形象性。句式上,原句“用什么材質呈現?是塑料、金屬、樹脂,還是毛絨?尺寸多大?顏色如何搭配?”連用四個問句,具體列舉各項問題,問句的使用,突出了問題,更能引起讀者注意,從而加深對產品制作的復雜與精細的了解;改句“使用的材質、尺寸大小、顏色搭配這些細節”采用一般陳述句,沒有原句的表達效果。【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句子共有三處語病:一是“圍繞以……為主題”句式雜糅,可將其改為“以……為主題”或“圍繞……主題”。二是“開掘……價值內涵和文化元素”搭配不當,可將“開掘”改為“挖掘”。三是“生產設計”語序不當,應將其改為“設計生產”。(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比起當代生活的“快”,傳統閱讀的“慢”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不過書籍中很多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只有堅持“慢”才能獲得。學習知識可以越來越快,①。如果囫圇吞棗地讀,我們讀沈從文的《邊城》只能讀出個“這個男人叫儺送,這個女人叫翠翠”,但是《邊城》真正的魅力是無法被“編程”的。②,而且值得反復讀。所有能夠速讀的作品基本都是速朽的,而所有美妙的書籍都值得并且只值得慢慢地讀。從某種程度上說,慢閱讀也是為了與自己相遇,與自己對話,讓每個人能感受到自己。讀書的目的,除了能獲得娛樂體驗,③。迅速獲得知識方面的典型自然是人工智能。在ChatGPT依然熱門的時刻,我們總要為之降降溫。之前扎克伯格試圖用元宇宙來提供人工智能的教育服務,但遭到了各種質疑,其中之一是:如果算法提供給每個人他們適合學習的知識,那人們怎么才能學到自己本來不想學,但是應該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中國預應力混凝土圓筒管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韓國牛乳鐵蛋白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靜脈免疫球蛋白(IVIg)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黑鐵夾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線框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纖維比電阻儀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輸液血器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緊急維修箱行業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塔吊司機臨時合同協議
- 圓管購買合同協議
- 智能人行通道速、擺閘建筑施工安裝布線調試方案
- 郵政金融主任競聘
- 紡織材料創新與應用
- 防火巡查、檢查和火災隱患整改制度(2篇)
- 茶葉銷售課件教學課件
- 圖文轉換-圖表(小題訓練)(解析版)-2025年部編版中考語文一輪復習
- 與數列相結合的概率綜合問題-2022年高考數學二輪復習之大題專練(解析版)
- 中考數學函數一次函數復習課件
- 全套教學課件《工程倫理學》
- 倍他司汀推廣方案
- 山東省濟南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7月期末考試 數學 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