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金文:又稱“鐘鼎文”或“吉金文”,是鑄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其內容記錄了戰爭、爭訟券書、祖先頌詞、天子冊命、結盟誓約等,多為西周和春秋時的銘文,是研究西周春秋的第一手文字資料。其代表有西周的大盂鼎上的銘文,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有,羅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郭沫若的《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2、《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戰國策》國別體史書。3、先秦史籍對后市的影響:第一、保存了豐富的歷史資料;第二、形成了比較科學、完整的史書編寫體例;第三、開創了私人修史的先例(如孔子《春秋》);第四、“直筆與曲筆”的寫作思想,為后世治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4、《尚書》:是一部綜合性的歷史文獻,它記錄了上起堯舜下到春秋中葉的秦穆公期間1400多年的歷史,其內容與甲骨文金文相參而證,是研究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不可多得的史料。其包含的體例有典、訓、謨、誥、誓、命,是紀事本末體的萌芽,也開了編年體的先河,其中的《禹貢》關于九州的記載是后世大一統思想的根源。5、編年體:是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順序編寫的一種史書體裁。其優點是便于比較、了解各史事之間的 關系,使讀者對史事發生經過的時間十分清晰;缺點是同一事件發生和延續的時間過長,對歷史人物 的生平和典志等史事,也無從詳其原委。如起居注、實錄體等。 我國第一部正規的編年體史書 是孔子編修的《春秋》,《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完 善的編年體通史。6、孔子編《春秋》時“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并運用“寓褒貶、別善惡、以定名”的春秋筆法。7、《資治通鑒》:是我國歷史上一部杰出的編年通史。其記事起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止于后周世宗顯德 六年,共1362年。全書采用編年體形式,用翔實的史料完善了編年敘事法,還通過史論表明自己的 態度和觀點。全書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對禮樂、文學、地理也有較詳記錄,對經濟文化等典制基 本未涉及。其目的是從政治上總結歷代統治經驗教訓,為封建統治階級提供一部教科書。后世多有仿 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8、司馬光:北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字君實,宋陜州夏縣人,謚號“文正”。司馬光自幼好學,二十歲考中進士,他曾立志要編一部編年體史書,總結歷代統治經驗,于是博覽眾史書,刪削冗長,舉輯機要,到宋英宗時,司馬光寫成戰國秦歷史共八卷,宋英宗看后十分贊賞,并命他繼續寫下去。后來王安石為相,推行變法,司馬光反對,受到排擠,遂退居洛陽潛心編史,前后共用19年,《資治通鑒》全書告成。司馬光集前世史學之大成,無愧“文正”這一稱號。9、紀傳體:即由紀、傳(世家)、表、志(書)組成,已記錄人物為中心的史書體裁。創始于西漢司馬遷著《史記》。其優點是有大量人物,言事結合,結構完整,典章制度記錄全面。缺點是以人物為中心,記事不完整,不便了解人物在事件中起的作用。紀傳體被后世歷代政府定為正史的主體,二十四史包含了豐富的史料,由于官方編寫,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但紀傳體的創立,對后世記史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0、《史記》:是一部紀傳體通史,包含12本紀、10表、8書、30世家、70列傳,共130篇,記述了上起黃帝、下訖漢武帝三千多年間的諸多方面的歷史,其內容豐富,堪稱為一部體大思精的百科全書。《史記》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先河,讓歷代學習。其記錄的時間、范圍廣泛,事跡全面,人物豐富,涉及典籍面廣,在史料搜集取舍上,為后世樹立了典范。司馬遷編寫《史記》時,尊重史實,秉筆直書,重視人在歷史上的作用,重視用社會經濟生活來探索歷史發展的原因,這些進步思想對史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11、司馬遷: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西漢左馮翊夏陽人。司馬遷出生于史學世家,其父任太史令多年,他幼年師從董仲舒、孔安國等名師,二十歲開始壯游全國,此間探訪歷史遺跡,考察風土民情收集了史料。元封三年,司馬遷升任太史令,他秉承父親遺愿,開始準備撰寫《史記》。天漢三年,司馬遷遭李陵之禍,被捕下獄,處以腐刑。出獄后他任中書令,忍辱負重,發奮撰寫《史記》,前后有15年以上時間才寫定成書。《史記》成書是一個劃時代的創舉,司馬遷注定名留青史。12、《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它沿用《史記》的紀傳體例,并改本紀為紀,改書為志,取消世家,由紀、表、志、傳四部分組成,共一百篇。它為斷代史,記載了西漢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1230年的史事。它在《史記》的基礎上糾偏補缺,使用斷代史,新增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藝文志》,對改革的評價較客觀。但全書貫穿封建正統史觀,又有封建神學色彩,并且其中多用古字古義比較難懂。作者班固去世時全書未完,由其妹班昭和馬續續寫完成。13、《后漢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現有130卷,包含10本紀、80列傳、8志、無表,記述了東漢一代近二百年的歷史。由于作者范曄被殺時表志未完成,這里是借用他人做的志。《后漢書》是中國史籍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它記事翔實,史料豐富,敘事以類相從,新創類傳反映時代特點。它對歷史人物事件,從不同角度綜述分析,便于了解東漢的社會狀況。其勇于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黑暗腐朽,反對佛教迷信,具有進步思想。其文學成就也很高。但它也有以世家豪族的政治標準權衡人物的缺點。14、范曄:兩晉南北朝之際的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字蔚宗,東晉南朝順陽人。范曄出生官僚世家,“少好學,博涉經史,善為文章”。入宋后,曾任職至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被告發參與謀反,下獄處死。范曄于元嘉元年被降職,不得志,于是刪編眾家《后漢書》成一家之言,前后二十余年,至死尚未完成。范曄將眾多《后漢書》刪減成一部,且疏而不漏,為后世東漢歷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5、《三國志》:作者陳壽,是一部紀傳體分國史,僅有紀傳無表志,包括《魏書》《蜀書》《吳書》共65卷。記事上起東漢末黃巾起義,下迄吳滅亡,西晉統一。《三國志》以魏為正統,魏國君用紀,蜀吳稱傳,但均用編年體方式,名為傳實為紀。它選材十分謹慎,如空城計等不確切的史事便不記載。它為各階層的人物立傳,內容簡約,反應當時的社會風氣。《三國志》是現存唯一的記錄三國歷史的史書。16、裴松之注《三國志》:《三國志》過簡,南朝宋文帝命裴松之作注。裴松之,字世期,南朝宋河東聞喜人,官至宋中書侍郎,奉旨作注。他引書200多種,補充《三國志》中的不足,糾正其中的謬誤,還將自己的和引用的史評加入其中,注文四十余萬字,是原著的兩倍。裴松之注《三國志》開創了注史新體例,對研究三國時期的歷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17、《宦者列傳》中指出,宦官“手握王爵,口含天憲”,政治上“構害明賢”、“敗國蠹政”,經濟上“剝 削萌黎,競恣奢欲”。18、紀事本末體:是一種以事件為中心的史書體裁。它將記載的歷史分為若干個歷史事件,每個獨立成篇, 立以相應的標題,按時間順序記其始末經過。《尚書》是這種體裁的萌芽,真正創始于南宋袁樞的《通 鑒紀事本末》。紀事本末體把人物與事件相結合,按時間順序記述,避免了重復,將編年體與紀傳體 的優點相結合,為后世沿用。但它事與事之間的聯系不明確,保存史料上有重大缺陷,不夠完善。19、三種體例(編年、紀傳、紀事本末)為什么并行不衰? 編年體以時間為中心,使讀者便于了解、比較各史事之間的關系,對史事發生經過的時間十分清晰,但同一事件發生經過的時間過長,記事前后割裂,對人物生平和典章制度記述不詳。紀傳體以人物為中心,言事結合,結構完整,典章制度記述完整,但它記事割裂,不便于了解事件之間的聯系,人物在事件中的作用也不明確,而且,由于一事涉及多人,所以多人傳記中都會記述,重復冗繁。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中心,把事件與人物相結合,按時間順序記錄,避免了重復,將紀傳體與編年體的優點相結合,但它事與事之間的聯系不明確,在史料保存的作用上不如紀傳體和編年體。 所以,三種體例各有優劣,無法完全取代其他的體例,只得互為補充,并行不衰。20、《通鑒紀事本末》:作者南宋袁樞,他喜讀《資治通鑒》,感覺不便,而他官為教授有大量時間,于是將《資治通鑒》刪編整理成《通鑒紀事本末》。此書創建了紀事本末體,并為后人繼承,它重視社會現實,崇尚漢族政權的恢復。但它敵視農民起義,而且其內容全都抄自《資治通鑒》,沒有史料價值。21、紀事本末體包括:通史紀事本末:(通鑒紀事本末)、
朝代紀事本末:《明史紀事本末》中“補遺六卷”關于滿清興起、在河北山東作戰情況,在 欽定《明史》、《太祖實錄》中沒有,是不可多得的史料。專史紀事本末:《中西紀事》,清朝夏燮(音葉),較完整地記錄了兩次鴉片戰爭的史實。22、典制體:又叫“政書體”,是專講典章制度的史書,脫胎于紀傳體的志(書),創始于唐代杜佑的《通 發展:《通典》《通志》《文獻通考》(三通)+《續通典》《續通志》《續文獻通考》(續三通)典》。+《清朝續文獻通考》是為“十通”。223、《通典》:是唐代杜佑在《政典》基礎上擴充內容,歷35年編撰而成,是記錄歷代典制的通史,也是典制體史書的開山之作。其內容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唐天寶末年的制度沿革。《通典》注重治史經世,重視經濟,把食貨典放在卷首。它打破歷代編史習慣,不錄天文、五行、祥瑞等,增加兵典、邊防典。他對典章制度探本窮源,利用序、論發表了精辟見解,為后世提供了系統的研究材料。但它對封建禮制十分重視,禮典多達100卷,另外在兵典兵制記載較少。24、杜佑自己為《通典》作注,他發展了史書中自注的方法,舉出史料考證、解釋、音譯、掌故等,并解 釋了寫作意圖。25、杜佑:唐中葉重要的政治家、著名的史學家,字君卿,京兆萬年人。他出身名門世家,18歲入仕,78歲致仕,封爵岐國公,歷六朝,居高位,對經濟、政治制度十分了解。他熟知政策的弊端,曾支持兩稅法、輕徭薄賦,并主張總結歷代典制,總結得失以改革。他還勤奮好學,“雖位極將相,手不釋卷”,終于編成《通典》,對后世影響深遠。26、地方志:是以一定體例反映一定行政單位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天文、地理、自然資源諸反面的分門別類的綜合文獻和歷史性資料書。它起源于先秦,萌芽于漢晉,發育于隋唐,成熟與宋元,昌盛于明清。代表作有《山海經》《洛陽伽藍記》等。27、史評,也稱史論,即對史籍、史事、史學作評價。史考,是對史籍或史事進行考證,以辨真偽或探求 答案。28、《史通》第一部系統史評專著。作者劉知幾。 史學思想:(1)“史才三長”,史才:駕馭史料,撰寫史書的能力;史學:掌握豐富的歷史知識;史實:良好的史學見解與秉筆直書的精神。(2)揭露古史記載的虛偽。(3)倡導秉筆直書。(4)提出改造舊史的主張。29、章學誠(清)史學思想:(1)提出“六經皆史”論,擴大了史料搜集,史學研究的范圍。(2)推崇通 史,歷史連貫反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疾病預防控制與社區健康促進計劃考核試卷
- 燈具銷售渠道拓展考核試卷
- 電子旅行充電寶考核試卷
- 電容器在能量儲存系統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海洋油氣開采環境保護與節能減排技術考核試卷
- 衛生陶瓷行業智能生產技術應用考核試卷
- 煤炭批發企業戰略規劃考核試卷
- 中華護理學科技獎
- 《宇宙的未來》課件-1
- 202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校聯考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含答案)
- 北京市消防條例解讀
- 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
- 必修二英語單詞默寫
- 新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總復習專題一《四則運算及運算定律》課件
- 宋詞欣賞《虞美人·聽雨》課件
- 封條模板A4直接打印版
- 文言文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司馬光《與王介甫書》閱讀練習及答案
- 松木樁地基處理計算表格(自動版)
- IPC6012C培訓
- 110kV線路光纜施工方案及安全管控
- 出境領隊服務程序與規范(共36頁).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