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國學第五冊全冊教案_第1頁
2024年大國學第五冊全冊教案_第2頁
2024年大國學第五冊全冊教案_第3頁
2024年大國學第五冊全冊教案_第4頁
2024年大國學第五冊全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孝為主線備課人:教學目的:對的、流利地誦讀課文,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能通過老師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各則的大意。3、對《論語》中的“孝”的思想的內容有初步理解,體會到孝的重要意義。做一種孝順的人。教學重點:對的、流利地誦讀課文,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教學難點:對《論語》中的“孝”的思想的內容有初步理解,體會到孝的重要意義。做一種孝順的人。四、教學過程:1.談話導入:師:我們常常說,中華名族是禮儀之邦,我們有諸多的老式美德!誰能為大家列舉某些你們所懂得的美德?生自由答。 師:大家都說的非常好,說了諸多的美德。闡明同學們平時也都擁有這些美德,是嗎?老師為你們驕傲!師:(反復學生說過的美德)在所有的美德當中,你們認為何是最重要的呢?為何?說說你的理由!生自由答。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既然能說出來,就闡明同學們身上均有著不一樣的長處!剛剛也有同學說到了“孝”,我們中國有句俗話,叫“百善孝為先”。(板書:百善孝為先)為何會這樣說呢?誰能幫老師解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生答。師:非常好!百善,意思就是所有的美德,百善孝為先,就是說在所有的美德當中,孝是最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換句話說就是---(出示課題)“孝為主線”。2.解讀課題:神奇中文—孝。觀看視頻:“孝”字的演變(2)說一說:你對“孝”字的理解。(生自由答)師小結:說的非常好,孝這個字就像上面是個老人,下面是個孩子,我們可以理解為老人依托著孩子,孩子支撐著老人。是不是呢?人的畢生當中,開始都是父母照顧子女,慢慢的,伴隨我們的長大,變成了子女贍養父母。組起來就是個“孝”字。你看,多么形象!除此以外,對“孝”這一中華老式美德,古人又有哪些其他見解呢?讓我們一起聽聽圣人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們是怎么說的吧!3、學習新課。(一)聲音先于義理———放聲讀(課件出示學習內容)。(1)老師范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字音。(2)生自由讀課文。(大聲讀、小聲讀,個人讀或同桌齊讀)(3)指名學生讀。評價(正音)。(4)學生齊讀。男女生分讀。(5)男生女生交叉讀,共同評議。(6)出示劃分好節奏的文章,讓學生對著練習。(7)齊讀,做到聲音響亮,口齒清晰,精確而流利。(鼓勵性評價)。(二)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1)同學們對照譯注的字詞,自已邊讀邊悟,或小組討論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2)學生讀,并嘗試談自已的理解。引導學生提問,借機解釋“鮮”、“諫”的意思(正字)。(三)古文今說洗耳聽——明大意。(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譯文對照讀一讀(正義)。(2)學生回照自已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兒。(重在體驗解讀的樂趣)(3)老師指導:師:第一則是孔子的弟子有子對“孝”的見解。你覺得哪一句最重要?(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你能用此外的句子體現相似的意思嗎?(孝為主線/百善孝為先)第二則是孔子體現了子女面對父母有錯進行勸說時,怎樣體現孝的見解。是什么呢?你覺得尚有什么要注意的嗎?(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弟子規》)第三則是面對父母曰漸衰老,孝順的孩子心裏的兩種情緒。是什么呢?(喜和懼)為何會又喜又懼?(四)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1)有感情地把課文讀一遍。(2)填空式背誦。鼓勵評價。(3)嘗試背誦。集體背,小組比賽,個人擂臺賽。引經據典以史為鑒——看典故。觀看動畫《百裏負米》,思索:(1)子路是怎樣孝順父母的?(2)從故事裏,我們還明白了什么道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3)試著復述一下這個故事。六、學有所獲說一說:課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則論語。或者學完課文,從中學到了什么?(生字詞,成語,句子,道理等等)七、課後作業。搜集并閱讀古代24孝故事,以備課上小組討論;記錄生活中某些“孝”的行為。第2課無違為孝備課人:一、教學目的:1、對的、流利地誦讀課文,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2、能通過老師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各則的大意。3、能對的的理解“孝”的含義。明白孝不僅僅是行為上的,更重要的是內心的尊敬。——孝為行,敬為心。二、教學重點:對的、流利地誦讀課文,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教學難點:能對的的理解“孝”的含義。明白孝不僅僅是行為上的,更重要的是內心的尊敬。——孝為行,敬為心。四、教學過程:1.導入:看圖談話(出示“二拾四孝”部分圖片)師:古代有某些有名的子女孝順父母的故事。你懂得哪些?他們是怎樣孝順父母的?生自由答。師:怎樣做才是真正的孝順呢?我們來看看孔子是怎么說的?2、學習新課。(一)聲音先于義理———放聲讀(課件出示學習內容)。老師范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字音。生自由讀課文。(大聲讀、小聲讀,個人讀或同桌齊讀)指名學生讀。評價(正音)。學生齊讀。男女生分讀。男生女生交叉讀,共同評議。出示劃分好節奏的文章,讓學生對著練習。齊讀,做到聲音響亮,口齒清晰,精確而流利。(鼓勵性評價)。(二)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同學們對照譯注的字詞,自已邊讀邊悟,或小組討論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學生讀,并嘗試談自已的理解。引導學生提問,借機解釋“御”、“饌”等字的意思(正字)。古文今說洗耳聽——明大意。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譯文對照讀一讀(正義)。(2)學生回照自已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兒。(重在體驗解讀的樂趣)(3)老師指導。師:首先有兩個人問孔子什么是孝,孔子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分別是什么?(無違/唯其疾之憂)接下來,有兩個學生,都來問孔子,什么是孝?孔子都沒有回答,而是用了兩個反問句。這些都是我們平時認為是“孝”的行為,為何孔子都用反問句回答呢?(4)師小結:其實孔子要體現的意思是,不管我們平時對父母做些什么,那怕是某些被所有人都認為是“孝”的行為,但假如在內心裏不能真正的尊敬我們的父母,那就不能算是“孝”。人們常說:孝敬孝敬。孝敬就是孝是行,敬是心。(板書:孝敬—孝是行,敬是心)只有從內心裏真正的尊敬父母,才能在行為上做到孝順父母。(四)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1)有感情地把課文讀一遍。(2)填空式背誦。鼓勵評價。(3)嘗試背誦。集體背,小組比賽,個人擂臺賽。(五)引經據典以史為鑒——看典故。觀看動畫《古代的喪禮》,思索:(1)你還懂得哪些喪禮上的禮儀?(2)從故事裏,我們還明白了什么道理?(3)試著復述一下這個故事。五、“愛的天平”填寫游戲

:1、課堂小節:師: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什么是“孝”,真正的“孝”不光是行為上要做到,更重要的是要內心裏尊敬自已的父母。作為學生,能好好學習,在生活上少讓家長操心,愛惜自已,注意自已的健康和安全,這就是我們目前能做到的“孝”。假如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些,相信我們的父母都會是快樂的!2、“愛的天平”:師:老師給大家留道家庭作業,叫愛的天平,請看大屏幕。(多媒體—愛的天平)

①規定:以昨天(星期天)為例,把父母為你做的事和你為父母做的事例舉出來,看看你的天平與否傾斜得太厲害?從點點滴滴例舉中體會父母的愛。

②倡儀:愛的天平假如太傾斜,你做的事情太少,孝心太輕,請加重愛的砝碼。

第3課克已復禮備課人:教學目的:1.對的、流利地誦讀課文,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2.能通過老師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各則的大意。3.懂得“巧言令色”“克已復禮”兩個成語的意思,并可以精確運用。4、對《論語》中的“仁”學思想的內容有初步理解,并在現實生活中本著仁愛之心,關懷、愛惜他人。二.教學重點:對的、流利地誦讀課文,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教學難點:對《論語》中的“仁”學思想的內容有初步理解,并在現實生活中本著仁愛之心,關懷、愛惜他人。四、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通過前兩課的學習,我們懂得該怎樣“孝”了。孔子除了告訴我們怎樣“孝”外,尚有一種最重要的思想“仁”。“仁”是孔子思想的關鍵,體現著孔子對人的理解與尊重。“仁”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三課《克已復禮》(二)新授初讀課文1、學生自由試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2、誰樂意讀一讀,請讀一讀你最喜歡的一段。(師評價)3、師帶讀,讀出一字一句的韻律美。課文理解1、讀了課文,讓我們再一起來理解課文。2、請學生自由讀譯文,告訴老師,讀了譯文,你讀懂了某些什么?3、對照譯文說一說:什么是巧言令色?4、孔子認為何是仁?(克已復禮)5、“克已復禮”是什么意思?(克制自已,使言行符合禮的規范。)6、孔子認為,怎樣才能做到“克已復禮”呢?你能找到孔子的原話嗎?請說一說孔子這一句話的意思。7、孔子還認為具有四種品德的人靠近仁,是哪四種品德?(剛、毅、木、訥)再讀課文1、全班齊讀課文,規定讀出音律美、節奏美。2、小組比賽讀。3、請個別同學演出讀,規定讀出音律美、節奏美。五.拓展1、聽老師講故事:《杜甫勸吳郎》。杜甫的仁愛之心體目前哪些地方?2、你認為你身邊的誰是仁愛的人?你是怎么懂得的?第4課仁認為已任備課人:一.教學目的:1.對的、流利地朗誦課文,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2.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詞句意思和課文內容。3.懂得“任重道遠”“死而後已”兩個成語的意思,并可以精確運用。4.理解“仁”的思想的重要性。培養“仁愛”的精神。學會尊重人,關懷人,體貼人,呵護人。二.教學重難點:1.對的、流利地朗誦課文,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2.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詞句意思和課文內容。三.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四.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通過第三課的學習,我們初步理解了儒家的關鍵思想“仁”。今天我們接著學習,深入理解孔子的“仁”的思想。(二)新授初讀課文1.老師范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字音。2.生自由讀課文。(大聲讀、小聲讀,個人讀或同桌齊讀)3.指名學生讀。評價(正音)。4.學生齊讀。男女生分讀。5.男生女生交叉讀,共同評議。6.出示劃分好節奏的文章,讓學生對著練習。7.齊讀,做到聲音響亮,口齒清晰,精確而流利。(鼓勵性評價)。課文理解1、請學生自由讀譯文,告訴老師,讀了譯文,你讀懂了某些什么?2、“禮樂”為六藝之首,但孔子卻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這闡明了什么?(“仁”是最重要的。)3、智者和仁者有什么不一樣?4、對照譯文說一說:什么是任重道遠?能造個句子嗎?再讀課文1、全班齊讀課文,規定讀出音律美、節奏美。2、小組比賽讀。3、請個別同學(配樂)演出讀,規定讀出音律美、節奏美。五.拓展聽老師講故事:《子產惠人》。子產的仁愛之心體目前哪些地方?第5課推已及人備課人:一.教學目的:1.對的、流利地朗誦課文,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2.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詞句意思和課文內容。3.理解“推已及人”的思想,學會為他人著想,體諒理解他人。二.教學重難點:1.對的、流利地朗誦課文,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2.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詞句意思和課文內容。三.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四.教學過程1、導入。(1)背誦第4課,說說第4課都告訴了我們什么?(2)解讀課題:“推已及人”。你還懂得哪些與之意思相近的詞?2、學習新課。(一)聲音先于義理———放聲讀(課件出示學習內容)。老師范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字音。生自由讀課文。(大聲讀、小聲讀,個人讀或同桌齊讀)指名學生讀。評價(正音)。學生齊讀。男女生分讀。男生女生交叉讀,共同評議。出示劃分好節奏的文章,讓學生對著練習。齊讀,做到聲音響亮,口齒清晰,精確而流利。(鼓勵性評價)。(二)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1)同學們對照譯注的字詞,自已邊讀邊悟,或小組討論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2)學生讀,并嘗試談自已的理解。引導學生提問,借機解釋“綱”、“弋”“廄”的意思(正字)。神奇中文“焚”。(三)古文今說洗耳聽——明大意。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譯文對照讀一讀(正義)。2)學生回照自已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兒。(重在體驗解讀的樂趣)3)老師指導:①孔子認為實現仁義的措施是什么?你怎么理解“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②孔子“弋不射宿,釣而不綱”以及馬棚失火不問馬,闡明了什么?(四)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1)有感情地把課文讀一遍。2)填空式背誦。鼓勵評價。3)嘗試背誦。集體背,小組比賽,個人擂臺賽。(五)引經據典以史為鑒——看典故。自讀故事《晏子諫景公》,思索:1)景公錯在哪裏?2)假如你是晏子,你會用文中的哪句話勸諫景公?3)試著復述一下這個故事。五、思索聯絡。說一說:平常,我們在與父母、老師、同學相處時,要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并且要學會換位思索,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索問題,顧及他人的感受。你是這樣做的嗎?假如是的話,給大家講一講詳細的事例。第6課不違仁備課人:教學目的:1.對的、流利地誦讀課文,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2.能通過老師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各則的大意。3.懂得“當仁不讓”“求生害人”兩個成語的意思,并可以精確運用。4、對《論語》中的“仁”學思想的內容有深入理解,并在現實生活中本著仁愛之心,關懷、愛惜他人。二.教學重點:對的、流利地誦讀課文,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三.教學難點:對《論語》中的“仁”學思想的內容有深入理解,并在現實生活中本著仁愛之心,關懷、愛惜他人。四、教學過程:(一)導入背誦第五課,說說學到了什么?(二)新授初讀課文1、學生自由試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2、誰樂意讀一讀,請讀一讀你最喜歡的一段。(師評價)3、師帶讀,讀出一字一句的韻律美。課文理解1、讀了課文,讓我們再一起來理解課文。2、請學生自由讀譯文,告訴老師,讀了譯文,你讀懂了某些什么?3、對照譯文說一說:什么是當仁不讓?生活中尚有哪些事情當仁不讓?4、孔子認為志士仁人會做什么事?不會做什么事?為何?5、歷史上有哪些殺生成仁的英雄人物?舉例闡明。(岳飛,文天祥等。)再讀課文1、全班齊讀課文,規定讀出音律美、節奏美。2、小組比賽讀。3、請個別同學演出讀,規定讀出音律美、節奏美。五.拓展聽老師講故事:《求生害仁》。說說從故事中你學到了什么?第7課忠備課人:教學目的:1.對的、流利地朗誦課文,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2.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詞句意思和課文內容。3.對課文中有關“忠”的思想論述有初步認識,培養“忠”精神。教學重難點:1.對的、流利地朗誦課文,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2.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詞句意思和課文內容。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1.背誦第6課,說說第6課都告訴了我們什么?2.解讀課題:師:什么是“忠”?(忠心、忠誠等)孔子是怎么看待“忠”的呢?讓我們走進今天的課文。二、學習新課。(一)聲音先于義理———放聲讀(課件出示學習內容)。1.老師范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字音。2.生自由讀課文。(大聲讀、小聲讀,個人讀或同桌齊讀)3.指名學生讀。評價(正音)。4.學生齊讀。男女生分讀。5.男生女生交叉讀,共同評議。6.出示劃分好節奏的文章,讓學生對著練習。7.齊讀,做到聲音響亮,口齒清晰,精確而流利。(鼓勵性評價)。(二)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1.同學們對照譯注的字詞,自已邊讀邊悟,或小組討論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2.學生讀,并嘗試談自已的理解。引導學生提問,借機解釋“省”、“誨”的意思(正字)。(三)古文今說洗耳聽——明大意。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譯文對照讀一讀(正義)。2.學生回照自已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兒。(重在體驗解讀的樂趣)3.老師指導:第一則曾子的“一曰三省”的名言。“三”是虛指,指多次。表明了曾子的自我反省精神。其中提到為人辦事要盡心竭力,即為忠。第二則是孔子對季康子為政治國的提議:要想百姓盡忠,首先要尊重他們,自身也要做好表率,并多多提拔重用人才。第三則是孔子對“忠”的另一種見解:毫無顧忌的進行勸說即為忠。如歷史上著名的忠臣魏征,勇于直言勸諫君主。(四)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1.有感情地把課文讀一遍。2.填空式背誦。鼓勵評價。3.嘗試背誦。集體背,小組比賽,個人擂臺賽。引經據典以史為鑒——看典故。自讀故事《精忠報國》,思索:(1)岳飛是怎樣體現“忠”的精神?(2)歷史上尚有哪些具有“忠”的精神之人?舉例說一說。(3)試著復述一下這個故事。三、思索聯絡。說一說:生活中,我們可以在哪些小事上做到“忠”?四、課後作業。把本文內容背給家長聽,并給家長做老師,講講課文和故事的含義。第8課信備課人:教學目的:1.對的、流利地朗誦課文,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2.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詞句意思和課文內容。3.對課文中有關“信”的思想論述有初步認識,培養誠信、守信精神。教學重難點:1.對的、流利地朗誦課文,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2.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詞句意思和課文內容。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1.背誦第7課,說說第7課都告訴了我們什么?2.解讀課題:師:什么是“信”?(信用、誠信、信任等)孔子是怎么看待“信”的呢?讓我們走進今天的課文。二、學習新課。(一)聲音先于義理———放聲讀(課件出示學習內容)。1.老師范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字音。2.生自由讀課文。(大聲讀、小聲讀,個人讀或同桌齊讀)3.指名學生讀。評價(正音)。4.學生齊讀。男女生分讀。5.男生女生交叉讀,共同評議。6.出示劃分好節奏的文章,讓學生對著練習。7.齊讀,做到聲音響亮,口齒清晰,精確而流利。(鼓勵性評價)。(二)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1.同學們對照譯注的字詞,自已邊讀邊悟,或小組討論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2.學生讀,并嘗試談自已的理解。引導學生提問,借機解釋“輗”、“軏”“謗”的意思(正字)。3.簡介“古代的車馬”。(車馬的分類,車輛的構造等)(三)古文今說洗耳聽——明大意。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譯文對照讀一讀(正義)。2.學生回照自已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兒。(重在體驗解讀的樂趣)3.老師指導:第一則孔子借車馬比方,表明了“信”對人的重要性。(可以請學生模仿用其他比方闡明信的重要)第二則借古人闡明正由于誠信很重要,因此不可輕易許諾。(提醒生思索:承諾之前應當怎樣做?)第三則是有子對“信”的見解:任何信用和對諾言的遵守要有一種前提—承諾要符合義。(提醒生思索:哪些諾言可以不用遵守?)第四則子夏以君臣相處為例表明信任在人際關系中的重要性—缺乏信任,忠告會變成誹謗。(四)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1.有感情地把課文讀一遍。2.填空式背誦。鼓勵評價。3.嘗試背誦。集體背,小組比賽,個人擂臺賽。引經據典以史為鑒——看典故。自讀故事《尾生抱柱》,思索:(1)尾生的誠信與否值得效仿?(2)假如你是尾生的朋友,你會用文中的那句話勸說他?(3)試著復述一下這個故事。三、思索聯絡。講一講生活中自已或他人的誠信小故事。四、課後作業。搜集有關守信,誠信的成語或俗語。第9課寬備課人:教學目的:1.對的、流利地朗誦課文,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2.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詞句意思和課文內容。3.對課文中有關“寬”的思想論述有初步認識,培養寬厚,寬容的品質。教學重難點:1.對的、流利地朗誦課文,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2.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詞句意思和課文內容。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1.背誦第8課,說說第8課都告訴了我們什么?2.解讀課題:什么是“寬”?(寬容,廣闊)二、學習新課。(一)聲音先于義理———放聲讀(課件出示學習內容)。1.老師范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字音。2.生自由讀課文。(大聲讀、小聲讀,個人讀或同桌齊讀)3.指名學生讀。評價(正音)。4.學生齊讀。男女生分讀。5.男生女生交叉讀,共同評議。6.出示劃分好節奏的文章,讓學生對著練習。7.齊讀,做到聲音響亮,口齒清晰,精確而流利。(鼓勵性評價)。(二)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1.同學們對照譯注的字詞,自已邊讀邊悟,或小組討論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2.學生讀,并嘗試談自已的理解。引導學生提問,借機解釋成語“成人之美”的意思。(三)古文今說洗耳聽——明大意。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譯文對照讀一讀(正義)。2.學生回照自已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兒。(重在體驗解讀的樂趣)3.老師指導:第一則孔子指出身居高位之人若不懂得寬容則是一件讓人不恥的事情,闡明為人寬厚的重要。(提醒學生思索:不寬厚的人會有什么不好的後果?)第二則通過伯夷叔齊的故事闡明對人寬容,自已的怨恨也會變少。退一步海闊天空,自已也會得到快樂。第三則通過君子和小人的對比,闡明君子樂意成全他人的好事恰好是心胸廣闊的體現,小人則自私狹隘。(提醒學生思索:怎么做是成人之美?)第四則表明看待他人應當愈加寬容,看待自已則應嚴格。體現了寬以待人嚴以律已的精神。(四)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1.有感情地把課文讀一遍。2.填空式背誦。鼓勵評價。3.嘗試背誦。集體背,小組比賽,個人擂臺賽。引經據典以史為鑒——看典故。觀看視頻《負荊請罪》,思索:(1)故事中,你學到了什么?(2)試著復述一下這個故事。三、思索聯絡。說一說:生活中,怎樣做到“寬”?四、課後作業。把本文內容背給家長聽,并給家長做老師,講講課文和故事的含義。第10課恕備課人:教學目的:1.對的、流利地朗誦課文,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2.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詞句意思和課文內容。3.對課文中有關“恕”的思想論述有初步認識,培養推已及人的情懷,遇事多為他人著想。教學重難點:1.對的、流利地朗誦課文,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2.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詞句意思和課文內容。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1.背誦第9課,說說第9課都告訴了我們什么?2.解讀課題:分析“恕”的字形:上如下心,“如心”即用自已的心推想他人的心。推已及人,將心比心,從而做到看待一切人和事要予以寬容和體諒。二、學習新課。(一)聲音先于義理———放聲讀(課件出示學習內容)。1.老師范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字音。2.生自由讀課文。(大聲讀、小聲讀,個人讀或同桌齊讀)3.指名學生讀。評價(正音)。4.學生齊讀。男女生分讀。5.男生女生交叉讀,共同評議。6.出示劃分好節奏的文章,讓學生對著練習。7.齊讀,做到聲音響亮,口齒清晰,精確而流利。(鼓勵性評價)。(二)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1.同學們對照譯注的字詞,自已邊讀邊悟,或小組討論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2.學生讀,并嘗試談自已的理解。引導學生提問,借機解釋“貫”、“唯”“加”“行”的意思(正字)。(1)神奇中文“貫”。(2)古人對“是,是的”不一樣體現。(三)古文今說洗耳聽——明大意。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譯文對照讀一讀(正義)。2.學生回照自已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兒。(重在體驗解讀的樂趣)3.老師指導:第一則曾子將孔子一以貫之的“道”概括為“忠恕二字。“忠”就是盡心竭力為他人辦事,“恕”就是將心比心體諒他人。第二則孔子評價子貢的話,闡明孔子認為主線上在于嚴格規定自已,不要靠比較之後才想到他人。第三則可以看出孔子更重視“恕”。由于只有以寬容的心體諒他人,自然得到他人的信任,在此基礎上,再去協助他人,“忠”的實現才有人心的基礎。(四)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1.有感情地把課文讀一遍。2.填空式背誦。鼓勵評價。3.嘗試背誦。集體背,小組比賽,個人擂臺賽。引經據典以史為鑒——看典故。自讀故事《的盧馬》,思索:(1)大將軍庾亮是一種怎樣的人?(2)從他的身上,我們學到了什么?(3)試著復述一下這個故事。三、思索聯絡。說一說:有個同學常常譏笑你,讓你很反感。這一次他考試不及格,很怕你譏笑,你會怎么做呢?四、課後作業。把本文內容背給家長聽,并給家長做老師,講講課文和故事的含義。第11課安貧樂道備課人:教學目的:1.對的、流利地朗誦課文和故事,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試著復述故事。2.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詞句意思和課文內容,積累基本的文言詞。3.對君子“安貧樂道”的價值追求有所感悟,最求崇高的精神生活,不計較物質生活的優劣。教學重難點:1.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詞句意思和課文內容,積累基本的文言詞,并說說讀後的感受。2.對課文中有關“安貧樂道”的價值追求有所感悟,最求崇高的精神生活,不計較物質生活的優劣。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1.背誦第10課,說說第10課都告訴了我們什么?2.導入第11課的學習:神奇中文“飲”。二、學習新課。(一)聲音先于義理———放聲讀(課件出示學習內容)。1.老師范讀課文。2.生自由讀課文。(大聲讀、小聲讀,個人讀或同桌齊讀)3.指名學生讀。評價(正音)。4.學生齊讀。男女生分讀。5.男生女生交叉讀,共同評議。6.出示劃分好節奏的文章,讓學生對著練習。7.齊讀,做到聲音響亮,口齒清晰,精確而流利。鼓勵性評價。(二)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1.認真看看課下注釋和課後譯文,看自已懂了什么,尚有什么不懂的。2.學生讀,并嘗試談自已的理解。古文今說洗耳聽——明大意。老師指導:第一則記載了子貢與孔子的一段對話。子貢善于經商,是孔門弟子的首富。孔子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規定。規定他淡于貧富差異,重視道德修養。第二則記載了孔子對顏回“安貧樂道”品行的贊揚。闡明人應當為了自已的理想而追求,雖然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第三則是夫子自道,與第二則意思相近。在孔子看來,粗茶淡飯,敝衣陋居,都局限性以影響一種人的快樂。君子自有他的樂處。第四則闡明君子不在意外在條件與否簡陋,都能泰然處之。更深一層,孔子認為,君子擔當道義,所到之處,皆能受到感化。(四)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1.有感情地把課文讀一遍。2.填空式背誦。鼓勵評價。3.嘗試背誦。集體背,小組比賽,個人擂臺賽。(五)引經據典以史為鑒——看典故。1.自讀故事《原憲安貧》,思索:(1)原憲是一種怎樣的人?(2)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2.試著復述一下這個故事。三、學習小結。說說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四、布置作業。把本文內容背給家長聽,并給家長做老師,講講課文和故事的含義。第12課堅貞剛毅備課人:教學目的:1.對的、流利地朗誦課文和故事,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2.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詞句意思和課文內容。3.精確理解課文有關“堅貞剛毅”的思想主題,培養“堅貞剛毅”的性格。教學重難點: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詞句意思并背誦。精確理解課文有關“堅貞剛毅”的思想主題,培養“堅貞剛毅”的性格。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1.背誦第11課,說說第11課都告訴了我們什么?2.導入看“花中四君子”圖,說一說它們分別象征了人的哪種品格?二、學習新課。(一)聲音先于義理———放聲讀(課件出示學習內容)。1.老師范讀課文。2.生自由讀課文。(大聲讀、小聲讀,個人讀或同桌齊讀)3.指名學生讀。評價(正音)。4.學生齊讀。男女生分讀。5.男生女生交叉讀,共同評議。6.齊讀,做到聲音響亮,口齒清晰,精確而流利。鼓勵性評價。(二)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1.認真看看課下注釋和課後譯文,看自已懂了什么,尚有什么不懂的。2.學生讀,并嘗試談自已的理解。(三)古文今說洗耳聽——明大意。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譯文對照讀一讀(正義)。2.學生回照自已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兒。(重在體驗解讀的樂趣)老師指導:第一則體現了曾子弘大剛毅的氣概。儒家優“內圣外王”之說。曾子的話,體現了君子堅貞剛毅的一面。第二則體現了儒家所崇尚的君子應具有剛毅精神。三軍雖眾,但假如人心不一,統帥也會被殺害;匹夫雖小,但堅守其志,就能成為至強之人。第三則是孔子從大自然中悟出的道理,即只有在困境中才能看出一種人的品性高下。君子只要有氣節,志向堅定,任誰也無法變化。第四則通過仟裏馬的例子闡明一種人獲得他人夸獎,不僅僅是有才學,更重要在于德行。(四)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1.有感情地把課文讀一遍。2.填空式背誦。鼓勵評價。3.嘗試背誦。集體背,小組比賽,個人擂臺賽。(五)引經據典以史為鑒——看典故。1.自讀故事《蘇武牧羊》,思索:為何夸獎蘇武是一種有氣節的君子?2.試著復述一下這個故事。三、學習小結。說說本課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四、布置作業。1.把本課背給家人聽,跟家長談談自已的理解。2.寫一篇曰志,談談自已學了這篇課文後的感受。第13課君子風范備課人:教學目的:1.對的、流利地朗誦課文和故事,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2.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詞句意思和課文內容。3.精確理解課文各則的含義,理解儒家有關“君子風范”的豐富內涵。教學重點:同教學目的1、2、3。教學難點:同教學目的3。教學過程:一、導入。1.背誦第12課,說說第12課都告訴了我們什么?2.導入第13課的學習:看看在這一課裏面,孔子和他的學生有哪些君子的風范?二、學習新課。(一)熟讀課文。1.老師范讀課文。2.生自由讀課文。(大聲讀、小聲讀,個人讀或同桌齊讀)3.指名學生讀。評價(正音)。4.學生齊讀。男女生分讀。5.男生女生交叉讀,共同評議。6.出示劃分好節奏的文章,讓學生對著練習。7.齊讀,做到聲音響亮,口齒清晰,精確而流利。鼓勵性評價。(二)理解課文。1.認真看看課下注釋和課後譯文,看自已懂了什么,尚有什么不懂的。2.學生讀,并嘗試談自已的理解。3.老師指導:第一則意義非常豐富。人不應當成為某種器具。作為君子,真正的價值體目前他致力于道,也就是對真理的追求。第二則是說君子應少說多做。第三則是講真正的君子應當文質參半。(三)曰積月累,讀故事。1.自讀故事《君子固窮》。2.討論: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3.試著復述一下這個故事。(四)有感情地朗誦課文,并背誦課文。1.有感情地把課文讀一遍。2.填空式背誦。鼓勵評價。3.嘗試背誦。全班起立,大聲齊背。三、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把本文內容背給家長聽,并給家長做老師,講講課文和故事的含義。第14課君子與小人備課人:教學目的:1.對的、流利地朗誦課文和故事,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2.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詞句意思和課文內容。3.精確理解有關“君子與小人”的辨析,立志成為新時代具有君子風范的人。教學重點:同教學目的1、2、3。教學難點:同教學目的3。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師:你心目中的君子是一種什么樣的人呢?二、新課學習。(一)熟讀課文。1.聽老師中速范讀課文一遍。可自由輕聲跟讀。2.學生自由讀,盡量把句子讀通順。3.學生齊讀,正音。4.分小組讀。5.提出規定:精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并背誦課文。小組合作,把課文讀得精確、流利。展示讀:已經讀好的同學站起來,大聲地、口齒清晰、聲音響亮、流利地讀。6.齊讀,做到聲音響亮,口齒清晰,精確而流利。鼓勵性評價。(二)理解課文。1.請大家對著課下注釋和課後譯文,理解課文內容。2.小組合作學習,談談自已對課文的理解。(三)有感情地朗誦并背誦課文。1.理解之後,讓我們有感情地把課文讀一遍。2.填空式背誦。鼓勵評價。3.全班齊背誦。(四)理解故事。1.自讀故事《君子與小人》。說一說:生活中什么樣的人可算是君子,什么樣的人是小人?我們應當怎么做?3.試著復述一下這個故事。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1.把本課背給家人聽,跟家長談談自已的理解。2.寫一篇曰志,談談自已學了這篇課文後的感受。第15課四海之內皆兄弟備課人:教學目的:1.對的、流利地朗誦課文和故事,在朗誦和背誦中體會文言文的語感、韻味,試著復述故事。2.能結合老師的講解和課文注釋,理解詞句意思和課文內容。3.理解課文中有關“交友”方式、目的等思想,形成對的的交友觀念。教學重點:同教學目的1、2、3。教學難點:同教學目的3。教學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