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階段七近代中國的覺醒與探索——甲午中日戰爭至五四運動前總特征從甲午中日戰爭到五四運動前(1894~1919年)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高峰時期。政治上資產階級先后發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開始探索在中國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經濟上資產階級在“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下,積極創辦實業;甲午中日戰爭后,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民族資本主義的“黃金時期”。思想上資產階級的維新思想、三民主義、民主和科學精神,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都推動了社會生活向文明化方向發展。課時1
1894~1900年間列強侵華與中國人民的抗爭1.列強侵華:(1)甲午中日戰爭的原因、經過及影響。(2)八國聯軍侵華的原因、經過、影響及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2.中國人民的抗爭:(1)黃海大戰和反割臺斗爭。(2)義和團運動的特點和歷史意義。(3)辛亥革命的過程、特點及評價。(4)《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地位和影響??键c一1894~1900年間列強侵華1.甲午中日戰爭[主干梳理]制海權大連北洋艦隊(3)結果:1895年簽署《馬關條約》遼東半島條約內容主要危害割__________、_______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使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進一步遭受嚴重損失賠償日本軍費_______兩白銀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開放沙市、_______、蘇州、杭州為商埠列強侵略勢力深入__________日本可在通商口岸__________,產品免收_______拓展了列強對華___________的途徑,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臺灣二億重慶中國內地投資設廠內地稅資本輸出瓜分中國大大加深2.八國聯軍侵華民族危機扶清滅洋鎮壓義和團天津(3)結果:簽訂《辛丑條約》使館界條約內容主要危害清政府賠償各國白銀本息合計9.8億兩加重了人民負擔,使中國稅收受到列強控制在東交民巷設立“_________”,不許中國人居住“使館界”成為“____________”,成為列強侵略中國的大本營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臺,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清朝腹地廣大地區被置于列強的__________之下懲辦參加反帝斗爭的官員,永遠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參加____________的組織標志著清政府成為__________統治中國的工具改總理衙門為_________,居六部之上列強通過_______途徑加強了對清政府的控制國中之國武裝控制反帝性質帝國主義外務部外交(4)影響: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考點二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1.黃海海戰鄧世昌2.反割臺斗爭(1)原因:中日《馬關條約》割臺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2)經過:臺灣各族人民在丘逢甲、徐驤領導下組成義軍,與劉永福的黑旗軍并肩作戰,痛擊日軍。(3)結果:1895年10月,臺灣全部淪陷。(4)意義:臺灣軍民為維護祖國領土完整浴血奮戰,在反侵略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3.義和團反帝運動考點三戊戌變法(選修1)1.背景(1)社會條件:甲午中日戰爭以后,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2)經濟基礎:19世紀末,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初步的發展。(3)階級基礎: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4)思想基礎:19世紀90年代,康梁發展了早期維新思想。(5)政治基礎:維新變法得到了光緒帝和一部分官僚的支持。2.過程(1)興起:“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改革的序幕。(2)發展:興辦學堂、成立團體、創辦報刊。(3)高潮:百日維新。3.內容(1)政治:準許臣民上書言事,精簡機構,裁減冗員。(2)經濟:提倡和獎勵士民投資設廠,開墾荒地,修筑鐵路,開采礦產。(3)軍事:裁汰綠營,改用西法訓練軍隊。(4)文教:廢八股、倡西學、辦學堂、派人赴日留學。4.結果:失敗5.影響(1)戊戌變法是一場政治改革運動,維新派以變法圖強、救亡圖存為目標,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2)是資產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他們試圖實行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符合歷史發展趨勢。(3)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4)留下的許多思想遺產成為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寶貴財富。[巧學妙思][圖解歷史]甲午中日戰爭背景[構圖解史]《馬關條約》的內容[微點拓展]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重要轉折點 (1)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獲得初步發展。 (2)政治上: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 (3)學習西方內容上:由器物到政治制度。[知識拓展]八國聯軍侵華的目的 (1)直接目的:以直接消滅中國人民革命力量為主要目標,顯示了帝國主義的貪婪、侵略和掠奪的本性。 (2)根本目的:進一步侵略瓜分中國,擴大侵略權益。[知識拓展]“扶清滅洋”口號的評價 (1)扶清:有利于爭取官兵,卻容易放松對清政府的警惕。 (2)滅洋:能動員廣大民眾參加反帝斗爭,但卻帶有盲目性、籠統的排外性質。 (3)扶清滅洋:具有愛國性質,突出反映了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構圖解史]義和團、清政府和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關系[漫畫解史]《提線木偶》——八國聯軍侵華的影響[圖解歷史]列強侵華的“五大趨向”1.史學觀點——甲午戰敗對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沖擊
甲午戰爭失敗后,中國面對的問題是更加殘酷的民族存亡問題,亡國滅種的現實威脅籠罩在每一個愛國者的心頭。知識分子,在被壓迫民族中,通常是政治上最為敏感、最早覺醒起來的部分。當時中國的知識分子大體上還是舊式的士大夫,他們受了幾千年封建思想的浸潤,“忠憤”一詞是當時一般愛國知識分子的普遍心理,他們目睹祖國面臨淪亡的嚴重危險,滿腔悲憤地起來奔走呼號,但是一時還不能突破“忠君”的精神枷鎖和羈絆,把忠君和愛國看成一回事??涤袨榈劝l動的維新變法運動,能夠在國內掀起一股巨大的浪潮,成為當時愛國救亡的主流,就是典型的例證。2.史實概念——“門戶開放”政策
為了分享侵略權益,1899年,美國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國政府提出在中國實行所謂“門戶開放”、貿易機會均等的照會。美國在承認列強在華“勢力范圍”和已經獲得的特權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從此,美國在侵華政策上,不再追隨西方列強,而有了獨立的政策,加緊和擴大了侵華的步驟。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的推行,促使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主題一瓜分中國的“群魔盛宴”——從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史料一李鴻章想利用各國之間的利益沖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軍事對峙……他認為“列強必有區處,必有收場”,命令部下“靜守勿動”“保艦勿失”,既貽誤了軍機,又影響了士氣?!都孜鐟馉幍臍v史教訓》[史料研讀]史料二
但從間接的影響來講,八國聯軍的侵略行徑也同時驚醒了中國這個東方睡獅。……八國聯軍敲開了中國的國門,也讓中國從此開始現代化進程,開始參與全球化?!氯A網:某學者的評論史料三
1900年10月16日英國和德國就中國問題簽訂《英德協定》,相約遵守下列原則:“第一,將中國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國貿易及其他正當經濟活動,自由開放,毫無差別。此為列強之共同永久利益;兩國政府相約凡其勢力所能及,對于一切中國領土均應遵守此原則。第二,德帝國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現時之紛擾在中國獲得任何領土利益,其政策應以維持中國領土不使變更為指歸。第三,若他國利用中國現時之紛擾,無論用何種方式,欲獲得領土利益時,兩締約國關于為保護本國在華利益所采之步驟應保留初步之諒解。第四,兩國政府應將本協定通知其他關系列強,如奧、法、意、日、俄、美等國,并請其接受本協定所采之原則?!币獯罄蛫W地利表示“深愿接受”此協定,“毫不躊躇而贊同之”。日本此時正“不安達于極點”,不僅表示“贊同此協定”,而且還愿意“加入此協定”。美國政府的答復則是,接受前兩條,對第三條則無需表示任何意見,法國附和美國答復之內容。俄國聲稱對第一條“表示歡迎”,第二條尤與俄國的意旨相符,因為俄國政府在此次紛擾之初,即曾首先倡導將保全中國的完整和“舊國家制度”,作為對華政策的基本原則?!幾浴兜聡饨晃募嘘P中國交涉史料選譯》1.史料一信息“用各國之間的利益沖突遏制日本”表明清政府寄希望于外國調停,準備不足;“靜守勿動”“保艦勿失”說明李鴻章指揮失誤。2.史料二為現代人客觀看待八國聯軍侵華的評論。作者主張辯證地看待西方侵略對中國的影響,認為中國完全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3.史料三解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英德協定》的原則,條目清楚,層次分明;第二部分為各國的反應,注意抓住史料中能夠反映各國態度的關鍵詞“深愿接受”“贊同此協定”“接受前兩條”“表示歡迎”等,認識各國的態度。答案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政治、經濟、軍事已走向近代化,且戰前制定了詳細的侵略計劃,戰爭準備充分;中國近代工業發展緩慢,國力增長遲緩,政治、經濟、軍事落后,軍隊素質低下,倉促應戰。1.根據史料一及所學知識,說明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本質問題。2.結合材料二并根據所學知識,指出1900年前后列強對華政策的轉變及其實質。答案轉變:由瓜分到“保全”。實質:進一步侵略和共同控制中國。3.據史料三及所學知識,簡要分析《英德協定》對中國局勢的影響。答案清政府進一步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列強在華矛盾暫時緩和;殖民地程度加深;進一步激發了反帝反封建斗爭。[史論歸納]甲午中日戰爭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1)確立了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社會地位。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通過對中國經濟的掠奪和控制,進而操縱中國的政治,使中國社會迅速走向半殖民地化境地。(2)客觀上刺激了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帝國主義的侵略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也促使清政府對民族企業的政策做出了調整。(3)喚起了近代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甲午戰爭后,中國社會各階層都在試圖以自己的方式拯救民族危亡,“實業救國”、維新變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等相繼興起。主題二近代中國制度變革的嘗試——戊戌變法[史料研讀]史料一
竊頃者德人割據膠州,俄人窺伺旅大……臣累上書,極陳時危,力請變法,格未得達。——康有為《上清帝第六書》史料二
伯兄(康有為)規模太廣,包攬太多,同志太孤,當此排者、忌者、擠者、謗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弟私竊深憂之?!祻V仁《致易一書》史料三
維新派提出的官制改革主張,在百日維新中,大大打了折扣。有的條目干脆不被批準,有的則被偷梁換柱,失去了本意。1.史料一認為甲午戰爭后,德俄在華強占租借地,說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加深。2.史料二說明戊戌變法損害了多數頑固派的既得利益,因遭到他們的抵制而失敗是必然的。3.史料三反映了維新派改革官制的主張在執行中不利,也說明了其變法遭到了頑固派的反對。據史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導致戊戌人士“同志太孤”的主要變法措施。談談你從上述材料中得到的改革啟示。答案(1)措施:精簡機構,裁減冗員;取消旗人特權,準其自謀生計,改革科舉,廢除八股(2)啟示: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推進;改革要講究政治策略,盡量減少對立面。[史論歸納]多角度認識戊戌變法的積極影響(1)從時代背景看:變法運動是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下開始的,變法圖強、救亡圖存、發展資本主義是變法的直接目的。從這個意義上看,變法是愛國的、進步的。(2)從變法內容看:政治上要求實行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度,經濟上要求發展資本主義,從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及世界歷史發展潮流看,向西方學習、發展資本主義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3)從歷史影響看:戊戌變法使維新思想得以廣泛傳播,學習西方成為一種社會時尚,變革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思想潮流。同時,維新變法運動點燃了愛國、民主的火炬,喚起了人民的近代民族意識,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也促進了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對社會生活和社會意識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考法1從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角度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考題1】
(2016·江蘇單科,9)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國占中國對外貿易總值的百分比。[真題研析]年份英國日本其他國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對表中數據解讀正確的是(
)A.《馬關條約》簽訂后日本加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B.對英貿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國國際地位的明顯下降C.這一階段帝國主義列強的經濟侵略以商品傾銷為主D.對其他國家貿易比重變化折射出中國國際地位提高解析解讀表格中“1894~1914年”日本對中國貿易的數字明顯呈上升趨勢,說明日本對中國經濟侵略的加劇,故A項正確;對英貿易比重降低表明日本和其他國家加強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不能說明英國國際地位下降,故B項錯誤;甲午中日戰爭之后帝國主義列強的經濟侵略以資本輸出為主,故C項錯誤;晚清中國國際地位比較低下,對其他國家貿易比重變化折射出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經濟侵略的變化,故D項錯誤。答案A【素養解讀】
高考命題以學科素養考查為主,本題從“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兩方面,考查了甲午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具體解讀如下:考查素養點撥說明時空觀念據題干“1894~1914年英、日等國”反映了時空概念歷史解釋
觀察圖表中不同國家對中國貿易總值的數字變化趨勢考法2從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角度考查列強侵華的影響【考題2】
(2017·課標全國Ⅰ,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蘇、廣東、福建等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9個省份留日學生共計1883人,占全國留日學生總數的78%,直隸亦有172人,山西、陜西等其他十幾個省區僅有351人,影響留日學生區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區經濟文化水平與開放程度有別 B.革命運動在各地高漲程度存在差異 C.清政府鼓勵留學的政策發生變化 D.西方列強在中國的勢力范圍不同解析
題干材料反映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9個省留日學生人數較多,而這些地區正是近代開放較早、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地區;其他內地省份通商口岸、新式企業、近代交通較少,留日學生也少,故A項正確。當時反清革命運動已經興起,主要集中在兩廣;到武昌起義時,革命運動的中心地區才轉移到長江流域。留日學生的多寡與革命運動的漲落未形成對應關系,B項錯誤。甲午戰爭后,清政府鼓勵中國人到日本留學,未有省份限制,材料也未反映清政府留學政策的變化,C項錯誤。日本在華勢力范圍在福建,但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其他省份留學生也多,D項錯誤。答案
A【素養解讀】
全國卷高考命題以學科素養考查為主,本題從“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兩方面,考查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具體解讀如下:考查素養點撥說明時空觀念據題干時間“1904年”說明了時間觀念;從湖南、四川、江蘇、廣東、福建等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9個省份及直隸、山東、陜西等反映了空間概念歷史解釋
從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9個省份留日學生共計1883人,占全國留日學生總數的78%,直隸亦有172人,山西、陜西等其他十幾個省區僅有351人,是對近代留日學生區域分布的歷史解釋[連線命題人]【命題素材】
改良方式的救亡圖存運動——戊戌變法應該說,20世紀中華民族的覺醒,奮起進行民族解放運動并最終取得勝利,其起點正是發生于19世紀末的這場維新運動。戊戌維新運動主張對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進行全面改革,其最主要的出發點也是愛國、救國、強國。在中國近代存在兩種愛國主義。其中一種愛國主義主要由下層勞動人民所體現,他們主張正面抗擊外國侵略,以保衛國家的主權和爭取民族的獨立。另一種愛國主義則主張通過“自強”來救亡圖存,戊戌維新的愛國主義就屬于這一種。這種愛國主義認為,致使中國陷入民族危機的主要原因在內而不在外——不在于列強威脅,而在于中國自身的“劣”和“弱”。而挽救國家和民族危亡的辦法,不在于對外正面抵抗,而在于對內改革。
——劉芃、朱漢國《歷史學習精要》【解讀觀點】
本段史料屬于歷史評論性材料,主要闡釋了戊戌變法的性質及影響。 (1)戊戌變法具有鮮明的愛國味道,是另一種形式的愛國主義,企圖通過制度之變來強國。 (2)戊戌變法運動是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開端,提倡在政治、經濟、思想等諸多領域進行全面改革,使中國逐步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命題預測】
依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指出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存在兩種愛國主義的表現形式分別是什么?分析戊戌變法“另一種愛國主義”的主要表現及影響。點撥第一小問,聯系所學知識可以回答;第二小問,依據材料并結合戊戌變法的相關史實來總結概括。答案(1)形式:第一種:對內改革——戊戌變法;第二種:正面抵抗——義和團運動。(2)表現:改革腐朽的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近代資本主義君主立憲體制;發展資本主義,壯大自身實力,逐步變弱為強;不對外正面抵抗、專注自身問題的解決等。影響:刺激了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掀起了一場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為20世紀中華民族的覺醒奠定了基礎;是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開端。1.(2015·四川文綜,5)如圖是法國某報刊登的關于晚清一場戰事的圖片。該戰事的后果是(
)A.《南京條約》簽訂B.中國西南門戶被迫打開C.沙市、重慶等商埠開放D.《辛丑條約》簽訂[高考題組]解析結合圖片有美、英、日、法的國旗,明顯顯示的侵略國家包括英、法、美、日等國,可知這次“戰事”應該是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戰爭結束后簽訂了《辛丑條約》,故選D項。答案D2.(2014·山東文綜,18)“合議即成,舉國爭言洋務:請開鐵路者有之,請練洋操者有之,請設陸軍學堂、水師學堂者亦有之。其興利之治,則或言銀行,或言郵政,或請設商局,或請設商務大臣……”“合議即成”是指簽訂了(
)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馬關條約》解析依據材料中“其興利之治,則或言銀行,或言郵政,或請設商局,或請設商務大臣”信息說明甲午戰爭后,民族危機嚴重,很多人思想觀念轉變,積極向西方學習,故選D項;《南京條約》是在鴉片戰爭之后,故A項錯誤;《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均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簽定,故B、C項錯誤。答案D3.(2016·海南單科,16)1898年6月11日清廷頒布《明定國是詔》,其中說:“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边@說明戊戌變法(
) A.側重提倡務實之風 B.兼具改良與革命的色彩 C.試圖通過妥協減少變革阻力 D.與洋務運動的宗旨并無不同解析材料“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表明,戊戌變法想通過向傳統妥協,減小變法的阻力,故選C項。答案C4.(2014·海南單科,14)1899年美國照會英、德、俄、法、意、日等國,提出在中國實行商業機會均等的主張,1900年又補充了保持中國領土和行政權力完整的條款。上述政策(
) A.導致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變了對義和團的態度 C.擴大了美國在中國的權益 D.推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解析材料中“中國實行商業機會均等”是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體現,該政策主要是擴大美國在華的特權,故選C項。答案C[模擬題組]1.(2018·吉林模擬)甲午中日戰爭時期郭嵩燾說:“中國官民之勢,懸隔太甚,民氣常郁結不能上達。”材料體現的這場戰爭失敗的原因是(
) A.中國下層民眾的冷漠
B.清朝上層不能團結一致 C.中國政治制度的落后
D.君主立憲脫離中國國情解析據題干材料“中國官民之勢”“民氣常郁結不能上達”反映的是政治制度的落后,故選C項。答案C2.(2017·山東濟寧期末)“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的美國國務卿海約翰自認為‘為中國佬辦了件大事’,但正如邁克爾·亨特曾經挖苦地指出的那樣,美國人實際上無視中國的利益?!焙嗵氐摹巴诳唷敝饕腔谠撜?
) A.導致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 B.迫使清政府淪落為洋人的朝廷 C.實質擴大了列強侵華權益 D.使中國民族工業陷于破產境地解析據材料“但正如邁克爾·亨特曾經挖苦地指出的那樣,美國人實際上無視中國的利益”可知,亨特的“挖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老人中考語文作文
- 玻璃熔化工藝模擬與優化考核試卷
- 什么中的身影初一語文作文
- 難忘的友誼初一語文作文
- 綠色初二語文作文
- 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數學試卷(含答案)
- 磷肥生產設備結構與原理考核卷考核試卷
- 玩具行業人才培養需求考核試卷
- 寧波九校高二上學期語文作文
- 烘爐設備維護與管理考核試卷
-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散步》示范課教學課件
- 《智慧旅游認知與實踐》課件-第九章 智慧旅行社
- 傳承勞動精神彰顯青春風采發言稿
- 智能物流無人機配送行業發展建議
- 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2)聚焦核心素養關注終身發展課件
-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第三方服務采購項目
- AQ 2001-2018 煉鋼安全規程(正式版)
- 醫院護理培訓課件:《安全注射》
- 2024年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知識競賽及答案
- 再生資源消防安全培訓
- 高考地理二輪復習課件專題3S技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