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廣東省湛江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I(16分)
(2024高二下·湛江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
①怎樣區別真理與謬誤呢?1845年,馬克思就提出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于離開實踐的思維是否具有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6頁)這就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基本原理。
②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毛主席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義論》)“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論》)這里說:“只能”“才是”,就是說,標準只有一個,沒有第二個。這是因為,辯證唯物主義所說的真理是客觀真理,是人的思想對于客觀世界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因此,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就不能到主觀領域內去尋找,不能到理論領域內去尋找,思想、理論、自身不能成為檢驗自身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的標準,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屬實,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訴為標準一樣。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必須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觀世界聯系起來的特性,否則就無法檢驗。人的社會實踐是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實踐具有把思想和客觀實際聯系起來的特性。因此,正是實踐,也只有實踐,才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科學史上的無數事實,充分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③門德列捷夫根據原子量的變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贊同,有人懷疑,爭論不休。爾后,根據元素周期表發現了幾種元素,它們的化學特性剛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預測。這樣,元素周期表就被證實了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在300年里一直是一種假說,而當勒維烈從這個太陽系學說所提供的數據,不僅推算出一定還存在一個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還推算出這個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時候,當加勒于1846年確實發現了海王星這顆行星的時候,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才被證實了,成了公認的真理。
④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被承認為真理,正是千百萬群眾長期實踐證實的結果。毛主席說:“馬克思列寧主義之所以被稱為真理,也不但在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等人科學地構成這些學說的時候,而且在于為爾后革命的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的實踐所證實的時候?!保ā秾嵺`論》)馬克思主義原是工人運動中的一個派別,開始并不出名,反動派圍攻它,資產階級學者反對它,其他的社會主義流派攻擊它,但是,長期的革命實踐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真理,終于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指導思想。
⑤檢驗路線之正確與否,情形也是這樣。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制訂自己的路線時,當然要從現實的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的情況出發,依據革命理論的指導并且加以論證。但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各個革命政黨的路線是否正確,同樣必須由社會實踐來檢驗。20世紀初,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俄國工人運動中,都發生了列寧的馬克思主義路線與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路線的激烈斗爭,那時第二國際的頭面人物是考茨基,列寧主義者是少數,斗爭持續了很長一個時間。俄國十月革命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實踐證明列寧主義是真理,宣告了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路線的破產。
⑥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與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與“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進行了長期的斗爭。在一個時期內,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沒有占主導地位。長期的革命斗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是正確的,而“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是錯誤的。標準是什么呢?只有一個:就是千百萬人民的社會實踐。
(節選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即思維的此岸性,都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
B.從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反映,是主客觀的結合。
C.從實踐的特點看,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客觀的物質性活動,具有現實性的特點。
D.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千百萬人民的社會實踐可以檢驗革命路線是否正確。
2.依據第②段畫線部分推理方式,下列推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所有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是要死的。
B.上層建筑都是有階級性的,語言不是上層建筑,故語言不是有階級性的。
C.凡是做翻譯的都需要學好外語,你是翻譯,你應當學好外語。
D.所有冰箱都是可以冷藏的,小明家有一臺冰箱,所以小明家的冰箱能夠冷藏。
3.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選文是如何一步步展開論述的。
4.小王尋找了一些材料,想選擇其中一則作為論據支持本文作者的觀點。請選擇合適的一則推薦給他,并說明理由。
①經過3年又9個月,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居里終于從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克鐳。
②小馬過河之前從老牛和松鼠那里獲得截然不同的建議,莫衷一是,親自趟水過河后才發現水之深淺。
③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二、現代文閱讀
(2024高二下·湛江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四世同堂
老舍
坦克車的聲音更大了,空中與地上都在顫抖。
最愛和平的中國的最愛和平的北平,帶著它的由歷代的智慧與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宮殿,壇社,寺宇,宅園,樓閣與九條彩龍的影壁,帶著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橋梁,與四季的花草,帶著它的最輕脆的語言,溫美的禮貌,誠實的交易,徐緩的腳步,與唱給宮廷聽的歌劇……不為什么,不為什么,突然的被飛機與坦克強奸著它的天空與柏油路!
“大哥!"老三叫了聲。
街上的坦克,像幾座鐵礦崩炸了似的發狂的響著,瑞宣的耳與心仿佛全聾了。
“大哥!”
“???"瑞宣的頭偏起一些,用耳朵來找老三的聲音?!皣I!說吧!”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這里作亡國奴!"
“???”瑞宣的心還跟著坦克的聲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復了一句。
“走?上哪兒?
……
坦克的聲音稍微小了一點
“上哪兒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陽旗下活著!”
“對!"瑞宣點了點頭,胖臉上起了一層小白疙疸?!安贿^,也別太忙吧?誰知道事情準變成什么樣子呢。萬一過幾天和平解決了,豈不是多此一舉?你還差一年才能畢業!”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
“除非把華北的利益全給了他!”
“沒了華北,還有北平?"
瑞宣愣了一會兒,才說:“我是說,咱們允許他用經濟侵略,他也許收兵。武力侵略沒有經濟侵略那么合算?!?/p>
坦克車的聲音已變成像遠處的輕雷。
瑞宣聽了聽,接著說:“我不攔你走,只是請你再稍等一等!"
“要等到走不了的時候,可怎么辦?”
瑞宣嘆了口氣。“哼!你……我永遠走不了!"
“大哥,咱們一同走!”
瑞宣的淺而慘的笑又顯露在抑郁的臉上:“我怎么走?難道叫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數一數,咱們國內像你這樣受過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沒辦法!"老大又嘆了口氣,“只好你去盡忠,我來盡孝了!”
這時候,李四爺已立起來,輕輕的和白巡長談話。白巡長已有四十多歲,臉上剃得光光的,看起來還很精神。他很會說話,遇到住戶們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嚇,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因此,小羊圈一帶的人們都怕他的利口,而敬重他的好心。
今天,白巡長可不十分精神。他深知道自己的責任是怎樣的重大——沒有巡警就沒有治安可言。雖然他只是小羊圈這一帶的巡長,可是他總覺得整個的北平也多少是他的。他愛北平,更自傲能作北平城內的警官。可是,今天北平被日本人占據了;從此他就得給日本人維持治安了!論理說,北平既歸了外國人,就根本沒有什么治安可講。但是,他還穿著那身制服,還是巡長!他不大明白自己是干什么呢!
“你看怎樣呀?巡長!"李四爺問,“他們能不能亂殺人呢?”
“我簡直不敢說什么,四大爺!"白巡長的語聲很低?!拔曳路鹗墙倘思医o扣在大缸里啦,看不見天地!”
“咱們的那么多的兵呢?都哪兒去啦?"
“都打仗來著!打不過人家呀!這年月,打仗不能專憑膽子大,身子棒啦!人家的槍炮厲害,有飛機坦克!咱們……”
“那么,北平城是丟鐵了?"
“大隊坦克車剛過去,你難道沒聽見?”
“鐵啦?"
“鐵啦!”
“怎么辦呢?"李四爺把聲音放得極低,“告訴你,巡長,我恨日本鬼子!”
巡長向四外打了一眼:“誰不恨他們!得了,說點正經的:四大爺,你待會兒到祁家、錢家去告訴一聲,教他們把書什么的燒一燒。日本人恨念書的人!家里要是存著三民主義或是洋文書,就更了不得!我想這條胡同里也就是他們兩家有書,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巡長看了看自己的制服。
李四爺點頭答應。白巡長無精打采地向葫蘆腰里走去。
四爺到錢家拍門,沒人答應。他知道錢先生有點古怪脾氣,又加上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不便惹人注意,所以等了一會兒就上祁家來。
祁老人的誠意歡迎,使李四老爺心中痛快了一點。為怕因祁老人提起陳谷子爛芝麻而忘了正事,他開門見山的說明了來意。祁老人對書籍沒有什么好感,不過書籍都是錢買來的,燒了未免可惜。他打算教孫子們挑選一下,把該燒的賣給“打鼓兒的”好了。
“那不行!"李四爺對老鄰居的安全是誠心關切著的?!斑@兩天不會有打鼓兒的;就是有,他們也不敢買書!”說完,他把剛才沒能叫開錢家的門的事也告訴了祁老者。
祁老者在院中叫瑞全:“瑞全,好孩子,把洋書什么的都燒了吧!都是好貴買來的,可是咋們能留著它們惹禍嗎?"
老三對老大說:“看!焚書坑儒!你怎樣?”
“老三你說對了!你是得走!我既走不開,就認了命!你走!我在這兒焚書,掛白旗,當亡國奴!"老大無論如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他落了淚。
“聽見沒有啊,小三兒?”祁老者又問了聲。
“聽見了!馬上就動手!"瑞全不耐煩的回答了祖父,而后小聲的向瑞宣:“大哥!你要是這樣,教我怎好走開呢?”
瑞宣用手背把淚抹去?!澳阕吣愕?,老三!要記住,永遠記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個沒出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噎了幾下,不能說下去。
(取材于老舍同名長篇小說第四章)
5.下列對小說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第二段列舉多種事物用逗號不用頓號,更長的停頓表達了對人們每一處的不舍,抒發了人們眼看著瑰寶被侵占的痛惜之情。
B.“上哪兒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陽旗下活著!”老三這句話說出了自己和大哥瑞宣共同的心聲,因而贏得了大哥的全力支持。
C.選文“叼著"用比擬的寫法形象地寫出日本侵略者占領北平的野蠻和貪婪,化虛為實,透出出老三對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D.李四爺敢跟白巡長說“我恨日本鬼子”,白巡長不肯親自去傳燒書的命令,讓李四爺去代為轉達,可見他們之間相互信任。
6.選文中開頭部分多處穿插坦克車的聲音,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坦克車的聲音就是日本侵略中國的證明,與下文“人家的槍炮厲害,有飛機坦克"相呼應,暗示當時中國戰爭局勢處于被動地位。
B.坦克車的聲音如“鐵礦崩炸了似的發狂的響著”,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繪出戰爭對當時中國的摧殘,隱含著侵略者的囂張。
C.瑞先被震得心耳倶聾到他的心一直跟著坦克的聲音往前走,表現了瑞宣被日本鬼子的行徑震動的心理變化,含蓄表現了瑞宣的愛國心。
D.坦克車的聲音從開頭的“更大"到“聲音稍微小了一點”,直至聲音“已變成像遠處的輕雷”,通過聲音的變化反映侵略越來越弱。
7.選文中畫線語句的語言描和《荷花淀》中水生嫂的相關話語有異有同,據此對兩個人物形象加以比較分析。
①瑞宣聽了聽,接著說:“我不攔你走,只是請你再稍等一等!”
②女人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他才說:“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
8.《四世同堂》是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具有獨特的語言風格。請結合文本內容加以賞析。
三、文言文閱讀(22分)
(2024高二下·湛江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瘺,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
其鄉曰豐樂鄉,在長安西。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Q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
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也。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病瘺,隆然伏行隆然:脊背高起的樣子。
B.且碩茂,早實以蕃實:果實。
C.根拳而土易易:更換
D.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離:背離,遠去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不如因而厚遇之
B.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誠以供養無主
C.他植者則不然金就礪則利
D.雖曰憂之,其實仇之相如雖弩,獨畏廉將軍哉
11.下列對選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先寫橐駝的名字由來、橐駝種樹專長和種樹之道,然后陡然轉入“官里”,說出一番居官治民的大道理。
B.文章從“養樹"談到“養人”,借做官者“好煩其令"與善種樹者構成對比,規諷為政不可擾民,主張順應自然,讓百姓休養生息。
C.文章從種樹、管樹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用鋪陳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種種表現加以集中,有言有形,刻畫細致入微。
D.本文屬于人物傳記,與《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正史寫法相同,都是借普通人物生活與生產實踐中的事例加以托諷,全文重在議論說教。
12.把文章中的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
②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
13.這篇傳記帶有說理性質,為了將道理講透徹,作者多次運用了對比手法,請列出文中的三處對比。
四、古代詩歌閱讀(9分)
(2024高二下·湛江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小題。
燕歌行
高適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元戎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無所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為感時事而作。前四句交代戰塵起于東北,漢朝將領奉命征討,天子給予褒獎恩寵,將領得寵而驕,為后文輕敵、受困埋下伏筆。
B.“山川蕭條極邊土"引出的兩句說明所見之處,一派荒蕪蕭條,這對行軍似乎不利,胡騎來勢兇猛,如風雨交加,也說明形勢不樂觀。
C.“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從側面點出了此次出征將士們力竭兵稀、重圍難解的原因,這也是詩人主要的創作意圖。
D.“少婦城南欲斷腸"兩句詩人把征人與少婦的相互思念,運用類似蒙太奇的手法連接在一起,在形象上給人以強烈的悲劇感受,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15.清代學者吳汝綸評價“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時說“二句最為沈至”,“沈至”即感情沉厚深切。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這兩句是怎樣做到“沈至"的。
五、名篇名句默寫(8分)
16.(2024高二下·湛江期末)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對《詩經》的“風”“雅"有非常中肯的評價:“___,___?!?/p>
(2)杭州文旅局在制作城市宣傳片時,可引用柳永《望海潮》的詩句“,"來介紹錢塘江的偉大奇觀。
(3)《赤壁賦》中,蘇軾借“客”之口表達在永恒的大自然面前個體生命的短暫之意,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面對自然萬物的繁榮生機,也表達了與此相同的感悟,“,"。
(4)《登快閣》中,活用了《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是:“___,___。"
六、語言文字運用(16分)
(2024高二下·湛江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如果有人問,①____?你可能會覺得他在明知故問,當然是在龜甲獸骨上。而在殷墟博物館新館的子饗餐廳,②____。子,是對嘉賓的敬稱;饗,是盛宴款待賓客之意。這個文化味十足的餐廳,招牌菜甲骨文牛肉面也十分講究,“大吉大利”“日進斗金"吉祥安康”“上岸成功”,每根面條上都用甲骨文寫著不同的祝福語,(甲),深受當地人們和外地游客的喜愛。
這只是甲骨文飛入尋常百姓家的一個縮影。通過甲骨文了解漢字的起源和文明的源頭是今天我們仍不遺余力探究甲骨文之意義所在。甲骨文就像一本“商朝日記”,這里有中國最早的氣象記錄、最早的車禍記錄,還有古人宴飲演樂、戰爭、農耕等生產生活景象。
商人把對衣食住行的觀察抽象成符號,篆刻的是煙火人間,記錄的是文脈悠長,更潛藏著深層次的文化心理。例如,甲骨文“得"字像一個人手持著貝,表明努力有所獲得的意思;____;____。從這些文字中,③____。
陳寅恪曾說,“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甲骨文講述著歷史昨天的故事,由其演化而來的漢字數千年綿延不絕,記載、傳承著(乙)的中華文明。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對甲骨文等文物古跡活化利用,各類文創產品、創新應用如(丙),不斷涌現。
(選自河南日報《講好甲骨文“今天的故事"》,有刪改)
17.請將文中第二段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18.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的成語。
19.請在文中畫橫線的空缺處補寫恰當的句子,要求內容正確貼切,語意完整連貫,不超過12個字。
20.請參考如圖關于甲骨文的字形和釋義,仿照文中第三段畫橫線的句子對甲骨文“得”字的解讀,對甲骨文“監"字和“?!弊诌M行解讀,與前面“得"字的解讀形成排比。要求能準確把握甲骨文象形字的特點,語言表達流暢,句式與畫雙橫線的句子基本一致。
①“得”字解讀的示例:“得"字像一個人手持貝,表明努力有所獲得的意思;
②“監”字解讀的仿寫:____________;
③“保"字解讀的仿寫: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1.(2024高二下·湛江期末)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碎片化閱讀”指的是利用短而不連續的時間片段進行簡短而少量的文本閱讀。我們不難發現,現如今“碎片化閱讀"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針對這一現象,有人認為:“碎片化閱讀導致人們喪失思考,閱讀變得沒有深度?!钡灿腥擞X得“碎片化閱讀"方便人們接受大量豐富的信息。
對“碎片化閱讀”的現象,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要求: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B
3.文章在提出“怎樣區分真理與謬誤"核心問題后,引用馬克思在1845年關于檢驗真理的標準的觀點,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接著采用引證法闡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又運用舉例論證,闡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有效方式。
然后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指出經過千百萬群眾長期實踐證實了馬克思主義是真理。
最后,指出經過社會實踐的檢驗,馬克思主義政黨路線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都是正確的。
4.第②則材料作為論據最適合支持作者的觀點。這則“小馬過河”的材料講述了小馬通過親自趟水過河,驗證了他人給出的不同建議,最終發現了水的真實深度。這一故事證明了只有通過親身實踐,才能獲得對事物真實性質的認識,即與文章觀點相吻合,因此,選擇第②則材料作論據最合適。
【答案】5.B
6.D
7.相同點是都表現了人物內心的矛盾和選擇。
不同點是:瑞宣選擇理解弟弟,展現了他關心家人的兄長形象。他有作為長子的責任感,關懷家人,同時他對戰爭形勢還抱有幻想。而水生嫂選擇了支持丈夫,展現了她深明大義、愛國、堅強的女性形象。
8.①平實自然,通俗易懂,符合人物身份和情感。
②善于使用口語,使語言更加生動活潑。
③善于使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增強語言的形象性。
④語言中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涵,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人物的內心世界。
【答案】9.B
10.D
11.D
12.①郭橐駝并不是能使樹木活得長久而且長得很快,只是能順應樹木的天性,來實現其自身的習性罷了。
②官吏們催促你們耕地,勉勵你們種植,督促你們收割,早些煮繭抽絲,早些織你們的布,養育你們的小孩,喂養你們的雞和豬。
13.①郭橐駝種樹和他植者種樹的對比。②郭橐駝種樹過程和其他種樹過程的對比。③郭橐駝種樹和官吏治民的對比。
【答案】14.C
15.這兩句通過鮮明的對比表現沉厚深切的感情。戰士在拼死作戰,流血犧牲,而將軍卻縱情聲色,欣賞美人歌舞,尖銳地揭露了軍中苦樂不均的殘酷現實,批判了將軍們的荒淫失職,飽含了作者對戰士的同情。
16.【答案】(1)《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
(2)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3)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4)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答案】17.今天,我們仍不遺余力探究甲骨文的意義在于,通過它了解漢字的起源,了解文明的源頭。
18.甲:別出心裁
乙:博大精深
丙:雨后春筍
19.①甲骨文刻在哪
②甲骨文還能印在面條上
③我們可以解讀出豐富的意蘊
20.②“監"字像一個人俯身低頭面對盛水的器皿,表明自上視下的意思;;③“?!弊窒褚粋€大人將手臂伸到背后挽著孩子,表明養育、撫養的意思。
21.【答案】略
1/1廣東省湛江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I(16分)
(2024高二下·湛江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
①怎樣區別真理與謬誤呢?1845年,馬克思就提出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于離開實踐的思維是否具有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6頁)這就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基本原理。
②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毛主席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義論》)“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論》)這里說:“只能”“才是”,就是說,標準只有一個,沒有第二個。這是因為,辯證唯物主義所說的真理是客觀真理,是人的思想對于客觀世界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因此,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就不能到主觀領域內去尋找,不能到理論領域內去尋找,思想、理論、自身不能成為檢驗自身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的標準,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屬實,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訴為標準一樣。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必須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觀世界聯系起來的特性,否則就無法檢驗。人的社會實踐是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實踐具有把思想和客觀實際聯系起來的特性。因此,正是實踐,也只有實踐,才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茖W史上的無數事實,充分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③門德列捷夫根據原子量的變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贊同,有人懷疑,爭論不休。爾后,根據元素周期表發現了幾種元素,它們的化學特性剛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預測。這樣,元素周期表就被證實了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在300年里一直是一種假說,而當勒維烈從這個太陽系學說所提供的數據,不僅推算出一定還存在一個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還推算出這個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時候,當加勒于1846年確實發現了海王星這顆行星的時候,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才被證實了,成了公認的真理。
④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被承認為真理,正是千百萬群眾長期實踐證實的結果。毛主席說:“馬克思列寧主義之所以被稱為真理,也不但在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等人科學地構成這些學說的時候,而且在于為爾后革命的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的實踐所證實的時候?!保ā秾嵺`論》)馬克思主義原是工人運動中的一個派別,開始并不出名,反動派圍攻它,資產階級學者反對它,其他的社會主義流派攻擊它,但是,長期的革命實踐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真理,終于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指導思想。
⑤檢驗路線之正確與否,情形也是這樣。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制訂自己的路線時,當然要從現實的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的情況出發,依據革命理論的指導并且加以論證。但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各個革命政黨的路線是否正確,同樣必須由社會實踐來檢驗。20世紀初,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俄國工人運動中,都發生了列寧的馬克思主義路線與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路線的激烈斗爭,那時第二國際的頭面人物是考茨基,列寧主義者是少數,斗爭持續了很長一個時間。俄國十月革命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實踐證明列寧主義是真理,宣告了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路線的破產。
⑥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與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與“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進行了長期的斗爭。在一個時期內,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沒有占主導地位。長期的革命斗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是正確的,而“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是錯誤的。標準是什么呢?只有一個:就是千百萬人民的社會實踐。
(節選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即思維的此岸性,都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
B.從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反映,是主客觀的結合。
C.從實踐的特點看,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客觀的物質性活動,具有現實性的特點。
D.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千百萬人民的社會實踐可以檢驗革命路線是否正確。
2.依據第②段畫線部分推理方式,下列推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所有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是要死的。
B.上層建筑都是有階級性的,語言不是上層建筑,故語言不是有階級性的。
C.凡是做翻譯的都需要學好外語,你是翻譯,你應當學好外語。
D.所有冰箱都是可以冷藏的,小明家有一臺冰箱,所以小明家的冰箱能夠冷藏。
3.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選文是如何一步步展開論述的。
4.小王尋找了一些材料,想選擇其中一則作為論據支持本文作者的觀點。請選擇合適的一則推薦給他,并說明理由。
①經過3年又9個月,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居里終于從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克鐳。
②小馬過河之前從老牛和松鼠那里獲得截然不同的建議,莫衷一是,親自趟水過河后才發現水之深淺。
③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答案】1.B
2.B
3.文章在提出“怎樣區分真理與謬誤"核心問題后,引用馬克思在1845年關于檢驗真理的標準的觀點,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接著采用引證法闡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又運用舉例論證,闡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有效方式。
然后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指出經過千百萬群眾長期實踐證實了馬克思主義是真理。
最后,指出經過社會實踐的檢驗,馬克思主義政黨路線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都是正確的。
4.第②則材料作為論據最適合支持作者的觀點。這則“小馬過河”的材料講述了小馬通過親自趟水過河,驗證了他人給出的不同建議,最終發現了水的真實深度。這一故事證明了只有通過親身實踐,才能獲得對事物真實性質的認識,即與文章觀點相吻合,因此,選擇第②則材料作論據最合適。
二、現代文閱讀
(2024高二下·湛江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四世同堂
老舍
坦克車的聲音更大了,空中與地上都在顫抖。
最愛和平的中國的最愛和平的北平,帶著它的由歷代的智慧與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宮殿,壇社,寺宇,宅園,樓閣與九條彩龍的影壁,帶著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橋梁,與四季的花草,帶著它的最輕脆的語言,溫美的禮貌,誠實的交易,徐緩的腳步,與唱給宮廷聽的歌劇……不為什么,不為什么,突然的被飛機與坦克強奸著它的天空與柏油路!
“大哥!"老三叫了聲。
街上的坦克,像幾座鐵礦崩炸了似的發狂的響著,瑞宣的耳與心仿佛全聾了。
“大哥!”
“???"瑞宣的頭偏起一些,用耳朵來找老三的聲音。“嘔!說吧!”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這里作亡國奴!"
“啊?”瑞宣的心還跟著坦克的聲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復了一句。
“走?上哪兒?
……
坦克的聲音稍微小了一點
“上哪兒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陽旗下活著!”
“對!"瑞宣點了點頭,胖臉上起了一層小白疙疸?!安贿^,也別太忙吧?誰知道事情準變成什么樣子呢。萬一過幾天和平解決了,豈不是多此一舉?你還差一年才能畢業!”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
“除非把華北的利益全給了他!”
“沒了華北,還有北平?"
瑞宣愣了一會兒,才說:“我是說,咱們允許他用經濟侵略,他也許收兵。武力侵略沒有經濟侵略那么合算?!?/p>
坦克車的聲音已變成像遠處的輕雷。
瑞宣聽了聽,接著說:“我不攔你走,只是請你再稍等一等!"
“要等到走不了的時候,可怎么辦?”
瑞宣嘆了口氣?!昂?!你……我永遠走不了!"
“大哥,咱們一同走!”
瑞宣的淺而慘的笑又顯露在抑郁的臉上:“我怎么走?難道叫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數一數,咱們國內像你這樣受過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沒辦法!"老大又嘆了口氣,“只好你去盡忠,我來盡孝了!”
這時候,李四爺已立起來,輕輕的和白巡長談話。白巡長已有四十多歲,臉上剃得光光的,看起來還很精神。他很會說話,遇到住戶們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嚇,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因此,小羊圈一帶的人們都怕他的利口,而敬重他的好心。
今天,白巡長可不十分精神。他深知道自己的責任是怎樣的重大——沒有巡警就沒有治安可言。雖然他只是小羊圈這一帶的巡長,可是他總覺得整個的北平也多少是他的。他愛北平,更自傲能作北平城內的警官??墒牵裉毂逼奖蝗毡救苏紦耍粡拇怂偷媒o日本人維持治安了!論理說,北平既歸了外國人,就根本沒有什么治安可講。但是,他還穿著那身制服,還是巡長!他不大明白自己是干什么呢!
“你看怎樣呀?巡長!"李四爺問,“他們能不能亂殺人呢?”
“我簡直不敢說什么,四大爺!"白巡長的語聲很低?!拔曳路鹗墙倘思医o扣在大缸里啦,看不見天地!”
“咱們的那么多的兵呢?都哪兒去啦?"
“都打仗來著!打不過人家呀!這年月,打仗不能專憑膽子大,身子棒啦!人家的槍炮厲害,有飛機坦克!咱們……”
“那么,北平城是丟鐵了?"
“大隊坦克車剛過去,你難道沒聽見?”
“鐵啦?"
“鐵啦!”
“怎么辦呢?"李四爺把聲音放得極低,“告訴你,巡長,我恨日本鬼子!”
巡長向四外打了一眼:“誰不恨他們!得了,說點正經的:四大爺,你待會兒到祁家、錢家去告訴一聲,教他們把書什么的燒一燒。日本人恨念書的人!家里要是存著三民主義或是洋文書,就更了不得!我想這條胡同里也就是他們兩家有書,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巡長看了看自己的制服。
李四爺點頭答應。白巡長無精打采地向葫蘆腰里走去。
四爺到錢家拍門,沒人答應。他知道錢先生有點古怪脾氣,又加上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不便惹人注意,所以等了一會兒就上祁家來。
祁老人的誠意歡迎,使李四老爺心中痛快了一點。為怕因祁老人提起陳谷子爛芝麻而忘了正事,他開門見山的說明了來意。祁老人對書籍沒有什么好感,不過書籍都是錢買來的,燒了未免可惜。他打算教孫子們挑選一下,把該燒的賣給“打鼓兒的”好了。
“那不行!"李四爺對老鄰居的安全是誠心關切著的?!斑@兩天不會有打鼓兒的;就是有,他們也不敢買書!”說完,他把剛才沒能叫開錢家的門的事也告訴了祁老者。
祁老者在院中叫瑞全:“瑞全,好孩子,把洋書什么的都燒了吧!都是好貴買來的,可是咋們能留著它們惹禍嗎?"
老三對老大說:“看!焚書坑儒!你怎樣?”
“老三你說對了!你是得走!我既走不開,就認了命!你走!我在這兒焚書,掛白旗,當亡國奴!"老大無論如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他落了淚。
“聽見沒有啊,小三兒?”祁老者又問了聲。
“聽見了!馬上就動手!"瑞全不耐煩的回答了祖父,而后小聲的向瑞宣:“大哥!你要是這樣,教我怎好走開呢?”
瑞宣用手背把淚抹去?!澳阕吣愕?,老三!要記住,永遠記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個沒出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噎了幾下,不能說下去。
(取材于老舍同名長篇小說第四章)
5.下列對小說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第二段列舉多種事物用逗號不用頓號,更長的停頓表達了對人們每一處的不舍,抒發了人們眼看著瑰寶被侵占的痛惜之情。
B.“上哪兒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陽旗下活著!”老三這句話說出了自己和大哥瑞宣共同的心聲,因而贏得了大哥的全力支持。
C.選文“叼著"用比擬的寫法形象地寫出日本侵略者占領北平的野蠻和貪婪,化虛為實,透出出老三對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D.李四爺敢跟白巡長說“我恨日本鬼子”,白巡長不肯親自去傳燒書的命令,讓李四爺去代為轉達,可見他們之間相互信任。
6.選文中開頭部分多處穿插坦克車的聲音,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坦克車的聲音就是日本侵略中國的證明,與下文“人家的槍炮厲害,有飛機坦克"相呼應,暗示當時中國戰爭局勢處于被動地位。
B.坦克車的聲音如“鐵礦崩炸了似的發狂的響著”,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繪出戰爭對當時中國的摧殘,隱含著侵略者的囂張。
C.瑞先被震得心耳倶聾到他的心一直跟著坦克的聲音往前走,表現了瑞宣被日本鬼子的行徑震動的心理變化,含蓄表現了瑞宣的愛國心。
D.坦克車的聲音從開頭的“更大"到“聲音稍微小了一點”,直至聲音“已變成像遠處的輕雷”,通過聲音的變化反映侵略越來越弱。
7.選文中畫線語句的語言描和《荷花淀》中水生嫂的相關話語有異有同,據此對兩個人物形象加以比較分析。
①瑞宣聽了聽,接著說:“我不攔你走,只是請你再稍等一等!”
②女人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他才說:“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
8.《四世同堂》是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具有獨特的語言風格。請結合文本內容加以賞析。
【答案】5.B
6.D
7.相同點是都表現了人物內心的矛盾和選擇。
不同點是:瑞宣選擇理解弟弟,展現了他關心家人的兄長形象。他有作為長子的責任感,關懷家人,同時他對戰爭形勢還抱有幻想。而水生嫂選擇了支持丈夫,展現了她深明大義、愛國、堅強的女性形象。
8.①平實自然,通俗易懂,符合人物身份和情感。
②善于使用口語,使語言更加生動活潑。
③善于使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增強語言的形象性。
④語言中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涵,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人物的內心世界。
三、文言文閱讀(22分)
(2024高二下·湛江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瘺,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
其鄉曰豐樂鄉,在長安西。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Q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
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眰髌涫乱詾楣俳湟?。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病瘺,隆然伏行隆然:脊背高起的樣子。
B.且碩茂,早實以蕃實:果實。
C.根拳而土易易:更換
D.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離:背離,遠去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不如因而厚遇之
B.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誠以供養無主
C.他植者則不然金就礪則利
D.雖曰憂之,其實仇之相如雖弩,獨畏廉將軍哉
11.下列對選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先寫橐駝的名字由來、橐駝種樹專長和種樹之道,然后陡然轉入“官里”,說出一番居官治民的大道理。
B.文章從“養樹"談到“養人”,借做官者“好煩其令"與善種樹者構成對比,規諷為政不可擾民,主張順應自然,讓百姓休養生息。
C.文章從種樹、管樹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用鋪陳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種種表現加以集中,有言有形,刻畫細致入微。
D.本文屬于人物傳記,與《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正史寫法相同,都是借普通人物生活與生產實踐中的事例加以托諷,全文重在議論說教。
12.把文章中的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
②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
13.這篇傳記帶有說理性質,為了將道理講透徹,作者多次運用了對比手法,請列出文中的三處對比。
【答案】9.B
10.D
11.D
12.①郭橐駝并不是能使樹木活得長久而且長得很快,只是能順應樹木的天性,來實現其自身的習性罷了。
②官吏們催促你們耕地,勉勵你們種植,督促你們收割,早些煮繭抽絲,早些織你們的布,養育你們的小孩,喂養你們的雞和豬。
13.①郭橐駝種樹和他植者種樹的對比。②郭橐駝種樹過程和其他種樹過程的對比。③郭橐駝種樹和官吏治民的對比。
四、古代詩歌閱讀(9分)
(2024高二下·湛江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小題。
燕歌行
高適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元戎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無所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為感時事而作。前四句交代戰塵起于東北,漢朝將領奉命征討,天子給予褒獎恩寵,將領得寵而驕,為后文輕敵、受困埋下伏筆。
B.“山川蕭條極邊土"引出的兩句說明所見之處,一派荒蕪蕭條,這對行軍似乎不利,胡騎來勢兇猛,如風雨交加,也說明形勢不樂觀。
C.“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從側面點出了此次出征將士們力竭兵稀、重圍難解的原因,這也是詩人主要的創作意圖。
D.“少婦城南欲斷腸"兩句詩人把征人與少婦的相互思念,運用類似蒙太奇的手法連接在一起,在形象上給人以強烈的悲劇感受,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15.清代學者吳汝綸評價“戰士軍前半死生,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老人中考語文作文
- 玻璃熔化工藝模擬與優化考核試卷
- 什么中的身影初一語文作文
- 難忘的友誼初一語文作文
- 綠色初二語文作文
- 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數學試卷(含答案)
- 磷肥生產設備結構與原理考核卷考核試卷
- 玩具行業人才培養需求考核試卷
- 寧波九校高二上學期語文作文
- 烘爐設備維護與管理考核試卷
- GB/T 30727-2014固體生物質燃料發熱量測定方法
- GB/T 28731-2012固體生物質燃料工業分析方法
- 年度店長銷售工作總結5篇
- 中小學生學習心理問題與疏導課件
- 自然地理學-第五章-地貌精課件
- 《骨折概論》課件
- 暨南大學-蕭惠琳-畢業論文答辯PPT模板
- 數理統計(第三版)課后習題答案
- 工程竣工結算審計申請書
- (精選word)洪恩識字-生字卡片1-200
- CNC作業指導書及操作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