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散步》同步練習(培優卷)_第1頁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散步》同步練習(培優卷)_第2頁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散步》同步練習(培優卷)_第3頁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散步》同步練習(培優卷)_第4頁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散步》同步練習(培優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散步》同步練習(培優卷)部編版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散步》同步練習(培優卷)

一、基礎知識

(2023七上·樟木頭期末)青少年最有朝氣,最富夢想,未來有無限可能,讓我們高揚奮斗風帆,煥發昂揚斗志,勵志向未來。請你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①不久前,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再次在全球引發中國震撼,那些①měibùshènɡshōu的畫面,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②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A】每一個國民既是受益者,也是參與者,尤其是青少年應成為推動發展的新銳力量。中華民族一直有著“英雄出少年"的傳統,任何一片改革開放的熱土上,沒有拈輕怕重的蹉跎,只有白手起家的奮斗,在歷史的泥潭中,我們清晰地發現:【B】一部城市的發展史,就是一代代青少年的成長史,兩者是相互應和的。

③【C】新時代為每個人提供了無比廣闊的人生,【D】與祖國同心,與時代同行,必能創造美好的未來。未來的發展與現在截然不同,需要青少年以②pénɡbó朝氣和無盡活力,充分發揮創造力,沖鋒陷陣。面對困難和挑戰,青少年更應該堅定自我,不斷學習,為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提供青春力量,譜寫③kānɡkǎi激昂的樂章,震撼世界。

1.請你根據拼音補寫文段中的詞語。

2.語段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拈輕怕重B.泥潭C.應和D.截然不同

3.劃橫線的句子有語病的一項是()

【答案】1.①美不勝收;②蓬勃;③慷慨

2.B

3.C

【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詞語的使用(搭配);搭配不當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根據拼音寫漢字。解答這類問題時,關鍵在于平時要做好字詞的積累,答題時聯系前后文認真辨析,規范書寫。

(2)本題考查詞語運用能力。選詞填空,先要分析詞本身的意思,根據語境判斷選用,要分析句子之間的關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關系、修飾語與中心語的關系。

(3)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題應掌握的知識點為幾種常見的病句類型: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語意不明等。通讀句子,尋找具有常見病句類型標志性的詞或短語做出判斷。如果不能判斷的,可以通過壓縮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謂、賓、定、狀、補)方法,找出病因。

1.本題考查根據拼音寫漢字。“měibùshèngshōu”應寫作“美不勝收";“péngbó”應寫作“蓬勃";“kāngkǎi”應寫作“慷慨"。

故答案為:①美不勝收;②蓬勃;③慷慨

2.ACD.使用正確。

B.使用有誤,泥潭:比喻人生進退維谷、深陷挫折、無力自拔的境地。該成語應錯對象。

故答案為:B

3.ABD.正確。

C.有誤,成分殘缺,應在“人生”后加上“舞臺"。

故答案為:C

4.(2019七上·椒江期末)古詩文名句默寫。

(1),若出其里。(曹操《觀滄海》)

(2)遙憐故園菊,。(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3)人煙寒橘柚,。(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4)___,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5)___,一夜征人盡望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6)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___。(李煜《浪淘沙》)

(7)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___,___”兩句蘊含著作者個人的身世之悲以及對一個繁華年代落幕的感慨。

(8)孔子在《論語》中感慨人生世事變化之快,亦有惜時之意的句子是:“,。"

(9)我國古代詩歌中有許多詩句含有動物名,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請你再寫出古代詩歌中含有動物名的詩句(寫出連續的兩句)。“___,___"。

【答案】(1)星漢燦爛

(2)應傍戰場開

(3)秋色老梧桐

(4)何當共剪西窗燭

(5)不知何處吹蘆管

(6)別時容易見時難

(7)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8)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9)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開放性默寫

【解析】【分析】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選準詩句,生僻字平時要多寫幾遍。這類試題是通過書寫的方式考背誦,關鍵是不能錯字、別字、形似字。近幾年總出理解性默寫題目,這種題目的難度比根據上下文默寫要難,首先要根據詩歌內容選準詩句,然后不要出現錯別字。此題要注意“梧”“蘆"等字詞的書寫。而(9)的答案比較開放,只要是古代詩歌中含有動物名的連續的兩個詩句即可。

故答案為:(1)星漢燦爛;(2)應傍戰場開;(3)秋色老梧桐;(4)何當共剪西窗燭;(5)不知何處吹蘆管;(6)別時容易見時難;(7)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8)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9)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點評】此題考核識記名篇名句的能力,此類題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寫和根據上下文填空兩種類型。答題時注意不要出現錯別字,理解性默寫還要注意給出的提示,填準句子。

(2023七上·成都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5.本詩圍繞“山中”主題,一句一景,充滿情趣。請描繪三四句呈現出的畫面。

6.詩人把富有特色的山中景物組合在一起,營造出怎樣的氛圍,表達了怎樣的心情?

【答案】5.鳥兒向屋檐上歡快地飛去,云彩從窗戶里輕盈地飄出。

6.營造出幽靜深邃/悠遠靜謐的氛圍,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快樂自在/恬淡超然的心情

【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體味古詩詞曲的意象;古詩詞曲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詩中畫面。解答此類題,要先找出詩句中描寫的所有景物,再找出這些景物的修飾語,最后用優美順暢的語言將這些帶著修飾語的景物連綴成畫面。

(2)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和情感把握。此類題目的答題方法如下:先要通讀全詩,從全詩中找到可以表現出作者感情的詞,如果沒有找到,就分析詞中的畫面,看這畫面中是否蘊含著作者的感情。當然還要注意聯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個人遭遇。

5.“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意思是鳥兒歡快地向房檐上飛去,潔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輕輕地飄了出來。示例:傍晚了,鳥兒們快要歸巢了,于是在房檐兒上悠閑地,自由自在地,嘰嘰喳喳地,一會兒飛過來,一會兒又飛過去。如果站在山腳下,遠看山居小屋窗前的景象,那潔白的云朵在小屋的窗前悠閑地飄動,仿佛就是從窗戶里飄出來的。

故答案為:鳥兒向屋檐上歡快地飛去,云彩從窗戶里輕盈地飄出。

6.本詩前兩句形成大的環境氛圍和背景;后兩句點染出具體生動的景物,造成巨細相襯的藝術效果。同時,景物動靜結合,構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環境氛圍。詩人又運用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來觀察寫出景物,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環境之中,體現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烘托出幽靜深邃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故答案為:營造出幽靜深邃/悠遠靜謐的氛圍,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快樂自在/恬淡超然的心情

二、閱讀理解

(2023七上·成華期末)閱讀下面文言材料,完成各題。

①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世說新語·言語》)

②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③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⑤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7.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與兒女講論文義___文義:文章的義理

B.撒鹽空中差可擬___擬:相比

C.不亦說乎___說:同“悅”,愉快

D.飯疏食___飯:米飯

8.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未若柳絮因風起___②因往曉之

B.①人不知而不慍___②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②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D.①于我如浮云___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9.對文中畫線語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A.顏回多么高尚啊!一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別人不能忍受那種困苦,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

B.顏回多么高尚啊!一筐飯,一瓢水,住在邊遠的巷子,別人對那種困苦感到難堪,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

C.多么高尚的顏回啊!一筐飯,一瓢水,住在邊遠的巷子,別人不能忍受那種困苦,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

D.多么高尚的顏回啊!一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別人對那種困苦感到難堪,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

10.上面文段都寫到了“樂”,下列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從文段①“公大笑樂"可看出公與小輩們把玩詩句的雅興。

B.文段②既寫了學習方面的樂趣,又寫了與朋友交往的樂趣。

C.從文段④可看出:對學習的興趣,“樂之者”高于“知之者"。

D.文段⑤“樂亦在其中”指人生樂趣只在于享受富足的生活。

【答案】7.D

8.B

9.A

10.D

【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譯;一詞多義;常用文言實詞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意義。翻譯文言實詞的意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同時還應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準確的判斷。考題涉及的詞語都來源于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這要求學生應加強對教材所選入的文言文誦讀與掌握,解答根據所學過的課文,根據上下文做出判斷。

(2)(4)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

(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譯的關鍵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同時對語句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做到準確的翻譯。并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符合現代漢語的用詞造句的標準。

【參考譯文】

①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與子女們談論詩文。不一會兒,雪下得大了,謝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謝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

②孔子說:“學習后經常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③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

④孔子說:“對于學習,了解怎么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⑤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7.ABC.正確。

D.有誤,飯:吃。

故答案為:D

8.A.不同,趁、乘/于是;

B.相同,表轉折;

C.不同,代詞,知識/的;

D.不同,對于/從。

故答案為:B

9.本題考查對句子的翻譯。重點字詞:陋,簡陋;堪,能忍受。句意:顏回多么高尚啊!一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別人不能忍受那種困苦,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

故答案為:A

10.ABC.正確。

D.有誤,結合“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可知“人生樂趣只在于享受富足的生活"錯誤。

故答案為:D

1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相應的任務。

二十年后說《散步》(節選)

莫懷戚

去年9月,在重慶舉辦的一次作文大賽上,有人問我:你那個《散步》,是寫尊老呢,還是愛幼?或者既尊老又愛幼?我認真回答:看起來當然是既尊老又愛幼,其實我骨子里是想寫生命。

感謝這當面的一問——這給了我一個機會,可以面對”當局"發言。我后來在好幾個場合詮釋了這次問答。

我說寫生命,不是故作高深。先說說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吧。文章寫于1985年。我父親剛去世。照料了他多年的母親似乎一下子給抽掉了生活目標,身體情況變得很復雜。我有個弟弟是醫生,私下說,母親處在喪偶綜合征中,這是一個微妙的階段,必須謹慎度過,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那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而與陪伴相伴的,就是對”生命"這個命題的感受和思考。

所以,文章里有這樣一句話:”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選自《語文學習》2005年第12期)

作者在文中說:其實我骨子里是想寫生命。"再次閱讀課文《散步》,你是否有新的理解?請寫一寫,并和同學或家長交流。

【答案】[示例一]我對景物描寫有新的認識。”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塊兒小塊兒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枝上的嫩芽兒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兒……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些詩意的刻畫,體現了生之蓬勃,這不是簡單地寫景,它還為下文寫人的生命做鋪墊。[示例二]我對生命有新的認識。”我"和妻子背起的”整個世界”,母親是生命之源,兒子是生命之續,”我"和妻子是成熟的生命,站在生命之鏈的中點上。作者告訴我們要尊重生命,對生命盡責,讓生命之泉汨汨流淌。

【知識點】啟發、思考、感悟等開放類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閱讀感悟與觀點的表達。此題為開放性試題,只要結合文章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體驗,闡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故答案為:我對景物描寫有新的認識。”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塊兒小塊兒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枝上的嫩芽兒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兒……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些詩意的刻畫,體現了生之蓬勃,這不是簡單地寫景,它還為下文寫人的生命做鋪墊。[示例二]我對生命有新的認識。”我"和妻子背起的”整個世界”,母親是生命之源,兒子是生命之續,”我"和妻子是成熟的生命,站在生命之鏈的中點上。作者告訴我們要尊重生命,對生命盡責,讓生命之泉汨汨流淌。

【點評】本題是開放性試題。觀點明確即可。注意聯系生活實際闡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2023七上·英德期中)閱讀《散步》,完成下面小題。

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兒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的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的時候死去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兒小塊兒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兒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后來發生了分歧:我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邊,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我想找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了,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我說:“走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順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說。

這樣,我們就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了。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我的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我們的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很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12.下列有關文章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散步》的作者是莫懷戚,體裁是散文,運用了“小中見大”的表現手法。

B.《散步》一文對景物描寫著墨不多,僅有兩處,卻充滿了詩情畫意,為“散步"提供了一個美妙的背景。

C.課文記敘的同時穿插議論,以議論為主,揭示中心。

D.課文通過散步這一件小事,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滲透著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13.下列對文章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寫,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個極佳的自然環境,以美景襯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滿。

B.《散步》里發生分歧后,寫了祖孫三代人的心理活動,突出寫的是“我”的心態。

C.《散步》結尾的那句話——“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和使命。

D.《散步》主要寫兒童的世界,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

14.本文可以進行多元解讀,因此主旨十分多樣,請簡要概括。(至少三點)

【答案】12.C

13.D

14.①文章營造了一家人互敬互愛、互相謙讓的和諧氛圍;②贊美了兒女對父母孝心的可貴,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③表現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特殊身份和擔當;④表達對生命的感慨;⑤蘊含了“人生無處不在選擇”的感悟。

【知識點】記敘性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題;散步;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啟發、思考、感悟等開放類型;體會作者情感態度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解答本題,需根據對文章內容的把握,結合被考查語句的具體內容,聯系作者的寫作目的或表達中心的需求,進行分析。

(2)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解答本題,需根據對文章內容的把握,結合被考查語句的具體內容,聯系作者的寫作目的或表達中心的需求,進行分析。

(3)本題考查對文章主旨的理解。結合內容分析,言之成理即可。解答本題,首先要閱讀文章,找到題干中句子的位置;然后在此基礎上結合文章內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文章的主旨。

12.C.“以議論為主"對課文的分析不夠準確,課文在記敘的同時穿插議論,是以記敘為主的。第⑧段“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故答案為:C。

13.D.表述有誤,本文并非是寫兒童的世界。文章圍繞“分歧"敘事抒情,一家人在散步的過程中發生分歧,由于陪伴母親的時間短,陪伴兒子的時間還長,我決定走大路,最終我的母親改變了主意,我們選擇走小路,生動地展現出和諧相處、尊老愛幼的家庭氛圍。

故答案為:D。

14.①此文通過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抒發了一種交織在母子、父子、祖孫三代之間濃濃的親情。在文章的結尾,我們感受到了互敬互愛、互相謙讓的和諧氛圍。第⑧段“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相親相愛的一家三代人,在陽光下,走向美好的充滿生命活力的前方,這是一幅令人陶醉的親情充溢的畫,這也是親情在文章中最充分、最美好的表達。

②結合第②段“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第⑥段“我決定委屈兒子了,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和第⑧段“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我的母親"可知,文章中的“我”處處表達對母親的一片孝心,由此可知文章贊美了兒女對父母孝心的可貴,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

③結合第⑧段“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可見,我跟妻子都是鄭重的背負著他們,這份理性的鄭重,就是一份對責任的承擔。“慢慢地、穩穩地”體現的是一種對待所肩負的責任擔當的態度。不僅鄭重,而且崇高。因為“好像我肯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足整個世界"。作者將這種家庭中的責任進行了理性的升華,升華成為一種社會責任,是我和妻子所代表的中年人對老人孩子的擔當。

④結合第④段“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的起著水泡”,第⑦段“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第⑧段“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我們可以感受到:春天里各種植物的勃勃生機不能不讓人感嘆生命的美好,從而在心靈深處由衷的生長出珍愛生命的意識。第⑤段“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其實小家伙發現的是生命的規律和秘密,生命是生生不息,代代傳承的,每一個個體的生命就是代代傳承的生命鏈上的一個小小環扣。呵護關愛每一個或老或幼的生命,就是我們生活的全部。

⑤結合第⑥段“后來發生了分歧:我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領袖人物在嚴重關頭時那樣。我想找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可知,通過一家人在散步時走大路還是小路的選擇,有小見大,我們可以看出“人生無處不在選擇”,每一個選擇都要慎重考慮,需要平衡許多東西。

故答案為:①文章營造了一家人互敬互愛、互相謙讓的和諧氛圍;②贊美了兒女對父母孝心的可貴,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③表現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特殊身份和擔當;④表達對生命的感慨;⑤蘊含了“人生無處不在選擇"的感悟。

15.(2023七上·夾江期末)根據名著《朝花夕拾》所選的內容,說說她們分別是誰?并分別概述她們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

所選內容人物主要事件

A.她對自己的兒子雖然狠,對別家的孩子卻好的,無論鬧出什么亂子來,也決不去告訴各人的父母。A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似乎遇著一個霹靂,全體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B事件:____________。

【答案】A衍太太。父親臨終時,一直慫恿他喊父親;鼓勵小孩子吃冰;慫恿魯迅看黃色書籍;唆使魯迅去偷母親的首飾并散布謠言;總盼著鄰家小孩干壞事。B阿長(長媽媽)。踩死了我的隱鼠;講美女蛇的故事;元旦早上有許多儀式;講長毛的故事;給我買來了繪圖的《山海經》。

【知識點】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經典情節;《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名著內容識記。衍太太主要在《瑣記》和《父親的病》兩篇文章中有所涉及。在《瑣記》中,衍太太鼓勵小孩子們吃冰,還會在一旁笑著說“好,再吃一塊。我記著,看誰吃得多。”;她還鼓勵小孩子們打旋,摔倒了卻說不是他們叫她打的;甚至慫恿孩子看下流書籍,并唆使魯迅去偷母親的首飾,然后散布流言。在《父親的病》中,衍太太讓魯迅在父親臨終時大聲呼喚他,還將紙裱和《高王經》燒成灰,用紙包了給父親捏在拳頭里。這些行為都顯示出衍太太的心術不正和自私自利。阿長(長媽媽)則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五猖會》《二十四孝圖》和《阿長與《山海經)》等文章中出現。她踩死了魯迅的隱鼠,讓魯迅對她產生了憎惡之情;然而,她又為魯迅講美女蛇的故事,讓魯迅對她產生了敬意;元旦早上,她有許多奇怪的儀式,讓魯迅覺得好玩又有趣;她還為魯迅講述長毛的故事,讓魯迅對她產生了更大的敬意;最后,她甚至為魯迅買來了心心念念的繪圖的《山海經》,這讓魯迅對她產生了深深的感激和懷念之情。阿長的形象通過這些故事情節得以生動展現,她雖然不識字、有些迷信和嘮叨,但卻是一個善良、樸實、關心孩子的人。根據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為:A衍太太。父親臨終時,一直慫恿他喊父親;鼓勵小孩子吃冰;慫恿魯迅看黃色書籍;唆使魯迅去偷母親的首飾并散布謠言;總盼著鄰家小孩干壞事。

B阿長(長媽媽)。踩死了我的隱鼠;講美女蛇的故事;元旦早上有許多儀式;講長毛的故事;給我買來了繪圖的《山海經》。

【點評】本道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名著重要情節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將相關知識記牢,同時要對名著的精彩內容以及人物形象細細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節。

三、語言綜合運用

16.(《散步》精品題庫(解析版))(2016四川甘孜阿壩中考)請觀察下面這幅圖畫,按要求完成題目。

(1)用簡潔連貫的語言描述畫面內容,不超過80字。

(2)簡要寫出這幅圖畫的寓意。

【答案】(1)示例:奶奶坐著,微笑著享受兒媳給自己捶背;兒媳弓著腰,給婆婆輕輕地捶背;小男孩效仿媽媽,站在小凳子上,給媽媽捶背。

(2)發揚孝道傳統,重視身教作用。(意思對即可)

【知識點】漫畫釋義;材料探究

【解析】【分析】(1)漫畫中共有三個人,從年齡上來看,應該分別是奶奶、媽媽、孩子,從人物的動作來看,媽媽給奶奶在捶背,孩子在給媽媽捶背,從人物的神態來看,都非常高興、開心等,此題作答時要注意抓住圖中三個人物的動作描寫、神態描寫,不要超過80字。

(2)解答漫畫題,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認真看圖,這是解答好漫畫題的前提條件;二是審讀寓意,這是解答漫畫題的關鍵所在;三是準確找出題中的有用信息,這是解答好漫畫題的基礎。解答漫畫題最關鍵的是審題,審題可以理解漫畫的寓意。此題應該圍繞“孝順"和“言傳身教”這兩個關鍵詞來概括寓意。

故答案為:⑴示例:奶奶坐著,微笑著享受兒媳給自己捶背;兒媳弓著腰,給婆婆輕輕地捶背;小男孩效仿媽媽,站在小凳子上,給媽媽捶背。

⑵發揚孝道傳統,重視身教作用。(意思對即可)

【點評】⑴圖文轉換題解題思路與步驟:整體的解題思路,即讀一思一寫,讀:畫面組成要素。思:畫面內容,抓住畫面主體,弄懂各要素之間的關系(表面構成一深層含義)。寫:選用恰當的表達方式,

⑵本題考查圖文轉換能力,答圖文轉換題觀察圖片是關鍵,一定要認真觀察圖片,然后把圖片上諸多信息綜合起來分析,必要時還需由圖片信息進行聯想,然后用簡潔、恰當的語言表述出來。

1/1部編版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散步》同步練習(培優卷)

一、基礎知識

(2023七上·樟木頭期末)青少年最有朝氣,最富夢想,未來有無限可能,讓我們高揚奮斗風帆,煥發昂揚斗志,勵志向未來。請你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①不久前,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再次在全球引發中國震撼,那些①měibùshènɡshōu的畫面,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②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A】每一個國民既是受益者,也是參與者,尤其是青少年應成為推動發展的新銳力量。中華民族一直有著“英雄出少年"的傳統,任何一片改革開放的熱土上,沒有拈輕怕重的蹉跎,只有白手起家的奮斗,在歷史的泥潭中,我們清晰地發現:【B】一部城市的發展史,就是一代代青少年的成長史,兩者是相互應和的。

③【C】新時代為每個人提供了無比廣闊的人生,【D】與祖國同心,與時代同行,必能創造美好的未來。未來的發展與現在截然不同,需要青少年以②pénɡbó朝氣和無盡活力,充分發揮創造力,沖鋒陷陣。面對困難和挑戰,青少年更應該堅定自我,不斷學習,為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提供青春力量,譜寫③kānɡkǎi激昂的樂章,震撼世界。

1.請你根據拼音補寫文段中的詞語。

2.語段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拈輕怕重B.泥潭C.應和D.截然不同

3.劃橫線的句子有語病的一項是()

4.(2019七上·椒江期末)古詩文名句默寫。

(1),若出其里。(曹操《觀滄海》)

(2)遙憐故園菊,。(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3)人煙寒橘柚,。(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4)___,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5)___,一夜征人盡望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6)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___。(李煜《浪淘沙》)

(7)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___,___”兩句蘊含著作者個人的身世之悲以及對一個繁華年代落幕的感慨。

(8)孔子在《論語》中感慨人生世事變化之快,亦有惜時之意的句子是:“,。"

(9)我國古代詩歌中有許多詩句含有動物名,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請你再寫出古代詩歌中含有動物名的詩句(寫出連續的兩句)。“___,___"。

(2023七上·成都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5.本詩圍繞“山中”主題,一句一景,充滿情趣。請描繪三四句呈現出的畫面。

6.詩人把富有特色的山中景物組合在一起,營造出怎樣的氛圍,表達了怎樣的心情?

二、閱讀理解

(2023七上·成華期末)閱讀下面文言材料,完成各題。

①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世說新語·言語》)

②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③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⑤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7.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與兒女講論文義___文義:文章的義理

B.撒鹽空中差可擬___擬:相比

C.不亦說乎___說:同“悅”,愉快

D.飯疏食___飯:米飯

8.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未若柳絮因風起___②因往曉之

B.①人不知而不慍___②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②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D.①于我如浮云___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9.對文中畫線語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A.顏回多么高尚啊!一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別人不能忍受那種困苦,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

B.顏回多么高尚啊!一筐飯,一瓢水,住在邊遠的巷子,別人對那種困苦感到難堪,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

C.多么高尚的顏回啊!一筐飯,一瓢水,住在邊遠的巷子,別人不能忍受那種困苦,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

D.多么高尚的顏回啊!一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別人對那種困苦感到難堪,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

10.上面文段都寫到了“樂”,下列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從文段①“公大笑樂”可看出公與小輩們把玩詩句的雅興。

B.文段②既寫了學習方面的樂趣,又寫了與朋友交往的樂趣。

C.從文段④可看出:對學習的興趣,“樂之者"高于“知之者”。

D.文段⑤“樂亦在其中"指人生樂趣只在于享受富足的生活。

1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相應的任務。

二十年后說《散步》(節選)

莫懷戚

去年9月,在重慶舉辦的一次作文大賽上,有人問我:你那個《散步》,是寫尊老呢,還是愛幼?或者既尊老又愛幼?我認真回答:看起來當然是既尊老又愛幼,其實我骨子里是想寫生命。

感謝這當面的一問——這給了我一個機會,可以面對”當局"發言。我后來在好幾個場合詮釋了這次問答。

我說寫生命,不是故作高深。先說說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吧。文章寫于1985年。我父親剛去世。照料了他多年的母親似乎一下子給抽掉了生活目標,身體情況變得很復雜。我有個弟弟是醫生,私下說,母親處在喪偶綜合征中,這是一個微妙的階段,必須謹慎度過,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那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而與陪伴相伴的,就是對”生命"這個命題的感受和思考。

所以,文章里有這樣一句話:”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選自《語文學習》2005年第12期)

作者在文中說:其實我骨子里是想寫生命。"再次閱讀課文《散步》,你是否有新的理解?請寫一寫,并和同學或家長交流。

(2023七上·英德期中)閱讀《散步》,完成下面小題。

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兒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的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的時候死去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兒小塊兒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兒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后來發生了分歧:我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邊,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我想找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了,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我說:“走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順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說。

這樣,我們就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了。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我的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我們的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很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12.下列有關文章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散步》的作者是莫懷戚,體裁是散文,運用了“小中見大”的表現手法。

B.《散步》一文對景物描寫著墨不多,僅有兩處,卻充滿了詩情畫意,為“散步"提供了一個美妙的背景。

C.課文記敘的同時穿插議論,以議論為主,揭示中心。

D.課文通過散步這一件小事,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滲透著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13.下列對文章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寫,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個極佳的自然環境,以美景襯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滿。

B.《散步》里發生分歧后,寫了祖孫三代人的心理活動,突出寫的是“我”的心態。

C.《散步》結尾的那句話——“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和使命。

D.《散步》主要寫兒童的世界,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

14.本文可以進行多元解讀,因此主旨十分多樣,請簡要概括。(至少三點)

15.(2023七上·夾江期末)根據名著《朝花夕拾》所選的內容,說說她們分別是誰?并分別概述她們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

所選內容人物主要事件

A.她對自己的兒子雖然狠,對別家的孩子卻好的,無論鬧出什么亂子來,也決不去告訴各人的父母。A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似乎遇著一個霹靂,全體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B事件:____________。

三、語言綜合運用

16.(《散步》精品題庫(解析版))(2016四川甘孜阿壩中考)請觀察下面這幅圖畫,按要求完成題目。

(1)用簡潔連貫的語言描述畫面內容,不超過80字。

(2)簡要寫出這幅圖畫的寓意。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①美不勝收;②蓬勃;③慷慨

2.B

3.C

【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詞語的使用(搭配);搭配不當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根據拼音寫漢字。解答這類問題時,關鍵在于平時要做好字詞的積累,答題時聯系前后文認真辨析,規范書寫。

(2)本題考查詞語運用能力。選詞填空,先要分析詞本身的意思,根據語境判斷選用,要分析句子之間的關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關系、修飾語與中心語的關系。

(3)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題應掌握的知識點為幾種常見的病句類型: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語意不明等。通讀句子,尋找具有常見病句類型標志性的詞或短語做出判斷。如果不能判斷的,可以通過壓縮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謂、賓、定、狀、補)方法,找出病因。

1.本題考查根據拼音寫漢字。“měibùshèngshōu”應寫作“美不勝收";“péngbó”應寫作“蓬勃";“kāngkǎi”應寫作“慷慨"。

故答案為:①美不勝收;②蓬勃;③慷慨

2.ACD.使用正確。

B.使用有誤,泥潭:比喻人生進退維谷、深陷挫折、無力自拔的境地。該成語應錯對象。

故答案為:B

3.ABD.正確。

C.有誤,成分殘缺,應在“人生”后加上“舞臺"。

故答案為:C

4.【答案】(1)星漢燦爛

(2)應傍戰場開

(3)秋色老梧桐

(4)何當共剪西窗燭

(5)不知何處吹蘆管

(6)別時容易見時難

(7)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8)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9)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知識點】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開放性默寫

【解析】【分析】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選準詩句,生僻字平時要多寫幾遍。這類試題是通過書寫的方式考背誦,關鍵是不能錯字、別字、形似字。近幾年總出理解性默寫題目,這種題目的難度比根據上下文默寫要難,首先要根據詩歌內容選準詩句,然后不要出現錯別字。此題要注意“梧”“蘆"等字詞的書寫。而(9)的答案比較開放,只要是古代詩歌中含有動物名的連續的兩個詩句即可。

故答案為:(1)星漢燦爛;(2)應傍戰場開;(3)秋色老梧桐;(4)何當共剪西窗燭;(5)不知何處吹蘆管;(6)別時容易見時難;(7)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8)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9)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點評】此題考核識記名篇名句的能力,此類題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寫和根據上下文填空兩種類型。答題時注意不要出現錯別字,理解性默寫還要注意給出的提示,填準句子。

【答案】5.鳥兒向屋檐上歡快地飛去,云彩從窗戶里輕盈地飄出。

6.營造出幽靜深邃/悠遠靜謐的氛圍,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快樂自在/恬淡超然的心情

【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體味古詩詞曲的意象;古詩詞曲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詩中畫面。解答此類題,要先找出詩句中描寫的所有景物,再找出這些景物的修飾語,最后用優美順暢的語言將這些帶著修飾語的景物連綴成畫面。

(2)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和情感把握。此類題目的答題方法如下:先要通讀全詩,從全詩中找到可以表現出作者感情的詞,如果沒有找到,就分析詞中的畫面,看這畫面中是否蘊含著作者的感情。當然還要注意聯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個人遭遇。

5.“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意思是鳥兒歡快地向房檐上飛去,潔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輕輕地飄了出來。示例:傍晚了,鳥兒們快要歸巢了,于是在房檐兒上悠閑地,自由自在地,嘰嘰喳喳地,一會兒飛過來,一會兒又飛過去。如果站在山腳下,遠看山居小屋窗前的景象,那潔白的云朵在小屋的窗前悠閑地飄動,仿佛就是從窗戶里飄出來的。

故答案為:鳥兒向屋檐上歡快地飛去,云彩從窗戶里輕盈地飄出。

6.本詩前兩句形成大的環境氛圍和背景;后兩句點染出具體生動的景物,造成巨細相襯的藝術效果。同時,景物動靜結合,構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環境氛圍。詩人又運用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來觀察寫出景物,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環境之中,體現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烘托出幽靜深邃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故答案為:營造出幽靜深邃/悠遠靜謐的氛圍,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快樂自在/恬淡超然的心情

【答案】7.D

8.B

9.A

10.D

【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譯;一詞多義;常用文言實詞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意義。翻譯文言實詞的意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的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同時還應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準確的判斷。考題涉及的詞語都來源于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這要求學生應加強對教材所選入的文言文誦讀與掌握,解答根據所學過的課文,根據上下文做出判斷。

(2)(4)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

(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譯的關鍵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同時對語句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做到準確的翻譯。并按照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符合現代漢語的用詞造句的標準。

【參考譯文】

①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與子女們談論詩文。不一會兒,雪下得大了,謝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謝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

②孔子說:“學習后經常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③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

④孔子說:“對于學習,了解怎么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⑤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7.ABC.正確。

D.有誤,飯:吃。

故答案為:D

8.A.不同,趁、乘/于是;

B.相同,表轉折;

C.不同,代詞,知識/的;

D.不同,對于/從。

故答案為:B

9.本題考查對句子的翻譯。重點字詞:陋,簡陋;堪,能忍受。句意:顏回多么高尚啊!一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別人不能忍受那種困苦,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

故答案為:A

10.ABC.正確。

D.有誤,結合“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可知“人生樂趣只在于享受富足的生活"錯誤。

故答案為:D

11.【答案】[示例一]我對景物描寫有新的認識。”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塊兒小塊兒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枝上的嫩芽兒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兒……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些詩意的刻畫,體現了生之蓬勃,這不是簡單地寫景,它還為下文寫人的生命做鋪墊。[示例二]我對生命有新的認識。”我"和妻子背起的”整個世界”,母親是生命之源,兒子是生命之續,”我"和妻子是成熟的生命,站在生命之鏈的中點上。作者告訴我們要尊重生命,對生命盡責,讓生命之泉汨汨流淌。

【知識點】啟發、思考、感悟等開放類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閱讀感悟與觀點的表達。此題為開放性試題,只要結合文章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體驗,闡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故答案為:我對景物描寫有新的認識。”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塊兒小塊兒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枝上的嫩芽兒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兒……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些詩意的刻畫,體現了生之蓬勃,這不是簡單地寫景,它還為下文寫人的生命做鋪墊。[示例二]我對生命有新的認識。”我"和妻子背起的”整個世界”,母親是生命之源,兒子是生命之續,”我"和妻子是成熟的生命,站在生命之鏈的中點上。作者告訴我們要尊重生命,對生命盡責,讓生命之泉汨汨流淌。

【點評】本題是開放性試題。觀點明確即可。注意聯系生活實際闡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答案】12.C

13.D

14.①文章營造了一家人互敬互愛、互相謙讓的和諧氛圍;②贊美了兒女對父母孝心的可貴,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③表現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特殊身份和擔當;④表達對生命的感慨;⑤蘊含了“人生無處不在選擇”的感悟。

【知識點】記敘性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題;散步;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啟發、思考、感悟等開放類型;體會作者情感態度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解答本題,需根據對文章內容的把握,結合被考查語句的具體內容,聯系作者的寫作目的或表達中心的需求,進行分析。

(2)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解答本題,需根據對文章內容的把握,結合被考查語句的具體內容,聯系作者的寫作目的或表達中心的需求,進行分析。

(3)本題考查對文章主旨的理解。結合內容分析,言之成理即可。解答本題,首先要閱讀文章,找到題干中句子的位置;然后在此基礎上結合文章內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文章的主旨。

12.C.“以議論為主"對課文的分析不夠準確,課文在記敘的同時穿插議論,是以記敘為主的。第⑧段“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故答案為:C。

13.D.表述有誤,本文并非是寫兒童的世界。文章圍繞“分歧"敘事抒情,一家人在散步的過程中發生分歧,由于陪伴母親的時間短,陪伴兒子的時間還長,我決定走大路,最終我的母親改變了主意,我們選擇走小路,生動地展現出和諧相處、尊老愛幼的家庭氛圍。

故答案為:D。

14.①此文通過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抒發了一種交織在母子、父子、祖孫三代之間濃濃的親情。在文章的結尾,我們感受到了互敬互愛、互相謙讓的和諧氛圍。第⑧段“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相親相愛的一家三代人,在陽光下,走向美好的充滿生命活力的前方,這是一幅令人陶醉的親情充溢的畫,這也是親情在文章中最充分、最美好的表達。

②結合第②段“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第⑥段“我決定委屈兒子了,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和第⑧段“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我的母親"可知,文章中的“我”處處表達對母親的一片孝心,由此可知文章贊美了兒女對父母孝心的可貴,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

③結合第⑧段“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