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課件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大學之道》課件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大學之道》課件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大學之道》課件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大學之道》課件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學之道廈門大學河南大學育才大學作品簡介《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編者:為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相傳是孔門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所作。內(nèi)容: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寫先秦的禮制,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意義:《禮記》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大學》

《大學》本出《禮記》。朱熹把《大學》《中庸》兩篇從《禮記》中抽離出來并作章句,為《論語》《孟子》作集注,合成《四書章句集注》。宋元以降,《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成為封建科舉考試的欽定書,而《大學》則是四書之首?!洞髮W》一文不長,僅有短短的兩千余字,但卻是先秦、秦漢儒家學說的總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綱領,也是維護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綱領。文章全面總結了先秦儒家關于道德修養(yǎng)、道德作用及其與治國平天下的關系。課文節(jié)選兩段是開篇部分,占全文篇幅的十分之一左右,但作為總綱,意義重大。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名參,字子輿,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平邑,一說山東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其父曾點,字皙,七十二賢之一,與子曾參同師孔子。倡導以“孝恕忠信”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齊治平”的政治觀,“內(nèi)省慎獨”的修養(yǎng)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曾子參與編制了《論語》、撰寫《大學》、《孝經(jīng)》、《曾子十篇》等作品,被后世尊為“宗圣”,成為配享孔廟的四配之一,僅次于“復圣”顏淵。曾子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洞髮W之道》”小學“與“大學”“小學”(8歲)主要教授學生“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基本禮節(jié)和文化基礎知識(研究文字訓詁、音韻方面的學問)。“大學”(15歲)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學”,即倫理、政治、哲學等“治國安邦”的大學問。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的宗旨在于彰顯美好的德行,在于親近愛撫民眾,在于達到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大學之道:指窮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則;道:宗旨、原則;明:作動詞,彰明;明:形容詞,美好的。親民:親近愛撫民眾;一說“新”;止:達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定:志向堅定不移。靜:心不妄動。安:性情安和。慮:思慮精祥。得:處事合宜。近:形作動,接近。知道要達到的“至善”境界,則志向堅定不移,志向堅定才能心不妄動,心不妄動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慮精詳,思慮精詳才能處事合宜。萬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終,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學的宗旨了。如何理解“明明德、親民

、

止于至善”?1、朱熹認為: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但為氣稟所拘,人欲所蔽,則有時而昏;然其本體之明,則有未嘗息者。故學者當因其所發(fā)而遂明之,以復其初也?!懊髅鞯隆笔堑赖轮黧w通過學習、修為努力來恢復本性的過程,個體后天的活動都是為了能找回自我、尋求本來善良的內(nèi)在特征。2、《大學》“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朱子解釋說,「湯以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惡,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銘其盤,言誠能一日有以滌其舊染之污而自新,則當因其已新者,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不可略有間斷也」朱熹認為:新者,革其舊之謂也?!洞髮W》表述的“新”代表一種“革新”的政治作為,是能使天下人去舊立新,去惡向善?!霸谛旅瘛鄙婕皞€體道德完善之后如何運用到群體的外用之道,由個體之善擴充至天下萬民。3、“至善”是“明明德”、“新民”二綱領的最終發(fā)展歸宿,也是對二者發(fā)展的目標要求,要求在實踐中把“明明德”的內(nèi)在修為和“新民”的外在事功這兩個方面的個體主動性行為都發(fā)揮到最高點。“三綱”之間的關系明明德找回自我、尋求本性(對己修身)親民推己及人,德化萬民(對外治平)止于至善人人達到道德的最高境界,國家治理達到最完美的地步?!叭V”中,“明明德”側重于“內(nèi)圣”,“親民”側重于“外王”,“止于至善”是最終追求。這三個綱領構成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個體到群體的完整社會體系?!洞髮W》它表達了儒家一貫倡導的內(nèi)圣外王之道。第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明確:提出“三綱領”,即“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這是“大學”提出的教育綱領和培養(yǎng)目標,也是引領學習的終極目標。只有堅定這樣的目標,才能“定”“靜”“安”“慮”,最終學有所得。

這一概括非常準確地揭示了儒學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學》的主旨。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于:介詞,在。狀語后置句齊:使動,使……整齊有序。修其身:修養(yǎng)自己的德行。誠其意:使意念真誠。致:求得,獲得。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就要先修養(yǎng)自身的品德。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內(nèi)心。要端正自己的內(nèi)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誠。要使意念真誠,就要先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誠,意念真誠而后才能使內(nèi)心端正,內(nèi)心端正而后才能修養(yǎng)品德,修養(yǎng)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家族中的各種關系整齊有序后才能把國家治理好,國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從天子到平民,一概都以修養(yǎng)自身作為根本。知至: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國治:治理得好。以至于:到。庶人:指平民百姓。壹是:一律,一概。本:根本。“格物、致知”朱熹在對“格物致知”進行闡釋時強調(diào)的是理想人格在“修己”時應該時刻注重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學習、研究,以豐富自身的知識,以便為“誠意”“正心”作準備?!罢摹薄洞髮W》: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憤怒),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所謂“正心”就是擯棄外界干擾和不良情緒的影響,使“心”能發(fā)揮正常的認識功能。也就是要做到專心致志、精力集中。“誠意”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滿足)。故君子必慎其獨也?!罢\意”就是不自欺欺人,就是獨善其身,表里如一,在精神上獲得極大的滿足?!褒R家”《大學》: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辟,偏也,指情感上的偏袒或偏見)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同情)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輕視)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治國”《大學》: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敗,壞)事,一人定國?!爸螄教煜隆笆侨寮彝庥弥赖淖罡吣繕耍瑫r也是道德主體修為的最高境界。理清關系“修身”是《大學》中對個人修養(yǎng)的最高要求。它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而身修需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四個步驟。所以它處在“八目”的中樞地位。格物是致知的基礎,致知是格物的結果;二者緊密聯(lián)系,層層遞進。“齊家”是“治國”“平天下”的基礎,“治國”“平天下”是“齊家”的延伸?!爸螄教煜隆笔侨寮彝庥弥赖淖罡吣繕?,同時也是道德主體修為的最高境界。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致知格物止于至善明明德親民★治國★齊家★修身★正心★誠意★致知★格物★平天下內(nèi)修(修己)外治(安人)三綱八目大學之道:內(nèi)圣外王《大學之道》的現(xiàn)實意義親民:以民為本止于至善:人的全面發(fā)展格物致知:實踐出真知誠意正心:誠實、求真、良好的初心修身、齊家:自我完善家庭責任治國、平天下:社會責任普世價值弘揚明明德:以德治國,立德樹人《大學之道》1.《大學之道》中,用“____________”來表達大學之道的最高境界。2.《大學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指出本末始終的道理,進而說明“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的觀點。3.《大學之道》中,齊家的前提條件是“____________”,修身的前提條件是“____________”。4.《大學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強調(diào)家庭經(jīng)營有序與國家治理走上軌道的重要性。5.《大學之道》中的“____________”說明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____________”是說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6.《大學之道》中,闡明為人處世的根本原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大學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論身份高低,都應將加強個人品性修養(yǎng)作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解性默寫8.《大學之道》中,點明獲得知識的途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9.大學之道》中,寫儒家以修、齊、治、平層層推進,由己及人,達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大學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強調(diào)家庭經(jīng)營有序與國家治理上軌道的重要性。11.儒學經(jīng)典《大學》開篇就明確了大學的宗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學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從“三綱”出發(fā),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應該先治理好自己的國家。13.《大學之道》中,作者認為德行修養(yǎng)離不開對事物的正確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認識事物的智慧。14.“格物致知”這一成語出自《禮記》,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原文說:“致知在格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學之道》中,用“在止于至善”來表達大學之道的最高境界。2.《大學之道》中,用“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兩句指出本末始終的道理,進而說明“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的觀點。3.《大學之道》中,齊家的前提條件是“先修其身”,修身的前提條件是“先正其心”。4.《大學之道》中,用“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兩句強調(diào)家庭經(jīng)營有序與國家治理走上軌道的重要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