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閬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_第1頁
四川省南充市閬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_第2頁
四川省南充市閬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_第3頁
四川省南充市閬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_第4頁
四川省南充市閬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9四川省南充市閬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留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單項選擇題共60分,每小題3分)春秋時期,孔子興辦私學,學生來自士農工商各階層。這一做法A.打破了貴族壟斷教化的特權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C.動搖了周王室的統治基礎 D.適應了諸侯爭霸斗爭的須要2.《禮記·高校》領先提出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奮斗目標,并把個人、家庭、國家聯系在一起。后來《孟子》進一步指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這表明先秦儒學A.治根于久遠的歷史傳統 B.構建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認同C.適應了社會轉型的須要 D.留意道德修養與社會責任的結合3.先秦時某一思想家說:“盜愛其室,不愛其異室,故竊異室以利其室。”“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這一觀點A.要求民間推廣禮樂文明 B.體現了樸實的權利同等意識C.是儒家仁學思想的詳細體現 D.能夠體現出墨家的核心思想4.晁福林認為:“在先秦時期,(他)對于宇宙本原及其運動規律的思索最為深刻,他對于以貴柔為核心的辯證法的闡述,開拓了我國古代哲學發展的新紀元。”材料中的“他”贊同A.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C.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D.愛多者則法不立,戚寡者則下侵上5.《易中天中華史·漢代的帝國》中寫道:“始皇的焚書,武帝的尊儒,動機都一樣。”文中的“動機”主要指的是A.統一思想,鞏固中心集權制度 B.唯我獨尊,樹立皇帝的權威C.殲滅異端學說 D.旺盛學術文化6.學者陳效鴻通過探討春秋至秦漢之際儒學發展演化的歷史來揭示政治社會變局;徐克謙以春秋戰國政治制度及風尚演化為背景,探討儒家仁學思想的改變;學者白奚則認為荀子的禮法互補、王霸并用的系統理論,為大一統王權政治供應了最佳的治國模式。據此可知,三位學者的共同主旨是A.政治分裂影響文化發展 B.社會變局與儒家思想之間存在互動C.儒學核心理念的多樣性D.儒家思想在借鑒中不斷發展創新7.“禮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禮則入刑,相為表里者也。”東漢時的這一說法反映出當時A.禮制觀念淡化 B.儒法兩家結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學獨尊地位動搖8.有學者指出,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政府高官中儒士出身者所占比重并不太高,直到東漢時期這一比例照舊很低。不僅如此,兩漢時期埋怨儒生過于迂腐,難以勝任公務的言論也不絕于耳。這些現象反映出A.漢代中心沒有真正駕馭選官權 B.儒生參政被謹慎對待C.儒家崇尚空談,不被社會敬重 D.獨尊儒術遭受極大阻力9.孔子主見“克己復禮”“為仁由己”。朱熹對“克己”作如下說明:“克”意為“勝”,“己”指的是“身之私欲”。這種說明A.將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滿意個人私欲為目標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與孔子本意不完全一樣10.陸九淵強調在修養和教化過程中,不能用外在的規則來束縛人,而應通過對其內在心術的揭示,“直指本心”,震撼其心靈,啟發其內在自覺。“某觀人不在言行上,不在功過上,直截是雕出心肝。”這表明陸九淵A.強調激發內在道德涵養圣賢人格 B.借助格物致知探究萬物本原真理C.認為遏制偽善流行的關鍵是讀書 D.提出了重建儒家信仰理論的任務11.顧炎武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高校者,他曾有詩云:“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詩中所體現的情懷是A.“經世致用” B.“人心一點靈明”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12.明清之際,黃宗羲提出振聾發聵的主見“天下為主,君為客”,顧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則猛烈抨擊“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聲 B.說明白儒家主流思想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專制制度不斷弱化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儒學思想體系13.《紅樓夢》中,賈寶玉的父親讓仆人轉告賈府私塾老師說:“什么《詩經》、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氣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據此推出符合史實的結論是A.科舉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棄儒從商B.孔子權威地位動搖,《詩經》遭到輕視C.理學居于統治地位,“四書”更受重視D.《紅樓夢》取材于現實,反映宋代生活14.王夫之指出,人的物質欲望與道德準則都是人性的當然內涵,聲色臭味與仁義禮智不相悖逆,“有聲色臭味以厚其生,有仁義禮智以正其徳”,“仁義禮智之理,下愚所不能滅,而聲色臭味之欲,上智所不能廢,俱可謂之人性”。這表明王夫之主見A.人性是理與欲的統一 B.人欲和天理不能相互替換C.以理制欲和以理統欲 D.保留內心的公欲而去私欲15.明朝宋應星《天工開物》記載:“其廢紙洗去朱墨、污穢,浸爛入槽再造,全省從前煮浸之力,依舊成紙,耗亦不多。江南竹賤之國,不以為然,北方即寸條片角在地,順手撿起再造,名曰還魂紙。”由此可知,還魂紙①生產遍布全國各地②降低了生產成本③制造工藝更加困難④擴大了原料來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英國的李約瑟博士曾在一次中西科技比較會上說,中國古代科技傳入歐洲,加快了西方邁入近代社會的速度。下列選項正確的是A.火藥為歐洲資產階級戰勝騎士階層創建了條件B.魏晉時期歐洲人起先用中國的技術和設備造紙C.指南針在宋元時期經由陸路傳入歐洲D.印刷術為歐洲啟蒙運動出現打算了條件17.中國古代書法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多種書體,屬于國家強力推行的是ABCD下圖是西周與戰國兩個時期形同文字的不同寫法,反映出字形發生了改變,促成這一改變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頻繁運用 B.書寫材料的不同C.各國變法的實施 D.“書同文”的推行19.明朝后期,馮夢龍的話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由書坊刊印后,因迎合大眾口味,特別暢銷。書賈獲得厚利后,就邀請凌濛初編寫新話本,凌氏編寫了《初刻拍案驚異》后,書賈又獲厚暴利,就再編《二刻拍案驚異》。據此可知,當時A.政府對社會思想的管控松弛 B.商品經濟刺激了明代文學的發展C.文學創作的格局呈現低俗化 D.小說創作發揮了社會教化功能20.據不完全統計,康雍時期的官修圖書不下100種,大約平均三年編成兩種書,乾隆時期不下120種,平均一年編成兩種書。官修圖書的類別全面,包括經學、史學、天文、歷法、數學、農藝、文學等多個方面。清代的官修圖書A.反映了清政府對科技的重視 B.推動了傳統文化的轉型C.順應了當時文化總結的須要 D.說明白盛世修書的傳統第Ⅱ卷(非選擇題共40分)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許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體系依據時代的須要在不斷豐富和完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日仍體現其重要的社會價值。閱讀下列材料:(26分)材料一守舊而又維新,復古而又開明,這樣一種二重性的立場,使得儒家學說能夠在維護禮教倫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過去,一手指向將來,在正在消逝的貴族分封制宗法社會和方興的大一統國家之間架起了橋梁。這就是為什么儒學在當時能成為“顯學”的緣由。——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材料二董仲舒從天動身來論仁,認為天是萬物的本源,天生人并哺育人,而上天要治理宇宙萬物,就不能靠刑罰,而是主要靠仁德,因此宇宙萬物才如此有秩序,所以天是具有仁義精神的。他在強調“仁者愛人”的基礎上,提出仁愛的對象不能是“我”、自己,而必需是他人,并由此推衍出“質于愛民,以下至于鳥獸昆蟲莫不愛。”——摘編自孟維《董仲舒對先秦儒家“仁”的繼承與發展》材料三作為影響最大的理學家,朱熹建構了以理為本原的理學體系。仁在朱熹理學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為天理的代名詞。通過對仁的詮釋,朱熹建構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仁是天理,彰顯了仁之本原地位;仁是“百善之首”,突出了仁在五常乃至全部道德條目中的統領作用;不僅理清了仁之內涵,而且為“仁臻于與天地萬物為一體”奠定了前提;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是對先秦儒家通過道德踐履與天人合一的繼承中,提出的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新境界。——摘編自魏義霞《朱熹對仁的詮釋》材料四前三代,吾無論矣;后三代,漢、唐、宋是也。中間千百余年而獨無是非者,豈其人無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固未嘗有是非耳。——李贄《藏書卷》請回答:(1)(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董仲舒對先秦儒家“仁”的發展表現及其目的。(4分)(3)依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比較董仲舒、朱熹思想的異同,并談談從中得到的相識。(8分)(4)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明末清初李贄等思想家對儒學的看法并簡要說明,分析比較其與近代維新派思想的關系。(10分)22.家訓是指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訓誨。家訓是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人的教養、原則都有著重要的約束作用。家訓或單獨刊印,或附于宗譜。家訓之外,其他名稱還有:家誡、家誨、家約、遺命、家規、家教。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14分)材料一人有祖宗,猶水木之有本源,不行忘也。父母罔極之恩,同于天地。——摘自黃庭堅家族《黃氏家規》父之所責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摘自《朱子家訓》睦宗族,和鄉鄰。禁凌暴,守擊紀。戒爭訟,莫為非。宣圣諭,敦族義。圣諭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圣諭六言”即“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諧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 ——節選自《中國古代家規族約》材料二晚清是家訓的革新時期。曾國藩在給兒子曾紀澤的信中認為“中國自強之本在立機器局,開翻譯館,造地球儀,皆是也。”李鴻章在《諭玉侄》中說“吾國自古相傳之倫理曰君臣曰父子曰夫婦曰兄弟曰摯友,此五者之綱紀,在家族封建時代似可通行,然已不甚適當……大地交通,國家種族之競爭愈烈,故吾之倫理,愈不適應于當世,而吾國人猶泥之,此地方所以不發達,邦國之所以日受人侮也”。左宗棠教化子女“讀書只要明理,不必堅以科名,子孫賢達,不在科名有無遲早……終日讀書,而所行不逮一村農野夫,乃能言之鸚鵡耳,縱能掇巍科、躋通顯,於世何益?於家何益?非惟無益,且有害也。”張之洞在《與子書》中說:“方今國事擾攘,外寇紛來,邊疆累失,腹地亦危。振興之道,第一即在治國,治國之道不一,而練兵實為首端……因送汝東渡。當今既入此,應努力上進,盡得其奧,務必養成一軍人資格。勿忘!勿忘!”——摘編自陳延斌《洋務派家訓初探》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家規、家訓”內容主要特點。(4分)結合所學學問分析這些“家規、家訓”有何主動作用?(4分)(2)據材料二,指出晚清家訓對中國傳統家訓“革新”的表現。(6分)

閬中中學校2024年秋高2024級期中教學質量檢測歷史參考答案-5ADDBA6--10BBBDA11--15AACAC16--20ABABC21.(1)理由:在分封制宗法社會和大一統國家之間架起了橋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