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運動和力(1-4節填空題)(原卷版+解析)_第1頁
第03章運動和力(1-4節填空題)(原卷版+解析)_第2頁
第03章運動和力(1-4節填空題)(原卷版+解析)_第3頁
第03章運動和力(1-4節填空題)(原卷版+解析)_第4頁
第03章運動和力(1-4節填空題)(原卷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教版7年級下冊第三章運動和力1—4節填空題一、填空題1.如圖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在毛巾、棉布、木板等表面開始滑行時的速度相等,我們的做法是讓小車在斜面的________由靜止開始下滑。根據小車在不同表面滑行的________不同的現象,我們得到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車速度減小得越快。2.如圖所示,“打陀螺”和“跳橡皮筋”是我國傳統的民間游戲,其中圖________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圖________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其中陀螺由于具有________,使它能較長時間在地面上轉動。3.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種玩具,該玩具中間是軸承,軸承內有滾珠,邊上有三個用密度較大的金屬制作的飛葉,撥動飛葉后,飛葉可以繞軸在指尖上長時間轉動(如圖)。飛葉撥動后能旋轉是因為________,陀螺對指尖的壓力和指尖對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對________力;飛葉轉速變慢時慣性將________(選填變小、變大或不變)。

4.如圖(a)所示,木塊與小車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小車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時,木塊的狀態如圖(b)所示。小車運動狀態變化的可能情況是________(請將兩種可能的情況填寫完整).

5.如圖a所示,盛有水的燒杯隨小車一起水平向右做________(加速/減速/勻速)運動,當燒杯中的水面出現如圖b所示的狀態時,則小車此時正在做________(加速/減速/勻速)運動,做出上述判斷的根據是________(水/燒杯)具有慣性.

6.如圖所示,某同學通過實驗研究運動物體受到的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他在水平桌面上分別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和木板,實驗時必須使小車自斜面頂端同一高度從靜止開始滑下,這是為了使小車在水平面上開始運動時的________相同,實驗時發現小車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運動距離越________.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假如小車在水平面上不受阻力,它將做________.7.如圖所示,一小車內有一小氣泡,當小車向前開動時,氣泡將向________運動;當小車剎車時,氣泡將向________運動。二、機械運動8.某校同學在水平直道上進行1000米跑步比賽。甲、乙兩位同學同時出發,甲同學在整個比賽過程中作勻速運動。乙同學出發后,經過100秒通過的路程是400米,此時他發現比甲同學落后100米;接著乙同學以6米/秒的速度追趕,經過50秒沒有趕上;然后乙同學發起沖刺,最后比甲同學提前10秒到達終點。則甲同學比賽中的速度為________米/秒。乙同學出發后,前100秒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米/秒;乙同學最后沖刺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米/秒。9.甲、乙兩小車同時同地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路程s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當t=5秒時兩車相距________米;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在向________(選填“東”或“西”)運動。10.P、Q是同一直線上相距10米的兩點,甲、乙兩物體沿直線分別從P、Q點同時出發,已知甲的速度為1米/秒,則甲的s﹣t圖線為圖中的________圖線(選填“A”或“B”),10秒鐘甲通過的路程為________米;若8秒時甲乙相遇,則乙的s﹣t圖線在圖中的________(選填“Ⅰ”、“Ⅱ”或“Ⅲ”)區域。11.如圖所示是時下非常流行的跑步機,人在跑步機上用力蹬皮帶,皮帶就會向后運動,從而實現在室內小空間跑步健身的效果。此時,跑步機上的人相對于________是運動的、相對于________是靜止的。12.如圖所示,兩棒A、B相交成60°,棒A沿垂直自身方向勻速運動,速度為v1,棒B沿兩棒所成鈍角的角平分線方向勻速運動,速度為v2.兩棒均平動不旋轉。它們的交點位置在移動,則交點位置移動的速度v=________(用v1,v2表示)13.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溫習功課,突然聽到窗外傳來煙花很響的爆鳴聲。(1)爆鳴聲是由火藥爆炸時引起空氣的________發出的。(2)小李同學覺得看到煙花與聽到煙花的聲音并不同步,總是先看見煙花綻放然后才能聽到煙花爆炸的聲音,這是因為________。(3)小李同學看到煙花后3s才聽到煙花的聲音,已知當時氣溫為25℃,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5m/s,那么煙花爆鳴處距人________m。(不計光的傳播時間)14.高速路網全面推行區間測速以來,車輛超速行駛得到了一定遏制。如圖所示,一輛小汽車進入測速路段后,乘客發現測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________為參照物。測速設備測得小汽車在通過9km的測速區間用時270s,其平均速度為________km/h。根據該路段限速100km/h的規定,該車駕駛員________(選填“應該”或“不應該”)受到處罰。15.如圖是用照相機拍攝的某一小球在水中下落過程中某段時間的一張頻閃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塊瓷磚的高度為10cm,閃光燈每隔0.2s時間閃亮一次(即拍攝一次),由照片可知,小球從A位置下落到B位置做________(填“勻速”“加速”或“減一速”)運動,小球通過D點時的速度為________m/s。16.有位詩人坐船遠眺,寫下了著名詩句:“滿眼風光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詩人在詩詞中前后兩次對山的運動的描述,前面這次所選擇的參照物是________

。17.如圖所示是跳傘運動員從高空跳下打開降落傘后的情景。地面上的人看到跳傘員不斷地向下降落,他們是以________

為參照物;下落過程中有1km的路程勻速直線下落,用時50s,該過程中下落的速度為________m/s。18.跑操是各校的大課間活動的主項目,同學們跑操訓練時,步伐整齊、氣勢宏博。(1)某同學在跑操訓練過程中,看到同排同學是靜止的,而國旗桿在向后退,則他是以________參照物的。(2)班級跑操訓練時,在400米的跑道上跑一圈時間約為3分20秒,則這時他們跑操的平均速度約為________米/秒。(3)跑到指點位置后,同學們利用了光在均勻介質中沿________傳播的原理,迅速排成整齊的隊伍。19.交通部門常用超聲波測速儀來檢測車速。測速原理是測速儀前后兩次發出并接收到被測車射回的超聲波信號,再根據兩次信號的時間差,測出車速,如圖甲所示。某次測速中,測速儀發出與接收超聲波的情況如圖乙所示,x表示超聲波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則該被測汽車前后兩次接收到超聲波的時間間隔是________s,該汽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己知超聲波的速度為340m/s,計算結果保留二位小數)。20.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自左向右運動,某人拍攝了一張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圖所示)。已知拍攝時每隔2秒曝光一次,汽車車身總長為6米。(1)甲、乙兩輛車中,可近似看做是做勻速運動的是________車。(2)該車做勻速運動的速度約為________米/秒。21.世界最先進的“和諧號”CHR380A新一代高速動車組從上海虹橋站、杭州站同時疾駛而出,連接長三角上海、杭州兩大城市的滬杭高速鐵路正式通車運營。滬杭高速鐵路正線全長160公里,其中87%為橋梁工程,全線設車站9座,全線設計時速為350公里,運行最高時速可達到416.6公里。高速動車以設計時速行駛完滬杭高速鐵路正線需要________小時(保留兩位小數),坐在“和諧號”上的小紅同學,以行駛動車為參照物,窗外的樹木房子是________(填“運動”或“靜止”)的。22.如圖所示,打網球時,擊球瞬間網球迅速被壓扁并反彈出去,這說明力既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又可以使物體產生________;在球被壓扁的同時球拍的拉線也彎曲了,這說明________三、力的存在23.小張同學做了一個實驗,來驗證力的三要素對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如圖所示。分別在A、B、C處用同樣大小的力推門,可以感受到在A點容易把門推開,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________有關;在A處用不同大小的力推門,可以感受到力大一點容易把門推開,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________有關。24.你留意過以下事實嗎?如:劃船時,槳向后劃水,船才會向前行駛;溜旱冰時,相對靜止的兩個人,只要一個人用力去推對方,兩人就會向相反方向運動;將吹足了氣的氣球嘴松開并放手,氣球會向相反的方向運動。請歸納出上述現象共同遵循的物理概念或規律;①________;②________。25.如圖實驗中,甲圖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有關、乙圖所示用扳手擰螺釘,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扳手的中部省力,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有關。26.魷魚是一種軟體動物,魷魚頭部的腹面有一個漏斗狀的噴口,它不僅是生殖、排泄“墨汁”的出口,也是魷魚重要的運動器官。魷魚經過身體側面的孔和噴口,把水吸入鰓腔,在軀干里聚集大量的水。當它緊縮口袋狀的身體通過噴口將水向前噴出時,從而推動魷魚________(填“向前”或“向后”)運動。這是由于物體之間________.27.將一薄鋼條的下端固定,分別用不同的力推它,F1=F3=F4>F2,使其發生甲、乙、丙、丁各圖中所示的形變,則:(1)比較________兩圖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2)比較________兩圖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28.某市中學生足球賽精彩紛呈。進攻時運動員用力踢球,足球發生彈性形變,由彈性形變產生的力叫做________力;同時運動員的腳也會感到痛,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________;球離開腳后由于________繼續向前飛行;守門員把迎面而來的足球牢牢抓住,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________。29.如圖,當電風扇工作時,空氣會由靜止流動起來,這說明力能________;同時小車將向________運動(選填“左”或“右”),原因是________。30.為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課堂上同學們做了如圖甲、乙所示實驗,該實驗要研究的是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有關。實驗時,圖中A同學用50牛頓的力拉B同學手臂,未能將B手臂拉起,則B對A的拉力________(選填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0牛。31.如圖所示的幾幅圖片展示的是福娃小運動健將在進行奧運比賽,觀察圖片,回答下列問題:(1)用腳踢靜止在地面上的足球,足球飛向空中,說明力可以________。(2)拍打羽毛球時,球網的網面發生了彎曲,說明力可以________(3)賽艇時,用力往后撥水,艇向前方行駛,說明了________32.某同學在探究彈簧的特點時,得出了彈簧受到的拉力與彈簧的長度的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這根彈簧的原長是________厘米。(2)彈簧在受到6牛的拉力時,彈簧比原來伸長了________厘米,此時彈簧發生了彈性形變。(3)分析圖象及有關數據,你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4)用此彈簧制作的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是________四、重力33.如圖(甲)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水平桌面上的鉤碼所受的重力.彈簧測力計從圖示位置開始向上緩慢提升,其示數F與上升的高度h之間的關系如圖(乙)所示.試解答下列問題.

(1)鉤碼所受的重力為________N.(2)當h=4cm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________N,桌面對鉤碼的支持力是________N.34.一個物體豎直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并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示數如右圖,則該物體的重力為________N,若把它帶到月球上,用天平稱它的示數為________kg,用彈簧測力計測它的示數與地球相比將________。35.小華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判斷重力的方向,球A所受重力的施力物體是________,緩慢改變斜面的傾角α,可觀察到懸線OA的方向________(填“不變”或“改變”)。36.小金對太空中的星球比較感興趣,他從網上查得:甲、乙兩個星球表面上物體的重力(G)與其質量(m)的關系如圖。從圖中信息可知,相同質量的物體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據圖可得甲星球表面上物體的重力G與其質量m的關系式是________。37.墻體的豎直性是房屋質量的重要指標,在建造房屋時,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圖所示的重垂線檢測墻體是否豎直,這運用了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圖中所示的墻體向________(填“左”或“右”)傾斜。38.質量為0.5kg的小球被拋出去后,如不計空氣阻力,小球受到________的作用,該力的施力物體是________,力的大小是________N,該力的方向是________的。39.某校初二(1)班物理實驗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影響物體重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中。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探究。某小組“探究物體重力的大小跟物體形狀的關系”,他們用橡皮泥為實驗對象,用小刀將橡皮泥雕刻成各種形狀進行實驗,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被測物體形狀重力橡皮泥正方形4.8N橡皮泥圓形4,2N橡皮泥三角形3.6N分析實驗數據,第一組的同學得出實驗結論:物體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有關。①他們的結論正確嗎?________。②請你說說評價的理由________。40.甲、乙兩球的質量之比為3:2,則他們所受的重力之比為________,若甲球所受的重力為60N,則乙球所受的重力為________N。41.下面三幅圖共同反映出的物理知識有

(1)________

(2)________

42.“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攜帶的“玉兔”月球車在月球上開始工作,如圖所示,這是人類時隔37年再次在月球表面開展探測工作,展示了我國強大的科技綜合實力.月球車在月球表面的重力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在地球表面的重力;月球車在月球表面的質量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在地球表面的質量.

五、牛頓第一定律43.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________力。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________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行駛的汽車突然剎車時乘客會向前傾倒,這是因為乘客具有________。44.如圖所示,用力打擊一摞棋子中間的一個,該棋子由靜止開始沿水平方向飛出,這表明:________

。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________

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同時這些棋子因為受到________

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45.下列給出了幾種事例,涉及了慣性知識且其中是利用慣性的是________。①從樹上掉下的蘋果;②司機為節省燃油,在汽車進站時,提前關閉油門;③錘頭松了,把錘柄的一端在物體上撞擊幾下;④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人造衛星;⑤跳遠運動員都要助跑一段距離才起跳;⑥拍衣服上灰塵時,抖幾下衣服;⑦公共汽車的乘務員,時常提醒乘客扶住車的扶手,待車停穩后再下車。=46.北京冬奧會將2022年2月4日開幕,冰壺作為冬奧會重要項目之一深受觀眾喜愛。如圖為投擲壺從出發點A運動至D點并撞擊目標壺的路徑。(1)投擲壺離開手后能在冰道上繼續前行是因為________。(2)兩只冰壺相撞后偏離不同方向,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________。47.如圖所示是一顆子彈以120米/秒的速度將紙牌擊穿瞬間的情形,這一情形反映了力的作用效果。子彈對紙牌的力使紙牌發生了________,紙牌的上半部分由于________仍保持原來位置不動。若紙牌寬6cm,則假設子彈速度不變,切斷紙牌需________秒。48.如圖所示,讓小球從A點靜止釋放,運動到C點時,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則小球會沿路線________運動。若當小球滾至右側最高點時,撤去外力它將________。49.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一本靜止的書上豎直放置一塊橡皮,當書突然向右運動時,橡皮會________;如果書表面絕對光滑,上述現象中橡皮將會________(以上兩空選填“向右傾倒”、“向左傾倒”或“保持靜止”)浙教版7年級下冊第三章運動和力1—4節填空題一、填空題1.如圖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在毛巾、棉布、木板等表面開始滑行時的速度相等,我們的做法是讓小車在斜面的________由靜止開始下滑。根據小車在不同表面滑行的________不同的現象,我們得到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車速度減小得越快。【答案】同一高度;距離【解析】【分析】(1)在同一斜面上,小車運動的速度只與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關;

(2)當小車的初始速度相同時,它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減小得越快,前進的距離越短。【解答】為了使小車在毛巾、棉布、木板等表面開始滑行時的速度相等,我們的做法是讓小車在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下滑。根據小車在不同表面滑行的距離不同的現象,我們得到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車速度減小得越快。

故答案為:同一高度;距離2.如圖所示,“打陀螺”和“跳橡皮筋”是我國傳統的民間游戲,其中圖________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圖________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其中陀螺由于具有________,使它能較長時間在地面上轉動。【答案】2;1;慣性【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改變物體的形狀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解答】“打陀螺”和“跳橡皮筋”是我國傳統的民間游戲,其中圖2跳皮筋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圖1打陀螺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其中陀螺由于具有慣性,使它能較長時間在地面上轉動。3.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種玩具,該玩具中間是軸承,軸承內有滾珠,邊上有三個用密度較大的金屬制作的飛葉,撥動飛葉后,飛葉可以繞軸在指尖上長時間轉動(如圖)。飛葉撥動后能旋轉是因為________,陀螺對指尖的壓力和指尖對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對________力;飛葉轉速變慢時慣性將________(選填變小、變大或不變)。

【答案】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相互作用;不變【解析】【分析】(1)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力還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力的作用時,也同樣受到另一個物體對它的力的作用,物體之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的性質。我們把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解答】撥動飛葉,飛葉在力的作用下旋轉是因為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陀螺對指尖的壓力和指尖對陀螺的支持力互為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而與物體的速度大小無關,所以飛葉轉速變慢時慣性不變。

故答案為: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相互作用;不變4.如圖(a)所示,木塊與小車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小車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時,木塊的狀態如圖(b)所示。小車運動狀態變化的可能情況是________(請將兩種可能的情況填寫完整).

【答案】向右減速運動、向左加速運動【解析】【分析】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的性質。我們把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解答】當小車向右減速運動時,木塊的下端由于受到小車對它的摩擦力的作用,運動較慢,而木塊的上端由于慣性運動得較快,所以會出現木塊向右(前)傾倒的情況;當向左加速運動時,木塊的下端由于受到小車對它的摩擦力的作用,與小車運動一起運動較塊,而木塊的上端由于慣性而保持原來的速度運動得較慢,所以會出現木塊向(后)右傾倒的情況。

故答案為:向右減速運動、向左加速運動5.如圖a所示,盛有水的燒杯隨小車一起水平向右做________(加速/減速/勻速)運動,當燒杯中的水面出現如圖b所示的狀態時,則小車此時正在做________(加速/減速/勻速)運動,做出上述判斷的根據是________(水/燒杯)具有慣性.

【答案】勻速;減速;水【解析】【分析】此類習題首先確定原來的狀態,條件變化時,哪個物體的狀態改變,哪個物體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當車進行勻速直線運動時,燒杯和水都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水面沒有發生改變;當車進行加速直線運動時,燒杯和車之間存在摩擦隨車一起加速,水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水面向車行方向相反的方向傾。當車進行減速直線運動時,燒杯和車之間存在摩擦隨車一起減速,水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水面向車行方向傾。

【解答】如圖,原來水在燒杯里很平穩,保持相對靜止,因此水、水杯和車一起向右勻速直線運動,現在水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水面向右傾,說明車在減速。

故答案為:勻速;減速;水。6.如圖所示,某同學通過實驗研究運動物體受到的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他在水平桌面上分別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和木板,實驗時必須使小車自斜面頂端同一高度從靜止開始滑下,這是為了使小車在水平面上開始運動時的________相同,實驗時發現小車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運動距離越________.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假如小車在水平面上不受阻力,它將做________.【答案】速度;越遠;勻速直線運動【解析】【分析】(1)實驗中,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應控制小車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速度;(2)由表中的數據可知,當表面越光滑時,小車的滑行距離越遠,這說明表面對小車的阻力越小,根據實驗事實,進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相關的結論.【解答】解:(1)每次都要讓小車從斜面上的同一位置開始下滑,是為了使小車每次進入水平部分時速度大小相等,這是控制變量法的要求;(2)由實驗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速度變化越慢,小車滑行距離越大;

由此可以合理推理:如果小車不受力,小車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不變,做勻速直線運動.

故答案為:速度;越遠;勻速直線運動.7.如圖所示,一小車內有一小氣泡,當小車向前開動時,氣泡將向________運動;當小車剎車時,氣泡將向________運動。【答案】前;后【解析】【分析】這題是考查慣性應用題,應結合題目具體分析.如果引入慣性力的概念的話,還能推出氣泡受到了水的慣性力,從而解釋這個問題,這個不要求掌握.【解答】解:因為物體的質量越大,慣性也就越大,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氣大,因此同體積下水的質量大,慣性就大,因此在開動的時候質量大的液體往小車后部移動,氣泡就被擠向前了,反之,剎車時,液體向前運動,氣泡向后.二、機械運動8.某校同學在水平直道上進行1000米跑步比賽。甲、乙兩位同學同時出發,甲同學在整個比賽過程中作勻速運動。乙同學出發后,經過100秒通過的路程是400米,此時他發現比甲同學落后100米;接著乙同學以6米/秒的速度追趕,經過50秒沒有趕上;然后乙同學發起沖刺,最后比甲同學提前10秒到達終點。則甲同學比賽中的速度為________米/秒。乙同學出發后,前100秒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米/秒;乙同學最后沖刺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米/秒。【答案】5;4;7.5【解析】【分析】(1)經過100秒通過的路程是400米,此時他發現比甲同學落后100米,據此確定甲同學100秒前進的路程,然后根據公式v甲=s甲t甲計算甲的速度;

(2)已知時間和路程根據公式v乙【解答】(1)甲同學在前100s內前進的路程為:s甲=400m+100m=500m;

那么甲同學的速度為:v甲=s甲t甲=500m100s=5m/s;

(2)前100秒時間內乙的平均速度v乙=s乙t乙=400m100s=4m/s;9.甲、乙兩小車同時同地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路程s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當t=5秒時兩車相距________米;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在向________(選填“東”或“西”)運動。【答案】40;西【解析】【分析】(1)從圖像中找到甲、乙對應的路程和時間,根據公式v=st計算出甲和乙的速度,然后根據s=vt計算出甲5s內前進的距離,最后計算二者的距離;

(2)當兩車同向形式行駛時,距離增大的方向就是它的運動方向。

【解答】(1)據圖像可知,3s內甲行駛了60m,那么甲的速度為:v甲=s甲t甲=60m3s=20m/s;

甲在5s內前進的距離為:s10.P、Q是同一直線上相距10米的兩點,甲、乙兩物體沿直線分別從P、Q點同時出發,已知甲的速度為1米/秒,則甲的s﹣t圖線為圖中的________圖線(選填“A”或“B”),10秒鐘甲通過的路程為________米;若8秒時甲乙相遇,則乙的s﹣t圖線在圖中的________(選填“Ⅰ”、“Ⅱ”或“Ⅲ”)區域。【答案】A;10;Ⅰ或Ⅲ【解析】【分析】(1)由物體的s-t圖象可以得出,利用速度公式求A、B圖線代表物體的移動速度,進而確定哪個圖線為圖中的A圖線;利用s=vt求10s甲通過的路程;

(2)由題知,甲、乙兩物體沿直線分別從P、Q點同時出發,相遇時間t=8s,分別對若同向運動,甲追乙和乙追甲,相向運動時三種情況進行分析,計算出乙的速度,進而判斷乙的圖像所在的范圍。

【解答】(1)A圖線的代表物體的移動速度vA=sAtA=8m8s=1m/s;

B圖線的代表物體的移動速度vB=sBtB=6m12s=0.5m/s,

所以甲的s-t圖線為圖中的A圖線;

10s甲通過的路程:s甲=v甲t甲=1m/s×10s=10m;

(2)甲、乙兩物體沿直線分別從P、Q點同時出發,相遇時間t=8s,

①若同向運動,甲追乙,那么:

s甲-s乙=sPQ,

v甲t-v乙t=10m,

1m/s×8s-v乙×8s=10m,

解得:v乙=-0.25m/s(舍去)

若同向運動,乙追甲,則:

s乙-s甲=sPQ,

v乙t-v甲t=10m,

v乙×8s-1m/s×8s=10m,

解得:v乙=2.25m/s;

即乙在1s內路程為2.25m,

因此乙的s-t圖線在圖中“Ⅰ”;

②若相向運動,則:

s甲+s乙=s11.如圖所示是時下非常流行的跑步機,人在跑步機上用力蹬皮帶,皮帶就會向后運動,從而實現在室內小空間跑步健身的效果。此時,跑步機上的人相對于________是運動的、相對于________是靜止的。【答案】跑步機的皮帶;地面【解析】【分析】判斷物體運動還是靜止,要先選擇一個假定不動的物體作為參照物,然后分析被研究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有沒有位置的變化,如果有位置的變化就是運動的,如果沒有位置的變化就是靜止的。

【解答】人在跑步機上用力蹬皮帶,皮帶就會向后運動,跑步機上的人相對于跑步機的皮帶位置不斷發生變化,因此人是運動的;而人相對于地面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所以是靜止的。

12.如圖所示,兩棒A、B相交成60°,棒A沿垂直自身方向勻速運動,速度為v1,棒B沿兩棒所成鈍角的角平分線方向勻速運動,速度為v2.兩棒均平動不旋轉。它們的交點位置在移動,則交點位置移動的速度v=________(用v1,v2表示)【答案】v1【解析】【分析】根據圖中的夾角,分析交點的水平移動速度和豎直移動速度,根據合速度公式求解。

【解答】由題可知,棒B沿兩棒所成鈍角的角平分線方向勻速運動,可得交點的水平移動速度為:v水平=v2cos60°=1213.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溫習功課,突然聽到窗外傳來煙花很響的爆鳴聲。(1)爆鳴聲是由火藥爆炸時引起空氣的________發出的。(2)小李同學覺得看到煙花與聽到煙花的聲音并不同步,總是先看見煙花綻放然后才能聽到煙花爆炸的聲音,這是因為________。(3)小李同學看到煙花后3s才聽到煙花的聲音,已知當時氣溫為25℃,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5m/s,那么煙花爆鳴處距人________m。(不計光的傳播時間)【答案】(1)振動(2)光速比聲速快(3)1035【解析】【分析】(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15℃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約為340m/s,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

(3)利用速度公式的變形公式s=vt計算煙花爆鳴處與人之間的距離。

【解答】(1)一切聲音都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所以,爆鳴聲是由火藥爆炸時引起空氣的振動產生的;

(2)15℃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約為340m/s,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由于光速遠遠大于聲音的速度,所以,總是先看見煙花綻放然后才能聽到煙花爆炸的聲音;

(3)煙花爆鳴處與人之間的距離:s=vt=345m/s×3s=1035m。

故答案為:(1)振動;(2)光速比聲速快;(3)1035。14.高速路網全面推行區間測速以來,車輛超速行駛得到了一定遏制。如圖所示,一輛小汽車進入測速路段后,乘客發現測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________為參照物。測速設備測得小汽車在通過9km的測速區間用時270s,其平均速度為________km/h。根據該路段限速100km/h的規定,該車駕駛員________(選填“應該”或“不應該”)受到處罰。【答案】汽車;120;應該【解析】【分析】(1)如果物體是運動的,那么它與參照物之間位置發生變化;否則,它與參照物之間位置不發生變化;

(2)已知路程和速度根據v=st計算平均速度;

(3)根據計算出的速度與限速比較即可。

【解答】(1)一輛小汽車進入測速路段后,乘客發現測速提示牌往后退,他認為測速提示牌在運動,因為測速提示牌與該車之間距離不斷增大,所以他選擇的參照物是汽車;

(2)汽車的平均速度為:

v=st=15.如圖是用照相機拍攝的某一小球在水中下落過程中某段時間的一張頻閃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塊瓷磚的高度為10cm,閃光燈每隔0.2s時間閃亮一次(即拍攝一次),由照片可知,小球從A位置下落到B位置做________(填“勻速”“加速”或“減一速”)運動,小球通過D點時的速度為________m/s。【答案】減速;0.5【解析】【分析】(1)根據v=st可知,當時間相同時,速度與路程成正比;根據三段距離的大小變化就能判斷速度的大小變化,從而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

(2)分別去掉BD段小球運動的路程和時間,根據【解答】(1)由圖像知,AB、BC、CD的時間相同,AB的路程最長,BC、CD段距離相等,小于AB的距離,說明從B點開始小球做勻速直線運動,且速度小于AB段的平均速度,所以AB段小球做減速運動;

(2)BD段小球做勻速直線運動,sBD=2×10cm=20cm;tBD=0.2s×2=0.4s,則v=sBD16.有位詩人坐船遠眺,寫下了著名詩句:“滿眼風光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詩人在詩詞中前后兩次對山的運動的描述,前面這次所選擇的參照物是________

。【答案】船【解析】【分析】如果物體是運動的,那么它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就發生變化;如果物體是靜止的,那么它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就沒有發生變化,據此判斷即可。

【解答】“看山恰似走來迎”是說山在運動,因為山相對于船的位置不斷發生變化,所以前面所選擇的參照物是船。

故答案為:船17.如圖所示是跳傘運動員從高空跳下打開降落傘后的情景。地面上的人看到跳傘員不斷地向下降落,他們是以________

為參照物;下落過程中有1km的路程勻速直線下落,用時50s,該過程中下落的速度為________m/s。【答案】地面;20【解析】【分析】(1)如果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發生變化,它是靜止的;否則,它就是靜止的;

(2)已知路程和時間根據v=s【解答】跳傘運動員從高空跳下打開降落傘后,由于降落傘相對地面的位置不斷變化,所以地面上的人看到跳傘員降落是以地面為參照物;該過程中下落的速度為:v=st=18.跑操是各校的大課間活動的主項目,同學們跑操訓練時,步伐整齊、氣勢宏博。(1)某同學在跑操訓練過程中,看到同排同學是靜止的,而國旗桿在向后退,則他是以________參照物的。(2)班級跑操訓練時,在400米的跑道上跑一圈時間約為3分20秒,則這時他們跑操的平均速度約為________米/秒。(3)跑到指點位置后,同學們利用了光在均勻介質中沿________傳播的原理,迅速排成整齊的隊伍。【答案】(1)自己或同排同學(2)2(3)直線【解析】【分析】(1)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發生了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沒有改變,則物體是靜止的;(2)已知路程和時間,根據公式v=st求出平均速度;(3)排直隊要向前看齊應用了光在均勻介質中直線傳播的原理。

【解答】(1)某同學與同排同學沿同向以相同的速度運動,則他是以自己或同排同學為參照物,他與同排同學的相對位置保持不變,他看到同排同學是靜止的;他與國旗桿的相對位置在不斷發生變化,他看到國旗桿在向后退;

(2)已知s=400m,t=3min20s=200s,他們跑操的平均速度為v=st=400m200s=2m/s;

19.交通部門常用超聲波測速儀來檢測車速。測速原理是測速儀前后兩次發出并接收到被測車射回的超聲波信號,再根據兩次信號的時間差,測出車速,如圖甲所示。某次測速中,測速儀發出與接收超聲波的情況如圖乙所示,x表示超聲波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則該被測汽車前后兩次接收到超聲波的時間間隔是________s,該汽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己知超聲波的速度為340m/s,計算結果保留二位小數)。【答案】0.96;14.17【解析】【分析】觀察圖片可知,超聲波第一次與汽車相遇時間是0.16s,根據公式s1=vt1計算出第一次相遇點A到測速儀的距離;第二次超聲波發射在1s時,與汽車相遇時是1.12s,那么經過的時間就是:t2【解答】觀察圖片可知,超聲波第一次與汽車相遇時間是0.16s,

那么這時汽車距離測速儀的距離:s1=vt1=340m/s×0.16s=54.4m;

第二次超聲波發射在1s時,與汽車相遇時是1.12s,那么經過的時間就是:t2=1.12s?1s=0.12s,

第二次相遇時汽車到測速儀的距離:s2=vt2=340m/s×0.12s=40.8m;

兩次相遇汽車行駛的距離:20.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自左向右運動,某人拍攝了一張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圖所示)。已知拍攝時每隔2秒曝光一次,汽車車身總長為6米。(1)甲、乙兩輛車中,可近似看做是做勻速運動的是________車。(2)該車做勻速運動的速度約為________米/秒。【答案】(1)甲車(2)為6米/秒【解析】【分析】(1)兩點間的時間間隔相等,通過觀察兩點間距的變化就可以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2)根據汽車車身的長度與圖距的比例關系,可知每一小格表示的數值;由此可求出汽車通過的路程,由圖示可知甲車行駛的時間,利用速度公式求出速度。【解答】(1)甲車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兩點間的距離相等,所以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而乙車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兩點間的距離越來越小,所以乙車做變速直線運動,且速度越來越小;

(2)由圖,車身對應圖上3小格,而車身的長度是6米,每一格表示2米,在3次曝光時間內,甲車通過的距離為36米,所用時間為t=3×2秒=6秒,甲車的速度為v=st=36米6秒=6米/秒。21.世界最先進的“和諧號”CHR380A新一代高速動車組從上海虹橋站、杭州站同時疾駛而出,連接長三角上海、杭州兩大城市的滬杭高速鐵路正式通車運營。滬杭高速鐵路正線全長160公里,其中87%為橋梁工程,全線設車站9座,全線設計時速為350公里,運行最高時速可達到416.6公里。高速動車以設計時速行駛完滬杭高速鐵路正線需要________小時(保留兩位小數),坐在“和諧號”上的小紅同學,以行駛動車為參照物,窗外的樹木房子是________(填“運動”或“靜止”)的。【答案】0.47;運動【解析】【分析】(1)已知路程和速度根據公式t=sv計算行駛時間;【解答】(1)高速動車以設計時速行駛完滬杭高速鐵路正線需要:t=sv=22.如圖所示,打網球時,擊球瞬間網球迅速被壓扁并反彈出去,這說明力既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又可以使物體產生________;在球被壓扁的同時球拍的拉線也彎曲了,這說明________【答案】形變;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①改變物體的形狀;②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甲給乙力的同時,乙也給甲力的作用,這就是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答】如圖所示,打網球時,擊球瞬間網球迅速被壓扁并反彈出去,這說明力既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又可以使物體產生形變;在球被壓扁的同時球拍的拉線也彎曲了,這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力的存在23.小張同學做了一個實驗,來驗證力的三要素對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如圖所示。分別在A、B、C處用同樣大小的力推門,可以感受到在A點容易把門推開,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________有關;在A處用不同大小的力推門,可以感受到力大一點容易把門推開,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________有關。【答案】作用點;大小【解析】【分析】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根據題目描述,分析哪個因素不同即可。【解答】分別在A、B、C處用同樣大小的力推門,即力的作用點不同,可以感受到在A點容易把門推開,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在A處用不同大小的力推門,即力的大小不同,可以感受到力大一點容易把門推開,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24.你留意過以下事實嗎?如:劃船時,槳向后劃水,船才會向前行駛;溜旱冰時,相對靜止的兩個人,只要一個人用力去推對方,兩人就會向相反方向運動;將吹足了氣的氣球嘴松開并放手,氣球會向相反的方向運動。請歸納出上述現象共同遵循的物理概念或規律;①________;②________。【答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或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或相互作用的兩個力方向相反)【解析】【分析】分析題目提供的物理事實,從中尋找對應的物理規律,然后描述出來即可。

【解答】①“向后”和“向前”、“相反”,這些關鍵詞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船受力后由靜止變為運動”、“人受力后由靜止變為運動”、“氣球受力由靜止變為運動”,這些現象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25.如圖實驗中,甲圖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有關、乙圖所示用扳手擰螺釘,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扳手的中部省力,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有關。【答案】方向;作用點【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有關;兩個對比實驗中,哪個因素不同,就是研究的哪個因素對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

【解答】甲圖中,作用在彈簧上力的方向不同,因此表面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乙圖所示用扳手擰螺釘,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扳手的中部省力,這時用力的作用點不同,因此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故答案為:方向;作用點26.魷魚是一種軟體動物,魷魚頭部的腹面有一個漏斗狀的噴口,它不僅是生殖、排泄“墨汁”的出口,也是魷魚重要的運動器官。魷魚經過身體側面的孔和噴口,把水吸入鰓腔,在軀干里聚集大量的水。當它緊縮口袋狀的身體通過噴口將水向前噴出時,從而推動魷魚________(填“向前”或“向后”)運動。這是由于物體之間________.【答案】向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施力物體同時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解答】魷魚將水向前噴出時,魷魚對水有一個向前的力,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水也就對魷魚有一個向后的力,所以魷魚就向后運動了。

故答案為:向后;的作用是相互的27.將一薄鋼條的下端固定,分別用不同的力推它,F1=F3=F4>F2,使其發生甲、乙、丙、丁各圖中所示的形變,則:(1)比較________兩圖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2)比較________兩圖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答案】(1)甲、乙

(2)甲、丁【解析】【分析】(1)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時,要采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時,要保持力的方向和作用點相同,改變力的大小;(2)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時,要保持力的方向和大小相同,力的作用點不同。【解答】(1)比較甲、乙兩圖可知,F1和F2的方向和作用點相同,F1>F2,F1產生的作用效果大,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

(2)比較甲、丁兩圖可知,F1和F4的方向和大小相同,F1和F4的作用點不同,產生的作用效果不同,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故答案為:(1)甲、乙;(2)甲、丁。28.某市中學生足球賽精彩紛呈。進攻時運動員用力踢球,足球發生彈性形變,由彈性形變產生的力叫做________力;同時運動員的腳也會感到痛,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________;球離開腳后由于________繼續向前飛行;守門員把迎面而來的足球牢牢抓住,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________。【答案】彈;相互的;慣性;運動狀態【解析】【分析】解答此題需要知道:物體發生彈性形變后,在恢復原狀的過程中產生的力叫做彈力;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切物體都有慣性;物體由運動變為靜止時,力改變了物體的運動狀態。【解答】足球發生彈性形變時,由彈性形變產生的力叫做彈力;運動員用力踢球時腳也會感到痛,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球離開腳后能繼續向前飛行一段距離,是由于球具有慣性;守門員把迎面而來的足球牢牢抓住,使足球由運動變為靜止,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故答案為:彈;相互的;慣性;運動狀態。29.如圖,當電風扇工作時,空氣會由靜止流動起來,這說明力能________;同時小車將向________運動(選填“左”或“右”),原因是________。【答案】改變物體運動狀態;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車受到向右的反作用力)【解析】【分析】(1)力有兩種作用效果:改了物體的形狀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兩個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物體和同一直線上。【解答】當電風扇工作時,空氣會由靜止流動起來,這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同時小車將向右運動(選填“左”或“右”),原因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為:改變物體運動狀態;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0.為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課堂上同學們做了如圖甲、乙所示實驗,該實驗要研究的是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有關。實驗時,圖中A同學用50牛頓的力拉B同學手臂,未能將B手臂拉起,則B對A的拉力________(選填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0牛。【答案】作用點;等于【解析】【分析】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

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解答】在題目所給的圖中,力的作用點不同,在同樣力的作用下,力的效果也不同,因此,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同學用50N的力拉B同學的手臂,B對A的拉力也等于50N;

故答案為:作用點;等于。31.如圖所示的幾幅圖片展示的是福娃小運動健將在進行奧運比賽,觀察圖片,回答下列問題:(1)用腳踢靜止在地面上的足球,足球飛向空中,說明力可以________。(2)拍打羽毛球時,球網的網面發生了彎曲,說明力可以________(3)賽艇時,用力往后撥水,艇向前方行駛,說明了________【答案】(1)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2)改變物體的形狀(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一個力的同時,另一個物體也同時對這個物體施加一個力;(2)力的作用效果有:一、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二、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解答】(1)用腳踢靜止在地面上的足球,足球飛向空中,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拍打羽毛球時,球網的網面發生了彎曲,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3)賽艇時,用力往后撥水,艇向前方行駛,說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為:(1)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2)改變物體的形狀;(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2.某同學在探究彈簧的特點時,得出了彈簧受到的拉力與彈簧的長度的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這根彈簧的原長是________厘米。(2)彈簧在受到6牛的拉力時,彈簧比原來伸長了________厘米,此時彈簧發生了彈性形變。(3)分析圖象及有關數據,你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4)用此彈簧制作的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是________【答案】(1)2(2)6

(3)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4)0~6牛【解析】【分析】(1)當彈簧不受力時彈簧處于原長;

(2)根據圖線與讀出受6N拉力時,彈簧的長度減去原長即為伸長的長度;

(3)彈簧受到的力超過一定值時,受到的力與伸長的長度不成正比關系;

(4)圖中所示超過6N之后彈簧伸長的長度與所受的力不成正比,據此可以確定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解答】(1)由題圖可知,彈簧不受力時的長度是2厘米,所以這根彈簧的原長是2厘米;

(2)彈簧在受到6N的拉力時,彈簧的長度是8厘米,所以此時比原來伸長了8厘米-2厘米=6厘米,此時彈簧發生了彈性形變;

(3)由圖可知,彈簧在受到0-6N的拉力范圍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關系,超過6N之后不成正比關系,所以可得出的結論是: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4)由上題分析可知此彈簧的測量范圍是0~6N。

故答案為:(1)2;(2)6;(3)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4)0~6牛四、重力33.如圖(甲)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水平桌面上的鉤碼所受的重力.彈簧測力計從圖示位置開始向上緩慢提升,其示數F與上升的高度h之間的關系如圖(乙)所示.試解答下列問題.

(1)鉤碼所受的重力為________N.(2)當h=4cm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________N,桌面對鉤碼的支持力是________N.【答案】(1)4.5(2)3;1.5【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力的合成,功的計算,綜合性較強,第二題是一易錯點,要會分析圖象所給提供的信息。(1)當緩緩提鉤碼離開桌面后測力計的示數不再變化,此時示數即為鉤碼所受重力大小;(2)由圖象獲取信息,并會對鉤碼受力分析。

【解答】(1)鉤碼離開桌面后測力計的示數不再變化,此時示數即為鉤碼所受重力大小,故鉤碼所受的重力為4.5N;

(2)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成正比、由圖象知:當h=6cm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4.5N,則4.5N6cm=0.75N/cm,表示每伸長1cm所需拉力為0.75N。則當h=4cm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0.75N/cm×4cm=3N。此時測力計受重力、拉力、支持力的作用,支持力等于重力減去拉力即4.5N-3.0N=1.5N。34.一個物體豎直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并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示數如右圖,則該物體的重力為________N,若把它帶到月球上,用天平稱它的示數為________kg,用彈簧測力計測它的示數與地球相比將________。【答案】1.6;0.16;變小【解析】【分析】(1)當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時,它受到測力計的拉力和重力是平衡力,即G=F;

(2)物體的質量是一種屬性,不隨物體形狀、狀態、位置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3)同一物體,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16。

【解答】一個物體豎直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并靜止時,則該物體的重力為1.6N;

若把它帶到月球上,用天平稱它的示數為:m=Gg35.小華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判斷重力的方向,球A所受重力的施力物體是________,緩慢改變斜面的傾角α,可觀察到懸線OA的方向________(填“不變”或“改變”)。【答案】地球;不變【解析】【分析】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解答】球A所受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改變斜面的傾角時,可觀察到懸線OA的方向不變。

故答案為:地球;不變。36.小金對太空中的星球比較感興趣,他從網上查得:甲、乙兩個星球表面上物體的重力(G)與其質量(m)的關系如圖。從圖中信息可知,相同質量的物體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據圖可得甲星球表面上物體的重力G與其質量m的關系式是________。【答案】大于;=15牛/千克【解析】【分析】利用G-m圖象,根據質量相同時,判斷甲乙重力的大小;根據Gm【解答】由G-m圖象可知,當質量相同時,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由圖可得,甲星球表面上Gm=120牛8千克=15牛/千克。

故答案為:大于;37.墻體的豎直性是房屋質量的重要指標,在建造房屋時,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圖所示的重垂線檢測墻體是否豎直,這運用了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圖中所示的墻體向________(填“左”或“右”)傾斜。【答案】豎直向下;左【解析】【分析】重錘線的制作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解答】建筑工人常常利用重垂線檢測墻體是否豎直,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由圖可知重垂線上端與墻緊靠,下端重錘的位置在墻的左側,故墻向左傾斜。

故答案為:豎直向下;左。38.質量為0.5kg的小球被拋出去后,如不計空氣阻力,小球受到________的作用,該力的施力物體是________,力的大小是________N,該力的方向是________的。【答案】重力;地球;4.9;豎直向下【解析】【分析】地球附近的任何物體都受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根據G=mg即可求出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解答】地球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拋出的小球受到重力的作用,該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重力的大小為G=mg=0.5千克×9.8牛/千克=4.9牛,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故答案為:重力;地球;4.9;豎直向下。39.某校初二(1)班物理實驗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影響物體重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中。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探究。某小組“探究物體重力的大小跟物體形狀的關系”,他們用橡皮泥為實驗對象,用小刀將橡皮泥雕刻成各種形狀進行實驗,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被測物體形狀重力橡皮泥正方形4.8N橡皮泥圓形4,2N橡皮泥三角形3.6N分析實驗數據,第一組的同學得出實驗結論:物體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有關。①他們的結論正確嗎?________。②請你說說評價的理由________。【答案】不正確;沒有控制形狀不同的橡皮泥的質量一定【解析】【分析】物體的重力和質量成正比,要探究物體重力和物體形狀的關系我們就要控制質量一定.此題考查的是控制變量法的應用和重力與質量的關系,控制變量法在初中階段物理學習中經常用到,是探究過程中的重要方法.【解答】解:要探究物體重力和物體形狀的關系我們就要控制質量一定,由三種形狀橡皮泥的重力可知沒有保證橡皮泥的多少不變;故他們的結論不正確.故答案為:不正確、沒有控制形狀不同的橡皮泥的質量一定.40.甲、乙兩球的質量之比為3:2,則他們所受的重力之比為________,若甲球所受的重力為60N,則乙球所受的重力為________N。【答案】3:2;40【解析】【分析】根據G=mg求出重力之比;根據比值關系求出乙球的重力.此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重力計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礎性題目.

【解答】解:兩球的重力之比:G甲G乙=m甲gm乙g=32

∵G甲41.下面三幅圖共同反映出的物理知識有

(1)________

(2)________

【答案】地球上的物體都受到重力;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解析】【解答】解:(1)地面附近的物體都受到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重力;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如使拋出的小球落向地面、水向低處流、蘋果由靜止落下等;

(2)重力改變了物體的運動狀態,使拋出的小球落向地面、水向低處流、蘋果由靜止落下.

故答案為:(1)地球上的物體都受到重力;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分析】(1)地面附近的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會使空中的小球、水、蘋果最終落向地面,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2)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42.“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攜帶的“玉兔”月球車在月球上開始工作,如圖所示,這是人類時隔37年再次在月球表面開展探測工作,展示了我國強大的科技綜合實力.月球車在月球表面的重力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在地球表面的重力;月球車在月球表面的質量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在地球表面的質量.

【答案】小于;等于【解析】【解答】由于月球上引力的大小為地球上引,所以月球車在月球表面的重力小于它在地球表面的重力;因為質量與物體的位置無關,所以月球車在月球表面的質量等于它在地球表面的質量

【分析】物體所受的重力與物體所處的位置有關,月球上引力的大小為地球上引力;質量是指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與形狀、狀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