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稱中級財務管理-十 銷售預測的定量分析法、產品定價方法_第1頁
會計職稱中級財務管理-十 銷售預測的定量分析法、產品定價方法_第2頁
會計職稱中級財務管理-十 銷售預測的定量分析法、產品定價方法_第3頁
會計職稱中級財務管理-十 銷售預測的定量分析法、產品定價方法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十銷售預測的定量分析法、產品定價方法

專題十:銷售預測的定量分析法(趨勢預測分析法)、產品定價方法(以成本為基礎的定價方法)

一、銷售預測的定量分析法(趨勢預測分析法)

公式(X代表歷史實際銷售量,丫

方法特點

代表預期銷售量)

丫=紐適用于每月銷售量波動不大的產品的銷售預

算術平均法

n測

(1)權數的選取應遵循“近大遠小”的原則;

加權平均法丫=(2)加權平均法較算術平均法更為合理,在

實踐中應用較多

丫2

這種方法假設預測值主要受最近m期銷售量

移動平均法_什2)+…+

Xgi+Xn的影響,只選用了n期數據中的最后m期作

m為計算依據,代表性較差。適用于銷售量略

移動平均法有波動的產品預測。

K】=Yx+(Yd

(修正)

丫向=aXn+(l-a)Yn

X“為上期實際銷售量;Yn為上期預測量

指數平滑法a為平滑指數。(1)在銷售量波動較大或進行短期預測時,可選擇較大的平滑

指數;(2)在銷售量波動較小或進行長期預測時,可選擇較小的平滑指數。

優點:運用比較靈活,適用范圍較廣

缺點:在平滑指數的選擇上具有一定的主觀隨意性

【例題】假定公司預測前期(即2012年)的預測銷售量為3475噸,要求:分別用移動平均法和修

正的移動平均法預測公司2013年的銷售量(假設樣本期為3期)。

年度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

銷售量(噸)32503300315033503450350034003600

『正確答案』

(1)根據移動平均法計算:

預測銷售量=(3500+3400+3600)/3=3500(噸)

(2)根據修正的移動平均法計算:

修正后的預測銷售量=3500+(3500-3475)=3525(噸)

【例題】2012年實際銷售量為3600噸,假設原預測銷售量為3475噸,平滑指數a=0.5。要求:

用指數平滑法預測公司2013年的銷售量。

年度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

銷售量(噸)32503300315033503450350034003600

『正確答案』公司2013年的預測銷售量為:預測銷售量(Ye)=aXn+(1-a)Yn=0.5X3600

+(1-0.5)X3475=3537.5(噸)

【例題?計算分析題】(2014年)丙公司只生產銷售H產品,其銷售量預測相關資料如表1所示:

表1銷售量預測相關資料

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預測銷售量(噸)99010001020103010301040

實際銷售量(噸)94510051035105010201080

公司擬使用修正的移動平均法預測2014年銷售量,并以此為基礎確定產品銷售價格,樣本期為3

期。2014年公司目標利潤總額(不考慮所得稅)為307700元。完全成本總額為800000元。H產品適用

的消費稅稅率為5%o

要求:

(1)假設樣本期為3期,使用移動平均法預測2014年H產品的銷售量。

(2)使用修正的移動平均法預測2014年H產品的銷售量。

(3)使用目標利潤法確定2014年H產品的銷售價格。

『正確答案』

(1)2014年H產品的銷售量=(1050+1020+1080)/3=1050(噸)

(2)2014年H產品的銷售量=1050+(1050-1040)=1060(噸)

(3)設銷售價格為X,XX1060X(1-5%)-800000=307700,解得X=1100(元/噸)

二、產品定價方法(以成本為基礎的定價方法)

[提示]單價=單位成本+單位稅金+單位利潤=單位成本+單價義稅率+單位利潤

1.全部成本費用加成定價法

(1)成本利潤率定價

成本利潤率X100%

單位產品價格鴕除心跖腳)

(2)銷售利潤率定價

銷。利周率預解售總額'io。%

單位產品價格三靛7田畔森-

【例題】某企業生產甲產品,預計單位產品的制造成本為100元,計劃銷售10000件,計劃期的期

間費用總額為900000元,該產品適用的消費稅稅率為5%,成本利潤率必須達到20虬根據上述資料,

運用全部成本費用加成定價法測算如下:

單位成本=單位制造成本+單位期間費用=100+900000/10000=190(元)

,190x(1+20%)

單位產品價格二=240(元)

1-5%

2.保本點定價法(目標利潤=0)

¥尸—單位固定成本+單位變動成本單位完全成本

單位產口口價格=-------1.適腳摔---------二1-靦艇

【提示】采用這一方法確定的價格是最低銷售價格。

【例題】某企業生產乙產品,本期計劃銷售量為10000件,應負擔的固定成本總額為250000元,

單位變動成本為70元,適用的消費稅稅率為5虬根據上述資料,運用保本點定價法測算的單位乙產品

的價格應為:

250000

----------+70

單位乙產品價格=羋喝一=100(元)

1-3%

3.目標利潤法

單位產品價格

【例題】某企業生產丙產品,本期計劃銷售量為10000件,目標利潤總額為240000元,完全成本

總額為520000元,適用的消費稅稅率為5%。根據上述資料,運用目標利潤法測算的單位丙產品的價格

為:

240000+520000

單位丙產品價格==80(元)

10000xa-5%)

4.變動成本定價法

變動成本定價法,是指企業在生產能力有剩余的情況下增加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這些增加的產品

可以不負擔企業的固定成本,只負擔變動成本,在確定價格時產品成本僅以變動成本計算。此處所指變

動成本是指完全變動成本,包括變動制造成本和變動期間費用。

單位產品價格產誦動就C解)

1-演版

【例題】某企業生產丁產品,設計生產能力為12000件,計劃生產10000件,預計單位變動成本為

190元,計劃期的固定成本費用總額為950000元,該產品適用的消費稅稅率為5%,成本利潤率必須達

到20%。假定本年度接到一額外訂單,訂購1000件丁產品,單價300元。請問:該企業計劃外產品單

位價格是多少?是否應接受這一額外訂單?

『正確答案』追加生產1000件的單位變動成本為190元,貝I」:

計劃外單位丁產品價格」90;晨眈)=24。(元)

1-J70

因為額外訂單單價高于其按變動成本計算的價格,故應接受這一額外訂單。

【例題?綜合題】(2015年)戊公司生產和銷售E、F兩種產品,每年產銷平衡。為了加強產品成

本管理,合理確定下年度經營計劃和產品銷售價格,該公司專門召開總經理辦公會進行討論。相關資料

如下:

資料一:2014年E產品實際產銷量為3680件,生產實際用工為7000小時,實際人工成本為16元

/小時。標準成本資料如下表所示:

項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

價格標準35元/千克15元/小時10元/小時

用量標準2千克/件2小時/件2小時/件

資料二:F產品年設計生產能力為15000件,2015年計劃生產12000件,預計單位變動成本為200

元,計劃期的固定成本總額為720000元。該產品適用的消費稅稅率為5%,成本利潤率為20%。

資料二:戊公司接到F產品的一個額外訂單,意向訂購量為2800件,訂單價格為290元/件,要求

2015年內完工。

要求:

(1)根據資料一,計算2014年E產品的下列指標:①單位標準成本;②直接人工成本差異;③直

接人工效率差異;④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

(2)根據資料二,運用全部成本費用加成定價法測算F產品的單價。

(3)根據資料二,運用變動成本費用加成定價法測算F產品的單價。

(4)根據資料二、資料三和上述測算結果,作出是否接受F產品額外訂單的決策,并說明理由。

(5)根據資料二,如果2015年F產品的目標利潤為150000元,銷售單價為350元,假設不考慮

消費稅的影響。計算F產品保本銷售量和實現目標利潤的銷售量。

『正確答案』

(1)單位標準成本=35X2+15X2+10X2=120(元)

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實際工時X實際工資率一實際產量下標準工時X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