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新人教版)_第1頁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新人教版)_第2頁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新人教版)_第3頁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新人教版)_第4頁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課標人教版歷史歷史七年級上冊教案(全冊)

劍閣武連職中王群忠2005.9.6

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1—4課)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

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的起源;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我國的原始人類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

[課時]5課時

[課型]新授課、活動課、講評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我國原始人類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現圖

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人類歷史的起源;(2)掌握我國主要的遠古居民元謀猿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情況、

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點。(3)培養學生的讀圖和識圖能力、比較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總結出我國主要的遠古居民的代表,讀懂圖表、文字材料并從中總結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強民族自豪感。(2)正確認識人類歷

史的起源。

[教學重點、難點]

,重金;我向最早的人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活和生產狀況

難點:遠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我國原始人類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現圖

板書設計:

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元謀猿人:最早、170萬年

二、北京人:時間:70—20萬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發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頂洞人:時間:1.8萬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進步

發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課過程]

教學內容教法、學法

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女蝸造人的民間故事,詢問

學生:誰能講一講民間故事女婿造人的傳

說,以此導入。可問學生:西方人類起源的

1、我國最早的人類傳說。

元謀人距今170萬年中國最早的人展示多媒體圖片:閱讀教材第一段,同

類學們得到了哪些歷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

什么人、什么時間、什么證據?

鼓動學生爭先回答,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是集體回答還是單人回答。

簡單介紹考古的一些知識,如化石、定

年方法等。

教學內容教法、學法

2、北京人多媒體展示北京人頭部復原圖和思考題:

發現時間:1929年讀課文找一找北京人發現的時間、地點、生

發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存年代、體貌特征。

生存年代:20—70萬年學生共同回答時間、地點、年代,分組

體貌特征:手腳分工明顯、殘留猿討論根據頭部復原圖得出的體貌特征。

的某些特征多媒體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圖和閱讀要

生活狀況:群居生活求:北京人過怎樣的生活?為什么?要求學

生產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生分組討論。

用天然火多媒體展示問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

一天是怎樣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時間順序,

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順序。

多媒體展示問題:想一想,北京人是怎

樣得到火的?

問:讀第5頁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多媒體展示: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

分布圖。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回答。

3、山頂洞人:

時間:1.8萬年讀第5頁最后一段,找出山頂洞人的生存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進步年代和體貌特征。學生回答。

多媒體展示:山頂洞人的頭部復原圖和

發展水平:人工取火

北京人的頭部復原圖,比較兩種居民的差別。

讀第6頁第一、二段,多媒體展示:山頂

洞人的生活復原圖及其使用的骨針和裝飾

品。分析山頂洞人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學生

回答。

多媒體展示問題:動腦筋,海蛆是生活

在海里的。在山頂洞人人的洞穴中發現海蛆

殼說明了什么問題?你是怎樣看的?學生分

組討論后回答。

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以

小結:總結本節課學習的三個遠古

此為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在展示的過程中,

要求學生共同回答。

居民的代表。

多媒體展示:設計的練習題,可以采取

分組搶答的形式。

鞏固練習:(見課件)多媒體展示,鼓勵學生自己動手。

作業:(見課件)

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在中華文明起源中我國原始農耕經濟的主要情況,使學生了解中華文明處于

起源階段時原始農耕經濟的發展水平,進而認識其發展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

本課教學用具是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方法是啟發式的談話法,設計探究問題與學生質疑相結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若果學習,使學生認同創造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出的智慧與淳樸的

情感,進而促發或增強學生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之心,對中華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難點是大汶口文化時期出現的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這些概念和結論。

[教法、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我國原始人類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現圖

[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課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結網捕魚和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的故事,然后學生帶著問題預習課文,進

入學習狀態。

2.探究過程

(1)教師出示探究問題:假如你是一個生活在原始社會的人,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為生有哪些不便之處?(受

季節變化和天災影響大,食物來源不充足,需要不斷遷徙,等等),然后引出獲得固定的食物來源怎么辦的問

題,從而得出開始農耕生活是原始人類改善生存狀態的關鍵的認識。

(2)學生閱讀教科書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結論。展示圖片,讓學生觀察、比較河姆渡的原

始居民建造的干欄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復原圖,并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這兩種房屋建筑

有什么不同?

(3)展示歷史圖片:觀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成就中,有哪些農耕經濟現象?各種因素的內在聯

系如何:原始農業中的生產工具與產量的關系,原始農業與漁獵的關系,原始農業與飼養業、手工制陶和紡

織的關系,生產、生活與原始藝術和早期文字的關系,原始陶器和紡織與定居生活的關系等。

(4)利用《我國原始農耕時代主要遺址圖》,學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體地點后,啟發學生觀察、

分析該時代文化遺址分布的情況,尋找分布特點。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農耕生產的內容后,讓學生閱讀課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勵學生發表自

己的意見,討論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為什么有了隨葬品?應怎樣看這一現象?

(四)鞏固小結

1.出示話題:我國的原始居民過著什么樣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個時代嗎?為什么?(根據老師展示的歷

史實物圖片,學生發揮想象力,任意選擇一種居民設計、表演他們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設計出一個經濟實用的表格,對所學知識進行歸類,明確農耕經濟中

的勞動分工。

(五)推薦作業

1、制作與本課農耕經濟有關的自由閱讀卡,可以是神化傳說、歷史故事,詩歌,也可以是農耕小知識。

2、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到農村感受一下農民耕作的苦與樂。

附:板書設計

一、河姆渡的原始農耕

1、時間一距今7千年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長江流域

3、農業:河姆渡居民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4、河姆渡居民會建造房屋,還會開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時間一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黃河流域

3、農業:半坡居民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4、半坡居民會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時間一距今四五千年2、地點--山東大汶口

3、在后期,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

第3課華夏之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生了解遠古傳說時代中華文明起源的基本概況,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閱讀歷史知識的

能力及歸納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好認識到我們的祖先對人類文明的演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黃帝是華夏族的人文初祖,從而激發學生

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意識。

方法:采用講述、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法

[重點和難點]

重點:黃帝對人類的貢獻;夏朝的建立

難點:為什么說黃帝是人文初祖?禪讓制的含義

突破重點、難點的方法:

讓學生列舉大量的遠古傳說,展現黃帝對對中華文明的杰出貢獻,揭示黃帝是人文初祖。

[教學資源]結合本課主題自制幻燈片若干張教學掛圖等。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讓學生在回顧上節課內容的基礎上進行

同學們,中華民族是一個重視歷史的思考教師導入時提出的問題。

民族,我們向來有炎黃子孫的稱謂,

那么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先是哪些人

嗎?我們為什么稱他為人文之祖?

講授新課

一二炎黃戰蚩尤認識黃帝像,對黃帝有個初步的感性認識

出示問題:

閱讀教材中的小字內容小組

1、涿鹿之戰是怎么回事?討論涿鹿之戰的雙方、過程及其結果;在此

2、華夏祖是怎樣形成的?基礎上思考華夏祖的形成。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簡要的總

結。教師出示孫中山的一段話要求學

生齊聲朗讀,并有其中內容過渡到下

.目

二、黃帝一-人文初祖

觀察教材中的插圖《傳說中黃帝

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提出設問:后人各個小組根據《傳說中黃帝對中華文明的貢

為什么稱黃帝是'人文初祖'?獻》及其課本中的文字內容,小組相互合作

教師引導學生相互交談,要求各

組推選代表回答。

三、堯、舜、禹的禪讓

出示問題:你能說說堯、舜、禹的故事嗎?除了課本上的外你還知道哪些?

你能根據課本內容說說禪讓的含義嗎?

教師設問:談一談什么樣的人才能被選為部落聯盟首領?教師簡要總結說明

各個小組推選代表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文學作品中搜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

相互講述,增強歷史課堂的趣味性。

舉出實例說明(德才兼備,以身作則,沒有特權,是社會的公仆。大禹治水的

故事)。

課堂小結: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自我總結本節課的收獲及其

點出只因為炎黃對中華文明的演進所得看書整理筆記。

作出了重大貢獻,所以我們稱他為

人文之祖。

課堂檢測:課外延伸:遠古傳說和

歷史事實有什么聯系和區別?課外

作業:從你得到的尋找歷史的途徑中

選擇一個最有趣的事例,講給同學1、P16頁的練一練

聽。2、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建立的

時間()名稱()思考回答

記錄在預習本上要求:課后通過

查找有關的資料,精心篩選、整理,

記憶,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

板書設計:

炎黃戰蚩尤華夏族形成

禪讓制

黃帝的貢獻人文初祖

夏朝

禹時

第4課活動課尋找歷史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中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古代歷史任務的道德、精神;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要求]

1、開動腦筋,解放思想,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2、觀點鮮明,論據充分,史論結合,有理有據;

3、不同觀點的交鋒要以理服人,要講究辯論的技巧。

[課時]1課時

[課型]活動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多媒體資料

[授課過程]

介紹老師去旅游暑假,我們有的同學常外出旅游,旅行社都會為游客精心設計旅游線路。如果老師外出

旅游,你們能否設計一條最佳的旅游線路呢?那么,請你們開始行動吧!

【找一找】利用節假日,搜集自己家鄉或居住地的歷史名勝古跡的有關資料,設計出XX地名勝古跡一日游的

線路,帶著老師去旅游。

【講一講】每組選出一名學生擔任導游,可一邊講解,一邊展示搜集的圖片、拍的照片、錄制的錄像或制作

的網頁,讓老師及全體同學一起來了解家鄉或居住地的歷史名勝古跡。

【議一議】讓學生就如何保護好家鄉或居住地的名勝古跡展開討論,自由發言,提出合理建議。

【評一評】由學生投票評選出家鄉一日游或XX地一日游的最佳設計線路。最后,由教師來評議出最佳線路

設計和最佳導游。

講評課

講評第一單元測試題

[教學目的]

1、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2、矯正錯誤,3、查缺補漏,4、鞏固提高;

5、抓住共性問題進行點評,6、從實際出發,7、培養能力。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類型]講評課

[教學重點]中國古代人類主要生產生活、情況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總評:本次測驗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在作選擇題時,2)個別學生審題不3)清;

4)在作填空題時,5)有少數學生寫錯別字。

6)有些學生在回答問答題時,7)答案不8)全。

采取補救措施:

1)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的習慣;

2)加強對學生寫的訓練;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點評:

分析試卷,按選擇、填空、問答的順序有重點的講解。

在選擇題中,重點講解第1、3、8、11、15題

在填空題中重點講解第1、4、5題。

(其他詳見附頁--單元測試題)

4、留出時間讓學生改錯、鞏固

5、練習(使用微機)

1)元謀人發現的時間;地點:;地位:;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o

2)、北京人發現的時間;發現地點;河姆渡的原始農耕距今時間是;生活位置:流域;

3)人文初祖是;—發明了文字。

6、作業:整理試卷,鞏固所學內容。

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5—11課)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

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的起源;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我國的夏、商、西周主要制度、興衰過程。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

[課時]7課時

[課型]新授課、活動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我國的夏、商、西周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現圖

第五課夏、商、西周的興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知識目標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脈絡,對每個朝代的建立時間、建立者、滅亡時間、亡國者等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掌握西周分封制。

(-)能力目標

學習本課培養學生查閱資料,識別歷史地圖,合作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分析得出結論:

夏、商統治者的統治態度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存亡。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概括、歸納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組,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搜集整理資料、制作示意圖、編寫和表演歷史劇、講故事的過程,

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通過抒發感想,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通過制作比較表、分組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

進行探究性學習;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容量。

[度價值觀]

通過夏、商、西周歷史的學習,認識到國家統治者的殘暴統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終推翻其統治,人民群眾

有權利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手段達到目的,樹立民族責任感和法律意識。

[重點]我國的原始人類

[難點]通過奴隸制國家與原始社會對比,分析奴隸制度的進步性。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我國夏、商、西周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現圖

[教學思路]

課前導學

1據學生的特點、能力、基礎水平合理分組;學生以組為單位,查閱書籍、雜志、網站,搜集有關夏、商、西

周的文字、圖片、及視頻資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況表格。

3.有能力、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制作相關的手抄報、課件等。

二、教學滲透

1.上網查詢、搜集和剪輯相關影視資料,滲透信息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2.可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文藝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總結知識要點,如編演歷史短劇等以加深對本課內

容的理解,使文、史融為一體。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導入新課。前面學習了原始社會的有關內容,到原始社會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

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從此奴隸制在我國建立。

2、學習新課

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對夏、商、西周三朝的內容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再通過填充歷史再現表格從整體上有

一個脈絡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時間:公元前2070年2、都城:陽城3、建立人:禹

4、禹死后,傳位給啟,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5、夏朝最后一個國王是桀

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湯率領下滅夏

2、商朝最后一個國王:紂(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繼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戰,商朝滅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亂,發生了國人暴動,趕走了周厲王,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3、課堂小結:多媒體顯示歷史坐標圖,對本節課內容作一個概括總結。

4、開發思維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夏桀、商紂的殘暴統治引起了人民的強烈反抗。就夏桀、商紂的殘暴統治,

人民的反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先分組討論。同學們還可繪制漫畫,講故事,寫詩以及一切可以表現自己

觀點的形式都可以用來為自己服務,在形式問題上可以大膽探索,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5、自我測驗

利用選擇題和材料題兩種題型對學生的掌握情況作一個了解。所以,選擇題主要是基礎知識的再現,

材料題是一個知識拓展題。向學生提供了奴隸制下奴隸的悲慘處境,加深對討論問題的理解。這部分采用搶答

的方式,使學生有興趣參與進來,主動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附:板書設計

一、夏朝

1、建立時間:公元前2070年2、都城:陽城3、建立人:禹

4、地位--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

5、禹死后,傳位給啟,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6、夏朝最后一個國王是桀

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湯率領下滅夏2、商朝最后一個國王:紂

3、周武王繼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戰,商朝滅亡,西周建立。

4、西周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西周后期,5、政局混亂,6、發生了國人暴動,7、趕走了周厲王,8、

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第6課燦爛的青銅文明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時期我國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基

本史實。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的奴隸制文明輝煌燦爛,源遠流長,一脈相承。

2過程與方法:

(1)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動手上網查資料,搜集史料,體會夏商周青銅文明的輝煌。

(2)通過合作討論,得出正確結論。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人民創造歷史的

正確人生觀。

—重點和難點:

青銅器的高超工藝是全課的重點子目。

正確地理解青銅文明這一概念是本課的難點問題。

三教法和學法:

1啟發式教學結合網絡教學

2自學探究式學法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我國夏、商、西周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現圖

四教學手段:多媒體和網絡教學

五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出示一組三星堆文化圖片,進而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商周時期青銅文明的基本概況。

2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圖片供學生討論,了解夏商周青銅器的高超技藝,運用物理和化學知識分析青銅

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藝。并要求學生用橡皮泥或膠泥制作一種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業也很興盛,

體會勞動人民創造歷史的艱辛,通過實踐提高感性認識。

3以同學們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導出夏商周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情況,得出當時的農牧業已相當發達的結論,

這個時代人們所創造的物質文化,便被稱作青銅文明。

4設置二個動腦筋題:

(1)組織學生討論:談談你所認識的青銅文化,全面了解青銅文化,認識是農業,手工業,畜牧業和商業的繁

榮,形成了夏商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2)提出你認為誰是輝煌燦爛青銅文化的創造者?問題,供學生討論,明確青銅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隸制

文明。

5教學小結:要求學生自行設計本節課的知識結構,體現知識的整體性。

6課堂驗收:摘星星專欄,以多種方式使學生掌握本課知識重點。為進一步發散學生的思維,提出問題你認為

我國是世界文明故國嗎?學生大體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國,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國橫相聯系,增強民族自豪感。

附:板書設計

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出現青銅器;

2、到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一一至今發現的最大青銅器和四羊方尊

3與商周同期,在我國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青銅文化,即三星堆文化。

第7課春秋戰國的紛爭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

王、晉楚爭霸與城濮大戰,了解南方的吳越爭霸,掌握戰國的形成過程、名稱、方位及長平之戰的影響。

能力要求:通過比較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兼并戰爭所體現的不同時代特征,培養學生在比較中認識歷史的

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齊桓公、晉文公和越王勾踐建立霸業過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國興靠治,人興靠明確的追求目標

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興人是興國的關鍵。

[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齊、晉稱霸。

本課的難點是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兼并戰爭的不同,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軍的進攻等表述中,就隱含著歷

史走向統一趨勢的意思,要指導學生分析理解。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我國夏、商、西周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現圖

[教學過程]

1、導入:同學們,我們生在山東,長在淄博,齊魯大地,物產豐盈,人杰地靈。誰能說說看,為什么稱山東稱

為齊魯大地?齊國古都出現在哪一歷史時期?引出課題。

提問:東周從何時開始,它分為哪兩個歷史時期?為什么取名春秋戰國?(明確春秋戰國是兩個歷史時期)

一、春秋爭霸

(-)第一霸主齊桓公

出示史料:"平王立,東遷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

方伯."-《史記?周本紀》

閱讀材料回答:

1、春秋時期為什么出現諸侯爭霸的局面?

2、春秋時期出現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稱霸中原的是誰?,

3、假如你是齊桓公,應該怎樣作才能成就霸業?請同學們充當謀士,為齊桓公獻計獻策。小組討論,選出代表

發言。

教師對學生的發言給予鼓勵,然后做一概括總結。

1.齊國東方,盛產魚鹽。出示春秋形式圖,顯示齊國的位置。

2.任用管仲,改革內政。(插入“管仲與齊桓公圖”,問:你知道管仲與齊桓公的故事嗎?談談你對齊桓公的

看法.)

3.“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義是什么?

過渡:齊桓公以后即起參與爭霸的是晉國和楚國。晉楚數次聯合盟國在中原地區的對決,先后持續百余年,是

春秋時代最壯觀的景象。

(二)、晉楚爭霸

1、這兩國爭霸的情況怎樣?哪位同學能說說看?(培養學生概述歷史事件,口頭表達的能力)

2、奠定晉文公成為霸主的戰役是什么?

3、為什么本處于劣勢的晉軍能取得勝利?

4、想一想春秋時期,齊國和晉國能夠迅速強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歷史啟迪?

5、除了中原各國的爭霸,還有南方的哪些國家也加入了爭霸戰爭?

6、你聽說過臥薪嘗膽的故事嗎?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春秋時期的兩百多年間,諸候們打了四百多場大戰。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個諸候國銳減到二十幾個了。

到戰國時期主要只有七雄,這

說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戰國形勢圖。此題有些難度,可對照地圖,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二、戰國七雄:

戰國時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戰國七雄示意圖,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地理位置,說出有什么特點?

(教師總結口訣:”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這七雄中,哪些國家變化最大?誰能指圖說說看?(如

果學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可不作講解

1、戰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由家鄉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軍事家孫臏龐涓,學生了解桂陵、馬陵之

戰。

2、請大家想一想,身處這樣一個環境中,一個國家怎樣才能避免被消滅的厄運呢?

3、如果你是當時的預言家,請你預測戰國時期的走向(或歷史發展趨勢)是什么?哪國最有能力主宰歷史?

4、戰國七雄的局面是怎樣被打破的?長平之戰中秦取勝的原因是?

三、課堂小節:出示歷史歌謠,小節本課。

春秋諸侯齊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晉楚爭霸在中原,此時舊制如碎瓦。

戰國七雄并立打,桂棱馬棱留史話。長平戰后秦無敵,秦掃六合統天下

四、課堂練習(見幻燈片)

附:板書設計

一、春秋爭霸:

1、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2、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3、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

4、在公元前7世紀中期,葵丘會盟,標志著齊桓公的霸業達到頂峰,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5、城濮大戰:公元前7世紀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勝,楚敗。

二、戰國七雄:

1、戰國從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2、韓、趙、魏三分晉國,后來田氏建立齊國。

3、列舉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結合圖位置:最北是燕國;最南是楚國;最東是齊國;最

西是秦國)

4、這個時期的戰役有桂陵之戰、馬陵之戰。

5、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了長平之戰,趙國戰敗,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軍的進攻。

第8課大變革的時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作用的基礎上,分析商鞅變法的成敗,以掌握初步分

析歷史問題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商鞅變法、創設問題情境,培養解決歷史問題,再實踐前人的創新過程的探究式學習方

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商鞅變法,培養改革意識和創新精神。

[重點和難點]

本課重點: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歷史作用

本課難點:封建社會的形成。

[教法學法]分組導學,學生自學探究。

[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我國春秋、戰國相關多媒體、形式圖

[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教師查閱書籍、報刊、網站等,收集相關資料。了解學生的準備情況以便能及時、準確地對學生的資料作出評價、

指導。

教學過程:

導入:一、

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戰國時代也是一個大變革時代,讓我們了解當時的改革是怎樣推動社

會進步的.

二、展現大變革的時代背景

通過學生角色[奴隸、統治者、新興地主]扮演,展現大變革的時代背景

1.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生產力水平提高。奴隸生產積極性不高。

2.奴隸主大量開墾私田,改變剝削方式,成為新興地主。

3.統治者統治面臨危機。[公田不治諸侯爭霸]

三、討論問題:假如你是當時的統治者,怎樣解決這些社會問題?

通過學生討論,得出結論,要變法改革。

四、指出當時各國都進行了變法,提問最徹底的變法在哪國?引出秦國商鞅變法。

二組同學介紹商鞅。[以多種形式展示]

商鞅最主要的功績是變法.,那么變法的具體情況怎樣?

討論:假如你是商鞅,你會采取什么措施?

學生討論,制定變法措施。

用多媒體展示商鞅變法內容。

1、背景--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奴隸主將新新開墾出來的田地變成私產并出租,這些奴隸主轉化為封建地主,

租種地主土地的人們成為農民。

2、時間--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變法。

3、變法的內容,課本把它歸納成為三條。

A: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B;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

的特權;

C;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4、變法意義: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

國家。

討論問題:秦孝

附:板書設計

一、農業的進步:

1、春秋時期,鐵器在農業和手工業生產上開始使用。

2、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秦國李冰在岷江修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二、商鞅變法:

1、背景:生產力的發展。

2、時間--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變法。

3、變法的內容:土地私有;獎勵耕戰;建立縣制。

4、變法意義: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

國家。

第9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體,知道漢字的演變;了解夏朝和商朝的歷法、戰國的24節氣;知道1、

扁鵲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編鐘。

過程與能力:通過分析史料和搜集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運用資料的能力,培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2、

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在古代就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培養學生民族自豪

感和民族自信心;通過詳細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通過學習詩人

屈原,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點與難點]

本課重點是甲骨文、商朝歷法和詩人屈原。

本課難點是甲骨文的字型結構、古代歷法和《離騷》的藝術成就。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相關多媒體、春秋戰國古代文字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故事法)

我們同學每天都在讀書、寫字,要接觸大量的文字,文字幫助我們記事、傳達信息、獲取信息,文字對我們來

說太重要了。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祖先在文字沒產生之前是如何記事、傳達信息的呢?(學生能說出

結繩記事'刻符號等等)

[教學過程]

文字的演變

1、先展示各種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簡、帛書(讓學生有一個感性認識)

2、關于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對哪種文字最感興趣呢?(讓學生選擇學習內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稱為甲骨文。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展來的,我國有文字可

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金文

4、小結:隨著書寫工具的變化,字體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書法

條幅,學生感受書法藝術美,陶冶了情操,同時對文字字體演變有了簡要的了解)。可見,隨著時代的發展,

文字字體在進行不斷的演變,向著簡明、快捷的方向發展。

漢字形聲表意,歷經千年而不衰,成為維持和聯結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希望同學們熱愛我們的漢字,并寫好漢

字好嗎?

(這種形象直觀的教學能發揮多種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學生清晰掌握我國漢字的早期演化過程,也可以通過了

解造字方法增強學生準確運用漢字的本領,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更能夠培養學生觀察和歸納

問題的能力。)

[過渡:隨著對天象的觀察,我國的歷法發展起來。]

向學生展示網上的資料)二、

(1)什么叫歷法?

(2)夏朝的歷法的發明、商朝歷法的特點、戰國24節氣從生活入手,讓學生了解歷法和24節氣,并讓學生

深入思考他們的作用。讓學生課下繼續搜集24節氣的諺語。

扁鵲三、

⑴名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

⑵補充扁鵲的資料,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屈原四、

詩歌賞析,體會屈原的思想感情,并從中受到啟迪。

(說明:《離騷》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詩歌形式寫成的自敘傳,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表達了崇高熾熱

的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激情。同時通過閱讀和分析《離騷》,教育學生認識學習兩千多年前的屈原憂國憂民、

高潔耿介的崇高品德和為追求理想頑強奮斗的精神。)

戰國時期盛行鐘鼓之樂五、

提供一些資料供學生了解。

六、整合知識:綱要知識圖(可讓學生自己畫,小組互相交流)

七、總結認識:(總結出今天的收獲,并引導學生繼續探究)

通過學習這些知識,你還有哪些想進一步了解?你打算怎樣繼續去了解呢?1、

對于這些知識,你還能用其他形式表現出來嗎?2、

約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3、

附:板書設計

1、商朝的文字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稱為甲骨文

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3、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金文

4、歷法產生于夏朝,完善于商朝,戰國時測出24節氣。

5、名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

6、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創造出一種新的詩歌體裁,稱為楚辭。

7、戰國時期盛行鐘鼓之樂

第十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孔子及其仁學說。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貢獻。老子和他的辯證思想。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墨家、儒

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力目標:

指導學生比較諸子百家各自的主張,培養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

[重點、難點]孔子和百家爭鳴

[教法、學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