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02古詩詞中的意象及限時訓練
模塊導航
?模塊一鑒賞方法:融情造境
?模塊二鑒賞方法:因物尋志
?模塊三鑒賞方法:因形悟神
?模塊四全國中考真題及熱點題型特訓
模塊一1鑒賞方法:融情造境O
鑒賞方法:融情造境
(1)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詩歌中描繪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單個景物形象,有由多個景物
形象(意象)組合成的意境。
詩歌傳統意象比較固定,如楊柳代表惜別,月亮代表思鄉懷人等。但在具體詩歌中有變數。
鑒賞景物形象,一要注意景物描寫的方式,如動靜、色彩,來把握景物特點和詩人的感情;二要抓住意象
來分析意境,探知詩人的感情。
⑵意境
“意”,作者的情感;“境”,詩中所描繪的圖景。意境指詩歌通過意象所表現出來的情調和境界。意
境和意象的關系,簡單地說,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詩歌藝術的基本單位,而意境則是指全篇作品
所營造的整體藝術境界;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而意境則是意象疊加、組合之后的升華。
由于意境一詞較為復雜,故在高考中常用“氛圍”(偏重外部環境)、“心境”(側重內心世界)、“境界”(外
部與內部的融合)等詞語稱呼。
模塊二1鑒賞方法:因物尋志O
鑒賞方法:因物尋志
詩歌中的事物形象,即詠物詩或雜詩中的形象,如駱賓王《詠蟬》中“蟬”的形象,陸游《卜算子?詠梅》
中“梅”的形象等。鑒賞物象往往由物及人,從物人一體的角度來把握事物的特點。即先要借助相關語句
或關鍵字詞來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聯系創作背景進行有關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層分析。
模塊三1鑒賞方法:因形悟神O
鑒賞方法:因形悟神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大致有兩類:一是主觀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二是客觀形象
(作者描寫或刻畫的人物)。每首詩都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客觀的人物形象。詩中客觀的人物形
象只是抒情主人公抒情達意的途徑之一。
古詩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時要特別抓住詩中描寫人物的語
言、神態、動作、心理、肖像及所處的環境等片段文字,因形悟神(人物形象特點)。另外,要關注詩人所
處的背景及詩人對其的情感態度等。
古詩中八類人物形象及其特征
①正直之士: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
②愛國之士:心憂天下、憂國憂民。
③隱士:寄情山水、歸隱田園。
④失意之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
⑤報國之士:矢志報國、慷慨憤世。
⑥游子:友人送別、思念故鄉。
⑦疆場將士:獻身邊疆、反對征伐。
⑧癡情兒女:纏綿俳惻、愛恨情長。
--------------------字例題精講-----------
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其二)
[東晉]陶淵明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
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
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
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
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
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①。
日人相與歸,壺漿勞近鄰。
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
【注】①問津:指孔子讓子路向兩位隱士長沮、桀溺問路的典故。
“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⑴?⑵題。(9分)
九日①水閣
韓琦②
池館梁摧古榭荒,此延嘉客會重陽。
雖慚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
酒味已醇新過熟,蟹螯先實不須霜。
年來飲興衰難強,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①九日:指農歷九月九日,也就是傳統的重陽節。這一天既要登高懷遠,也有
以菊花配螃蟹的飲食習俗。②韓琦:字稚圭,自號贛叟,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北宋政
治家、詞人。這首詩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詩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謂官隆位顯。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頷聯兩句對仗工整,以“老圃”對“黃花”,“秋容”對“晚節”,“淡”對“香:這
兩句從正面寫九日賞菊。
B.頸聯寫新釀的美酒已經很熟,味道醇厚芬芳。螃蟹早就長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
霜。
C.尾聯的兩句寫此時詩人年事已高,已不能豪飲和高吟詩歌,從側面反映出他已真心服
老。
D.整首詩歌體現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續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肅殺的秋景之中強調一種高
潔的人品。
(2)這首詩塑造出了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結合全詩進行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⑴?⑵題。
贈蜀府將①
溫庭筠
十年分散劍關秋,萬事皆隨錦好流。
志氣已曾明漢節,功名猶自滯吳鉤。
雕邊認箭寒云重,馬上聽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悵,灌嬰韓信盡封侯。
【注】①公元829年南詔入侵成都,蜀將抗擊南詔有功。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十年前秋天詩人與蜀府將在邊關分別,回想起來不禁感嘆時光流逝世事變遷。
B.詩中使用“漢節”的典故,表現了詩人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效忠國家的氣節。
C.蜀府將在被射下來的雕身上辨認出自己的箭,這一細節表現蜀將的武藝精湛。
D.詩中極具邊塞特色的意象,營造出壓抑悲涼的氛圍,也暗示蜀將被閑置冷落的處境。
(2).本詩第四句”功名猶自滯吳鉤”,與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把吳鉤
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都使用了“吳鉤”這一意象,請結合詩意比較二者異同。
4.閱讀下面的這首宋詩,完成⑴?⑵題。
渭上秋夕閑望①
潘閱
秋色滿秦川,登臨渭水邊。
殘陽初過雨,何樹不鳴蟬。
極浦涵明月,孤帆沒遠煙。
漁人空老盡,誰似太公②賢。
【注】①此詩作于潘閩早年落拓江湖之時。②太公:即呂尚,相傳他垂釣于渭濱溪,周
文王和他相遇,談得極為投機,即拜為師。后幫助武王伐紂滅殷,建立周朝。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詩題中的“渭上”,點明了詩歌作于長安;“秋夕”點明了具體的時令和時間;“閑望”
是悠閑遠眺的意思,暗示了詩歌的感情基調。
B.首聯寫景、敘事,“滿”字突出了秋意的濃烈,“渭水邊”是詩人選取的登臨之地,為
下文詳細具體地描寫秦川秋色作了鋪墊。
C.頸聯中的“明月”二字,照應了詩題中的“秋夕”,“沒遠煙”寫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馳
前進的情狀,含有一個時間、空間的變化過程。
D.尾聯使用對比手法,拿“漁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賢”進行對比,同時也揭
示出“漁人”悲劇命運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夠。
(2).本詩頷聯寫了哪些意象?運用了什么手法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簡要分析。
模塊四全國中考真題及熱點題型特訓O
(2023?湖南永州?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各題。
移家別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1.下列對這首詩賞析恰當的一項是()
A.詩人搬家時,正值秋日,微風輕拂,湖上亭呈現出一派宜人的景色。
B.“系”字形象地描寫了柳條藤蔓修長的特點,展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
C.“啼,,字是指黃鶯的啼叫,這頻繁的啼叫聲,難免讓詩人更添煩躁之情。
D.詩人視花鳥為摯友,達到了物我交融的地步,故而憂樂與共,靈犀相通。
2.詩歌主要描寫了哪些意象?借此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023?山東濰坊?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千里思
鄭錫?
渭水通胡苑,輪臺望漢關。
帛書秋海斷,錦宇夜機②閑。
旅夢蟲催曉,邊心雁帶還。
惟余兩鄉思,一夕度關山。
[注]①鄭錫,唐朝登寶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員外。②機:原意是弩機,代指武器。
3.下面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用“通”和“望”連接四個地方,緊扣詩題“千里思”。“望”是“思”的具體表現。
B.頷聯意為:家鄉來信被深秋大漠阻斷;想寫封家書,卻戰事不斷、枕戈達旦。
C.“兩鄉思”是“獨在異鄉為異客”的羈旅之人的思鄉之情。“惟余”極言思鄉之切。
D.“一夕度關山”與“關山度若飛”都寫出了迅速越過關山、立即奔赴戰場的狀態。
4.請簡要分析“蟲”和“雁”兩個意象在表達思鄉情感方面的作用。
5.(2023?浙江?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古詩,補全對話。
旅次石頭岸
〔唐〕張祜
行行石頭岸,身事兩相違。舊國日邊遠,故人江上稀。
水聲寒不盡,山色暮相依。惆悵未成語,數行鴉又飛。
小語:老師,我發現尾聯中有一個直接表達情感的詞語“(1)”,還有一個意象
“⑵”,從中可以讀出這首詩的情感。
老師:是的。我們還可以通過詩題中"一詞知道詩人身處異鄉。他想起“舊國”“故人”,
流露出3________________之情。
小語:我不理解“身事兩相違”這句詩。
老師:這就需要了解作者的經歷。張祜性格耿直,被他人排擠,最后無奈歸隱,所以這句詩表達了作者懷
才不遇的感慨。
(2023?山東煙臺?統考中考真題)岳州晚景
【唐】張籍
晚景寒鴉集,秋聲旅雁歸。
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飛。
洲白蘆花吐,園紅柿葉稀。
長沙卑濕地,九月未成衣支
【注】①九月未成衣:反用《詩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意,意思是天冷卻沒有加衣服。
6.下列對詩歌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中對“晚景”“秋聲”的描寫,體現了詩人的心境,為全詩抒情奠定基調。
B.頷聯寫景,動中有靜,虛實結合,由太陽浮在水面聯想到天空彩霞飛舞,江面也如同天空一樣。
C.頸聯中“洲白蘆花吐”寫蘆花開放,使小洲看上去是白的。這種倒著寫的手法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
例如“沾衣欲濕杏花而,吹面不寒楊柳風,
D.尾聯寫天冷未加衣,而古時裁衣、授衣多是家婦所為,由此可知,此句委婉地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
思念。
7.請根據下列詩句,探究“鴉”這一意象在古詩詞中寄托的情感。
晚景寒鴉集,秋聲旅雁歸。——張籍《岳州晚景》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8.(2023?四川廣安?統考中考真題)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1)詞的上片,詞人寫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2)全詞用了什么寫法?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2023?云南?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9.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次”有“依次”“停留”“接連”等意思,標題中的“次”指停留、停宿。
B.首聯運用互文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詩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勞。
C.頷聯描寫了船行江上、一帆風順、平野開闊、春潮漸退的壯觀景象。
D.頸聯蘊含著時序變遷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哲理。
10.杜甫的《春望》和本詩都提到了“書”的意象,請分析其蘊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與解析
模塊導航
?模塊一鑒賞方法:融情造境
?模塊二鑒賞方法:因物尋志
?模塊三鑒賞方法:因形悟神
?模塊四全國中考真題及熱點題型特訓
模塊一1鑒賞方法:融情造境O
鑒賞方法:融情造境
(1)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詩歌中描繪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單個景物形象,有由多個景物
形象(意象)組合成的意境。
詩歌傳統意象比較固定,如楊柳代表惜別,月亮代表思鄉懷人等。但在具體詩歌中有變數。
鑒賞景物形象,一要注意景物描寫的方式,如動靜、色彩,來把握景物特點和詩人的感情;二要抓住意象
來分析意境,探知詩人的感情。
⑵意境
“意”,作者的情感;“境”,詩中所描繪的圖景。意境指詩歌通過意象所表現出來的情調和境界。意
境和意象的關系,簡單地說,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詩歌藝術的基本單位,而意境則是指全篇作品
所營造的整體藝術境界;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而意境則是意象疊加、組合之后的升華。
由于意境一詞較為復雜,故在高考中常用“氛圍”(偏重外部環境)、“心境”(側重內心世界)、“境界”(外
部與內部的融合)等詞語稱呼。
模塊二1鑒賞方法:因物尋志O
鑒賞方法:因物尋志
詩歌中的事物形象,即詠物詩或雜詩中的形象,如駱賓王《詠蟬》中“蟬”的形象,陸游《卜算子?詠梅》
中“梅”的形象等。鑒賞物象往往由物及人,從物人一體的角度來把握事物的特點。即先要借助相關語句
或關鍵字詞來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聯系創作背景進行有關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層分析。
模塊三1鑒賞方法:因形悟神O
鑒賞方法:因形悟神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大致有兩類:一是主觀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二是客觀形象
(作者描寫或刻畫的人物)。每首詩都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客觀的人物形象。詩中客觀的人物形
象只是抒情主人公抒情達意的途徑之一。
古詩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時要特別抓住詩中描寫人物的語
言、神態、動作、心理、肖像及所處的環境等片段文字,因形悟神(人物形象特點)。另外,要關注詩人所
處的背景及詩人對其的情感態度等。
古詩中八類人物形象及其特征
①正直之士: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
②愛國之士:心憂天下、憂國憂民。
③隱士:寄情山水、歸隱田園。
④失意之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
⑤報國之士:矢志報國、慷慨憤世。
⑥游子:友人送別、思念故鄉。
⑦疆場將士:獻身邊疆、反對征伐。
⑧癡情兒女:纏綿俳惻、愛恨情長。
--------------------字例題精講-----------
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其二)
[東晉]陶淵明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
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
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
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
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
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①。
日人相與歸,壺漿勞近鄰。
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
【注】①問津:指孔子讓子路向兩位隱士長沮、桀溺問路的典故。
“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解析:第一步:概括特點。本題通過明確重點詞語的含義來概括畫面特點。如“平疇”
指平曠的田野,“懷新”指孕育著新的生機。第二步:描繪畫面。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出這兩句
詩所描繪的畫面。
答案:平曠的田野上,從遠處吹來的微風,輕輕拂過禾苗。長勢良好的禾苗,煥發出勃
勃生機。(步驟一、二)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⑴?⑵題。(9分)
九日①水閣
韓琦②
池館梁摧古榭荒,此延嘉客會重陽。
雖慚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
酒味已醇新過熟,蟹螯先實不須霜。
年來飲興衰難強,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①九日:指農歷九月九日,也就是傳統的重陽節。這一天既要登高懷遠,也有
以菊花配螃蟹的飲食習俗。②韓琦:字稚圭,自號贛叟,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北宋政
治家、詞人。這首詩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詩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謂官隆位顯。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頷聯兩句對仗工整,以“老圃”對“黃花”,“秋容”對“晚節”,“淡”對“香:這
兩句從正面寫九日賞菊。
B.頸聯寫新釀的美酒已經很熟,味道醇厚芬芳。螃蟹早就長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
霜。
C.尾聯的兩句寫此時詩人年事已高,已不能豪飲和高吟詩歌,從側面反映出他已真心服
老。
D.整首詩歌體現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續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肅殺的秋景之中強調一種高
潔的人品。
【答案】C[C項,“已真心服老”錯,“漫有高吟力尚狂”展現的是一種豪情。]
(2)這首詩塑造出了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結合全詩進行分析。(6分)...................
答案: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淡泊寧靜、晚節彌堅、豪情滿懷的詩人形象。①首聯兩句寫詩
人對住處的水閣古榭雖傾頹破敗也不介意,還高興地在那里宴請嘉賓歡度重陽,表現了詩人
生活儉樸,不尚奢華。這是從外在的表現來寫的。②頷聯兩句借贊頌重陽時節,菊花雖晚開
而尤為芬芳,以“黃花晚節香”喻晚節可貴,要注重晚節。這是從內在的精神實質來寫。③
尾聯兩句寫此時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從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雖衰,詩情卻不減當年
的豪情逸興。(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⑴?⑵題。
贈蜀府將①
溫庭筠
十年分散劍關秋,萬事皆隨錦好流。
志氣已曾明漢節,功名猶自滯吳鉤。
雕邊認箭寒云重,馬上聽笳寒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悵,灌嬰韓信盡封侯。
【注】①公元829年南詔入侵成都,蜀將抗擊南詔有功。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十年前秋天詩人與蜀府將在邊關分別,回想起來不禁感嘆時光流逝世事變遷。
B.詩中使用“漢節”的典故,表現了詩人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效忠國家的氣節。
C.蜀府將在被射下來的雕身上辨認出自己的箭,這一細節表現蜀將的武藝精湛。
D.詩中極具邊塞特色的意象,營造出壓抑悲涼的氛圍,也暗示蜀將被閑置冷落的處境。
【答案】B(“詩人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效忠國家的氣節”錯,不是“詩人”而應是“蜀
府將"。)
(2).本詩第四句"功名猶自滯吳鉤”,與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把吳鉤
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都使用了“吳鉤”這一意象,請結合詩意比較二者異同。
【答案】吳鉤,泛指利劍,二者都是比喻從軍立功之志。辛棄疾借“吳鉤”表達自己雖
有沙場立功的雄心壯志卻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和悲憤。而溫庭筠表達的是對蜀將雖戰功赫
赫但卻不得封賞滯居下位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同情。
4.閱讀下面的這首宋詩,完成⑴?⑵題。
渭上秋夕閑望①
潘閱
秋色滿秦川,登臨渭水邊。
殘陽初過雨,何樹不鳴蟬。
極浦涵明月,孤帆沒遠煙。
漁人空老盡,誰似太公②賢。
【注】①此詩作于潘闔早年落拓江湖之時。②太公:即呂尚,相傳他垂釣于渭濱溪,周
文王和他相遇,談得極為投機,即拜為師。后幫助武王伐紂滅殷,建立周朝。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詩題中的“渭上”,點明了詩歌作于長安;“秋夕”點明了具體的時令和時間;“閑望”
是悠閑遠眺的意思,暗示了詩歌的感情基調。
B.首聯寫景、敘事,“滿”字突出了秋意的濃烈,“渭水邊”是詩人選取的登臨之地,為
下文詳細具體地描寫秦川秋色作了鋪墊。
C.頸聯中的“明月”二字,照應了詩題中的“秋夕”,“沒遠煙”寫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馳
前進的情狀,含有一個時間、空間的變化過程。
D.尾聯使用對比手法,拿“漁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賢”進行對比,同時也揭
示出“漁人”悲劇命運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夠。
【答案】B(A項,“暗示了詩歌的感情基調”錯,由詩歌內容來看,詩中抒發的并非“閑
望”的悠閑之情。C項,“寫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馳前進的情狀”錯,“沒”指消失不見,根據
“孤帆”可知這是一只小船,慢慢地消失在縹緲的水煙之中才符合常理和詩歌意境。從詩中
看不出“疾馳前進”的意思。D項,“同時也揭示出‘漁人'悲劇命運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
夠”錯,尾聯表面是感嘆沒有哪個漁人像太公那樣賢能,實則自嘆不受賞識,沒有太公的際
遇。)
(2).本詩頷聯寫了哪些意象?運用了什么手法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簡要分析。
【答案】詩歌頷聯主要寫了殘陽、雨、鳴蟬三種意象。運用視聽結合的手法,“殘陽初過
雨”屬于視覺描寫,“何樹不鳴蟬”屬于聽覺描寫:靜謐的黃昏時分,一陣小雨剛過,天上掛
著一輪西沉的殘陽,四周響起了蟬的鳴叫聲。詩人借助不同的景物,勾畫出一幅靜中有動、
時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畫面。
模塊四全國中考真題及熱點題型特訓O
(2023?湖南永州?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各題。
移家別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I.下列對這首詩賞析恰當的一項是()
A.詩人搬家時,正值秋日,微風輕拂,湖上亭呈現出一派宜人的景色。
B.“系”字形象地描寫了柳條藤蔓修長的特點,展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
C.“啼,,字是指黃鶯的啼叫,這頻繁的啼叫聲,難免讓詩人更添煩躁之情。
D.詩人視花鳥為摯友,達到了物我交融的地步,故而憂樂與共,靈犀相通。
2.詩歌主要描寫了哪些意象?借此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1.D2.柳條、藤蔓、黃鶯。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難舍。
【解析】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A.有誤,根據“好是春風湖上亭”可知,此時季節是春季,“正值秋日”表述錯誤;
B.有誤,“系”字切合柳條、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表現柳條、藤蔓因依戀主人而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實
則是表達詩人對它們的依戀難舍;“展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表述錯誤;
C.有誤,根據“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可知,“啼”字字面是寫黃鶯的叫聲,同時也很自然地讓
人聯想到離別的啼哭,表現出詩人對即將離去內心的感傷;“難免讓詩人更添煩躁之情”表述錯誤;
故選D。
2.本題考查詩歌的意象與情感。
根據“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可知,詩歌主要描寫了“柳條、藤蔓、黃鶯”等意象。在“柳條藤蔓
系離情”“欲別頻啼四五聲”兩句詩中,“系”字切合柳條、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啼”字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
這兩個動詞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了詩人的情感,“系”字面表現柳條、藤蔓因依戀主人而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
實則是表達詩人對它們的依戀難舍;“啼”字字面是寫黃鶯的叫聲,同時也很自然地讓人聯想到離別的啼哭,
詩人借這些意象抒發了自己即將離別湖上亭的傷感、依戀與不舍之情。
(2023?山東濰坊?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千里思
鄭錫0
渭水通胡苑,輪臺望漢關。
帛書秋海斷,錦字夜機②閑。
旅夢蟲催曉,邊心雁帶還。
惟余兩鄉思,一夕度關山。
[注]①鄭錫,唐朝登寶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員外。②機:原意是弩機,代指武器。
3.下面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用“通”和“望”連接四個地方,緊扣詩題“千里思”。“望”是“思”的具體表現。
B.頷聯意為:家鄉來信被深秋大漠阻斷;想寫封家書,卻戰事不斷、枕戈達旦。
C.“兩鄉思”是“獨在異鄉為異客”的羈旅之人的思鄉之情。“惟余”極言思鄉之切。
D.“一夕度關山”與“關山度若飛”都寫出了迅速越過關山、立即奔赴戰場的狀態。
4.請簡要分析“蟲”和“雁”兩個意象在表達思鄉情感方面的作用。
【答案】3.D4.示例:羈留異鄉,好夢難圓,伴隨著秋蟲的鳴叫,天已經破曉了。“蟲”鳴“催曉”,
以動襯靜渲染了凄涼孤寂的氛圍,抒發了詩人內心的凄苦之情。身在他鄉,真希望鴻雁盡快將書信傳遞給
家人。“雁”更好地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解析】3.本題考查理解詩歌。
D.有誤,“惟余兩鄉思,一夕度關山”的意思是:只剩下兩地鄉思之情,想一天晚上快速度關山。因此,“一
夕度關山”寫出了詩人想快速回到家鄉的思鄉之情,并不是寫詩人立即奔赴戰場的狀態。
故選D。
4.本題考查分析詩歌的意象。
“旅夢蟲催曉,邊心雁帶還”意思是旅人的思鄉之夢被蟲鳴聲打破了,身在邊關而心在家鄉,希望鴻雁盡快
將書信傳給家人。兩句中“旅夢”指旅人的思鄉之夢;“蟲催曉”指蟲鳴,天已破曉;“邊心”指身在邊關而心
在家鄉;“雁帶還”指希望鴻雁盡快將書信傳給家人。據此概括出答案即可。
5.(2023?浙江?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古詩,補全對話。
旅次石頭岸
〔唐〕張祜
行行石頭岸,身事兩相違。舊國日邊遠,故人江上稀。
水聲寒不盡,山色暮相依。惆悵未成語,數行鴉又飛。
小語:老師,我發現尾聯中有一個直接表達情感的詞語“(1)”,還有一個意象
“⑵”,從中可以讀出這首詩的情感。
老師:是的。我們還可以通過詩題中"一詞知道詩人身處異鄉。他想起“舊國”“故人”,
流露出衛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小語:我不理解“身事兩相違”這句詩。
老師:這就需要了解作者的經歷。張祜性格耿直,被他人排擠,最后無奈歸隱,所以這句詩表達了作者懷
才不遇的感慨。
【答案】惆悵鴉旅(次、旅次均可)思鄉、懷人(傷感、孤獨、惆悵)
【詳解】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
第一、二空,“惆悵未成語,數行鴉又飛”,意思是心中惆悵,無法用語言表達,此時又見幾行烏鴉飛過。“惆
悵”一詞直接表達出作者的情感,烏鴉往往是以蕭瑟、衰敗的意象出現,而表達情感呈現出壓抑、蒼涼、
凄苦的特點。
第二空,“旅次石頭岸”,意為旅途中暫時停宿在石頭岸,由“旅”或“次”可知詩人身處異鄉,正在旅途漂泊。
第三空,“舊國日邊遠,故人江上稀”,意思是故鄉遠在天邊,而友人在江上旅途中也難以相逢。流露出詩
人思鄉、懷人的傷感、孤獨(惆悵)之情。
(2023?山東煙臺?統考中考真題)岳州晚景
【唐】張籍
晚景寒鴉集,秋聲旅雁歸。
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飛。
洲白蘆花吐,園紅柿葉稀。
長沙卑濕地,九月未成衣支
【注】①九月未成衣:反用《詩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意,意思是天冷卻沒有加衣服。
6.下列對詩歌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中對“晚景”“秋聲”的描寫,體現了詩人的心境,為全詩抒情奠定基調。
B.頷聯寫景,動中有靜,虛實結合,由太陽浮在水面聯想到天空彩霞飛舞,江面也如同天空一樣。
C.頸聯中“洲白蘆花吐”寫蘆花開放,使小洲看上去是白的。這種倒著寫的手法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
例如“沾衣欲濕杏花而,吹面不寒楊柳風”。
D.尾聯寫天冷未加衣,而古時裁衣、授衣多是家婦所為,由此可知,此句委婉地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
思念。
7.請根據下列詩句,探究“鴉”這一意象在古詩詞中寄托的情感。
晚景寒鴉集,秋聲旅雁歸。——張籍《岳州晚景》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答案】6.B7.渲染環境的氛圍,寄托人物的愁緒。
【解析】6.本題考查詩歌賞析。
B.賞析有誤。頷聯“水光浮日出,霞彩映江飛”寫岳陽之景,當然離不開水,于是作者的視線從空中向下移
動,承第一句“晚”字寫湖中和江面之景。“水光”和“霞彩”都是靜態的,“出”字描繪出洞庭湖波光晃蕩,日
將落而未落時浮在水面上的情景;“飛”字一方面見出晚霞疾逝,一方面見出江水的流動。這兩個字給畫面
注入了一種動態的美,突出了晚景的特色。可見,運用了靜中有動的手法,而非“動中有靜”。故選B。
7.本題考查意象探究。
“晚景寒鴉集,秋聲旅雁歸”意思是:岳州晚景是烏鴉聚集在樹上,秋季的天空中傳來歸雁的鳴叫聲。渲染
了悲涼的氛圍,為尾聯抒發對家人的思念奠定了感情基調。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思是: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雪那樣
白,樹上的鴉雀停止了聒噪,進入了夢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庭中的桂花。“樹棲鴉”這三個
字,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狀,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意思是: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
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凄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
又增加一層荒涼感。
根據上述分析,結合“烏鴉,按照迷信的說法,是一種不祥的鳥,它經常出沒在墳頭等荒涼之處。在中國
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系在一起”可知,“鴉”這一意象在古詩詞中渲染環境的凄涼氛圍,寄托人
物的愁緒。
8.(2023?四川廣安?統考中考真題)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1)詞的上片,詞人寫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2)全詞用了什么寫法?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1)驛站、斷橋、黃昏、風雨。描寫梅花所處的環境,創設了一種寂寞、苦悶、凄清的氛圍。
(2)運用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手法。作者借飽受摧殘、香氣不改、精神猶存的梅花,抒發自己雖歷經
艱辛,屢遭排斥,仍堅守節操、矢志不渝的情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寫字樓安全防火防盜應急措施
- 婚后財產確定協議書
- 蒸汽疏水閥全球市場研究報告2023-2029
- 醫療行業資金保障措施
- 地下室土壤改良處理措施
- 數碼器材租賃合同
- 倉管員工作職責和主要工作內容(33篇)
- 藝術品拍賣協議
- 戶外廣告制作與安裝合同
- “雙碳”背景下綠色供應鏈管理對企業價值創造的影響研究-以TCL集團為例
- 社工服務質量保障方案
- 薪酬管理體系的價值與效能評估
- 前列腺炎疾病演示課件
- 丙酸血癥疾病演示課件
- 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投標方案(技術標)
- (完整版)發酵原理及工藝
- 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下冊實驗報告單
- 提高患者口服藥服用的準確率品管圈成果匯報ppt模板
-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6000字范文
- 能源中國學習通章節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山西省博物院講解詞(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