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行業標準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導則2015-06-02發布2015-09-02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發布關于批準發布水利行業標準的公告(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導則)2015年第44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批準《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導序號標準名稱標準編號替代標準號發布日期實施日期1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導則水利部2015年6月3日根據水利技術標準制修訂計劃安排,按照SL1—2014《水本標準共11章和1個附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本標準在執行過程中,請各單位注意總結經驗,積累資料,隨時將有關意見和建議反饋給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二條2號;郵政編碼:100053;電話電子郵箱:bzh@),以供今后修訂 3現狀調查與評價 3.1一般規定 53.2水文水資源調查 3.3水質狀況調查 3.4河湖地貌調查 63.5生物狀況調查 73.6經濟社會調查 3.7河湖生態現狀評價 73.8脅迫因子分析 4.1規劃目標和任務 94.2規劃范圍和規劃水平年 94.3控制指標 94.4總體布局 5.1一般規定 5.2生態基流和敏感生態需水 5.3湖泊濕地生態水位 5.4生態需水保障措施 6水質維護與改善 6.1一般規定 6.2污染物入河(湖)量控制方案 6.3永質保護 7河湖地貌形態保護與修復 7.1一般規定 7.2河流地貌形態 7.3湖泊地貌形態 7.4河湖連通性 8重要生物棲息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9重要區域生態保護與修復 9.1一般規定 9.2河源區 9.3河口區 9.4重要濕地 9.5城市河湖區 10河湖生態監測與綜合管理 10.1河湖生態監測與評估 2210.2河湖生態綜合管理 2211規劃實施意見與效果分析 附錄A河流及湖庫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推薦評價指標 條文說明 3111.0.1為規范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編制,統一規劃編制的基本原則、工作內容及技術要求,保證規劃編制的水平和質量,1.0.2本標準適用于大江大河、重要湖泊(水庫)等水域的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的編制。中小河流以及其他湖泊(水庫)水域1.0.3編制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應依據國家法律法規,貫1.0.4編制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應與國家、流域及地區相1.0.5編制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應注重調查研究及資料分1.0.6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主要內容應包括現狀調查與評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2SL383河道演變勘測調查規范SL395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32.0.1河湖生態系統aquaticecosystem2.0.2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aquaticecologicalprotection在充分發揮生態系統自修復功能的基礎上,采取保護、修2.0.3河流廊道rivercorridor河道及其兩岸灘區、高地邊緣過渡帶以及與之連通的湖泊、2.0.4水文情勢hydrologicalregime水文變量和水文現象等各種水文要素時空變化的態勢和趨勢。在生態水文學中常用以下具有生態學意義的要素表示:流量、頻率、發生時機、延續時間、流量變化過程和水位變化過2.0.5生態基流ecologicalbaseflow2.0.6敏感生態需水sensitiveecologicalflow維持河湖生態敏感區正常生態功能的需水量及其需水過程,42.0.7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所有來源活的生物體中的變異性,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等,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2.0.8脅迫因子stressfactor河湖生態系統在長期演變過程中受到自然界和人類活動的雙重干擾,這種干擾稱為脅迫,引起干擾的因子稱為脅迫因子。53.1.1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應收集、調查規劃范圍內自然礎資料、相關規劃資料及歷史監測資料,同時應收集監測能力、可采用近3年調查資料。對資料缺乏地區應進行必要的現場調查3.1.3現狀調查評價內容應包括水文水資源、水質狀況、河湖3.2水文水資源調查3.2.1水文水資源調查內容應包括流域概況、水資源、水文情3.2.2流域概況調查內容應包括流域位置、流域面積、水系概3.2.3水資源調查內容應包括地表水資源、地下水資源、水資3.2.4水文情勢調查應選擇有代表性的長系列及典型年水文資63.2.5暴雨洪水及干旱災害調查內容應包括歷史暴雨的強度和3.3.1水質狀況調查應包括水體質量狀況調查、沉積物污染狀3.3.2水體質量狀況調查項目應符合GB3838和SL395的要求;除基本項目外,必要時可根據水體污染特征選擇GB38383.3.3沉積物污染狀況調查應包括河漫灘沉積物、河床沉積物及水體泥沙懸浮物等。應根據水體污染特征,按照GB15618的3.3.4污染源調查應重點開展入河(湖)排污口調查,必要時3.4.1河湖地貌調查內容應包括河湖基本情況、河湖演變情況3.4.2河流基本情況包括河流的源頭、長度、主要匯水支流、組成及基本地貌單元等;湖泊基本情況包括湖泊位置、水域面3.4.3河湖演變情況包括河湖歷史演變、河道來水來沙、河道應符合SL383的規定。73.5.2應對水生生物群落組成和現存量進行調查,包括魚類、被、底棲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濕地鳥類等。應調查岸3.7河湖生態現狀評價8良、中、差、劣5個級別,對河湖生態狀況各單項指標進行94.1規劃目標和任務4.1.1應結合規劃區自然、經濟社會特點,根據其水土資源開發利用的約束性條件,明確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的方針與需求,4.1.2應按不同規劃水平年提出生態需水保障、水質維護與改錄A選取相應指標表征。4.1.3應根據規劃目標,針對河湖生態狀況,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需求,提出生態需水保障、水質維護與改善、河湖地貌形態保護與修復、重要生物棲息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4.2規劃范圍和規劃水平年4.2.1應根據規劃工作任務確定規劃范圍;宜將規劃范圍及與4.2.2應確定規劃基準年和規劃水平年。規劃水平年可分近期4.3.1應依據規劃目標提出規劃控制指標,控制指標應具體明4.3.2規劃控制指標可根據規劃水平年分階段提出,階段控制4.4.2總體布局應以規劃分區為基本單元,結合流域或區域特4.4.3應根據規劃總體布局,合理安排生態需水保障、水質維等措施。健康狀況良好的河湖生態系統,應重點采取保護措施;5.1.3為確保河湖生態需水目標,應提出生態需水保障措施5.2生態基流和敏感生態需水5.2.1應根據河流水系特點,擬定河道內生態基流控制斷面。5.2.2應針對規劃河段重要控制斷面,選擇符合地區實際的方5.2.3應對規劃范圍內的生態敏感區,提出包括敏感時期需水5.3湖泊濕地生態水位5.3.1湖泊濕地最低生態水位應根據湖泊濕地的生態目標和需5.3.2湖泊濕地適宜生態水位(包括水位過程)可考慮湖泊特5.4生態需水保障措施5.4.1生態需水保障主要包括河道內生態需水量配置、生態基5.4.2應在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和區域水資源總體配置方案基5.4.3生態基流和敏感生態需水以及湖泊濕地生態水位保障措6.1.1對水質滿足水功能區水質目標的水域,應遵循水質不降低原則進行保護;對水質不達標水域,應采取改善水質的對策6.1.2應在規劃河流(湖泊)水域納污能力基礎上,制定污染物入河(湖)量控制方案,并提出控源減污措施。6.1.3河(湖)水域納污能力及污染物入河(湖)量控制指標加總磷、總氮等富營養化指標;部分水域應考慮特征污染物的6.1.4水域納污能力計算及污染物入河(湖)量控制方案確定應分別符合GB/T25173和SL613的有關要求。6.2.1應計算規劃區河(湖)水域納污能力;應依據水域納污能力和規劃目標,結合入河(湖)排污口現狀調查成果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綜合確定規劃水平年污染物入河(湖)量控制6.2.2應根據污染物入河(湖)量控制方案,提出入河(湖)6.3.1對入河排污口已達標排放,但水體水質仍不能滿足水功宜采取入河(湖)前的人工濕地等生態凈化工程。6.3.2對存在底泥污染、水產養殖污染、航運污染及富營養化6.3.3對面源污染問題突出且對水質影響較大的河湖,應根據規劃區農業和農村面源污染產生機理和特征,提出農田徑流控6.3.4對水利工程建設引發的低溫水下泄等問題,應根據下游7河湖地貌形態保護與修復7.1.1河流地貌形態保護與修復應在保障河流行洪功能、提高7.1.2河流地貌形態保護與修復應遵循維持河流自然蜿蜒性的7.1.3應對規劃區河湖的連通性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安排河湖連通格局與總體保護方案,保護與修復河流、湖泊、水網、濕7.2.1在滿足河道行洪能力的前提下,應從生態保護角度合理7.2.3岸坡防護應兼顧防洪和生態保護要求,采用具有透水性和多孔性特征的生態型岸坡防護材料和結構,以易于水體入滲、7.2.4可根據河流自然地貌特征,采取建設河濱生態緩沖帶、7.3.1應加強湖泊管理與保護,通過退田還湖、退漁還湖等措7.3.2應實行湖泊生態型清淤,恢復湖岸鄉土種植被;應保護7.3.3應保護湖泊岸線的多樣性特征,放緩湖岸坡度;應采用7.4.1應根據規劃區河湖水系格局、水資源條件、生態環境特7.4.2應參照歷史連通狀況及河湖水文特征,根據現狀水文、7.4.3對已建控制閘壩的河湖,可實施生態調度,實現河湖水7.4.4對尚未建設控制閘壩的河湖,應遵循先保護、后修復的8重要生物棲息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8.0.1重要生物棲息地包括與規劃河湖存在水力聯系的國家級8.0.3生物多樣性保護宜采取就地保護為主、遷地保護為輔的8.0.4應保護和修復河灘、湖濱帶植被及大型水庫消落帶生態8.0.6應維持和恢復河床底質的多樣性和穩定性。應根據河床底質狀況,保持泥質、石質和沙質等單一或適當混合的自然形8.0.7對處于瀕危狀況或受到人類活動脅迫嚴重、具有生態及9重要區域生態保護與修復9.1.1重要區域主要包括河源區、河口區、重要濕地和城市河9.1.2應對重要區域開展生態環境現狀和歷史演變規律調查,分析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和成因,并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9.1.3應根據總體規劃的要求,結合重要區域生態環境現狀和保護需求分析,明確重要區域生態保護與修復的目標和主要9.2.1河源區生態保護與修復應充分考慮其生態環境承載力,9.2.2河源區生態環境現狀調查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地形地貌、氣候條件、生態系統類型、結構和功能、主要生態問題和成9.2.3應根據河源區珍稀、瀕危、特有物種的保護要求,明確9.2.4應根據河源區生態系統的特點和保護需求,在水源涵養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提出措施方案,并提出水土保持、植被封9.2.5對河源區重要濕地的保護與修復,可參照9.4節相關物多樣性保護要求和供水、防洪(潮)、除澇、航運、養殖、灘素,土地開發、供水、防洪(潮)、除澇、航運、養殖、灘涂開學修復、合理利用的原則,并重視濕地水文與生態功能的響應9.4.3重要濕地保護與修復應以恢復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特性9.4.4對水量短缺而導致生態功能退化的濕地,應重點加強濕地水資源配置與管理,適時進行生態補水,同時選擇退耕還濕、9.4.5對其他人為和自然因素導致的生態功能退化的濕地,應實施退耕(牧)還澤(灘、草)、圍欄封禁、限制人類開發活動、9.5.1城市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應遵循多目標綜合治理原則,9.5.3城市河湖部分濱水空間可設置為公共空間時,應統籌防9.5.4應保持城市河湖的自然岸坡結構,人工整治護坡時應優9.5.5應根據城市河湖水功能區劃和水質保護目標,提出城市10河湖生態監測與綜合管理態監測方案。監測方法及頻次等應滿足河湖水生態狀況評價10.2河湖生態綜合管理制與機制建設、監控和應急能力建設、科學研究與技術推廣應媒體監督機制等方面提出河湖生態監督管理體制與機制建設11規劃實施意見與效果分析11.0.1應結合規劃區域水生態保護現狀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附錄A河流及湖庫生態保護與A.0.1河流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的推薦評價指標見表A.0.1。水文水資源1流量過程變異程度2生態需水滿足程度3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水質狀況4水質類別5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6水溫變異情況7沉積物污染狀況河流地貌8蜿蜒度9縱向連通性橫向連通性垂直向透水性岸坡穩定性河床穩定性天然濕地保留率河岸帶植被覆蓋率生物狀況物種多樣性珍稀水生生物存活狀況完整性指數經濟社會景觀舒適度1流量過程變異程度:現狀年規劃河段內逐月實測徑流量2生態需水滿足程度:河流斷面實際下泄水量滿足其最小3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流域內各類生產與生活用水及河4水質類別:用以表征河流水體的質量,根據河段水質監測斷面的污染物平均值并依據GB3838評價確定。5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在某河段水功能區水質達到其水質目標的個數(河長)占水功能區總數(總河長)的比例,以反6水溫變異情況:現狀年水溫月變化過程與多年平均水溫月變化過程的變異程度,以反映河流開發活動對河流水溫的7沉積物污染狀況:根據GB15618評價沉積物中污染物8蜿蜒度:沿河流中線兩點間的實際長度與其直線距離的9縱向連通性:河流系統內生態元素在空間結構上的縱向性可用公式G?=N/L表述,式中G?為河流縱向連通性指標,N為河流的斷點或節點等障礙物數量(如閘、壩等),L為河流的工程建設對河流橫向連通的干擾狀況。橫向連通性可用公式G?=A?/A?×100%表述,式中G?為橫向連通性指標,A?為河道岸坡(堤坡)通透面積,A?為河道岸坡(堤坡)總面積。16物種多樣性:物種的種類及組成,反映物種的豐富程18完整性指數(IBI指數):從生物集合體的組成(多樣性)和結構兩個方面反映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可用魚類IBI指評判,可從景觀布局、景觀動態、人體感受三方面進行綜合A.0.2湖庫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的推薦評價指標見表A.0.2。水文水資源1入湖流量變異程度2最低生態水位滿足程度3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水質狀況4水質類別5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6營養狀態7沉積物污染狀況湖泊地貌8河湖連通狀況9湖泊萎縮狀況岸坡穩定性湖濱帶植被覆蓋率生物狀況物種多樣性珍稀水生生物存活狀況完整性指數經濟社會景觀舒適度1入湖流量變異程度:現狀年環湖主要入湖河流逐月實測2最低生態水位滿足程度:湖泊實際運行水位滿足最低生3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流域內各類生產與生活用水及河4水質類別:用以表征湖庫水體的質量,根據湖庫水質監測斷面的污染物平均值并依據GB3838評價確定。5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在某水功能區水質達到其水質目標的個數(面積)占水功能區總數(總面積)的比例,以反映湖11湖濱帶植被覆蓋率:湖濱陸向范圍內植被(包括葉、12物種多樣性:物種的種類及組成,反映物種的豐富程14完整性指數(IBI指數):從生物集合體的組成成分(多樣性)和結構兩個方面反映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可以用魚類評判,可從景觀布局、景觀動態、人體感受三方面進行綜合標準用詞必須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嚴禁應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不應、不得宜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不宜可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導則1總則 3現狀調查與評價 4總體規劃 5生態需水保障 6水質維護與改善 7河湖地貌形態保護與修復 8重要生物棲息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9重要區域生態保護與修復 10河湖生態監測與綜合管理 11規劃實施意見與效果分析 1.0.1科學編制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是實現河湖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新形勢的要求,需要建立水資源保護與河湖健康保障體系,維護河湖水生態系統健康和良性循環。為適應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的需要,亟待規范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編制工作內容、深度要求,統一規劃編制的基本原則、技術要求,明確相關技術方法。1.0.2我國不同區域水資源條件及生態差異較大,因而不同河本標準主要針對我國大江大河、重要湖泊(水庫)水域的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要求內容而制定。對中小河流及其他湖泊(水庫)的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在遵守本標準基本原則和技術要求措施制定可以參照本標準執行。關于江河、湖泊(水庫)的尺度含地下水相關內容。此外,本標準也不涉及水土保持相關規劃1.0.3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依據的主要法規包括《中華人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自然保護區條例》和(1)以流域為整體、實現河湖資源可持續利用。河湖生態保(2)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要統籌1.0.5全面可靠的基礎資料和科學合理的新理論、新方法、新3現狀調查與評價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的基礎工作。可以通過收集水利、環保、分資料可以采用3S等技術和方法獲取。需檢查基本資料是否滿3.3水質狀況調查3.3.1水質及污染源調查應充分利用水利普查、排污口普查、3.3.4需在入河排污口調查及監測的基礎上,統計規劃河湖的環,也可以從底泥中釋放出來重新進入水體,形成內源污染負荷。內源污染類型主要包括底泥污染、水產養殖污染和航運3.4河湖地貌調查3.4.1河湖地貌調查需根據不同調查因子的特性選取合適的調3.4.2河勢穩定性調查包括主流線變化情況、岸線變化情況、洲、故道、洲灘濕地、河濱帶、湖濱帶等地貌單元的位置、大括曲率半徑、河灣跨度等;河濱帶、湖濱帶特征參數包括寬度、征參數包括位置、數目和面積大小等。為直觀說明地貌單元特3.5.2底棲動物是指棲息在水體底部靜水沉積物內、流水石塊或礫石表面或其間隙中的大型無脊椎動物,主要包括水生昆蟲、大型甲殼類、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等;著生藻類是指生長在浸沒于水中的各種基質面上的藻類;水生維管束植物是指生長、扎根于水底的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葉植物以及浮漂于水面的高等植物等。3.5.3河岸帶是指高低水位之間的河床及高水位以上直至河水影響完全消失為止的地帶。湖濱帶是指湖泊與陸地之間的過渡帶,自然狀態下陸向界線為周期性高水位時湖泊影響地形、水文、基質和生物的上限,水向界線在深水湖泊為大型植物分布的下限,或為由深水波浪轉為淺水波浪的界限。3.5.5對生物狀況一般用生物群落內的物種豐度、多度及密度等進行生物多樣性分析。物種豐度是指群落所包含的物種數目;物種多度是評估群落內各物種的個體數量多少的一項指標;物種密度是單位面積上或單位空間內某物種的個體數。由于Simpson指數和Shannon-Wienner指數同時考慮了群落內物種數目和每個種的相對多度,可以用這兩項指數判斷群落物種多樣性(α多別按式(1)和式(2)計算:式中P?——第i個種的相對多度;n;——第i個種的個體數目;N——群落中所有種的個體總數;s——物種數目。經濟社會調查宜以縣(市)級行政區或地(市)3.7河湖生態現狀評價3.7.1河湖生態現狀可以根據河湖上下游不同敏感生態問題及等五方面,推薦的評價指標見附錄A。可以根據規劃河湖特征及感期內實際流入生態敏感區的平均水量與敏感生態需水量之比3.7.2河湖生態現狀與歷史狀況的對比分析是論證河湖生態修3.7.3將河湖生態狀況的單項指標劃分為“優、良、中、差、劣”5個級別進行評價。對分級體系需首先確定指標閾值和建立“優”級參照系統。可以選擇規劃河湖歷史上某一時段未被人類過度干擾的生態良好狀況作為參照系統,也可以選擇同一水系的良好河段或自然條件與規劃河湖相近的其他生態良好河湖作為參照系統,還可以依據現有標準及專家經驗建立參照要素各項指標閾值后,依據其偏離程度,再確定“良、中、差”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及環境壓力導致的生態環境演變趨勢進行侵、自然河流的渠道化、自然河流的非連續化、跨流域調水工3.8.2識別脅迫因子的目的是確定河流生態修復方向,為制定規劃目標和任務提供支撐;對這些脅迫因子的修復,可以有效改善生態系統狀況,恢復或提高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可持4.1.2本條規定了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的目標。總體目標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目標的擬定可以考慮下列三個(1)經濟、社會與河湖生態環境應協調發展。(2)近期與遠期的保護和治理目標,以近期為重點,近期目標應具體、明確,盡可能量化。保護與修復任務應有輕重緩急,(3)結合河湖水生態現狀,擬定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的具體4.2規劃范圍和規劃水平年4.2.2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選擇的基準年需接近現狀年,一般分為近期和遠期兩個水平年,近期水平年一般為5~10年,遠期水平年一般為10~20年。4.3.1規劃控制指標分為約束性指標和指導性指標兩類,約束合規劃區水資源及河湖生態系統特點,根據評價指標進行選取。4.4.1規劃分區要綜合考慮區域自然地理和氣候條件、流域上規劃分區要遵循區域相關性、協調性、主導功能優先的原5生態需水保障5.1.1生態基流與河流生態系統的演進過程及水生生物的生活汛期生態基流多能得到滿足,通常生態基流指非汛期生態基流,但對于北方缺水地區河流則要同時關注汛期生態基流是否滿足。5.2生態基流和敏感生態需水(1)主要河流的重要控制斷面。(2)重要大中型水利樞紐的控制斷面。(3)重要水生生物棲息地及濕地等敏感水域控制斷面。(4)為便于監控,所選擇的控制斷面要盡可能與水文測站相5.2.2控制斷面的生態基流計算可以參照SL613《水資源保護(1)采用盡可能多的方法計算生態基流,并對比分析各計算(2)對我國南方河流,生態基流一般采用不小于90%保證率最枯月平均流量和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的10%兩者之間的大值,也可采用Tennant法取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的20%~30%別確定,一般情況下非汛期不低于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的10%;汛期可以按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的20%~30%計算;在冰凍期,如天然來水不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的10%,生態基流可以按5.2.3生態敏感區主要包括列入國家重要濕地名錄的河流、湖保護區、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涉水的重要敏感區水域。態敏感區和敏感時期的基礎上,開展河流濕地、河谷林草、湖5.3湖泊濕地生態水位5.3.1生態水位是對湖泊濕地等緩慢或不流動水域生態需水的形態法、生物空間最小需求法等;最低生態水位不能小于90%5.3.2適宜生態水位是指滿足湖區和出湖下游敏感生態需水(與河流連通時)的水位及過程,是保障湖泊濕地生物多樣性的5.4生態需水保障措施需水保障要求的閘壩調度運用原則、方式、流量監控及保障制定生態補水方案時,需說明生態補水對象的生態需水特根據湖泊濕地水位動態變化特征、生態耗水要求及演變趨6.1.1對由于原生環境導致水質不達標的水域,可以視為水質6.1.2制定污染物入河(湖)量控制方案,要充分利用流域或6.2.1對現狀水質達到水質管理目標的水功能區,要根據現狀6.3.1人工濕地生態凈化工程建設要考慮水功能區水質目標、6.3.2內源污染治理工程主要包括底泥疏浚、生態清淤、圍網農田氮磷流失生態攔截工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生態溝渠建主要包括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田間垃圾收集、生活垃圾堆肥、6.3.4當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減緩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的生態影響7河湖地貌形態保護與修復7.2.1在進行河流岸線布置時,要合理劃定岸線,清除河灘內7.2.2河流平面形態蜿蜒性特征的修復方法包括復制法、經驗的同時,要維持和修復河流地貌的自然景觀格局,保持局部彎7.2.3河流岸坡盡量采用緩坡形式,可以針對偶然性洪泛帶、地貌特點分別選擇適宜的護岸形式,如生態型擋土墻、格賓石岸坡穩定性、多孔性及透水性等需求,并與周圍自然景觀保持7.2.4河道內棲息地改善措施包括深7.3.3要盡量保持湖岸的自然狀態,如需規劃湖堤,結合土地7.4.1河流縱向連通性的保護與修復措施主要包括修建過魚設7.4.4對連通通道的選擇,需比選多種連接方案,通過水文、8重要生物棲息地與8.0.1風景名勝區以景觀多樣性為主,其生物多樣性和生物棲8.0.2對特殊保護與保留河段范圍的劃定要考慮國家主體功能8.0.4對大型水庫消落帶盡量選擇適宜的本地植被物種進行生8.0.5要進行魚類生活史全過程保護,重點關注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簡稱“三場”)和洄游通道等魚類完成生活史的重要生境。考慮規劃河湖的在建、已建及規劃水利工程分布,對9重要區域生態保護與修復9.1.1河源區、河口區主要指大江大河的源頭區域和入海口區域,適用范圍同本標準1.0.2條規定。河源區是江河發源地,其生態環境復雜、生物多樣性特殊,型濕地;②面積不小于10000hm2的單塊濕地或多塊濕地復合或漸危保護物種、或者具有中國特有植物或動物物種分布的濕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 2964:2025 EN Aerospace - Tubing outside diameters and thicknesses - Metric dimensions
- 【正版授權】 ISO 16847:2025 EN Textiles - Test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matting appearance of napped fabrics after cleansing
- 【正版授權】 IEC 60335-2-45:2024 EN-FR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45: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portable heating tools and similar appliances
- 【正版授權】 IEC 60227-7:1995+AMD1:2003 CSV FR-D Polyvinyl chloride insulated cables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750 V - Part 7: Flexible cables screened and unscree
- 【正版授權】 IEC 60050-831:2025 EN-FR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Vocabulary (IEV) - Part 831: Smart city systems
- 公司員工2025年下半年工作方案模板
- 2025年中秋活動策劃方案
- 2025年八班級教學工作方案
- 教育學畢業開題答辯
- 2025年春幼兒園教研工作方案演講稿
- 快餐店創業計劃書
- 2025年輔警招聘考試試題庫及答案(全優)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4,4-二氟二苯甲酮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展前景及規劃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
- 【初中地理】西亞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七年級地理下冊
- 【初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
- (一模)2025年廣東省高三高考模擬測試 (一) 英語試卷(含官方答案及詳解)
- 退役軍人無人機培訓宣傳
- 退役軍人保密教育
-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外研版英語期中練習題(含答案)
- 《園林微景觀設計與制作》課件-項目二 作品展示
- 本科畢業論文完整范文(滿足查重要求)城市社區網格化治理問題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