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歷史高三上學期試卷及解答參考(2024年)_第1頁
浙江省歷史高三上學期試卷及解答參考(2024年)_第2頁
浙江省歷史高三上學期試卷及解答參考(2024年)_第3頁
浙江省歷史高三上學期試卷及解答參考(2024年)_第4頁
浙江省歷史高三上學期試卷及解答參考(2024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浙江省歷史高三上學期自測試卷及解答參考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題干:以下關于秦始皇統一六國的說法正確的是:A、秦始皇通過戰爭手段逐步吞并六國B、秦始皇通過和平手段使六國歸附C、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并未廢除六國原有的政治制度D、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將六國的文字、度量衡統一為秦制答案:A解析:秦始皇通過一系列的軍事征戰,逐步吞并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最終完成了對中國的統一。因此,選項A是正確的。選項B、C和D都與歷史事實不符。B項中提到和平手段,但實際上秦始皇統一六國是通過武力征服實現的。C項提到保留六國原有政治制度,實際上秦始皇統一后廢除了六國的封建制度,實行中央集權的秦制。D項中提到的文字、度量衡的統一是在秦統一后進行的,但并非是六國原有的制度。2、題干:下列關于辛亥革命說法不正確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B、辛亥革命后,孫中山成為臨時大總統C、辛亥革命后,中國開始實行民主共和制D、辛亥革命后,袁世凱成為臨時大總統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確實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因此選項A是正確的。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后確實成為了臨時大總統,選項B正確。辛亥革命后,中國開始嘗試實行民主共和制,選項C正確。然而,選項D中提到袁世凱成為臨時大總統是不正確的,因為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凱雖然掌握了實際的權力,但在臨時政府成立初期,孫中山才是臨時大總統。因此,選項D是不正確的。3、題干:以下哪個歷史事件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A、五四運動B、辛亥革命C、抗日戰爭D、國共合作答案:A解析: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這場運動標志著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因此,正確答案是A、五四運動。4、題干:以下哪個組織機構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的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戰線?A、國民革命軍B、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D、中國國民黨答案:C解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提出的,旨在團結全國各階層、各黨派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統一戰線。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的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戰線,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原來的“左”傾冒險主義走向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階段。因此,正確答案是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5、題干:以下關于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實行了中央集權制度B.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推行了法家思想C.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修建了長城D.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廢除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答案:D解析: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廢除了分封制,實行了郡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A、B、C三項均符合史實,故D項表述錯誤。6、題干:以下關于《紅樓夢》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B.《紅樓夢》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C.《紅樓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封建制度和家族矛盾D.《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創作于清代答案:D解析:《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創作于清代,是我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A、B、C三項均符合《紅樓夢》的描述,故D項表述錯誤。7、下列關于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形成的原因,不正確的是:A、商鞅變法奠定了中央集權的基礎B、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推行郡縣制C、秦朝實行嚴酷的法律,維護中央集權D、秦朝實行的是君主專制,而非中央集權答案:D解析: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實行的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選項D中的說法“秦朝實行的是君主專制,而非中央集權”是錯誤的,因為君主專制是中央集權制度的一種表現形式。其他選項A、B、C都是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形成的原因。因此,正確答案是D。8、以下哪項不屬于唐朝科舉制度的主要內容?A、鄉試B、會試C、殿試D、進士答案:D解析:唐朝科舉制度主要包括鄉試、會試和殿試三個階段。鄉試是地方考試,通過者稱為舉人;會試是省城考試,通過者稱為貢士;殿試是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通過者稱為進士。進士是科舉制度中通過最高級別考試后的稱號,而不是科舉制度的主要內容。因此,正確答案是D。9、以下哪個事件標志著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A.辛亥革命B.五四運動C.北伐戰爭D.土地革命戰爭答案:B解析:五四運動是1919年發生的一場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朝統治,但并未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北伐戰爭和土地革命戰爭則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要事件,但不是進入這一時期的標志。因此,正確答案是B。10、毛澤東在哪篇著作中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A.《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義論》D.《反對本本主義》答案:B解析: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強調了中國革命的武裝性質。這篇著作發表于1930年,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是毛澤東對湖南農民運動的調查報告,而《新民主主義論》和《反對本本主義》則是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發表的其他重要著作。因此,正確答案是B。11、【題目】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盤”一句,描繪了琵琶聲的哪種特點?A.悠揚動聽B.激昂高亢C.優美抒情D.悲傷哀婉【答案】A【解析】《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盤”一句,通過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繪了琵琶聲如珠玉落盤般悠揚動聽,表現了琵琶音樂的動感和節奏感。因此,正確答案為A選項。12、【題目】以下哪位歷史人物被譽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之父”?A.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曾國藩B.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李鴻章C.民族資本家張謇D.近代教育家嚴復【答案】C【解析】張謇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民族資本家和愛國主義者,他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致力于發展民族工業。在洋務運動之后,張謇等人積極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被譽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之父”。因此,正確答案為C選項。13、關于我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說法,正確的是:A.指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B.指指南針、印刷術、火藥、天文歷法C.指印刷術、火藥、地動儀、司南D.指造紙術、印刷術、天文歷法、司南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選項A正確。其他選項中的內容與四大發明的定義不符。因此,答案為A。14、下列關于辛亥革命說法錯誤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B.辛亥革命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C.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D.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選項A、B、C都是正確的。然而,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朝的統治,但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因此選項D是錯誤的。所以,答案為D。15、以下哪位歷史學家被譽為“歷史之父”?A.荀子B.儒家C.希羅多德D.亞里士多德答案:C解析:希羅多德(Herodotus)是古希臘的歷史學家,以其著作《歷史》而聞名,被后世尊稱為“歷史之父”。荀子是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儒家是學派而非個人,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的哲學家,并非歷史學家。因此,正確答案是C。16、在古代中國,以下哪項不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實施的政策?A.書同文、車同軌B.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C.集權中央,皇帝擁有絕對權力D.采取“無為而治”的政策答案:D解析: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實施了書同文、車同軌,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以及集權中央,皇帝擁有絕對權力的政策。而“無為而治”是道家學派的思想,主張減少干預,讓事物自然發展,與秦始皇的政策不符。因此,正確答案是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閱讀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東漢末年,豪強地主勢力崛起,他們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成為地方割據勢力。在黃巾起義的打擊下,東漢王朝名存實亡。(2)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取得勝利,統一了北方。他實行屯田制,發展農業生產,使北方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曹操還提倡節儉,嚴明法紀,使得社會風氣逐漸好轉。(3)220年,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滅亡。此后,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材料二】三國鼎立時期,魏、蜀、吳三個政權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各有特點。(1)魏國在政治上實行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員主要依據家世和門第。在經濟上,實行屯田制,發展農業生產。在文化上,重視教育,興辦學校。(2)蜀國在政治上,諸葛亮輔佐劉備,實行法治,選拔賢能。在經濟上,重視農業,興修水利。在文化上,提倡儒學,發展教育。(3)吳國在政治上,孫權繼承父業,實行法治,選拔賢能。在經濟上,重視農業,發展手工業。在文化上,推崇道教,發展文化。【問題】1.簡述東漢末年豪強地主勢力崛起的原因。2.結合材料一,概括曹操統一北方的主要措施。3.分析三國鼎立時期,魏、蜀、吳三個政權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特點。【答案】1.豪強地主勢力崛起的原因有:東漢末年政治腐敗,宦官專權;土地兼并嚴重,貧富分化加劇;社會矛盾激化,起義不斷;黃巾起義的打擊。2.曹操統一北方的主要措施有:實行屯田制,發展農業生產;提倡節儉,嚴明法紀;選拔賢能,加強政治統治。3.三國鼎立時期,魏、蜀、吳三個政權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特點如下:魏國:政治上實行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員主要依據家世和門第;經濟上實行屯田制,發展農業生產;文化上重視教育,興辦學校。蜀國:政治上,諸葛亮輔佐劉備,實行法治,選拔賢能;經濟上,重視農業,興修水利;文化上,提倡儒學,發展教育。吳國:政治上,孫權繼承父業,實行法治,選拔賢能;經濟上,重視農業,發展手工業;文化上,推崇道教,發展文化。第二題題目: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史記·太史公自序》記載:“太史公讀《春秋》,至于文公,于是退而論次其文。孔子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今上世逆而下行,民彌貧;今世順而民富,其用此道乎!”材料二:《禮記·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材料三:唐代詩人杜甫在《春望》中寫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1)結合材料一,簡述孔子在《春秋》中體現的道德思想。(2)結合材料二,說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3)結合材料三,分析杜甫詩歌中的愛國主義情感。答案:(1)孔子在《春秋》中體現的道德思想主要包括:強調道德的重要性,認為君子的德行對社會風氣有示范作用;關注民生,認為民眾的福祉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倡導道德實踐,主張通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來實現道德理想。(2)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中正平和之道,是處理事物矛盾的方法論。它強調在矛盾雙方之間尋求平衡,不偏不倚,以達到和諧狀態。這種思想認為,只有保持中庸之道,才能使天地萬物各得其所,實現社會和諧。(3)杜甫詩歌中的愛國主義情感體現在:關注國家命運,表達對國家破敗的悲痛;關注民生疾苦,表達對人民生活困苦的同情;堅守民族氣節,表達對民族尊嚴的維護。解析:本題考查了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以及愛國主義情感的理解。通過閱讀材料,學生需要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中體現的思想和情感,并給出相應的答案。在回答問題時,要注意結合材料,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第三題【材料分析題】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近年來,某市為了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加大了對農村學校的投入,改善了農村學校的硬件設施。同時,市政府還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提高農村教育的整體水平。材料二:張華是某農村學校的一名語文教師,他來自城市,剛到農村任教時,面臨著諸多困難。面對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高的現狀,張華沒有退縮,而是積極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通過與學生互動、開展課外活動等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成績。問題:1.結合材料,分析政府推動農村教育發展的舉措及其意義。2.結合材料,談談張華老師面對困難時,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答案:1.政府推動農村教育發展的舉措及其意義:(1)舉措:加大農村學校投入,改善硬件設施;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出臺相關政策。(2)意義: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保障農村學生享有優質教育資源。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高農民素質。2.張華老師面對困難時,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農村教育質量:(1)張華老師積極調整教學方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2)通過與學生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開展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4)發揮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5)面對困難,張華老師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教育政策、教師職業道德以及教育教學實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從政府和教師兩個角度出發,考查了政府推動農村教育發展的舉措及其意義,以及教師在農村教育發展中如何發揮主導作用。考生在回答問題時,需結合材料,運用相關教育理論進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