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物理知識點歸納_第1頁
2024年初中物理知識點歸納_第2頁
2024年初中物理知識點歸納_第3頁
2024年初中物理知識點歸納_第4頁
2024年初中物理知識點歸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物理知識點歸納(第壹部分)1、假如壹種物體可以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但具有能量的物體不壹定正在做功。

2、動能和勢能統稱機械能,或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勢能有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3、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影響動能大小的原因是物體的質量和物體運動的速度,壹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靜止的物體動能為零,勻速運動的物體(不管勻速上升,勻速下降,勻速前進,勻速後退,只要是勻速)動能不變,加速運動的物體動能增大,減速運動的物體動能減小,物體與否具有動能的標志是:它與否運動。

4、

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原因是物體的質量和被舉高度,水平地面上的物體重力勢能為零。位置升高的物體(不管勻速升高,還是加速升高,或減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勢能在增大,位置降底的物體(不管勻速升高,還是加速升高,或減速升高,只要是降底)重力勢能在減小,高度不變的物體重力勢能不變。物體具有重力勢能的標志:相對水平地面,物體與否被舉高。

5、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影響彈性勢能大小的原因是彈性形變的大小(對同壹種彈性體而言),對同壹彈簧或同壹橡皮來講(在壹定彈性范圍內)形變越大,彈性勢能越大。物體與否具有彈性勢能的標志:與否發生彈性形變。

6、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沿橢圓軌道非勻速運行,當衛星從近地點向遠地點運行時(相稱于上升運動)動能減小(速度減小)勢能增大(距地球中心的高度增長),這壹過程衛星的動能轉化為勢能,當衛星從遠地點向近地點運行時(相稱于下落運動)動能增大(速度增大)勢能減小(距地球中心的高度減小)這壹過程中衛星的勢能轉化為動能。在近地點上,衛星運行速度最大,動能最大,距地球近來,勢能最小。在遠地點上,衛星運行速度最小,動能最小,距地球最遠,勢能最大。

7、

分析下列事例中能的轉化:

1水平面靜止的物體:

動能

重力勢能

機械能

2加速升空的火箭或氣球:

動能

重力勢能

機械能

3下坡時剎車的汽車:

動能

重力勢能

機械能

4勻速上升的電梯:

動能

重力勢能

機械能

5勻速下落的跳傘運動員:

動能

重力勢能

機械能

6水平地面上剎車的汽車:

動能

重力勢能

機械能

7出站的列車:

動能

重力勢能

機械能

8光滑斜面上滾下的鋼球:

動能

重力勢能

機械能

9不計阻力時上拋的石塊:

動能

重力勢能

機械能

8、

當物體中空中自由運動時,若物體上升,則把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若物體下降,則把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若在轉化的過程中無阻力,則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當物體在外力作用下運動時,若物體勻速上升,則動能不變,勢能增大,機械能增大,這時,不時動能轉化為勢能,而是外力對物體做功,使物體機械能增長,若物體勻速下降,則動能不變,勢能減小,減小的勢能沒有轉化為動能,而是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9、皮球彈跳過程可分為四個過程:上升過程(皮球從高處下落到剛好要著地)是把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皮球剛要著地的瞬間動能最大);壓縮過程(皮球與地面間發生互相作用,到皮球形變最大)是把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當皮球形變最大時,彈性勢能最大);恢復原狀過程(皮球恢復本來形狀到剛要離開地面)是把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在剛要離開地面的瞬間,它的速度最大,動能最大);上升過程(從離開地面到上升至最高處)是把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然後又要下落,反復以上過程。

10、自然界中可供人類運用的機械能源有水能和風能,大型水電站通過修筑攔河壩來提高水位,從而增大水的重力勢能,以便在發電時把11、分子動理論的內容包括:1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2構成物質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的運動3分子之間同步存在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2、分子的直徑是用10-10m來量度的(或百億分之幾米)分子用肉眼無法直接看到。

13、不壹樣物質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擴散現象重要闡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的運動,其此還闡明分子之間存在著間距(間隙),擴散現象可以發生在氣體之間、液體之間、固體之間,擴散現象之因此能發生,重要原因是分子無規則的運動,能闡明無規則運動的事例有:1氣體很輕易被壓縮(另壹原因是分子間作用力很小)2水和酒精相混合總體積減小。3裝有油的鋼筒在高壓下外壁滲出了油

14、物體難以被壓縮是由于分子間存在著斥力,物體難以被拉長是由于分子間存在引力,氣體分子可以到處漂移,是由于氣體分子間距離很大,分子引力非常小,往往可以忽視不計。

15、1當分子間實際距離不小于平衡間距時,分子引力不小于分子斥力,引力起重要作用。

2當分子間實際距離不不小于平衡間距時,分子引力不不小于分子斥力,斥力起重要作用。

3當分子間實際距離等于平衡間距時,分子引力等于分子斥力,合力為零。

4當分子間實際距離為平衡間距10倍時,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都近似為零,分子力可忽視不計。

5當分子間距離增大時(r>r0),分子引力和斥力都減小,但斥力減小的更快,故分子力體現為引力.

6當分子間距離減小時(r<r0)分子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的更快,故分子力體現為斥力

16、由于分子無規則運動,使分子具有分子動能,由于分子間互相作用力使分子具有分子勢能.

17、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物體的內能.物體的內能跟物體的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物體內能越大.

18、溫度跟物體內部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劇烈程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分子運動速度越大)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無規則運動叫熱運動,內能常叫熱能,壹切物體都具有內能.

19、機械能與整個物體的機械運動狀況有關,內能與物體內部分子的熱運動及分子間互相作用狀況有關,機械能是動能與勢能之和,內能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

20、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會增大,物體對外做功,自身內能會減小,能量的單位是焦耳.

21、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變化物體的內能,功和熱量都可以量度物體內能變化,運用內能的兩種措施是:運用內能來加熱和運用內能來做功,做功和熱傳遞在變化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但實質不壹樣,做功是能的轉化過程,熱傳遞是能的轉移過程。注意: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不壹定增長(如把壹物體舉高是做的功使機械能增長)

22、物體間存在溫度差時,將會發生熱傳遞,熱傳遞過程中能量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當物體間溫度相似時,熱傳遞將停止,在無熱損失的狀況下,高溫物體放出的熱量等于低溫物體吸取的熱量既Q放=Q吸,在有熱損失的狀況下,高溫物體放出熱量部分被吸取而另壹部分被損耗,因此Q放=Q吸+Q損

23、做功與內能的關系: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會增大,也也許不變,由于對物體所做的功不壹定都增長為物體的內能,還也許增長為物體其他形式的能:如把物體舉高,對物體所做的功增長為物體的機械能,而不是增長為內能.故如下說法是錯誤的1做功壹定能變化物體的內能.2做功只能使物體內能增長.

24、熱傳遞與物體內能的變化:物體吸熱後內能會增大,物體放熱後內能會減小.更多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25、溫度與內能:1對壹種固定的物體來講,溫度越高,內能增大,溫度減少,內能減小2不壹樣物體的內能不能僅僅由溫度的高下來決定它的大小3當物體溫度不變時,物體內能也許不變,也也許變化,如:1對0℃的冰加熱時,其溫度在冰未熔化之前保持不變,但它的內能在增大(由于冰吸取的熱量沒有增長為分子動能,而是增長為分子勢能)2當0℃的水結冰時,對外放出熱量,水的內能減小,但其溫度且保持不變4內能變化時,物體的內能也許變化,也許不變(如上1,2)

26、內陸地區的溫差比沿海地區的溫差大,是由于水的比熱容比干泥土的大,用水做取曖劑和冷卻劑是由于水的比熱容比其他液體的大。

28、能量守恒定律的內容是: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生,它只會從壹種形式轉化為另壹種形式,或從壹種物體轉移到另壹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常見能的轉化有:電熱器(電爐,電烙鐵,電熨斗)通電時把電能轉化為內能。

電動機通電是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燃料燃燒是把化學能轉化為內能。植物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干電池(蓄電池)供電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摩擦生熱是把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氣體膨脹做功是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29、1Kg的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熱值的單位是J/Kg

計算公式為Q放=mq

其中m表達燃料的質量,單位選擇Kg,q表達熱值。燃料的熱值是由燃料自身決定的。它與燃料的質量,體積,與否完全燃燒等原因無關。

30、運用內能的兩種方式是運用內能來加熱和運用內能來做功

31、重要試驗:給封閉在試管內的水加熱,當水沸騰時水蒸氣將木塞沖開,酒精燃燒時把化學能轉化為內能,水蒸氣將木塞沖開,是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32、內燃機工作時有兩個沖程有能的轉化,壓縮沖程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做功沖程是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33、兩鉛塊緊壓後吊上重物未能拉開闡明分子之間存在著引力;物體難以被壓縮是由于分子之間存在著斥力;物體難以被拉伸是由于分子之間存在著引力;氣體分子可以到處漂移是由于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小;水和酒精混合後總體積減小是由于分子間有間隙

34、壹切物體都具有內能,內能跟物體的溫度有關,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但內能增大時物體的溫度不壹定升高(如冰熔化),同理內能減小時物體的溫度不壹定減少(如水結冰)。

35、溫度與物體內部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

36、熱傳遞時能量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牢記:不是從內能大的物體傳向內能大的物體傳向內能小的物體,兩物體間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具有不壹樣的溫度,兩物體接觸後不發生熱傳遞是由于它們具有相似的溫度。

37、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0C所吸取的熱量叫這種物質的比熱容,水的比熱容是4.2×103

J/(Kg.0C),它表達質量為1Kg的水溫度升高10C所吸取的熱量是4.2×103J,比熱容是物質自身的壹種特性,它與物質的質量,溫度的高下,吸熱或放熱的多少無關。Q=Cm(t-t0)表明物體吸的熱跟物體的比熱容,質量,溫度的變化有關。初中物理知識點歸納(第二、三部分)第二部分

1、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絲綢和玻璃棒摩擦時,玻璃棒失去電子帶正電荷,絲綢得電子帶負電荷,(絲綢)帶負電的物體原子查對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比(玻璃棒)帶正電的物體的原子查對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強,毛皮和橡膠棒摩擦時,毛皮失去電子帶正電,橡膠棒得到等量電子帶負電荷。

2、任何壹種物體內部均有大量的正電荷(原子核中的質子)和負電荷(核外電子),當壹種物體內部對的同電荷數量相等時,物體呈中性;不帶電當物體內部正電荷數量不小于負電荷數量時(常常是此物體失去電子)物體帶正電;當物體中負電荷數量不小于正電荷數量時(常常是此物體得到電子)物體負電荷,壹般狀況下物體中移動的電荷是負電荷(即自由電子)尤其是固體物質導電(或帶電)時都是如此,正電荷不移動;但酸、堿、鹽的水溶液(或氣體導電)時正負離子沿相反方向同步移動。

3、電荷的多少叫電量,符號是Q,電量的單位是“庫侖”,符號是“C”。

4、原先中性的兩物體,因摩擦帶電時,將會帶上等量異種電荷,兩物體因接觸帶電時,將會帶上同種電荷,兩個完全相似的物體接觸帶電時,將帶等量同種電荷,放在壹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叫中和。

5、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帶電體可以吸引輕小物體,壹物體靠近另壹物體時互相吸引,則這兩物體也許都帶電,且為異種電荷(由于異種電荷互相吸引),尚有也許壹物體帶電,而另壹物體不帶電是輕小物體(由于帶電體可以吸引輕小物體)。物體由于帶電互相排斥時,壹定帶同種電荷(由于同種電荷互相排斥)。

6、絲綢和玻璃棒摩擦後,絲綢帶負電(由于它得到了電子)玻璃棒帶正電(由于它失去了電子)摩擦過程中電子從玻璃棒上轉移到絲綢上。

7、毛皮和橡膠棒摩擦後,帶正電是毛皮,由于它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因此它的電子在摩擦過程中,被原子核束縛電子本領強的橡膠棒吸引過去了,因此橡膠棒因多出電子而帶等量的負電荷。

8、固體物質摩擦帶電時,發生移動的電荷都是負電荷,也就是自由電子,正電荷不動

9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方向,金屬導電時發生移動的電荷是自由電子,它移動的方向跟電流方向相反,導體導電靠自由電荷,酸、堿、鹽的水溶液導電靠正負離子

10、輕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常見的導體有金屬、石墨、大地、人體、以及酸、堿、鹽的水溶液,導體輕易導電是由于導體中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

11、不輕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常見的絕緣體有陶瓷、橡膠、玻璃、塑料、油等,絕緣體不輕易導電是由于絕緣體中幾乎沒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

12、用導線把電源兩極直接連起來,電路中電流很大,這種狀況叫短路。短路也許把電源燒壞,是絕對不容許的13、電流等于1S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積的電荷量,它的計算公式是I=Q/t

其中電荷量Q的單位應選擇庫侖,時間t的單位應選擇秒,這時電流I的單位是安培,也就是1A=1C/1S

表達假如在1S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積的電荷量是1C導體中電流就是1A。

14、電壓使電路中形成電流,使自由電荷發生定向移動,壹節干電池的電壓是1.5V對人體來講安全電壓是不高于36V,家庭電路電壓是220V,每個鉛蓄電池電壓是2V.

15、在串聯電路中,電流途徑只有壹條,各用電器互相影響,電流到處相等,兩端電壓等于各部分兩端電壓之和,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串聯電阻之和。

16、在并聯電路中,電流途徑至少有兩條,各支路上的用電器互不影響,各支路兩端電壓相等,干路上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的和,并聯電路總電阻的倒數等于所并電阻倒數之和。

17、在串聯電路中,除電流到處相等以外,其他各物理量之間均成正比即:(在相似時間內)

R1:R2=U1:U2=P1:P2=W1:W2=Q1:Q2

18、在并聯電路中,除各支路兩端電壓相等以外,電阻和其他物理量之間均成反比(在相似時間內),

R1:R2=I2:I1=P2:P1=W2:W1=Q2:Q1

除電阻和電壓以外,其他物理量之間又成正比I1:I2=P1:P2=W1:W2=Q1:Q2

19、電流表和用電器相并聯,則該用電器相稱于被短接,無電流而不工作,若電壓表被串聯在電路中,則電路中的用電器將不工作,電流表無示數,電壓表達數近似等于電源電壓,電流表在電路中相稱于導線,電壓表在電路中相稱于開路。

20、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若接反了,則指針將向無刻度壹側發生偏轉。

21、在未知電路中電流、電壓大小的狀況下,應采用大量程進行測量,但能用小量程時不能用大量程,由于小量程測量讀數精確,誤差較小。

22、在物理學中,電阻用來表達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電阻是導體自身的壹種性質,導體電阻的大小是由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及溫度共同決定的,與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導體的電流無關,外形完全相似的錳銅線和鎳鉻合金線,錳銅線的電阻較小,絕大多數的導體溫度升高,電阻增大。假如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是1V,通過的電流是1A則這段導體的電阻是1歐。

23、滑動變阻器上的電阻線是由電阻率較大的合金線制成,滑動變阻器之因此能變化電路中的電阻是由于當滑片移動時它在不停的變化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滑動變阻器上標有電阻值和電流值,如“20歐

1A”,則它表達該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電阻值是20歐,容許通過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電流是1安培。滑動變阻器壹般應串聯在電路中,在接入電路時金屬桿上選壹接線柱,線圈兩端選壹接線柱。

24、電阻箱的讀數措施:各旋盤對應的指示點的示數乘以面板上標識的倍數,然後加在壹起,就是接入電路的阻值。書本中五個旋盤電阻箱可得到0~9999.9歐之間的任意阻值。

25、電阻R1>R2,若把它們串聯在電路中,則它們兩端的電壓U1>U2,通過它們的電流I1=I2;若把它們并聯在電路中,它們兩端的電壓U1=U2,通過它們的電流I1<I2,

26、歐姆定律的內容是: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注意:在論述該定律時,“導體中的電流”必須放在前面。第三部分

1、使本來沒有磁性的物質獲得磁性的過程叫磁化,軟鐵磁化後磁性很輕易消失,稱軟磁性材料,電磁鐵的鐵芯應用軟鐵,鋼磁化後磁性可以長期保留,稱為硬磁性材料,鋼是制造永磁體的好材料,磁鐵可以吸引鐵、鈷、鎳等物質。

2、磁體周圍空間存在著磁場,磁體間的互相作用是通過磁場發生的,磁感線是為了形象的描述磁體周圍磁場的分布而假想的曲線,磁體周圍磁感線都是從磁體北極出來,回到磁體南極。

3、磁場中某點的磁場方向,跟放在該點的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方向壹致,跟放在該點的小磁針靜止時北極受力方向壹致,跟通過該點的磁感線的曲線方向壹致。

4、地磁場的磁感線從地磁北極(或地理南極附近)發出到地磁南極(地理北極附近)

小磁針指南北是由于受地磁場的作用,地理兩極和地磁兩極并不重疊。

5、奧斯特試驗(通電直導線使小磁針發生偏轉)表明:通電導線和磁體同樣,周圍存在著磁場,即電流的磁場,正是電流的磁場使小磁針發生偏轉,這種現象叫做電流的磁效應,該試驗還表明:電流方向變化了,磁針的偏轉方向也相反。這闡明電流的磁場方向跟電流方向有關。奧斯特是第壹種發現電和磁之間聯絡的人。

6、能電螺線管的極性跟電流方向的關系,可以用安培定則來判斷:用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線管的北極。

7、電磁鐵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無磁性。電磁鐵的極性可以通過變化電流方向來變化

電磁性磁性的強弱可以通過變化電流的大小來變化,還可以在電流壹定,外形相似的狀況下變化線圈的匝數來變化電磁鐵磁性的強弱。

8、電磁感應現象是英國物理學家法拉弟發現的:閉合電路的壹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感應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導體中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9、通電導體在磁場中要受到力的作用,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的方向跟電流的方向和磁感線的方向有關,它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電磁感應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10、運用電磁感應現象制成了發電機,運用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的原理制成了電動機。

11、直流電動機之因此可以持續轉動,是由于有換向器,它的作用是每當線圈剛轉過平衡位置,換向器就能自動變化線圈中電流的方向。

12、兩個重要例題

1)5歐和10歐兩電阻串聯在6V電源上,求電路中的電流和每個電阻所分的電壓?

2)有壹只小燈炮,它正常發光時燈絲電阻是8.3歐,正常工作時電壓是2.5V。假如只有電壓為6V的電源,要使小燈炮正常工作,需要串聯壹種多大電阻?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物理知識作者:理想化的…

文章來源:成長博客

點擊數:554

更新時間:-3-31廚房中的物理知識我們認真觀測廚房裏燃料、炊具,做飯、做菜等所有過程,回憶廚房中發生的壹系列變化,會看到有關的物理現象。運用物理知識解釋這些現象如下。壹、與電學知識有關的現象1、電飯堡煮飯、電炒鍋煮菜、電水壺燒開水是運用電能轉化為內能,都是運用熱傳遞煮飯、煮菜、燒開水的。

2、排氣扇(抽油煙機)運用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運用空氣對流進行空氣變換。

3、電飯煲、電炒鍋、電水壺的三腳插頭,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電器漏電和觸電事故的發生。

4、微波爐加熱均勻,熱效率高,衛生無污染。加熱原理是運用電能轉化為電磁能,再將電磁能轉化為內能。

5、廚房中的電燈,運用電流的熱效應工作,將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

6、廚房的爐灶(蜂窩煤灶,液化氣灶,煤灶,柴灶)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即燃料燃燒放出熱量。二、與力學知識有關的現象1、電水壺的壺嘴與壺肚構成連通器,水面總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

3、菜刀的刀刃有油,為的是在切菜時,使接觸面光滑,減小摩擦。

4、菜刀柄、鍋鏟柄、電水壺把手有凸凹花紋,使接觸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鏟送煤時,是運用煤的慣性將煤送入火爐。

6、往保溫瓶裏倒開水,根據聲音知水量高下。由于水量增多,空氣柱的長度減小,振動頻率增大,音調升高。

7、磨菜刀時要不停澆水,是由于菜刀與石頭摩擦做功產生熱使刀的內能增長,溫度升高,刀口硬度變小,刀口不利;澆水是運用熱傳遞使菜刀內能減小,溫度減少,不會升至過高。三、與熱學知識有關的現象(壹)與熱學中的熱膨脹和熱傳遞有關的現象1、使用爐灶燒水或炒菜,要使鍋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讓鍋底壓住火頭,可使鍋的溫度升高快,是由于火苗的外焰溫度高。

2、鍋鏟、湯勺、漏勺、鋁鍋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由于木料是熱的不良導體,以便在烹任過程中不燙手。

3、爐灶上方安裝排風扇,是為了加緊空氣對流,使廚房油煙及時排出去,防止污染空間。

4、滾燙的砂鍋放在濕地上易破裂。這是由于砂鍋是熱的不良導體,燙砂鍋放在濕地上時,砂鍋外壁迅速放熱收縮而內壁溫度減少慢,砂鍋內外收縮不均勻,故易破裂。

5、往保溫瓶灌開水時,不灌滿能更好地保溫。由于未灌滿時,瓶口有壹層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能更好地防止熱量散失。

6、炒菜重要是運用熱傳導方式傳熱,煮飯、燒水等重要是運用對流方式傳熱的。

7、冬季從保溫瓶裏倒出某些開水,蓋緊瓶塞時,常會看到瓶塞立即跳壹下。這是由于伴隨開水倒出,進入某些冷空氣,瓶塞塞緊後,進入的冷空氣受熱很快膨脹,壓強增大,從而推開瓶塞。

8、冬季剛出鍋的熱湯,看到湯面沒有熱氣,仿佛湯不燙,但喝起來卻很燙,是由于湯面上有壹層油阻礙了湯內熱量散失(水分蒸發)。

9、冬天或氣溫很低時,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應當先用少許的沸水預熱壹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內外溫差過大,內壁熱膨脹受到外壁阻礙產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後滾燙的雞蛋放入冷水中浸壹會兒,輕易剝殼。由于滾燙的雞蛋殼與蛋白遇冷會收縮,但它們收縮的程度不壹樣樣,從而使兩者脫離。(二)與物體狀態變化有關的現象1、液化氣是在常溫下用壓縮體積的措施使氣體液化再裝入鋼罐中的;使用時,通過減壓閥,液化氣的壓強減少,由液態變為氣態,進入灶中燃燒。

2、用焊錫的鐵壺燒水,壺燒不壞,若不裝水,把它放在火上壹會兒就燒壞了。這是由于水的沸點在1原則大氣壓下是100℃,錫的熔點是232℃,裝水燒時,只要水不干,壺的溫度不會明顯超過100℃,達不到錫的熔點,更達不到鐵的熔點,故壺燒不壞。若不裝水在火上燒,不壹會兒壺的溫度就會到達錫的熔點,焊錫熔化,壺就燒壞了。

3、燒水或煮食物時,噴出的水蒸氣比熱水、熱湯燙傷更嚴重。由于水蒸氣變成同溫度的熱水、熱湯時要放出大量的熱量(液化熱)。

4、用砂鍋煮食物,食物煮好後,讓砂鍋離開火爐,食物將在鍋內繼續沸騰壹會兒。這是由于砂鍋離開火爐時,砂鍋底的溫度高于100℃,而鍋內食物為100℃,離開火爐後,鍋內食物能從鍋底吸取熱量,繼續沸騰,直到鍋底的溫度降為100℃為止。

5、用高壓鍋煮食物熟得快些。重要是增大了鍋內氣壓,提高了水的沸點,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溫度。

6、夏天自來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來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內的水滲漏,而是自來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溫度較低,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水管,就會放出熱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假如管壁大量“出汗”,闡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較高,濕度較大,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由于水沸騰後溫度不變,雖然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溫,成果只能加緊水的汽化,使鍋內水蒸發變干,揮霍燃料。對的措施是用大火把鍋內水燒開後,用小火保持水沸騰就行了。

8、冬天水壺裏的水燒開後,在離壺嘴壹定距離才能看見“白氣”,而緊靠壺嘴的地方看不見“白氣”。這是由于緊靠壺嘴的地方溫度高,壺嘴出來的水蒸氣不能液化,而距壺嘴壹定距離的地方溫度低;壺嘴出來的水蒸氣放熱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氣”。

9、油炸食物時,濺入水滴會聽到“叭、叭”的響聲,并濺出油來。這是由于水的沸點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濺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溫沸騰,產生的氣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發出響聲。

10、當鍋燒得溫度較高時,灑點水在鍋內,就發出“吱、吱”的聲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氣”。這是由于水先迅速汽化後又液化,并發出“吱、吱”的響聲。

11、當湯煮沸要溢出鍋時,迅速向鍋內加冷水或揚(舀)起湯,可使湯的溫度降至沸點如下。加冷水,冷水溫度低于沸騰的湯的溫度,混合後,冷水吸熱,湯放熱。把湯揚起的過程中,由于空氣比湯溫度低,湯放出熱,溫度減少,倒入鍋內後,它又從沸湯中吸熱,使鍋中湯溫度減少。(三)與熱學中的分子熱運動有關的現象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會變咸,而炒菜時加鹽幾分鐘就變咸了,這是由于溫度越高,鹽的離子運動越快的緣故。

2、長期堆煤的墻角處,若用小刀從墻上刮去壹薄層,可看見裏面呈黑色,這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的運動,在長期堆煤的墻角處,由于煤分子擴散到墻內,因此刮去壹層,仍可看到裏面呈黑色。我們在平常生活、生產中只要細心觀測身邊的物理現象,聯絡到我們學過的物理知識,去分析和解釋這些現象,就可以提高觀測、分析及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我們在廚房裏,若留心看壹下其中的爐灶、器皿以及做飯、炒菜中出現的某些現象,定會發現諸多處要用到物理知識:壹、熱涼粥或冷飯時,鍋內發出”撲嘟、撲嘟”的聲音,并不停冒出氣泡來,但壹嘗,粥或飯并不熱,這是為何?

把涼粥或飯燒熱與燒開水是不壹樣樣的。雖然水是熱的不良身體,對熱的傳導速度很慢,但水具有很好的流動性。當鍋底的水受熱時,它就要膨脹,密度減小就上浮,周圍的涼水就流過來彌補,通過這種對流,就把鍋底的熱不停地傳遞到水的各部分而使水變熱。而涼粥或飯,既流動性差又不易傳導熱。因此,當鍋底的粥或飯吸熱後,溫度就很快上升,但卻不能很快地向上或四面流動,大量的熱就集中在鍋底而將鍋底的粥燒焦。因熱很難傳到粥的上面,因此上面的粥仍然是涼的。加熱涼粥或飯時,要在鍋裏多加某些水,使粥變稀,增強它的流動性。此外,還要勤攪拌,強制進行對流,這樣可將粥進行均勻加熱。二、用砂鍋煮肉或燒湯時,當湯水沸騰後從爐子上拿下來,則湯水仍會繼續沸騰壹段時間,而鐵、鋁鍋卻沒這種現象,這是為何?

由于砂鍋是陶土燒制成的,而非金屬的比熱比金屬大得多,傳熱能力比金屬差得多。當砂鍋在爐子上加熱時,鍋外層的溫度大大超過100℃,內層溫度略高于100℃。此時,鍋吸取了諸多熱量,儲存了諸多熱能。將砂鍋從爐子上拿下來後,遠高于100℃的鍋的外層就繼續向內層傳遞熱量,使鍋內的湯水仍到達100℃而能繼續沸騰壹段時間,鐵、鋁鍋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其原因請同學們自已分析)。三、炒肉中的“會面熟”。逢年過節,人們總要炒上幾種肉菜,那么怎樣爆炒肉片呢?

若將肉片直接放入熱油鍋裏去爆炒,則瘦肉纖維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劇蒸發,致使肉片變得干硬,甚至于會將肉炒焦炒糊,大大失去鮮味。為把肉片爆炒得好吃,師傅們往往預先將肉片拌入適量的淀粉,則肉片放到熱油鍋裏後,附著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的水分蒸發,而肉片裏的水分難以蒸發,仍保持了本來肉的鮮嫩,還減少了營養的損失,肉又熟得快即“會面熟”。用這種措施炒的肉片,既鮮嫩味美,又營養豐富。四、凍肉解凍用什么措施最佳?從冰箱裏取出凍肉、凍雞,怎樣將其解凍呢?

用靠近0℃的冷水最佳。由于凍肉溫度是在0℃如下,若放在熱水裏解凍,凍肉從熱水中吸取熱量,其外層迅速解凍而使溫度很快升到0℃以上,此的肉層之間便有了空隙,傳遞熱的本領也就下降,使內部的凍肉不易再吸熱解凍而形成硬核。若將凍肉放在冷水中,則因凍肉、凍雞吸熱而使冷水溫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還會結冰。因1克水結成冰可放出80卡熱量(而1克水減少1℃只放出1卡熱量),放出的如此之多的熱量被凍肉吸取後,使肉外層的溫度較快升高,而內層又輕易吸取熱量,這樣,整塊肉的溫度也就較快升到0℃。如此反復幾次,凍肉就可解凍。從營養角度分析,這種均勻緩慢升溫的措施也是科學的。汽車上的物理知識壹、力學方面1、汽車的底盤質量都較大,這樣可以減少汽車的重心,增長汽車行駛時的穩度。

2、汽車的車身設計成流線型,是為了減小汽車行駛時受到的阻力。

3、汽車前進的動力——地面對積極輪的摩擦力(積極輪與從動輪與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4、汽車在平直路面勻速前進時——牽引力與阻力互相平衡,汽車所受重力與地面的支持力平衡。

5、汽車拐彎時:①司機要打方向盤——力是變化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②乘客會向拐彎的反方向傾倒——由于乘客具有慣性。

6、汽車急剎車(減速)時,①司機踩剎車——力是變化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②乘客會向車行方向傾倒――慣性;③司機用較小的力就能剎住車――杠桿原理;④用力踩剎車——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⑤急剎車時,車輪與地面的摩擦由滾動變摩擦成滑動摩擦。

7、不壹樣用途的汽車的車輪還存在大小和個數的差異——這與汽車對路面的壓強大小有關。

8、汽車的座椅都設計得既寬且大,這樣就減小了對坐車人的壓強,使人乘坐舒適。

9、汽車迅速行駛時,車的尾部會形成壹種低氣壓區,這是我們常常能在運動的汽車尾部看到卷揚的塵土形成原因。

10、交通管理部門規定:①小汽車的司機和前排乘客必須系好安全帶——這樣可以防止慣性的危害;②嚴禁車輛超載——不僅僅減小車輛對路面的破壞,尚有減小摩擦、慣性等;③嚴禁車輛超速——防止急剎車時,因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過長而導致車禍。

11、簡樸機械的應用:①方向盤、車輪、開窗搖柄等都是輪軸,②調速桿,自動開關門裝置是杠桿。

12、汽車爬坡時要調為低速:由P=Fv,功率壹定期,減少速度,可增大牽引力。

13、有關速度旅程,時間的計算問題;參照物與運動狀態的描述問題。

14、認識限速,裏程,禁鳴等標志牌,理解其含義。二、聲學方面1、汽車喇叭發聲要響,發動機的聲音要盡量消除(發動機上裝配消音器)――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2、為減輕車輛行駛時的噪聲對道旁居民的影響,在道旁設置屏障或植樹――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3、喇叭發聲:電能――機械能。三、熱學方面1、汽車發動機常用柴油機或汽油機——它們是內燃機——運用內能來做功。

2、發動機外裝有水套,用循環流動的水協助發動機散熱——水的比熱容大。

3、冬天,為防凍壞水箱,入夜時要排盡水箱中的水――防止熱脹冷縮的危害。

4、小汽車的後窗玻璃板中嵌有壹道道的電熱絲——它可以防止車內形成的霧氣附著于玻璃上并凝結。

5、剛坐進汽車或有汽車從你身旁駛過時,會聞到濃濃的汽油味——擴散現象。

6、空調車車窗玻璃設計成雙層的――防止傳熱。

7、環境保護汽車使用氣體燃料,可減小對大氣的污染。四、電學方面1、汽車的發動機常用低壓電動機起動:電動機是根據磁場對電流的作用的道理制成的,工作時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2、汽車電動機(汽車電機)常用車載電瓶(蓄電池)供電,汽車運行過程中可以運用的車輪帶動車載發電機發電,給蓄電池充電。給蓄電池充電時,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起來,此時蓄電池是用電器;用蓄電池給電動機供電時,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此時蓄電池才是電源。

3、車載蓄電池還被用來為汽車上配裝的空調、風扇、收錄機、CD機及多種用途的電燈供電,以便地電能轉化為機械能、聲能、光能等等。

3、油罐車的尾部壹般要掛壹條鐵鏈直達路面,這樣做有助于使運送過程中因顛簸而產生的電荷迅速傳到大地上,防止因靜電放電而帶來劫難。

4、車燈發光:電能――光能。五、光學方面1、汽車旁的觀後鏡,交叉路口的觀測鏡用的都是凸面鏡,可以開闊視野。

2、汽車在夜間行駛時,車內壹般不開燈,這樣可防止車內乘客在司機前的擋風玻璃上成像,干擾司機對的判斷。

3、汽車前的擋風玻璃壹般都不直立(底盤高大的車除外),這是由于擋風玻璃相稱于平面鏡車內物體易通過它成像于司機面前,影響司機的判斷。

4、汽車尾燈燈罩:角反射器可將射來的光線反回,保證背面車輛安全。

5、汽車頭燈:凹面鏡反射原理,近距光燈絲在焦點附近,遠距光燈絲在焦點上。

自行車上的物理知識你懂得自行車上有哪些物理知識嗎?下面我們來看壹看。壹、自行車上的摩擦知識①自行車外胎為何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紋?

摩擦力的大小跟兩個原因有關:壓力的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車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紋,這是通過增大自行車與地面間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為了防止自行車打滑。②自行車為何能前進?

當我們騎在自行車上時,由于人和自行車對地面有壓力,輪胎和地面之間不光滑,因此自行車與路面之間有摩擦,不過,要問自行車為何能前進?這還是依托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而產生的,這個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那前輪的摩擦力是干什么的?阻礙車的運動!其方向與自行車前進方向相反。正是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自行車作勻速運動。不過,當人們在地上推自行車前進時,前輪和後輪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後。那誰和這兩個力平衡呢?腳對地面的摩擦力向前!③剎車後來,自行車為何能停止?

剎車時,剎皮與車圈間的摩擦力,會阻礙後輪的轉動。手的壓力越大,剎皮對車圈的壓力就越大,產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後輪就轉動的越慢。假如完全剎死,這時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就變為滑動摩擦力(本來為滾動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後,阻礙了自行車的運動,因此就停下來了。④自行車哪些地方安有鋼珠?為何安鋼珠?

在自行車的前軸、中軸、後軸、車把轉動處,腳蹬轉動處等地方,都安有鋼珠。

人們騎自行車總是但愿輕松、靈活、省力。而用滾動替代滑動就可以大大減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車轉動的地方安裝鋼珠,我們可以常常加潤滑油,使接觸面彼此離開,這樣就可以使摩擦力變得更小。二、自行車上的杠桿、輪軸知識①自行車上的杠桿

A、控制前輪轉向的杠桿:自行車的車把,是省力杠桿,人們用很小的力就能轉動自行車前輪,來控制自行車的運動方向和自行車的平衡。

B、控制剎車閘的杠桿:車把上的閘把是省力杠桿,人們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車閘以較大的壓力壓到車輪的鋼圈上。②自行車上的輪軸

A、中軸上的腳蹬和花盤齒輪:構成省力輪軸(腳蹬半徑不小于花盤齒輪半徑)。

B、自行車手把與前叉軸:構成省力輪軸(手把轉動的半徑不小于前叉軸的半徑)。

C、後軸上的齒輪和後輪:構成費力輪軸(齒輪半徑不不小于後輪半徑)。三、自行車上的氣壓知識自行車內胎充氣:初期的多種輪子都是木輪、鐵輪,顛簸不已。現代自行車使用充氣內胎重要是使胎內的壓強增大,可以起到緩沖的作用,同步可以減小自行車前進的阻力。

氣門芯的作用:充氣內胎上的氣門芯,起著單向閥門的作用,只讓氣體進入,不讓氣體外漏,以便進氣,保證充氣內胎的密封。四、自行車上光學知識自行車上的紅色尾燈,不能自行發光,不過到了晚上卻可以提醒司機注意,由于自行車的尾燈是由諸多蜂窩狀的“小室”構成的,而每壹種“小室”是由三個約成90度的反射面構成的。這樣在晚上時,當背面汽車的燈光射到自行車尾燈上,就會產生反射光,由于紅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機的注意。

五、自行車上的力學知識自行車在我國是很普及的代步和運載工具。在它的“身上”運用了許多力學知識。1.測量中的應用

在測量跑道的長度時,可運用自行車。如壹般車輪的直徑為0.71米或0.66米。那么轉過壹圈長度為直徑乘圓周率π,即約2.23米或2.07米,然後,讓車沿著跑道滾動,記下滾過的圈數n,則跑道長為n×2.23米或n×2.07米。2.力和運動的應用

(1)減小與增大摩擦。

車的前軸、中軸及後軸均采用滾動以減小摩擦。為更深入減小摩擦,人們常在這些部位加潤滑劑。

多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以增大摩擦。如車的外胎,車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閘把套等。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剎車時,車輪不再滾動,而在地面上滑動,摩擦大大增長了,故車可迅速停駛。而在剎車的同步,手用力握緊車閘把,增大剎車皮對鋼圈的壓力以到達制止車輪滾動的目的。

(2)彈簧的減震作用。

車的座墊下安有許多根彈簧,運用它的緩沖作用以減小震動。3.壓強知識的應用

(1)自行車車胎上刻有載重量。如車載過重,則車胎受到壓強太大而被壓破。

(2)座墊呈馬鞍型,它可以增大座墊與人體的接觸面積以減小臀部所受壓強,使人騎車不易感到疲勞。4.簡樸機械知識的應用

自行車制動系統中的車閘把與連桿是壹種省力杠桿,可增大對剎車皮的拉力。自行車為了省力或省距離,還使用了輪軸:腳蹬板與鏈輪牙盤;後輪與飛輪及龍頭與轉軸等。5.功、機械能的知識運用

(1)根據功的原理:省力必然費距離。因此人們在上坡時,常騎“S形”路線就是這個道理。

(2)動能和重力勢能的互相轉化。

如騎車上坡前,人們往往要加緊蹬幾下,就輕易上去些,這裏是動能轉化為勢能。而騎車下坡,不用蹬,車速也越來越快,此為勢能轉化為動能。6.慣性定律的運用

迅速行駛的自行車,假如忽然把前輪剎住,後輪為何會跳起來。這是由于前輪受到阻力而忽然停止運動,但車上的人和後輪沒有受到阻力,根據慣性定律,人和後輪要保持繼續向前的運動狀態,所後來輪會跳起來。

牢記下坡或高速行駛時,不能單獨用自行車的前閘剎車,否則會出現翻車事故!

民諺俗語中的物理知識

在平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接觸到某些民諺、俗語,這些民諺、俗語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我們平時假如注意分析、理解某些民諺、俗語,就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深化知識,活化知識,這對培養我們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是大有協助的。下面列舉幾例:

1、小小稱砣壓仟斤。

根據杠桿平衡原理,假如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分之壹,則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倍。假如稱砣的力臂很大,那么"壹兩撥仟斤"是完全也許的。

2、破鏡不能重圓。

當分子間的距離較大時(不小于幾百埃),分子間的引力很小,幾乎為零,因此破鏡很難重圓。

3、摘不著的是鏡中月,撈不著的是水中花。

平面鏡成的像為虛像。

4、人心齊,泰山移。

假如各個分力的方向壹致,則合力的大小等于各個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繩提豆腐——提不起來。

在壓力壹定期,假如受力面積小,則壓強就大。

6、真金不怕火來煉,真理不怕爭辯。

從金的熔點來看,雖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壹般火焰的溫度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溫度不不小于金的熔點,因此金不能熔化。

7、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大風來臨時,高空中氣溫迅速下降,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相稱于許多三棱鏡,月光通過這些"三棱鏡"發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暈,故有"月暈而風"之說。礎潤即地面反潮,大雨來臨之前,空氣濕度較大,地面溫度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為小水珠,此外,地面具有的鹽分輕易吸附潮濕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預示大雨將至。

8、長嘯壹聲,山鳴谷應。

人在崇山峻嶺中長嘯壹聲,聲音通過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經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聞其聲,不見其人。

波在傳播的過程中,當障礙物的尺寸不不小于波長時,可以發生明顯的衍射。壹般圍墻的高度為幾米,聲波的波長比圍墻的高度要大,因此,它能繞地高墻,使墻外的人聽到;而光波的波長較短(10-6米左右),遠不不小于高墻尺寸,因此人身上發出的光線不能衍射到墻外,墻外的人就無法看到墻內人。

10、開水不響,響水不開。

水沸騰之前,由于對流,水內氣泡壹邊上升,壹邊上下振動,大部分氣泡在水內壓力下破裂,其破裂聲和振動聲又與容器產生共鳴,因此聲音很大。水沸騰後,上下等溫,氣泡體積增大,在浮力作用下壹直升到水面才破裂開來,因而響聲比較小。

11、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

根據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平面鏡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對稱,因此豬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壹模同樣”,仍然是個豬像,自然就“裏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

物質燃燒,必須到達著火點,由于水的比熱大,水與火接觸可大量吸取熱量,至使著火物溫度減少;同步汽化後的水蒸氣包圍在燃燒的物體外面,使得物體不也許和空氣接觸,而沒有了空氣,燃燒就不能進行。

13、洞中方壹曰,世上已仟年。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靠近光速的宇宙飛船中航行,時間的流逝會比地球上慢得多,在這個“洞中”生活幾天,則地球上已渡過了幾年,幾拾年,甚至幾百年,幾仟年。

14、仟裏眼,順風耳。

人們運用電磁波傳送聲音和圖像信號,使古代神話中的"仟裏眼,順風耳"變為現實。并且人類的視野已遠遠超過了“仟裏”。

15、坐地曰行八萬裏。

由于地球的半徑為6370仟米,地球每轉壹圈,其表面上的物體“走”的旅程約為40003.6仟米,約8萬裏。這是毛澤東吟出的詩詞,它還科學的揭示了運動和靜止關系——運動是絕對的,靜止總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16、釜底抽薪。

液體沸騰有兩個條件:壹是到達沸點,二是繼續吸熱。假如"抽薪"後來,便能制止液體沸騰。17、墻內開花墻外香。

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無規則的運動,墻內的花香就會擴散到墻外。18、坐井觀天所見甚少。

由于光沿直線傳播,由幾何作圖知識可知,青蛙的視野將很小。19、如坐針氈。

由壓強公式可知,當壓力壹定期,假如受力面積越小,則壓強越大。人坐在這樣的氈子上就會感覺極不舒適。20、瑞雪照豐年。

下到地上的雪有許多松散的空隙,裏面充斥著不流動的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當它覆蓋在農作物上時,可以很好的防止熱傳導和空氣對流,因此能起到保溫作用。21、霜前冷,雪後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氣溫度驟然變冷(溫度低于0℃如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地面上形成霜,因此有"霜前冷"的感覺。雪熔化時要需吸取熱量,使空氣的溫度減少,因此我們有"雪後寒"的感覺。22、壹滴水可見太陽,壹件事可見精神。

壹滴水相稱于壹種凸透鏡,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透過壹滴水可以有太陽的像,小中見大。23、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

雞蛋碰石頭,雖然力的大小相似,但每個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壹定,超過這個程度,物體就也許被損壞。雞蛋能承受的壓強小,因此雞蛋將破裂。24、紙裏包不住火。

紙到達燃點就會燃燒。25、有麝自然香,何須迎風揚。

氣體的擴散現象。26、玉不琢不成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